A. 學習後的感想和收獲
每次帶著激動的心情來學習,學習時也興致勃勃滿懷熱忱,我要回去改變,要把所學到的東西分享給身邊的人,對於家長,我要呈現最好的自己,所以父母課堂是拖拉了半年才開啟,直到開始第一節課,發現原來開始了就這樣,難免會出現一點小狀況,同時在開課過程中發現不斷在激發自己內在的潛能,給予的同時也是收獲。
唯有堅持才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想學習可以排除一切萬難,不想學習可以找一萬個理由,堅持了肯定有不一樣的收獲,每天早上這一個小時的學習,感恩生命多了一份期待。
加強溝通與協調,熟練工作方法。要學會溝通與協調,要善於與領導、職工、相關服務單位進行溝通,要學會尊重別人,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要經常反思工作、學習和生活,把反思當成一種文化,通過反思,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
是要敢於吃虧、吃苦、吃氣,弘揚奉獻精神。「三吃」是一種高尚的自我犧牲精神、奉獻精神,是社會的主流風氣。就是要為人處世要心胸開闊,寬以待人。要多體諒他人,遇事多為別人著想,即使別人犯了錯誤,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計較,以免因小失大,傷害相互之間的感情。
要樹立奉獻精神,樹立「吃苦、吃虧、吃氣」的思想。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做別人做不了的事,忍別人忍不了的事,嚴格要求自己。
B. 在課程學習與研討交流中都有哪些收獲
這次的網路遠程研修課程學習,給我們提供一個新式的學習,是對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也是對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高。
通過理論學習和與同事們的研討、交流、思維的交換及對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反思,我發現了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不足,也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自己努力的方向。
教師必須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孩子,蹲下來看孩子的生活,平等參與孩子的獲得。
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並且為了保證和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角色定位,擔負起《綱要》所要求的新角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教師勝任這一新角色的重要前提,就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素質;尊重幼兒的人格,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使幼兒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
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教師教育教學與幼兒之間真正的關系,在錄像中我觀看了好多位優秀教師的精彩,她們的每節課,組織有序,課堂結構巧妙新穎、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親和、幼兒實驗操作自主學習的機會多,教師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每個教師帶著童心走進了幼兒的內心世界,與幼兒融在了一起,這是愛的升華,是愛的教育。
C. 如何在教學,教學改革中開展研究,感悟與收獲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已成為我市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抓手。市局組織校長培訓班,給我們校長們帶來了強烈的思想沖擊和視覺沖擊,為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氛圍。目前,全縣許多學校正在不遺餘力地推動或嘗試著課堂教學改革,掀起了一股學思洋模杜郎的熱潮。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是否能形成燎原之勢,而不自生自滅。我認為,校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面對這樣重大而全新的改革,校長肩負著神聖的使命和重大的責任。校長的認識水平、思想觀念、意志品質和管理方法無不直接關繫到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敗。作為一名校長,就應成為推動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決策者、組織者、參與者和實踐者。 一、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先知者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不僅要樹立符合當代課程與教學發展的理念,而且還要真正地、徹底地實踐著新課程的核心思想。 作為一名校長,首先必須要自覺領悟新課程理念,掌握新課程標准,全面而深刻地認識新課程改革的背景、目的、意義,認識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內容、方法及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認識的基礎上,逐步樹立現代課程觀、現代教學觀、現代教師觀、現代學生觀和現代評價觀。其次,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新的理念來支撐,作為校長不僅要注重自身的學習與提高,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而且還要影響引導全體教職工自我充電,把提高自身素質的學習轉化為內在的需求,使之成為自覺行為。再次,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工作,作為校長,要打破以往的思維方法,在先進的思想和理論指導下,大膽嘗試,不怕困難,抱定目標,堅持到底。大魄力,硬手腕,立足本土,先做後說,抓住核心,一步到位,層層推進。善於總結經驗教訓,逐步走出一條符合本校實際的改革之路。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引領全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才能成為改革的先知者。 二、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設計者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應該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常言道先有思路,後有出路,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作為一名校長應該立足當前,放眼未來,認真思索,精心設計學校發展的藍圖,決不能只擺出一種小改小革、應付了事的架勢。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認真反思學校管理,反思自身實踐,直面校情,在反復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的教學狀況,學生的成長需要及教學條件、外部環境等設計好學校的改革目標,要廣泛博採眾家教改理論之長,汲取各校教改的精華,構建好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模式。針對學校實際,努力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形成風格,形成特色,形成品牌。 三、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研究者 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這就要求我們校長應成為改革的研究者,不斷思考研究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定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之後,校長需要為實現這一目標而開展各項工作,但校長需要考慮的變數很多,遇到的困情和疑惑不少,其中許多是不明確的或無法預期的。作為校長要站在現代教育的高度,全面反思傳統課堂的弊端,全面反思傳統學校管理對教學改革的制約和影響,從而思考如何建立適應教學改革的學校管理機制,思考如何全面而扎實有效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思考如何建立一支適應改革的教師隊伍,思考如何創造出更鮮明的辦學特色。校長要在全面反思的基礎上,制訂出學校教學改革的實驗方案,確立學校教學改革的目標、內容、步驟、途徑、方法和要求。面對困難,校長要始終保持一個創造性頭腦,要有識別機遇的敏感性,又有克服困難的膽識,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創造性地走出一條脫困之路。 四、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關系協調者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需要不同部門和人員的分工協作。教學改革是一項牽動學校全員和社區、家長的工作。校長必須充分發揮整體的合力效應,以保證所有的力量都為改革的順利實施服務。首先校長應做好學校內部目標任務、職權、利益的協調,營造出一個團結和諧、相互協作、運作有序、充滿活力的濃厚氛圍,加強學校成員的協同合作。力求全校上下認識上高度統一,步調上高度一致。其次是搞好學校內部與外部的協調。校長要注意學校與社區及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處理,加強學校與校外各種力量的溝通與交流,調動學生家長在教學改革中的積極性,努力為學校的教學改革創設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作為校長只有主動作好協調多方關系,不坐守觀望,教學改革才有生命力。 五、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實踐者 校長在課堂教學改革中,不僅是管理者,更是參與者和實踐者,因此校長必須及時轉換角色。在教學改革中必須與教師一起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校長只有站在教學第一線,深入到課堂,深入到教師和學生中去,才能從多個視角去發現差異,尋找改革中的問題,做出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符合新課改精神的決策。新課程倡導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倡導教學方法的百花齊放,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作為校長要少點指令,多點指導;少說空話,多參與教學實踐活動;與課改同步,與師生同行;與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面對面,科學高效地組織。參與全校的教改工作,到師生中去,到課堂中去,堅持上課、聽課、評課,掌握教改的主動權,成為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忠實實踐者。 六、校長應成為課改中教師專業成長的引導者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實踐者是教師,而我們的教師多數是從傳統教學中成長起來,課堂上灌,課下壓,多布置作業,題海戰術,體罰學生是教師的看家本領。在課堂教學改革中他們自然又成了新兵,因此,關注教師成長是校長在教學改革中的重大責任。首先要營造教師成長的氛圍。作為校長要摒棄過去那種滯後的管理做法,花大力氣構建新課程理念的各種管理制度,特別是教學管理制度。只有引導教師把自己的工作當事業來服務,當人生的目標來追求,教師工作起來才有積極性,才有源動力,才會不斷創新,才會熱心於改革。否則,課堂教學改革就會成為教師的負擔,就會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校長要把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與教師的成長聯系起來,努力創設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氛圍,努力構建教學改革的自我展示平台,促進教師成長。其次要抓好校本培訓。教學改革的推動需要我們轉變教師觀念,並充實和更新教師知識。因此校長要重視抓好教師培訓,把培訓貫穿於教學改革的全過程中,切實做到邊實驗,邊培訓,邊研究,邊開發,必須堅持不斷學習、實踐、感悟、提高、深化,把教學改革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在校本培訓中,特別要倡導合作交流,形成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圍,切實提高培訓的實效。再次要扎實開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就是直接圍繞學校自身所遇的真實教育問題開展的教學研究活動。它是引導教師踏上問題設計行動反思教研旅程的新模式,也是目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方向和重點。教研活動的方法應多種多樣。如集體備課、研討交流、觀摩聽課、課後評議、課後反思、教學論壇等。校長應努力為培養一批教學骨乾和優秀教師創造條件。 七、校長應成為課改中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適應學生的發展,一切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能否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自主發展把學生培養成為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時代新人,作為校長要為學生自主發展積極創造條件。一是要創造理想的學習環境,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建一個環境優美、健康向上、人文氣息濃厚的校園。二是要創造民主平等、和諧健康的人際環境。努力建立起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和團結友愛的同學關系。真正形成團結友愛,奮發向上,充滿和諧的集體氛圍。三是要創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不斷強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給學生創設更多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四是要改變評價體制。力求建立一套適合課堂教學改革的評價體系,正確評價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正確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不斷推動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 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能否真正推行課堂教學改革,能不能真正引領教師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關鍵是學校校長有沒有堅定改革的先進理念、勇氣和毅力。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個矢志改革的校長必然會帶出一個富有改革特色的學校。我相信課堂教學改革的旋風一定會吹醒各中小學校,萍鄉教育的明天一定會百花齊放,大放異彩。
D. 參加教研活動的即時感想怎麼寫
這次參加了教研活動,雖然是「外行看熱鬧」,但還是認為外行也應積極參與研究,所以決定借這個機會跟大家碰碰思想,如果能讓大家覺得外行的視角也是值得重視的元素,那就是我最大的收獲了。
我一直認為,教研活動的主要價值在於促進教師的成長,所以其重點在「研」不在「教」,「教」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不論「教」得成功或失敗,「研」一定能有成果,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都能成為「研」的成果。事實上,一堂課的成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能通過一堂課的研磨,發現舉一反三的規律——我不主張將在教研活動中的表現作為對教師考核的依據,就是因為這樣做往往導致在純凈的研究活動中摻雜多餘的東西,束縛大家的思維,影響對真理的探究,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我們又扎扎實實玷污了一次學術精神——為避免某些不應有的影響,我不想對所聽的課逐節加以評述,只想圍繞課堂評價標准,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其中列舉的一些案例,也只是為了證明某個觀點,並不代表對整堂課的評價。那麼,到底該怎樣評價一堂課呢?相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業內也不乏新穎、時髦的理論,而我還是喜歡用最原始的方法對課堂作原生的解剖:
一看角色,講求「美」與「和」,要變「牽牛」為「放羊」。角色即人,即教師和學生。「美」是形象性標准,課堂上教者與學生的儀態、行為、語言,以及留下的其他印跡如板書、作業、作品,乃至營造的場景氛圍,都可以成為美的元素,都是課堂教學藝術性的直接體現,教者應想方設法挖掘、展現一切美的元素。這次活動中,我聽各位優秀教師上課,感覺如坐春風,美不勝收。「和」是協調性標准,主要看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關系的處理。我主張變傳統的「牽牛式」的師生關系為「放羊式」的關系,關鍵就在一個「放」字,要讓學生盡可能地自主解決問題,自主掌握知識,甚至自行探索、總結方法。生活中,我們看到放羊娃放羊,並沒有給每一頭羊拴一根繩子,但從不會走失一隻羊,其中的奧妙至少有三:一是豐草環境的吸引效應,二是羊群集體的同化效應,三是對特殊個體的關注效應,將類似的效應引入課堂,我以為就構成了教師主導作用的應有之義。我個人並不十分欣賞老師像一個強勢的導演來控制情節的發展,我以為教師只是學生的拐杖,拐杖存在的價值是為了最終被丟掉的,在課堂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將孩子們引到一片廣闊的求知天地,激發班級、小組等各種團體的學習活力,並對可能掉隊的一些特殊個體給予足夠的關注。在徐衛老師的語文課堂上,我欣喜地看到了強化學生主體作用的有益探索,但總體而言,我覺得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二看道具,講求「實」與「巧」,要變「時裝」為「武裝」。道具即教學設備與技術。「實」是選擇性標准,即是否從實際情況及需要出發使用合適的設備與手段。這次活動中許多老師使用了多媒體教學,大多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坦率地講,還是有一些老師為了展示圖片而展示圖片,為了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我認為這就是典型的裝飾做作,甚至是畫蛇添足。「巧」是功效性標准,講的是使用效果。我們曾經用過的道具很多,從最初的粉筆、機械教具,到後來電化教具、多媒體,及至今天的電腦、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設施與手段,形式越來越豐富,功能越來越先進。關於道具的使用,我並不主張見了西瓜就丟了玉米,我認為用什麼並不重要,關鍵是要用得巧,要產生教學效益,不能只是擺設,而應成為「武器」,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克敵致勝的作用,其中的「敵」就是通往教學目標路上的障礙。王璐老師上美術課,巧妙利用多媒體,融入體育、音樂等方面的元素,十分成功。我主張積極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教學過程的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學模式的根本變革。通過這次教研活動,以及之前的教育信息工作調研,我非常遺憾的感覺,我們有一些學校,甚至是大家寄予厚望的學校,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比我預想的要淺薄,應用探索也不夠深入,基本還停留在多媒體層面,沒有將網路手段引入教育教學過程。
三看過程,講求「順」與「活」,要變「捉迷藏」為「破迷宮」。過程即教學活動的推進與層遞,常常表現為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我認為教學過程是教的過程與學的過程的有機結合,其中教應服從於學,學應服從於認知規律。在我看來,人類最基本的學習方式無外乎三種,一是「依葫蘆畫瓢」——模仿性學習,二是「想葫蘆畫瓢」——理解性學習,三是「沒葫蘆畫瓢」——探究性學習,其中模仿學習可能最具實效性,理解學習可能最具廣泛性,探究學習可能最具創造性。教學模式的設計需要根據學生、學科、教材等各種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合理安排上述方式的學習活動,我主張要更多地安排探究學習的活動。「順」是流暢性標准,要求教學活動的起承轉合要遵循教學規律,做到銜接自然有序。「捉迷藏」與「破迷宮」都有一個迷字,都有紛繁復雜的意思在內,但有一個最重要的區別,即前者的目標與方向不明確,後者則反之。「破迷宮」雖然看起來有點難,卻因為目標明確能引人入勝,「捉迷藏」則可能使人茫然不知所措。這次教研活動中,郭滿花老師上的數學課,猶如帶領孩子們登山,層層深入,最後勢如破竹,一氣呵成,給人痛快淋漓的感覺。「活」是生動性標准,要求充分利用演練、討論、競賽、評比各種手段,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合作探究,促進師生互動,熱烈課堂氣氛,突破學習難關。這次活動中,何如老師上心理輔導課,導入方式新巧,很快激發了孩子們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效果很好。許世群老師、廖建政老師、何翠薇老師上英語課,抓住學科特點,在巧妙創設的情景中強化語言能力訓練,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使課堂充滿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