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叫教育與教學方案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准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類型有正規教育、成人教育、技術教育、特殊教育、終身教育等。1.漢語「教育」一詞的溯源
始見於《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說文解字》的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育」成為常用詞,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事情。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有識之士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勢力的干擾,成功創辦新式學校;隨後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對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式學堂,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
現代漢語中「教育」一詞的通行,與中國教育的現代化聯系在一起,
反映了中國教育話語由「以學為本」向「以教為本」的現代性轉變。
2.西文「教育」一詞的溯源
在西方,教育一詞源於拉丁文ecate。本義為「引出」或「導出」,意思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把某種本來潛在於身體和心靈內部的東西引發出來。從詞源上說,西文「教育」一詞是內發之意。強調教育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活動,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素質,自內而外引發出來,以成為現實的發展狀態。
3.教育的內涵
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受教育者發生預期變化的活動。
教育的本質與功能
1.教育本質的多重審視
(1)內涵。所謂教育本質,就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於其它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徵,即「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它反映出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徵。
(2)關於教育本質的四種觀點:上層建築說;生產力說;特殊范疇說;多重屬性說。
(3)關於教育本質的第五種觀點「意識替代說」:
唐震認為,文化教育的本質也許可以概括為:用我們已經掌握了的關於我們的對象及對象關系的知識,教給新的個體以應付對象的方式方法。它以一種意識改變另一種意識,以意識之間的碰撞、磨合、滲透及變革為目的,是一種意識覆蓋以至消除另一種意識的、令個體可能產生痛苦的過程。由於任何兩個個體所面臨的對象均有不同,從不同對象中得來的意識之間就具有差異性或沖突性,文化教育活動的受體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現實社會中,人們為了減弱受體的排斥心理,一是讓教育活動主要在長幼之間進行。年長者(或者先得知識者)一般居於教育者地位,年幼者知識匱乏,象個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二是通過功利等方式加以誘導。比如古代有「學而優則仕」,今天有「知識就是財富」等教育目標的召喚,使得教育活動能夠正常地開展下去。
顯而易見,文化教育在增強個體的選擇特性方面具有工具的意義。教育者把前人與對象界進行斗爭的經驗概念化、知識化,並把它們傳授給個體。個體在還沒有介入所指對象之前就已經獲得了關於對象的意識。個體是准備進入這些對象,還是另選對象?他們所獲得的知識已經給他們作出了回答。
文化教育通過改變個體的意識空間來改變個體的選擇指向。人類通過文化教育增大了個體的意識空間,從而找到了教給個體選擇對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徑。人類的文化成果通過教育者附著在個體的意識當中,塑造了新的個體,為個體關於未來的指向提供了透視器和顯微鏡。
(參見唐震《接受與選擇》「科技與文化攜帶了新指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教育功能
所謂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干什麼」的問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教學方案是教師對單元教學過程的計劃安排,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依據。
意義教師實施授課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方案設計的質量。為減少教師備課的工作量,提高教學工作效率,教學方案的設計內容應簡單明了,准確到位,真正起到授課依據的作用。
編輯本段設計
教學方案是教學實施的方案設計,教無定法決定了教學方案設計的多樣性。雖然參加比賽教師們的教學方案設計各不相同,但都各有特長。我們應通過研討,吸取長處,提高教學方案設計的質量水平和效率,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授課水平。
㈡ 什麼是教學方案的總體設計和指導原則
一、教學目標應多元化
教學目標的設定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1、體現「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
(1)知識與技能方面: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所識得的知識的每一個過程,激發學生呈現的體驗的多樣性及創造精神。讓學生在經歷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2)過程與方法方面:在具體的經歷每個環節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在交流討論中,得到應當的提升。(3)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激發求知慾,形成合作探究意識,體會合作的快樂。當然,並不是每節課的目標都是三維目標面面俱到的結合,每節課的內容不同,目標的側重點也會不同,但只要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始終心懷三維目標,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生搬硬套,有機整合三維目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2、體現課時教學目標的具體性。3、體現課時目標可操作性和檢測性。
總之設計教學目標既要從中學教學的總體目標出發,體現知識間的協調和層次性,同時也要聯系課時目標的教學需要分層設計教學目標。當然,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不應該是凝固的、僵化的和不變的,課堂會發生什麼事件是不可預設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課堂機智可容納課堂即時生成的目標,並把握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讓學生有充分發展的課堂空間。因此,充分的預設,將預設和課堂生成有機結合,使教學目標有效地在教學活動中實現,才能使課堂更具生命活力,才能使學生得到真正的發展。用直角三角形來表示,兩條直角邊分別表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那麼連接兩條直角邊的斜邊則表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換句話說,「三維目標」更加凸顯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要作用,這一目標某種程度上也是由前兩種目標衍生而來的。建立三維目標的知識體系是優化教學目標的前提。
例如,綠色植物開花與結果的教學,不能只局限在概述花的主要結構和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還應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並且還要培養學生認同花、果實、種子對於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以及養成愛護花的習慣,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要設計觀察、分析、自學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等生物能力的教學和滲透,把這些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各項目標組成一個整體,做到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能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素質都得到發展。
二、教學目標要分層次
捷克的教育家誇美紐斯曾經說過:「一切功課都應該仔細分成階段,務使先學的能為後學的開辟道路,指示途徑。」確立教學目標時,務必要循序漸進,連貫一致。設計的教學目標不僅要提出目標內容,而且要確定這些內容的達標水平。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學生的學習究竟應達到哪一種水平,培養某種能力應達到什麼水平,必須具體明確。中學生物學教學目標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每一學段、每一單元和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都是整體教學目標中的一部分,各個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應組合成一個科學的、系統的目標網路。
三、教學目標需切實可行,便於操作
如果教師不能系統、全面地掌握教材和了解學生,就會造成教學目標定得不恰當的現象發生。如有的教師喜歡把二、三課時的目標並放在第一課時,其實,此時有很多學生普遍的認知能力是難以達到這一目標的;而有的知識在小學學習自然時已經學過,已經掌握,而教師還在反復講解。還有更多的教學目標應達到較高的能級水平,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卻降低了要求。
便於操作的教學目標體現在目標結構簡單易行,評定的標准簡單明了。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符合教學的基本程序;既能從中體現知識的邏輯順序,又能體現思維升級的進程和學生能力增長的階梯進程。如果教學目標不便於落實和操作,就會達不到學習效果。
例如在探究實驗教學中提出「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概念教學中採用「充分理解」、「進一步領會」等目標。這樣的教學目標對於一門學科,一個單元是可以的,但作為一堂課的課時目標用於指導教學則難以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去。
四、「教學目標」應轉化為「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和「學」的雙方都應共同遵循的,對教師來講是教授的目標,對學生來說則是學習的目標。「教」的目標最終要轉化為學生「學」的目標。因此,教學目標必須指向學生,指向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十分確切地表達出學生應達成的學習結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知道這節課要教些什麼,而學生並不知道這節課要學什麼的情況還相當普遍。不少教師在教學中並沒有把教學目標有意識地揭示給學生,使教學目標真正轉化為學習目標,學生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更不知道這堂課應學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成了學習任務,也就難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本回答由提問者推薦
舉報| 評論
1
㈢ 如何設計教師培訓方案設計
案例:
一、指導思想:
為了加快素質教育進程,提高全體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水平,我縣把教師培養的工作當作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努力使教師了解前沿理論動態,拓展新的教育基礎理論,擴大人文與科學領域知識面,學習並掌握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研究學前教育教學活動的規律,增強專業技能。形成課程特色和自身教育教學專長。
二、培養目標和任務:
結合指導綱要,從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更新教育觀念,加強對教育新理論,新知識的學習,通過多種途徑使教師迅速成長成熟起來。通過一年的培訓,力爭使每位教師在政治思想、師德修養、業務素質和教學育人的實際工作能力方面達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礎上,培養一批有較高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的骨幹教師隊伍。
三、培養對象:
全縣幼教工作人員,堅持政治上高標准,嚴要求;業務上壓擔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熱情關懷,為他們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促使他們上一個台階。
四、具體工作措施:
(一)加強全體教師的思想建設,把師德修養放在首位。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教育、德育綱領性文件,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等,用正確的思想和理念激勵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幼,安心於自己的教育教學崗位的思想觀念。
(二)通過以老帶新結隊子,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師專業知識、教學技能、教學藝術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師工作的基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素質,因此,我們把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作為培訓重點。
(三)加強教科研培訓,提高教科研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引導教師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實際,開展教科研活動,展開教育教學的研究,學期結束圍繞這一方面撰寫論文和教學心得。
(四)狠抓教學常規,在備課與上課、聽課與評課等方面著重指導。
(五)做好其他人員的崗位培訓工作。後勤組做好保健醫生、保育員、廚房工作人員的在崗培訓工作,緊緊圍繞教育教學中心工作,將提高服務質量,服務態度,服務水平作為重點,力爭使人員素質得到提升。 月份工作安排(主要安排培訓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