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幼兒教師課堂教學時的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實施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要做到有效教學。那麼,什麼是有效教學?有效教學就是在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通過教師的有效行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促進幼兒有效地發展。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一定是一個有課程意識的教師,也一定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有效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有效教學,來促進幼兒可持續的、全面和諧的、富有個性的發展。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選擇內容要有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發展。
衡量所選擇的幼兒園課程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適合本園的幼兒及教師,而不是看它是否標新立異,量是否夠多,是否滿足家長要求。一般來講,教師在選擇集體教學活動內容時可採取以下策略提升活動的有效性。
1、回歸幼兒實際生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使活動內容既貼近幼兒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要「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可見,課程內容不能脫離幼兒成長的生活世界。幼兒園課程只有面向幼兒,紮根於幼兒的現實生活,選擇有教育價值的生活內容為課程內容,幼兒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才能真正有效。
2、課程內容要與幼兒興趣相符合。
以興趣作為選擇和取捨幼兒園課程內容的依據是滿足幼兒愛學、樂學這兩個條件的最佳維度。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赫爾巴特很早就提出教育要引起和培養學習者的興趣,並強調以學習者的興趣為依據安排課程。
3、追求真、善、美。求真、向善、愛美是人類的天性。
正是因為幼兒有這種生活簡單、想像豐富的特點,所以教師在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認真考慮如何把看似矛盾的因素融合在一起,使課程內容既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又充滿童趣,讓幼兒獲得美的享受,為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與組織。
活動設計的合理性是達成目標的有效保障。從縱向看,它反映了活動流程,要求環環相扣,在吸引幼兒的前提下實現活動目標。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關註:
1、活動設計具有可操作性。
在活動的組織中,教師要提供必要的材料讓幼兒操作,使他們在動手動腦過程中提升經驗。但教具不能太多太精美,關鍵是要把教育目標物化其中,重在指導幼兒觀察和思考。
2、提高師幼互動質量,促進幼兒主體性發展。
在師幼互動中,師幼雙方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發揮程度有很大差別,教師一般居於更為主動的地位,而幼兒則相對被動。為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改善自己的教育行為,提高師幼互動質量,為幼兒主體性的發展創造條件。
3、進行有效的提問。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滕喜博甚至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提問提得好即教得好」。教師應當關注並精心設計提問,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學質量。提問要具有目的性、整體性、多樣性並要尊重幼兒的差異,對不同的幼兒要考慮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類型或層次的問題。
三、游戲是孩子的基本活動,是有效課堂的主要途徑。
幼兒教育和游戲密不可分,教師要將生活貫穿於游戲之中,讓孩子在游戲中了解社會。
1、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游戲能吸引幼兒的注意,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在游戲中,幼兒模擬真實生活的特徵,會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
2、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在游戲中,幼兒會從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當幼兒扮演一個角色時,必須以這個身份去看待別人的問題,這樣能讓孩子學會去理解幫助他人。幼兒在游戲中分配角色、分配任務,交流與討論,提高了他們的人際交往技能。
3、游戲可以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
幼兒的意志力比較薄弱,自製力、堅持性都比較差。在游戲中他們分擔角色,要根據角色的要求調節自己的行為,否則會遭到同伴的異議。這樣,就會使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培養了他們的意志品質。
4、游戲可以培養幼兒的情感。
游戲可以幫助幼兒建立積極的情感,是調整消極情緒的途徑。在游戲中,孩子的喜悅、滿足、傷心、憂慮都能通過游戲表露出來,這為孩子增加了控制環境的機會,讓孩子的消極感情有了出路,減少了孩子的情感失調。
四、環節安排要有效,重難點突出。
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設計的,切忌走形式。要簡明扼要,詳略得當,突出重難點。例如,有的教師在活動導入時,為了增加趣味性,調動幼兒的興趣,饒了一大圈才回到正題,其實用一兩句簡潔的話語就可以直接導入活動。也有的教師為了達到動靜交替的效果,提高活動的氣氛,讓幼兒在操作後,跳一些、唱一些與教學活動無關聯的歌曲舞蹈,反而打亂了活動的整體性,不能讓幼兒完整的體味活動的意義。還有些教師在活動的結尾環節,往往喜歡向幼兒拋出一個「誘餌」——等會兒老師帶你們干什麼等,其實活動結束後並沒有或不可能兌現。老師的初衷或許是想讓幼兒仍然保持興趣使活動持續延伸,實際上,這樣的結束毫無意義,還可能會令孩子產生老師失望的印象。成功的教學結束語,不僅可以系統概括本活動的教學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寬、延伸教學的內容,激發幼兒旺盛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家庭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港灣,是有效課堂的校外保障。
家長是與孩子最密切的最直接的教育者,幼兒園的教育與家長的教育是密切相關的,加大溝通與宣傳力度,引領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一體化,做到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和諧、健康、全面發展對有效課堂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
1、教師與家長共同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引領家長科學育兒
以簡訊、郵件、面議等方式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及發展概況,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理念及家庭育兒存在的誤區及解決辦法,讓家長真正地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教育,更好地為幼兒服務。同時,要增進班主任、保育員和家長之間的距離,加深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溝通,為有效教學提供力量。
2、營造家園合作的教育環境,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和諧健康發展。
引導家長參觀幼兒園環境,讓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學習環境有所了解,做個有心人。孩子在家遇到一些他們能自己解決的事時,家長先讓孩子自己解決,不要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這對他們以後的發展是不利的。開展親子活動,邀請家長走進園內,與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動、比賽,以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方式,從而更好地配合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
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為孩子並不是我們教師個人的,他們還有家長。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考慮問題的方式,而這種方式是否能夠很好地表現出來,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去探索和了解世界,從而更好地成長。
總之,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不斷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具備深厚的教學功底,形成良好的隨機應變能力及課堂調控能力,靈活調控教學活動,靈活應對教學活動中的突發事件,隨即生成新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我們要不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不斷總結反思,善於從教學活動的實際出發,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使師生在有效的教學活動中得到發展,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❷ 如何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課前反思,積極備課
要做到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要做好課前反思,即 備課的過程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怎樣設計教案更能 發學生的興趣,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活動過程中學生 能會出現幾種狀況?教師怎樣應對學生的表現?做到 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案。
2、重視選材,關注興趣
一個活動能否獲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 材。幼兒園教學首先要考慮學生對活動是否感興趣,如 教師選擇的教材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的並且是幼兒 興趣的,那麼幼兒學起來就比較輕松,學的過程中能領 教師的教學意圖,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接著考慮 動所蘊含的價值,即有助於幼兒理解知識、掌握方法 發展能力,為促進幼兒的發展服務。另外,操作材料的 擇,還要考慮簡便有效,盡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 一個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來確定學習材料。最後活動的 展要以游戲為主要形式,在游戲中引導學生學習。
3、關注教學中的提問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 提問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積極思考,但作為教師應該思 的是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是否能激發幼兒的思考?在多大 度上激發了幼兒的思考?就像日本著名教育家齋滕喜博 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不合理的提問會抑制幼兒 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降低教學的有效性。
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簡單地認為集體教學 動中的提問越多,越能夠啟發幼兒,不提問或少提問 是灌輸,就是注入式教學。但是仔細地進行琢磨、思 ,就會發現有許多所謂的問題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 問題」。如「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問 ,幼兒無須思考就能夠直接回答出來,簡單的集體應 ,形成幼兒思維的虛假活動。
因此,教師在備課中,不僅要備內容、備問題,
要備幼兒。對於不同年齡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 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如:小班的提問應具體明確, 問題一個個地問,不可以提幾個連續性的問題;大班 不能提出簡單的問題,要提一些具有一點難度、概括 的、多樣性的問題;中班則適中即可。當然,在同一 齡段中,不同層次的幼兒也應設計難易不同層次的問 。難度、靈活性較大的,要求幼兒重新組合所獲得信 、所創造答案的問題,要問能力強的幼兒,他們經過 思考回答,有助於啟發全體幼兒思維;中等能力的幼 兒,可提一些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吸引幼兒的注意 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於能力相對弱的幼兒,要適 當設計一些難度不大、只要經過認真思考就能回答出的 問題,幫助他們恢復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4教師要掌握好語言技巧
語言是師生信息溝通的重要手段,是聯系師生情感 的重要紐帶。對於幼兒教師來說,語言表達僅僅做到准 確、清晰、規范是不夠的,還必須實現語言的「兒童化」, 才可能吸引幼兒。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用兒童化語言上 課,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易於幼兒接受。因此,幼兒教師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用語。 作為幼兒教師,首先應具備的便是用甜美的語調 給幼兒上課。幼兒有一種本能心態,即期望得到教師的 「愛撫」。如果教師用寡淡冷漠的語言給幼兒上課,幼 兒會很敏感地覺察到,他們同樣會以冷淡的態度回應教 師,教學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 有慈母般溫柔的表情、聲調,就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內 心體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教師 要煥發童心,進入角色,用親切、自然的表情和語言讓 幼兒感受天真爛漫之情;語調上要注意舒緩有致,語氣 上要注意柔和;巧妙地處理好輕重、停頓、兒化、變 調,做到抑揚頓挫,以求達到娓娓動聽的效果;選用擬 人、比喻、誇張等手法,施展繪聲繪色的描述技巧,來 刺激幼兒,激發起他們對新事物的再造想像力。 其次,幼兒教師應該能掌握的語言技巧便是靈活, 課堂中靈活地運用一些自然、親切、看似家常絮語、親 朋敘舊的「插入語」,可以起到調節幼兒聽課情緒,使 他們注意力集中的作用。
5運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語言活動內容十分廣泛,主要有故事、詩歌、講 述、談話、語言游戲等。其中故事主要包括童話故事、 寓言故事、民間故事、歷史故事、科幻故事、笑話等; 詩歌主要包括兒歌、古詩、
謎語、繞口令等;散文教學
主要包括以景抒情的散文、以事抒情的散文、以人抒情 的散文等;談話教學主要包括主題談話、討論、辯論、 漫談等;語言游戲主要包括語音游戲、詞彙游戲、表達 游戲、識字游戲等。在諸多的教學內容中,教師要因 時、因地、因環境而宜,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❸ 如何打造幼兒園高效課堂
要想讓幼兒積極投入,主動活動,教師在活動前就要有豐富的物質准備內和知識准備,其中物質准備除容了環境創設,主要是教具的准備.那麼,如何准備和使用教具,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首先,精益求精,簡而不陋,用最精簡的教具打造高效課堂;其次,熟練操作,從容自若,用對教具最有把握的掌控打造高效課堂;再次,貼近生活,保教並重,用最多元化最安全的教具打造高效課堂.
❹ 如何提高幼兒園教師的課堂教學能
一、以課堂教學研究為切入點,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技能。
(一)多聽課,促教師認真備課。 教師之間互相聽課,園領導多聽推門課,利於促進教師認真備課。我們要求教師聽課時,不僅把主要內容記錄下來,而且要在重點環節有旁評,最後有簡單的總評,把自己對教學設計的看法進行描述,這些都納入評價教師教學工作內容當中。
(二)多指導,促教師規范教學。
1.學舌課:青年教師外出聽課後,在教研組內上學舌課。課後傳達聽來的精神,教師們再結合本課集體討論交流。
2.研究課:我園具體採用課前備課交流,認真寫好教案,課後先由本人談教學設計中的幾個為什麼及教學後自己的感受,再由聽課老師認真評課,肯定優點,指出不足,提出改進方案。使她們在教研活動中不斷成長,促進其課堂教學技能和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3.展示課:通過一次次試講,一次次說課、評課,提高講課參賽教師的課堂專業技能。
(三)多反思,促進教師正確地認識自我。 為了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堅持集體反思與個人反思相結合,通過教研組內集體反思交流,使教師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從而真正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技能。
二、扎實開展教學觀摩,提高教師業務基本素質。 幼兒園內組織的教學觀摩是教師互相學習、交流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幼兒園開展教學研究、探索教學方法和規律的一種重要形式。
1.區域活動觀摩。各班教師根據本班教學目標,以及幼兒水平,結合主題開展情況,設計組織區角活動,在活動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觀摩中,相互學習。 2.教學觀摩競賽。整個活動由參賽教師講述設計意圖、組織教學活動、現場即興反思三個環節組成。從比賽情況可以看出,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價值觀在不斷更新,對新課改充滿了熱情。表現在比賽之前,教師之間就進行了無數次的學習和交流,對新課程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因此,參賽活動的內容和設計均能順應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以游戲這一幼兒喜歡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多數教師還注重了各學科的互相滲透和隨機進行品德教育。小朋友也樂於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情緒愉快,表現出一定的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教學觀摩在一定意義上使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得以傳播和推廣,這對改進教師的教育行為,提高專業能力,促進保教質量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作用。
❺ 如何提高幼兒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一、立足實際,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努力以「研」促教
觀念的更新需要扎實地紮根於實踐。我園把立足點放在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上,注重結合本園實際及當前幼教改革動態與《綱要》精神,從教師教育、教學及一日保教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入手,積極開展研討,尋找最佳教育策略。如「如何導入課堂教學,吸引孩子參與活動」「如何圍繞目標提問,使問題層次清晰」「怎樣調控課堂秩序和突發問題」「如何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開展教學」等等。由於問題來自於教師的教育實踐,教師們研討的積極性高,紛紛闡述自己的見解,解決的問題針對性強,實效性強,而且從研討中可以看出,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正在悄然地轉變。《綱要》的新思想、新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師們不再把目光鎖定在問題的表面,而是通過問題反思自己當前的教學行為,分析幼兒的行為動機,解讀幼兒的心靈世界,充分體現了尊重幼兒、一切以幼兒為本的教育思想。近期,我們還嘗試結合《綱要》開展教學案例研究,注重從教學過程的微小處入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助教師自我反思、自我成長。
二、教學內容的優化,是課堂教學達到優化的前提與基礎
教學內容的優化也可以說是對教材的優化。教師應善於靈活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中一些多餘的或深淺度不適合幼兒的內容進行刪減,還要把自己的經驗和見解與其結合起來。思考幼兒園教學內容如何選擇更應具有幼兒的年齡特徵。即選擇的教材或作品一定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幼兒感興趣的、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
三、教學結構的優化,是課堂教學全過程達到優化的通道和保證
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先講,幼兒後學或者教師講一步,幼兒學一步,教師包辦代替,幼兒死搬硬套。課堂中教師既主導又主體,幼兒成為灌輸的工具,教師教的累,幼兒學的苦,枯燥乏味。這種課堂教學結構顯然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必須加以改正。應採取以下方法:一是採用邊講解邊示範、邊練習、邊輔導的分段教學法,這樣有利於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糾正,提高幼兒的興趣。二是課堂開始可開展回顧式學習,幫助幼兒記憶,減少遺忘。三是增加幼兒活動環節,讓幼兒有充分的與材料、同伴、教師個別交流的時間和機會。四是重視課堂結束部分的經典安排,變單一的評價為互評、賞析等多種形式,以此,激發幼兒參與下次活動的信心和勇氣。
❻ 幼兒教師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近段時間觀摩了許多幼兒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效果各不一樣,有的教師組織的活動非常精彩,很有教育育義,使幼兒得到了發展;有的教師組織的活動卻不盡如人意,看後不知所雲,不能使孩子得到發展。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要做到有效教學。那麼,什麼是有效教學?有效教學就是在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通過教師的有效行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促進幼兒有效地發展。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一定是一個有課程意識的教師,也一定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有效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有效教學,來促進幼兒可持續的、全面和諧的、富有個性的發展。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選擇內容要有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發展 目前許多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活動內容太簡單,沒有難度,對幼兒缺乏挑戰。 2.活動看似很熱鬧幼兒積極參與,對幼兒卻沒有發展價值。教師要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根據「最近發展區」原則,選擇適合幼兒的教學內容,使幼兒跳一跳能夠夠得著,使幼兒有所發展。 二、目標設置要有效,具體可操作 教學活動的目標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是教師根據教學活動的目的和任務,在充分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狀況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某個具體的教學活動做設定的擬達成的結果,或擬引起的幼兒行為變化。所以說,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歸宿,有助於教師把握幼兒發展和教學活動的方向,明確幼兒經驗的提升點,還可以幫助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幼兒,了解目標對幼兒的適宜度。因此,目標的制定必須是合理的,如果目標本身不合理,與兒童的發展是沖突的,那麼這個活動再「精彩」也仍然不合理。在聽課中,我發現有些教師的在設置目標時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目標的設置不符合幼兒的發展需要,有的簡單,幼兒沒有興趣,或者太難,幼兒達不到,感覺吃力。二是目標的設置主體不統一。我們現在提倡以幼兒為主體,目標的表述要以幼兒的口吻表述。三是活動目標過於籠統和寬泛,目標要具體、明確、有較強的針對性,易評估。四是活動目標的表述不完整,或者以過程代替目標,無結果、無目的、無意義。教師在目標表述時要寫清活動實施的方式和方法,並分析和指明這種方式方法背後的目的和最後的達成結果是什麼,解釋這一環節背後的價值定位。因此,在設置目標時要做到: 1.目標必須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切忌定位過高或過低。 2.目標必須具體、明確,可操作、可評價,切忌太空太大。 3.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目標表述要完整。 4.要有整合的思想,關注教育的多重價值,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能力等。 三、課前准備要充分,深刻挖掘教材內容 1.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賦予教育活動豐富的內涵。教師平時要博覽群書,並做好大量的備課工作。確定好教學內容後,教師還要通過查找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經驗,使教學活動更加豐滿。 2.教師要有解析教材的能力,能夠深刻挖掘教材內容,挖掘教材蘊含的教育價值,對幼兒進行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的教育。例如,我園教師潘娟霞的一節小班閱讀活動《打蒼蠅》,潘老師用充滿激情的趣味性的語言,結合幼兒以往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人物的表情和動作,揣摩圖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和語言,很好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對「打蒼蠅」這一活動充滿了興趣,在笑聲中讓幼兒懂得了蒼蠅是害蟲,並知道如何用合適的方法打蒼蠅。 四、環節安排要有效,重難點突出 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設計的,切忌走形式。要簡明扼要,詳略得當,突出重難點。例如,有的教師在活動導入時,為了增加趣味性,調動幼兒的興趣,饒了一大圈才回到正題,其實用一兩句簡潔的話語就可以直接導入活動。也有的教師為了達到動靜交替的效果,提高活動的氣氛,讓幼兒在操作後,跳一些、唱一些與教學活動無關聯的歌曲舞蹈,反而打亂了活動的整體性,不能讓幼兒完整的體味活動的意義。還有些教師在活動的結尾環節,往往喜歡向幼兒拋出一個「誘餌」——等會兒老師帶你們干什麼等,其實活動結束後並沒有或不可能兌現。老師的初衷或許是想讓幼兒仍然保持興趣使活動持續延伸,實際上,這樣的結束毫無意義,還可能會令孩子產生老師失望的印象。成功的教學結束語,不僅可以系統概括本活動的教學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寬、延伸教學的內容,激發幼兒旺盛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方法要有效性,激發幼兒興趣 選擇有效的方法手段,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一是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很多,如情景創設、游戲表演、討論交流、觀察、操作、示範講解等,要選擇最容易達成目標的、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方法。二是合理運用教具、材料。要能幫助幼兒主動高效地學習,不能對幼兒的學習產生干擾;操作起來方便。是選擇課件,還是圖片、實物都要依據活動的需要,合適的就是最好的。三是教具、材料何時呈現、如何呈現、幼兒座位安排等等,都是活動前老師要考慮的細節問題。不能一味追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新穎化而忽視了教學價值,教學方法要為教學服務,用最合適的方法達到教育幼兒的目的。 總之,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不斷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具備深厚的教學功底,形成良好的隨機應變能力及課堂調控能力,靈活調控教學活動,靈活應對教學活動中的突發事件,隨即生成新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我們要不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不斷總結反思,善於從教學活動的實際出發,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使師生在有效的教學活動中得到發展,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❼ 如何開展幼兒教師有效教學
一、選擇內容要有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發展。
衡量所選擇的幼兒園課程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適合本園的幼兒及教師,而不是看它是否標新立異,量是否夠多,是否滿足家長要求。一般來講,教師在選擇集體教學活動內容時可採取以下策略提升活動的有效性。
1、回歸幼兒實際生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使活動內容既貼近幼兒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要「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可見,課程內容不能脫離幼兒成長的生活世界。幼兒園課程只有面向幼兒,紮根於幼兒的現實生活,選擇有教育價值的生活內容為課程內容,幼兒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才能真正有效。
2、課程內容要與幼兒興趣相符合。
以興趣作為選擇和取捨幼兒園課程內容的依據是滿足幼兒愛學、樂學這兩個條件的最佳維度。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赫爾巴特很早就提出教育要引起和培養學習者的興趣,並強調以學習者的興趣為依據安排課程。
3、追求真、善、美。求真、向善、愛美是人類的天性。
正是因為幼兒有這種生活簡單、想像豐富的特點,所以教師在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認真考慮如何把看似矛盾的因素融合在一起,使課程內容既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又充滿童趣,讓幼兒獲得美的享受,為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與組織。
活動設計的合理性是達成目標的有效保障。從縱向看,它反映了活動流程,要求環環相扣,在吸引幼兒的前提下實現活動目標。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關註:
1、活動設計具有可操作性。
在活動的組織中,教師要提供必要的材料讓幼兒操作,使他們在動手動腦過程中提升經驗。但教具不能太多太精美,關鍵是要把教育目標物化其中,重在指導幼兒觀察和思考。
2、提高師幼互動質量,促進幼兒主體性發展。
在師幼互動中,師幼雙方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發揮程度有很大差別,教師一般居於更為主動的地位,而幼兒則相對被動。為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改善自己的教育行為,提高師幼互動質量,為幼兒主體性的發展創造條件。
3、進行有效的提問。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滕喜博甚至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提問提得好即教得好」。教師應當關注並精心設計提問,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學質量。提問要具有目的性、整體性、多樣性並要尊重幼兒的差異,對不同的幼兒要考慮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類型或層次的問題。
三、游戲是孩子的基本活動,是有效課堂的主要途徑。
幼兒教育和游戲密不可分,教師要將生活貫穿於游戲之中,讓孩子在游戲中了解社會。
1、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游戲能吸引幼兒的注意,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在游戲中,幼兒模擬真實生活的特徵,會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
2、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在游戲中,幼兒會從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當幼兒扮演一個角色時,必須以這個身份去看待別人的問題,這樣能讓孩子學會去理解幫助他人。幼兒在游戲中分配角色、分配任務,交流與討論,提高了他們的人際交往技能。
3、游戲可以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
幼兒的意志力比較薄弱,自製力、堅持性都比較差。在游戲中他們分擔角色,要根據角色的要求調節自己的行為,否則會遭到同伴的異議。這樣,就會使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培養了他們的意志品質。
4、游戲可以培養幼兒的情感。
游戲可以幫助幼兒建立積極的情感,是調整消極情緒的途徑。在游戲中,孩子的喜悅、滿足、傷心、憂慮都能通過游戲表露出來,這為孩子增加了控制環境的機會,讓孩子的消極感情有了出路,減少了孩子的情感失調。
四、環節安排要有效,重難點突出。
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設計的,切忌走形式。要簡明扼要,詳略得當,突出重難點。例如,有的教師在活動導入時,為了增加趣味性,調動幼兒的興趣,饒了一大圈才回到正題,其實用一兩句簡潔的話語就可以直接導入活動。也有的教師為了達到動靜交替的效果,提高活動的氣氛,讓幼兒在操作後,跳一些、唱一些與教學活動無關聯的歌曲舞蹈,反而打亂了活動的整體性,不能讓幼兒完整的體味活動的意義。還有些教師在活動的結尾環節,往往喜歡向幼兒拋出一個「誘餌」——等會兒老師帶你們干什麼等,其實活動結束後並沒有或不可能兌現。老師的初衷或許是想讓幼兒仍然保持興趣使活動持續延伸,實際上,這樣的結束毫無意義,還可能會令孩子產生老師失望的印象。成功的教學結束語,不僅可以系統概括本活動的教學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寬、延伸教學的內容,激發幼兒旺盛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家庭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港灣,是有效課堂的校外保障。
家長是與孩子最密切的最直接的教育者,幼兒園的教育與家長的教育是密切相關的,加大溝通與宣傳力度,引領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一體化,做到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和諧、健康、全面發展對有效課堂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
1、教師與家長共同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引領家長科學育兒
以簡訊、郵件、面議等方式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及發展概況,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理念及家庭育兒存在的誤區及解決辦法,讓家長真正地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教育,更好地為幼兒服務。同時,要增進班主任、保育員和家長之間的距離,加深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溝通,為有效教學提供力量。
2、營造家園合作的教育環境,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和諧健康發展。
引導家長參觀幼兒園環境,讓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學習環境有所了解,做個有心人。孩子在家遇到一些他們能自己解決的事時,家長先讓孩子自己解決,不要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這對他們以後的發展是不利的。開展親子活動,邀請家長走進園內,與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動、比賽,以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方式,從而更好地配合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
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為孩子並不是我們教師個人的,他們還有家長。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考慮問題的方式,而這種方式是否能夠很好地表現出來,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去探索和了解世界,從而更好地成長。
總之,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不斷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具備深厚的教學功底,形成良好的隨機應變能力及課堂調控能力,靈活調控教學活動,靈活應對教學活動中的突發事件,隨即生成新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我們要不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不斷總結反思,善於從教學活動的實際出發,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使師生在有效的教學活動中得到發展,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❽ 如何提高幼教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選擇好教材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喜歡」「探索」等詞彙。如「手印螃蟹」的活動目標是體驗用手掌印畫螃蟹貝殼,嘗試運用畫的方式來表現螃蟹的不同動態;使幼兒樂意介紹自己的作品,能獨立創編有趣的故事情節。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合理設計教學環節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和探索。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 首先,教師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活動中,教師提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對此能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當的問題,能引導幼兒迅速進入活動的主題,節約達到教學目的的時間。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