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中職教育教學項目建設情況

中職教育教學項目建設情況

發布時間:2021-03-16 21:05:30

A. 針對中職教育現狀國家應該加強哪些方面的政策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 一)、中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定位要准確

中職學校要想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中求生存、圖發展,首先要解決中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定位問題。筆者認為,中職教育應定位於培養「高素質、強技能、寬適應、復合
型」生產第一線的技術人才目標上,並以能力為本位,將其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夠用、會學」作為人才培養的質量標准。「肯干」體現了德育標准;
「夠用」體現了專業要求;「會學」體現了發展潛力。並按照「適應市場,服務社會,立足當地,適度超前」的發展思路,重點在培養寬基礎、復合型、智能型人才
架構上下功夫;把學生培養成為「艱苦行業留得住,實操、管理都能幹,轉崗換位適應快,經過努力上得去」的復合型人才。而且,要發揮中職在中等職業技術教育
中的骨幹作用,確保「基礎牢,後勁足」的優勢。只有這樣,中職生才能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 二)、構建的中職教育模式要科學

要實現培養目標,必須摒棄傳統的中職學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辦學封閉、管理過死、專業面窄等弊端。中職教育應把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放在首位,
尤其要綜合考慮人才的擇業、生存、競爭和發展素質的培養;注意對他們進行憂患意識、責任心與使命感的教育,以及承受挫折能力、生存競爭能力、就業創業能力
的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既有敬業精神,又有創業潛能的新世紀人才。具體的措施如下:

1.活化辦學機制,因材施教,實施多層次、多規格的培養模式。中職教育的主管部門應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允許部分有條件的中職學校實施同門進、多門
出、多層次、多規格、上下分流的三級(普高類、中職類、高職類)的「雙學籍、雙文憑」培養模式。應在統一招收初中畢業生(同門進)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自願
的原則;既可按普高模式培養,也可按中職模式培養。按普高模式培養學生,在前兩年的普高課程學習結束後,又可根據學生自願的原則,再次分流。不願意參加高
考或高考未被錄取卻又想讀中專的,根據個性特長選定專業,再按中職模式培養。繼續中職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學習,考核合格後拿中專文憑;成績優秀的,按高
職模式培養;進入第四年的高職課程學習,考核合格的拿高職文憑(多門出)。這種因材施教的三級培養模式,不僅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良好學
風的形成,而且,還能開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達到人盡其才,智盡其用的目的。另外,也能滿足經濟社會對人才
不同層次的需求。

2.中職培養模式的構建,應立足於「前一年打基礎,後兩年育專長」。中職前一年按「必需」、「夠用」原則,依專業大類構建課程體系,優化課
程結構;使中職學生具備「寬專業、厚基礎」的知識水平和基本技能。尤其要加強英語、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以適應本地區經濟建設的需要。後兩年根據市場經
濟人才需求預測提供的信息,確定專業方向;按需增設專門化及新技術的選修課程。精選課程內容,強化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培養要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並結合
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和擇業的可能性,進行專門化方向的崗位實習,以提高中職學生的就業上崗能力。提倡「一個文憑多個證書」,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進行實操訓
練,使中職學生具備專業大類必須具備的操作技能和專業知識水平。

3.中職學校的教育必須綜合考慮學生擇業、生存、競爭和發展的需要。處於新世紀的中職教育,培養的是新世紀人才;而新世紀人才,應具備的素質應是全方位、立體的;應把服務社會、貢獻社會作為人生的第一要義,即做人重人格,做事重效能。

(三)、中職教育的專業設置要合理

「發展是硬道理」,「適者生存,強者發展」。從這意義上來說,專業建設的優劣決定了轉型期中等職業學校的生存與發展。中等職業學校如何應對當前職業教育的嚴峻挑戰,應採取什麼措施進行改革和發展,這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課題。

1.專業設置應重調查研究,面向經濟,適度超前。專業設置應在充分調查本地區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的演變狀況、社會職業分布和勞動力市場的供需情況和職業與
專業特點的基礎上,認真研究經濟的發展趨向和產業結構、職業結構的變化規律;掌握哪些是社會迫切需要和正在發展的職業,哪些是勞動力過剩的職業。然後,根
據學校自身的層次、特點、條件,做好專業設置規劃,並適度超前確立專業方向,力求使培養的人才「學有所用,適銷對路」。

2.專業改革應堅持「寬口徑,多方向」原則,培養「復合型」人才。「寬口徑」專業的課程結構優點是:彈性強、有後勁、上手快、轉崗換崗適應性強,即使學生
畢業前與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離,但配以「多方向」輔助,即在同一專業中,針對就業市場分解出若干個專業方向,供學生畢業前一年根據社會需求和個人愛
好,選擇一個專業方向,以完成上崗前的技能准備;也能使學生畢業後有較廣的擇業途徑和較強的自我發展能力。

3.專業增設應注意「創特色,揚優勢」。中職學校各有自己的優勢專業和辦學特色。因此,增設專業應在原有專業的基礎上,開發、派生與本校已有專業基礎相近
又有前途的專業;特別是目前其他中職學校沒有而社會又急需的專業。應充分利用中職學校現有的場地、設備、師資基礎,根據本專業的發展趨勢力創特色,形成局
部優勢和「名牌」效應。

4.專業建設應「長短結合,軟硬兼施」。長線專業建設必須以本地區的支柱產業為依託,短線專業應根據產業結構變化而開設。長線專業建設要立足於「基礎牢,
信譽好」,即應擁有先進的實驗、實習設備設施基礎,合理的師資結構基礎,寬厚的課程體系和優化的課程結構基礎,以及豐富的專業圖書資料基礎,且在社會上要
有「拳頭」專業的良好信譽。短線專業建設要立足於「靈活、適用」,即辦學靈活,能依市場經濟的變化而變化,能起到補充、輔助「長線」專業的作用。另外,專
業建設還要做到「軟硬兼施,雙管齊下」,既重「硬體」建設,又重「軟體」投資。在專業設置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和學風、師德建設方面要捨得花錢,要放寬眼
量,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要重視這些「隱性資產」的建設與管理。這樣才能發揮「一流硬體」作用,培養出「一流」人才。

(四)、中職教育的改革力度要加大

中等職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業教育,這就要求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思路必須是以市場需要為中心。在專業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都要圍繞市場旋轉。
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和效益、滿足市場需要是當前中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中職學校教育應把培養適應"廣泛就業需要"的多功能復合應用型人才做為己任,在
新形勢下,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和增加學生的就業崗位,提高其就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1、教法改革——突出教法的適用性。正確認識當前學生現狀,採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方法,才能增強中職教育的實效性。針對現有中職學生結構復雜,參差
不齊的實際情況;通過不同的考核方式,摸底學生的入學基礎和能力狀況;結合中職學生自身的努力目標,分別進行「學習型」、
「技能型」、「服務型」人才的培養。「因材施教,分類教學」,讓各層次學生可以「量力而行」,幫助中職學生樹立自信心,確立學習目標,挖掘中職學生潛在能
力,提高學習主觀能動性。

對「學習型」,主要是進行學歷教育,為該類中職學生升高職打基礎。對「技能型」,主要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學手段,全面提高中職學生的智
能,使他們能夠掌握和運用一些原理和實驗手段,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對「服務型」,主要面向企業中一般操作工,可以通過基礎與特色模塊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尤其強調了職業技能的培訓。教師要盡可能把
教學過程設計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型模式,著力營造「情感共鳴溝通,信息反饋暢通,思維活潑流暢,創造精神涌動」的最佳意境。在學習
過程中對不同層次中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應及時給予鼓勵,以充分調動其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2、課程改革——突出課程的基礎性和實用性。中職教育專業和課程必須根據地方及企業需要設置,這也是中職教育發展的規律所決定的。只有當中職教育滿足了地
方和企業需要,才能得到支持;有了支持,中職教育發展才有堅實的基礎。課程的基礎性是強調傳授給中職學生的普通文化知識以及專業基礎知識,實用性是強調傳
授中職學生專業技能;既能為中職學生長遠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又為中職學生畢業後的謀生提供幫助。在此基礎上課程設置中還要突出對中職學生「關鍵能力」的
培養,即學生勝任工作崗位的必備能力。由於技術進步導致產業結構和組織勞動的變化,這要求勞動者能獨立地進行學習、計劃、實施、控制和評估工作;所以,除
了擁有精湛的專業技術能力以外,勞動者還應具其他多種能力,如自主學習的能力、社交能力、職業道德、責任感和組織紀律等等。教學過程中,惟有這樣,中職學
校才能受到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歡迎。當中職學校受到歡迎時,中職學校也就有了發展的原動力。

3、師資隊伍建設改革——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應該突出以下幾點:1、提高教師素質,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職業責任感以及執教的基本技能、技巧。
2、職業學校的教師必須具有兩年以上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經驗,並且在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定期到企業、公司進行一段時間的鍛煉,永遠保持與企業之間的
密切聯系。3、突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社會發展不需要讀死書的書獃子,尤其對中職學生而言;掌握專業技能為就業打基礎已成了求學主要目的。這就對專
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可以進行理論教學還要能進行實踐指導。1998年,原國家教委在《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職業學校要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中職學校需要切實加強教師的技術業務的培訓。學校應該建立起專業教師定期輪訓制度,支持教師到企業和其他用人單位進行
見習和工作實踐;每年定期選派專業教師前往企業實地調查、學習,進行自身知識的更新,獲得新技術、新設備應用的第一手材料;重點提高中職教師的專業能力和
教育教學能力,同時了解企業需求及相關崗位從業人員要求。進修教師還可以結合企業實際進行現有教材、尤其是實訓教材的編寫,讓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都
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同時可以聘請生產和服務一線技術人員、技師和高級技師擔任兼職教師,加強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形成具有「雙師」型素質的師資隊
伍,為培養出市場實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4、學校建設改革——突出校企合作訂單式辦學。由於職業技術教育對師資、設備要求的特殊性,單靠職業學校本身是難以解決師資和設備需要不斷更新的問題的。
只有通過聯合辦學的方法,才能解決;校企合作進行訂單式辦學已是大勢所趨。校企合作期間,企業可以參與職業學校的教育與培訓活動,為合作學校提供專業師
資、實訓設備,並接受中職教師和學生進行見習和實習。這樣既解決了職教實訓條件差的困難,又為幫助學生實現由實習到上崗的「零過渡」奠定了基礎。學校要依
靠企業,充分發揮企業在人力資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學指導中的作用,及時根據市場需求、企業需求來確定培養目標、人才規格、知識技能結構、和進行合理的課程
設置,適時的教學內容安排。學校應與用人單位建立穩定的人才供求合作關系,加大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度;鼓勵畢業生到校外實習基地參加「頂崗實習」,
使校外實習基地真正成為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為了使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更好地接軌,學校還可以引導部分優秀企業在學校設立冠名班;這些企業在取得畢業生優
先招聘權的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如為冠名班學生提供下廠實習機會,提供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為冠名班提供一定數量的獎學金等。

5、政府部門要加大投入力度——對中職教育教學方法改革進行監控和統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盡早把教學方法改革同專業設置、課程建設、教材建設一同納入中
職教育教學改革的軌道,充分重視教學方法的創新;為改革試點提供傾斜政策,鼓勵在教學中運用新方法。建議教育主管部門成立專門的機構和組織,開發研製中職
教育教學方法,把教學方法改革納入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軌道,以鞏固和提高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成果。

(五)、制訂的中專招生方案要切合實際

生源就是財源,這已經成為中職學校的共識。中職招生問題是關繫到中等職業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關鍵性問題。

為了擴大辦學規模,廣納生源,中職學校可通過與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周邊學校保持聯系和接觸。通過當地黨政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不斷拓展辦學的新思路、新時
空,使中職教育的辦學走出窘迫的困境。實現多層次、多規格辦學,搞活招生機制,面向社會服務。總之,社會需要什麼人才,學校就開辦什麼專業,培養什麼人
才,並逐漸向終身學習體系發展;滿足社會的各種需求。此外,目前正在試辦的綜合高中所採取的「延後分流」的辦法也很值得中職學校借鑒。其做法是:絕大多數
初中畢業生可以滿足上普通高中或綜合高中的意願,融通普高和職業學校的資源,優勢互補,讓學生在高中的二、三年級根據志向和個人素質自由選擇普教課程或職
教課程,逐漸由學校分流過渡到課程分流。有些中職學校也有自己的初中部,其初中畢業生,完全可以參照上述做法廣納生源。

中職學校要生存,要發展,必須創出「名牌產品」。要根據本校的優勢,依據專業設置的近期和遠期規劃;按照「緊貼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充分考慮學校辦學條
件、辦出特色」的原則,確定作為學校的拳頭專業和特色專業;使學校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中職學校也只有靠提高教學質量,打造教育品牌才能吸引和留住 學生。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B. 《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計劃項目》的四個基本條件之一,關數字化校園基本要求是什麼

http://wenku..com/view/181cac53f01dc281e53af0c2.html

閱讀全文

與中職教育教學項目建設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