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師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做到既關心學生又能樹立在學生中的威信
前面的那抄位總結的很襲好很系統,非常好,我簡單說說我自己的心得,關心學生是教育教學的根基,學生感受(感覺)不到老師的關愛,他們就不會「親其師」,談何「信其道」呢?威信是老師自己樹起來的,老師是淵博學識是一個方面,言而有信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一點,其次要做到言傳身教、言行一致,威信不是一朝一夕就樹立起來的,但是一但樹立只要不出大的差錯就會受益一生。
② 教育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什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內育人,將德育、容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2)學生是教育教學擴展閱讀:
教育的功能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③ 假如你是一個老師,你在教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
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
這首先要做到1,自身有良好的知識素質,2,有良好的觀察能力,3,不能是以應試為目的.
可惜一般教師不能做到.
所以也無所謂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了.
④ 如何讓學生成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
語文課程標抄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
⑤ 如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六大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到底是什麼?
不同於一般意義的「素養」概念,「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從指標選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 ;不僅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注重本國歷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准則。因此從結構上看,基於中國國情的「核心素養」模型,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圓心來構建。此外,它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而獲得。
落到學校教育上,還需解決一個關鍵問題 :它同學科課程教學是什麼關系?
一方面,核心素養指導、引領、輻射學科課程教學,彰顯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使之自覺為人的終身發展服務,「教學」升華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的達成,也依賴各個學科獨特育人功能的發揮、學科本質魅力的發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學科教學之筏,才能順利抵達核心素養的彼岸。
核心素養還是學科壁壘的「溶化劑」。以核心素養體系為基,各學科教學將實現統籌統整。比如「語言素養」,它並非專屬語文一家,體育課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勢和眼神,一個快球、快攻就發動了。現代社會中,人們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號能力也是「語言素養」。
對於教師而言,這是個巨大挑戰。首先是觀念轉型——教師要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學科教師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師,其次才是教某個學科的教師 ;首先要清楚作為「人」的「核心素養」有哪些、學科本質是什麼,才會明白教學究竟要把學生帶向何方。
這也是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的必然要求。
基於「核心素養」完善學業質量標准,還可能改變中小學評價以知識掌握為中心的局面。一個具備「核心素養」的人與單純的「考高分」並不能畫等號。它還將對學習程度做出刻畫,進而解決過去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評價操作性不足的問題。
⑥ 聯系實際談談你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注重學生全面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文從中學歷史教學的實際,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嘗試,談談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方法,及把握的技巧和策略。
一、合作學習的理論
所謂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相合作,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並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合作學習是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
1、合作學習是以學生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的目標設置來保障和促進課堂教學的互助、合作氣氛。這是它區別於傳統班級教學的最本質的特徵,它的所有環節都必須以學生合作為核心:教師的精講是為了提供活動的知識背景.
2、合作學習是同伴間的互助合作活動。它通過創設「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小組形式來改變傳統教學結構,其目的就在於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與合作,並以此作為教學活動的動力。
3、合作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同時體現了對學生主體的尊重。以前傳統班級教學中各種棘手的問題就有可能得到解決。合作學習正是從學校應滿足學生主體需要的基本假設出發,給學生提供開展互助學習的場所和機會,使之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從而真正體現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尊嚴,使之產生「我要學」的強烈願望。
4、合作學習的目標結構為學生主體性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合作學習目標結構能夠激發團體成員的集體榮譽感,他們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每一名成員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員所接納,因此,完成任務更為積極、主動,成就動機也更為強烈。
5、合作學習的生生互動是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合作學習對學生主體性發展有積極影響,在生生互動中,學生通過組內質疑、探索、練習,逐漸培養起溝通、理解和合作的、態度、能力和觀點,促進了他們社會適應性的發展。
二、互動是開展歷史合作學習的關鍵,尤其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重要
傳統的歷史課堂常常是歷史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能力的培養;只注重知識的記憶,而忽略學法的指導。課堂往往被視為孤立、個體化的活動,大多缺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與合作。如今在歷史合作學習的課堂中,師生之間相互作用,雙邊互動,貫穿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課前的准備到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教師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學生,越來越成為學生的顧問。學生在課堂中積極與老師合作,積極參與到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不斷提出問題,與老師積極探討,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如我在講初二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鴉片戰爭》時,師生互動片段如下:
師問:「鴉片戰爭為什麼爆發?」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積極思考,不斷回答。生1回答:「清朝統治腐敗。」生2回答:「國力與英國相比落後。」生3回答:「英國為了得到廣闊的市場和廉價的原料。」師問:「為什麼清朝落後?」生4回答:「由於清朝實行閉關政策。」生5回答:「由於清朝是封建國家,仍然是自然經濟。」師答:「所以英國必然對中國侵略,鴉片戰爭必然爆發。」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不斷引導,師生之間相互配合,雙方的信息不斷交流,這使整個課堂非常活躍。除了師生互動外,更要強調生生互動。生生互動要求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信息的廣泛交流,課前互相搜集有關資料,課堂上學生密切配合,共同探討,相互影響,這有利於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的提高,有利於對知識的掌握。例如:如我在講初三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拿破崙帝國》時,生生互動片段如下:老師引出問題「如何評價拿破崙對外戰爭?」,同學們興趣盎然,七嘴八舌,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生1:「拿破崙對外戰爭具有侵略性。」生2:「不對,拿破崙對外戰爭打敗了反法同盟,是有貢獻的。」生3:「我同意,拿破崙對外戰爭保護和鞏固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應肯定其貢獻。」生4:「我認為,拿破崙對外戰爭奴役了歐洲各國人民,顯然具有非正義性。」生5:「我認為,拿破崙對外戰爭具有雙重性,前期具有正義性,應肯定;後期具有非正義性,應否定。」同學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非常熱烈。通過生生互動,使同學們的信息得到了廣泛交流。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
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則是合作中採用較多的組織形式之一。該方法通常是由性別、學業成績、能力傾向、民族等方面不同的成員構成,成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互補性。小組通常由3-6人組成,要求各小組總體水平基本一致,每個小組都應是全班的縮影或截面。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很多,我們主要採用下列兩種形
⑦ 義務教育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如何對待學生
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教師是培養人的專門勞動者。教師應該如何對待培養人--學生?我自從走上教師隊伍,便一直在思考和探索這個問題,並逐步認識到:隨著社會發展,教師對待學生要有全心的愛是現代教師應具備的職業品質。它正像原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所說的那樣:「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那麼,教師如何做到熱愛學生呢?
一、尊重信任學生
尊重信任學生就是教師教導學生,不能用強迫手段,不能侮辱學生的人格,不能漠視學生應有的權利,教師應當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做到循循善誘。教師尊重信任學生有利於師生之間和悅親密相處,有利於學生學習和思考。反之,如果缺乏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則會使師生產生隔閡,甚至帶來學生的畸形發展。是否尊重信任學生不僅是一個能不能做好教師工作的問題,還是有沒有一個為人、為師應有的道德問題。對這一點,我不禁想起自己教學中的一個小情景:在一次課堂中,我想請同學們根據課文意思講個的小故事,但這事卻出乎我意料,學生都沉默不語,看到這冷場的現象,我馬上問:「同學們,你們能推薦一人講嗎?」誰知學生們卻說要我講,我笑了笑說,「如果從你們同學中推薦一人呢?是誰?」又是一陣「冷」,「好,那同意我講的舉手看。」全班同學的小手都毫不猶豫地舉了起來,我又笑了笑,「那你們說說,為什麼要我講,如若說服了我,我就講。」學生們都紛紛舉手發言。等一些學生說了他們的理由後,我又說:「首先謝謝同學們的表揚,不過在我講之前,我還是想請一位同學先講一講。」結果同學中推薦了一人講了這個故事,我也講了這個故事。「下面請同學們說說,你喜歡聽誰的?為什麼?」結果同學中意見各異,我馬上說「怎麼樣?其實,老師講的有比同學好的地方,你們也有比老師講的好的地方。我相信班上每位同學都各有所長,而我們在一個班中學習,就應該敢於嘗試,就應該依靠集體的力量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接著我便以「信心」為主題鼓勵了學生們一番,後來學生們都躍躍欲試、積極參與。
二、平等對待學生
好學生眉開眼笑,心情舒暢。後進生性格孤僻,心情壓抑。這樣大的差距是天生的嗎?其實不然!這種情況的發生與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頗有關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有自己的特長,作為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師德中說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愛應當是崇高的,無私的愛,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原則基礎之上的。這就是說教師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所有學生。我很贊同這種說法。教師做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應懷著高度的責任心,對每個學生都施以真誠的愛,伸出溫暖有力的手。好學生要愛,後進生更需要愛,需要關心,需要呵護,需要鼓勵,需要引導。因為後進生同樣懷有積極上進的願望,只要教師能夠滿腔熱忱地去幫助他們,用火熱的心去感化他們,相信他們會對學習對生活充滿希望。記得我班角落裡有位同學上課總是低著頭,作業不按時交或交上也沒做完,於是我找他到我房裡坐坐,談話中他哭著說,自己笨,基礎差,上課聽不懂。我走近他拍拍他的肩說:「你能認識到自己的基礎差說明你還是想學,我認為你還是聰明的!」我看了看他的表情,然後繼續說,「我想幫你!你願意接受嗎?」他用驚奇的眼神看著我,我認真而又嚴肅地說:「凡事只要肯努力成功一定不會很遠。」他不自信地看我。我又鼓勵他說:「別怕,以後在課堂上也好,在平時作業中也罷,只要遇到不懂的就拿出來問,別怕別人嘲笑,因為別人嘲笑一次就是自己進步一次的前提,這次的嘲笑代表著自己下次不再因此被人嘲笑。」這次談話後,起初他沒敢主動來問,我又多次找他,與他談心,慢慢他的思想有了改變,後來他碰到問題,不管單獨問老師還是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提問,他都沒有那種低頭的舉動了。
三、寬嚴引導學生
教師對學生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適度地為學生創造一種寬嚴結合的氛圍,從而引導學生輕松地接受教育。一說到嚴,有人就認為要使學生怕且敬而遠之。我覺得這種「嚴」法不妥,學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的人,他們有頭腦能夠分辨自己喜歡與不喜歡,只不過,學生正處在成長階段,他們還不能正確地判斷是非、善惡。這就是說學生的好壞,與教師的引導密不可分。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始終以對學生誠摯、深沉的愛為前提,讓學生時時從教師嚴格要求的行為中,產生有益的影響。在我的課堂中學生總是自由的,我一直以微笑待學生,學生在我面前不是一個「怕」字,也就是說他們如若覺得我的那節課講不好,他們會有一點點的反應--開小差等。面對這種情況我不會用懲罰方式來對待,而是提高語氣引起他們注意的同時調整自己的講課方式和內容,讓他們的心不知不覺地回到課堂中來。但是一旦我發現學生有不好的行為,我會提醒,並說明我有言在先,請同學們下不為例,如下次再犯我就按要求來一點小小的處罰,並以此利用適當的時機做到言出必行。所以學生們與我在平時會開開玩笑而在正規場合下會同我一樣嚴肅--該輕松的就輕松,要嚴肅的就嚴肅。
在我短短的教學生涯中我深切地領會這么一句話:「假如你厭惡學生,那麼當你工作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教師只有對學生抱有強烈的、真摯的感情,才能造就有利於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良好教學氣氛,才能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感情,尊敬教師,樂意聽從和接受教師講的道理,努力把教師的要求內化成自己的行動。在學生輕鬆快樂的同時教師也會感到無比的幸福!
⑧ 老師如何改變教學
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者在通過理性思考和親身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事物本身及其價值和價值實現途徑的根本性判斷與看法;是在教育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教育主體者所形成的對教育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在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的時候,既要考慮教育改革的時代發展定位,又要考慮素質教育的大方向,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發展空間,以及教育理念在課堂教育中的應用效果。
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新式教育理念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核心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這應該成為教育工作的主題。」由此可見,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是主人。每一位教師,都要遵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實現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變化。首先,教師要從課堂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由課程實施者轉變為開發者,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探索者,由教案執行者轉變為教學智慧創造者;學生要從課堂的聽從者轉變為思考者,要從課程實施的被動者轉變為主動者,要從問題的回答者轉變為提問者。只有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教師角色轉變了,課堂教學才會生活化,學生學習才會主動化,教學過程才會動態化。只有這樣,才能堅持教學理念的核心思想――以人為本,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的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用積極樂觀的眼光和態度來欣賞和預見學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多樣化個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激發學生興趣,打造快樂和諧課堂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快樂的教學情境下,富有興趣的學習,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現在教育者所提倡的「快樂教育」正是以興趣教學理論為基礎的教學理念,通過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情感教學為切入點,創設情境為途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示表現個性。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打造快樂課堂,把快樂教學的理念應用到實際。
首先,是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些教學情景,如引用名言警句、小品編演、課堂辯論等活動,把學生帶入到富有創造性和趣味性的學習中,不僅促使學生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其次,是利用教材啟發學生。教材是我們教學的教本和重要參考依據。裡面有很多內容是可供學生學習和參考的。教材中的插圖或者是漫畫,可以用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政治《資本主義社會性質》一課中。標配的插圖是漫畫「看誰跑的快」,教師可以引
⑨ 在教育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1、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受應試教育作崇,某些學校部分教師仍然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准。於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了自己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 。 2、對學生信任和寬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相信學生的能力並想方設法鍛煉提高學生的能力。 3、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 原來我們搞的「填鴨式」教學,得到的結果是學生被動「換聽」,課堂氣氛沉悶,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過學習,我著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 4、經常反思,不斷提高 。 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干精神,又善於開動腦筋,善於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 1、傳統的基本素養指標包括語言能力、數學素養、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能力。現代的基本素養指標包括溝通與交流、團隊合作、國際視野、信息素養、創新與創造力、社會參與貢獻、自我規劃與管理等。 2、我認為要做一名好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為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為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於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