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養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
如何培養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
心理氣氛又稱心理氛圍,課堂心理氣氛是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創造的心理、情感等教育氛圍。課堂氣氛作為課堂學習發生的背景,是學生學習心理活動與個性實現的中介因素。課堂是師生互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培養人才的中轉站。課堂教學心理氣氛是在課堂教學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在不同的課堂心理氛圍中,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學習情感的體驗、學習注意力有很大差異,研究課堂教學心理氛圍對於提高教學效率有著積極意義。
一、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特徵
1.內隱性與外顯性
內隱性是指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不外露性。莫里森得認為,課堂氣氛的情感基調是研究課堂氣氛的最重要維度,情緒體驗的特性使課堂教學心理氣氛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外露性,師生通過各自對教學情境的定義,採取相應的反應以適應情境,從而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心理氣氛又總會有其明顯的外在表現,即具有外顯性,師生在課堂教學心理氣氛影響下,必然有與之相應表現,如學生在緊張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中,往往出現身體綳直等表現;在散漫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中,則經常東張西望、打瞌睡等。
內隱性和外顯性並存,決定了對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認識要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既要仔細觀察其外存表現,更要對隱藏於其中的心理內容進行研究。不同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會有各自不同的外在表現。同樣的外在表現,也可能代表著截然相反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
2.穩定性與易變性
穩定性是指課堂教學心理氣氛作為一種占優勢的群體情緒言狀態,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對的持久固定性。同時也必須看到,由於課堂教學心理氣氛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又具有易變性。
師生雙方的情緒狀態、教學內容、課堂中的偶發事件等,都會導致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變化。一般來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教師的人格、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等往往決定著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方向。正因為如此,當某一班級更換教師後,其課堂教學心理氣氛也會有所改變。當然這並不否認學生在課堂教學心理氣氛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如一班級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即使換上與原教師風格不同的新教師,原有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也能保持。因此可以說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穩定性和易變性都是相對的。
二、影響課堂心理氣氛的因素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直接影響或決定著課堂教學的心理氣氛
(1)教師威信。教師威信直接制約著課堂教學心理氣氛,有威信的教師能增強學生對其講授知識和指導的信賴程度,使學生具有較高的掌握知識和接受指導的主動性。
(2)教師的引領方式。不同的引領方式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民主型的教師易形成和諧愉快、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專制型的教師易導致情緒壓抑、氣氛緊張;放任型的教師則易使課堂教學心理氣氛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互不合作。
(3)課堂調控。教師的課堂調控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心理氣氛。因此,教師應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密切注意整個班級的課堂氣氛及個別學生的反映,處理好個體與整體的關系。善於因勢利導,把握教育分寸,以使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維持在特定的水平上。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個體心理特徵無疑也影響著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性質與類型
(1)學習態度和動機。不同的學生具有各不相同的學習動機和態度,在課堂教學中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具有較積極學習動機的學生在課堂上一般發言積極,反應迅速,無論在何種課堂教學心理氣氛下都能認真學習。而學習動機較消極的學生則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不愛發言,在課堂上表現較沉悶、壓抑。
(2)認知方式。學生的認知方式和水平是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的。當其認知方式、水平與教師的講授相適應時,會接受迅速、反應積極;反之,則反應遲純,在課堂上表現的較沉悶。同一水平上的認知方式也各具特色,有的迅速而膚淺,有的深刻而遲緩,有的喜愛參與,有的則沉默寡言。
班級作為一個社會體系,具有特定的亞文化的特點,這種亞文化無時不對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產生作用。班級文化對其成員具有潛在的規范性。良好的班集體學風濃厚,積極上進。良好的班級文化具有明確的目標和科學的價值觀,這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對建立良好穩定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也是極為重要的。
三、優化課堂氣氛的具體方法
1.教師多用陳述性語言,少用評價性語言
一般來說,學生不喜歡被評價,有時對教師的評價採取抵抗的態度。但是,教師多使用客觀的陳述性語言,不包含評價,學生則能較為客觀地對待。
2.加強師生互動建立平等師生關系
加強美育教學,多採用詩化的語言、鼓勵性的言辭,實現美育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傾注積極的人生體驗與愛心,去感染、打動學生,讓他們在豐富的知識海洋中,在快樂和感動中收獲、成長,讓學生感到教師關注自己,以形成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表現一種權威地位,認為自己高於學生,對學生耳提面命,則會讓學生產生反感,甚至漠視老師的行為。相反,教師視自己與學生平等,則會產生積極的交往氛圍,促進合作。
3.設置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有的教師提出的問題難度太高,或范圍太廣,學生短時間內找不準回答的方向,這也勢必影響良好課堂心理氣氛的營造。教師要注意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設置要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現有的學習能力相適應。
4.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
多開展「心連心,說知心話」、「朋友,我對你說」談心活動讓同學互相了解,增進師生的共同了解。開展「走進春天,收獲金秋」主題活動,重點討論了怎樣充分利用課堂,向45 分鍾要成效的主題班會等。
5.偶發事件的控制
在課堂教學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偶發事件,機智處理課堂出現的偶發事件是優化課堂氣氛不可缺少的手段。在處理偶發事件時,教師要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不要激化矛盾,切忌造成師生情緒上的對立。
6.焦慮水平的控制
在教學過程中,適度的焦慮對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良好課堂氣氛的形成具有積極的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防止緊張有餘,另一方面要防止活潑過剩。教師要善於控制學生學習的焦慮,使課堂緊張熱烈,同時也寬松冷靜,使課堂氣氛有張有弛。教師要善於創設成功教育的情境,經常對學生作出肯定性的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學生學習的適度焦慮。
影響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因素是多樣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教育作用也是多層面的。教師應加強對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研究,探討其形成和變化的規律及教育作用,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B. 從心理學角度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二、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三、要善於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四、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五、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
C. 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
課堂教學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基本活動,也是一種獨特的社會交往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生生關系不是靜態的,而是處於互動的狀態,是一個由教與學雙方活動構成的動態系統。教學過程也是師生雙方認知情感的雙向交流。因此,努力在課堂這個特定的活動環境中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不僅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也是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正確的學習動機、愉悅的學習情緒和高度注意力的重要途徑。 一、 激發興趣師 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具有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的價值。當學生在認識感興趣的事物或從事感興趣的活動時,可以保持穩定集中的注意、進行清晰全面的感知、引起浮想聯翩的想像和積極深入的思維,在愉快的情緒體驗中,以堅強的毅力去克服困難,達到目的。研究發現,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會給智能錦上添花,既發揮智能的積極作用,同時還會給智能雪中送炭,彌補智能不足。不難看出,學生在興趣指引下的學習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正因為這樣,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十分強調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並極力反對那種無趣的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摧殘。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我國明代學者王守仁將不顧學生興趣的教學比喻成鞭撻繩縛,若待扣囚等。這些充分說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在課堂教學中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主要有下三點: (一)是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教師組織一堂高質量的教學內容,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也是能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怎樣組織高質量的教學內容呢?筆者認為:教學內容在安排上應當深淺得當,難易適度。其要求是根據俄國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思想,讓學生走在發展的前面,多從明天水平出發,難易度設置在跳一跳,夠得著的水平。此外,還應當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講授新知識,並把新知識納入到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之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是積極改進教學方法。為了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做到起調引入勝,主旋律扣人心弦,終曲餘音繞梁。 起調引入勝是指首先應抓往導入新課這一重要環節,使一開始就把學生心理像磁鐵一樣牢牢吸住。 主旋律扣人心弦的意思是,經松愉快的起調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豐富的內容,又能促進學生養成學中有樂,樂而好學的學習興趣。 終曲餘音繞的意思是,為了使學生保持興趣的持久性,每課堂結束時候,可設置一些懸念,挑起學生繼續探究的。 (三)是精心設置問題情境。興趣與問題是相反相成的,興趣引導發現問題,問題可以激發興趣。因此,有經驗的教師都善於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呢?一般來說,在教學中,教師應只把概念、原理講深講透,而不是把所有問題都講細講到,亦即要造成懸念,啟發引導,讓學生思考回味,前後貫通,探索作答。 二、 鼓勵成功 每個人都有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反映在人們頭腦中,便體現為成功需要。滿足成功的需要,不僅會產生快樂情緒,而且會產生自信心和勝任感,促進個體朝著成功的方向繼續努力。因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滿足,其實都是對成功行為的正強化。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成功檢驗所產生的快樂情緒,更有增強其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教師在這方面所採取措施的關鍵在於:一方面要為學生盡可能的創設獲得成功檢驗的機會;另一方面,教師要幫助各類學生制定合理的成功期望值抱負水平。抱負水平適當與否對學生的情緒有很大影響。一些研究表明,當學生報負太高,所志不遂時,便往往充滿失敗感。學生如果累遭失敗,就會損害他的心理健康。失敗之所以會損害學生的心理健康,一方面是因為能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價值估計偏低,對自己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失敗而歸罪他人,導致與他人的關系不融洽。許多有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往往表現出這種消極的特點。在實際教育工作中,不少教師往往愛用同一種期望值衡量不同的學生,對未達到高期望值的學生予以否定性評價,不自覺地進行了消極暗示,使這些學生自心受到傷害,逐步對自己持否定態度,從而導致教育的失敗。概言之,老師在教學過程上能不能有意運用成功原則,不只是一種教學方法的選擇問題,而是有沒有遵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對學生終生發展是否負責的問題,是萬萬不可掉以輕心的。 三、 寓教於樂 如何改變教學形式,使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在嬉戲、娛樂活動中接受教學內容,一直是古今中外崇尚樂學教學的人所努力尋求解決的課題。當我們能將一些本來在學生看來是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賦予某種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時,便能使學生因教學活動適應他們娛樂需要而歡心,從而改變對學校教學活動的態度,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各層次外語教學中,都可以通過唱外語歌,組織情景對話、排練短劇、小品等游戲和活動形式來進行教學,學生在此愉快的課堂心理氣氛中學習,必然是樂學不疲,事半功倍。 四、 師生和諧 古語說:尊其師、重其道;親共師,信其道。這說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前提和關鍵,一個與學生關系十分緊張的教師是無法實現自己的教學計劃的。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常常是良好師生關系的直接體現。心理學家威索爾曾通過分析老師的語言來分析老師的教學方式,進而分析課堂心理氣氛。他發現,當老師傾向於以學生為中心時,大多會使用以下語言:鼓勵、贊許學生或支持學生;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幫助學生共同解決問題;了解學生的疑問。當老師傾向於以老師為中心時,大多會使以下語言:使學生接受意見或勸告,如糾正學生不良行為所用的語言或質詢;批評學生的過失,否定或諷刺學生的錯誤:教師為維護自己的立場,貫徹自己的主張所用的語言。威索爾發現,當教師傾向於以教師為中心並使用相應語言時,師生關系較差。正因為這樣,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與推動者。事實證明,一個良好的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是實施高質量教學的重要保障,同時,這種良好的師生合作關系的建立過程,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 總之,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形勢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學生的需要。作為教師首先要把握好的心理氛圍的營造,注重教學內容、講究方式方法,在講授教學內容時滲透心理教育,為學校開展心理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D. 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基本活動,也是一種獨特的社會交往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生生關系不是靜態的,而是處於互動的狀態,是一個由教與學雙方活動構成的動態系統。教學過程也是師生雙方認知情感的雙向交流。因此,努力在課堂這個特定的活動環境中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不僅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也是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正確的學習動機、愉悅的學習情緒和高度注意力的重要途徑。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具有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的價值。當學生在認識感興趣的事物或從事感興趣的活動時,可以保持穩定集中的注意、進行清晰全面的感知、引起浮想聯翩的想像和積極深入的思維,在愉快的情緒體驗中,以堅強的毅力去克服困難,達到目的。研究發現,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會給智能「錦上添花」,既發揮智能的積極作用,同時還會給智能「雪中送炭」,彌補智能不足。不難看出,學生在興趣指引下的學習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正因為這樣,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十分強調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並極力反對那種「無趣」的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摧殘。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我國明代學者王守仁將不顧學生興趣的教學比喻成「鞭撻繩縛,若待扣囚」等。這些充分說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二、鼓勵成功 每個人都有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反映在人們頭腦中,便體現為成功需要。滿足成功的需要,不僅會產生快樂情緒,而且會產生自信心和勝任感,促進個體朝著成功的方向繼續努力。因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滿足,其實都是對成功行為的正強化。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成功檢驗所產生的快樂情緒,更有增強其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三、寓教於樂 如何改變教學形式,使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在嬉戲、娛樂活動中接受教學內容,一直是古今中外崇尚樂學教學的人所努力尋求解決的課題。當我們能將一些本來在學生看來是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賦予某種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時,便能使學生因教學活動適應他們娛樂需要而歡「心」,從而改變對學校教學活動的態度,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各層次外語教學中,都可以通過唱外語歌,組織情景對話、排練短劇、小品等游戲和活動形式來進行教學,學生在此愉快的課堂心理氣氛中學習,必然是樂學不疲,事半功倍。 四、師生和諧 古語說:尊其師、重其道;親共師,信其道。這說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前提和關鍵,一個與學生關系十分緊張的教師是無法實現自己的教學計劃的。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常常是良好師生關系的直接體現。心理學家威索爾曾通過分析老師的語言來分析老師的教學方式,進而分析課堂心理氣氛。他發現,當老師傾向於以學生為中心時,大多會使用以下語言:鼓勵、贊許學生或支持學生;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幫助學生共同解決問題;了解學生的疑問。當老師傾向於以老師為中心時,大多會使以下語言:使學生接受意見或勸告,如糾正學生不良行為所用的語言或質詢;批評學生的過失,否定或諷刺學生的錯誤:教師為維護自己的立場,貫徹自己的主張所用的語言。威索爾發現,當教師傾向於以教師為中心並使用相應語言時,師生關系較差。正因為這樣,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與推動者。事實證明,一個良好的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是實施高質量教學的重要保障,同時,這種良好的師生合作關系的建立過程,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 總之,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形勢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學生的需要。作為教師首先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心理氛圍的營造,注重教學內容、講究方式方法,在講授教學內容時滲透心理教育,為學校開展心理教育打下良好基礎。營造高效課堂的幾種方法一、從學生的角度去看,老師一定要有普遍的關注 1.用微笑目光來流露你的關注。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註:產生一種心靈感應,看老師在看著我呢!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教師關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 2.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對學生的欣賞、誇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一定要找到欣賞、誇獎的理由,找到欣賞、誇獎的方向,找到欣賞、誇獎的那些「點」。3.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有一次我在上課時,在一節課後有學生批評我不公平,原因是課堂上該生舉了五次手要求發言,只獲准了兩次,而鄰座的同學也舉了五次手要求發言卻獲准三次。可見,學生是多麼地看重那不經意的允許呀!其實藏在背後的是學生的被認可感,是一種被承認的需要。 4.用「中斷定勢」的形式表現你的關注。當一個學生表現得沒有積極性,否認自己的積極性的時候,教師用「中斷定勢」的方法來表現對學生的認同。什麼叫中斷定勢?就是把他原來的思路打斷,比如他說,我就是數學不好,你打斷他這種固有的想法,告訴他,你數學進步很快,只要努力成績會上去的。你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不再產生自我貶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為,這時,課堂效率就會自然上去的。 二、從老師的角度看,課堂教學一定要有創新 1.啟發激趣,讓課堂變得生動。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是創造才能的催化劑。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如果一個人對某方面的問題沒有任何興趣,那他就不會有什麼學習效率。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產生的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其實從老師的角度看,可激趣的因素是很多的。2.質疑交流,讓課堂變得有理。懷疑,常常是創造的開始。教學中要讓學生做到不「唯書」不「唯上」,敢於懷疑已成為定論的東西。朱熹曾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學生學習上的進步,就是在從有疑到無疑的轉化中得來的。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3.提倡「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以「小組合作」「多邊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創設學生之間互學互補互促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之間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實現個性差異互補,使他們在合作中競爭,在交流中發展,通過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同時也把課堂延伸到課外,還可試行「師生合作」,教師完成以一個學習者身份出現,與學生平等地探討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建立自信,在討論中激出興趣,在討論中形成自覺學習意識。堅持下去,課堂教學定會高效。 三、從教法的角度看,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2.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圍。在這樣課堂里,學生感到輕松、活躍、精力充沛。如果學生覺得自己沒有活力,甚至消沉、憂慮、緊張、高效的課堂是無從建立的。 3.營造能夠讓學生自我管理的氛圍。在這樣的課堂里,每個學生都能覺得自己屬於這個集體,都覺得在這個集體里,自己被認同,被認可。他們能夠彼此聆聽,彼此認同,彼此尊重。沒有取笑,沒有冒犯,沒有孤單,沒有拋棄,沒有邊緣人物,沒有陷入自私自利的泥潭。總的說來,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活動,要使課堂高效,關鍵是定位:教師——課堂的主導者,學生——課堂的主體。
E. 如何把握影響課堂教學的心理氣氛的因素
影響課堂心理氣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一是教師的教學。教師業務水平的高低,教學能力與教學方法的優劣直接影響課堂心理氣氛。教師講課准確、清楚、新穎、生動,就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吸引學生的注意,增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心理狀態處於最佳水平。若照本宣科、枯燥無味、廢話連篇、拖泥帶水、矯揉造作,就會使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產生厭煩情緒、降低學習動機,造成消極的或對抗的課堂心理氣氛。
二是課堂的領導方式。權威式的領導方式表現為對學生要求嚴苛、上課只能端坐、用耳朵聽、用眼睛看,不能動口、動手,學生稍有違背,就採用訓斥與壓服的辦法,保持課堂的消極穩定,這會使課堂呆板,學生產生壓抑或反抗情緒。放縱式的領導方式導致學生紀律鬆懈、互相干擾,妨礙學習。民主式的領導方式易造成師生相互信任與支持的積極心理氣氛。
三是校風與班風。良好的校風與班風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穩定的背景,群體的規范,可以使學生將其視作個人行為的准則予以認同,從而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促進積極的課堂心理氣氛的形成。
四是師生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學生觀和教師本人的行為與人格,這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自覺為班集體貢獻力量的願望與行動,有利於積極的課堂心理氣氛的形成。
五是班級的規模。班級過大、成員過多,師生間與學生彼此之間相互溝通的次數減少,情感聯系減弱,就會使少數學生感到被教師與集體冷落,產生消極的情緒,導致心理的沖突,影響班級的團結,從而導致消極的課堂心理氣氛。
總之,影響課堂心理氣氛的因素較多,教師始終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師生在認知與情感兩方面的溝通,積極協調師生心理狀態的性質,變一切消極狀態為積極狀態,維持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
F. 如何營造積極的課堂教學心理環境
一、建設心理健康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在傳授知識,同時也在創設和影響著課堂的心理環境,而這種課堂心理環境反過來又成為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背景和手段。現代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明確指出,教師的任務在於「建立一個積極的、接納的、無威脅的學習環境。」在他看來,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形成與否,也是教學活動成敗的標志。只有形成了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才有助於課堂教學的實施,有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不少心理學家認為,課堂氣氛或課堂心理環境是教師行為的產物,和諧寬松氛圍首先取決於教師做什麼以及怎麼做。具有健康心理和情緒穩定的教師能較好地發揮自身的潛能,這樣學生也就能在一種心理平靜、愉快而活潑的氣氛中學習。相反,教師本身情緒失控,往往會導致師生關系冷漠和教學氣氛緊張。可見,課堂心理環境的創設主要依賴於教師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說,建設心理健康的教師隊伍是優化課堂心理環境的前提。如何建設心理健康的教師隊伍呢?可以從如下三方面著手:
(一)更新觀念,轉變思想。引導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思想,排除應試教育的影響,樹立素質教育觀念,形成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和質量觀。把學生看做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有自主能力的人,教師的「教」要通過學生的「學」來體現和檢驗,因此,要看到師生之間是合作共進的夥伴,只有學生的發展,才有教師的發展。
(二)以情育人,情理交融。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要以情育人。以情育人,就是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動之以情,學生也會動之以情。當師生雙方來自生命內在的激勵,升華提高到理性的高度時,變成與意志、道德、理想相合一種更高級的精神力量,即人的高尚情操,從而獲得育人的成功。簡言之,教學的過程應成為情理互動的愉快過程。做到「以情育人」恰恰是克服校園師生之間的「貓鼠」關系,提高教師工作質量的法寶。
(三)加強學習,完善自我。教師要加強自己的理論修養和師德修養,提高自我調控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並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為基礎,真誠地接納、尊重和理解學生,重視和引導學生共同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心理環境,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G. 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
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的策略有:
一、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教學工作是立足於課堂而面向學生一生的。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使學生懂得自己不僅是接受知識的主體,身心發展的主體,還是自主學習設計的主體。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新的學習理念,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並建立「當下」意識,當堂的知識當堂完成,當天的知識當天完成,當周的知識當周完成,不拖踏,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思想基礎。教學中,有這種認識才能有這種效果。教師還應幫助學生樹立這種信心,改革教法,竭誠為主體服務。每堂課「精講、精練、精總結」,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活動運用。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信心是進取的保障。要做好教學工作,教師必須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不但要做好課上的功夫,更要做好課前的准備,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走進學生中,做好學生的朋友與引路人。
二、以自身為榜樣,創設巨大的精神力量
「教師的人格和感受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超強的教育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因素。」由於教師職業的示範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該是這種人。」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是深愛教育事業,人格高尚、知識淵博、真誠樂觀、積極向上,集一切優點於一身的「榜樣」。這樣的教師所教的學生必然也是熱愛學習、品德高尚、肯於鑽研、樂觀開朗的。相反,一個厭倦而失望的教師,他的學生也往往是沒有生氣和無精打採的。
三、以情感來感染,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腦科學研究越來越多的成果表明:情感在人類學習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情感與認識並不是對立的兩個過程,而應當理解為兩個並行的過程,它們以特殊的方式聯系在一起,都是腦神經整體功能的體現。」「情感在一個人的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人的情緒狀態直接影響司職情緒的大腦相關組織激素蛋白質的分泌,進而影響人的學習和生活。積極健康的情感能有效激發學習的熱情,消極的情感便會阻礙學習的進行。」
課堂上,教師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教師的情緒狀態可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引起情緒上的共鳴。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學會抓住開課前的幾分鍾,以精彩的導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步步深入,以情感人,創設最優的教學情境,進而達到最佳的學習交流狀態。閱讀中,師生精神亢奮,與作者達到認識上的溝通、理解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鳴;練習中,學生積極活躍、主動探索,各抒已見、暢所欲言。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教師應將情感滲透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時刻激起學生的共鳴。在良好的情境中,教師應掌握好教學節奏,使教學活動有張有弛,避免學生長時間的興奮或抑制而感到疲勞。
四、以情趣為魅力,形成靈活的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法,對於形成良好、和諧的課堂心理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從學生心理出發,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濃厚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帶著積極、愉快的情緒去學習。在面對同樣的課型時,教師應同中求異,帶著飽滿、真摯的情感講課,使語言形象生動、風趣幽默、抑揚頓挫,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時變化教學手段,以新鮮的刺激使學生保持興趣和注意力。如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簡稱CAI),豐富教學內容,創設藝術情趣,促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CAI具有鮮艷生動的圖像,動靜結合的畫面,強大的音樂效果和智能性的啟發誘導功能,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情感、興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狀態,認知心理得到充分發展,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以團隊為建制,開展探究與競賽
學習中,學生們難免會受到挫折,結成團隊可以相互鼓勵,克服軟弱、懶惰,實現共同進步。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所任班級學生學習情況,按學生學業成績或能力水平的高低搭配分組,結成團隊。每個團隊應有自己的名子、口號、奮斗目標、共同志趣,有自己的學習活動計劃,自己的隊報,榮譽簿等。教師應幫助學生進行團隊精神、文化建設,促使團隊成員互助互勉、互相督促、共同進步。教師可把學生按團隊分組分座,使學生便於開展探究、討論、檢查與幫助。教師可把學習的任務、目標落實到團隊,實行組長負責,由組長進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落實檢查,教師隨時抽查。
有了有力的團隊,教師還應想方設法把團隊的凝聚力、內驅力激發起來,使團隊成為有活力、有生氣、有效率的「活」的團隊。教學中,教師可開展教學競賽活動,引進競爭,在知識探究、檢查等方面進行比賽,促進學生團隊的成長與學習效率的提高。
六、以活動為重點,調動學生參與的動力
任何一門學科除了具有知識價值外,還具有能力價值、品格價值和方法價值。在這四項基本價值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是學科教學的中心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除把時間大部分交給學生練習、研討,還要組織起學生團隊活動。以學生活動為重點,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教師在教學中,可把教學過程的各環節變為學生活動的形式,如把課前預習檢查變為課前熱身,進行小組競答;把課文朗讀變為朗誦競賽、情境朗讀或角色表演;把課文分析變為合作探究、小先生解疑;把當堂檢測變為學生互考、小組競賽、趁熱打鐵等形式。通過靈活多樣的活動,讓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以良好的心態努力投入學習,互助共進,促進學習的高效進行。
七、以激勵為原則,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激勵是激發人的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重要手段。「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師以激勵的教育方式誘導學生產生內驅力,從而把教師的教育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便會使學生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期間,受激勵的程度愈高,學習的動力愈大,且有長期的正向效應,無激勵的或被歧視的則成績難以提高。」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激勵」,形成機制,這是提高學生成績的一項重要措施。
根據內容型激勵理論,教師應當盡可能滿足學生高層次的心理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滿足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給學生以更高的自我表現,自我實現的機會。如學生回答問題正確而精彩時,教師可帶頭鼓掌,或予表揚;當學生回答問題不準確甚至犯錯誤時,教師給予「高一格」的評價,或運用「蹬門檻」效應給學生提供保證能回答正確的機會,激勵原則告訴我們「成功是成功之父」。教師應多給學生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自我完善的自覺性。
八、以方法為手段,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課堂教學過程是個科學的教學活動過程。拿一般的教學過程來說要經過:「預習測評——合作探究——達標反饋——學習小結——拓展延伸」幾個環節。這就經過對知識的「學習——應用——總結——再應用」的這樣循環提高的過程。但在課堂上,許多教師不能很好地激發起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探究、自覺合作,所以課堂學習效率不高。在實踐中,教師要促使教學過程科學嚴謹,符合學習規律;積極創設教學氛圍,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各環節都能達到最好效果,使學生心理輕松愉悅、情緒高漲,積極合作、勇於探索,腦力激盪、課堂氣氛活躍。
總之,教學實踐中,我們不但要掌握科學教學的過程方法,還要掌握營造氛圍、激發情趣、鼓勵暗示、科學學習等方法。教師不但要「授之以漁」,使學生會尋找水源;更要使學生學會主動開發水源、利用水源,學會合作共事、探究發現。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水平、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九、以問題為中心,訓練思維,培養自學能力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產生各種問題、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發展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成果的過程。」以問題為中心,就是因為「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教學中,教師要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不但要學會自己設計問題,還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發現因素,「創設一種促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使學生能不斷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不應把教學活動僅僅停留在解決教師個人設計的問題上,更要激發起學生提問質疑的興趣,使教學活動在質疑中開始,又在質疑中結束。
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目的在於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水平,養成勤於思考、善於思考的好習慣,為今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要學會做一「磚」,拋出的目的在於引出「美玉」。切不可自做美玉,本末倒置。
H. 如何從心理學角度提高課堂效率
僅做參考:
一、認識學生特徵
(1)感知方式
學生通過「視、聽、動」來感知外界事物。教師布置作業的作業方式不同。其一,教師把作業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看作業。盡管學生看著作業,卻什麼也沒看見,視而不見。其二,教師講明作業,盡管學生聽著,卻跟沒聽見一樣,聽而不聞。其三,有些學生的活動能力很強。某位學生在國內考英語四級,怎麼考考不過關。可是到了國外,她在語言交流方面一點都不受阻礙。為什麼國外課堂教學中學具非常豐富?就是考慮到學生感知方式不同,找到他們擅長的學習方式。從而有效學習。
(2)知覺風格
場依存的學生與場獨立的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不同。場依存的人依賴於場,適合學習人文社會類學科,適合用情境教學法。場獨立的人有主觀獨立的判斷思維,適合學習理工科,適合用集中學習法。因此,無論是講授法,還是發現法教學都應該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因學習內容而異。
(3)理性水平
教育匹配模式:如果學生的理性水平低,則採用嚴密的結構組織教學;
如果學生的理性水平高,則採用鬆散的結構組織教學。
(4)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分為沖動型和沉思型。學生回答問題時,有很多學生會很沖動,立刻舉手回答,卻說不出答案。而有些沉思型學生,即使知道了答案,仍默默地坐著,不舉手回答。教師應該研究學生回答錯誤的原因,做針對性指導。或者讓那些沉思型學生展示自己的解題思路給沖動型學生聽。
(5)多元智能
八十年代,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強調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來理解知識和建構自己對事物的認識的。
(6)時代特徵
12年前。我開了個精彩的主題班會:「有個孩子到飯店,用父母的血汗錢點了一大桌子菜,可他守著不吃不喝。服務員勸,父母勸,誰勸也不吃!餓著肚子離去。請評議。」
「傻瓜———」學生們鬨笑。
我不動聲色:「這孩子買了車票,卻不上車,跟著跑。」
「傻瓜———」學生們大笑。
我也笑了:「他買了新衣,撕得一條條扔掉。」
「傻瓜———」學生大樂。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我做出沉痛狀:「有個孩子,將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錢交了學費,買來書本,卻整天胡打亂鬧,不好好學習,浪費時間。」
「傻———瓜!」同學們回答得很沉重。
我臉上「苦大仇深」,心裡卻樂開了花。
6年前。我躊躇滿志地將這個主題班會搬進了三年級四班。「有個孩子點了一桌子菜,可守著不吃。請評議。」
「減肥唄———」學生們不感興趣。
我扶扶眼鏡:「他買了車票,卻不上車。」
「鍛煉唄———」懶洋洋地回答。
我勉強笑笑,「買了新裝,撕得一條條扔掉。」
「煩唄———」有氣無力的回答。
我不再迂迴,直奔主題:「交了學費,買來書本,不好好學習,整天胡打亂鬧。請評議。」
「¥^&*」似是而非的回答。
「什麼意思?」我指名經常不交作業的張朋作答。
「可能想當大款,或歌手,嘿嘿。」張朋撓著頭皮……
今天我懷著異樣的心情,在三年級六班開了這個班會。「有個孩子點了一桌子菜,可守著不吃不喝,餓著肚子離開。」
「派兒———」學生們興奮起來。
我扶扶眼鏡:「買了車票,卻不上車,跟著跑。」
「帥呆———」學生們手舞足蹈。
「買了名牌服裝,撕得一條條扔掉。」
「哇噻———酷斃啦!」學生拍桌子擂杌子。
我直接點題:「交了學費,買來書本,卻整天胡打亂鬧,不好好學習。」
「耶———新新人類!」異口同聲地回答。
我的眼鏡跌了下來。
不同時代的三次班會,學生的表現卻截然不同。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不再跟著教師設定的路線向前走,而是有了自己不同的觀點。因此教師要有洞悉新的契機,善於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引領他們前進。(教師可以問問自己班裡的學生,聽聽他們是如何回答的。)
二、更新教師自我
(1)轉變教師角色
知識的傳授者——學習的促進者:教師不僅僅要把知識簡單轉達給學生,更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培養他們學習的能力。
問題的解決者——問題解決顧問:教師怎樣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學生明白問題在哪裡出錯了。而後,啟發學生主動向教師提問。最後,教師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讓他們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教學中的演員——教學中的導演:常態課或公開課,教師不能充當演員的角色,一切按照安排好課堂教學步驟教學。這樣,恰恰忽略學生自主性發展規律。課堂上,常常出現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教師應該適當地助長這些真相的發展,而不是將其扼殺在搖籃里。
(2)提升教學水平
嘗試式教學水平:知道「教什麼」,但不知道「怎麼教」。
因循式教學水平:知道「教什麼」,也知道「怎麼教」,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教」。
策略式教學水平:知道「教什麼」,也知道「怎麼教」,更知道「如何有效地教」。
(2)增強自身魅力
威信效應(名人效應)
好感效應:做麻辣(魅力)老師——重塑教師形象:幽默、和藹,知識豐富,多才多藝、興趣廣泛,裝扮時尚,熱愛生活,懂得網語,QQ感動學生的老師。
三、改進教學策略
(1)教學刺激符合選擇性注意(感知)規律
符合感知規律:強度率(感覺闕限),差異率(姓名、顏色等不易太復雜),活動率(課件、圖標活動避免過度),組合率(視覺或聽覺上容易混淆的不易放在一起)
(2)教學內容結構化與綜合化
結構化:如:「釗」、「楠」等字沒有必要要求學生組很多詞。
綜合化:不斷分化與綜合貫通。學會分類並組合所學的知識。
(3)教學策略的優化
一心多用,注意分配
聲情並茂:語音、語調、表情、肢體語言等。
愉快教學:內啡呔、多巴胺、血清素。
策略指導:縮略法、諧音法、圖像法、反思法。
譚教授從教育心理學的視角審視課堂教學。自然、幽默、風趣的講座讓我對枯燥乏味的教育心理學重新燃起了火花。作為一線教師,認識不同學生的特徵,更新教師自身的魅力,改進教學策略,對於課堂有效教學有著重要的提升作用。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值得深究的學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忽略了要結合教育心理學理論基礎進行教學。反思自身的教學實踐,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結合理論不斷改進。
I. 教學心理學中影響課堂氣氛有哪三個三個因素
現代教育心理學和教學論的研究告訴我們: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但取決於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還取決於一定的教學環境。這里指的教學環境包括教學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這種精神環境就是指課堂氣氛。良好的課堂氣氛是指在課堂中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教與學的活動而形成的某種占優勢的綜合的心理狀態。
課堂氣氛是在課堂中呈現的一種綜合性的心理狀態,它可以用一定的心理、行為指標來衡量。如果我們以秩序、參與、交流三個指標為依據,就會把課堂氣氛劃分為三種主要類型:積極的課堂氣氛,消極的課堂氣氛,對抗的課堂氣氛。
積極的課堂氣氛是一種理想狀態的課堂氣氛。它主要表現為以下明顯特徵:師生雙方有飽滿的熱情,教與學態度端正、目標明確;課堂活動井然有序;學生求知慾強烈、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師生間住處情感交流充分,學生參與面廣,雙方處於互動積極的狀態;師生共同洋溢著為實現教學目標而獲得成功的喜悅與滿足感。
總之,積極的課堂氣氛,其主要標志是嚴肅認真、寬與嚴、熱與冷、張與弛的有機統一。這種課堂氣氛使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到了和諧的統一。
對抗的課堂氣氛是一種失控的混亂的課堂氣氛。這種課堂氣氛主要表現為:師生之間關系緊張,大部分學生不信任教師;教師駕馭課堂態式和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能力較差;相當一部分學生討厭上課,注意力分散,各行其是,課堂秩序一片混亂;使得正常的教學活動難以開展,教與學的任務常常不能完成;師生都把教與學視為一種精神負擔。
J. 如何營造良好課堂教學心理氣氛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具有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的價值。當學生在認識感興趣的事物或從事感興趣的活動時,可以保持穩定集中的注意、進行清晰全面的感知、引起浮想聯翩的想像和積極深入的思維,在愉快的情緒體驗中,以堅強的毅力去克服困難、達到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主要有下三點:
1.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教師組織一堂高質量的教學內容,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也是能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怎樣組織高質量的教學內容呢?根據俄國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思想,教學內容在安排上應當深淺得當,將難易度設置在「跳一跳,夠得著」的水平。此外,還應當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講授新知識,並把新知識納入到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之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積極改進教學方法。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做到「起調引人入勝,主旋律扣人心弦,終曲餘音繞梁」。
3.精心設置問題情境。興趣與問題是相輔相成的,興趣引導發現問題,問題可以激發興趣。因此,有經驗的教師都善於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呢?一般來說,在教學中,教師應只把概念、原理講深講透,而不是把所有問題都講細講到,亦即要造成懸念、啟發引導,讓學生思考回味、前後貫通、探索作答。
二、鼓勵成功
每個人都有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反映在人們頭腦中,便體現為成功需要。滿足成功的需要,不僅會產生快樂情緒,而且會產生動機,促進個體朝著成功的方向繼續努力。因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滿足,其實都是對成功行為的正強化。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成功體驗所產生的快樂情緒,更能增強其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教師鼓勵成功的關鍵在於:一方面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體驗成功的機會;另一方面,要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合理的成功期望值——抱負水平。抱負水平適當與否對學生的情緒有很大影響。一些研究表明,當學生「報負太高,所志不遂」時,便往往充滿失敗感,如果屢戰屢敗,就會損害他的心理健康,表現為對自己評價過低、失去信心,或歸罪他人,導致與他人的關系不融洽。再次,在實際教育工作中,不少教師往往愛用同一種期望值衡量不同的學生,對一些學生予以否定性評價,不自覺地進行了消極暗示,使這些學生自信心受到傷害,從而導致教育的失敗。換言之,成功原則不只是一種教學方法的選擇,更是遵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對學生終生發展是否負責的問題,是萬萬不可掉以輕心的。
三、寓教於樂
如何改變教學形式,使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在嬉戲、娛樂活動中接受教學內容,一直是古今中外崇尚樂學教學的人所努力尋求解決的課題。當我們能將一些本來在學生看來是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賦予某種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時,便能使學生因教學活動適應他們的娛樂需要而歡「心」,從而改變對學校教學活動的態度,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各層次外語教學中,都可以通過唱外語歌、組織情景對話、排練短劇、小品等形式來進行教學,學生在此愉快的課堂心理氣氛中學習,必然是樂學不疲、事半功倍。
四、師生和諧
古語說:尊其師,重其道;親其師,信其道。這說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前提和關鍵,一個與學生關系十分緊張的教師是無法實現自己的教學計劃的。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常常是良好師生關系的直接體現。心理學家威索爾曾通過分析老師的語言來分析老師的教學方式,進而分析課堂心理氣氛。他發現,當老師傾向於以學生為中心時,大多會使用以下語言:鼓勵、贊許學生或支持學生;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幫助學生共同解決問題;了解學生的疑問。當老師傾向於以老師為中心時,大多會使用以下語言:使學生接受意見或勸告,如糾正學生不良行為所用的語言或質詢;批評學生的過失,否定或諷刺學生的錯誤;教師為維護自己的立場、貫徹自己的主張所用的語言。威索爾發現,當教師傾向於以教師為中心並使用相應語言時,師生關系較差。正因為這樣,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與推動者。事實證明,一個良好的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是實施高質量教學的重要保障;同時,這種良好的師生合作關系的建立過程,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
總之,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形勢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學生的需要。作為教師首先要把握好課堂教學中心理氛圍的營造,注重教學內容,講究方式方法,在講授教學內容時滲透心理教育,為學校開展心理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