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課堂教學評價原則有哪些
(1)主體性原則。課堂評價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課堂要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學生參與廣泛師生充分交流。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學習。只有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發展性原則。教師的專業成長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到鍛煉專業的眼光、專業的晶質、專業的技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得以形成。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向應該沿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發展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
用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師的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思想評價教師對文本價值的認識對師生關系的處理對語文課堂特點的把握。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導向、反饋、激勵等有效功能用客觀的、動態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師把評價的著力點最終放在課堂教學質量上放在教師的綜合素質上放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上。
(3)過程性原則。對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只看學生的最後表現評價的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課堂教學的結果或把課堂教學結果作為獎勵、評定教師專業水平的唯一條件而是診斷教師教學的問題調整教師發展的目標滿足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評價的目光放在整個教學的全過程。
關注教師課前對文本價值的鑽研是否到位課堂中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最後對自己的教學評估是否適度。關注教師在教學全過程中是否把學生作為主體是否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落實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4)有效性原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以新課改教育教學理念、現代課堂教學觀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較為科學的手段評價主體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及其發展變化進行價值判斷。
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可以為被評價者進行教學程序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要把定量和定性評價、教師自身、學生及他人的多元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評價更加客觀、真實、有效具有促進意義。
㈡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量表評價法
量表評價法是傳統課堂教學評價中最常採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確定好需要進行評價的指標,並給出評價的等級,在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對照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逐項給出相應的等級評定。
1.明確評價目的和要求
課堂教學評價能夠達到不同的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是由評價目標和相應的課堂教學評價來實現的。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評價目標和要求是評價的起點,不同的評價目標,其評價體系的架構內容也截然不同。如,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否完整,那麼評價體系的重點將會在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上;如果評價的目的是了解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那麼評價體系中關注更多的將是有關互動的環節。評價目的實際上體現了課堂教學評價本身的導向作用,即期望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把教學活動引入某個方面,或者在教學評價中體現某種新的思維和理念。
2.建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准
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準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基礎,在課堂教學評價中,它是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實際依據。這些標准和體系主要有以下三類。
(1)依據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分析,把課堂教學分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分。這種體系的特點是結構清晰,脈絡分明。
(2)依據非固定問題來建立標准,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材處理恰當、聯系實際密切、教學結構合理、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切自然、教師素養良好、教學效果明顯等。這類評價體系雖然是以評價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點問題為基礎的,但事實上,從某種角度上仍然可以將其分解、合並為課堂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即與第一種類型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區別只是在於不同的教學評價標准所認同或者看重的課堂教學的要素是不一樣的。實際上,在第一類評價指標體系中,也沒有能夠完全把所有的課堂教學要素包括進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主要內容,對於教學基本功、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較少涉及。這些教學要素的缺乏,並非其不重要,而是對於評價目的而言,不是評價的重點而已。
(3)依據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行為,將課堂教學分為教師的行為和學生的行為。在教師行為方面,強調要不斷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需要,營造和諧、民主、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學生的差異,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等。而對於學生的行為,則強調要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能提出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師生間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獲與體驗等。這類標准明確地將教學過程中的活動依據活動對象分成了兩個方面,並根據不同的教學理念和對理想教學狀態的理解,規定了教學雙方應該有的一些行為。
二、隨堂聽課評價法
隨堂聽課評價法是評價者通過對被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直接觀察,獲取有關該教師的教學行為、過程、特點以及所展現出來的教學能力等第一手信息,從而能夠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評價,並相應地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以此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隨堂聽課評價法的作用
1.隨堂聽課評價法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隨堂聽課評價法是目前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效果的最主要方式。盡管課堂教學評價在向專業化、系統化、量表化、量化和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向發展,不過,由於隨堂聽課評價法自身的特點,使其成為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形式之一。隨堂聽課評價法最主要的特點有兩個方面:首先,評價者往往是由具有較高課堂教學水平的教師或者管理者來擔任,其自身對課堂教學有很高的造詣,評價意見往往中肯、具體、有建設性;其次,隨堂聽課評價法相比於量表法,自由度比較大,容易實施,也有利於發揮。
2.隨堂聽課評價法是了解教改動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
盡管聽課的性質、類型和方式多種多樣,如有競賽式的交流課、有研究式的示範課、有預約式的匯報課等,這些課常常能夠展現教師教學的最好水平、課堂發揮的最佳狀態,是新理念、新策略、新信息的集合點,特別是對於那些精心准備的匯報課而言。同時,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也是在其教學實踐經驗,特別是對教學過程不斷改進的過程中積累的。在隨堂聽課評價的過程中,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不僅有共同關注的評價內容,而且評價過程中共同討論、共同研究的氣氛非常適宜於教師的成長。任課教師通過對自身教學能力和教學過程的反思,能夠獲取有效的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信息,促進自己的發展。
(二)隨堂聽課評價法的基本原則
隨堂聽課評價應該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實事求是的原則
隨堂聽課評價應該本著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實話實說是體現評課者責任心的問題,也是給被評者學習的機會,切不可敷衍了事。要防止出現只聽課不評課的現象,這樣不僅執教者心裡沒底,聽課也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還要防止在隨堂聽課評價中出現蜻蜓點水、不痛不癢的現象。不能夠出現即使有的課評了,但礙於情面,評課敷衍了事,走過場,「不說好,不說壞,免得惹人怪」。應打破評課時的虛假評議,只講贊歌,不講缺點,打破發言只有三五人,評議只有三言兩面,評課冷冷清清的局面。
2.零距離的原則
這是要求隨堂聽課評價法評課應該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聽課和評課氣氛,作為聽課人員,評價者要特別注意評價對象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應該讓評價對象意識到這是一個學習和反思的機會。同時隨堂聽課和課後的信息反饋也應該建立在評價雙方的積極配合和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
3.針對性原則
評課不應該面面俱到。對一節課的評議應該從整體上去分析評價,但絕不是不分輕重、主次,而是需要有所側重。應該根據聽課目的和課型,以及學科特點,突出重點。應就執教者的主要目標進行評述,問題要集中明確,既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膽提出改進。
4.激勵性原則
激勵性原則是指隨堂聽課評價法評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激勵執教者,而不是一味挑毛病,是要讓執教者聽了評課後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對以後的教學更有信心,更有勇氣,而不是讓他對自己的教學失去信心,甚至於懷疑自己是否是教學的這塊料。在具體操作時,應該充分肯定執教者的優點和長處,對於其存在的不足,也應該讓其有解釋和申辯的機會,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時,能夠給出明確的應該如何做的信息,不能只破不立。
㈢ 課堂教學評價包括哪些內容
課堂教學評價包括獎懲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獎懲性評價的目的是根據評價的結果對教師進回行獎懲,它將課堂教答學評價的結果與教師的獎懲相結合,並以此作為教師晉級、嘉獎、降級、解聘等的依據。
這種評價是目前我國教育領域中運用較多的評價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參評教師過分注重被評課的質量而不是整個教育教學的質量,出現中評不中用的現象,此外還會出現難以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等問題。
發展性評價的目的則是期望通過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點評、討論、反思,讓被評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評價結果不與獎懲掛鉤,而是為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發現各自的優缺點提供機會,為制訂教師發展的目標和對策提供依據。
(3)課堂教學的評價有哪些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評價意義: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可以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促進教師盡快轉變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發揮教師的教育創新意識,達到改進課堂教學的目的。
評價體系的建立,意味著對課堂教學中與教和學相關的各種因素的選擇和側重點不一樣,這些不一樣的地方將促使教師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更加註重評價所側重的各種相關因素,並將其作為課堂教學中展示和發揮的重點,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
㈣ 課堂教學評估有什麼功能
(1)信息反饋功能。
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提供教學活動的反饋信息,以便回師生調節教與學答的活動,使教與學有機地結合。
(2)鑒別功能。
通過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了解教師的教學工作的質量與水平,便於對教師考察與鑒別,並實事求是地、公平地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做出准確的判斷。
(3)導向功能。
課堂教學評價中的指標體系及其含義是根據教育原則、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及確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師實施的教學活動的效果、完成教學任務等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科學的判定。
(4)激勵功能。
科學的、公正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調動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激勵他們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鑽研大綱、教材,強化教學基本功訓練,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維持教學過程中適度緊張狀態,達到激勵廣大師生奮發向上的目的。
㈤ 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有哪些要點
(1)符合課程標准年段教學目標與要求;
(2)切合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和學生實際;
(3)兼顧思想教育、能力培養、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培育等;
(4)恰當、具體、明確。
(5)教學環節結構合理嚴謹、主次得當、聯系緊密、過渡自然、整個性強、富有新意;
(6)理解、把握教材准確,教學內容處理得當,課文整體感知與重難點理解適當兼顧,思想情感體驗和語言文字、語文能力訓練有機結合,正確、全面、精當、落實,能體現訓練層次,過程清晰、完整;
(7)摒棄繁瑣分析,以讀寫實踐為本,注意多種教學方式方法、電教手段、教具等的恰當運用和學法指導,指點有方。
(8)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注意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實踐、積極思維;教學民主,師生平等和諧;
(9)實踐活動時間充足;
(10)學生能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11)教師文化素養高,鑽研駕馭取教材、組織調空教學的能力和機智靈活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強;
(12)教學語言准確、規范、簡潔、流暢、表達力強;
(13)語言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14)板書設計合理簡明,字跡工整;
(15)能熟練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16)教態自然、親切、大方,儀表端莊,精神飽滿。
(17)學生主體地位確立,學習興趣濃厚,所謂活躍,自主學習、實踐活動充分;
(18)語言文字與語文能力訓練扎實,學習方法掌握、運用好;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好;
(19)教學整體效率高,各層次學生均有較大收獲。
根據以上各項的等級評判,綜合衡量本課教學的整體水平層次,評定等級。
㈥ 對課堂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1、教材處理
知識、能力、價值觀目標是否明確,教學目的是否符合《數學課程標准》的要求和學生實際,知識技能、能力培養、思想教育的要求是否明確、恰當、可行。
是否體現教學目標,知識講解是否具有科學性、系統性,是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材的理解與處理是否具有科學性。
教學安排的循序漸進性、層次分明性、系統完整性、密切適中性如。
2、教學基本功
教學語言是否清晰、准確、簡練、通俗、生動、邏輯嚴謹,是否運用普通話教學。
板書設計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工整、完美、簡明、扼要,條理清楚。
能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儀器和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演示、講解,演示和講解能否有機結合,
3、教學方法
方法選擇是否靈活多樣,是否與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相適應,是否與學生的年齡特徵相適應,課堂教學機智如何。
是否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體現的如何,教學原則的選擇是否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實際。
教師的課上各環節講、練、演示、板書及主次內容的時間分配是否合理,能否做到精講多練,加強能力培養。
是否有意識、恰當的運用生動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4、教學效果
課堂上教師能否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並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進行教學。
學生是否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學習積極性是否被充分調動起來。
基礎好、中、差學生是否各盡其智,各有所獲,均衡提高。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能力發展程度如何。
㈦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育評價是依據一定的教育標准,通過系統的搜集信息,在標准與信息比較的基礎上作出價值判斷。教學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活動時,是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技術之一。 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結果、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做出判斷,使之對學生的學習產出導向、鼓勵、批評、糾正、改進等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於學生的精彩之處,我會通過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我對學生的愛。以往我常運用的教學評價有以下幾種: 1、即時口頭評價的方法;2、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3、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4、學生完成作業的評價;5、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在學習了本專題後,我認為顧志躍院長所講授的提問與評價值得一試。 提問與評價,這種常用的評價方法可以反饋教師的教學效果。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就是需要問一些問題,就是所謂的提問。首先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同時也能了解不同學生對同一知識掌握的差異性。其次是為了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思考,在教師的追問下,學生追溯答案,從而引發思考。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就要小結,這個小結就是評價。但不能只用對或錯做簡單的評價,教師要用一定的鼓勵性或引導性的語言來評價。對回答正確的學生鼓勵表揚,進一步引導其思考的方向。尤其對回答錯誤的學生,引導性語言比批評更有用,學生雖然回答錯了,也要讓他得到有效的補償,這種補償可以是認知上的、也可以是動機上的,通過補償來引導學生,激勵學生。這種方法在我們的常規教學中是要經常用到的,不提問就不了解學生,而了解是學生學習的開端。不評價學生就得不到有效補償,而有效補償能夠促進學生有效發展,引導學生健康前行。在今後的教學,我會合理運用教學評價,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
㈧ 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有哪些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在一節課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教案中對認知目標、情內感目標和能力目容標的確定以及教學過程中對上述目標的體現這兩個方面來進行價值判斷。
(2)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對教學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等)由書面文字加工後轉化為課堂教學中「導」的形式的創造性的教育行為。
㈨ 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有哪些方面
課程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一級指標體系包括「教學思想與態度」、「教學基本要專求」、「教學內容屬」、「教學方法與評價」四大類; 二級指標突出研究型教學的特徵,強調以研究帶動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及時反映或聯系學科發展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