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的理念

課堂教學的理念

發布時間:2020-12-13 11:01:32

課堂教學改革應該樹立什麼樣的基本理念

課堂教學改革來要切合發展源生產力的實際,根據施國寶名著《知本論》,知識並不都是知本,許多儒墨道法的知識是毒品或毒葯,沒有濟世強國的正能量,不是知本論所說的知本,教學改革首先要不斷更新教材,將無實無用的知識淘汰掉,知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有用越好。生產力的三要素是資本租、人才租與知本租,教學改革首先要讓書本有強大的知本租,其次不要培養書獃子,要培養經世致用的人才,這樣的人才就會有人才租,書獃子沒有人才租。不要過分地強調分數,還要強調學生的協同精神與創新意識,讓他們具備更多的協新價值和勞動租與附加值,要樹立學以致用,用則有租的基本理念。

⑵ 怎樣評價一節課的教學理念

怎樣評價一節課的教學理念
怎樣評價一節課?涉及到許多方方面面,首先,它必須正確認識到課堂教學的本質?其次,要明白新課程理念下課堂評價應關注什麼?再次,要清楚新課程理念下好課的課堂標準是什麼?在目前對此尚無統一認識的前提下談評課,確實有些難處,但這又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從目前這一方面研究的成果來看,一般採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辦法,大多是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方法,教師素質、教學效果和教學特色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下面僅從定性分析的角度談點粗淺的認識。
一、怎樣認識課堂教學的本質?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部副院長文吉哲教授提出的,認為「教學的本質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有效學習活動過程。」這一觀點是含以下四層意義:1.教學是一種涉及教師與學生雙邊互動、交流、動態變化的過程;2、是一種學習活動,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沒有學生的學習活動,就沒有現代意義的教學;3、是種特殊的學習活動。是教師組織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4、教師組織的活動包括:講解、指導、輔導、操作、演示、評價等一切有利於學生學習活動的手段。
二、新課程課堂評價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的總體原則。
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應該為學生服務,教師教的效果要體現為學生學的效果。
從學生學習方面來看,不僅要看學生在課堂上學了什麼,還要看是怎麼學的,他們在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過程,自我監控與反思的意識和能力等;
從教師教學方面來看,教是否為了學生的「學」而展開,不僅要關注教師的言語表達是否流暢,板書設計是否合理等,還要關注教師是否為學生提供了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心理氛圍,是否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是否注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是否引發了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是否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否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引導等。
(二)倡導改革創新的意識。
課堂教學評價應倡導改革的意識,鼓勵教師大膽的探索和嘗試。
1、整體意識。
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在教學目標的制定與把握要達到「三維」目標,即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統一。
2、應用意識。
知識的學習在於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積極提倡應用的意識,根據教育目標,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有目的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慾望,盡可能地使學生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自覺地運用數學知識靈活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創新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自己就要有創新意識。面對教育中出現的教育問題,教師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要有自己的研究,要有囿於自己的經驗的推陳出新的教學風格,即使是「有缺憾的創新,總比無缺點的墨守陳規」要好。
4.超前意識。
教育是為未來服務的事業,教育要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勇於開拓,與時俱進。積極倡導超前意識,從課堂教學中反映的教學思想能否站在時代的前沿,不斷否定自己,不斷地前進。
5.主體意識和服務意識。
教學是一種涉及師生雙方活動的動態變化過程,教師和學生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承擔著主導的功能,但教師的主導必須建立在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方式,及時點撥和指導。
6.效率意識和訓練意識。
要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都有新的收獲,就必須有較高的教學效率,即發揮單位時間的最大效益,使教學活動嚴密緊湊。同時,作為數學課,學生技能的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都必須有一定量的練習,所以要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有訓練的意識,提供足夠的練習時間和練習量。
三、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標准。
新課程下什麼是一堂好課,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麼?目前專家們也眾說紛紜,綜合各方的意見,提出一個基本的課堂評價參照標准。
評價項目
評 價 標 准
三維目標
1、教學目標全面、具體、明確,符合課標,教材和學生的實際。
2、三維目標滲透整合,既不忽視後二維目標,又不硬加和拔高。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三維目標都存在重難點)。
4、重視開發潛能,注意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
創造性地
使用教材
1、正確理解新教材,抓住新教材特點,思路清晰。
2、有開發課程資源意識,資源開發利用合理有效。
3、敢於對教材和資源地域、時空等方面做必要的加工、調整、活化,教材呈現有生活性、簡約性、整合性、探究性等。
教學方式
1、體現「以學定教」,教學流程注重教學過程和知識形成過程。
2、教學組織形式巧妙,形式多種靈活、有情趣、學生樂學。
3、發揚教學民主,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充分體現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定位。
4、注重教學過程評價、方法多樣化、自評、互評、導評,評價真實有效。
學習方式
1、學生積極參與,經歷和體驗,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扎實有效。
2、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感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在應用中鞏固,在活動中深化。
3、學生能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又能在交流互動中學習;能吸收別人的學習方法,並在多種學習方法中選擇最佳方法且形成習慣。
教學素養
1、說普通話,語言生動、有藝術性。
2、教態親切端莊,有感染力。
3、課堂組織能力強,有應變能力。
4、知識面廣,教育理念新。
教學效果
1、看學生學到多少東西,看其知識增長,學習方法獲得,技能訓練,智力發展,信念和價值觀的形成。
2、看課堂學習是不是愉快的,情感體驗如何。
3、看課堂效率,看學生學習負擔。
教學個性
1、看教材處理的獨特性。
2、看教法組織的藝術和個性化。
3、看體現個性文化底蘊和人格的教學特點。
四、常用的幾種評課方法。
(一)綜合評課法
所謂的綜合評課法就是指評課者對一節課做出全面、系統、綜合的評價。通常我們採用先分析後綜合的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系統教課之所以必要,是為了看出並理解各種教育現象的實質及困果關系。」我們必須重視對一節課的綜合分析。
綜合分析包括以下幾項基本內容:
1、從三維目標確定與達成上分析;
2、從創造性使用教材上分析;
3、從教學方式上分析;
4、從學生學習方式上分析;
5、從教師教學素養上分析;
6、從教學個性上分析;
7、從學習效果上分析;
8、從教育思想分析(可滲透在上7項中,亦可單列)。
綜合評課法所評內容,不局限於上述內容,可擴大也可縮小,如下面這個評價表是某校對新課程評價內容的歸納,也很有道理。這里介紹給教師作為參考

⑶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新課程的核心理念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如何對待知識,如何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是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這就需要我們從哲學層面上把握知識的分類及本質(見附文)。其實,這個問題也涉及到我們的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問題. 長期以來,無論在思想政治新授課教學,還是在高考復習課中,一直存在著對待知識的極端化傾向:過分注重知識在課堂中的地位,甚至把知識掌握的多少作為衡量課堂教學容量大小和成效高低的主要標准。具體表現在,教師講課(備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知識(比如,在復習課中首要的環節是教師幫助學生梳理本課的知識點,最後還是通過做練習題看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點);教師講課的關注點主要看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掌握了多少知識(比如,在復習課中教師通過各種方法檢查學生是否把知識點記住了、記住了多少);教師進行評價的主要方式還是注重知識(比如,在復習課中教師還用大量的時間進行純知識點試題的考查練習)等等。 我始終堅持這樣的一個觀點:如果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誇大知識的作用,思想政治課就喪失其生命力。也是與新課程的理念不相一致的。 為了說明這一點,讓我們再來學習一下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准》中規定的五條基本理念:(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徵相統一;(我認為,這一條突出強調思想政治課的思想性);(二)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相結合;(我認為,這一條是在上一條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要保證思想政治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三)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我認為,這一條強調學科知識的價值,但同時尤其強調要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四)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我認為,這一條突出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包括在掌握知識方面);(五)建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機制;(我認為,這一條明確強調要改變過分注重知識性和單一的紙筆測驗的評價方式)。 從以上各條基本理念的精神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課教學只有避免過分注重對知識的傳授,才能切實體現新課改的要求,也才能真正達到思想政治課作為幫助和引導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的目標(《課程標准》中對思想政治課「課程性質」的規定)。 再看看,我們的高考思想政治試題是如何體現這一精神的:今年山東省首次自主命題的高考思想政治試題,所有的試題都是以生活中的情境為素材,來考查學生的運用知識的能力,沒有一道試題是單純從知識到知識。這無疑給我們一個信號:我們的課堂教學(尤其是復習課),不能再進行那種從知識到知識的抽象乏味的教學方式了!那樣的話,只能是引導學生在死記硬背!只能是把思想政治課變成單純理論知識傳授的課程!!只能是把思想政治課引向死胡同!!! 我這里,決沒有輕視忽視知識作用的意思。知識無論如何也是一項重要目標的。問題的症結是:我們教師把知識放在課堂教學中的什麼樣的位置?讓學生掌握什麼樣的知識?用什麼樣的方法掌握知識?讓學生明確為什麼要掌握這樣的知識? 我的看法是:知識只是能力的載體,要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服務。凡是讓學生下氣力掌握的知識,必定是具有濃郁生活氣息和旺盛生命力的。凡是需要學生深刻理解的知識,絕不能靠死記硬背! 具體說來,在高考復習課中,引導學生對知識方面的把握,應該在「優化情境」上下功夫!應該在「把握線索、揭示聯系、突出主幹」上下功夫! 這里的「優化情境」,也就是指要把課堂的出發點轉到學生的關注點上來,轉到聯系實際上來,轉到知識的應用上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需求,了解現實生活中的重大熱點實際問題,並且學會用教育智慧選取教學資源。——這不正是高考試題的結合點嗎?所以說,這樣做與取得好的高考成績正好是吻合的。 附文:關於知識的分類及相應的學習過程
如何思考知識,如何對知識作出劃分,如何給知識定位,在相當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對學生學習過程及教學過程的思考與分析,形成了對學習理論或教學理論的重大問題的不同見解。 現代認知派心理學家關於知識類型的劃分,是根據對人們學習知識的信息加工過程的研究結果而提出來的,正因為如此,這種觀點的提出盡管只有十幾年,但是它已經被教育與心理學界廣泛接受,並對學習心理學、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與實踐產生了重大影響。
我們認為,現代認知派心理學家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兩大類的分類模式,對於學習與教學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有重大意義,我們應該注重吸收。 現代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等從知識的心理性質的角度出發,將學生學習的書本知識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陳述性知識,另一類是程序性知識。所謂陳述性知識,是指關於事實「是什麼」的知識,它的基本形式是命題,許多命題相互聯系形成的命題集合成為命題網路。所謂程序性知識,是指完成某項任務的一系列操作程序,它的基本形式類似計算機「如果……那麼……」的條件操作,每個程序都包括條件部分(if……)與操作部分( then……),個體掌握了這種程序性知識後,一旦認知了條件,就能產生相應的操作。
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獲得過程與條件是不同的。陳述性知識學習過程主要是在工作記憶中把幾個激活了的節點聯結起來形成新命題的過程。例如,一個過去不知道「中國的首都是北京」的人,當他聽到這句話時,首先激活了頭腦中長時記憶的「中國」、「北京」、「首都」等幾個節點(假定他頭腦中已存在著這幾個節點),把它們提取到工作記憶中去,然後這幾個節點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新命題,再存放回長時記憶的命題網路相應的位置中去,該個體便獲得了這個新的經驗或新的命題。總的來看,陳述性知識的獲得過程包括三個環節:1.聯結。隨著命題的物理形式的刺激(聲音刺激或視覺刺激)進入工作記憶中,激活了長時記憶中相應的節點,同時也激活了與這些節點有關的若干舊命題,這若干節點在工作記憶中被聯結起來構成了新的命題。2. 精加工。將新形成的命題與所激活的舊命題進行加工、整合,按照一定的關系構成局部命題網路。3.組織。將精加工過程形成的局部命題網路組織進宏觀的知識結構中去,也就是將工作記憶加工處理的結果放到長時記憶相應的位置中去。這就是陳述性知識獲得的基本過程。
程序性知識學習過程則不相同,在這種學習中,個體要學習的是在某種條件下要採取的某項操作或某系列操作程序,並能按程序完成整個操作。因此,這類學習包括兩步,一步是條件認知,即學會確定「if……」;另一步是操作步驟,即學會進行「then……」。條件認知的學習是學會辨別出刺激是否符合該產生式的條件,也就是學會按一定的規則(或步驟)去辨別或識別某種對象或情境,看它是否與該產生式的條件模式相匹配;操作步驟的學習是學會完成某活動的一系列步驟,即學會按一定的程序與規則進行一系列操作以達到目標狀態的過程。總的來看,程序性知識獲得的一般過程也包括三個環節:1.以陳述性知識的方式表徵行為序列;2.程序化練習,經實際練習由命題表徵控制下的行為序列過渡到由程序表徵控制下的行為序列;3.合成,各孤立的、小的產生式合成大的產生式系統,這個產生式系統的運作自動化、簡約化。
由此可見,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獲得過程有不同的過程與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不同知識的學習規律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指出,我國教育界一貫將學習的內容分為知識與技能,也注意了知識學習與技能學習的不同規律。但是,我們認為,我國傳統關於知識技能的劃分還是不夠科學的,因為,我們提出的「技能」 范疇僅僅是大致相當於程序性知識中的行動序列方面,而將程序性知識相當大的一個部分模式辨別方面歸為「 知識」范疇,這實際上是不恰當的。現代認知派心理學家經大量的研究表明,模式辨別(包括概念行為)知識的獲得、保持、激活過程的規律與行動序列知識是相同的,這表明模式辨別與行為序列實際上是同類知識,而與語言信息的知識(陳述性知識)則有很大區別。以學習概念為例,掌握概念定義的知識的學習過程(陳述性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概念行為的知識(亦即模式辨別,能辨別出屬於該概念的實例)的學習過程(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就有很大不同。

⑷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課改理念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體現新理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價值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數學教育已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為了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適應今天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通過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更新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把新的理念帶進課堂,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
一、 小學數學教師角色的新理念
1、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師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
教育不僅具有生產力等經濟功能和價值,而且這種價值和功能要與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道德品質的提高,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培養相協調。而我們原來的有些教育方法,對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以及創新素質的培養是格格不入的。針對這一客觀事實,教師的職能應該做相應的改變,由封閉式的教學改為指導學生"開放式學習,"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另外,"雙基"是我們的特長,但"雙基"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數學運算的熟練和邏輯推理的嚴謹"雖然是雙基的兩個基本點,但歸納、猜想、創新的思維方式,廣闊的數學視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應該是"新雙基"的有機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2、課程中新內容的增設,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
新課程中,增設了"數學活動,探究性問題,數學文化"這三個模塊式的內容。這些內容的增設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教學,因此,要求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和以創新為榮,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使思維具有超前性和獨創性。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數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准等。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3、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人格
首先,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把自身知識的更新視為一種責任,使"終身學習"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
其次,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都會從教師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來。並通過他"映照"在學生的人格世界中,作為數學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按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
二、小學數學教師應更新觀念
1、教師思想觀念的更新
首先,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要擺脫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其次,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課程改革中來。第三,教師要認識到:"數學素質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的教學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而"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師的教學要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要真正理解:"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師要認識到在未來社會中,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獲取知識本身更重要,獲取信息的方法比獲取信息本身更關鍵。教師給學生的應該是方法庫,工具庫。教學模式應是:知識,素質,創新能力的三維教學模式。
2、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
教師的知識結構是由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組成。
未來社會的知識結構應是:信息化板塊結構,集約化基礎結構,真線化前沿結構。教師作為社會化的人,必須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
從課程改革來看,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將增加很多新的知識內容。有些內容是教師學過的,也有內容是教師沒有學過。為了適應教學,小學數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或一些培訓班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信息技術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分自己的實踐知識。數學文化課的開設,綜合課程的開設,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了解數學史,了解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了解數學在其它相關學科的應用等。也就是說數學教師不僅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擴大知識面,對跨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會更加復雜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能夠以新的教育理論來支撐自己的教學工作。
三、 教師施教能力的提高
1、教師要提高把握新課程的能力
新的課程標准在保證基礎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能力的培養的前提下,

⑸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理念

文章摘要:
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教師內在教學中容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轉變,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要實現新課程這一理念的轉變,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共1頁)

⑹ 如何在教學中踐行真學課堂的理念

其實,對於對話、生成、自主、體驗、探究等這些詞語,很多教師並不陌生。但要細究它們的內涵,大家就不一定都能准確地說出一二了。這些詞語本身凝聚的就是新課程所要構建的一些新課堂理念,但是如何深入理解這些理念並將其轉化為課堂教學形態,可就是對每一位一線教師的挑戰了。
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一課後,孩子們興趣盎然地要自己養蝌蚪,親眼看看蝌蚪變青蛙的經過。結果,孩子們通過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癩蛤蟆和青蛙的蝌蚪是不一樣的。癩蛤蟆的小蝌蚪身體橢圓形,尾巴比較短,全身油黑發亮,尾巴顏色較淺,它們喜歡聚集在一起游動;青蛙的小蝌蚪身體呈圓形,尾巴很長,全身青灰色,有幾道斑紋,它們不愛在一起游動,喜歡單獨分散活動。根據這樣的結論,孩子們對語文課本大膽質疑──—課文中的描述「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是青蛙的小蝌蚪沒錯,但是課文配圖中的小蝌蚪都是聚集在一起找媽媽的,而青蛙的小蝌蚪是喜歡獨來獨往的,看來插圖還是有點問題。瞧,一旦孩子們的求知慾望被激活,學習的勁頭也就更足了。而只有孩子們真正撥動了自己的心靈之弦,我們的課堂才會產生一種理想的甚至意想不到的境界──—超越課堂,超越學習,變學習為一種鮮活的生活。

⑺ 課堂教學如何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

如何在課堂來教學中體自現新課程理念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藍圖,是落實教學理念的方案,是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在實施數學新課程的今天,課堂教學設計如何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依據數學課程標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恰當地選擇教教學方式和方法

⑻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新課程的理念,讓課堂煥發出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藍圖,是落實教學理念的方案,是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在實施數學新課程的今天,課堂教學設計如何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依據數學課程標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恰當地選擇教教學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成為大家關心和思考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的課堂教學現狀來看,雖然有不少教師能從實現課堂教學素質化的角度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但是對教材不甚理解,機械照搬教材的現象仍隨處可見。研究發現,教師在看待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 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欠深刻 新教材的有些課例,初步反映了知識的形式過程,體現了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認知特點,並將學法、教法在教材之中。但是,不少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組織教學內容時,簡單的、機械的照搬教材,只重視知識結果,而忽視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探索過程,忽視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培養。 2、使用教材時,拘泥於教材,甚至迷信教材 教材是載體,其落實新課標的具體體現,但教材的編寫有其局限性,有時脫離學生實際。在使用教材時,教師是主體,教師應主動駕馭教材,、處理教材、組織教材。但有些教師對教材肓從,即使意識到它的不足,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奉守以本為本的信條。因此,對於一些不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題材不作任何調查、修改、補充。備課僅僅是摘抄教材、教學參考資料。 3、教學內容組織的開放性不夠 一是學習材料過於單一、封閉,二是學生沒有參與組織,選擇學習材料的權力。學習材料均來自於課本、教參、教案集等,並由教師提供。很少聯系生活實際由學生提供。 二、教學設計的特徵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設計過分強調預設、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師生的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而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實現結論與過程、認知與情感、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統一。因此,符合新課程標准理念的教學設計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整合性。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應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有機整合。在設計各個教學過程,應緊緊圍繞目標,讓學生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雙主性。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進行合作和相互作用的過程,任何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既離不開學生,也離不開教師,兩者缺一不可。一份好的教案不僅應體現教師如何教,同時也應體現學生如何學,促使師生之間的知識互動,情感互動和思維的碰撞,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開放性。教學設計從教學內容上,應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作重要的課程資源;從教學的過程上,應從單向的教師教,學生學向師生交往,互動開放。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從教學方法上,應從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向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開放;從練習的設計上應從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條件、問題、演算法和結果的開放,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4、實效性。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實效。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選定,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等都必須注重實效,摒棄與實現教學目標無關的內容、方法和形式,扎實地提高學生素質。 5、創造性。教學設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創造勞動。傳統的教學設計忽略了課堂變化這一基本事實、扼殺了教學的創造性。新課程使教師靈活發揮的空間增大,例如新教材的綜合性及彈性加大,信息技術的發展,課程資源的豐富,都是教師提高了一個創造性發揮的空間。因此教師撰寫教學設計的過程,應成為對教學的理解和創造的過程。 6、反思性。教學是一個連續的,不斷改進和提高的動態過程。作為教學設計不僅是上課前的構思,而且在上課後應不斷地反思和補充、完善,使教學設計展現於具體的教學實踐之中,融會於具體的教學過程、情境和環節之中,完善於教學之後的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動態思考之中。 三、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策略 課堂教學設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反映著教師教學的軌跡。在新的課改實驗中,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課堂教學結構、學習方式和師生角色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無疑教學設計應與時俱進。其主要策略是: 1、 深入了解學生,找准起點能力 所謂起點能力,就是學習者對從事特定學科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以及對有關學習的認識水平、態度等。數學課程標准立足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現在學生的學習渠道拓寬了學習的准備狀態,往往超出教師的想像。

⑼ 如何理解課堂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多樣化

教學是傳遞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 是一個系統工程。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科技 新理念等不專斷推陳出新屬。對於傳道授業的執教者而言,為了達到高的授課質量,對其教學的趣味性與多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代處在一個科技革命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獲取和接受知識的渠道很多。面臨的誘惑也很多。這也從而轉移了人們對於某一事物的專注力。對於授課者而言將面臨更多的挑戰。於是執教者為了完成教學大綱,實現教學目的。不得不嘗試改變原有陳舊略顯古板的教學方式。通過改變語言風格 嚴肅的表情 以及寬松的課堂紀律 煩瑣的刻板練習 拉近傳道者與學習者的距離,活躍氣氛 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的理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