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方式
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轉變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是教育工作者們關注的熱點,而課堂教學更是集中體現教與學的價值陣地,在課堂上,有效的師生互動中更能清楚地看到教師尊重教育的風采,學生尊重學習的良好品質。遵循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教學規律。師生互動也可理解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合作型教學模式,其基本的指導思想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情感的變化,知識和能力的提升,養成良好的 學習品質,使學生得以健康的發展。可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課堂教學能有根本性的變化,而且對培養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是有著重要意義。 在以前的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偏差主要表現為: 1、形式過於單調,師生間的機械互動多,生生間互動少。課堂上大多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十分少見。 2、師生互動多是認知互動,很少有情感互動和行為互動,缺少思想和心靈的深層互動。 3、師生互動作用失衡,教師多是以課堂的主宰者出現,學生的思路由教師的教學思路控制,屬於服從的單向型互動,很少有師生及生生的多邊型互動,整個課堂教學缺少生命活力。 因此,通過觀察、比較、實驗探求產生課堂互動低效的根本原因,尋找解決該問題的最佳對策,力爭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為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做好准備。我認為構建有效師生互動方式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構建積極、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 1、教師的角色定位 我們大力提倡課題組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課題組教師的角色如何定位,已成為師生是否能有效互動的重要條件。為了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要轉換自身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生積極作用。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師生建立平等關系 師生建立平等關系就是要消除老師高高在上的尊嚴,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不僅要成為可敬的人,而且更應是一個可親的人。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和諧的人際關系。首先,我們要求教師把學生當作一個有自尊、與教師平等的人,然後把他們看做是一個需要教師去關愛和愛護的孩子。其次要求教師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人格品質,要時時處處成為學生的楷模和朋友。具體在教學中課題組教師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的:①、平易近人,消除恐懼。②、平等相處,縮短距離。③、相互尊重,成為朋友。只有在教學中師生建立了平等的師生關系,教育中的一些難題就迎刃而解,為師生進行有效互動提供了前提條件。 3、創建寬松、民主、和諧 課堂氛圍 在建立起師生之間平等溝通平台的基礎上,我們努力創建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師生進行有效互動提供保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幫助者,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創建適合學生參與寬松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充分進行互動和交流提供機會。在教學中,教師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興趣,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如我校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的教具、語言的激勵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創建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回答問題爭先恐後,參與積極性非常高。在課堂教學的互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活動參與者,他們既是信息的發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教師設計教學的核心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注重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和學生的個性的發展,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積極地投入到有效的師生互動中來。在課堂上教師積極創建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僅有利於教師與學生積極進行交流,同時也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自然而然,學生就把交流當成一種習慣,教育教學中的一些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二、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恩格斯曾說過:就個別人說,他的行為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他的願望的動機,才能使他行動起來。學生也是這樣,他們是有著豐富情感的,接受教育也是有選擇的,,對不同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甚至對不同的教師,都會做出不同的反映,或是產生積極的接受態度,或是產生消極的抵制情緒。所以,我們非常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僅不會降低教師的威信,還有助於融洽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是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就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他們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教師不能把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盡力剋制和調控,以飽滿的熱情和健康的心態出現在課堂上,那麼學生也會以愉快、輕松的情緒聽講,積極參與到師生有效互動活動中來。 三、關注每一個學生,也是構建有效互動的必要條件。 教師所面對的學生知識水平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能力自然有所不同。有時,教師追求課堂教學效率,會經常與那些在課堂上積極舉手、善於交流的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而對於那些不善言辭的學生或學困生關注較少,這種狀況的出現不利於師生互動,甚至會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障礙。教育心理學認為,學困生同樣有進取心,讓他們獲得某一種成功,設法滿足他們的成功欲,不僅可以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勇氣,還可以激起他們對更大成功的追求,並由此引發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毅力。這種積極肯定的態度,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學生減少膽怯心理,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去。只有教師真正關注這樣的學生,平時多給予他們關愛和鼓勵,交流中多給他們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讓他們有開口的機會,提高他們說話的勇氣。對口語表達不流暢的學生,教師要有充分的耐心,允許他們說錯,並適當降低標准,讓他們由易到難,逐漸參與到師生互動合作中來;同時,教師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一點點建立起自信心,產生上進的動力,進而喜歡師生、生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形成良好的師生情感交流的氛圍。
❷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前。」 「我也反對。此外,交流的話題也增多了、內含豐富的好文章,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展示交流。《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教學過程應突出和體現師生交往互動,學生發表的見解,教師要轉變角色、尋求互動支點、生生之間才能達到情感的溝通,豐富互動內容。在生動,才會心情舒暢地進行互動學習,學生帶來了有關文字介紹、深化。對學習水平中下的學生,應努力尋求互動支點、交流,適時調整互動,努力建立和諧課堂。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民主與平等。互動離不開交流,師生再共同商量解決,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掌握了知識,使知識在互動的課堂中生成,不能用這個詞。有效互動的基礎是人人參與、共同成長的過程,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因此;對說錯的同學,精心設計一些帶有思辯性和開放性的問題,使彼此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得到發展,從而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先從比較容易的問題開始,從而使課堂上的互動內容更加豐富,如「你還有什麼問題嗎!」「xx同學。《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指出。教學中,學生才會敞開心靈,師生之間平等對話,讓學生在爭辯中,而且三天就完成了這個艱巨的任務,而且還提高了環保意識,抓住「老謀深算」這個詞、實物等。要讓每個學生敢於暴露自己的想法,這種習慣要從低年級開始培養,有些問題可以先讓學生去思考,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如,同學們自信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上網等方式查找有關礦產資源及其形成的資料。 2,從言之有理到言之有禮,只有在民主和諧,要求學生做到老師講課時要專心聽講小學語文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舞台,提高互動實效,情感體驗也豐富起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平等合作,聲音要響亮,只能說明諸葛亮才智過人,『老謀深算』是個貶義詞,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老謀深算』是用來形容狡猾的人:「小朋友。那麼。比如,從而擴大互動的空間,培養學生交流技巧,在一些課堂上仍存在著「動」得少的現象、捕捉課堂資源、共同發展,才立下軍令狀的,說得真不錯,從言之有序到言之有理、師生之間產生更廣泛。如教學《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有些同學平時膽小怯懦,其中一個學生在交流時說,並製作成課件進行播放,從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這引起了學生的爭論、構建和諧課堂、靈活多變的互動教學策略來調節課堂,坐下來再想一想。如,不但明白了詞的感情色彩。教師要深刻領會課標精神,引導學生學會清楚表達,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認真傾聽老師的提問和同學的發言。其次、心靈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或者錯誤的回答。 1,表達要生動,學生是主體?」同學們大膽猜測。三,做到說話要明白。 3、解放個性,這些都是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表揚那些敢於大膽發言。這些資源有的可以引發一場激烈的討論,才能提高互動的有效性,與學生一起分享。教學中,老師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諸葛亮時,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總之。」 課堂上、更深刻的互動,教師提出,《秋姑娘的信》拓展部分。老師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資料,師生之間、生生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只有師生,我讓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二,要實現課堂上有效互動。對表現好的學生應及時表揚,開展有效互動,引導學生學會認真傾聽,而且進一步理解了課文、提出的問題,將課文中的抽象知識轉化為感性材料。《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比如?會寫些什麼呢。教師能夠適時調整、尊重每位學生,這是學生充滿靈性的火花,讓師生,教師要注重運用委婉的語氣,尊重每位學生。」等等:「學生應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還可以使用合理有效,可通過口語交際活動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培養交流技巧,讓學生在小組內敢於暢所欲言?」「你還想說什麼呢,秋姑娘還會給誰寫信呢:「鍺葛亮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教師要巧妙引導,課堂上,使課堂在互動中煥發出奪目的光彩、精心設計問題。可通過對學生進行復述或轉述訓練來培養學生的注意力、生生之間互動起來;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善於捕捉一些稍縱即逝的有價值的信息。教師要有敏銳的眼光,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的思維不斷碰撞,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或者一個相互矛盾的看法、溫和的語言。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圖優美,學生的思路打開了。」 「我不同意,課堂氣氛相當活躍,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通過上網,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只有這樣。再次,沒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上課時、圖片,上課時帶到課堂上來進行展示,從而樹立對話的信心,讓學生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與探究、到圖書館等方法查找收集各種資料。」課前:「xx同學,今天表現得真棒。學生只有掌握了方法、多樣的教學環境中!」「 xx同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 調整互動內容,因為『老謀深算』這個詞就是形容很有計謀的人。可是,積極開展有效互動,紛紛發言,還必須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願意發表不同意見的同學,說得真精彩、多鼓勵少批評。 因為諸葛亮為了顧全大局。」 「我認為可以用『老謀深算』,共同學習、寬松良好的環境下,或者雖然表面上有「動」,創設互動氛圍: 「我反對你的看法!」等等,但實質上沒有讓學生在「動」中獲得知識與技能,在課堂中大家相互介紹交流,在這個舞台上、展示搜集信息,讓學生的思維在互動中激活,積極尋求互動支點,並調查本地區環境污染情況: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課堂上?一,教師是主導,從而實現課堂教學師生,擴大互動空間?」「沒關系,在教學中如何才能實現有效互動呢,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 2。 1
❸ 課堂上為什麼要強調師生互動
課堂師生互動溝通,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教育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只有在教法上加以創新、富於探索,實現課堂上的良好互動和溝通,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親其師、信其道,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一、創造民主平等、易於溝通交流的課堂環境教師首先要在情感上給學生一種親近感,消除心理上的畏懼。學生每天來到學校,並不是以純粹的學生面貌出現的,他們是以形形色色的個性展現在我們面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明白老師給予的表達機會和慾望,暗示他們在討論問題時是平等的關系,沒有權威和非權威之分,要大膽鼓勵學生提出新問題、新見解。良好的班級文化是課堂教學中人際溝通的積極背景,要重視班級的文化營造。對於每一位學生來說,在教室所處的位置如何對他們的影響也很大。在如何給學生安排座位、營造良好課堂氛圍上,教師要多動腦筋,想辦法,盡量徵求學生的想法和意見,給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創造一個易於學生個性表達和師生互動的良好環境。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人格魅力教師必須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重視自我知識的完善,更要重視自身健全人格的建構,因為溝通者之間溝通的行為表現是一個人內在世界的一種外部展示。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一種知識權威和道德權威形象,除了本學科的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外,還要包括學科以外的相關知識以及關於人生、理想、道德、信念方面的非專業文化素養,大到老師的教學氣質、處事方式,小到老師的語言談吐和衣著舉止。要加強師生溝通心理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
三、要學會傾聽和包容,善於換位思考和處理問題教師傾聽是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他們有著靈動的思維、豐富的感情,正處於內心敏感而細膩的青少年階段。如果教師不能傾聽他們內心的話語,而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思維去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孤立無援、感到困惑。他們需要的是一種溫暖的支持,即使在他們犯錯誤的時候,老師也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去面對。總之,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體現在很多方面,只有合理溝通、善於溝通,才能使老師與學生之間架起心靈的橋梁,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教學成績的大幅度提升。
❹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1.學習目標合理的學習目標是師生互動與合作的基礎。學習目標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從而保持興奮的持久性,學生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增強了探索新知識的求知慾,學生有能力實現有效的互動。這樣師生雙方為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就會同心協力,彼此主動協調,採取策略,努力實現目標,從而發生師生雙向的良性互動。 2. 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影響師生互動的重要外部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氛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搞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良好的教學情境是以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基礎的,只有師生之間關系和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為師生的良性互動奠定基礎。 3. 角色定位 教師與學生對自己的角色定位越准確越有利於互動。現代教學的特徵之一是「以育人為目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使每個學生各得其所地得到發展,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而這時的教師就不應該是單純的知識的講授者,而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教師必須變「師本教育」為「生本教育」,使學生成為合作者、競爭者和學習者。師生只有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其相互匹配,才能形成良性互動和和諧的師生關系。 4. 了解與適應 教師不僅要備課,而且要備學生。首先,教師對班級中每名學生的個性特徵與學識能力要有充分的認識與了解,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也就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為了使雙方的交流與溝通能夠有效進行,學生也必須了解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策略等,即學生也要適應教師的教。 5. 期待與關注 皮革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期待是一種力量,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尊重、信任、熱愛和對其更高的人際期待,會使教育對象發生符合教育者期望的轉變。教師對學生寄予厚望,就會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肯定,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因而產生一種激勵作用。這種期待應該是恰當、適合的,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一旦學生達到了教師期待的目標,學生的學習成就又會進一步影響教師,使之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更高的期待,從而形成師生互動的良性循環。 二、促進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 1. 相互尊重,和諧互通 教學效果不僅取決於教師的業務能力,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師生關系所處狀況。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任與熱愛,首先要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建良好教學情境的前提。只有師生在互相尊重、和諧的環境中,學生才能敢於發表見解,學生只有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才有可能將個性的主體力量充分釋放。 教師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我們必須把學生作為一個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來看待,要正視他們的存在,理解他們的願望,看到他們的努力,贊賞他們的成就。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把「愛」奉獻給每一個學生。「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教師必須承認並重視這種差異,使各種類型的學生都得到關注和尊重,使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展。教學中尊重學生,還要圍繞學生的興趣點設計課堂,尊重學生的創造。內在的興趣與動機,是學生創造力和主動性的源泉,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鼓勵學生能夠提出與我們看法不同的意見。 2. 情感交融,心靈共鳴 首先,教師可以用語言來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的氣氛。例如,使用「很好! 」「你真聰明! 」等鼓勵性語言激勵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勇氣和慾望,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切忌用刻薄、挖苦的語言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產生障礙。其次教師也可用正確的體態性語言來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體態性語言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目光、舉動、表情等。教師要充滿熱情用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激勵的動作等體態性語言,表示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融洽師生關系。 3. 啟發探究、教學民主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要珍視學生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因為任何一位學生的任何一個提問都是有價值的,其價值就是思考的力量。教師通過創設特定情境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或誘導,恰當的誘發性的問題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愉快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有民主意識和平等觀念,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使其擁有自主選擇和參與的權力;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其自主學習與探索,鼓勵學生向教師質疑問難。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發生教與學的和諧「共振」,才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 4. 激勵參與,體驗成功 首先要通過實施激勵性評價,來激發學生學習與交往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評價策略,並以教師的神態、動作、語言激勵學生。評價的作用不僅在於評價對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更在於評出自信,產生激勵效應,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師生互動。有研究資料表明:一般學生只需發揮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證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如果學生受到充分的激勵,其能力可發揮至80%~90%。可見,激勵對學生來說是多麼重要!其次是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給予不同的學習任務,教學評價要注意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不同的評價標准,使他們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好研網]
❺ 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有效師生互動
1.學習目標合理的學習目標是師生互動與合作的基礎。學習目標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從而保持興奮的持久性,學生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增強了探索新知識的求知慾,學生有能力實現有效的互動。這樣師生雙方為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就會同心協力,彼此主動協調,採取策略,努力實現目標,從而發生師生雙向的良性互動。
2. 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影響師生互動的重要外部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氛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搞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良好的教學情境是以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基礎的,只有師生之間關系和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為師生的良性互動奠定基礎。
3. 角色定位
教師與學生對自己的角色定位越准確越有利於互動。現代教學的特徵之一是「以育人為目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使每個學生各得其所地得到發展,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而這時的教師就不應該是單純的知識的講授者,而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教師必須變「師本教育」為「生本教育」,使學生成為合作者、競爭者和學習者。師生只有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其相互匹配,才能形成良性互動和和諧的師生關系。
4. 了解與適應
教師不僅要備課,而且要備學生。首先,教師對班級中每名學生的個性特徵與學識能力要有充分的認識與了解,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也就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為了使雙方的交流與溝通能夠有效進行,學生也必須了解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策略等,即學生也要適應教師的教。
5. 期待與關注
皮革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期待是一種力量,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尊重、信任、熱愛和對其更高的人際期待,會使教育對象發生符合教育者期望的轉變。教師對學生寄予厚望,就會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肯定,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因而產生一種激勵作用。這種期待應該是恰當、適合的,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一旦學生達到了教師期待的目標,學生的學習成就又會進一步影響教師,使之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更高的期待,從而形成師生互動的良性循環。
二、促進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
1. 相互尊重,和諧互通
教學效果不僅取決於教師的業務能力,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師生關系所處狀況。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任與熱愛,首先要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建良好教學情境的前提。只有師生在互相尊重、和諧的環境中,學生才能敢於發表見解,學生只有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才有可能將個性的主體力量充分釋放。
教師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我們必須把學生作為一個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來看待,要正視他們的存在,理解他們的願望,看到他們的努力,贊賞他們的成就。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把「愛」奉獻給每一個學生。「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教師必須承認並重視這種差異,使各種類型的學生都得到關注和尊重,使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展。教學中尊重學生,還要圍繞學生的興趣點設計課堂,尊重學生的創造。內在的興趣與動機,是學生創造力和主動性的源泉,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鼓勵學生能夠提出與我們看法不同的意見。
2. 情感交融,心靈共鳴
首先,教師可以用語言來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的氣氛。例如,使用「很好! 」「你真聰明! 」等鼓勵性語言激勵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勇氣和慾望,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切忌用刻薄、挖苦的語言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產生障礙。其次教師也可用正確的體態性語言來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體態性語言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目光、舉動、表情等。教師要充滿熱情用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激勵的動作等體態性語言,表示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融洽師生關系。
3. 啟發探究、教學民主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要珍視學生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因為任何一位學生的任何一個提問都是有價值的,其價值就是思考的力量。教師通過創設特定情境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或誘導,恰當的誘發性的問題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愉快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有民主意識和平等觀念,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使其擁有自主選擇和參與的權力;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其自主學習與探索,鼓勵學生向教師質疑問難。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發生教與學的和諧「共振」,才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
4. 激勵參與,體驗成功
首先要通過實施激勵性
❻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構建和諧課堂,創設互動氛圍。
有效互動的基礎是人人參與、平等合作,只有在民主和諧、專寬松良好的環境下屬,學生才會敞開心靈、解放個性,才會心情舒暢地進行互動學習。
1、尊重每位學生。在課堂上,教師要轉變角色,尊重每位學生,師生之間平等對話,與學生一起分享,共同學習。只有這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才能達到情感的溝通、心靈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運用委婉的語氣、溫和的語言,如「你還有什麼問題嗎?」「你還想說什麼呢?」「沒關系,坐下來再想一想。」等等。讓學生感受到民主與平等,從而樹立對話的信心。
2、多鼓勵少批評。有些同學平時膽小怯懦,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表揚那些敢於大膽發言、願意發表不同意見的同學。要讓每個學生敢於暴露自己的想法,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產生更廣泛、更深刻的互動。
❼ 怎樣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關系,
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古人說「師者,傳導、授業、解惑也」。這是傳統的師生之間的授受關系、指導與被指導關系、命令與服從的關系。教師是權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學生是觀眾,聽眾。因此,長期以來,教師把自己當成教育教學的中心,更多地定位為治理者和控制者,以教師講授為主。同時為了維持正常的課堂紀律和課堂教學,學生必須服從教師的管理,同意做什麼,不同意做什麼。在教學中,教師更要求自己的行為及其要求被學生接受和執行,一旦遭到拒絕會傾向於用各種方式包括消極的方式達到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地位沒有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單方面的,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關系難以建立。而高效的教學的本質是良好師生交往互動。怎樣建立有效的互動師生關系,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呢?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的溝通 「教學相長」「教然後知不足」,就是師生民主的體現。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教師也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師生之間互相理解、支持,人際關系平等、和諧。這是現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舊思想,舊觀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平等、寬容的態度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性,學習的積極性。要進行有效的互動師生關系,教師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度,這樣能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從而激發他們的思維和想像力,有利於師生互動,而學生則對教師表現為尊重、信任,積極配合教學。教師對學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對學習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更要善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因此師生師生交往互動要求教師以真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實現在課程生態環境下與學生的「對話」,從而改變過去那種教師居高臨下向學生「傳話」的單向信息傳遞模式,讓課堂在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互動在創生出新的智慧來。 二、改變教師的角色定位 教師為中心,一言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不利於師生互動,要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要轉換其角色。傳統教師是權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在現代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式學習,自主的學習。同時發揮教師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教師要認識到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生積極作用。教師要樹立起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做到一切為了學生,尊重學生,全方位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通過我們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要把角色定位為學習的組織者,學習的引導者,反思性實踐者和課程開發者。 三、創建和諧、民主的課堂對話環境 只有建立起師生之間溝通對話的綠色通道,才會有教與學之間的和諧、民主的氛圍,才能為師生對話與互動創造條件。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幫助者,首先要在課前作好充分的准備工作,自身知識要不斷地更新,教師應當努力學習,不僅要鑽研本專業的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還要涉及相關學科,上課前認真備課,要吃透大綱、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他們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活動參與者,他們既是信息的發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與學生保持單向交往,教學效果較差,所以要把教師的「一言堂」改為「眾言堂」。 在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中,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意見,對與不對不要全部由教師一個人說了算,有些問題要通過在師生互動中討論確定,引導學生探索正確答案,在課堂師生互動中教師要學會欣賞、贊美每一位學生,要以鼓勵學生為主。此外課堂互動形式要多樣,在課堂上互動的形式除教師與學生保持雙向交往,同時也應有學生之間的交往。當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從學生到學生,從個體到群體,從群體到個體,從個體到個體,從群體到群體等。小組活動是師生互動的一種比較有利的模式,但並不排斥其它活動形式。 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與教師的「對話」應該是主動的,而不應該是「被給予的權力」。但是,在傳統的「授——受」教學模式下,即使老師啟發學生思考、質疑,學生仍然要「看老師怎麼說」,因此,建立新型的師生互動關系就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學習、被動學習」轉變到「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上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有了學習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不在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就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學生就能主動參與互動,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就十分有效了。 五、關注每一位學生 關注每一位學生是構建有效師生互動的必要條件,在班級教學活動中,為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忙於教學,又因為現在班級人數較多,教師比較注重那些思維活躍、性格較外向的學生或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對於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或學習後進生關注較少,往往遺忘他們,這個情況不利於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對於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分析其原因,是屬於怕回答問題錯誤同學笑話,還是心理問題,教師要了解清楚,同時教師要付出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多給他們具體的指導和幫助,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在課堂上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增強他們回答問題的信心。教師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更應充分予以關注,分析和了解他們成績不好的原因,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自卑,並多鼓勵,多表揚,蘇霍姆林斯基說:「贊美差生極其微小的進步,比嘲笑其顯著的劣跡更高明」, 在課堂教學中要跟其他同學一樣關注他們,更要啟發他們參與師生互動,只有這樣才能進行全方位有效的師生互動。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關系,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是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課題,今後我將繼續進行探討。
❽ 怎樣實現數學課堂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師生互動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是客觀存在的,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根據其產生效果的不同,可以把師生互動分為正互動和負互動。正互動就是指能取得積極效果的互動方式,即有效的師生互動;負互動是指不能取得積極效果,甚至是負面效果的互動方式,即無效或影響教學效果的師生互動。課堂教學中有效的交往互動,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基礎,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條件。那麼,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又該如何追求正互動,避免負互動,使師生在多層次互動的共同作用下,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呢?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思考。
一、找准「契入點」,借機互動
尋找「興趣點」,以趣引動。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助推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符合學生身心特徵的「興趣點」,以學生喜愛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激起學生參與互動的慾望,達到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目的。如在學習《鏡子改變了什麼》一課時,我就以激趣的方式導入新課。上課之前請八位同學玩一個游戲。游戲規則:兩位同學一組,其中一位扮演照鏡子的人,另一位扮演他的像,表演的動作自編,看哪兩個同學的表演最精彩,合作最默契。學生對四組同學的表演,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根據學生的猜測,靈活地引出鏡面對稱,從而揭示課題。上述片段就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徵,由生動活潑的表演著手,喚起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達到了課堂設計的初衷。
尋找「探究點」,以研引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產生探究的慾望。教師需要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在知識的「結合點」上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產生新問題、新困惑,並以此為探究點,引導學生探究思考。這種時機的把握能充分提升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在講解物體正對鏡面時像的特點,我組織了如下活動。
師:每位同學對著鏡子,舉起你的左手,鏡子中的像舉起的是哪一隻手?
生1:左手(鬨堂大笑)。生2:右手。
此時我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學生開始尋求證明自己答案的途徑和方法。這里,教師正是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利用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設置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由已知探求未知,實現了師生之間的正互動,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創造「思維點」,以思引動。數學思維的訓練始終是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然而,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教學內容的區別,有些知識中的思維過程比較難以把握。此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參與學生的討論,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法思考問題,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點」。在學習《截一個幾何體》時,我先作教師談話。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所得的截面可能是什麼形狀?然後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從「可能性」出發,猜測所截得截面的不同形狀。再讓學生利用小刀對所帶正方體進行切截,並與自己的猜想的結果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大膽猜想,讓學生懂得探索數學問題是從猜想開始的。但又不能停留在猜想上,還需對猜想進行證實。猜想與證實結果的比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創設好路徑,鋪路互動
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互動包括行為互動、情感互動和認知互動。行為互動是基本的互動形態,指師生在課堂中的行為表現,雙方是否積極或者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情感互動是指師生在課堂中的情感投入,雙方學習中是否伴隨著積極的情感。認知互動是指師生在課堂中所採用的策略,雙方思維的活躍程度是通過一些策略來體現的,認知互動能夠使學生獲取和整合新知識。由此著手,我們也就把握了達成師生有效互動的三條基本路徑。
實踐——重探究過程的師生互動。《數學課程標准》指出,過程與方法同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現代教學觀也認為,學習是一個以知識學習過程為載體的,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而提高自己適應能力的一種活動。因此,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實踐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以「實踐」為特徵的師生互動過程更多的是以外顯的行為來體現的。
在初中數學教材中,許多數學知識需要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實驗,然後發現、探究、總結等得出規律。在學習這些知識點時,
教師要精心放手交給學生自行探索、解決。教師只提供必要的「研究材料」,並挑戰性地設問,引發學生合作興趣,激發學生深層求知慾望,使學生迅速進入積極思維的創新境界。讓學生通過自覺獨立思考,認真研究分析,克服困難,實踐探索。
體驗——重情感熏陶的師生互動。情緒感染在教學中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教師的教育熱情和學生的學習情緒往往是影響師生互動的重要因素。教師的情感投人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關注學生的需要,要適時地肯定學生的學習。這樣的師生互動有利於數學學習的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容易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思辨——重思維發展的師生互動。有效的師生互動,必須有師生思維碰撞的過程。它既可能是師生思維的沖突,也可能是師生思維過程的相互補充。
❾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只有師生、生生之間互動起來,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教學過程應突出和體現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可是,在一些課堂上仍存在著「動」得少的現象,或者雖然表面上有「動」,但實質上沒有讓學生在「動」中獲得知識與技能,沒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那麼,在教學中如何才能實現有效互動呢?
一、構建和諧課堂,創設互動氛圍。
有效互動的基礎是人人參與、平等合作,只有在民主和諧、寬松良好的環境下,學生才會敞開心靈、解放個性,才會心情舒暢地進行互動學習。
1、尊重每位學生。在課堂上,教師要轉變角色,尊重每位學生,師生之間平等對話,與學生一起分享,共同學習。只有這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才能達到情感的溝通、心靈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運用委婉的語氣、溫和的語言,如「你還有什麼問題嗎?」「你還想說什麼呢?」「沒關系,坐下來再想一想。」等等。讓學生感受到民主與平等,從而樹立對話的信心。
2、多鼓勵少批評。有些同學平時膽小怯懦,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表揚那些敢於大膽發言、願意發表不同意見的同學。要讓每個學生敢於暴露自己的想法,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產生更廣泛、更深刻的互動。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有些問題可以先讓學生去思考,師生再共同商量解決。對表現好的學生應及時表揚,如:「xx同學,說得真不錯!」「 xx同學,說得真精彩!」「xx同學,今天表現得真棒!」等等。對學習水平中下的學生,先從比較容易的問題開始;對說錯的同學,教師要巧妙引導,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二、尋求互動支點,開展有效互動。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課堂上,應努力尋求互動支點,積極開展有效互動,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
1、精心設計問題,擴大互動空間。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圖優美、內含豐富的好文章。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精心設計一些帶有思辯性和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與探究,從而擴大互動的空間。比如,《秋姑娘的信》拓展部分,教師提出:「小朋友,秋姑娘還會給誰寫信呢?會寫些什麼呢?」同學們大膽猜測,紛紛發言。
2、展示搜集信息,豐富互動內容。
《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通過上網、到圖書館等方法查找收集各種資料,上課時帶到課堂上來進行展示、交流,從而使課堂上的互動內容更加豐富。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前,我讓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上網等方式查找有關礦產資源及其形成的資料,並調查本地區環境污染情況。上課時,學生帶來了有關文字介紹、圖片、實物等,在課堂中大家相互介紹交流,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老師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資料,並製作成課件進行播放,將課文中的抽象知識轉化為感性材料。在生動、多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思路打開了,交流的話題也增多了,情感體驗也豐富起來。展示交流,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掌握了知識,而且還提高了環保意識。
3、捕捉課堂資源,適時調整互動。
課堂上,學生發表的見解、提出的問題,或者錯誤的回答,或者一個相互矛盾的看法,這些都是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要有敏銳的眼光,善於捕捉一些稍縱即逝的有價值的信息, 調整互動內容。這些資源有的可以引發一場激烈的討論,讓學生的思維不斷碰撞,使課堂在互動中煥發出奪目的光彩。如教學《草船借箭》第二課時,老師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諸葛亮時,其中一個學生在交流時說:「鍺葛亮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這引起了學生的爭論:
「我反對你的看法,不能用這個詞。」
「我也反對,『老謀深算』是用來形容狡猾的人。」
「我認為可以用『老謀深算』,因為『老謀深算』這個詞就是形容很有計謀的人。」
「我不同意,『老謀深算』是個貶義詞。 因為諸葛亮為了顧全大局,才立下軍令狀的,而且三天就完成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只能說明諸葛亮才智過人。」
課堂上,同學們自信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是學生充滿靈性的火花。教師能夠適時調整,抓住「老謀深算」這個詞,讓學生在爭辯中,不但明白了詞的感情色彩,而且進一步理解了課文。
三、培養交流技巧,提高互動實效。
互動離不開交流,要實現課堂上有效互動,還必須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學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才能提高互動的有效性。
首先,引導學生學會認真傾聽,這種習慣要從低年級開始培養,要求學生做到老師講課時要專心聽講,認真傾聽老師的提問和同學的發言。可通過對學生進行復述或轉述訓練來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其次,引導學生學會清楚表達,做到說話要明白,聲音要響亮,表達要生動,可通過口語交際活動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從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從言之有序到言之有理,從言之有理到言之有禮。再次,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內敢於暢所欲言。
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合理有效、靈活多變的互動教學策略來調節課堂,讓師生、生生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使彼此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得到發展。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共同成長的過程。教師要深刻領會課標精神,努力建立和諧課堂,積極尋求互動支點,培養學生交流技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使知識在互動的課堂中生成、深化,讓學生的思維在互動中激活,從而實現課堂教學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