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育教學規律有哪些

教育教學規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0-12-13 11:31:51

教育教學中,應遵循的教育規律有哪些

稍微有點見識的人都知道:教育,應該有教育的規律。那教育的規律是什麼?教育的規律在哪裡?
其實,只要靜下心來,想一想教育是怎樣發生的,答案也應該是這樣。現實社會中,當一個人有了對別人有用有益有趣的知識、本事、方法、思想、品行,並有用它影響別人的願望,教育服務的提供者就有了。當一個人想學要學對他有用有益有趣的知識、本事、方法、思想、品行時,教育服務的接受者就有了。教育就可以發生了:教育提供者把自己已經擁有且對別人有用有益有趣的知識、本事、方法、思想、品行開發成為各式各樣的教育服務產品,供想學的人自主選擇。這就是教學所應該有的常態。如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廣場講學,孔子立私塾收徒,彭湃、毛澤東辦農民講習所招生。所以教育最重要就是努力讓:能教的人想教,教得快樂,教育者才能不斷地想教;需要學的人想學,學得快樂,學得有成效,學習者才能不斷地想學。所以教育的理想狀態就應該是:老師:教,自己想教自己喜歡教;教,自己能教好的。教,學生喜歡學,教,學生一輩子快樂所需要學,所必須學的。教,能使社會多數人一輩子快樂所必須學的、所必須教的。學生自主選擇,學,自己想學,自己的一生快樂所必須學所需要學。學自己想學會且能學會的。教育,本來就應該是自己已經擁有有用有益有趣的知識、本事、方法、思想、品行又喜歡做教育人的專利!
所以,教育的第一規律,應該是放手讓有資格做教育的人來做教育,准確說,就是讓那些有品行、有學識、有思想、有本事、有方法的人,來做教育,教他自己想教且自信能教好的東西;可簡單概括為四個字:能者為師;自己都不行的人,還讓他做老師,那能不誤人子弟嗎?教育的第二規律,應該是讓想學好的人,學他想學的東西;具體說,就是讓學生自主選擇老師和學校能提供的各種教育服務產品。也可簡單概括為四個字:自主選擇;教育的第三規律,應該是讓有選擇眼光的家長或老師幫助不能自主選擇的學生去選擇比較適合他們的老師和學校能提供的各種教育服務產品。也可簡單概括為四個字:幫扶上路;教育的第四規律,也應該是四個字:順其自然。自然,自己變成這樣子的。從哲學角度說,內因,永遠是決定事物變化的基礎。這是人生、社會、自然界,都必須遵循的最大法則。教育,當然也不能例外。學生,是他自己長成的,學生,必須靠他自己成長,他想成為什麼樣人,他能成為什麼樣人,都必須由他自己決定。教育的作用再大,也只能是外因。所以,順其自然,也是教育所必須遵循的最大法則,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是一樣。對於哪些「見好不知道學、有錯不能努力改」天資魯鈍幫扶也上不了路的學生,只要能督促他們盡可能不害別人不害自己,就完全可以只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最基本訓練,而後順其自然。

❷ 教育規律一般包括哪些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教育的一般規律。

教育是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的社會現象,是有目的地培養社會人的活動。為了有效地進行教育活動,必須對其進行研究,經過長期積累而成為教育學特定的研究對象。特別是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教育實踐的發展,對於教育學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們深入研究的教育問題很多,例如教育本質問題,教育、社會、人三者關系問題,教育目的、內容、教育實施的途徑、方法、形式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問題,教育過程問題,教育主體問題,教育制度、教育管理問題,以及反映中國特色的各種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問題等。教育學是通過對各種教育現象和問題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教育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如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生產、經濟、文化、人口之間的關系,教育活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教育內部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之間的關系,中學教育中教育目標與教學、課外教育之間的關系,教育、教學活動中智育與德、體、美、勞諸育之間的關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與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間的關系,學生學習活動中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等等都存在著規律性聯系。教育學的任務就是要探討、揭示種種教育的規律,闡明各種教育問題,建立教育學理論體系。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望採納謝謝

❸ 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有哪些根據這些規律幼兒教育教學要注意哪些方面

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兒童的發展總體來講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的,教育中要做到不「凌節而施」,教育就應當遵循兒童發展之自然。
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因此,教育工作要做到循序漸進。
一切知識技能的傳授、智力的發展、體質的增強、思想品德的培養,都要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到繁、由低到高的順序,既不要「拔苗助長」、「陵節而施」,也不要壓抑學生的發展、消極地遷就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
教育還要照顧到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同的兒童的發展在總體一致的基礎上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同一兒童在發展的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發展特點。
在兒童教育時涉及如下的一些理論問題:
第一,關於遺傳、環境和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上的作用問題。在兒童心理發展上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先天遺傳,遺傳只給兒童心理發展提供自然前提,但不能決定兒童心理的發展。在兒童心理發展上起決定作用的是環境和教育,而教育則起著主導作用。
第二,關於兒童心理發展的動力或內部矛盾問題。一切事物發展的動力或根本原因,不在於事物的外部,而在於事物的內部,即存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這在兒童心理發展上,也是一樣。
第三,關於教育和兒童心理發展的關系問題。環境和教育對兒童的心理發展起決定作用,但並不是機械地決定兒童心理的發展,它必須通過兒童心理的內部原因來實現。
第四,關於兒童心理不斷發展和發展階段的關系問題。兒童心理一方面是不斷發展的,但同時又是有階段性的。只看到不斷發展的一面,或只看到發展階段的一面,都是不對的。

❹ 教育的規律有哪些

教育規律為教育本質所決定,與教育本質、教育目的、教育過程密切相關。

教育規律一般來說有如下幾條。

(1)教育與社會協同發展的規律。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教育,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社會學習化,教育社會化,教育廣泛影響社會,滲透到各個領域、各個角落。而教育社會化又從各個不同的意義上更充分地顯示出來,教育的時空觀都在發生變化。從空間的角度看,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教育技術及遠程教育又將這三者融通起來了。從時間的角度看,對於一個人來說,向前推移到學前教育乃至嬰兒教育,向後則延伸到高等教育之後的繼續教育,形成了終身教育概念。與社會發展形成越來越緊密的聯系,這是教育發展的一個基本規律。此規律對教學管理的要求,即教學管理要面向社會,要反映社會政治制度、社會意識形態,乃至家庭倫理等方面的要求,同時還要積極對社會政治制度、社會意識形態等發揮應有的影響作用。

(2)教育與經濟協同發展的規律。從一定角度上看,教育發展依賴於經濟的發展,沒有一定的經濟發展,教育發展是無法順利進行下去的。但經濟的發展對教育也具有依賴性。勞動者素質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而勞動者素質如何則主要取決於教育狀況。依照此規律,教學管理就要面向經濟建設,面向現代化。在具體教學管理工作中,不能」」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或是等錢辦事,而要積極開展教學管理工作,更合理、更有效地使用資金,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亦可在管理過程中逐步解決有關經費欠缺的問題。

(3)本國教育與國際教育協同發展的規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融入世界體系,作為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教育也隨之更加國際化,教育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已成為教育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國教育進入世界教育領域,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是時代的要求,是客觀發展的規律要求。在當今時代,要提高教學水平,要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不放眼世界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學管理要有世界眼光,要積極面向世界。

(4)學生身心協同發展的規律。學生的身心發展就是指學生的身體、心理等諸方面都得到發展,也就是指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都得到發展。只有學生在諸方面都得到發展時,學生綜合素質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學生的這種水平不是幾個方面發展的簡單相加,而是幾個方面發展的綜合效應,幾個方面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這是客觀的規律。此規律要求教學管理一方面要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水平,另一方面要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尤其是要促進學生身心協同發展,既要注重德育、智育、體育,也要注重美育,還要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既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提高他們的智能,又要教學生如何做人,形成優秀的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體魄。

(5)辦學條件協調發展的規律。學校發展的根本衡量指標是能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這種發展卻是各種辦學條件協調發展的結果。學校辦學的主要條件有:師資、圖書資料、教學設備(包括儀器、校舍等)。辦學諸條件需要協調發展,有了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而無相應的物質條件不行,有了一定的教學設備卻無相應的師資條件也不行。按照此規律管理教學,就要協同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設備改善等等,使二者相得益彰。

❺ 什麼是教育教學規律

教育學原理,抄原稱"教育基本襲理論",研究教育學中的基本理論問題,探求教育的一般原理和規律。它為教育理論的發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綜合性的研究成果。 教育學原理是教育學中的基礎學科,為其他二級學科提供理論觀點和思想方法,為研究各級各類教育提供理論基礎。教育學原理也從其他二級學科吸取養料。

❻ 教育學:教學的規律有哪些

簡潔律、育人律、發展律

學生的認識以學習間接經驗回為主
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答接經驗為基礎
教師的指導是實現認識簡約性發展的有利條件

教學與發展相互制約與促進的規律
教學受制於學生的發展水平
教學與發展可以相互促進

教與學相互影響與作用的規律
教影響學
學影響教

教學具有教育性的規律
書能育人
教書的人能育人
教書的活動能育人

❼ 教學過程中的哪些基本規律

教學過程的四大基本規律

一、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1、該規律說明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關系。
學生個體獲得知識有兩種途徑,一是間接經驗,即由書本、課堂和別人那裡得來的知識;二是直接經驗,指通過親身實踐得來的知識。教學中學生獲得的知識既有直接經驗,又有間接經驗。
2、教學中,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①就學生的認識任務而言,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大量地接受間接經驗,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這是因為:a、間接經驗經過特殊的加工並且有教師的指導,學生通過它掌握知識便捷而有效;b、學生在有目的、有組織的教學過程中學習間接經驗,可以不受個體時空的限制,避免走前人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曲折道路,從而使學生用較少的時間把人類積累起來的基礎知識接受過來,使個體的認識達到同人類認識水平一致的高度;c、還可以使學生在新的起點上繼續認識和改造世界,攀登科學文化的新高峰。②就教學中教學的任務而言,學生在教學中主要的不是探求新的真理,而是學習和繼承人類已有的認識成果,即書本知識。
3、也要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
強調學生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決不能忽視學生的直接經驗在認識客觀世界中的作用。因為學生的認識遵循人類認識的普通規律,從感性到理性,不斷深化,學生的間接經驗是建立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上的。以間接經驗為主並不是不要直接經驗。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間接經驗的掌握,又要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掌握,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防止只重視某一方面知識的偏面觀念。

二、 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1、教學過程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學生智能的過程,兩者有著本質上的聯系。
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發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兩者相互聯系,辯證統一。
2、掌握知識是智能發展的主要基礎。(正面)學生的智能是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形成、發展和表現出來。(反面)離開或排斥掌握知識,智能發展無從生長。
3、發展智能又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學生具有一定的智力、能力,是進一步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必要條件,直接影響到學生掌握知識的廣度、深度、鞏固程度和運用程度。(事實)實踐表明:智能發展水平的高低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4、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智力的發展,又要重視知識的掌握。
① 教師應重視學生智力的發展。智力的發展是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必要條件,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② 教師應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和運用知識。知識雖然並不等於智能,知識掌握得多也並不一定表明智能發展得好,但兩者互相聯系,教師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就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
③ 要防止單純抓知識或只重視智力發展的片面傾向。
了解實質教育派和形式教育派理論的基本觀點

三、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1、即教學的教育性規律,指教學過程既是傳授和學習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的過程,又是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過程。兩者具有緊密的聯系。
2、教學為何具有教育性?
① 從社會要求看,教學活動是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來開展的,受社會意識形態的制約,並服務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制度;
② 從教學內容看,科學知識本身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③ 從教學手段看,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也具有教育因素;
④從教師看,教師是具有一定思想觀點的人,在教學中總是表現出一定的立場、觀點、個性特徵,從而對學生產生影響;
⑤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生的學習目的、思想狀況、學習態度,對學習的積極性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具有教育性。因此,教學具有教育性。
說教學具有教育性,並不是說掌握了知識就等於提高了思想,養成了優秀的品德,關鍵是要看學生如何接受教學,如何掌握知識。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自覺地運用教學的教育性規律,把知識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注意挖掘教學內容的思想因素,克服只教書不育人的傾向;又要防止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要寓德育於教學之中,做到教書育人。

四 、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的規律
1、該規律說明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於主體地位,雙方具有本質的聯系。
2、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理由是:
① 學生在各方面並不成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品德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的組織和安排,需要教師的指導。
② 教師代表社會向學生提出教學要求。
③ 教師受過專業訓練,有較豐富的知識。
因此,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使身心各方面得到發展;否定、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勢必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
3、相對學習對象而言,學生處於主體地位。理由是:
①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學內容只有被學生主動地吸收、消化才能為學生所掌握;
② 學生雖然許多方面並不成熟,需要教師的指導,但他仍是認識和自身發展的主體,具有主觀能動性。因此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否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必然會削弱教學的效果。
4、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既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的組織、調節、指導,促進學生的發展,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適應教師的教學。將兩者割裂開來,或是只強調某方面的作用是偏面的、錯誤的。

❽ 教學的教育性規律是什麼

「教學具有教育性」究竟是一種實然判斷還是一種應然判斷?我國的一些教育學著作和教科書對這個問題的均表述得比較含糊。有些教科書提出「教學具有教育性」是一種實然判斷,如全國中師統編教材《小學教育學教程》就指出:「教育活動向受教育者身心投射的影響引起的個體變化是全息性的……所謂單純的傳授知識、所謂『教書不教人』,實際上是不存在的。」(註:胡寅生主編:《小學教育學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頁。)從其中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教學的教育性是一種必然性,不管教育者的意圖如何,教學總是具有教育性的。這是一個說明「事實如何」的描述性命題。有些教材則認為「教學具有教育性」是一種應然判斷,如全國師專統編教材《教育學》提出:「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要想轉化為思想觀點,形成調節行為的力量,也是有條件的。這要看教學內容中滲透的是不是馬克思主義觀點,進行教學的老師,以什麼樣的思想指導教學,在教學中能不能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思想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能不能循循善誘,在情感上引起學生共鳴,使學生產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的願望並在行動中去產生道德行為,培養學生道德實踐的能力,形成學生良好的意志、性格。」(註:睢文龍等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92頁。)從這段論述中可以看出,教學的教育性是一種可能性,「教學具有教育性」是一個指導教師「應該如何」的規范性命題。還有的教學論著作,一方面指出「從古至今,那種『只教書不育人』的『純粹教學』是根本不存在的」(註:關霞編著:《教學論教程》,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頁,144~145頁。),將「教學具有教育性」作為一種具有必然性的實然判斷;另一方面則強調又「既要反對『教書不教人』,又要防止『亂貼政治標簽』式的思想教育」(註:關霞編著:《教學論教程》,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頁,144~145頁。),把「教學具有教育性」作為一種可能性的應然判斷。
「教學具有教育性」究意是一種「描述事實如何」的實然判斷,還是一種「規范教師應該如何」的應然判斷?究竟是一種不以教育者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性,還是一種通過教育者的意志努力才能實現的可能性?究竟是一種指稱所有的教學行為都具有教育性的全稱陳述,還是一種說明在某些條件下某些特定的教學行為才是有教育性的特稱陳述?對以上兩種不同性質的判斷,筆者擬作一些分析。

❾ 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有哪些

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教學規律是客觀存在於教學過程中的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本質聯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穩定性、必然性。教學規律是制訂教學原則,選擇和運用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的科學依據。主要包括四條規律。

一、簡捷律:教學必須以間接知識為主,使間接知識和直接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簡捷地獲得較完全的知識。

二、育人律:在教學過程中,客觀存在著對學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影響。

三、發展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使學生在智力、體力、審病美能力、勞動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個性心理品質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四、二主律:在教和學的統一活動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去認識和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辯證統一的。主導是對主體的導,而主體卻是主導下的主體。

❿ 教學過程有哪些基本規律

教學過程有四大基本規律,分別是:

一、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1、該規律說明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關系。學生個體獲得知識有兩種途徑,一是間接經驗,即由書本、課堂和別人那裡得來的知識;二是直接經驗,指通過親身實踐得來的知識。教學中學生獲得的知識既有直接經驗,又有間接經驗。

2、教學中,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就學生的認識任務而言,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大量地接受間接經驗,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

3、也要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強調學生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決不能忽視學生的直接經驗在認識客觀世界中的作用。因為學生的認識遵循人類認識的普通規律,從感性到理性,不斷深化,學生的間接經驗是建立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上的。以間接經驗為主並不是不要直接經驗。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間接經驗的掌握,又要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掌握,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防止只重視某一方面知識的偏面觀念。

二、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1、教學過程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學生智能的過程,兩者有著本質上的聯系。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發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兩者相互聯系,辯證統一。

2、掌握知識是智能發展的主要基礎。(正面)學生的智能是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形成、發展和表現出來。(反面)離開或排斥掌握知識,智能發展無從生長。

3、發展智能又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學生具有一定的智力、能力,是進一步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必要條件,直接影響到學生掌握知識的廣度、深度、鞏固程度和運用程度。(事實)實踐表明:智能發展水平的高低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4、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智力的發展,又要重視知識的掌握。了解實質教育派和形式教育派理論的基本觀點

三、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1、即教學的教育性規律,指教學過程既是傳授和學習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的過程,又是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過程。兩者具有緊密的聯系。

2、說教學具有教育性,並不是說掌握了知識就等於提高了思想,養成了優秀的品德,關鍵是要看學生如何接受教學,如何掌握知識。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自覺地運用教學的教育性規律,把知識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注意挖掘教學內容的思想因素,克服只教書不育人的傾向;又要防止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要寓德育於教學之中,做到教書育人。

四、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的規律

1、該規律說明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於主體地位,雙方具有本質的聯系。

2、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使身心各方面得到發展;否定、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勢必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

3、相對學習對象而言,學生處於主體地位。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否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必然會削弱教學的效果。

4、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既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的組織、調節、指導,促進學生的發展,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適應教師的教學。將兩者割裂開來,或是只強調某方面的作用是偏面的、錯誤的。

閱讀全文

與教育教學規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