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進行有效課堂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內涵、過程與特徵教學設計就是以傳播理論和學習理論為基礎,應用系統理論的觀點和方法,調查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分析、評價其結果,使教學效果達到優化的一種系統研究方法。(一)教學設計的內涵解讀教學設計的實質,是將教學成效建立在教師工作的規范化、程序化、技術化等基礎上,對教學內容加以個體創造性地整合,也就是說進行教學設計必須遵循一定的規范、程序,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關於教學設計的內涵,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解讀:1.教學設計是一個問題求解的過程。(教學問題要明確起始狀態和目標狀態,教學問題的解決要運用反映學習規律的理論知識和有科學理論基礎的教學模式。)2.課堂教學問題解決的對象。(教學設計所面對的問題目標狀態,是由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教學內容本身的性質,以及教學對象的特徵所決定的。教學設計所面對的問題起始狀態,是由學生的狀態所決定的。)(二)教學設計編寫流程(重點中的重點)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應包含如下幾個環節:1.確立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2.分析學生特徵(學情分析),選擇相適應的教學內容3.制定教學目標4.確立適用的教學模式、選擇恰當的教學媒體5.實施課堂學習評價6.編寫教學設計方案(三)教學設計的特徵1.教學設計的研究對象是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發展的教學全過程。2.教學設計的研究方法是將學習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系統地應用於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教學技術。3.課堂教學設計的目的是為教師提供一種科學的教學技術手段。二、學習內容與教學目標分析(一)學習內容的分類學習分為事實的學習、概念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原理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學習等五類。(二)教學目標的分析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對學習者應當取得的學習成果和達到最終行為目標的明確闡述。確定教學目標必須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社會需要的因素;二是學生的特徵因素;三是具體學科的特點因素。1.教學目標的分類(1)認知領域——包括有關信息、知識的回憶和再認,以及智力技能和認知策略的形成。 認知領域教學目標按照智力特性的復雜程度分為六個等級: ①知識 ②理解 ③應用 ④分析 ⑤綜合 ⑥評價(2)情感領域——包括興趣、態度、思想、鑒賞能力和價值觀等。 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通常可以分為五個等級:①接受 ②反應 ③價值判斷 ④組織化 ⑤價值或價值復合體的個性化(3)動作技能領域——指通過練習使一連串動作實現熟練化和「自動化」。 動作技能領域的教學目標按照肌肉與神經所要求的動作協調程度分為四個等級:①模仿 ②操作 ③精確 ④聯接2.教學目標的編寫(重點)一個完整的教學目標一般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 (1)主體——即學習者。它指明了教學目標所要求的對象。(2)行為——做什麼,即要求學生做到的目標行為內容。(3)條件——在什麼條件下。行為目標的條件表示學習者完成規定行為時所處的環境。(4)標准——做到什麼程度。3.陳述教學目標的要求(1)目標應描述教學結果而不是教學過程(2)目標要反映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水平(3)陳述目標必須具體、准確(4)目標陳述應達到可測量的程度(三)學習內容與教學目標分析表將學習內容按知識點作細致的劃分,並確定其對應的教學目標水平,列成表格,稱為學習內容與教學目標(學習水平)分析表。(見P93示例)(四)如何處理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三維目標不可割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課程標准強調的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任何割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健全發展。三、教學模式的選擇與設計(一)教學模式概述1.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一定環境下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結構形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套方法論體系,是基於一定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的框架和程序。一個完整的新教學模式應該包含以下五個因素: (1)理論基礎:指教學模式所依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 (2)教學目標:指教學模式所能達到的教學結果,即能夠在學習者身上產生何種效果。 (3)操作程序:指教學活動的環節步驟以及每個步驟的具體操作方法。 (4)實現條件(手段和策略):為了發揮教學模式的效力,教師在運用教學模式時必須對各種教學條件進行優化組合,遵循一定的原則,採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5)評價:由於每種模式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教學目標,因此,其評價的標准和方法也會有所不同。2.教學模式的分類(1)按學習理論依據分類的教學模式:①行為修正模式。②社會互動模式。③人格發展的個人模式。④信息加工模式。⑤建構主義模式。(2)基於教學論分類的教學模式:①問答模式②授課模式③自學模式④合作模式⑤研究模式(3)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流程圖的編寫教學模式分為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流程圖)。①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所謂教學組織形式,就是根據一定的教學思想、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主客觀條件組織安排教學活動的方式。在教育史上先後出現的影響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個別教學制、班級授課制、小班教學等。②教學流程圖的編寫教學流程圖體現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媒體、學習內容與學生等四個基本要素之間的關系。優點:首先,可以直觀地顯示整個課堂活動中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比重;其次,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部分也可以簡潔地呈現出來;再次,可以比較好地反映出教師教學過程設計的邏輯性、層次性等。總之,教學過程流程圖是濃縮了的教學過程,它層次清楚、簡明扼要、一目瞭然。(見P106示例)需要編寫流程圖(二)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常用的教學方法有:(1.講授法 2.談話法 3.討論法 4.試驗法 5.實習作業法 6.練習法 7.參觀法)。三種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即主導講授法、互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1.主導講授法主導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教學方法。(1)正確認識主導講授法①主導講授法不等於注入式學習②講授仍然是教師發揮主導的主要形式新課標指導下,授課教師應該在深入研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當講即講,在講授中採取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討論疑難問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課堂煥發出無限生機。(2)主導講授法的優勢與局限 ①主導講授法的優勢主導講授法有利於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主導講授法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得到遠比教材多得多的東西;主導講授法是其他方法的工具,教師只有講得好,其他各種方法的有效運用才有了前提;使用主導講授法,教育成本低,教師講課能較快較多地傳授相關知識,而且對教育設備和設施的要求也較低。 ②主導講授法的局限性教師單純運用主導講授法,往往阻礙師生的課堂對話與交流。主導講授法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從而導致知識與能力的脫節。單獨用主導講授法無法滿足學生實踐能力生成的多樣化需求。(3)主導講授法的有效運用①主導講授法的基本要求I講授內容的要求(內容要有選擇;內容要正確。)II講授形式的要求(要有邏輯性;要有啟發性;注意語言藝術。)②主導講授法的優化I調動學生「聽」的積極性(首先要保證教學內容的「新」;其次,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思考。) II及時取得反饋信息(教學反饋信息就是學生對教師的講授所做出的反應,教師只有把握了這些信息,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講授,做到有的放矢,增強講授的針對性。)(4)傳統課堂主導講授法改革的若干策略思考具體的措施如下:①提倡「意義接受學習」。 教師使用主導講授法一要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二要將每一次講解的東西納入學生舊有的知識結構之中,使之對學生具有「潛在的意義」。②在使用主導講授法的同時,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在課堂里提倡對話、交流,引進「發現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中的合理做法來改造「主導講授法」,從而形成師生能夠互動、彼此能交流的融洽的局面。③精心設計和恰當地運用課件與板書。(板書布局要合理;板書上的內容要言簡意賅;板書展現內容要有啟發性;板書中的字體、圖表要清晰。)④改革課堂講授還需從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做起。 2.互動討論法所謂互動討論法,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導下為弄懂和解決某個問題而相互提問、回答、詰難、反駁、說明、補充,以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1) 互動討論法的優勢與局限 ①互動討論法的優勢第一,互動討論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從中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行為來看,互動討論法是進行教學的有效方法。第三,互動討論法有利於集中大家的智慧去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第四,互動討論法有利於發掘事物的內在邏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思考問題的能力。②互動討論法的局限第一,互動討論法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它的不恰當使用往往使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連貫性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第二,互動討論法是一種比講授法更具難度的教學法,它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互動討論法不可隨意濫用。(2)互動討論法的合理運用 ①討論前的准備第一,論題的確定。 第二,論題的公布。第三,教師的知識准備。 ②討論中的啟發誘導主要是注重於解決學生思維方式方面的問題;注重於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從分析論題的邏輯結構入手,由淺入深,層層逼近,適時地提出一些問題。也可以在學生討論出現偏差時,適時給予引導,使學生思路趨向正確合理。③討論後的歸納總結一是對學生討論發言概況的總結;一是討論題本身的分析總結。 3.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學習、生活及社會實踐中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和體驗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並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自主探究法:內涵、特點及其價值①自主探究法的內涵與自主探究法相表裡的是「發現學習」,它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再發現形成的步驟,以獲取知識並發展探究性思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的基本過程是學生從各種事例中歸納出結論並用以解決新問題,實際是「人類知識的再發現」,它最本質的特徵是強調探究過程而不是現成的知識。②自主探究法的特點及其價值特點: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學習過程的自主參與性;學習成果的創造性;學習評價的多元性。價值:自主探究法有助於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自主探究法有助於學生豐富其對學習的體驗;自主探究法有助於學生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自主探究法有助於學生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探究法有助於學生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自主探究法有助於學生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自主探究法有助於喚起教師的創造性。(2)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自主探究法的原因、原則及方法①自主探究法應用於各學科課堂教學的原因將自主探究法應用於課堂教學符合教學改革的實際;將自主探究法應用於課堂教學能使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將自主探究法應用於課堂教學能破除教師「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定勢,促進教師和學生在探究中「共同發展」。②自主探究法引入課堂教學過程的原則 .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強調自主探究法的多樣化設計模式。在不同學習階段,對探究的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 .探究性問題的設計應面向生活,面向社會。 .自主探究法應面向全體學生,並注意關照個別差異。 .給自主探究法的開展提供足夠的支持條件。 .在探究中要辯證地處理學生自主與教師指導的關系。 .探究中既要強調動手,更要強調動腦。 .探究過程中要重視並正確處理學生已有的個人知識和原始概念,引導學生積極反思。 .自主探究法的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③自主探究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四步法」——激趣導入;析疑點撥;觸類旁通;激勵評價。(3)自主探究法實施策略①教師應充分發揮「向導」作用。②精心設計探究性教學活動。(第一,要明確教學思想:變教為導,變學為思。第二,要探究教學過程:讓學生活動起來。第三,要准確設計方法:針對不同的問題選擇適當的方法。)四、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一)教學媒體選擇的基本依據 1.依據教學目標2.依據教學內容3.依據教學對象4.依據教學條件(二)教學媒體選擇的基本原則1.施蘭姆公式 媒體選擇的幾率=媒體產出的功效/需付出的代價2.媒體最優選擇決策模型P1413.視聽教學理論(三)確定媒體使用的目的 1.突出教學重點 2.解決教學難點 3.提供教學資料 4.創設教學情境 5.提供教學示範 6.啟發學生思考五、教學評價的設計(一)教學評價的內涵分析 意義: 第一,評價的指導思想是為了「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考試與測驗是為了「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評價的主要功能是改進或形成,而不是鑒定或選拔。它的直接目的是為教師改進教學或學生後續學習提供全面而具體的依據。第二,評價的對象和范圍突破了學習結果評價的單一范疇。包括對學生掌握知識過程的評價和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價。第三,在方法和技術上,它不是單純的定量分析,而是發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第四,評價重視受評人的積極參與及其自我評價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說評價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管理、選拔,而且是讓受評人學會自我評價。第五,評價更加重視對評價本身的再評價,使得評價是一種開放的、持續的行為,以確保評價自身的不斷完善。作用:調節作用;激勵作用;決策作用(二)教學評價的一般方法1.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較,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2.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優劣的評價法。3.個體內差異評價法——是以評價對象自身狀況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進行價值判斷的評價方法。(三)教學評價的類型1.診斷性評價 2.形成性評價 3.總結性評價(四)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步驟內容:教學設計中,完整的教學評價內容包括收集資料、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對資料作價值性判斷。步驟:1.收集資料(1)結構化觀察(①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程度;②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正確性;③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④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形成性練習的獨立性和正確性。) (2)問卷調查(①對教學過程的評價態度; ②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效果; ③對媒體本身質量的評價意見;④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3)形成性練習(目的性強;知識要點和教學目標的覆蓋面大;題目數量少而精。)(4)總結性測驗(主要適用於單元考試、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等)2.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1)建立指標項體系(2)確定權重系數(3) 等級的劃分與標准(4)評價指標體系總表(P162)3.教學評價結果的描述(1)絕對性評定(2)相對性評定(3)比較性評定(4)發展性評定六、教學設計案的編寫(重點)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設計成果至少應包含兩部分內容:一份規范的教學設計案和一份媒體素材清單。一個規范的教學設計案必須體現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應包括七個方面的內容(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學習者特徵分析、教學目標的闡明、教學模式選擇與學習活動設計、教學資源和工具的設計、學習評價和反饋設計、教學反思。)(課堂教學設計模板P165)教學設計案編寫過程中要注意如下五個問題:一要注重教育教學思想理念下的系統設計;二要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做到教、學並重;三要注重學情分析基礎上的學習目標的確立;四要關注各級目標之間的整合;五要注重情感目標的制定與實施。
❷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
為深化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貫徹、落實《山東省中小學教學常規》,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龍家圈鄉小學教育精品、實現高位運行;為矯正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形式輕內容、重數量輕質量、重教法輕學法、重訓練輕反饋、重進度輕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實施「高效課堂」,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關於在全縣小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的實施意見》文件為指導,結合我鄉工作實際,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積極探索自主、高效、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真正實施「高效課堂」,從而切實提高教學准備、教學過程、訓練檢測、課後輔導、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二、實施內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學准備的高效性。
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有高效的教學准備環節,否則,談不上有效的課堂教學,更談不上高效的課堂教學。
教學准備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的處理、方法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案的形成等。
(1)備內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個範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內,吃透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同時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個例子,不唯教材,力圖出乎其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與課本對話,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內在意蘊。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提煉出簡練而有效的教學主線,層層推進。
(2)備學生
教師在課前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根據「學情」有的放矢地進行備課。
(3)備訓練
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選擇和設計課堂練習,下發訓練教材,教師必須先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要做到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當堂訓練、快速反饋,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
具體策略:
抓實集體備課。首先做到「四到位」:時間到位,地點到位,內容到位,備課主講人到位。其次完善集體備課常規:一人主備、教研組內討論、集體修改,真正將集備制度落到實處。
2.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課堂是教師實現「高效課堂」活動的主陣地,也是關鍵環節。學生的成長依賴的是每一堂課的積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務之急。
(1)提高教學內容的高效性。
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依據教學目標,確立重點,優化選擇。在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同時,不能忽視知識教學,應切實保證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學活動的高效性。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就是按照有效學習的目標,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從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上考慮,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安排。新課導入、情境創設、遷移過渡、操作安排、練習設計、活動組織等都應精心准備,周密布置,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和信心,使創設的情境達到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解題探索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高效化,從多個層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3)提高教學方法的高效性。
優化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要依據特定教學目標的實現來選擇特定的教學方法。要從教學內容出發,揚長避短地選用各種方法。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致力於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內在的學習需求,把啟發思想貫穿於教學方法選用的整個過程,不能脫離學生原有基礎,堅持教學方法選用的求實思想,充分反映學生主體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學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和諧、激情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要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的教學互動,尋求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通過師生、生生之間多層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師生間的互動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應追求實實在在的質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學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體和學科教學整合是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多媒體和教具等教學手段的運用,要用在該用之處,使其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要堅決杜絕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裝點門面、華而不實、嘩眾取寵的做法,講求使用效益。
(6)提高問題設計的高效性。
要圍繞教學重點,設計富有啟發性、探究性的課堂提問,通過有效的提問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當然,高效課堂教學環節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除以上六條外,教師的專業素養問題、高效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問題、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問題、重難點的突破問題、教師的主體地位發揮與學生主導地位的實現問題、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教師的示範作用與課堂教學細節問題等等,都值得去認真研究。
具體策略:
(1)創新教研課。本學期一人至少一節優質課,以「高效課堂」為主題,拉開過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2)落實教學反思。本學期要求老師將進行「高效課堂研究」的案例與反思寫在教師筆記上,每學期10篇,每篇字數不少於800字,鄉、校組織展覽、交流、評比。
3.提高訓練檢測的高效性。
在強化課內當堂訓練、提高反饋矯正實效性的同時,要注重課後作業訓練的高效性。既要切實杜絕布置大量的重復性作業的現象,防止學生淹沒在題海之中,也不能讓學生只是簡單的抄寫,進行書本知識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學情,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科學安排學生的練習時間,做到適時、適量、適度。高效訓練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練教師必先做、有練必選、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堅持做到精選精練,把握難度,刪除繁、難、偏、舊的題目,提高訓練效度;必須做到,及時批改,精批細改;講評之前必須先做統計歸納,切實提高講評的針對性。
具體策略:
抓實「教學六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認真開展課外輔導活動、認真考核、認真教研)的查評工作,將教導處抽查和組內自查結合起來,搞好學生作業負擔調研。
4.提高課後輔導的高效性。
課後輔導要突出一個「勤」字,堅持「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實現培優補差的落實到位。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教輔結合的思想,不斷強化教學輔導。在注重學生知識輔導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輔導,補「差」先補「心」,消除心理障礙,矯正不良習慣,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具體策略:
重視培優補差工作,在校內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針對學困生的薄弱點,加強輔導,促其不斷進步。
挖掘苗子,培養尖子,以好帶差。
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
5.提高教學評價的高效性。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鼓勵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評價既要注重過程又要注重結果。
具體策略:
學校在管理過程中,要實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制度,充分體現發展性。充分利用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導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學科全面調研和重點學科調研相結合的常規調研製度,真正切實、全面地評價學生,評價老師。
採用多種形式加強對教師本人的評價,如通過聽課、考評、問卷或學生家長參與評價等多元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實施建議
1、各年級組和教師根據本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有效教學專題研究,廣泛學習,統一思想,加深對實施高效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2、教導處、備課組及時制訂與高效教學相適應的各項管理制度,重點是常規管理制度和評價激勵制度,高效運行,確保有效教學順利推進。
3、加強教學常規考核的力度。根據縣局下發的《關於在全縣小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的實施意見》文件中的重點內容,大力加強常規管理考核,堅持月檢查考核制度,嚴格考核,與獎勵掛鉤,認真向教師反饋考核情況,促進整改提高。
4、備課組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工作思路及活動方案,進一步優化高效課堂教學管理的的水準。
來源:江西教師網
一個優秀的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的形式,總是伴隨著教師潛心的推敲、研究、修訂而逐步臻於完善的。高效課堂的教學設計應從以下幾步進行:
一、把握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就是「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系統本身是對資源和程序做出的安排。因此,把握教學內容就成為教學設計首要做的工作。
1、學情分析
教學內容包括教師所教的學生和教材。教學設計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解決要以「學習需要分析」作為起點,所以就要對學情分析。學情分析主要是了解學生學習狀態、一般特點、學習風格、學習態度等方面的情況,重點是了解學生起點能力以及原有知識經驗。可以採用自然觀察法、書面材料分析法、談話法、調查研究法、測試法等方法以及交錯運用上述方法來掌握學生的學情,在此過程中一定要講究實效性。
2、研究教材
教材是學生藉以獲得知識的中介和手段。為了讓學生有效的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步來研究:
⑴學習課程標准
學習課程標準的目的是弄清自己教學所教學科應秉持的教學理念,清楚它的目標與要求;了解本學科的編排體系和內容安排,明白學科特點和教學建議以及對課程開發和資源利用的要求。
⑵認真鑽研教材
鑽研教材要達到「懂,透,化」。
一是懂。就是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內容以及每字每句都弄清楚。
二是透。就是對教材不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夠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三是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如同蜜蜂釀蜜一樣,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⑶獲得其他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的范圍很廣,教師能獲得教學指導書、參考書、配套練習冊、相關的關盤、課件、軟體包以及網上其他人開發的有關材料,都可以輔助教師把握教材內容。
⑷抓住教材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找出教材中最基本而最主要的具有統攝性、概括性、能舉一反三、廣泛遷移的知識,即重點。學生難於理解、掌握和運用的知識和復雜技能,即難點。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後繼學習最有影響的知識,即關鍵點。
⑸對教材精細加工
教材的精細加工涉及對教材的靈活處理,合理安排與進一步創造性使用。教材內容的靈活處理主要是從內容質量、內容深度、內容廣度方面對教材進行取捨;給教材增添一些背景性、經驗性、活動性、練習性、擴展性的材料;從順序、時間、素材等方面對教材進行調整;從教材的知識性、情趣性、操作性進行加工。
3、確定三維目標
教學設計必須根據教學學科內容的特點來確立「三維目標」將它具體化並落實於教學活動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是一個完整的人在學習活動中實現素質建構的三個方面。
二、制定教學策略
可以從以下四步進行:
1、安排教學程序
在安排教學程序時,應按認識活動規律展開教學過程;按「課」的類型是單一課還是綜合課來確定教學的步驟;按教學模式是講授式、討論式、發現式、範例式和自學式等模式來安排教學的程序。
2、組合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種類較多,無論選擇和運用何種方法,都要根據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本學科內容特點,教學活動的規律以及教與學的情況,重視教學方法的整體功能,綜合運用和優勢互補,堅持啟發式的指導思想,注意靈活機智地運用教學方法,處理好細節的變化。
3、選擇組織形式
教學的組織形式就是用什麼形式或較為穩定的關系將學生組織起來進行教與學。教師以課堂教學為基本組織形式,藉助相關的輔助教學設備,科學合理地確定教學的組織形式。這樣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助於促進學生個性充分、自由和全面發展。
4、設計練習作業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談到教學最優化和減輕學生負擔時,告誡人們「不要取消作業」,而是要「從一道練習作業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這就是要求教師根據學科特點,精心設計具有目的性、針對性、系統性、層次性、全體性、適度性、啟發性、多樣性、診斷性和補救性的作業。
三、撰寫教案
作為一種創造性很強的工作,教學設計,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個優秀的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的形式,總是伴隨著教師潛心的推敲、研究、修訂而逐步臻於完善的。完善之後,教學設計最終要形成實踐性的教學文本----教案。
教案撰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學情調研、教法改進、實踐反思上。
來源:江西教師網
課堂教學設計不僅是教師備好課寫好教案的基礎,更是反映教師教學能力、體現教師自身教學特色和風格的重要途徑。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要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下面就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談幾點看法,與老師們共同切磋。
1.依據課程標准和學情——設計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起點,這一目標將自始至終貫穿並體現於教學設計全過程,起著靈魂作用。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如下幾點:一是一定要根據課標和學情,既要依據課標,又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立足於學生實際;二是教學目標一定要細化,具體可行,不提那些籠統的一節課無法達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學目標要有整體性、層次性、延續性和針對性。
2.依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
在確立教學目標後,首先要思考的是具體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明確重點難點;另一方面,要結合校情學情,對教材內容進行校本課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反映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內容。在這里,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脫離教材,另起爐灶;二是一本為本,照本宣科。
3.依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環節——教學過程
要按照我們制定的各課型教學模式去制定教學環節,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我們制定的各課型教學模式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學習環節附和新課程的理念。主要表現在學習環節上注重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上。二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比較突出;三是各學習環節循序漸進,附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四是各學習環節簡便易學,操作性較強。
進行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之舉就是環節備課,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將一節課學習過程分解為幾個具體的學習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一是從整體上設計教學環節,環節之間應強調邏輯性、遞進性,做到環環相扣;二是一節課的教學環節不應太多,一般做到五個左右為宜,多了不利於每個教學環節的深入進行,容易流於形式;三是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進行環節預設時,要留有一定空間,給學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機會。
4.為每個教學環節設計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討活動
只有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究活動才能讓學生有所體驗,進而在交流及老師的指導下有所感悟,達到學習目標,因而這一環節是備課過程中最細化的一個環節,也是使課堂教學生動豐富、獨具個性的一個關鍵環節。在情境和活動的創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動的內涵,活動要有針對性、深刻性,不切合學習內容的活動,再新穎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動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個體獨特的體驗留有空間,為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留有空間,為學生的實踐留有空間;三是活動的設置要精細化,要充分考慮到活動的具體步驟、活動中學生可以做什麼、教師可以做什麼,活動如何步步深入,達到實效;四是活動過程中的總結反思,一方面要對學生在活動過程的表現及時點評,不斷提高學生開展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將學習內容滲透到活動中去,通過活動要有所提高。
5.對照教學目標,反思教學環節及其活動的教學價值
這一步驟,是對自己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再反思的過程。這一過程,一方面能確保教學設計比較科學、精緻並緊扣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斷提高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能力。
❸ 影響課堂教學設計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1、教學任務
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現代教學思路的一個基本著眼點。因此,教學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以往教師關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問題,那麼現今教師應關注的首先是「教什麼」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策略。
2、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中對於目標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歸宿。
新課程標准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因此,目標的主體顯然應該是教師與學生。
教學目標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它與傳統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要把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考慮到。
3、教學策略制定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
特別要指出的是,板書作為傳統的、常規的媒體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應該有一席之地,而且還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所以在設計媒體時千萬別忽視了對板書的設計。
4、教學過程
眾所周知,現代教學系統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等四個要素組成,教學系統的運動變化表現為教學活動進程(簡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都將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那麼怎麼樣在新課程理念下,把諸因素很好地組合,是教學設計的一大難題。
5、教學設計自我評價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功能與傳統教案-有所不同的在於它不僅僅只是上課的依據。教學設計,首先能夠促使教師去理性地思考教學,同時在教學元認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教師與學生雙發展的教育目的。
❹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問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反思
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如何使用教材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編排具有邏輯的意義,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一 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一年級「10以內數的組成」教學中,是這樣設計「7的組成」,設計如下:
師:你們到過市場買過菜嗎?
生:有著不同的回答。
師:你們都有愛吃魚嗎?(愛)。
師:很好。因為魚含有豐富的鈣、鐵、蛋白質等,對我們身體有用的物質。
師:請同學們看上黑板,下面老師讓大家來數一數黑板上的魚(出示7條魚的教具),誰來數一數黑板上老師掛了多少條魚?
生: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7條)。
師:你能用算式來表示你是怎樣數的嗎?請同桌同學相互討論寫出你們的算式,看誰寫得最多、最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學生通過思考交流,然後各自說出自己的演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條魚加上4 條魚等於7條魚,列式為:3+4=7 。
生:我把它看成2條魚加上5條魚等於7條魚,列式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條魚加上6條魚等於7條魚,列式為:1+6=7
……
師:你們說的都對。
師:最後反饋小結 。
在教學中做到了:1、 在教學中既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的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數「7」的合成,達到了預先教學的效果。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3、在教學中也提出了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4、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5、整個課堂教師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系,不斷鼓勵與贊賞學生,形成互動。
課後又思考:如果能上用多媒體展示小朋友參與到菜市場購買魚的情景,並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會更生動些。
二、 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又如自己在教學「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教學設計:
師:前面我們學習過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這些圖形的周長是取決於什麼?它們的公式各是怎樣的?
師:我們先回顧一下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取決於什麼?周長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生:取決於正方形的邊長,即:C=4a
師: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是什麼關系?為什麼?
生:周長總是邊長的4倍,因為四條邊長相等。
師:矩形的周長又取決於什麼?周長計算公式是什麼?
生:矩形的長和寬的和:即:C=2(a+b)
師:矩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的和的關系是什麼?為什麼?
生:周長總是等於寬與長的和的2倍;因為矩形兩條對應邊相等。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取決於什麼呢?為什麼?
生:(通過思考後,發現圓的直徑不同,圓的大小也不同)圓的周長取決於的直徑,直徑不同周長也不同。
師: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系呢?有沒有象正方形、矩形那存在著一個固定的倍數關系呢?如果有我們就能夠根據這個倍數關系來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對不對?(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實驗、操作、學生自我質疑、最後發現公式)
在這個教學自己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質疑、實驗後歸納出圓周長和直徑之間的倍數關系為3倍多一點。筆者趁機引入π,順利地完成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教學。2、筆者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4、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了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 創設問題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維。教師的教學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問題同樣引起學生積極探索,產生求知慾望。而補充知識的引導更能使學生發散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四年級教學「分數的分數的加法時」時的設計。
師:出示蘋果的教具問學生你們都有吃過蘋果嗎?
生:吃過。
師:如果你媽媽買回的蘋果只有一個,而你又要把蘋果分給你的爸爸和你的媽媽,你會怎樣分呢?
生:思考後匯報,有的平均分三等份,有的分成四等份。
師: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況,如果你爸吃了一份,吃了幾分之?(四分之一),如果你媽媽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由你自己吃,你應該吃了幾分之幾?
師:出示條件:有一個蘋果,小明吃了這個蘋果的2/4,爸爸吃了這個蘋果的1/4,
師:看了這些條件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
生:小明比爸爸多吃了幾分之幾?
生:爸爸比小明少吃了幾分之幾?
生:小明與爸爸一共吃了幾分之幾?
生:剩下幾分之幾還沒有吃?
……
師:你們提的問題都很好。
然後按照學生所提的問題一一解決。讓學生從這些問題中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綜合得到分數的加法規律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這樣設計的教學特點是:1、重視課程的開發,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趣味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松地獲取知識。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律,創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為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自己在教學中堅持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深深體會到:教師的教學設計准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於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麼樣角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者來說,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為本。教師對每一節課多付出心血,並不意味著成了正比例。要對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合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才能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❺ 課堂教學設計中需要關注幾個問題
教學設計是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為學生策劃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的過程。它不同以往的教案,具體地講教學設計的編寫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在開始一堂課或一個教學單元的教學之前,每個教師都要思考:通過本節課或本單元的教學,學生應該獲得那些知識和能力?怎樣設計教學能適應這個班級的學生,學生能否完成預期的學習任務?這就是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目標的設計一般分為三個方面即知識、能力、情感與價值觀。教師在理論上應重點關注知識目標的分類,在技術上關注目標導向教學設計中怎樣確定和表述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怎樣避免教學目標表述的含糊性及知識、技能教學目標設計要注意的問題。為此,我認為設計好教學目標要把握住這樣幾點:1、全面設計教學目標不能只注重知識領域的目標,而忽略其他領域的目標。2、不能以課程的具體內容標准代替教學目標。3、要正確理解和把握學習水平要求,准確選擇和使用行為動詞。4、正確處理教學目標與實施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
二、 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學過程的設計一般分為導入、新授和結束三個階段。導入的設計沒有固定模式,它完全因教學氛圍、對象、目標的不同而不同,其主要作用是引起學生注意,並激發學生興趣。課堂導入成功與否,直接關繫到整堂課的教學質量。一般常見的導入方法有:開門見山式、復習舊課導入新課式、故設懸念式、啟發誘導式、故事導入式、謎語導入式、實驗導入式等。新授階段是上課的主體部分,要求學生對新任務有實質性的理解,教學任務是否能順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同新授環節的課堂結構是否優化預設有關,要讓學生更加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教師應運用以下方法:1、設計新穎教學,引起學習興趣。2、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3、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為學生主動參與創造條件。結束階段的設計也非常重要,一般在教學終了時,教師要運用准確精練的語言,對課文的精要之處進行點化、揭示、氣勢如虹,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同感,對鞏固所學知識和學會運用所學的新知識,用實踐檢驗知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教師常採用:1、歸納法、2、遷移法、3、點撥法、4、前後呼應法、5、設疑激趣法、6、情感升華法。
總之,教學過程的設計可以說學問很深,需要教師們潛心研究。特別是職業教育對廣大教師的教學過程設計要求更高,一方面要重視圍繞讓學生體驗到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還要重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和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充分經歷和享受獲取知識與技能的樂趣。
三、 教學內容的設計
教學內容的設計,我認為應充分注意學生的認知發展、情感發展及行為發展三個方面。學生的認知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教師要理性把握這個規律,認真貫徹現代教育理論,了解各類教學對象,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創設各種氛圍以適應不同風格的學習者。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自我分析、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取長補短,全面發展。學生的情感發展也是教學內容設計中不可忽視的環節,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1、要真心實意熱愛學生。2、寓教於樂、寓教於趣。3、以情施教,以情育情。4、注意教學活動中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的協調統一。5、發揮情感因素的維持作用,磨練學生認知活動中的意志。學生行為發展規律在教學設計中更是需要教師多加思考的問題,更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地位。
四、 學習策略的設計
新時期的教學改革,提出要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雖然僅僅調整了兩個字的位置,但裡面蘊涵的教學思想卻非常豐富。「我要學」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是學習動機被激發、被增強的結果。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的動態實施過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教師開展教學過程的一個關注點,有一般要注意這樣幾點:1、教學設計要有利於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和關切。2、教學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發現和優化學習方法。3、教學設計要有利於學生增強學習信心。4、教學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獲取滿足感。要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將學法指導有機溶入教學過程之中。
❻ 基於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可以簡化哪三大部分
文化課類的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是: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容
二、重點、難點;
三、教學准備:包括教具、學具等
四、課時安排
五、教學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新授課
(三)課後延伸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安排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❼ 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哪些環節
什麼是教學設計?包括哪些主要環節?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
教學媒體
、
教學策略
、教學評價等教學
要素
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其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
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學習內容
特徵
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
教學過程
、課堂小結(含板書設計)、自主性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教學資源鏈接等。
1、評估
需求
確定教學目的:測量學習差距、確定完成
教學
後能夠做什麼?
2、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學習之前的知識技能分析?
3、學習者分析:學習者個性特徵和學習環境分析?
4、編寫教學目標:具體陳述學習後能夠做什麼?
5、開發評價方案:你准備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
6、開發和選擇教學材料:你設計各種教學資源和材料為教學做准備?
7、實施與評價:實施你的設計並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8、修改:整理反饋資料和數據,進行修改教學設計
9、總結性評價:對學習者使用效果進行最終評價
教學設計的本質是建立在理論
基礎
之上的一門應用性的教學技術,最早起源於美國。美國
教育家
杜威
最先提出應發展一門連接學習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橋梁科學」,橋梁科學即為教學設計的原意。80年代初,由鄔美娜、
劉茂森
等人
引入我國
教育技術
領域
,但那時的教學設計只是原封不動的將教學設計從國外「拿來」,介紹給大家的觀點和
理論
也是零星的、支離破碎的,根本談不上
體系
,實踐幾乎沒有。經過這些專家20年的努力,現在教學設計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個別成功的實踐應用。
但是縱觀我國教學設計的理論,我們看到的多數還是國外教學設計的印跡,由此導致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我國的
教學實踐
不適應,表現為:理論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觀念、學習理論、
教學模式
發展的軌跡和
成果
,提倡學生
創造性
和
科學精神
的培養,實踐是我國千百年形成的「儒家」教育觀念、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以
應試教育
為主,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這樣必然造成教學設計在我國形成了所謂「兩張皮」的尷尬局面。在教學設計理論的普及過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學設計的理論比較抽象、宏觀,缺乏可操作性的實際環節。既使教學專家都很難把握其實質,更別說新手了。我們可以看教學設計的一般
模型
,其中前期分析、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三個過程都只是宏觀的描述,根本未提供容易掌握的
研究方法
和操作工具,
教師
只能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來揣摩模型所提供的教學設計過程,這樣,優秀的教學設計就成為個別
教員
的
專利
,遠遠沒有發揮教學設計的教學應用性,實現
規模效益
。認為教學目標是高於一切的,它既是教學過程的
出發點
,又是教學過程的歸宿。通過教學目標分析可以確定所需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評價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過程的一切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
探究型學習的基本過程。
雖然因為探究的程度不同,探究
學習活動
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是總的來說,探究的過程是一個
解決問題
的過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活動要素。
確定問題
探究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問題,分析問題的屬性,根據問題的屬性,進而可以確定採用哪一種程度的探究活動,有沒有必要展開深入的研究,是進行完全的探究還是不完全的探究,還是以調查及資料的收集、整理和評價為主。在解決問題之前,不僅要將問題界定清楚,還需要確定問題
所處
的
情境
,也就是描述清楚
問題空間
。
形成探究思路
確定問題以後,需要在
經驗
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研究思路。
有些時候
,可以考慮與學生一起討論決定問題,這樣,問題對學生來說更是「自己的」,也更能夠將學生自己的
知識經驗
調動起來,分析問題,
收集信息
材料,形成解決的思路和策略。另外,問題的屬性不同,所採取的解決策略也有很大差別,不同的解決策略需要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動。
實施探究
開展探究是整個活動的
核心
過程,探究的過程是學生根據所確定的探究思路,進行調查、
實驗
、
資料收集
、訪問、考察等各種探究活動,最終將問題予以解決,並得出探究結果的過程。所開展的活動
類型
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在進行學習活動設計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問題的
性質
來探究的程度選擇相適應的活動類型。
結果展示/交流
經過一系列探究活動以後,將形成不同
形式
的探究結果,可以是
實驗報告
、訪談結果、調查報告、作品等。探究結果的展示和交流,實際上也是探究過程的一種活動方式,可以將其看作是探究過程的結束活動。
❽ 課題研究中的課堂教學設計怎麼寫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版學習目標,進一步權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❾ 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和方法
文化課類的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是: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回態度與答價值觀。
二、重點、難點;
三、教學准備:包括教具、學具等
四、課時安排
五、教學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新授課
(三)課後延伸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安排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