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畢業論文題目~有關特殊教育的。。。。迷茫了
常規來說特殊教育應該是殘疾、智力障礙、聾啞、盲人等弱勢兒童吧。 但你難道是學特殊版教育專業的權嗎? 這些領域你們有涉及到麽? 像自閉症,失語症,學業不良,成績落後的就著重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吧。 那個你應該學過吧。 像如何和走進他們的世界、如何幫他們樹立信心。再配以適當的學習方法什麼的。 不知道你們怎麼要求的,把詳細的要求貼出來,或者你來確定個方向再幫你研究研究啊~
❷ 特殊教育學生畢業論文可以投稿哪些期刊
現在特復殊教育一線很多都很制關注特殊教育生活化和主題式的教學,你可以從這些方面看看。或者現在特殊教育的學生趨於中重度發展,自閉症等多重殘疾學生也增多,而目前的通用教材很不適應學生實際需要,關於教材的編寫和使用方面也可以作為論文寫寫。。
❸ 特殊教育本科畢業論文有哪些類型
您好,不同類型的畢業論文,表達方式也有差異。按學科可分成文科類畢業論文,理科類畢業論文,管理類畢業論文。從寫作內容分,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基礎研究包括理論研究,文學、語言、歷史等學科的本體研究。應用研究包括教學研究、有關理論的實際運用研究,相關的實踐問題研究。有的應用研究也可以出新理論,形成新的基礎研究。基礎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研究也有緊密關聯的,有時是根據側重點來劃分的。由此,就有了(一)基礎研究型畢業論文,包括理論研究型和本體研究型的畢業論文;(二)應用研究型畢業論文,包括教學研究型、理論實踐研究型、實際問題研究型等類型的畢業論文。從表達方式分,有綜合型畢業論文,專題型畢業論文和實驗報告型畢業論文。
鑒於您說的特殊教育,本人在這方面也有不少寫作經驗,總體來說,理論研究型較少,應用研究型最多,因為主要是為了給教學提供參考方法嘛。所以如果您要寫論文的話,建議寫實際問題研究型論文,理由是可選的素材多,方便下手,容易搭框架,只要按照理論基礎,當前存在的問題,問題的原因剖析,問題的建議與對策,這個寫作思路來寫,一篇合格的論文很快就能搞定。
祝您論文順利,如果還有問題,可繼續追問,樂意效勞哈😄
❹ 特殊教育本科畢業論文有哪些類型
主要是做實證分析的論文,例如如何提高聾啞學生學習手語的效率。歡迎追問哈
❺ 特殊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要寫多少字
哲理復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參透制,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高明的作者,善於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恆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闢的整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
❻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特教教師論文
一、樂業。所謂樂業,就是熱愛自己的職業,並且享受其中的快樂,從中能夠找到樂趣。孔老夫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樂之者,才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完成一件事情。
樂業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愛崗是對人們工作態度的一種普遍要求。熱愛本職,就是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努力培養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幸福感、榮譽感。一個人,一旦愛上了自己的工作,就會全身心地融合在職業工作中。
對工作是否熱愛,有一個個人對工作的興趣問題。有興趣就容易產生愛的感情,沒有興趣就談不上愛。但每一個崗位都要有人去干,缺一不可。這就要求不論人們對從事的工作是否感興趣,都要從整個社會需要的角度出發,培養興趣,熱愛這一工作,這是基本覺悟的一種表現。以高標准要求自己的工作,這個高標准,體現在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等各個方面,更體現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干一行、愛一行,飽含感情去工作,把所從事的工作做到一定高度、一種境界。
二、敬業。所謂敬業,就是用一種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我國古代思想家就提倡敬業精神,孔子稱之為「執事敬」,朱熹解釋為:「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
敬業,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是人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充滿著熱愛、珍惜和敬重,不惜忘我地為之付出和奉獻,從而獲得一種榮譽感和成就感的思想品質。敬業精神強,體現了一種事業追求和思想境界,體現了一種勤懇態度和精神風貌,更體現了一種可貴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敬業精神的人,所關注的往往不是自己事業的成功能得到多少報酬,而是這一成功對社會對人民的意義。
人應有敬業精神,強化責任心和事業心,自覺地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勤奮工作,兢兢業業地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
三、精業。所謂精業,就是要在自己所從事的崗位上精通業務,具備扎實的崗位基本功,能做出優異成績,爭創一流。
精業需要熟練掌握自己的工作業務和技能,具備事業發展的知識、能力、素質和水平。隨著時代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日益發展和提高,對人的素質要求也是「水漲船高」,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要與時俱進、不能落後。
敬業不易,精業更難。梅蘭芳在舞台上顧盼生輝、流光溢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為了讓眼神活起來,眼睛近視的他每天早晨放飛鴿子,極目蒼穹,苦練眼功。鄧亞萍打球快速兇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為了增強手腕的力量,身材嬌小的她曾用鐵拍子練球。成功沒有捷徑,輝煌的背後,是鮮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風下矣」。精業既強調職業精神又強調業務素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只要對事業滿腔熱情,對工作精益求精,並長此以往,就會養成一種精業的習慣,習慣一旦形成,就會產生一種力量,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促進,給我們的生活平添許多色彩。
四、重視形象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培根
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 --查艾霍爾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教師的個人修養和形象對於學生發展具有強烈的外在的示範性與內在的感染力。因此,教師要特別重視自我形象設計,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曾經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他不幸患上了強直性脊椎炎,頸不能轉,腰不能彎,腿不能曲,上課時整個身體全靠雙拐支撐著。但他不悲觀、不憂傷,憑著對人民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依然頑強地堅守在講台上。學生看著他忍著劇痛、冒著冷汗在那裡講課,都感動得落淚。他深情地說:「我的知識是人民給的,我要珍惜這有限的時光,把知識獻給人民。」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俗話說:「教育是一個良心活!」這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師德的重要性,因此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師都應遵循的原則。師德高尚的老師會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師德高尚的老師,會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傳授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受益匪淺;師德高尚的老師,會時時處處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蠟燭一樣,無怨無悔。
❼ 錢志亮的公開論文
《中國的盲人圖書服務》,載《現代特殊教育》,1993. No.3(合作)
《樺南盲童一體化教育的思考》,載《現代特殊教育》, 1992. No.3 (合作)
《論康復事業的發展》,《中國殘疾兒童康復》,1993. No.2
《1992年視障教育論文綜合分析》,載《特殊教育研究》, 1993. No.3
《挑戰與召喚》,載《現代特殊教育》,1994. No.1
《盲校定向行走課程教學》,載《特殊教育研究》,1994.No.1
《盲校認識初步課程的教學》,載《特殊教育研究》,1994.No.2
《特殊需要教育:概念框架》,載《特殊教育研究》1994. No.3 (翻譯)
《盲童隨班就讀教師的角色與功能》,載《現代特殊教育》, 1994. No.3
《基於社區的康復》,《特殊教育研究》 1994. No.3 (翻譯)
《談盲校改革發展的趨勢》,載《現代特殊教育》,1994. No.6
《盲及多重殘疾兒童教育教學內容之一--重建生活》,載《殘疾兒童康復》,1994. No.1
《盲及多重殘疾兒童教育教學內容之二--感覺訓練》,載《殘疾兒童康復》,1994. No.
《盲及多重殘疾兒童教育教學內容之三--概念發展》,載《殘疾兒童康復》,1994. No.4
《盲及多重殘疾兒童教育教學內容之四--社會能力發展》,載《殘疾兒童康復》,1995. No.1
《盲及多重殘疾兒童教育教學內容之五--交往》,載《殘疾兒童康復》, 1994. No.1
《談為什麼盲校開設生活指導課程》,載《特殊教育》, 1994. No.2
《盲校個別矯正課程的教學》,載《特殊教育研究》, 1995.No.1
《談視力殘疾兒童的特殊需要與盲校特殊課程設置》,載《課程教材教法》, 1995. No.1
《漢語雙拼盲文簡介》,載《中美特殊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Sino/American Joint Conference on Exceptionality Abstract, Dec.1995
《美國CEC盲教教師培訓標准》,載《特殊教育研究》,1995 NO 3
《談普通師范學校開設特殊教育課程》,載《特殊教育》 1996. No.4
《談盲人定向的理論基礎》,載《特殊教育研究》,1997. No.3
《談盲人行走的理論基礎》,載《特殊教育研究》,,1998. No.1
《奈及利亞的特殊教育》,載《現代特殊教育》, 1997. No.3
《當今中國特殊教育組織形式之分析》,載《中國特殊教育》,1997. No.2
《巴基斯坦的特殊教育》,載《現代特殊教育》, 1997. No.6
《南非的特殊教育》,載《現代特殊教育》,1998. No.2
《談視力殘疾兒童隨班就讀教師的培訓》,載《特殊教育》,1998. No.2
《香港心光盲校的啟示》,載《現代特殊教育》,1998. No.3
《談視力殘疾兒童教師的知識結構》,載《特殊教育》,1998. No.3
《盲童的人格特點及其矯正》,載《心理發展與教育》, 1998. No.2
《談盲校課程設置的依據》,載《中國特殊教育》,1998 N0. 3
《談盲校增設社會能力發展課程》,載《特殊教育研究》,1998 N0.3
《談當今中國特殊教育發展面臨的幾個問題》,載《特殊教育》1998 NO.4
《特殊兒童教育不容忽視》,載《人民政協報》,1998年5月27日
OUR STANDPOINT,《 VOICE OF EAST ASIA》(國際視障教育學會東亞地區刊物),NO.1
《談盲校課程設置的理論基礎》,載《中國特殊教育》,1999年第1期
《中國特殊教育的現狀》,載《現代特殊教育》,1999年第1期
《談盲校認識初步課程的理論基礎》,載《特殊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盲校小學1-3年級盲生漢語雙拼盲文與現行盲文兩種盲文水平的比較研究》,載《特殊教育研究》,1999年第三期
《盲校教師對雙拼盲文所持態度的調查研究》,載《特殊教育研究》,1999年第四期
《盲校教師對學生學習盲文情況的調查研究》,載《現代特殊教育》,1999年第五期
《盲校高中學生對推行雙拼盲文的調查研究》,載《中國特殊教育》,2000年第1期
《談盲校定向行走課程設置的理論基礎》,載《特殊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視力殘疾兒童的職業教育》,載《現代特殊教育》,2000年第1期
《談視力殘疾兒童教育教師的培養模式改革》,載《特殊教育》,2000年第1期
《盲校教師對推廣雙拼盲文態度的調查研究》,載《中國特殊教育》
《發展心理學看小學一年級盲生學雙拼難的問題》,載《現代特殊教育》
《學習心理學看小學一年級盲生學雙拼難的問題》,載《現代特殊教育》
《認知心理學看小學一年級盲生學雙拼難的問題》,載《現代特殊教育》
《思維發展心理學看小學一年級盲生學雙拼難的問題》,載《現代特殊教育》
《教育心理學?quot;小學一年級盲生學雙拼難的問題》,載《現代特殊教育》
❽ 象棋特色教學論文
教學論文。這個課題很大呀。象棋論文人寫得少,反倒容易在這方面做出成就。深入內了解接觸下象棋,掌容握到一定程度,對它有了較深刻的認識以後再寫就水到渠成,手到擒來。不過本人覺得教學論文也見過,沒覺得有多麼精彩。仿照格式,把象棋內容堆砌進去怎麼樣?關鍵是選題,例舉,找材料,論證什麼的。想當然就可以做成一篇論文。本人沒見過論文什麼樣子的,但是象棋教案見了不少,據說其中有些是教學論文,也沒覺得有多神奇異常之處。象棋高手寫這種論文不難,不太了解有點興趣的難弄。水平和境界問題,享受其中樂趣有多深的問題。
❾ 特殊教育論文怎樣培養培智兒童的生活技能
摘要:隨著優生優育觀念的普及以及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聾生不斷減少,但智力殘疾兒童數量呈上升趨勢。在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中,使智殘人生活有保障,發展有空間,奮斗有動力。全社會都應該關注他們的就業問題。
關鍵詞:智殘兒童;培養;生存技能。
殘疾人的就業與生存問題,越來越引起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出台了一系列幫扶殘疾人的政策與措施,殘疾人就業比例逐年增加,但智力殘疾兒童的就業卻是不容樂觀。我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
一、傳統觀念
在人們的意識里智殘兒童就是什麼都不會做的廢人。孩子除了上學一回家就被關在家裡,弄給他吃,侍候他穿。智殘孩子走向社會成為另類,人們用鄙夷的目光看,父母不願隨他外出,怕人瞧不起,丟人現眼。絕大部分家長都抱無希望放棄的思想態度,即使有精力也只會放在醫療上,而不會花精力去教育和培養。學校大部分無智殘職業教育課程,根本談不上技能培訓。老師缺乏職業意識,職業能力的培養。老師們認為,保證智殘兒童的安全,讓他們學會生活自理就已經不錯了。大家都認為對智障兒童進行職業教育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的,以致學生畢業後無崗位可適合,無法融入正常社會,常常由家裡養著。
二、學校方面
目前是每個縣區辦一所特教學校,招收聾啞與智障兒童,規模不算大,各校靠政府撥款維持正常運轉,沒有餘力增添職業技術教育必需的實驗實訓設備,職教資源匱乏。按照師生比例,每所學校僅只能配備語文、數學、廚師、值班人員等教育教學專任教師,對於外聘技術人員進行多個職業培訓卻無能為力。每個學校,每個班級學生的年齡跨度大,更為嚴重的是,因為生源問題各校管理各自為政,缺乏一個協調的機構,使得各校之間專業設置不合理甚至交叉重復,流於形勢,惡性競爭。
三、社會因素
智殘兒童對外就業最大困難就是對外聯絡環節。我國為提供扶持殘疾人就業的單位企業實行了許多優惠政策,並在稅收等方面有明確的優惠措施,但大部分企業和單位寧願捐款捐物獻愛心做慈善事業,卻不願接納落實殘疾人,特別是智障兒童。政府對扶弱助殘出台了優惠政策,但在具體操作方面並沒有提及。智障兒童在工作中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在關愛殘疾人的社會中,企業和企業領導會被推到風口浪尖之上。企業及企業領導怕擔也擔不起這樣的輿論及經濟風險。
據統計中國有1300多萬殘障人士,其中有600多萬是正在接受教育的,有70%以上屬中、輕度智障。揚州、上海、杭州等幾座大城市均對智殘兒童中的中、輕度智障兒童進行過職業培訓,並且就業率達70%以上。實踐證明,智障兒童是可塑造的。經過培訓和學習同樣可以自食其力。成為現實社會中正常的勞動者。
(一)家庭重視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作為殘疾孩子的親人應不離不棄,應充滿信心地接納殘疾孩子。家長不能鄙視、冷漠,對孩子的小小的進步應放大它,鼓勵他。作為家長應多帶孩子走出家門,走向社會,讓他們多與人接觸,多聽人交談,多觀察事物,使他們的耳、口、眼、鼻、手、腦都活躍起來,這樣可以使他們的大腦更興奮,四肢更協調。例如經常帶孩子逛超市,上游樂園玩耍等等,開闊視野,放鬆心情,開發智力。在家裡抓好每一次可訓練的機會,指導孩子的行為、習慣。例如:怎樣擺放碗筷,怎樣上廁所,認識家用電器,會稱呼親人。家長還應放下自卑的包袱,主動多與學校聯系,向老師說說孩子的特點與進步,了解在校的情況,學習康復訓練知識,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提出意見和建議。家長自己也應擺好心態,不能急於求成,不能有攀比心理,記錄下每一個活動,每一點進步,給孩子多鼓勵,多表揚,多支持,多幫助。
(二)學校培訓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頒布,在課程開發上明確了國家課程校本使用的校本的課程開發的原則,在課程導向方面強調了功能性和社會參與性。以人為本,尊重生命是當代社會的突出特徵。關注智殘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讓殘疾學生盡快融入社會,既是新課程改革的主旨和素質教能的要義,更是社會發展的應有品格。學校應改革語文、數學、體美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學校的實際,地區的特色和學生的狀況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設置體系和課程內容。課程的設置應以生活化、有意義為教學原則,從學生本體生活逐步延伸至家庭、學校、社區生活。課程設置時應根據智殘疾兒童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多層次,小步子的循序漸進地進行,低年級階段應注重文化教育和生活自理課為主,強化康復訓練;中年級以文化教育為主,康復訓練課,勞動訓練課,基本的生活勞動技能;高年級以文化教育,增加勞動技術教育,掌握技能,為了使學生能穩定的工作,一定的技能是必要的,良好的行為養成,職業素養應具備,所以學生進校門就要長期地對他們進行行為養成,勞動觀念,職業素養方面的強化訓練。
上海、揚州等城市成功的職業教育給了我們啟示,但我們不能一擁而止,鸚鵡學舌地照搬,而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設置課程。其實有相當一部分特教學校設置在縣城,隨著建立生態城市,綠色城市等一系列口號的提出,城市綠化,苗圃等不斷走進人們的生活,園藝可成為智殘學生就業的一個渠道,掌握澆灌、修剪、清掃等簡單的工序。縣級特教學校還有大部分學生來自廣闊的農村,智障學生也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來自農村對農作物從播種到收獲的過程,以及牲畜家禽的喂養方法有直觀印象。我們何不利用農村的豐富資源培養學生的治蟲、種菜、施肥、除草、餵食等簡單的種植技能,使他們成為新時期的合格農民。
學校應與行業、企業、事業單位辦學和社會各方面聯合辦學;學校還應對家長進行教育孩子方面的培訓,職業訓練時與家長分工合作;學校還應利用教育部門、殘疾人聯合會,民政部門的合作,得到他們的扶持,並能利用社區自然支持,充分調動各種可能的人力資源。積極將學生引向校外,讓他們充分地接觸社會,與企業建立長期實習,見習制度,與有關學校開展互學交流,聯誼活動。將自強建業的殘疾模範請到學校,用典型事跡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學校應大力宣傳智殘學生。開展殘疾學生志願者活動,開展義工活動,為社區、街道義務清潔衛生,為敬老院的老人打掃衛生,理發,整理衣物,使智殘學生學會溝通,學會自理。
(三)社會接納
對智殘學生實施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智殘學生服務於社會,做自理、自立、真正的人。那麼他們不可能永遠呆在學校,而是走進豐富多彩的社會中。如何真正地踏入社會僅靠學校與教師遠遠不夠的,必須有更多得人了解,關心,支持智殘學生。各極政府應整合資源,集中人力、物力、以市為單位集中辦好職業培訓基地。動員社會,使企業以招收智殘學生為榮,並用政策鼓勵企業大膽地招收智殘學生。向社會各界宣傳特校,讓社會真正理解職業教育,並在精神上、物質上給予支持並積極參與。殘疾人聯合會應與民政部門合作,在他們的下屬企業或相關企業中尋找適合智殘學生培訓的崗位和合適的工作舞台。大力辦好地區福利性企業。殘聯還應經常到特教學校。時時關注幫助解決教學中的困難。積極把企業與學校聯系起來,使企業和用人單位與學校建立長期的生產與輸送關系。各社區也應積極行動起來,與學校家長教育孩子,給智殘學生以廣闊的訓練空間,主動搭好學生與社會需求之間的橋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