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關教育的經典書籍都有哪些
1、《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2018年譯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編者是傅敏。《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傅雷家書》的出版是當時轟動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它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
2、《親愛的安德烈》
《親愛的安德烈》是當代作家龍應台和其子安德烈互通書信的結集 ,首次出版於2008年12月。
《親愛的安德烈》共收錄35封書信,呈現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記錄了兩代人試圖消除隔閡與沖突的努力,也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個清晰而生動的範例。
3、《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4、《夏山學校:《窗邊的小豆豆》》
夏山學校主張尊重孩子的天性,以愛鼓勵孩子自由發展。許多孩子來夏山之前厭學、自卑、叛逆,是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來到夏山後,他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覺自發地學習,獨立自主地生活,充滿自信,也懂得愛己愛人,每個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多年後,他們成為了傑出的藝術家、音樂家、設計師、演員、科學家和數學家。
5、《民主主義與教育》
《民主主義與教育》是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版於1916年。
該著作全面地闡述了杜威在芝加哥實驗學校,以及當時教育改革理論研討中基本形成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為建設新式教育提出了明確的目的和方法。
杜威特別強調教育的實用價值和人本價值,重視教育對人對道德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使教育擺脫了孤立的知識傳授范圍,把教育看做是社會活動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使得教育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獲得了應有的地位。
『貳』 教育教學類的書籍和雜志有哪些
一、《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徹子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首次出版於1981年。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里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里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二、《陶行知文集》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博大而豐富的,本書主要收錄的是其與學前教育有關的思想和實踐,包括三大部分的內容:理論篇、詩歌篇和實踐篇。
其中理論篇收錄的主要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論、創造教育理論、幼稚教育理論(包括其教師觀、兒童觀)。詩歌篇收錄了陶行知的與教育有關的兒歌,這些兒歌短小但意蘊深刻。實踐篇收錄的主要是其學生戴自俺和孫銘勛的相關記述。
三、《英才是怎樣造就的》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是2006年11月1日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金戰、隋永雙。該書是一本教導孩子兼得高分高能,成為英才的教育類書籍。
四、《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教師教育類課程中的一門必修課程,本書為師范類學生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實用策略,使師范類學生明確個體心理發展規律,並在遵循個體身心發展規律及其條件的基礎上掌握教師教育技能,為未來教學實踐打好基礎。
五、《中國教育教學雜志》
《中國教育教學雜志》為中國教育教學研究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教育類學術期刊。於1995年創刊,分別由我國較著名的教育界和學術界的資深專家、知名學者執編,審稿嚴慎,因而期刊具有較高的實用性、指導性和權威性,並於2000年10月被定為中國教育教學研究會核心期刊。
本刊所設欄目有:課題研究、教育理論研究、教學方法研究、教學管理、教海探新、素質教育、師范教育、教師教育、國外教育、熱點冷談、學校管理、論壇集萃、優秀教案、班主任工作等欄目。
『叄』 教育類書籍推薦100本
1、《教育研究方法導論》,1995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裴娣娜回。本書主要對教育研究方答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構思和設計,教育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評價,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
2、《當代教育心理學》,作者陳琦,根據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和教學需要,在每章之前設立內容提要;每章之中突出重點概念;每章之後羅列關鍵術語界定與思考問題等。
3、《教育學基礎》,2002年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本書不僅可以作為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的公共課教材,也可以作為各級各類教育學院、教師進修學校接受繼續教育的中小學教師,以及接受研究生課程班、教育學函授班培訓的學員的教材。
4、《外國教育史教程》分為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和現代教育史三編,共25章。其中古代六章,分別論述東方文明古國的教育(含教育的起源)、古希臘的教育等教育,客觀地展示外國古代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發展的軌跡和古代世界教育的多元化。
5、《中國教育史》,2009年6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培青。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傳統教育發展史及對當下教育的啟示等內容。
『肆』 教育學書目推薦
不知道題主的「幾本」是何種概念,下面的書目數量比較大,可以作為教育學本科生的入門途徑。沿著這條路讀下去,雖不能說讀完這些書就一定能入門教育學,但是讀了這些之後,會知道該繼續讀什麼書來學教育學。
想考研,特別是教育學原理專業的話,需要思考一下,你是不是真的願意讀很多書(簡單而言,你在教育學和教育史課本里背過的那些人,有沒有興趣每一個都好好了解一下),如果並不是的話,並不建議考教育學。這個專業看起來簡單,要學好太難了。
零基礎、中學生、對教育感興趣想隨便看看的人:
對新手而言,要進入一個新的領域,首先需要迅速熟悉這個領域的核心問題和思維方式。由於教育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切入問題的方式最好帶有強烈的現實感和經驗感。要滿足以上兩個條件,首推蘇霍姆林斯基。他的書非常好讀,不需要任何專業基礎,具備中等教育水平就可以看懂。我最早開始讀他的時候才上初三。《給教師的建議》是他最卓越的代表作,能帶給人具體生動而且三觀很正的對教育的直觀感受。《愛情的教育》在情感教育類作品中相當出色。如果對他當校長的經歷感興趣,可以再讀讀《帕夫雷什中學》,高二整整一年這本書是我的枕邊書。如果讀完這些變成了蘇霍粉,還可以選擇教科社的五卷本《蘇霍姆林斯基選集》。
『伍』 好書推薦教育類書籍
對新手而言,要進入一個新的領域,首先需要迅速熟悉這個領域的核心問題和思維方式。由於教育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切入問題的方式最好帶有強烈的現實感和經驗感。要滿足以上兩個條件,首推蘇霍姆林斯基。他的書非常好讀,不需要任何專業基礎,具備中等教育水平就可以看懂。我最早開始讀他的時候才上初三。《給教師的建議》是他最卓越的代表作,能帶給人具體生動而且三觀很正的對教育的直觀感受。《愛情的教育》在情感教育類作品中相當出色。如果對他當校長的經歷感興趣,可以再讀讀《帕夫雷什中學》,高二整整一年這本書是我的枕邊書。如果讀完這些變成了蘇霍粉,還可以選擇教科社的五卷本《蘇霍姆林斯基選集》。
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時候,可以聯系自己的受教育經歷、教書的經驗或者親子經驗來進行思考和揣摩,這是進入教育問題迅速而可靠的方法。我當年就是因為這樣受了吸引,大學專業才選擇教育學的。
讀蘇霍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能夠讓我們看到,作為蘇聯人和典型的社會主義者,他是怎麼做教育的。這種經驗能夠幫助我們在後期自動免疫和正確處理很多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
初步經驗者、教育學本科低年級生:
第二本推薦一本老書,博伊德的《西方教育史》,有基礎者可以讀英文版。如果要配合課程或者考研,也建議把此書作為必備參考書。本書可以先通讀一遍,然後配合參考書再讀一遍。
1-2章:古希臘
弗里曼《希臘的學校》
Thomas Davidson. The Ecation of the Greek People
3章:古羅馬
葛懷恩《古羅馬的教育——從西塞羅到昆體良》
註:讀1-3章的目的是了解西方早期的教育形態。第一遍讀書的時候,重點不要放在理解教育家思想,而要著重了解當時教育的具體形態,要獲得一些具體的、經驗性的東西,隨著歷史發展的脈絡,體會這些東西發展變遷的脈絡,有這個基礎才能理解教育思想史。
4-5章:中世紀
格萊夫斯《中世教育史》
瓦格納《中世紀的自由七藝》
艾倫·科班《中世紀大學——發展與組織》
註:讀中世紀教育史要首先建立對基督宗教的一般性理解,鑒於中國學生對宗教知識普遍的貧乏狀態,建議來一本沃爾克的《基督教會史》(社科社),或者雪萊的《基督教會史》(北大社)。希臘羅馬古典和基督宗教是建構西方教育學的兩大支柱,分別提供理性與信仰兩方面的支持,我們所了解的所有西方教育家,都在這兩個基礎上來進行他們的教育思考與實踐。因此,這兩個基礎掌握到何種程度,會影響到你的外國教育史最終能學到何種程度。
6、8章:人文主義
哈里森《文藝復興時期教育研究》
褚宏啟《走出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的教育情懷》
7章:宗教改革
麥格拉思《宗教改革運動思潮》(請一定先讀完教會史)
註: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應注重歷史背景的掌握,一些經典的通史類作品可以作為參考,較容易的如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較專業的如《劍橋世界近代史》,第一卷就從文藝復興起筆。這一段歷史極為豐富,頭緒眾多,此後的內容都可以從中發現端倪。
『陸』 教育教學書籍有哪些
《玫瑰與教育》、《堅守講台》和《我的教育苦旅》
《玫瑰與教育》為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竇桂梅。本書為「大夏書系」叢書之一,分為四輯:清談與憂患;在聽說讀寫的背後;日本教育管窺;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
《堅守講台》都是作者個人的讀書心得與體會,包括講台上先互動交流,有知識的融合,有情感的共振,有智慧的碰撞,有理性的探討,為學生創設了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以情動人,以自己的火點燃了學生,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關注和豐富情感世界的過程,成為智慧生成和人生態度、生活品質提升的過程。
《我的教育苦旅》為「大夏書系」叢書之一,分為三輯:精神的雕像,包括作者心中精神和教育的偶像;人就是目的,所收錄的篇章都是談「新教育之旅」中的學校教育和管理的;語文的詩意,是作者在中學語文教育方面思考和實踐的記錄。
(6)教育教學書籍推薦擴展閱讀
《玫瑰與教育》內容提要
都為有關作者和教育的故事,記錄著作者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為學生創設了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以情動人。
以自己的火點燃了學生,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關注和豐富情感世界的過程,成為智慧生成和人生態度、生活品質提升的過程。語言單純,感情真摯。
『柒』 教師必讀的十本書
1、《復學記》2、《做一個制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3、《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4、《怎樣讀懂學生——心理特級教師的建議》5、《優秀教案》6、《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7、《致教師》8、《怎樣讀懂學生——心理特級教師的建議》9、《從平凡到卓越:25位優秀班主任的故事》10、《教育方法學》。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非常感謝!
『捌』 教育類書籍推薦 教師
教師的教學是育人,是教會學生學,這就只能靠智慧;而僅僅靠「苦幹」對他的學生未必有什麼啟發。因此,今天小美向各位尊敬的老師推薦15本書,希望老師們能傳道、授業、解惑,為祖國的明天培育真正的棟梁之才。
1、《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這本書不是純理論的書,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它有生動而吸引人的故事情節,可以讓老師在休息之餘輕松閱讀;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本實戰性的指導書,我們可以邊讀邊按書中指導去做,一個月的時間,足可以讓你養成初步的閱讀習慣,品嘗到閱讀的甘甜;而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想讓學生愛上閱讀,最有效的方法是我們教師都愛閱讀,認真讀完這本書,你就是一年讀不了365本書,你也會是愛讀書的教師。
這本書也可以推薦給「對讀書不感興趣的人」,它可以讓你養成讀書的習慣;可以推薦給「沒時間讀書的人」,它告訴你我們不是沒時間讀書,而是沒有找到正確的讀書方法;還可以推薦給「不知道讀什麼書的人」,它幫你規劃先讀什麼,後讀什麼,明確你讀每一類書將有什麼收獲。
2、《讀懂孩子——學生心理學手冊》
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種莊稼,需要了解莊稼的習性;教育孩子,也需要了解孩子成長的特點和規律。本書的作者奧貝爾既是一位心理學家,又是一位教師,在充分理解教師和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各種困惑的基礎上,向大家推薦了三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學理論:依賴、無意識和沖動。因為出生之後身心依然處於繼續發育的過程中,所以要依賴成人和環境;在嬰幼兒時期的各種感受和經歷,都會成為孩子成長的「無意識」,影響其一生的生活;而沖動是孩子的「內在發動機」,激勵著孩子不斷去探索和實踐,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各種需求。
依據上述三個心理學理論,奧貝爾從孩子上學初期經常遇到的各種問題等角度,詳細分析了學生的心理狀態在教學當中發揮的作用,周邊環境是如何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等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學層面的基礎問題。本書的語言淺顯易懂,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很多困惑,都可以從中得到答案。
3、《文章選讀》
人的閑暇時間畢竟有限,故讀書要取法乎上。最理想的狀態是用較少的時間讀一流的文章,涵泳浸潤讀好文,獲得最大的收益。北京大學葉朗教授的《文章選讀》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一本好的選本,反映選編者的眼光、胸襟和境界。《文章選讀》選文76篇,選文和點評不拘一格。楊振寧先生讀了這本《文章選讀》後給葉朗先生寫信說:「我覺得你們的選編原則極好。」楊先生這「極好」的評價,即是對葉朗先生選編讀本的最大褒獎。
一個教師讀書的厚度,決定了他站在講台上的高度。我一直認為教師的閱讀不能僅僅讀教育著作,應該多讀一些「打底子」的文學作品。葉朗的《文章選讀》,是適合中小學教師認真品讀的一本比較理想的好文章選本。
4、《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這本書記述了作者晚年與一個班的31名學生五年來朝夕相處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故事,分為「快樂學校」和「兒童時代」兩部分,共計41篇短文。作者用他全部的身心來愛著他的孩子們,書中詩一樣的語言,使人如沐春風;詩一樣的教育生活,使人心馳神往;詩一樣的心靈,使人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神聖、愉悅與寧靜。
作者對教育本質問題的一系列探索與追問,形成了鮮明的觀點:「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它不是為未來生活做准備,而是真正的、不可再現的、光彩奪目的一種生活。」作者以滿腔熱情發出了「要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的呼聲,這呼聲,直到今天依然是那樣振聾發聵。
用愛來傾聽每一個孩子的心聲,用愛來啟迪孩子們去發現美、學會愛,這便是教育的智慧。
5、《聽程紅兵老師說課評課》
這本書可謂是解決當下課堂問題的「及時雨」。作者圍繞說課和評課兩個方面,針對一個好的課堂如何研磨與運行,以及如何激發課堂中的師生智慧,分析課堂模式,研究課堂標准,探討課堂的共性和個性,並通過援引大量的觀課和評課的具體案例,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好的課堂、一個智慧的課堂應該有的樣子,一個有責任的教師、一個有良知的教育人應有的姿態和在課堂上應有的識見和作為。
作為校長的程紅兵之所以能把課堂認識得這么透徹,是因為他身居「高位」,卻更願意把自己看成一個語文教師,而且心裡始終裝著學生、裝著課堂,對課堂永遠保持著一種敬畏、一種熱忱。
6、《大學新語》
這本書讀起來不像輕松讀物,其中很多內容是以作者多年研究中積累的數據和分析為支撐,一些論述也並非適合所有學校。但是他對於在急劇變化的當代中國大學里存在的問題表現出深深憂慮,體現出人文學者的憂患意識,將讀者慢慢帶入一種沉靜思考的狀態,和作者產生精神上的交流。
在本書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作者的憂慮和批評,更看到了作為一位人文學者的希望和信心:「教育收效很慢,急不得,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也。另外,因相信『只要耕耘,必有收獲』,即便身陷泥淖,眼前一片霧霾,也都對未來保有某種信心。」
7、《兒童閱讀的世界》
《兒童閱讀的世界》作為國內第一部系統闡釋兒童閱讀的著作,全面回答了與閱讀相關的三個核心問題:
(1).什麼是閱讀?
(2).兒童是如何學會閱讀的?有哪些因素影響兒童學習閱讀的過程?兒童學習閱讀的基本規律是什麼?
(3).閱讀怎樣教才更為有效?孩子的閱讀能力又應該如何評價?
如果說當下的閱讀教育現狀就是一種「無方向、無定法、無評價體系」的「霧霾天」,這套《兒童閱讀的世界》則正是我們期待的治理之本,希望它能穿破層層「霧霾」,讓語言學科的閱讀教學更科學、更高效,真正能夠幫助語言學科的閱讀教學突破瓶頸和難點,提高教學質量。
8、《教育的使命——一位美國名師的課堂反思》
本書作者在長期觀察一個叫艾米莉的孩子的基礎上發現了孩子問題所在,他猜測這孩子是這樣想的「老師想讓我做一件事情。我根本不知道讓我做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讓我做。不過我還是做點兒什麼吧,這樣他們就會放過我。」
作者認為,要想讓學生熱愛學習,培養學習能力,「唯一的改變」是「使學校和教室依照每一個學生的方式」發展他的潛力,追求他們的興趣」,讓「每個小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參與的項目」。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固然重要,但對學生的關注度和知曉度相對於他的教學水平來講,更為重要。
9、《教育方法學》
佐藤學的《教育方法學》是基於教學實踐的理論,是指導課堂教學實踐的學問,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最能體現佐藤學教育方法學的教學行為就是「聽」與「做」。
佐藤學所主張的「聽」,不是單方面的被動聽取,而是通過「聽」促進思維的開放,產生新的想法,繼而分享出刺激學生們形成更多更新穎的想法,生生學習共同體便通過「聽」的行為而形成。
佐藤學的《教育方法學》是一本細致診斷學校各種「病症」並探索解決方略的著作,我們既可以移用它的研究結果來解決自己教學中的問題,也可以借鑒此書的研究方法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
10、《世界小史》
幾乎所有閱讀此書的人,都無法忘記它的開頭與結尾,貢布里希的「妙手」,在這兩處得到了全部體現,他只用了一片燃燒著的紙,就讓孩子們經歷了這個世界的從有到無,「像回家一樣」。「回家」,太有趣味,也太有意味,它是探尋漫長的過去,還是重回現實的存在?貢布里希讓我們體驗,我們不是在追問「某一個」故事,而是在追問一個「特定」的故事,是「我們」的故事,這個「我們」,也就帶出了貢布里希對歷史中所有人命運的信念與悲憫,「我們有理由去寄希望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懷著愛,懷著溫柔,貢布里希用《世界小史》驅散了大歷史斗轉星移的冰冷,帶給人的正是世界的純真和歷史的柔軟,在日復一日的「歷史」里。
11、《特權:聖保羅中學精英教育的幕後》
此書最耐人尋味的地方,是聖保羅如何培養淡定而非顯擺的精英。哪怕校園里名流雲集,學生也會靠著努力打造自己的優秀,血統、家世、財富甚至聰明這些屬性被隱藏掉,學生珍惜的是卡羅爾·德懷克所稱的成長思維,管你有錢沒錢,愛拼才會贏。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社會經濟地位對教育成就的影響,而教育又決定未來的社會經濟地位。這是一個草莽英雄和知識英雄輩出的年代,過去森嚴的等級制度,被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沖擊。聖保羅中學讓學生學會在不同社會情境下,都能表現出淡定和開放,這是新精英教育給我們最大的啟示。
12、《我們三代人》
湯用彤、湯一介父子兩代人均為現當代學界巨擘,桃李遍天下,這樣的現象在學界並不多見。傳奇的形成自有偶然的原因,但其背後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筆者閱讀今年年初出版的湯一介先生遺著《我們三代人》,領會到很多具體學術研究之外的細節。此書內容上由有關的「隨筆」組成,看似不系統,實則有中心,三代人之間的代際影響貫穿其間。
13、《我只想站得直一點——黃玉峰教育演講錄》
最近三個月在反復閱讀黃玉峰先生的《我只想站得直一點——黃玉峰教育演講錄》一書,被黃玉峰對教育的摯愛和特立獨行、敢於直言的勇氣所感動。
在書的扉頁,筆者寫下「豁達七十載,站直不趴下」十個字,算是對黃玉峰老師的真實寫照。他說自己最得意的就是兩件事,第一,這輩子能做個教師;第二,這輩子還沒被評過先進。黃老師的可愛之處恰恰在於此,那麼熱愛教育、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又那麼敢於批評現狀、堅持自己,始終「站得那麼直」,這也是他令人敬佩之處。
黃老師在《「人」是怎麼不見的》一文中反思中國教育,揪出了捆綁教育的五根繩索:功利主義、專制主義、訓練主義、科學主義和技術主義。「就這樣,獨立的人格不見了,獨立的思想不見了,自由的精神不見了,『人』不見了。」之後黃老師沒有停留於批判,他知道「光是批評是沒有用的」。
14、《怎樣觀察一棵樹:探尋常見樹木的非凡秘密》
正如這本書的副標題「探尋常見樹木的非凡秘密」所示,書冊在手,如同握著一個藏有秘密的小書匣:翻開硬皮封殼,躲在匣子里的裸書落入你的掌心。青綠色帆布貼面的書脊,誘惑著你的指尖去摩挲。扉頁從頭到腳掛著一長串蟬翼般的翅果,吸引你去撩動。待你掀起標題頁那連枝成片的碩大果綠色葉片時,你已經不知不覺變成書蟲,鑽進書中,啃食起那些動人的字句來。
這是一本有魔力的樹之書。書頁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綴滿了五彩斑斕的枝葉花果,那是攝影師和裝幀設計的匠心獨運,而真正神秘的魔法師就是你我身邊的大自然。
15、《中國教育路在何方:顧明遠教育漫談》
讀完《中國教育路在何方:顧明遠教育漫談》一書,我心中想的不僅是書中的具體思想觀點,還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學術精神與境界。
在這本書中,顧明遠先生系統總結了我國教育改革取得的歷史經驗,剖析了一些重大教育現實問題產生的復雜背景,觀點鮮明地進行了回應。先生不迴避問題,用學貫中西、深入思考的真知灼見,不僅提出了自己的「怎麼看」,更提出了自己的「怎麼辦」。例如書中針對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