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運用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提高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優化課堂評價語言,將對課堂中不同水平的學生的隨意性「評語」變為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特意性「評語」,從而提高學生興趣、強化教學效果.一、營造安全感 安全感指保證學生上英語課時不膽怯,不感到拘束或沉重.我們要特別講究糾錯藝術和策略.糾錯不僅是對學生操練聽、說、讀、寫的一種干擾.並且它具有評價性質還起著一定的懲貶作用.但英語課糾錯的機會特別多.因為學生是嘗試著進行言語操練,出錯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教師必須慎重對待糾錯.見錯就糾的做法.常常會使學生說不完一句話,讀不完一段書.以致一接觸英語,首先是設法避免錯誤,進行言語活動,也是戰戰兢兢.這當然不可能有安全感.如學生在復述課文時.或對教師的提問作較復雜、長時間的回答時,由於緊張、口誤出現的錯誤.教師應採取寬容的態度.尤其不要當即指出來打斷學生的思路以致加劇其緊張程度.有些錯誤是不熟練造成的.教師口頭上稍加提示,由學生自己改正,改正後應給予鼓勵.對於那些必須糾正的錯誤.如嚴重的語法錯誤或不符合言語表達習慣的錯誤、典型和帶有普遍性的錯誤等,教師可以採取先表揚做得好的地方,後糾正錯誤的做法.教師不能著急埋怨學生不努力.更不能諷刺挖苦學生,應避免頻繁糾錯而使學生產生受挫、失敗等消極情感並由此產生失敗感.二、適度的情感交流1.發自內心.教師要用心對待學生和教學,傾聽、關注學生.2.精心預設.課堂上精確而恰如其分的評價語能自然地承上啟下,引導學生拾級而上,當然,前提是教師要熟悉了解學生.3.客觀公正.避免夾帶個人情感喜好,努力做到客觀公正.4.注意方式.善於用商量的口吻或委婉的口氣提出改進建議.三、激勵啟發學生 教師應通過課堂教學中激勵性的語言來調動他們「我能行」的內驅力,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英語學習活動.使整個課堂評價過程成為一個「激勵啟發~提高一再激勵啟發一再提高」的良性循環過程.四、讓學生學有所得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已經成為一種不可缺少的提高教學效率的手段,它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越來越重要.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正確認識現狀,明白恰當的課堂評價語言需要我們付出長年累月的堅持、水滴石穿的執著.唯有如此.恰如其分的課堂評價語言才會起到春風化雨般的作用.從而使英語課堂教學允滿師生互動的活力、情感交流的智慧和心靈碰撞的火花.
㈡ 如何運用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大致有導語、提問語、闡釋語、應變語和結語等。教師必須根據各類語言的作用、特點,把握好運用的藝術。
1.導語的藝術——導語引人入勝
導語是一堂課的開場白。其作用是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慾望引入預定的教學軌道,使學生對新的學習內容產生好奇心。教學導語的最基本要求是引人入勝,最大忌
諱是千篇一律,平淡無奇。教師要善於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找准兩者之間的契合點來設計教學導語。導語的設計方法很多,但要使導語引人入勝,最重要做到以「趣」入境,以「情」入境,以「奇」入境。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獲得知識、拓展視野、充實心理生活的極其重要的動力。只要能培養並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就可以促使他聚精會神地去獲取知識,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激發興趣要教師通過設計或提一些有趣的設問等方法來實現。上課一開始,教師便根據課文內容設置懸念,正如小說寫得精彩處卻嘎然而止,來一個「且聽下回分解」,讓讀者更想知道下文。這樣便可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論語》中有這樣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樂」,實質上就是強調情感在學習中的作用。所以,只有引發情趣,使學生進入課堂情境,置身其中,才能獲得親切的體驗,愉悅身心,從而接受真、善,美的熏陶。這在文藝類作品的教學中尤為重要。激發情感關鍵是要將學生引入一定情境,讓學生和教師一起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每個教師都應以自我激情的觸動,作為感染學生情緒的起點。教師通過自己富有真情實感的語言,以達到師生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共同探索的效果。
生理基礎決定了人的大腦皮層不僅能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而且能對外界刺激進行綜合分析即思維活動的過程。大腦的這種反應效率與所接受刺激的強弱有關,刺激的多邊性、新奇性是引起大腦皮層快速反應的強刺激特質。所以教師的導課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具體的環境條件,具體的學生素質等靈活多變地進行。
常見的教學導語有談話式、激發式、故事懸念式,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還可以採取猜謎式。這些類型都有助於引發學生對新的教學內容的興趣,不知不覺地進入教學軌道。常言: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有人主張:開講五秒鍾,就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精心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的教學導語,是提高教學語言藝術的一個重要環節。
有位老師在教《益蟲和害蟲》一課時,教師先打了個謎語:「是半球體,背背幾顆星,蚜蟲見了它,休想再有命。」讓兒童猜一動物。兒童很高興的猜出是七星瓢蟲,這時教師抓住時機追問道:「蚜蟲見了七星瓢蟲為什麼就會沒命?」兒童更加活躍起來,就這樣自然地導出了「益蟲和害蟲」這一課題。
教師用簡短的謎語開頭,既可以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使兒童通過謎語的分析綜合,培養其思維能力。
2.提問語的藝術——提問語難易適度
提問語是以發問的形式來啟發學生思維與回答問題所使用的教學語言。提問,是觸發學生思維的引信,是激發學生覺悟的契機,是教學檢測的手段。提問的巧妙或笨拙,體現著教學語言藝術水平的高低,抵制著教學過程能否推進,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所以怎樣提問是大有學問的,要想運用好提問,應注意這幾點。
2.1提問要有計劃性;一堂課要提問幾個問題,所提問的切入角度都要經過精心的構思,切忌「滿堂問」。應當重視提問的濃度、節奏及其他教學方式的配合。教師要緊扣教學目的和教材重點、難點,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力求提問設計少而精,直入重點。這可借鑒系統工程辦法,對問題進行合並、簡化、刪除,達到精簡數量、加大容量和提高質量的目的。
2.2提問設計要有啟發性,能引導學生到思維的「王國」中去遨遊探索,使他們受到有力的思維訓練,切忌提一些「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簡單的問題。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具有50%成功性的學習任務,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快樂。對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才會依據個人的能力、主觀的努力選擇好的方法來解決,獲得成功,這樣可以使學生產生自豪感,促進能力的提高,增強決心,產生快樂,並增強意志力。
2.3提問要有順序性;先問什麼,後問什麼教師都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劃。提問要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步步深入,有條理的進行。
2.4提問要難易適度;這點是關鍵,提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相應難易適度的問題,要調整提問過程的局面,教師可以把大的難的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以減少每次提問的難度,減少提問間的坡度學生回答了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則一步步解決了難以解決的大問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隨著教師提問的步步深入,學生一步步地思維、回答,接受知識,教學活動漸漸推進。
2.5提問的方法要靈活;有些問題,從正面直接提問可能難度較大;倘若教師能從側面間接去問,可能學生會答出。這就是教學中的曲問。
一位教師在一年級自然課教學中是這樣採用提問組成的問答來教學生形成「動物」這個概念:
師:為什麼說雞、鴨、豬都是動物?
生:因為它們都會叫喚。
師:對嗎?蚯蚓不會叫喚,可是它也是動物啊!
生:蚯蚓會爬。會爬、會走的都叫動物。
師:魚不會爬、不會走,只會在水裡游動。鳥會飛,不是動物嗎?
生:它們是動物,因為它們會活動,能活動的生物叫動物。
師:能活動的生物叫動物,可是,飛機會飛是不是動物?
生:飛機自己不會飛,是人開的,它沒有生命,不是動物。
師:對了,能自己活動的生物叫做動物。
教師用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後,通過比較的方法解釋概念,使學生「思而後得」,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准確地講清了問題的實質。
3.闡釋語的藝術——闡釋語通俗易懂
闡釋語是教師向學生傳播知識和技能時進行敘述並解釋的語言。它是使用頻率最高,運用最廣泛的教學語言。要將一個全新的知識和學生不明白的問題傳授給學生,講好闡釋語是重要的。教師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識性的東西解釋清楚,又要把怎樣做的方法、要領傳授好。所以,闡釋語要規范、明了、准確、流暢,又要通俗、易懂、生動,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使學生在愉快中接受。其中做主要的是做到通俗易懂。所謂通俗,是指教學語言能夠與人民群眾的常用語言接近或溝通,能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常用詞彙所譯解或消化。這樣的教學語言才能為廣大教學對象普遍理解和接受。通俗是易懂的前提和手段,易懂,除了要求教學語言的表達形式既所用詞彙和句法易於被人理解之外,教學語言的表達內容,也要想法讓廣大教學對象所理解和接受,這樣就要求教師善於調控教學語言的表達內容及其表達形式。
怎樣把教材語言轉化為學生易於接受的闡釋語,使聽講成為學生的享受呢?這不僅需要老師對教材知識體系有深刻的理解的把握,而且需要老師有很高的教學語言的表達技能、技巧。事實上,這種把深奧變通俗的過程,有如把深奧的科學道理變為科學普及讀物一樣,是需要有深厚的科學功底和高超的語言表達技能、技巧的。
一位教師在解釋「美」的含義時,用一篇寓言開頭,作了如下闡釋:「虹看到弧形的石橋,向它說道:我的大地上的姐妹,是你的生命比我長久。石橋回答:你那麼美,你在人們的記憶中必然是久恆的。」在引導同學們討論後,教師歸結道:「我認為虹和橋都是美的。虹美在壯烈燦爛,美在短暫;橋美在默默奉獻,美在長久。美的內涵是豐富的,她的外延又十分廣大。她豐富多彩,無所不在。我們不能因為有虹在,便鄙夷腳下的石橋;也不能因為踏上了石橋,便不願抬頭看天上的彩虹。美,決非一個簡單的判斷句所能包容。我們要積極地發現身邊的美,包括美的事物、美的人格、美的生活、美的理想。既不能因喜歡藍色的遼闊,便排斥綠色的生機勃勃;也不能羨慕轟轟烈烈,而忽視了默默無聞。應在自己生活的時時刻刻中,自覺地追求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心靈,用美的標准要求自己……。
這段闡釋語從具體實例中引導學生辨證地看問題,不僅將屬於較高層次的思辯性問題透析,而且開闊了學生的思路,達到發展智力的作用,使學生學到嘗試用辨證的方法去分析問題睥本領。同時,在老師生動優美的語言的闡釋下,形、情、理交織在一起。學生因情感的升華而深悟其理。語言藝術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到了指向作用和強化作用。
4.應變語的藝術——應變語因勢利導
應變是一種教育機智的表現。應變是教師用以應付教學形勢的變化的教學語言。教學是雙邊活動,教學雙方處於錯綜復雜的關系之中,教學形勢常常由於意外情況而出現新的變化。如何應付千變萬化的教學形勢,根據出現的新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地調整教學語言,駕馭課堂教學,這需要教師具有應變能力,教學機智和語言藝術。靈活而恰當地運用教學應變語,要求教師有敏銳的發現能力與敏捷的思路。善於順著學生考慮問題的軌跡,找出結症所在,因勢利導,運用恰當的教學語言點醒「夢中人」,三言兩語使學生恍然大悟,從而使教學活動健康發展。這要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對症下葯,冷靜機智,耐心和藹,善於點撥調控,妙語驚人;切不可因教學陷入困境而手足無措,指責學生。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正在上課,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一隻蟬突然闖了進來傾刻間同學們的眼光全集中在蟬的身上。先是一陣騷動,繼而有人起鬨,有聲音說要「捉住它」。這時老師有力地插入一句:「同學們,我們現在講關於蟬的問題。」學生聽到老師要講蟬的問題,不免有些意外,倒是想知道老師要講點什麼。老師趁勢說:「首先得考一考大家看誰能說出一些帶有蟬字的詞語。」立即有學生舉手。有人說「金蟬脫殼。」有人說「蟬聯……」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覺地又被引了過來。
小學生的性格是好動的,課堂上出現外來干擾事件時,免不了要起鬨,常使教師措手不及。如果處理不當,必然擾亂課堂秩序,影響教學進度。這位老師隨機應變,借「蟬」發揮,馬上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是一舉兩得。
5.結語的藝術——結語簡明扼要
結語是對一堂課或一個問題進行總結的教學語言。其作用是使學生鞏固強化所學知識,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種教學結語要簡明扼要,提綱挈領,並且要耐人尋味,意味綿長,如橄欖在口,如音繞梁;切忌簡單機械重復所講,語言枯燥乏味,毫無新意。創造簡明扼要而意味綿長的教學結語,這需要教師切實把握教學對象特點和知識體系,有高度概括能力和高超的語言表達技巧。這方面,很多特級教師的教例為我們提供了榜樣。成功的「結尾語言藝術」可通過對一節課上教學內容梳理、概括、規律揭示、畫龍點睛、提煉升華及引導探索等形式,把一個完整的知識交給學生,使它在學生頭腦里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其中,運用最多的是緊扣全文、突出中心的總結語。
比如有一位教師教《綠色的辦公室》一課,是這樣結束的: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審題,本課題目為什麼叫「綠色的辦公室」?又什麼在題目上加一個雙引號?(學生回答——略)同學們說對了,實際上沒有什麼辦公室,「綠色的辦公室」指的是「湖邊的森林」。這是用一種專有事物的名稱指代列寧當時艱苦的革命斗爭環境。所以,在題目上用雙引號。下課。
這樣結束講課,緊扣全文,畫龍點睛,簡潔明快,具體新鮮,中心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培養學生的回憶,聯想和思維能力,大有好處。
結尾的歸納總結,教師既可以根據教學的重點進行歸納,也可以引導學生歸納,還可以師生共同歸納。教師歸納綱要,學生復述內容。這種結語藝術主要表現在能用扼要的語言,較短的時間,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明確重點,掌握主線和關鍵內容,產生提綱契領的效果。
總之,教師只有不斷地在實踐中提高教學語言的運用藝術,才能使課堂教學佳處紛呈,使學生在美的體驗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㈢ 課堂教學中對老師導入語言有哪些要求
課堂教學語言的要求
課堂教學包括導入新課、講授、板書、實驗、練習、現代教學手段應用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教師的語言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標志著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而且還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水平。所以研究課堂領域的語言技能,對於提高教學質量,改革教學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1.導入課題的語言要求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想使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思想的浪花,象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著,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導入的語言。
①創設情境、引入材料、啟發談話導入新課時,教師的語言應富有感染力。無論是用富有激情的詩歌,還是敘述事實、情節過程,或介紹地點、環境特徵等,教師語言的感情色彩都應該是十分鮮明的。語言既要清晰流暢、條理清楚,又要娓娓動聽、形象感人,使每一句話都充滿著感情和力量。這樣的教學語言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使其產生共鳴,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
②直觀演示、動手操作、藉助實例導入新課時,教師的語言應該是通俗易懂,富有啟發性。無論對實物的演示說明,對操作過程的指導,還是對實例的解釋說明,教師都應選擇最恰當的語句,准確、簡潔地表達出教學內容,點明直觀作用。運用這樣的語言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思維,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探求新的知識。
④用巧設懸念的方法導入新課時,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含蓄耐人尋味的。這樣的語言會使學生感到新奇,容易引起聯想,活躍他們的思維,調動起學習知識的積極性。
總之,無論採用什麼方法導入新課,教師的語言都要確切恰當,有畫龍點睛之妙;也應朴實無華、通俗易懂、有實事求是之意;應該生動活潑、饒有風趣、給人以幽默之感。
2.課堂講解的語言要求
課堂教學的成敗主要取決於講授的優劣,而講授的優劣又取決於教師的語言技能。因而講授的語言技能在課堂教學中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但也有人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只要能把知識傳授出去,學生能聽清楚就萬事大吉了,還談什麼語言技能。」但在實際工作中,許多課堂教學的失敗,並不都是教師知識貧乏或資歷短造成的,大多是講授缺乏應有的語言技能。那麼,究竟怎樣來選擇教師在講授新課時的語言呢?這一階段應從思考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及知識本身的內在聯系和系統性開始。把學生的具體的已知內容納入教材的未知體系中去,使已知與未知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此階段應以講解為主,融會講述輔以各種直觀教學手段。其方法,從教材本身的邏輯安排來分,可採用歸納法、演繹法;從學生如何掌握知識上分,可
採用問題探索法、討論法;從教師的影響程度分,可採用指導法、自學法等。總起來看,此階段的教學語言應主要體現在邏輯性、精闢性和啟發性上。
①邏輯性主要指准確地使用概念,恰當地進行判斷,嚴密地進行推理的特點。但做為口語語言必須簡短明快,語氣的舒緩或急促,語調的輕重緩急,都應受制於教材本身的邏輯性,依靠語言的邏輯力量。
教師在講授時一定要按照學生的理解水平進行邏輯推理。有些教師的講授使學生感到高深莫測;而另一些教師的講授又失之膚淺,叫人難以忍受。
要做到講授深淺適度,教師必須使自己的語言、思想和思維的順序都與學生的水平相適應。講授的內容要從具體到抽象,再回到具體,這樣可以使一些問題不致懸在半空中。教師還要注意教材前後內容的邏輯性,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以便於理解新教材。
②透闢性主要指闡發的透徹、尖銳,引導得玲瓏剔透、清澈見底。要做到這一些,教師必須提高自己駕御教材的能力,能夠居高臨下,對全課以至整個章節的教材都要有準確的分析,分清教材的主次,把握住重點和難點,把時間用在解決關鍵問題上,能做到一通百通。所以好的教師在講授中只突出幾個論點,並圍繞這些論點把它說清楚。為了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除了必須清晰地闡明每個論點外,還能利用圖解、事例及其它教學媒體來幫助說明。最後教師還要再回到他的論點上來,清楚地重申論點,使學生通過最後總結能加深理解並盡可能牢固地掌握教學內容。
㈣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語言文字運用」
摘要:語文復是一門實踐制性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以語言文字的運用為中心,重視積累,厚積薄發,勤於訓練,學以致用,不失為落實「語言文字運用」的有效途徑。關鍵詞:語言 文字 積累 訓練《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剩餘2873字)閱讀整篇文章談賞識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本期內容介紹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
㈤ 教師課堂教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主要有哪幾個方面
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文化素養和業務能力的綜合體規。小學數學教師要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一定要具有較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它涉及到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語言表達、板書設計、指導學生操作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教學基本功:
一、教學設計能力
1、教學目標的確定
2、教學內容的處理
3、教學行為的選擇教學行為要有效,就必須把握好「適度」兩個字。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4 、 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
5、教案的設計
二、 語言表達能力
三、板書設計的能力
四、指導學生操作的能力
五、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數學知識的建構過程是「再創造」的過程,數學學習是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自已的「創造」為學生展現出「活生生」的思維過程,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使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對數學美的反映過程,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藝術魅力。無論從教學內容,還是從教學活動來看,數學教學都是一門創造性的藝術。它是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以富有審美價值的獨特的方式方法,創造性地組織教學,使教與學雙邊活動協調進行,使學生能積極 高效地學習,並感受到數學教學美的精湛的教學技能技巧。它是教師學識和智蔥的結晶,是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式方法的升華。
㈥ 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教學語言需要有它獨有的風韻格調。本文就如何形成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談幾點粗略的嘗試。
關鍵詞:課堂;語言藝術;學習興趣 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說過:「教師不是傳聲筒,把書本的東西傳達出來;也不是照相機,把現實復寫下來,而是藝術家和創造者。」人們常說:「言如其人。」一個人的語言運用水平如何,能直接反映其精神面貌、道德修養、知識水平。做為教師,無論上課、談心、寫文章都離不開語言表達。因此,我們要正確使用語言,以增強工作效果。
任何一門課程都離不開語言的表達,而語言本身也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而語言是教學過程中情感交流和知識傳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因此,教學的藝術很大程度上體現為教學語言的藝術。對於一個教師來說,要想改變課堂的枯燥、抽象、沉悶,使課堂充滿藝術魅力,就必須努力創造自己的語言風格,塑造自己的語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和品位,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藝術,實現教學的藝術化。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靈的門扉,教學語言需要有它獨有的風韻格調。教師要想講好課,必須講求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語言是教師和學生交流溝通的工具,教師語言技巧運用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課堂效果。因此,筆者認為作為政治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掌握語言技巧。
一、在規范的基礎上融入生活化的語言
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其內容應是豐富多彩的。這就需要調動各種語言手段,把豐富的思想內容用豐富多彩的語言,靈活自如地表達出來。富於感染力和表現力,能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其產生共鳴。語言還要簡潔明了,不要故作高深,使人費解,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中輕松地學習和掌握所學的知識。
二、在平實的內容講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語言
傳統的課教學中,教師往往把課堂當成對學生說教的陣地,講出來的自然總是平板的、干癟的、嚴肅的詞語,如果加入一些象聲詞,語調也是刻板單一的要麼是宣讀文件的發言式,要麼是一個調子的平緩式,昏昏然似乎在唱催眠曲。這樣自然讓學生失去興趣。如果在平實的內容講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語言,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把要講的內容生動地表達出來,必然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
生動和形象,是教師語言的最基本要求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理論抽象內容枯燥,要想讓學生想聽、願聽、樂聽,教師必須把抽象的知識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通俗易懂,可結合名言趣聞、社會熱點,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增強課堂效果。
三、在枯燥的理論講解中加入幽默、風趣化的語言
課堂里,理論性的內容較多,課堂教學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無效、尷尬、僵持、對立等。而幽默就是打開這些問題的金鑰匙。
要想大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就很有必要在有限的課堂內高效地配以幽默性語言教學來喚醒學生的思想意識,解除疲勞,激發學生的學習快感、興趣和動機。因此,為了把先人長期積累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教師就必須要刻苦鑽研教材教法,運用幽默性語言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師生互動,升華情感,創造一種精神享受的境界,放鬆學生每一根神經,激發學生每一個細胞,達到愉悅輕松的快感效應,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堂里的一些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引入有關的故事、寓言、成語、歇後語或俗語等,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既讓相關的學生愉快地接受了教師的教育,摒棄了不良的學習習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愉快地接受教師傳授的課本知識。
如…..課堂中巧妙地運用幽默的語言,一方面可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一些,使單一的教學形式變得生動一些;另一方面則可以振奮學生的精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去理解、接受和鞏固知識。但要注意的是,我們絕對不能一味地追求語言的幽默性,而落入到俗套的地步。科學知識畢竟是高雅的,它容不得低級趣味,應追求的是它的嚴肅性、科學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種情感豐富的人,他同樣強烈感受著喜悅、憂愁、激動和憤怒。」因此,我們可以用豪放的語言來表達積極的情感,以感染學生,提高課堂效果。
此外,課堂上,還應該恰當使用無聲語言。即用言詞以外的其他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包括肢體語言和沉默。有時,無聲的語言能起到有聲語言所不能取得的效果。
例如,有一次在講課過程中,筆者發現有一位同學一直低著頭在擺弄什麼東西。筆者就突然停止了講課的聲音,目光直視那位同學。教室里突然一片寂靜,同學們都驚奇地對望著,那位同學也驚慌地抬起了頭,接觸到我的目光,他了解到了我的意圖,便自覺地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課堂上。這樣,既糾正了個別同學的不良行為,又不至於影響課堂進度,同時,避免了直接的言語批評會傷害學生自尊的可能性,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要善於科學、藝術地駕馭整個課堂,在實際的教學中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成為開啟學生思維之門、打開學生知識之窗的鑰匙,最終實現強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參考文獻:
[1]黃通能.淺議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語言藝術[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4).
[2]凌堅.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語言藝術[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08(10).
[3]康秀華.談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語言藝術[J].思想教育研究,2006(4)...
㈦ 如何在語言課堂上運用故事教學
一、首先,在開展故事教學活動之前,我們要明確故事對於孩子們來說有哪些益處
(一)故事讓孩子打開智慧的窗戶,增加了孩子的知識性。
為什麼孩子對故事感興趣呢?孩子對未知的世界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故事的內容除了趣味性,本身還具有知識性,是兒童認識世界的窗口,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過:「對於幼兒,沒有再比故事更為重要的了,因為孩子是這個世界的生客,這個世界對他是個無的世界。」為了使兒童認識世界,增長見識,最好的手段就是講故事。因此在故事教學中培養了孩子的趣味性和知識性,這些對孩子的語言發展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條件。
(二)故事凈化了孩子的心靈,陶冶了孩子的情操。
故事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促進幼兒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而且還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為幼兒的行為、品德提供榜樣,提升了孩子高尚的情商。
(三)故事是孩子想像力的源泉,促進了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
列寧說:「兒童的本性是愛聽美妙的童話故事,任何童話故事中都有它現實的成份。」孩子通過聽到的故事轉化為想像的畫面,這一過程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很大的想像空間。而老師的循循善誘則點燃了孩子智慧的火種,讓各種不同的思維互相交叉互相影響,不斷促進孩子思維的發展。
㈧ 如何使課堂教學語言更加生動
1. 要吃透教材 「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維的衣裳」。語言功力以淵博的學識為基礎版,以真知灼見為根本權,言之有理有據,道之 確鑿無誤和言簡意賅。說到底,藝術性教學語言來源於對教學內容的融會貫通和對事物本身的透徹理解。教師要吃透教材,自身思維明晰,邏輯分明,語言貼切,達到「豐而不餘一言,約而不失一詞「的境地
2. 要博眾家之長 良好的課堂教學語言修養是各方面知識綜合運用的效果,教師要向哲學家學習語言的深刻,向邏輯學家學習語言的嚴謹,想語言學家學習語言的規范,向數學家學習語言的准確,向文學家學習語言的生動,向詩人學習語言的精煉,向相聲家學習語言的幽默,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的通俗。只有這樣,教師的語言儲備才能豐富起來。
3. 要苦練基本功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寓有哲理性和藝術性的教學語言的獲得,要經過長期的刻苦磨練。教學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科學思維的「表演」藝術,從一定意義上講,教師要像演員那樣,」台下多下功夫」,「台上」才能吸引觀眾。
㈨ 課堂教學的語言應用
語言是人類社會交往生活中所特有的用來表達思想、交流感情、溝通信息和傳遞知識的工具。它為人類所創造所擁有,同時為人類所應用而發展。對於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來說,語言尤為重要,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語言是駕馭教學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現手段,若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好教學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因此,注重課堂教學語言的應用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好的教學語言可以做到生動、形象、幽默機智,它能使學生如見其形,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對完成教學目標至關重要。教學語言有口頭語言、體態語言和書面語言之分,它的應用主要是表現在課堂教學中,由此作以下三方面的探討。
一、 正確掌握口頭語言。
口頭語言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語言,它能使聽者在繪聲繪色中獲取知識,受到教育和啟迪,同時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口頭語言的使用要注意如下幾點:1、以發音和發音技巧為表達語言的基礎,形成發音準確、吐字清晰的授課語言,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以優美動聽的語言,讓學生如沐春風,樂於接受。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的語音不但要正確、清晰,並且還要鮮明、生動,富於感染力和表現力。這就要在掌握普通話發音基礎上,把握不同的發音技巧,使聲音具有藝術魅力。就像唱歌學練聲一樣,吐字歸音,高低、快慢、升降、擬聲、強弱等都必須正確掌握,方可行之有效。2、以激勵的語言傳達和溝通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輕松、愉快地聽課。心理學表明:對人的良好思想行為做出肯定和贊許,能使其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得到表揚和鼓舞,會煥發出很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有益評價,無不是用激勵贊美之辭引起學生良好的心理反應,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從中受到教師語言的感染和啟發的。故此,學生就會以百倍的信心和飽滿的熱情去努力學習知識。3、以幽默的語言活躍和渲染教學氣氛,使其在課堂教學中,既能融洽師生關系,又能加深學生記憶,同時也能讓幽默來陶冶學生成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二、努力發揮體態語言。
體態語言是教學活動中無聲語言。在教學語言中,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是以自身表情和體態來表現的。體態語言的運用,在口頭語言的基礎上表達思想感情和內容的。體態是指人的身體姿態。姿態越自然,身體各部位表現出來的動作就越親切,反映的思想感情就越真實,在課堂上,教學效果也就越好。作為教師只有表現出不做作、不矯揉和不失態,才能使體態語言得到應有的發揮。當口頭語言不足以表達思想感情時,教師若能將體態語言運用得當,將會對教學活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教師體態語言的運用,要做到「形神」自如,「意音」到位。這樣,體態語言和有聲語言互相結合互相彌補,調動教學信息的組織和傳達,促進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進行心理活動,有助於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的體態語言不外乎這么幾個方面:1、表情。表情是精神的內在體現,是教態積極的一面。精神愉快,如春風拂面,帶給學生的是親切、融洽的學習氛圍。因為良好的表情始終是用微笑來贏得的。但課堂上有時會出現學生聽課不安心、思想不集中等情況,教師可作出凝視皺眉、放下面孔稍停片刻或抿動嘴唇想說而未說等來提示學生注意;對不守紀律的學生,必要時用冷靜的默不作聲的方法來制止,這樣,不僅有利於教學,也有益於養成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2、服飾。教師的服飾得體、簡潔大方,既能體現教師的精神面貌和內在素質,又能積極地發揮課堂教學效應。在課堂上,若教師不修邊幅,著裝不倫不類,是很難為學生接受的。因此教師要注重樸素的服飾和美觀的儀表。3、眼神和手勢。眼神是心理和思維的反映。教師走進課堂第一次與學生交流的就是用目光,無聲無形之中,透給學生一種情感,使學生進入聽課狀態。如果在聽課過程中有學生講話,教師目光一掃或注視一下學生,即會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良好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常以自身的敏感從教師眼睛神色里體察和領悟到嚴肅、信任、激勵的目光,以此端正自己的行為。手勢所反映的是動作語言,但又區別於啞語,它是緊隨著口語和眼神,作出暗示和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力量,它既能示意肯定,也能擺手否定,還能表示一定的節奏和力度。在課堂上手勢動作的 發揮和眼睛的神情,均可填補有聲語言的不足和空白,從而為教學增添藝術魅力。
三、 積極應用書面語言。
課堂教學是應用語言指導、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和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徑,而書面語言是教學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抓住以課本知識內容為基礎的關鍵性的書面語言,組織、歸納、板書,並且要在理解記憶其定理、定義、公理和公式的同時,運用課堂教學手段進行練習,以便順利達到教學目的。1、書面語言在課堂上主要是指通過課本上知識性和教育性的語言再度板書於黑板,呈現在學生眼前的語言。它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能加深學生對掌握知識的印象,能啟示學生抓住重點和難點。它還能將字體的大小肥瘦、字跡的工整規范,刻意表現得有「形」有「意」。2、書面語言的直觀性和導向性強,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進行分析和講解。板書精當的書面語言,使教學語言在課堂上具有通俗化和趣味化的表現特點,但教師在組織應用書面語言時,不要過於追求語言的通俗化和趣味化,要考慮到與語言的邏輯性和嚴密性,更不能忽略書面語言在表達時對學生的感染力。3、在本著教材的教學原則上,讓學生進入情境學習,這是教師趣味化教學的表現,實踐證明,「以情動人」是教育教學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學中的旁徵博引也是應用書面語言的又一個機會。
在當今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正確運用教學語言是教師的基本的素質。教學中,只有重視它,用純潔健康的語言充實和凈化學生的心靈,才能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該文刊載於《全國中小學優秀教改經驗論文集》第277頁,1997年5月出版)——選自葉千華《心靈夜語》2010年2月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