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現象

課堂教學現象

發布時間:2020-12-13 18:25:26

課堂教學中不公平的現象有哪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具有主觀性和隨意性。教師對學生的既有印象和教師教學評價內容的設定都會影響到教師對於學生的評價。由於種種原因,教師在現實的評價過程中往往不能做到公正公平。

㈡ 高效課堂教學中的"偽改革"現象有哪些

當前教學的偽改革重視教學形式而忽視教學內容,重視教學改革的表演性而忽視教學改革的本質性。急功近利的教育體制是導致教學偽改革興盛的制度原因,下滑的教師人文素養是誘發教育偽改革現狀的人事原因。教學偽改革的盛行,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消極的作用,混淆了教學真改革與教學偽改革的界限。要杜絕教學偽改革、走進教育真改革,就要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為目標,轉變教學思路,改革教學體制;以培養人文素養為基本前提,提高教師本身的綜合能力,夯實教學的根基;以改革教學技能為輔助手段,重視因材施教,達到教學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6584559.htm
教學 偽改革 真改革
眾所周知,近年以來,無論是高等院校還是中小學,其教學改革早已成為我國教育界一個常新的重要話題。如何進行教學改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是在高呼教學改革的同時,我們赫然發現真正卓有成效的教學真改革並不多見,而成效甚微或者沒有任何成效的教學偽改革倒是司空見慣。這些司空見慣的教學偽改革嚴重影響了教學改革的聲譽和教學改革的效果。如何避免教學的偽改革,代之以教學的真改革,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一、教學偽改革的主要表現
教學偽改革即教學假改革。從表象上看,形似改革;從本質上看,實非改革。目前我國的教學改革,無論在中小學,或是在高等院校,教學偽改革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重視教學形式改革,忽視教學內容改革
過度重視教學形式的改革是教學偽改革的第一大表現。本來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是一體的,但是教學偽改革中教學形式的改革卻成了改革的主要內容,有意或無意忽略了教學內容的改革。
為什麼多數的教師只會重視教學形式的改革,而不重視教學內容的改革呢?這是因為形式的東西有兩大特點,一是易學性,二是表演性。所謂易學性即教學的形式多以技能的知識表現出來,因此就容易學到手。反之,教學的內容卻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方能有所收獲。所謂表演性即教學形式的改革適合進行公開課演示,可以給觀摩聽課者煥然一新的視覺效應和聽覺效果。
目前,教學改革中的形式主義集中表現為教學中一方面對多媒體的過度依賴,另一方面傳統的講授―接受教學模式被輕易放棄。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過度使用主要表現為:在教學時間上沒有合理配給時間,利用影視作品時間過長,試圖以生動形象的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上完每一節課。在教學講授比例上,沒有發揮教師「教」的講解功能,容易出現以播放為主而以教師講授為輔。在教學的興趣喚起上過度重視教學的愉悅性,把教學的愉悅性變成了教學的娛樂性,使學生上課只體會到了感性的娛樂興趣,而忽視了理性的思維興趣。在教學的最高目的上,只重視教學的手段目標,而忽略了教學的終極目標――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提高。
傳統的講授―接受教學模式被輕易放棄主要表現為,在思想上不重視過去傳統的優秀教學經驗,認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多已過時,不值得認真研究和學習。在行動上不是從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出發,而是從急功近利的教學手段出發,希望不通過刻苦學習便能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事實上,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首先要對過去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做出一個合理的評估,一味地批判傳統的教學方法而代之以全新的西化的教學方法未必科學合理,我們應「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汲取傳統教學方法的精髓為今日教學改革所用。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方法有其啟發性的優點,故而應該傳承下去。這種以講解、講述為主的教學方法因為根植於對教材的深入理解之上,要求教師具備較深入的學術素養,故而對問題的分析深入透徹,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把握與理解。
2.重視教學改革的表演性,忽視教學改革的本質性
本來教學改革就是為了應用於平時的教學,但是,目前在我國中小學普遍只重視教學改革的表演性功能,而忽視了教學改革的本質性功能。
所謂重視教學改革的表演性功能,即許多教學改革只是作為上級領導檢查、上公開課時進行的表演,而不是作為一種常規的教學手段。其目的已經偏離了改革的本質要求,只做表面文章,只關注教學的表演性功能。這種表演性的教學改革其實是偽改革,因為平時的教學根本沒有改革。不少高中教師都認為,在高考指揮棒的指引下根本不可能搞真改革。如果付諸實踐,學生考試成績肯定要出問題,不僅學校領導不支持,學生家長也反對這種不利於提高高考成績的教學改革。因而,教學改革並非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植根於我們的時代背景與教育環境中。
二、教學偽改革盛行的原因及影響
教學偽改革是當前中國教育界存在的一個相當突出的現象。造成教育偽改革的原因是什麼,其影響又如何呢?
1.教學偽改革盛行的原因
造成教學偽改革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其一,急功近利的教育體制是導致教學偽改革興盛的制度原因。當前中國的教育存在嚴重的急功近利現象,這種教育體制導致了教學制度的急功近利現象,從人才培養目標的制訂到教學規劃的實施,以及教學評價機制的運行,都存在廣泛的急功近利現象,由此造成了真教學改革的無法開展,而偽教學改革卻大行其道。因為真實的教學改革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為標准,以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為基礎,以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為評價機制。這種真改革要求具有多方面的配套工程,尤其是教育制度必須與之一致,僅僅單獨的改革都有可能半途而廢。因此,為了應付上級對教學改革的要求,也為了滿足快速出成果的教學評價機制,最終只能以教學的偽改革來代替教學的真改革了。尤其在多數高級中學,所謂的教學改革都被偽飾化了。因為在這里高考的指揮棒是最高的指針,任何教學改革如果阻礙了升學率的提高,必然會無法進行。很難想像在一個仍然以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學效果好壞唯一標準的領域,真正的以學生素質提高為主旨的教學改革能順利實施。可以說,不合時宜的教育制度是教學偽改革盛行的制度基礎,是其成長的土壤。 其二,下滑的教師素養是導致教育偽改革的人力原因。當今教育界教師素養的下滑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教師素養的下滑主要包括教師教育能力的降低和教師道德素養的淪落兩個方面,教師教育能力的降低使得教學真改革缺少必要的知識儲備,如不少教師知識老化,尤其在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自身學歷低,信息閉塞,加之繼續教育不到位,不能及時掌握學術前沿知識;有的教師缺乏深入研究,寫不出高質量的論文。而教師道德素養的淪落則直接導致教師隊伍存在諸多違背職業道德基本要求的現象。因此,教師素養的下滑使得有些教師根本不可能在教學上進行真改革。
2.教學偽改革盛行的影響
教學偽改革的盛行對教學的消極影響極大。
其表現之一是對教學目標的實現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比如,多媒體是現代教學改革的一把雙刃劍,利弊並存。其利在於可以大大增強講課的直觀性,並可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從而教師可以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講授上,因此,多媒體的使用有多重的教學效果。其弊在於,在中小學使用多媒體,尤其是在小學使用多媒體,符合中小學生形象思維發達、抽象思維不發達的生理特點,因此,適度使用多媒體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而如果過度使用多媒體又容易造成以多媒體演示代替「講課」的可能。因為多媒體的生動形象性遠比老師的講課顯得直觀和生動。可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由教師通過講解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如果大量的教學時間為多媒體生動的視頻所代替,就極有可能讓學生沉迷於這種低層次的娛樂性之中,而得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教學的生動性固然重要,但是教學目標已完全傾向於提高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如果大量地採用有利於形象思維的多媒體視頻形式進行教學,必然導致本末倒置,會嚴重影響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其表現之二是降低了教學改革的價值。由於教學偽改革的泛濫,使得目前許多教師對教學改革的意義和價值產生了嚴重的懷疑。有資料顯示,許多教師並不認同目前廣泛推行的教學改革,甚至包括許多學校中的領導也根本不認同教學改革的作用。因此,在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之時就造成了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尤其是在中小學,依然是把升學率的高低視為衡量教學效果好壞的最為重要的標准甚至唯一的標准,如果採取了教學真改革,盡管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但是以記憶為主的考試方式和內容更加有利於考試分數的提高。因此,與其採用教學真改革,還不如採用教學偽改革,一方面可應付上級的檢查,另一方面又滿足了學生和家長的升學渴望。
三、遠離教學偽改革,走進教學真改革
要遠離教學偽改革,走進教學真改革,首先要搞清教學偽改革與真改革者的區別。
1.教學偽改革與真改革的區別
教學偽改革與真改革存在本質性的差異,表現有二:一是教學偽改革重在教學形式的改革,而教學真改革是教學形式與內容統一性的改革。二是教學偽改革重在表演,重在從形式上使學生獲得感官上的快樂;而教學真改革重在實現教學的最高目標,重在從內容上獲得理性的知識以提高思維力和創造力。
2.走進教學真改革的設想
要進行教學真改革,需要做以下諸方面的努力。
其一,弄清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為目標,轉變教學思路,改革教學體制。思想決定行動,思想決定出路。當前中國的教學改革並不只是簡單涉及到教師隊伍的改革,其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其中,教學體制的改革十分重要。教學體制的改革包括教學的目標和教學的評價標准等內容。尤其是在目前中國的高考制度沒有實質性改變的前提下,教學體制的改革變得十分艱難。因此,要進行教學改革,就要從教育制度入手,在中小學不再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效果好壞的唯一標准,更不能把大學升學率的高低作為判斷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准。在目前高考制度沒有質的改變的情況下,中小學的教學改革很難有質的變化。是故,高考制度已成為當前中小學教學改革的一個瓶頸。
其二,必須充分保留傳統的優秀教學方法,不可輕易放棄或否定傳統的優秀教學方法,「做到繼承與創新的統一」。[1]
事實上,中國教育界從不乏優秀的教學方法。民國時期,不少著名學者在教學上並未為教學改革而改革,而是把自己的學習經驗傳授給學生,這些治學方法無疑是最好的教學改革。可見,教學改革與教師個人的學習研究經歷密不可分,缺少教師個人特點的教學改革很難達到改革的目標。
其三,以培養人文素養為基本前提,提高教師本身的綜合能力,夯實教學的根基。培養教師的人文素養,提高教師本身的綜合能力,在於以人為本,從根本上解決教學改革的主體問題。因為無論如何進行教學改革,教師都既是教學改革的實驗者,也是教學改革的執行者。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就教師而言,人文素養最為重要,人文素養不僅包括教師的師德,而且也包括教師的學術素養。因此,教師要進行卓有成效的教學改革,其前提是提高人文素養,而不能僅從單純的教學方法改革入手。
其四,以改革教學技能為輔助手段,重視因材施教,達到教學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教學能力要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固然極為重要,但也不可忽視教學技能的問題。教學技能是教學內容實現重要手段。因此,改革教學方法是當代教學改革的的重要內容。不過,在改革教學方法過程中要學會因材施教,不能為方法而方法。
總之,在當今中國,教學偽改革的現象十分普遍,且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教學偽改革阻礙了中國的教學改革,並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因此,遠離教學偽改革,走進教學真改革,已成為極為重要的任務。

㈢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學生不注意參與學習時突然加重語氣或聲調的現象是為了引起學生的( ) A無意注意

A 無意注意
無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對一定事物所版產生的注意。無意注權意又稱不隨意注意,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不經意。無意注意通常由刺激物的特點所引起。這可以用來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服務,也可能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分心。
教師也可以利用刺激物的特點來吸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注意。例如,在學生不注意時教師突然停止講課,講課時聲音有高低、大小、快慢的變化,有時加重語氣或提高聲調,利用鮮明、生動的直觀教具,適當地進行故事性的談話,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等,這些都可以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

㈣ 如何看待課堂教學目標的三缺現象

在課堂上同時實現這三個目標,是高效課堂的同步。知識目標指所涉及的是學生的學習內容內,以及對知識的容理解能力和技能的形成等方面的目標.,即能夠正確聽懂、說出、認讀單詞(句子);能夠初步唱出本課的歌謠等。能力目標指在英語教學中,能力目標涉及的是學生言語技能,就是能用英語做什麼事情。情感目標指按照課標的要求,所涉及的是學生學習策略、情感態度、文化意識三方面的目標。目標是達到學習目標,即掌握了單詞量,掌握了句子了。能獨立分析句子,能造句子,當然句子的難度應該與學習的程度相符。能力目標即是掌握了,音標,掌握音標的組合規律,碰到單詞,根據音標能准確讀。情感目標,是理解英語情景中人物感情,在教學內容中滲透相關的德育教學。

㈤ 當前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學方法存在哪些不合理現象

咱們的課堂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健康的因素:如:課堂環節過於程序化、缺乏深刻性,回為模式而模式,許多課答堂教學應有的生機和活力仍然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學生在課堂中的生命活力依然得不到最大限度地充分釋放。課堂的一些細節問題仍然處理不當,這些都在不同層次上制約著課堂的健康發展,課堂教學改革一直在低層次上徘徊,等等。我們只有透過課堂改革的表層去探究問題的本質,通過冷靜、客觀、科學的分析來澄清認識上的困惑,以積極有效的探索來糾正課堂教學實踐行為上的偏差,從而才能推進課堂改革良性發展。

㈥ 小學課堂教學的鬨堂現象指哪些

一、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 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問題行為可能是家庭問題行為或社會問題行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團體的不良影響,也可能是不良的課堂教學環境或教師的教學失策導致的,總之,學生的問題行為是與其學習、生活環境、社會風氣等有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各種問題的綜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種單一因素造成的。綜合起來,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教師的教育失策 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與教師的失策直接相關,甚至有些問題行為還可能是教師直接造成的,因而決不能把學生的問題行為完全看成是學生自己的問題。教師的失策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錯誤的教育觀、學生觀 教師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從而引發學生的問題行為。如教師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把將升學率作為指導思想,把分數作為唯一指標。教學上搞題海戰術,無休止地上課、補課、考試,學習成了無邊的「苦海」。這樣,學生就會產生厭倦情緒、逆反行為,甚至產生較嚴重的對抗性行為。而且,學生會因考試、課業負擔過重、同學間的劇烈競爭而產生巨大的壓力,這樣神經整天就會處於緊張之中,得不到調整就會產生腦功能失調,出現干擾學習的問題行為,如注意力渙散,多動。 2.管理的缺失 許多教師過於將注意力放在學科內容方面,忽視自己在課堂管理能力方面的鍛煉和提高。實際上,學生中問題行為的出現與任課老師在課堂管理上的不當和失敗密切相關。 美國哈佛大學1968年證明了這一點研究者採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分離出教師的3種管理行為:隨機應變、專橫與懲罰。學生的7種行為是:合作、積極參加、活動、探索、求成、助人與凝固。研究結果表明,教師的隨機應變與學生的合作積極參加以及求知特徵成正相關,教師的懲罰與學生的合作、積極參加活動、求知和助人的特徵成負相關。相反,教師的專橫與學生的合作、積極參加活動、求知和助人的特徵成相關。 3.教學的偏差 教師不認真備課或根本不備課;教學方法呆板,千篇一律,枯燥乏味,不善於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缺乏了解,教學內容過難或過易,講課速度過快或過慢;表達能力差,語言和要求含糊不清;教師缺乏活力,精神不振,懶懶散散等等,這些教學上的偏差很容易導致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降低,引起課堂問題行為。研究表明,教師的威信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越高,學生越不易產生問題行為。 (二)學生的身心因素 課堂中大量的問題行為同學生的身心狀況直接相關,是由學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即使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其問題行為也因其身心條件的差異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1.性別差異 學生的性別特徵對問題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在低年級中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學家曾將男女孩的性別差異與紀律問題作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男孩在紀律問題上要比女孩「勇敢」得多,違反紀律的現象或次數也更多。 2.生理障礙 學生生理上的障礙使學生容易產生問題行為。如學生視、聽、說等方面的障礙,會削弱學生學習能力和動力,妨礙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會使學生在課堂上常常出現不煩躁不安、自行其是等問題行為,這種現象容易導致學生注意渙散、活動過度、沖動任性,從而在課堂上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出現活動過多、情緒不穩、大聲怪叫、注意不集中等多種問題行為。 3.心理偏差 它主要反映在焦慮、挫折和個性等方面。如性格過於內向的學生,往往容易產生一直性退縮行為,而性格過於外向的學生,往往容易產生攻擊性逆反行為。 (三)環境的因素 心理學家勒溫關於人的行為的研究表明,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這一研究結果揭示了人的行為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環境影響主要包括家庭、大眾媒體、課堂內部環境等方面的影響: 1.家庭因素 許多心理學關於離異家庭子女的行為研究表明,單親家庭對孩子的行為會產生消極影響,這些孩子在行為上常表現為自製力差,容易產生對抗性逆反行為。另外,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會影響學生課堂上的行為。 2.大眾媒體 在當今信息時代里,社會各種信息通過多種信息媒體大量湧入學校,學生的知識總量中,有一半左右是通過學校以外的大眾媒體獲得的。學生受不良內容的影響,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甚至盲目模仿和具體嘗試其中的動作與行為,這些行為也常延伸到課堂中。 3.課堂內部環境 課堂內部環境,諸如課堂內的溫度、色彩、課堂氣氛、課堂座位的編排方式等都會對學生的課堂行為產生十分明顯的影響。 二、處理課堂問題的基本原則 課堂問題出現的形式多種多樣,出自的對象也各不同。在選擇處理方法上應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不可生搬硬套,且運用時要講究策略,把握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冷靜性原則。冷靜性原則是處理課堂問題最基本的原則。唯有冷靜,才會想出處理問題的好主意、好點子,惟有冷靜,才會化干戈為玉帛。 ①思想上要「冷」。一旦發生課堂問題,教師思想必須保持冷靜,用理智駕馭情感。就是在學生屢教不改的情況下,也要堅持做到不急躁、不厭煩、不發火。絕不能為了讓學生害怕,出口氣而頭腦發熱、意氣用事。 ②處理上要「冷」,即通常所說的課堂問題「冷處理」。具體表現為明示與暗示以暗示為主,當眾批評與個別談心以個別談心為主,課堂問題以課下解決為主,給學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時間。盡量避免與學生直接沖突,不分青紅皂白嚴厲批評,甚至變處罰為體罰,例如罰作業、罰值日、罰站、毆打等等,這樣違紀學生不但不會反悔,還會產生心理上的對抗。結果是壓而不服,容易從違紀走向違法,也導致教師自食惡果。 2.生理障礙 學生生理上的障礙使學生容易產生問題行為。如學生視、聽、說等方面的障礙,會削弱學生學習能力和動力,妨礙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會使學生在課堂上常常出現不煩躁不安、自行其是等問題行為,這種現象容易導致學生注意渙散、活動過度、沖動任性,從而在課堂上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出現活動過多、情緒不穩、大聲怪叫、注意不集中等多種問題行為。 3.心理偏差 它主要反映在焦慮、挫折和個性等方面。如性格過於內向的學生,往往容易產生一直性退縮行為,而性格過於外向的學生,往往容易產生攻擊性逆反行為。 (三)環境的因素 心理學家勒溫關於人的行為的研究表明,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這一研究結果揭示了人的行為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環境影響主要包括家庭、大眾媒體、課堂內部環境等方面的影響: 1.家庭因素 許多心理學關於離異家庭子女的行為研究表明,單親家庭對孩子的行為會產生消極影響,這些孩子在行為上常表現為自製力差,容易產生對抗性逆反行為。另外,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會影響學生課堂上的行為。 2.大眾媒體 在當今信息時代里,社會各種信息通過多種信息媒體大量湧入學校,學生的知識總量中,有一半左右是通過學校以外的大眾媒體獲得的。學生受不良內容的影響,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甚至盲目模仿和具體嘗試其中的動作與行為,這些行為也常延伸到課堂中。 3.課堂內部環境 課堂內部環境,諸如課堂內的溫度、色彩、課堂氣氛、課堂座位的編排方式等都會對學生的課堂行為產生十分明顯的影響。 二、處理課堂問題的基本原則 課堂問題出現的形式多種多樣,出自的對象也各不同。在選擇處理方法上應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不可生搬硬套,且運用時要講究策略,把握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冷靜性原則。冷靜性原則是處理課堂問題最基本的原則。唯有冷靜,才會想出處理問題的好主意、好點子,惟有冷靜,才會化干戈為玉帛。 ①思想上要「冷」。一旦發生課堂問題,教師思想必須保持冷靜,用理智駕馭情感。就是在學生屢教不改的情況下,也要堅持做到不急躁、不厭煩、不發火。絕不能為了讓學生害怕,出口氣而頭腦發熱、意氣用事。 ②處理上要「冷」,即通常所說的課堂問題「冷處理」。具體表現為明示與暗示以暗示為主,當眾批評與個別談心以個別談心為主,課堂問題以課下解決為主,給學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時間。盡量避免與學生直接沖突,不分青紅皂白嚴厲批評,甚至變處罰為體罰,例如罰作業、罰值日、罰站、毆打等等,這樣違紀學生不但不會反悔,還會產生心理上的對抗。結果是壓而不服,容易從違紀走向違法,也導致教師自食惡果。 2. 「治病救人」原則。解決課堂問題的出發點在於使學生認識缺點,改正錯誤,懸崖勒馬,迷途知返。俗話說:「一句話說得人笑,一句話說得人跳」。批評的語言不同,其教育效果也不大一樣。無論學生的錯誤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批評教育時,教師語言一定要和藹可親,循循善誘,要用火熱的愛心和真摯的誠心善待學生,要堅信只要正確疏導,他們一定會幡然醒悟,棄舊圖新的。 3.巧妙性原則。無論發生何種情況,教師都必須積極思考對策,力求變被動為主動。視具體情況做到機智靈活,隨機應變,從而絕處逢生,雲開霧散,柳暗花明。 課堂問題是課堂教學中不和諧的「音符」,若思想不重視,態度不端正,不把握正確處理的原則,選擇的解決方法不適宜,小事也會變大,鬧得不可收拾。 三、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常常作出一些與課堂要求不符的行為,姑且稱之為課堂問題。雖然事因不大,但如果處理不當,教師往往陷入尷尬的境地,甚至後果嚴重,以致於對簿公堂。那麼如何正確的處理好課堂問題呢?我認為,除了要把握好處理課堂問題行為的幾個原則之外,還要採取恰當有效的方法。 第一類,「放任法」,即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不施加影響。學生在課堂上出點小錯誤,是常有的事。教師應寬容一些,大度一些,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思考它,看待它,並努力替學生的錯誤尋找「合理性」。如果問題的負面影響較小,出事的學生平時表現良好,出現的問題卻屬偶然,且學生有悔改之意或即刻改正了,就無須小題大做,立即採取嚴厲的措施。 第二類,暗示法,也就是間接提示、批評正在犯錯誤的學生。可分為靜態揭示法、語調變換法、「借題發揮」法、表揚法、直接提問法等。 1.靜態揭示法,即教師通過肢體語言引起學生對自己存在問題的認識,如凝望、搖頭、擺手、走近學生等以提醒學生,迫使其在無形的壓力下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2.語調變換法,也就是運用適宜的高音、音強和語素、停頓引起學生注意的方法。當教師講解問題時,可突然加速語調,可突然加重語調,提高聲音或減慢節奏,突然不語,以吸引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 3.「借題發揮」法,教師發現課堂問題時,可結合教學內容「即景生情」以幫助學生認識錯誤。 4.表揚法,表揚好的就是間接批評了差的,如發現學生在某一方面出現了問題,就看準時機,表揚這方面做的好的學生,或表揚他本人做得好的方面,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5.間接提問法,當即提問正在犯錯誤的學生,提問的問題一般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而與學生的缺點無關,只要中止了學生的行為,即可達到了目的。 第三類,明示法,可分為明確強調法,「施行處罰」法等。 1.明確強調法,有時學生是由於對教師的講解不甚明白而有意無意的干擾課堂秩序。如不按教師的設計思路回答問題,胡蒙瞎侃,教師應立即強調所學的內容。若遇個別學生趁「混水」之機故意向教師發難,教師要及時糾正。否則精心准備的一堂課也會被攪的一塌糊塗。 2.「施行處罰」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個別不求上進,故意違反課堂紀律、屢教不改的學生,應採取必要的懲罰措施,如嚴厲批評、寫檢討、警告等。 總之,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明晰其類型、原因、運用什麼方法。因此,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調控,以改善課堂秩序,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㈦ 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教師在學生不注意參與學習時突然加重語氣或提高聲調的現象,教師採用這種手段的目的

肯定有意的
就是突然一下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㈧ 怎樣看待學生課堂插嘴現象

「學生插嘴」是目前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常見現象。當教師在講解、引導或統一要求時,學生突然給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話:學生插老師的嘴。當同學在提出一個問題或解決一個問題時,有的同學會無意識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學生插學生的嘴。這兩種現象常常令老師尷尬,大都會採用「白眼」、「訓斥」,我對此現象卻另有一番看法。
一、賞識「學生插嘴」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舉手經過老師同意後才可以發言,課堂上一般不會出現「學生插嘴」現象。然而,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在這寬松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就會遇到「學生插嘴」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老師要多給予賞識。賞識能使人愉悅,賞識能使人快樂,賞識能激發人的潛能。小學生更是如此,往往你的一句話,會點燃他心中的火焰,會改變他的一生,賞識學生,就要蹲下來看學生。細心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努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允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考、發現或表達。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意識到,有時不和諧的插嘴會激活學生思維的浪花,學生暢所欲言,從中不僅喚起了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而且主體意識也得到了培養。
二、尊重「學生插嘴」人文性的課堂是民主的課堂,民主的課堂中師生是相互尊重的關系,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課堂上理所當然應當讓學生暢所欲言,自主互動,在和教師、學生的互相對話中,讓學生充分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議,答案讓他們自己去辯,結果讓他們自己去得。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懂得課堂上學生插嘴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表現,過於緊張壓抑的課堂氣氛,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鼓勵「學生插嘴」激勵的語言猶如催人奮進的號角,鼓舞人心,童年的內心世界是情緒化的世界,外在刺激直接影響兒童的情感,積極地情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學生在他人的鼓勵下,能克服在學習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的信心。所以,面對「學生插嘴」我們要認真傾聽,讓他們各抒己見,切不可根據老師的喜好隨心所欲地打斷學生的發言,要經常為學生喝彩,因為喝彩能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產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慾望。
四、等待「學生插嘴」等待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需要體驗的機會,思考的時間和直接發現問題的能力,需要內心深處的對話,更需要還他們探索的自由和創造的空間。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認為課堂是我的課堂,老師給我一個空間,我就能展示我的才能,給我一個問題,我能尋找答案,給我一點時間,我能解決問題,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㈨ 如何智慧地處理課堂教學的偶發與意外現象及事件

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要 「多用情,少發火 」 。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
由於課堂教學環境的不同,出現的課堂偶發和突發事件的類型也有所不同。總的來說有這樣幾種類型:外部干擾型、教師失誤型、學習困擾型、課堂異常型等等。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要 「多用情,少發火 」 。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層出不窮,作為人師,我們應以「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理解學生、體貼學生」的原則來謹慎、恰當地處理好課堂的突發事件。在課堂上,只要我們能根據不同的情況,因勢利導,採取相應的應變方法,就一定能夠處理好各類偶發事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細致地概括來說,處理課堂偶發和突發事件有大致以下幾種方法。1、以變應變法。當課堂教學超出原來的設想,突然出現意料不到的情況,且影響到正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採取以變應變的方式。案例:我校一名科學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突然有一為學生大叫:「蜘蛛」,頓時課堂出現了一片混亂的現象。這時,老師讓學生趕走蜘蛛後,開始了對昆蟲這一知識點的講解。這樣做不但有利於緩解學生恐懼的心理,而且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很好地與課堂內容相結合。
2、將「錯」就「措」法。這種方法其實在課堂運用得比較普遍。往往是在老師自身不小心犯錯的情況下,礙於面子,不能直接說老師自己錯了,但又不能將錯就錯,不加糾正,影響教學效果。這種情況下來個將「錯」就「措」,詢問學生,剛才老師哪裡有不對的地方?這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機智。
3、實話實說法。案例:有一次,我在教唱課的時候,有一個音應該唱六拍,而我在教的時候是五拍,學生雖然在跟我唱,但聲音越來越小,聲音里透露出一種疑問和不肯定的感覺。我問:「怎沒不唱了。」有問同學說:「老師,這里是唱六拍,不是五拍。」我一看果然錯了,於是我馬上對同學們說:「剛才這位同學說得對,老師不夠仔細,唱錯了,我們一起來改正好么?」這時,課堂又回到了原來的教學狀態。有時候,教師由於不夠仔細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狀況,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失誤,而不去管學生心中的疑問,這樣就不對了。有時候教師坦誠的襟懷、實事求的做法是能馬上解決這些小小的問題 ,而且也不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相反錯了不改正,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不信任感。

4、因勢利導法。所謂「勢」,是指事情發展所表現出來的趨向。處理偶發事件時,要注意發現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然後順勢把學生引向正路,或逆勢把學生拉向正軌。 課堂中有些偶發事件的出現,已經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 了學生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想讓學生重新注意於原定的教 學內容是很難的。這時教師可以轉而發掘事件中的積極因素,順應學生好奇心,滿足學生求知慾,因勢利導地開展教育或教學活動。 這樣,不僅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秩序,而且擴充了課堂教學信息,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案例:在一堂數學課上,一位數學教師正在講關於質數與合數的基本概念,突然,教室外基建工地傳來「嘭、嘭、嘭……」的拖拉機發動聲,而且這聲音還一直響下去,使教學無法進行,學生也煩燥不安,張望窗外。這時,教師靈機一動,大聲講道:「現在大家開始數數,看拖拉機的響聲有幾下,然後回答你數的是質數還是合數。」 這個案例中,學生注意力已游離了教學目標。如果這時命令或強制學生聽講,不僅教學效果不好,而且會影響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這位 教師因勢利導,巧妙地把環境中的噪音變成了有利於教學的情景,順應了學生的心理,使他們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學習中,並且加深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正確教育,因勢利導地處理課堂偶發事件,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遇到課堂偶發事件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學的實際,正面啟發,善於誘導,且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民主平等。是說服而不要壓服;是疏導而不要懲治報復;是誘導攻心而不要簡單粗暴;是真心接受而不要強迫服從。為此,就要求教師遇到偶發事件時要耐心、動之以情、規之以矩、導之以行,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啟發自覺,幫助學生自我認識錯誤,從而有效地處理課堂偶發事件。

㈩ 如何對待課堂上學生的調皮現象

一、教學中對學生調皮現象的認識誤區及原因
調皮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①頑皮。②不馴順;狡猾不易對付。③指耍小聰明,做事不老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把調皮的外延擴大。上課時東張西望的學生、竊竊私語的學生、不聽話的學生,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將這些不服從教師的學生視為調皮生,從而將調皮學生的范圍擴大化,使教師的許多精力放在維持學生紀律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1.傳統化學教學中,十分強調組織紀律,我們將教材比作圖紙,把課堂當成了車間,力求將學生加工成標准件,強調共性,忽視了個性。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主導性,學生只是被動地適應,總是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或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長期處在講解、示範→學生練習→集中輔導、糾錯→繼續練習→結論評價的教學模式中,這種固定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教學過程規范,有利於基本技術與技能的教學,但是備課用一種模式,上課用一種方法,考試用一種標准,這是現行教學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壓制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不利於激發學生參與化學鍛煉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化學能力,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和發展學生的個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使學生漸漸對化學課失去了興趣,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3.在我國長達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師道尊嚴的觀念根深蒂固。學生是接受教導的人,處於未知和知之較少的地位,學生必須接受教師的教導,學生必須服從教師,教師的地位是神聖的,不可侵犯的。我們自己從小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就是教師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必須無條件的服從教師,被動地、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一切灌輸。
二、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全面推開,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認真解讀《化學課程標准》,領悟新課程體系中蘊涵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化學課程標准》與傳統教學的主要區別在於:
1.從注重知識傳授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傳統教學中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人為本。
2.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3.從注重教學的結果轉向注重教學的過程。
4.從統一規格的教學模式轉向個性化教學模式。
5.從教師的權威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要求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從課改的新理念中可以發現,我們自身的許多教學行為迫切需要改變。
三、正確分析學生調皮現象
學生調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有著不同的心理動機,教師不能簡單地看待問題,應該深入細致地進行分析,一般有如下原因:
1.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憑興趣做事情,在無意識中漠視或違背教師的教學意圖;
2.學生對上課的教師有逆反心理,不喜歡這位教師的化學課;
3.為了引起他人注意,顯示自己,通過調皮搗亂引起同學、教師注意,獲得一種滿足感;
4.極少數頑劣的學生,自暴自棄,無視課堂紀律,頑劣成性。
5.其他情況。
四、妥善處理學生調皮問題
由於化學課獨特的形式,與語文、數學等學科比較,學生更容易出現不遵守紀律,不聽話,就連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不斷犯一些小毛病,如果學生在紀律上一有違紀的風吹草動,你就停下來去整風,那麼這節課必將是支離破碎的。
其實除了個別調皮學生確實很頑劣之外,許多學生在課堂上只是有較輕微的過失。因此,許多輕微的過失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實現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相比,會變得微不足道,可以容忍。教師應從以下方面來妥善處理調皮學生:
1.保持良好心態,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學生調皮現象。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不要看到有調皮現象,就怒發沖冠,不要把學生看成是軍營中絕對服從的士兵。
2.為人師表,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同時充分認識到體罰與變相體罰的錯誤與危害。
3.教師通過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吸引到練習中來,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持久性。
4.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對頑劣成性的學生採取寬容的態度,幫助他們客觀地分析自己,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放棄對調皮學生的高壓手段,避免調皮學生產生口服心不服的強烈反彈與變本加厲。
總之,課上出現學生調皮現象是正常的,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正確分析調皮現象,妥善處理調皮學生,保持整堂課的連續性,使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高效地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現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