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改革措施

課堂教學改革措施

發布時間:2020-12-13 22:21:36

1. 如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一、 營造和諧氛圍,活躍學生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創設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而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有利於解放學生思想,活躍學生思維,使其創新精神得以發揮。 首先,教師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保護每一個學生的獨創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源於疑問,質疑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好奇、好問、求知慾旺盛等特點出發,培養學生勤思考、多提問,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而這種氛圍一定是和諧的、民主的,這樣才有利於解放學生思想,活躍學生思維,使其創新精神得以發揮,學生求知慾旺盛,敢想、敢說、敢做,樂於發現自己的見解,勇於大膽創新,使學生形成探索創新的的心理慾望和性格特徵。在民主教學的課堂上,師生雙邊都處於心理愉樂而且維活躍的情景之中,在這樣一個有疑問、有迷惘、有爭論的課堂上,可以允許學生不必舉手等待老師的同意就發言,這樣學生就能自覺自主地迸發創造性思維火花。我們教師面對借問題促探索、借探索促發現、借發現促創新的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質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輕易否定或諷刺挖苦,而要正確引導、耐心釋疑,盡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因為靈感和創造常常孕育在異想天開之中的。 例如,在教學求36和24的最小公倍數時,在學習了用短除法求解為:2×2×3×3×2=72,有個學生提出求36和24的最小公倍數能否用36×2或24×3?問題一提出。立刻引起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認為是正確的,有的認為是巧合,也有的認為是不正確的。我及時表揚了這位同學不迷信教材,敢於發現、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結合短除法分析:2×2×3×3×2=36×22×2×3×2×3=24×336 24因此,上述猜想是正確的。由此,我同學生一起進行分析,並得出:探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最簡捷的方法即可用其中一個數去乘另一個的獨有的質因數。這樣引導學生質疑、議疑、釋疑,促進派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要注重情感的培養。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談,如誰想說說?誰願意說說?等等。當聽完學生不同意見後,可常說,我很榮幸,我和某某同學的意見相同。話雖簡單,但足以證明教師已經把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這樣的師生交流過程,彼此都會忘了自己是誰,都會樂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創新。 二、引導動手操作,體驗數學價值 新課標特別強調體驗。它把學數學看作是做數學的再創造活動。強調數學教學必須要注意使學生通過對實物的具體模型的感知和操作,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能力。所以我們要注意為學生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通過操作、歸納、分析和整理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逐步體驗數學的價值,完善學生的人格。 首先,教師可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去積極地動手、動腦,使學生具有足夠的創造空間。例如:教學《圓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我先設計四個小動物騎自行車比賽的動畫片,其中的輪胎有方的、圓的,讓學生猜猜誰最快,然後抽象出圓,給每四人一個圖釘、一根線繩、一支鉛筆,小組合作畫圓,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發現圓心的位置、半徑、直徑的特徵及關系等知識。又如學習《圓柱側面積》時,通過讓學生沿圓柱體的一條高將圓柱側面剪開,展開等操作,使學生發現圓柱側面與展開圖之間的關系,進而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側面沿斜線展開,展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者直接將側面撕開,利用割補的方法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這些方法都能引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正是在這些實際操作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也培養了學生間的相互合作交流精神。 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我把一根細線的兩端各系一個小球,然後甩動其中一個小球,使它旋轉成一個圓。引導學生觀察小球被甩動時,一端固定不動,另一端旋轉一周形成圓的過程。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們紛紛發言:小球旋轉形成了一個圓小球始終繞著中心旋轉而不跑到別的地方去。我還看見好像有無數條線從這些學生樸素的語言中,其實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滲透了圓的定義:到定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看到無數條線則為理解圓的半徑有無數條提供了感性材料。 其次,在指導學生操作時要做到:有明確的操作目的和要求;有可行的操作步驟;提出思考討論的問題;要重視組織教學。 操作活動充分體現手腦並用,特別明顯地表現出智力活動和雙手活動的相互結合,這樣信息就通過兩條相向而行的途徑傳遞著,由手傳到大腦,又由大腦傳到手。手在思考,大腦的創造區域也受到激發,手使腦得到發展,使腦更加聰明,腦使手得到發展,使手成為創造性思維的工具和鏡子。 三、引導嘗試探索,培養開拓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更加強烈。 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體會科學家走的路,教師的角色就要轉變,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例如教學《圓周長》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猜猜周長與直徑的關系,也可用各種方法動手操作一下,然後用計算器算出圓周率,從而得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又如平行四邊形面積一課,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剪一剪、移一移,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跟誰有關?跟誰無關?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再如最小公倍數的實踐應用,教師可把一個動物畫在兩個多邊形上,通過邊靠邊旋轉最終得出需幾次才能回到原來位置上,從而加深對最小公倍數的理解。 例如教學圓柱體的體積時,我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將圓柱體拼割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先將圓柱沿底面平分割成8等份,對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學生觀察割拼過程。 學生回答後,接著再進行演示實驗2:將圓柱體沿底面平分16等份,再拼成近似的長方體。 我再問:這次是不是更象長方體了? 我們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掌握知識的規律,並運用這些規律,舉一反三地學習新知識。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 ,培養學生的能力,還有利於培養學生敢於探索性,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四、鼓勵求異思維,激發別出心裁 思維的求異性是指碰到問題時善於獨立思考,富有創見,不盲從,不迷信。教學中,提倡求異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和各種獨創之見,各種別出心裁的方法,都能促進學生思維求異性的形成。

2. 怎樣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1)新理論、新政策指導下的改革。經過較長時期的規劃和專家論證,形成改革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此種改革往往在一個國家或較大范圍內進行。

(2)實驗性改革。在一定理論指導下,在某一地區或學校進行整體或單項改革試驗,取得數據,積累經驗教訓。

(3)推廣性改革。對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優秀教學經驗或改革實驗成果進行精選、優化之後,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較大地區和范圍內推廣。

(2)課堂教學改革措施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歷史沿革:

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教育對象范圍的擴大和教學內容的增加,就需要有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16世紀,在西歐一些國家創辦的古典中學里出現了班級教學的嘗試。

如法國的居耶訥中學,分為十個年級,以十年級為最低年級,一年級為最高年級。在一年級以後,還附設二年制的大學預科。德國斯特拉斯堡的文科中學,分為九個年級,還設一個預備級,為十年級。

與此同時,天主教設立的耶穌會學院,也實行班級教學,分為初級和高級兩部:初級部又分為五個年級(其中五年級為兩學年),共六學年;高級部一般為三個年級;還在章程中詳細規定了每月、每周的教材內容和每天的時間表。這些都是班級教學的萌芽。

17世紀捷克教育家J.A.誇美紐斯總結了前人和自己的實踐經驗,並在其所著的《大教學論》(1632)中,加以論證,從而奠定了班級教學的理論基礎。

此後,班級教學在歐洲許多國家的學校逐步推廣。中國採用班級教學最早的雛型,是始於同治元年(1862)清朝政府在北京開辦的京師同文館。20世紀初廢科舉、興學校以後,逐步地在全國採用班級教學的組織形式。

3. 小學數學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蘭州一中是甘肅省重點中學,是蘭州最好的中學了。

肅省蘭州第一中學創建於1902年(清光緒28年),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省屬省級示範性高中。現有教職工180名,其中特級教師4名,高級教師68名,中級教師56名,有教學班級36個,學生2337名。甘肅省中小學計算機教育中心、甘肅省中學人口教育及師資培訓中心也設在校內。學校教育教學設施齊全,綜合實力雄居全省中學前列。

蘭州一中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形成了獨特風格和優良傳統。堅持以「弘毅」為校訓,培養學生有遠大的理想、堅強的意志,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全面發展,學有特長。蘭州一中的教育理念是「養德、開智、健體、立美」。蘭州一中的辦學目標是: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兼創名校特色,全面理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穩步科學推進素質教育,因材施教,發展特長,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打下堅實基礎,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人材。

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以德育為主,以科研為先導,以教學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培養目標,堅持「四為主、四結合」(一是以必修課為主,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二是以第一課堂為主,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三是以文化課為主,文化課與勞動技術課相結合;四是以常規教學為主,常規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在課堂教學方面抓教學方法的改革和課堂質量的評估,在課外活動方面抓研究性學習小組的活動,在隱性課程方面抓校園文化建設,在校本課程方面抓高一新生的軍訓和各年級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持續提高,學生素質得到全面、良好的發展。學校高考升學率連年保持在90%左右,60%以上學生進入全國重點大學,上線率、錄取率、學科平均分均名列全省首位,各學科尖子學生、特長生更是成倍涌現,1992年以來,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國家級獎73人次,省級獎800多人次;創辦的數學實驗班,競賽成績斐然,多次組團代表甘肅省進入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冬令營,在2003年全國數學冬令營競賽中有兩名同學進入國家集訓隊。學校重視體育藝術教育,培養了一大批體育、藝術特長人才,被確定為排球、田徑傳統校,在七、八屆全運會上被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學生交響樂團聞名遐邇,多次參加全國、省市重要演出及文藝活動並屢屢獲獎,還應邀對匈牙利、美國進行了友好訪問。

學校多次被評為全國、省、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甘肅省中小學德育先進單位,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未成年人保護先進單位。1995年9月李嵐清副總理來校視察時對學校教育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學校與國內外中學開展廣泛交流與合作,加入全國知名中學科研聯合體,與紐西蘭里卡頓高級中學、匈牙利紹莫吉州文法和衛生中等學校、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數理高中建立了友好校際關系。由學校主辦、省教育廳主管的《中學教育科研》月刊已在省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

面向二十一世紀,學校在2002年明確提出了爭創國家級示範學校的目標,並得到省教育廳的認可和重視,這對今後蘭州一中來說是一個重大而難得的機會,也是歷史賦予蘭州一中的庄嚴使命和蘭州一中面向21世紀振興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更進一步發揚蘭州一中的優良傳統,振奮精神,勇於創新,為向著創建有特色、現代化、高質量的全國示範學校的崇高目標奮進。

教師和學生都很棒,它的錄取線是蘭州最高的。

具體的看看這吧

經孫如治萌即則軻心水杲庶劉半皎汝邡朴浩欺析

4. 學校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思路,措施和成果有哪些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這些問題緣於許多教師對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一些基本關系缺乏正確認識。本文擬重點就以下幾個關系進行梳理與分析,以期為教師改進日常教學提供思路。了解更多教育資訊,網路一下英盛觀察。

課程改革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系統工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如果離開了課堂,離開了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那麼課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話。如果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方式不轉變,課程改革也將流於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因此,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改革課堂教學,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已日益成為廣大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關注和探討的熱點問題。

課程改革其本質是對教育教學規律的再探索,是對教育方針的再認識,是對基礎教育的再定位。這就決定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穩中求變的漸進過程,而絕非是一場運動式的根本轉變。新課改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為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廣大教師既要敢於實踐,也要善於思考,還要站在新課程理念的高度重新審視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處理好傳統與改革、繼承與創新的關系,要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針對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下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自己的體會與思考。

一、研究教學活動方式變革的有效性

學生的發展是通過學生的活動來實現的。學生如何活動,決定了學生如何發展。因此,當前的課堂教學改革把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變革作為重點,這是基於課堂教學改革方向的合理選擇。廣大教師也不滿足於講練、機械問答、逼著學、哄著學、死纏爛打的教學方式。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我們觀察到,講練和機械問答仍然是主要的教學方式,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則多流於"放羊",效率較低。一方面,教師們期盼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高喊"再也不能這么過,再也不能這么活",另一方面,學習方式變革的結果卻又讓教師們感覺到"山也還是那座山,河也還是那條河"。

之所以陷入這種矛盾的境地,主要原因在於教師們對學習方式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在具體使用上存在機械性。譬如,教師們往往把自主學習理解為讓學生自學,把合作學習理解為讓學生討論,不知道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至於教師們認為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浪費時間、效率低下,擔心教師不講,學生不會,教師不講,教師失職。這說明,在堅持把學習方式變革作為課堂教學改革主要內容的同時,我們應該深入研究何謂學習方式?為什麼要進行學習方式的變革?如何進行學習方式的變革?這樣有助於揭示學習方式的准確內涵,明確變革的對象、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形式主義。

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認識、實踐的程序、法則和手段。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教與學統一的方式。離開了教師教的學習方式,是自學,不屬於教學范疇。因此,學習方式的變革不是不要教師指導,而是教師如何指導。教師的主導作用應放在關注學生學習的程序、法則和手段,分析學習成功或困難的原因,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發展,不是為了變革而變革。因此,在變革學習方式時,我們應重點關注學習方式變革目的和手段的合理性,思考通過學習方式我們要達到何種教學目的,使用該學習方式能否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應重點研究學習方式與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的關系,體現出學科特點,突出"語文味"、"數學味"等;應重點研究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突出學生學習的內外部活動過程的主動性。

二、正確處理課堂教學的幾個關系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實現課程教學改革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上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關鍵的一環。

第一、 做好課前的精心准備和設計。以往的教學環節也是注重課前備課環節,但那隻是偏重老師自己教材知識的把握、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學生的學情把握,只是老師瞭然於心就夠了。現在就不行了,它要求老師對於以上問題不但要自己瞭然於心,還要它化成具體可操問題,並於課堂上什麼時候以何形式適時展示出來。這就需要老師提前准備出學案或題板。

第二、把握課堂上學生和老師"學"與"教"的互動關系。傳統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滿堂灌""牽著鼻子走"是其具體表現。顯然,這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因為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束縛了學生的能力發展,扼殺了學生的天性及應有的創造力。究其根本原因,傳統的教學顛倒了主次,是以教師為主,把課堂當"講堂"。因此,要真正地改過來,就必須為學而教,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當"學堂"。這種學生和老師"學"與"教"的互動關系如何把握,達到怎樣的程度還需要長時間的摸索。

第三、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系。課內是有限的,課外是無限的。可以說,播種在課內,收獲在課外。因此,課堂教學只能是點"睛"、點撥、點"種",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間。再者,語文課本一學期也只有三十幾篇文章,三年學完也不過近兩百篇。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素養談何容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必須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延伸有機結合起來。

第四、處理好短期效應與長遠目標的關系:為考而教雖然奏效,但只是短期行為,從長遠看,學生得不到實惠。眼下有些同學高分低能,學習中明於心而不能言於口、訴之筆,一篇作文幾百字,錯別字常見,病句不斷,語言蒼白,正是短期行為的結果。衡量一個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應該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著眼;聽,能了於心;說,能達於聰;讀,能通其意;寫,能感於人。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總之,課堂改革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作,它需要我們教師有決心、有信心去該,有行動、有思考去做,長此以往,實現課堂改革,減負增效,推進素質教育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5. 淺淡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

課堂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學生的參與度,便於學生動口交流、思維碰撞、分享觀點,便於生生互動,便於老師分別指導,從而打破教師「一言堂」、打破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實現教師「主導課堂」、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目標。因此,課堂成功與否就是要看學生有效參與的程度如何!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改革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首先教師的教學觀念要改變「新課程、新理念」是我們常常掛在口頭的詞語,如何全面把握「新」、「舊」理念,實現教學觀念的徹底改變?似乎是覺得司空見慣,可又一時說不清、道不明。下面就課堂教學的觀念簡單談一下我的觀點:1、怎樣備好課(1)備好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引導學生如何學;(2)充分研究學生特點及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關系,努力找到師生契合點,真正把教育與結合起來;(3)過去著眼於將知識分成小塊呈現,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強化設計。今天著眼於學生的不斷提高和身心的全面發展。2、教學的本質是什麼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實踐活動;是以理解為基礎的體驗生活和構建生活的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3、教學轉向的核心是什麼是教學本質的轉向。具體而言:(1)教學觀念從「單純傳授知識」轉向「知能並重」;(2)教學目標從「以知識為主」轉向「以方法為主」;(3)教學方法從「單純的授、受」轉向「合作參與」;(4)教學特點從「生為教而學」轉向「師為生而教」;(5)教學過程從「重結論」轉向「重過程」;(6)教學對象從「關注部分學生」轉向「關注每一位學生」;(7)教學方式從「單、雙向交流」轉向「群體、多向交流」。4、實現教學轉向應把握好哪幾個關鍵(1)凡是學生能探索的老師絕不代替;(2)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決不去暗示;(3)盡量給學生多一些思考時間、活動的餘地。5、進行教學課堂變革,首先弄清教學的結構是什麼 教學結構不清,自然是盲目亂改、亂變,無的放矢。簡單的說,教學結構包括知識結構、課堂教學結構、學生認知結構三個部分。知識結構包括同化結構和順應結構(同化、順應是建構主義理論的兩個核心概念);課堂教學結構包括師、生、教材、教法;認知結構是指內化了的知識網路體系。進行教學變革就是對教學的構成進行合理擺布、優化、改造,使教學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體現學科特點。二、教師如何組織教學 這是大家談得最多的問題,幾乎把新課程理念局限在了這一方面(其實,學校把握教什麼,老師研究怎麼教,這就是學校實現以教學管理為中心向以課程管理中心轉變)。但往往又是停留在表面現象上,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尷尬局面。 老師的「角色」是引導、參與;「方法」是研討不是回答;「形式」是演繹而不是歸納;「手段」是組織而不是指令。 具體一點說,就是順著學生的思維脈絡設計教學過程,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動口、動腦、動手),給與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我們都知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實現兩個轉變:(1)從教師行為轉為學生行為——不是老師怎麼教而是學生怎麼學;(2)從感覺效應轉為運動效應——體驗才有價值。三、實踐新課程靠的是什麼 一句話,開展「行動研究」。從一個一個的教學課例開始,不斷積累。不斷積累經驗、教訓就會距離成功越來越近,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課堂教學,學生是主體;實踐新課程,老師是主體。因此,實踐新課程需要老師們創新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必須全心全意相信老師、理解老師、依靠老師。 教育需要三個東西:知識掌握、思維訓練、經驗積累。從總體上講,我國教育需要學生掌握「四個基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經驗。溫總理強調:「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四、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傳統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和探究,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壓抑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影響了學生思維和智力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五、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據上級有關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新課堂教學的要求,作了如下幾方面工作: 1、精講多練 本學期我們文科組基本改變了以往「以講代學」「以講代練」的現象,「講」為「學」服務的意識有所提高。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我們首先把精力放在備課上,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課程標准對本學段本學科的要求,確定出貼近生活,符合學生實際的實用性目標。然後圍繞教學目標,認真分析本節課要講授的內容,找出重點,精心確定教師要「講」的內容。2、優化練習 我們結合洋思經驗及杜郎口中學模式,改革了課堂上的「精英」教學設計,努力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用愛心對待每一位學生。預習內容、學案及練習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對本節課理解程度的掌握,影響到本節課目標的達成率。所以我們圍繞這個「課題」先讓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認識,然後教師之間互相研究、探討,寫出心得。最後,由各年級主備人負責將討論結果進行匯總,得出各學科不同課型分層設計練習的模式,並根據各學科模式進行嘗試,教師圍繞本節內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設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分別設計基礎性練習、提升性練習、能力性練習,分層達標。 3、生命課堂 開學初,我們分學科、分年級對學生、學情進行了分析,出台了《學生課堂學習行為要求》,分學科制定出了教學計劃,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目標與培養措施等。結合改革內容,自己課堂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興趣,我校教師進行大膽的嘗試。如語文課堂上努力嘗試「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模式,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自覺性,採用多種方法積極為學生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為了進一步強化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們精心設計不同類型的練習、課堂測試等,讓學生感到「課堂像考試一樣緊張」。通過測試,既可以了解、掌握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情況,又可以使學生改變課堂拖拉懶散的現象,同時還可以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4、激勵性評價傳統的教育在於局限,僵化於固定的思維模式和操作模式,至使教師、學生、家長一古腦兒圍著學生的成績轉,常常「一俊遮百丑」,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個性的形成、特長的發展。我校針對這一現狀,為一年級的小朋友開設了閃光獎,讓每一位孩子都樹立自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我們除了設立「三好學生」獎外,還設立了一些素質獎,如樂於助人的學生發給「愛心獎」,學習、勞動等各方面進步明顯的學生發給「小孔雀獎」、「金畫筆獎」;學習刻苦,作業認真的學生發給「好學獎」,講衛生,服裝整潔的發給「形象獎」,我們還設置了十星級評選活動。

6. 如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

新課標實施以來,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充斥著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方式的沖突,各種課堂教學模式不斷呈現,有「洋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等等。但無論是什麼樣的方式,都離不開一個中心,那就是高效課堂!打造高效課堂成為當今數學課堂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理應思考、探索的主要課題。
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
1.課堂教學手段要多樣化
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通過運用一些生動形象、直觀有趣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引導學生動手參與,鼓勵學生積極探討,讓課堂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感受到學習步步為營的踏實,體會漸入佳境的喜悅,幫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2.設置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置應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目標要具體、恰當,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目標的設置要講究,如果太高,則會讓學生望塵莫及,喪失信心,如果太低,則會讓學生觸手可及,調動不起積極性;只有設置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蘋果」的教學目標,才能對教學有利。
3.巧用獎勵手段,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熱情
教師應對學生取得的進步和成績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並適時給予一些恰當的獎勵,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激發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靈活實施基本教學環節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教師的教學過程提出如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研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數學問題解決過程是「設置情境」、「提出問題」、「探究解題思路」、「解決問題」、「反思拓展」,數學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數學問題的發現、提出直至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當前對高效課堂下的教學基本操作程序一般理解為:「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構知識」、「拓展運用」、「反思歸納」。
上面對高效課堂教學基本操作程序的理解其實是對傳統教學環節的改革,是有繼承地發展。創設情境為傳統的課題引入進行了包裝,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構知識改變了傳統教學環節中教者滿堂灌的模式,體現了新課標中以人為本的精神,拓展運用與反思歸納其實是對傳統例題教學進行了升華,強調了學生能力的發展。
三、打造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以下幾個方面必不可少
1.要理清目標關系
要明確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的關系,正確解讀課程目標,科學表述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目標是以課程標准中的課程目標的形式出現的,要確定某一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就要將課程目標轉化為課時教學目標。具體地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闡述。
2.通過師生角色反串,營造和諧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達成高效課堂的關鍵因素,學生只有在和諧的氣氛中,才會有安全感和積極的自我觀,才會願意接受指導和自我控制。通過師生角色反串,即讓學生當老師,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老師的神聖感,同時也體會到老師課堂管理的艱難。當學生從講台上回到自己座位以後,他就會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並有意識地勸導同伴一起來維護課堂紀律。從某種意義上說,良性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氛圍是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必要背景條件。
3.教師課堂語言要規范准確、簡潔易懂
數學是一門對語言文字規范性要求非常高的學科,所以,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規范准確。我們面對的是十幾歲的青少年,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課堂語言要簡潔、貼近學生生活、通俗易懂,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論具體化,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使課堂效率有效提高。
4.關注每一名學生
課堂上對學生恰如其分地評價,給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要使數學課堂更高效,教師應從關注每一名學生開始,承認其基礎的差異,讓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肯定中學習,在教師的鼓勵聲中學習,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
總之,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一個漸近的過程,是指引我們教學行為的一種理念。然而,現如今社會各界對學校、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研究的課題。教學過程不僅要使學生能夠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還要使學生有過程與方法的經歷和體驗。因此,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更加註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及時反思,提高教學效率,努力創建高效課堂的環境,力爭早日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

7. 如何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著力提高教師素質。
滿堂灌、填鴨式、題海戰術、課內不達標課外搶時間的教學方法在部分教師的頭腦中根深蒂固,與素質教育相悖,嚴重阻礙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圍繞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羈絆,讓教師確立教改意識,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我們印刷了大量的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材料,下發到每位教師手中,定期組織教師學習,聘請全國知名的課改專家來我縣對教師進行培訓,邀請先進地市的名師給我們介紹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不斷拓寬教師的眼界,開闊創新的視野,了解教學的新動態、新信息,激發教師自我鞭策,自覺教改的內驅力。老師們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學質量,在觀念上必須樹立 「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教育教學理念,著眼於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合作」的教學思想;在實踐上,必須以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徹底打破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徹底改變一言堂,滿堂灌、滿堂練、滿堂問的狀況。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展現學習環境的「原生態」,才能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益」。多年來,我們旗幟鮮明地唱響這樣的主旋律:高效課堂是打破制約學校發展瓶頸,突破傳統,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敢於做課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長思想束縛,為課堂教學改革搭建綠色平台。
校長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轉變直接關乎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敗。對於校長們來說,大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會不會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這是長期以來令各基層學校普遍擔憂的問題。對此,我們堅持認為,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保證廣饒教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就必須解除校長們的思想顧慮。我們組織全部初中學校的校長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課堂教學改革比較成功的學校參觀學習,組織校長深入學校搞調研,校長們最終統一了思想,深刻認識到改革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從被動聽從走向主動改革,自覺地帶領老師投身到了課堂教學改革中去。
(三)充分發揮教研員的主觀能動性,為課堂教學改革出謀劃策。
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切實轉變教研職能。按照「以研為主,研督結合,評研分離」的思路,實行縣教研員兩進(進學校、進課堂)三包(包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推廣、學科骨幹培養、教學規劃指導)制度。積極鼓勵教研員走出去,多聽、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點定位,搶抓機遇,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設的同時,鼓勵各學科教研員高屋建瓴,統籌全縣本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員結合本學科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氣和魄力。要有時不我待的強烈意識。結合本縣實際,確定出符合本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創新模式。力爭利用1--2年的時間,在新授課、講評課、復習課等不同課型上有新的突破並把成功的經驗在全縣推廣,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教研員通過深入基層,和基層共發展同進步,不斷發現先進典型,大張旗鼓的為課堂改革吶喊助威,有力地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健康和諧的發展,為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確保活動實效,我們了實行捆綁式考評辦法,進一步明確了縣教研員的角色定位,為他們深入基層,了解基層,指導基層,拓寬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課堂,創新教學模式。
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內容。課堂改革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課堂都是「以人為本」「以學為主」的課堂。因此,我們結合本縣實際,借鑒濰坊十中「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和東廬中學 「講學稿」 的成功經驗,確定了符合我縣自身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導學導練,自主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並在全縣進行實驗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將實施過程的四個環節作簡要介紹。
(一)自主預習:教師在每節課之前,都要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利用集體的力量集思廣益,確定講學稿,制定好預習提綱。①預習提綱需提前一至兩天提供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准備。②根據預習提綱內容的多少,可靈活採用課代表在黑板上抄寫、教師出示小黑板、列印張貼於班級、印發給小組長乃至全體學生等多種形式。 ③根據預習提綱內容的難易,可靈活採用課外預習、課堂前部分時間預習或者整節課預習方法進行。④各小組要進行組內預習交流,歸納出小組集中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便於上課時進行組間交流。這是學生搞好預習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自主預習的依據。讓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教師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由每個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這一步至關重要。我們認為:學生要參加小組討論,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見解,否則就是無效的。因為沒有經過個體熟讀精思而匆忙展開討論如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見,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容易掩蓋學生的思維困惑和學習困難,這樣,有些表面上氣氛熱烈的討論實際上只是一種假象,與真正的問題是油和水的關系。這一環節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設計問題時要緊扣學習目標,重點突出,難易適中,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做文章。其二,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學什麼,怎麼學,多長時間完成,完成到什麼程度。最好是以板書、多媒體展示或者印發講義等書面形式,盡量不用口述。其三,獨立思考的成果能在書上勾畫出來的就勾畫出來,不能在書上勾畫出來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紙上寫出來,因為思維是混沌的,語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組交流:小組交流是調動學生積極研討、解決疑難困惑的的中心環節。因為有了學生個體的思考,就為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小組合作學習很容易流於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學的機制。我們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確劃分小組。一般4-6人為一組,採用異質分組法,兼顧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差異等不同的方面,小組成員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優勢互補。②讓每個成員都明確自己的職責,尤其要注意發揮組長(一般是各組的1號)的作用,組長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安排發言順序,同時兼任「記錄員」,隨時記錄和歸納討論的成果,還要能以「檢查員」的身份對小組成員的發言作出評價,檢查成員是否完成學習任務。組長可以是確定的,也可以輪流值班,以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標准。③這里的小組交流是動態的,可以是組內交流,也可以是組際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師要充分參與進去,適時調整、引導。比如可以採取小組間互相提問的方法,以對比討論學習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見。④小組評價要跟上。可以設計表格,由課代表和小組長聯合記錄學生的課堂發言、學習完成任務情況,在評價上注重學生的發展性,比如4號主動回答問題得4分,1號回答對問題得1分等。一周一匯總,評選優秀小組,設置「流動紅旗」,在組與組之間輪換。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強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每一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明確,學習過程進一步優化,課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點撥釋疑:學生在充分自學,相互交流之後。解決了許多問題。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點撥,答疑解惑。這一步也最能考驗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交流和展示的資源,一方面通過激勵性的評價和提示,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過示範、點撥、分析、講解等手段,促成展示過程中問題的化解。既要圍繞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的重點、難點,也要兼顧動態生成的問題,解釋學生的疑惑。點撥過程要力求簡潔、透徹、明了。
(四)訓練反饋:改革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更高的課堂效率。看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知識掌握的生成度。簡言之,一堂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學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饋很重要。課堂精練,是教師獲取反饋信息,優化課堂結構的重要環節。以前,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多練而不加篩選地搜集習題,使學生陷入題海,重復練習,無效練習,浪費了課堂有效時間,加重了學生課業負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採取了三條措施:一是課堂練習題必須由備課組集體討論確定,以保證質量。二是練習題必須以投影形式出現或課前將練習題列印在紙上,以節省學生抄題時間,三是評講練習題時要突出其共性問題,個性問題,課後輔導,以提高整體效益。這樣做,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支配,便於他們深入思考,梳理、提煉知識要點,優化知識結構。此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創造性地設計作業,精編、精選練習題,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差異性,題目一般包括基本題和選做題兩部分。讓好學生吃飽,中下游學生吃好。切實解決了一言堂、一種模式、好學生吃不飽、中下游學生吃不好的現象。另外,測試題的用時多少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除單元檢測外,一般不單獨佔用一課時。檢查的方式也應是動態的,以書面為主,也可以是口頭檢測或者實踐操作等,要盡可能體現「堂堂清」的原則,在課內完成,並及時把結果反饋給學生。

8. 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學校應該怎麼做

本著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認真落實教學改革措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為主要目標,我校開始組織廣大教師進行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各位教師辛勤的付出,本校的課堂教學有了較大的轉變,師生的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一、通過學習,樹立新的理念。

推進高效課堂改革,必須徹底改變教師舊的教學觀念。為了改變廣大教師的舊觀念、舊思路,學校連續召開了兩次全體教師會議,就全縣課改的背景及意義向老師們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和闡釋,同時把當前先進學校的的做法向大家介紹,當大家聽了杜郎口等學校的課堂教學情況的詳細介紹,觀看了有關視頻資料,都深深地被它們那徹底的、顛覆性的課堂教學改革所震撼,有豁然開朗之感。相繼學校組織教師開展「課堂教學行為自我反思」活動,對已往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深刻的自查自糾。經過學習與反思,全校一致認為必須真正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轉變,要大膽借鑒他人之長、融眾家之智慧為我所用,對課堂教學「大動干戈」,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二、組建領導小組,提供組織保障。

為了切實做好有效課堂教學改革的工作,學校成立了由李校長親自擔任組長的高效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和監督有效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和實施。同時,學校還抓好兩個層面的工作:在領導層面上,領導小組抓好學習和思想動員,讓課堂改革成為整個學校活動的中心環節;在業務層面上,領導小組注重落實、承上啟下和具體的操作,以各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進行實踐和研究,真正做到點上有研究,線上有指導,面上有落實。

三、認真思索,確立教學模式

學校在充分學習教學理論,借鑒他校先進教改經驗的基本上,並通過對骨幹教師開設的研討課進行反復討論、調研,最終結合本校實際提出了「321」課堂教育改革新模式,即 「三做兩線一拓展」教學模式。具體內容包括:1.「三做」:(1)教師方面:在充分研究學生的學情的基礎上,做好導學案,設計好教學目標、活動和練習(教師帶頭做好要布置給學生的各項練習)(2)學生方面:做好預習作業,收集與新課學習有關的資料。(3)小組方面:組內做好分工,並將預習的內容進行交流,做到資源共享。2、「兩線」:一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一條線(簡稱:自學討論線)一是以目標達成為一條線(簡稱:引導訓練線).主要做好4個環節:自學、討論、引導、訓練。3、「一拓展」:即練習(鞏固),向更深層次推進。此外,在時間分配上規定:10+30,即教師的講不超過10分鍾,學生的自學、討論、交流達到或超過30分鍾。

四、狠抓落實,扎實推進課改工作

課改工作的好壞,關鍵在於落實。學校通過召開全體教師會議,要求各級部、各班級、全體教師全面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活動,真正地使課改常溶入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並產生積極的效果。

1.開展實驗,以點帶面。學校首先在各年級確立了一(3)班、二(1)班、三(1)班、四(3)班、五(2)班、六(1)班為實驗班級,以實驗班級為先導來帶動各年級、各學科的改革,通過讓實驗班級的老師在全校開設研究課,讓各科的所有教師針對上課情況,進行大討論,感受其先進的理念和做法,同時剖析其中需要改進的地方,以為自己開展課改做為准備。

2.骨幹引導,全面推開。學校除了通過實驗班級來做好前期工作的同時,還安排了教學骨幹教師率先上研討課,通過他們開設的研討課,來向全校教師傳達他們對新課改理念的理解,以對有疑問者有更明確的認識,以便更好地開展實踐工作。

3.開展調研,不斷推進。為了使「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不斷解決課改中遇到的新問題。4月份,校長和中層領導一起將前一階段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逐一進行梳理,並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列舉出來,分發到各備課組。並在隨後的業務學習中,每位領導掛包一個備課組,和教師們一起討論其中的焦點問題。討論中,教師們各抒己見,把自己已經實驗的比較好的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時把自己在課改中遇到的新的疑惑再向其他老師問詢,從而形成了對自己班級更加有效的方法,從而推動新課改活動在全校范圍內更好地開展。

4.外出學習,借鑒內化。雖說通過教學錄像和文字資料的學習,大家對新課改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總的來說,還是處在自己摸索的階段,而對於一些更新、更好的做卻不一定了解。因此,學校利用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學校先後參加了第十屆「現代與經典」全國小學數學教學研討觀摩會、南京鼓樓區的「新理念·新實踐」數學教學專場系列活動、「小學自主討論式教學研究」專題研討會以及語文教師全能大賽等活動,讓更多的老師通過外出學習,使得更多的教師有了提升的機會,並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新方法。

5.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為了使本校提出的「三二一」課改教學模式的不斷深入,努力推進實踐工作,學校先後開展了兩輪的「同課異構」活動。先是各備課組集體備課,上課教師再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動手實踐,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不斷培養學生相互合作、探究新知的能力。同時組內成員做好聽課、評課工作,及時將前一位教師上課時遇到的問題進行組內討論,下一位教師開課時便調整教學設計,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學校中層領導也掛包到年級組,和上課老師一起探討教學中的難點,同備課組的老師也在「得」與「失」中,改進和完善了教學方法,努力打造更有效的課堂。

6.全面考核,推向深入。為了使每一位教師都能真正地投入到有效課改的活動中,把有效課堂的學習與理解落實到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去,學校在6月份開展了有效課堂考核工作。學校要求4--6年級的語、數、外每位教師,首先認真學習本校制訂的「三二一」教學模式的考核標准,然後確定好開課時間,並向學校考核小組進行申報。學校根據安排,由三名教學骨幹組成的考核小組對其進行考核。經考核,如果達到60分的算合格,60分以下的要到相關實驗班級進行隨堂聽課學習,並繼續進行第二輪考核,直到過關為止。經過兩輪的考核工作,學校4--6年級的語、數、外教師基本上都能達到合格或良好的標准,真正使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加有效了。

7.課改與課題結合研究。針對同步開展的課題研究工作,學校將課改與課題結合起來,用課題研究促課改的推進,把課改作為課題研究的實踐形式,二者互相促進,有利於課改工作和課題研究的深入。

五、取得的收獲

課改給學校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學校初步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學的課改特點,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教育特色,突出了辦學亮點,各方面都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

1.教師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

教學方式的轉變是課改以來課堂教學發生的較為顯著的變化,大多數教師在課上講得少了,站在前面的時間少了。教師力圖想辦法、創機會讓學生自主學,多給學生活動、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間和時間。如對教學方式的操作,教師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積極地探索,以實現新的學習方式應有的價值;小組合作學習,從分組、到分工、到合作、到評價,都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規范,優生、弱生互助,學習效率較高。再如,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在一些課堂上,我們看到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已經達到了較高的層次。這些都說明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已有了較大的改進,盡管不成熟,但這種意識是很值得肯定的。

2.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

在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課堂上學生有機會展示學習的思維過程,經常會聽到「老師,我來!」這樣聲音,;課下後續活動增多,如以個體、集體不同形式搜集資料、調查訪問、實驗討論等。學習方式的變化多體現了學習的自主過程,在過程中多體驗感知,進而提高了學習能力和效益。

3.師生關系發生了變化

教學方式的轉變要求教師得參與學習過程,與學生一起交流、對話、探究,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這樣的雙向互動客觀上必然引起師關系的變化。新課改的課堂上,你經常會看到教師與學生同樂,一種積極探索、和諧融洽、平等互尊的師生關系正在逐漸建立起來。

4.學校教研氛圍發生了變化

以往學校開展研究工作時,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參與面不廣,而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學校教師參與和程度有了較大的改觀。教師不但通過集體備課、「說、上、評」等活動,深入參與了教研活動;通過參與課題研究,讓更多的老師在不同領域、不同學科方面有一不定期的發展;老師還通過參加各種教學評比活動,使自己在科研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六、存在的問題

由於課改工作系統性和復雜性使教師的壓力較大,老師們經常遇到很多的困難、疑惑和問題。如:教師缺乏對教育新理念的認識和教育觀念的更新,對新的教學模式不適應,尤其是年長的老師;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與新課程標准所需要的要求不吻合;教師對如何開展更加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握不準;優生與學困生不能兼顧發展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的發展如何進行准確的評價等等。

七、新學期的打算

1.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利用暑期校本培訓及每周一下午的學習時間,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內容,將學習情況納入對教師的量化考核。一是組織廣大教師觀看教育局下發的有關課程改革的教學光碟;二是組織廣大教師進行認真學習訂購的新課改書籍;三是認真解讀本校課改教學模式,並要求教師對照舊教法和教學成績來領會新方法的優勢。

2.堅持做好平時工作。主要是:(1)在廣大教職工中開展讀理論書籍,做學習摘記活動。(2)寫好教學札記或教後感,習題做到每個課時一篇,並進行評比。(3)藉助優質課光碟和教育新理念,每位教師要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做到節節規范,堂堂有新意。(4)教師每學期聽課要在16節以上,重點是聽好各年級組、各教研組集體研究的研討課,寫好聽後感。

3.要適時抓好課題研究,以科研帶動教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是靠課改,二是靠教科研。在廣大教職工中樹立教科研的意識,以本校立項的6個課題為契機,教育教師明白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使教師盡快走進課程,並在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體驗。同時,抓好已立項的省、市課題研究工作,收集整理好研究檔案,並組織開展好各級各類教科研論文的徵集工作,寫好教科研札記,寫好課後反思,為課程改革實驗留有寶貴資料。

總之,新課改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克服困難,總結經驗,扎扎實實做好新課改工作。並期望著課改會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9. 怎樣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近年來,我校大刀闊斧開展了教學改革實驗,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顯,由於各種原因,學生生源逐年下降,教學質量的提高迫在眉睫,要求進一步搞好課堂教學改革。下面就簡要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要求每位教師確立素質教育的觀念,認真落實課堂教學改革。課改不是走過場,也不是做表面功夫,要求切實面向全體學生,力圖使每個學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到發展。 素質教育已經「喊」了一些年了,但是在推行過程中相當緩慢,受考試制度指揮棒的影響,許多老師為了抓升學率難以改變觀念固守陳規,觀念不轉變要進行課改幾乎是不可能的。每個老師要始終明白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路人,在課堂教學改革要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把「讀書權」交給學生,一定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只有教師的思想觀念轉變了。教學改革才能進行到底。 二、改革課堂教學形式。許多老師認為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是課堂教學改革,於是想方設法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一會兒開展辯論賽,一會兒抬頭看錄像,一會兒進行討論。一節課下來學生忙得不亦樂乎。誠然一節好課必然要激起學生的興趣,但是太多的活動讓學生目不暇接,根本找不到「北」,不知道老師這節課講述什麼內容,哪些是重點,哪些要求掌握,只重形式不講結果。我們要進行的課堂教學改革是教師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充分留時間讓學生思考、想像,相互探討。步步引申。師生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溝通,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愚蠢的教師是教給真理,聰明的教師是教學生發現真理。」課堂教學改革首先教師提出這節課要達到的目標,組織學生自學,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如果學生不認真自學,教師不講授新課,學生不充分獨立的思考就不進行交流。讓學生在自主嘗試中探究學習,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學習,在討論合作中學習。然後教師了解學生自學中遇到的障礙進行適當點撥、強調、提升。通常是我們講的「三講三不講」,三講:講易混點,講易錯點,講易漏點。三不講:學生自己已經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最後老師要留一些時間鞏固這節課的內容,可以做習題,也可以讓學生反思,形式多種多樣。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改革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