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學敘事要擬定題目嗎
您好,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敘」就是敘述,「事」就是事件(故事)。敘事就是寫故事,由親身經歷的人-------教師寫親身經歷的教育幼兒的故事。 教育敘事其實是一種敘事化的教育反思。 教育敘事應定位在接近教育現實中所發生的各種真相。通過教育敘事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人物、思想與行動,看到這些真實事件背後的復雜意義。總之,寫教育敘事實為了讓教育回歸生活本身,讓教師在教育生活中領悟教育的力量,使自己的教育實踐具有自己獨特的理論和實踐的生命力。 寫好教育敘事不僅需要深入了解某一個教育實踐現象,還要有足夠的理論視角。只有這樣,在敘事的過程中,才知道如何組織事件。才知道事件組織起來後能夠表達什麼樣的理論主題。寫好教育敘事還與我們教師是否有明確的追求有關。如果有了明確的追求,又有不斷反思的精神並確實是想追問自己,當教師這些年來到底都做了些什麼,在從事教育的過程中堅持過什麼樣的良知與信念,有過什麼樣的痛苦與喜悅,總之,一旦教師想要認真地審查自己的教育生活,那麼無疑就能夠寫出高質量的教育敘事。如果只是為了完成什麼上面布置的任務,或為了其他名利,是不可能寫出高質量的教育敘事。 二、教育敘事的特點例舉說明:允許孩子說「不」-------尋找預設與生成的支點(1)真實性。教育敘事研究所敘述的是來自已經發生過的教育事件,是真實可信的教育故事,不是設計的事件。因此,教師平時要善於捕捉這些教育故事的「源文件」 ,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義。(2)人物性。在教育敘事中,敘述者既是說故事的人,也是他們自己故事裡或別人故事中的角色。敘述者將自己放到故事中,用自己的視覺去觀察和體驗,對事件中的某個角色(學生等)做出較為科學與合理的行為和心理的「假想」 ,從而使故事的人物角色「更飽滿」。(3)情節性。敘事談論的是特別的人和特別的沖突、問題或使生活變得復雜的任何東西,所以敘事不是記流水賬,而是記述有情節、有意義的相對完整的故事。通常有與所敘述的教育事件相關的具體人物、事件發展的情節。(4)可讀性。閱讀者可以從敘事報告的故事情節中看到教學影像,清楚的把握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用內省、比較的方法去解釋報告中的問題解決。這種影像化的故事情節提供給閱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對於教育者而言,這種感受對教學觀念、方法的改進影響會更具體,更深入,因為我們知道,具體經驗對於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5)感悟性。教育敘事研究獲得某種教育理論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歸納而不是演繹。也就是說,是從過去的具體教育事件及其情節中歸納出來教育理論 三、教育敘事的基本內容框架1、問題產生的背景。背景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但不必須面面俱到,關鍵在於說明故事發生有何特別原因和條件。2、問題情境描敘。每個教育敘事都必須有一個鮮明問題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對實際情節進行選擇,目的凸現焦點。要有細節的描寫,描寫生動,引人入勝。描寫一般採取敘議結合,即描敘+分析, 描敘夾分析。3、問題解決結果或效果的描述。 主要內容結構:背景、問題、細節、結果。 四、優秀教育敘事的標准丁剛教授曾經對好的教育敘事給出過最高標准,他說:如果敘事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即不僅在講述某個人物的教育生活故事的過程中揭示了一系列復雜的教育場景與行為關系,而且「照亮」了某個人物在此教育場景中的「心靈顫動」 ,可以給讀者一種精神震撼,那麼這就是非常好的敘事了。在此我們就給出個一般標准吧,好的敘事=生動的故事+精彩的內心活動。 具體可分解為以下幾項:1、事件真實。2、描述的情境有意義,抒發獨到思考。3、敘述清晰, 細節描寫生動,揭示人物的心理,細膩刻畫沖突情節。4、敘述的問題對他人有思考價值和啟發意義。 五、教育敘事 ,是對教學問題、過程……的自然描述,可以稱之為經過加工的「白描」,教育敘事研究則是對蘊涵在教師教學故事後面的教育意義、教育價值的解讀。敘事講究真實、生動,研究講究貼切、深入(入木三分)。至於隨筆,則是就某個單一的、容量相對較小的教學問題的敘事研究。3、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兩者到底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教養筆記和教育敘事的區別又在什麼地方? 教育敘事沒有固定的寫作模式,說明故事的脈絡,說清故事的意義(當然在表達中還滲透了感情)就好。反思是孕伏在對教育事實的價值判斷和意義解讀中的,是順流而下的思想、觀念……的流露,,而不是為了反思而反思的。 從本質上說,教育敘事、案例、教養筆記……都是為了幫助教師自我建構。寫、研都是為了從理念向行為的轉變。 與教育敘事的區別。案例可以說是有教育敘事和案例分析與問題討論三部分組成,教育敘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
『貳』 教育敘事是什麼
教育敘事的概念及本質 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敘事研究」,借鑒了文藝理論中的「敘事學」。簡單說,「敘」就是敘述,「事」就是故事,教育敘事,即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過程。《中小學管理》2003年第9期邱瑜是這樣說的:「教育敘事研究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麼,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怎麼做,它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麼或應該怎麼做。也有人這樣描述,教育敘事研究,就是通過教育主體的故事敘說來描繪教育行為、進行意義建構並使教育活動獲得解釋性的意義理解。從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相對於以往的科學化研究而言,教育敘事研究更強調與人們教育經驗的聯系(即以教師自身的真實生活為基礎),並通過故事敘述來描述人們在自然情境下的教育經驗、教育行為以及作為教育群體和教育個體的生活方式(即以教師自己的故事建構為手段)。因此,教育敘事研究強調的不僅是客觀規律的發現,而且更加關注人們教育經驗的存在意義。概括的說,教育敘事研究就是一個客觀的過程、真實的體驗、主觀的闡釋有機融為一體的一種教育經驗的發現和揭示過程。然而,教育敘事中的故事敘述,並不只是一些有關教育過程的客觀記錄,而是一個主客觀相互建構的過程。在研究過程中,不僅要高度關注教師自身的內心體驗,重視教師的意義感受,讓教師學會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更要學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反思和挖掘自我,表達自己的思想,成為自主的專業知識的發現者和創造者。在研究過程中,它所致力的對象不再是抽象的、普遍的原理性概括,而是通過有關經驗的故事、口述、現場觀察、日記、訪談、自傳、傳記、書信以及文獻分析等,來逼近人們的教育經驗和實踐本身。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目的不只是關注教育「理」與「邏輯」,而且關注教育的「事」與「情節」;即使提出教育「理」與「邏輯」,也使這種「理」與「邏輯」從具體的教育事件及其情節中成長出來。採用敘事研究必須基於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關注教學實踐中的 「教學問題」和「教學沖突」,通過敘事報告反映出作者自己對研究對象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對教學的反思
『叄』 什麼是教育敘事
教育敘事,即是講有關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其實質是通過講述教育故事,體悟教育真諦的一種研究方法。
教育敘事研究是指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類型敘事素材的分析研究,它強調關注作為個體的人的經歷故事及其背後隱藏的之於該個體的意義,強調關注微觀分析,以及強調教師的反思價值、強調教師知識的重要性、賦予教師言說其經歷的權力等三種教育發展趨勢。
(3)教學教育敘事擴展閱讀
教育敘事研究與其他質的研究方法的區別有以下幾方面:
(1)由於關注的是作為個體的人的個人性經歷,有時也關注其社會性經歷,因此,教育敘事研究更關注微觀分析,這與人種志研究注重中觀、宏觀分析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2)由於研究目標是了解和認識作為個體的人,因此,教育敘事研究的研究目的不是要形成一種可以運用到他人身上的理論。
在這一點上,它與紮根理論研究是背道而馳的。紮根理論研究的研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形成一套可以移植與推廣到其他人身上的理論。
教育敘事研究之所以強調關注作為個體的人的經歷故事及其背後隱藏的之於該個體的意義,或許同它的倡導者之一克萊丁寧曾在阿爾伯塔大學攻讀心理學學士學位和咨詢教育碩士學位,並曾當過教師、校內輔導員及咨詢員的經歷有關。
『肆』 教師申報高級職稱教育教學敘事怎麼寫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無情的歲月於凝眸回首間無聲地逝去,回首走過的三十多年從教路真是苦辣酸甜,百感交集。有過「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尋覓;也有過「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更有「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充實與快慰。
1974年4月高中畢業後,滿懷激情與夢想,我踏上教書育人的光榮征程。幾十年裡,我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工作,認真鑽研,不斷進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一、植根教育沃土,開啟追夢之旅
奧斯托洛夫斯基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經把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這個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了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我就是帶著這樣一份景仰、一份執著去實踐我的教師夢的。我的職業信念是想成為一個好老師,可當時對這個「好」的理解比較籠統,並沒有一個評價的標准,由此我開始了一段如何做一名好老師的奮斗歷程。憑著年輕的熱情和充足的干勁,五年來我一直超負荷的工作,我幾乎把學校當成了家,除了睡覺休息,我和學校幾乎寸步不離。在大量的閱讀和學習中,這樣一段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幸運:上學時遇到一位好老師,工作時遇到一位好師傅, 成家時遇到一個好伴侶。有時他們一個甜美的笑容,一句溫馨的問候,就能使你的人生與眾不同,光彩照人。」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其人格的形成與接觸到什麼樣的老師有莫大的關系,這使我堅定了探索如何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好老師的決心。
「愛是教育的基礎」。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關系學生性格的形成。一個學生如果生活在鼓勵和認可之中,他就會自信和自強。有學者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憑著這番感悟,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做到盡量用鼓勵和微笑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盡量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處理學生問題時力求公正民主,並不斷增強自身素養,盡全力給學生做個好榜樣。在學生的評語中,經常會看見這樣的句子:「您是我們見過的最具活力的老師」——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打球,增進溝通,愉悅身心;「您是特別開朗特別喜歡笑的老師,同時也能讓我們開懷大笑,這樣快樂的課堂,我們喜歡」——我一直奉行快樂教學,學生只有樂學才會學有所成;「老師,沒有您不斷的鼓勵和加油,就沒有咱們班的奇跡」——這是我教的初二一班學生給我的留言,從一名不文的普通班級,到學年公認的品牌集體,其間閃爍著無數次的稱贊和鼓勵
學生們愈加光彩照人,我也真正感受到了身為人師的幸福。平時在課下,學生向我問老師好,我都會微笑回應。學生的文具不小心掉了,我會很自然的幫他撿起來,與學生做思想溝通,如果我坐著,絕對不會叫學生站著。對於初中生而言,被平視的感覺非常重要。正是我樂此不疲的這些小的細節,贏得了家長、學生和同仁們的欣賞,也獲得了尊重。在未來的教育生涯中,我會把這樣的風格堅持下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優秀教師的寫照。試想,一名有著「愛心、誠心、耐心、信心、真心」的教師,用博愛去關懷學生,用真誠打動學生,用毅力感染學生,用自信鼓舞學生,自然會換得一顆顆幼小心靈的健康成長。而作為教師本身,也在育人的同時收獲別樣的幸福。
二、搏擊課改風雲,強健夢想羽翼
初出茅廬的我對於課堂教學還很新奇陌生,可職業賦予的責任感告訴自己: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和全面的教學基本功。因此,我一方面在教學上虛心地向老教師請教,多聽課,鑽研教材、教參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開始向課堂教學實踐的探索,雖然直到現在我還不能拿出一套全面的理論,但我明白了一堂課必須要做到的幾點:一是對專業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挖掘;二是對教材結構的分析和整理;三是精選材料;四是錘煉教學語言;五是提高課堂應變能力。有了這樣的經歷,我不再滿足聽老教師的課,而是邀請同行聽我的課,由最初懼怕別人的指責和批評變成樂於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經過一年的錘煉,我的羽翼日漸豐滿,開始了新一輪課堂實踐水平的檢驗。2001~2004年度連續幾年獲得縣市「優秀教師」光榮稱號。在課程改革的積極參與中我的教學行為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變化:「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積極引導,巧妙點撥,充分發揮教師「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探究、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曲直,最終使學生從消極走向積極,使認識模糊走向清晰。
這些實踐和學習使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育行為的變化,教育效果也發生實質轉變,並在日常的教學中有了體現。我的課堂教學日臻成熟,得到了學校的認可。
三、立足教育管理,奏響圓夢樂章
作為一名教師,既要教書,也要育人。哲學家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學生更是如此。」贊美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養料。我們班主任作為教育者,不妨以表揚為切入點,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予以發自內心的表揚和贊賞,努力讓我們的每個學生都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例如:陳磊同學剛來我班時,成績非常不理想,還經常違反紀律。可是當他的班級工作被多次肯定後,他勁頭十足,也嚴格了對自己的要求。如今,他雖然學習成績不理想,但是他負責的班級地理工作卻是十分出色,從來都不需要我的督促,中考時順利考進了高中.又如,李格同學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學習積極性不高,從來不問不懂的題目。另外,我還喜歡在接班的第一個月就設立「班級明星」的評比活動,以後每月進行一次,這活動涉及的面
領我們從陰霾走向曙光,是您給了我們繼續追求夢想的力量„„」這些話語也給了我莫大的勇氣,使得我能夠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永葆激情和干勁。
還沒從學生畢業的惆悵中舒緩過來,我又成為初一的班主任。在繼續堅持我的班級管理目標下,又制定了班級管理原則:管理學生要民主;獎懲學生要公正;教育學生要寬容;關心學生要真誠;指導學生要科學。確定實現目標的保障: 協調好師生、同學之間的關系,營造和諧學習氛圍;抓好班風促進積極向上的競爭機制形成;加強理想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指導分析、學法指導,使學生有良好的心態積極學習、生活。我延續了上一屆班級的口號,把班級的核心文化定位為「執著勇毅」,喊著口號,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集體從「軍訓優勝班」到「校園廣播操比賽一等獎」,從「運動會精神文明獎」到「舞動青春校園集體舞大賽第一名」,再到每周必得的紅旗班級、綠色教室,一路高歌猛進,所向披靡。學生在集體的懷抱中獲得了參與的快樂和收獲的喜悅,行為更加自覺規范,學習狀態日漸高昂穩健,考試成績穩步上升,成為學年交口稱贊的品牌班級。我在不懈的耕耘付出中也多次獲得各級榮譽稱號及獎勵證書。自1988年起,多次獲得市級「優秀班主任」榮譽。2003~2005年連續幾年取得全縣中考語文前十幾名的較好成績。
四、立志終身學習,持續夢想動力
作為新時期的人民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學習,終身學習,學高為師,教師是教育者,也必須是學習者。試想孩子們就連節假日還都忙著學這學那,我這做教師的怎能不學習呢?社會的迅速變遷使身邊的事物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有許許多多的問題要我們來回答,我們不可能樣樣精通,但至少應該去努力了解一些。作為一名教師我不能停留在過去的「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老觀念上,而應該進化為教師所擁有的知識就像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教師的繼續教育就是很好的策略。現代的教育
是終身的教育,教師不僅是教育者而且更應該是受教育者,要處處豐富自己的知識,時時為自己「充充電」,要有一種永不衰竭的求知慾望,不斷超越自己,以「外塑形象,內強素質」的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在這樣的感悟中,我利用大量的課余時間增強自己的閱讀量,蘇霍姆林斯基的《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贊可夫的《和教師的談話》、傅道春編著的《教師技術行為》、《教師行為優化教程》、《教師行為訪談》、方明編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肖川著的《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和《教育的視野》等教育專著開拓了我的知識視野,《班主任之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期刊我每期必讀,此外,為了緊握時代脈搏,我還定期閱讀《青年文摘》、《意林》、《讀者》等期刊。在長期閱讀中,我積累了大量的閱讀筆記和讀後感,在學校成立青年教師研修會後,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加到青年教師的讀書沙龍活動中,共同探討問題,分享收獲。遇到特別好的文章,我都會列印出來,利用班會時間,與班級學生一起閱讀,我相信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師的學識廣博和豐富的教育教學智慧來自對知識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作為教師,我們只有在不斷的自我學習中體驗學習的魅力和樂趣,增強自身才幹,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把學習的樂趣帶給我們的學生,讓知識的力量世代相傳。
五、投身教學科研,明確夢想航向
《尋求教育之道》和《尋求教育智慧》等校本研修教材的學習,讓我走近了魏書生、鄭傑、李鎮西、肖川、張文質等教育名家,我的教育教學理論得到了積淀,課堂教學更多了一份淡定和從容。
「教而無研,行而不遠」。我開始了在研究型教師、復合型教師的成長道路上的跋涉。學習的過程是艱辛的,但所獲的經驗幫助我對課題的思考漸行漸遠,漸行漸細。在培訓、交流與研討中,積累了豐富的思考。帶著這些思考反觀教學,我對教育教學形成了更為細致深入的體會。我撰寫的多篇論文獲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並沒有放棄對教學理論的探索,多次進行教學設計並撰寫教育論文。
教育是需要用愛心澆灌、用熱情燃燒、用智慧點亮、用無悔堅持的事業,在這幾十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既體會到教師職業的神聖和辛苦,更體會到做教師的幸福和快樂。這幾十年的圓夢歷程,充滿了艱辛和汗水,但真正的教育之花才剛剛開放,真正的夢想之旅才徐徐開啟,我將繼續以謙虛的態度、執著的精神、樂觀的心態,不斷進取,在平凡中彰顯生命的價值,在奮斗中瑰麗我的教師夢想。
『伍』 教育敘事故事
我們大都有這樣的體驗:聽一堂好課,如同欣賞一首名曲,餘音在耳,裘裊不絕;又像觀賞一幅名畫,心動神移,流連忘返。再看學生,個個雙眸凝視,猶如被磁鐵吸引住似的聽著、想著、記錄著……。回憶教師生涯,為能達到這種境界,我也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也經常觀摩同組老師的課堂教學,在此就談談在歷史教學中做到的「三須」。
一、必須精講重點,深入淺出
在一節課里,要講的內容很多,想把一切問題都講深講透是不可能的。教學中,通過仔細認真地備課,力求把教材吃透;在處理教材和講解課文時分清主次,去繁求簡,抓住重點,精講多練。這樣做無疑是科學的合理的。多年的實踐,深刻地認識到:講解時緊緊圍繞教材,以《綱》為綱,以本為本,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把課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學生頭腦里的知識,進而發展其智力和能力。例如,講中國近代史時,「半殖民地」、「半封建」這兩個概念比較抽象,對學生來說是不容易理解的。對此我結合鴉片戰爭前後中國政治經濟史實的變化自然引出。
鴉片戰爭前,中國在政治上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關稅主權開始遭到破壞,一個國家的主權部分喪失了,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從經濟上看。鴉片戰爭前,在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鴉片戰爭後,外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同時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起來,既存在封建經濟,又有資本主義經濟滲入。這就是「半封建」。
這樣講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這種把教材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的做法,就會把學生的歷史思維一步步引向深入,直達歷史知識概念的內涵。學生對歷史概念能夠准確理解,理性思辯能力也切實得到提高。
二、必須結合實際,方法靈活
傳統的教育觀念往往把學生置於教學活動的被動地位,不能充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授課多以「填鴨式」、「滿堂灌」的形式出現,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早在1941年,毛澤東同志就在《中共中央關於延安幹部學校的決定》中指出:「在教學方法中,應堅決採取啟發的、研究的、經驗的方式,以發展學生在學習中的自動性和創造性,而堅決廢止注入的、強迫的、空洞的方式」。
經過自己的學習和實踐,深刻認識到——啟發應當作為一種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指導原理,它可以滲透在課堂教學的所有環節中,同時任何一種教學的具體方法中也可以貫穿這一要求。從學生的實際、教學內容的實際、教師自己教學特點的實際出發,把啟發的原理滲透其中,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是好方法。幾年來,我始終堅持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先後嘗試過:三段式教學法,讀讀、議議、講講、練練八字教學法,目標反饋教學法,歷史問題教學法,談話教學法,辯論教學法,讀書指導教學法,等等。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有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有些方法也不盡人如意。但他們常常期待著下一節歷史課,猜想著老師是不是又會採取新的教學方法?
三、必須幽默風趣,引人入勝
有句名言:「缺乏幽默是悲哀的」。課堂上,結合有關知識巧妙地融幽默子教學中,含而不露地引發學生的聯想,出神入化地推動知識的領悟,能夠獲得非比尋常的功效。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時張冠李戴,常常會鬧出笑話。記得有這么一次,讓學生簡介《資治通鑒》的作者,一位學生爽快地說道:「作者司馬遷,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話音未落,笑聲四起,弄得這名學生莫名其妙。這時我平靜地說:「雖是一字之差,卻讓司馬遷多活了一千多年,但這能全是我們同學們的錯嗎?誰讓司馬遷與司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別,誰讓他們又都是史學家、文學家,誰讓《史記》與《資治通鑒》又都是史學名著兼文學名著呢?太像了,太像了,以致於我們看不出他二人還有什麼區別?」幽默風趣的話語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把學生混淆的知識作出了區別,可謂一箭雙雕。正如法國一位著名演講家所說:「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所接受」。
當然,由於我的教學經驗有限,以上也是在平時教學中的一點小的心得,作為隨筆記錄下平時教學的點滴
『陸』 教育敘事和教育案例的區別
教育敘事研究與案例研究是博客中常見的研究表達方式。由於其具有直接記錄教師教育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受研究規訓與理論演繹的羈絆相對較少等特點,因此是最適合一線教師經常性、日常性開展研究的最佳方式,也是課題研究、論文寫作的基礎和重要的素材來源,博客上最主要的日誌形式。教師一旦養成了寫敘事、做案例的習慣,也就養成了經常性對自己教育教學工作進行觀察、總結和自省的習慣,這對促進教師教育經驗的積累、實踐智慧的生長是非常有益的。
1、教育敘事
(1)什麼是教育敘事 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敘"就是敘述,,「事」就是故事。教育敘事其實是一種敘事化的教育反思。
教育敘事的5個特點
真實性:敘述的是來自己教育實踐中已經發生過的教育事件,是真實可信的教育故事,不是虛構的事件。人物性:敘述者既是說故事的人,也是他們自己故事裡或別人故事中的角色。情節性:談論的是特別的人和特別的沖突、問題。敘事不是記流水賬,而是記述有情節、有意義的相對完整的故事。可讀::閱讀者可故事情節中看到教學影像,清楚的把握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用內省、比較的方法去解釋報告中的問題解決。感悟性:敘述作者的體驗或感受。
教育敘事的基本框架:
問題產生的背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但不必須面面俱到,關鍵在於說明故事發生有何特別原因和條件。問題發生的情境:必須有一個鮮明問題或矛盾以及問題產生的具體情境。可以對實際情節進行選擇,凸現焦點。要有生動的細節的描寫。描寫一般採取敘議結合,即描敘+分析,描敘夾分析。問題解決結果或效果的描述。主要內容結構:背景、問題、細節、結果。
教育敘事的寫作要求:
必須基於真實教學實踐,不能虛構。必須蘊涵有意義的教學事件、"教學問題"或意外的"教學沖突"。必須具有情節性和可讀性。完整情節,突出戲劇性沖突,有人物的語言、內心活動,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不是記流水賬。敘述要具體、生動,講究文筆的清新優美。不應該是對活動的籠統描述,也不是抽象化、概括化說明,應具體。必須具有典型性,蘊含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具啟迪作用。 要有問題性,應捕捉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如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教學沖突,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後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後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要有解決問題的過程、採取的方法措施與效果 。
以"敘述"為主,夾敘夾議。要盡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後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後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心理描寫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2、教育教學案例(及課例)
(1)什麼是教育教學案例 教育教學案例是對包含有解決某些疑難問題,某些原理、方法、策略運用的教育教學情境故事的描述,故事中滲透課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展現在教育教學理論、方法指導下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和教師教學行為發生的變化,體現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實踐性經驗,體現了教師的創造力,搭起了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教學案例的分類和構成:
教育教學案例一般由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與啟示、案例問題幾部分構成。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它進行分類。如按校本研究內容分有:培訓案例課堂教學案例學校教育案例校本教研活動案例校本管理案例校本課程開發區域校本研究案例。
(2)教育教學案例的基本要素
背景。案例事件發生的環境和條件。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主題。案例主題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觀點。案例必須要有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這個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題是什麼,如是說明如何轉變後進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學生思維, 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 。
案例事件的撰寫要求
凸顯主題。案例事件要能反映案例主題的某個案例問題。在撰寫案例事件時,根據主題和問題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交代特定的內容。與案例主題和問題有關的環境、氛圍、人物語言、行為和內心活動要著重寫,還要將某種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工作原則、活動構想蘊含其中。
內容要真實
要反映活生生的教學實際,是真實情景,不虛構,不杜撰,不誇張,不歪曲。為了表達的需要,可以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適當增刪一些細節、場景等:為了保護正當的隱私權,可以虛構地名和人名(但要在文末註明虛構的部分)。
情景要完整。
把情景交代清楚,目的是:說明故事發生的環境和條件,以便案例的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從而既能設身處地思考案例中的問題,也能擺脫情境的束縛,去探討更深層的問題。要寫出解決問題的全過程,要有問題的發生、過程、結果,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情景要具體,要寫出事件發生的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環境、氛圍,人物的語言、行為與心理。
取捨要恰當
情景介紹要主次分明,恰當取捨。盡量寫好主要事件,精簡與主題或問題關系不大的內容。應是一件文學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課堂實錄無論主題是多麼深刻,故事多麼復雜,都應該以一種有趣的、引人入勝的方式來講述。為了引發其他教師的觀點碰撞和思維,也為了便於與其它教師間進行討論交流,可有意選擇經常會出現的、典型的、猶豫不決或導致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中的典型事件。
敘述要客觀
寫作教學案例的教師必然有自己的觀點。但在寫作中,只能客觀地介紹典型事例,不能直接地提出問題,表述觀點,不能流露感情的褒貶。要讓讀者仔細品味,悟出其中的道理。對案例事件的描述應是坦率的、中立的,對教師的心理活動、觀念沖突、情感等方面的描寫也應是個觀的。
要揭示人物的心理
行為是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案例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通過對人物心理的揭示,向讀者展示,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育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深入人的內心世界,讓讀者"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案例不同於教案和教學實錄的地方,好的案例應該能夠發揮這個特點和優勢。
撰寫案例基本步驟
①了解教學背景;②觀察教學過程;③課後訪談調查;④資料整理分析;⑤整理撰寫初稿。
案例的寫作方法
一是寫自己親自經歷的案例,二是采訪編輯案例。采訪編輯案例是到實地采訪、觀察、收集一些事實、公開發表的資料和數據後寫作而成的,為了保護個人隱私,則可以將被采訪者的名字和有關數據進行掩飾性處理。
好案例的基本標准
①有鮮明的案例主題。②有清晰的案例背景。③有典型生動的案例事件。④有深入淺出富有啟發性的案例分析和啟示。⑤具有值得研究的案例問題。
『柒』 怎樣寫一篇優秀的教育教學敘事案例
撰寫教育敘事研究應該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應該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給人以啟迪和回味。以下幾點我認為要考慮的:
1、「教育敘事」必須基於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對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可以做某種技術性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
2、每個「教育敘事」必須蘊涵一個或幾個教學事件,即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某一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或發生的某一種意外的」教學沖突」。
3、由於它是對具體的教學事件的敘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節性和可讀性。它不同於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或「教案」),也不同於教學之後的「教學實錄」(或」課堂實錄」)。
4、每個「教育敘事」所敘述的教學事件必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蘊含一定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5、「教育敘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後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後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
6、「教育敘事」的寫作方式以「敘述」為主。這種」敘述」可以是上課的教師本人在反思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第一人稱的語氣撰寫的」教學事件」。要盡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後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後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此類心理描寫實際上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了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敘事「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文章的」主題」。這個「主題」常常是一個教學理論中已經在談起、討論的問題,這個」主題」是所敘述的教學事件中產生、蘊含著的,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後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附教育優秀敘事一例:
教師要善於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
今天我聽了一節練習講評課,練習講評課到底該如何上這里暫且不說,我要說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善於發現問題實在是太重要了。
講的是閱讀初一下《未選擇的路》完成課文練習:
第二個問題是「請你說說關於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學生1: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學生2: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學生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應該說學生回答得都很不錯,初一的學生能作這樣的回答,可見課外是作了精心准備。
接著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類共同的(理想)……(沒聽清楚)。老師一聽,覺得很陌生,於是就問:「是誰說的?」這個學生一時答不上來,下面是一片鬨笑聲。
我感到非常遺憾!
遺憾之一:是這一位學生沒有說:「是我說的」。我們的學生進入幼兒園起就灌輸要當聽話的好孩子,強調的是整齊劃一。這使我想起《讀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護好你孩子的天賦》,文章通過對1979年中美小學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較,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美國:
1.每個學生無論成績好壞,能力優劣,都趾高氣揚,躊躇滿志……
2.小學二年紀的學生加減乘除還在掰手指頭,就整天鬧著要創造發明,想著把地球調個頭……
3.美國小學重視音體美,輕數學……
4.小學課堂幾乎處於失控狀態……
中國:
1.中國小學生課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後,老師發問才舉起右手……
2.中國有一種作業叫「家庭作業」……
3.中國把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稱為最優秀的學生,並頒發證書,而其他人沒有……
4.中國小學生起得很早,7點鍾的時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學生……
文章最後的結論是:中國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學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們的分數是世界上任何學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過去了,美國培養了幾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的科學文化遠遠走在中國的前面。
我們的學生就是不敢說「是我說的!」,缺的正是美國孩子那種自以為是的自信和躊躇滿志的敢說敢想;也許這位學生有這樣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說出口。難怪上海師范大學現代教學技術系研究生導師黎加厚老師經常說一句話:我們中國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被消滅掉了!
遺憾之二:是這位老師沒有鼓勵他說出來,更沒有阻止學生的鬨笑,或者對學生的鬨笑加以引導和討論。
教師沒有這種意識,一種鼓勵學生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意識,這位學生的回答顯然與眾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創的,但與眾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師就要鼓勵他說出來是誰說的,如果說「是我說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準我們班裡將來會出一個或者幾個名人?誰敢說我們這位同學將來一定不是名人呢?我們從小就應該有這種自信,應該為這種自信鼓掌!這是一個多麼有發揮價值的問題。
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鬨笑加以引導和討論,學生的鬨笑是明顯地傷害了學生,打擊了學生的自信,我們學生之所以不積極參與活動,不敢發表獨立的見解,很重要的原因不盡是怕教師批評,而是怕講錯了被同學恥笑,講對了是英雄,講錯了就成了被恥笑的對象,因此寧肯不說。即使從保護學生的自信與發言的積極性出發,教師也應該設法阻止學生的鬨笑,或者加以引導討論,讓鬨笑者明白這位學生的可貴之處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們這位教師沒有這一種意識,由此看來,教師最可貴的是要善於及時發現課堂中生成的問題。記得一位偉人說過: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捌』 怎樣寫教育敘事故事和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內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容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