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保證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隨著高中生源的不斷擴大及重點高中對優勢生源的錄取,作為一個一般的普通高中而言,學生的基礎和素質都不是很高,很多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再加上地理學科包羅萬象,知識面廣,理論性強,要學好它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麼面對這樣的困難,如何讓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產生興趣,積極主動的去學好?這就要求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願意去學,並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同時也讓教師的課堂教學收到實效。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1/view-6797999.htm
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注重對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都精心設計,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以興趣貫穿教學的每一環節。正如一位教育家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凡是學習感興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認識它,掌握它。因此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都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愛上地理。
一、通過導入的設計,誘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求知的慾望。
一節課的導入,它雖不是課的正文,但卻直接關繫到學生對新課學習的興趣。處理得好,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在導入設計中做的一些嘗試:
1、以問題的形式導入,設置懸念,引發學生的興趣。把新知識的有關內容設計成問題的形式。這種形式簡單方便,師生共同參與,還能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述新的內容前,周密地設計問題,使問題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增長新知識的同時,鍛煉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在講授城市化這一內容時,我設計了以下問題:①什麼是城市化?②城市化的標志有哪些?③ 城市化的動力機制是什麼?利用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等特點而採用的問題法。這需要聯系相關知識,促使學生由已知到未知,由簡單到復雜,逐步設問。實踐證明,恰當准確的設置問題,能使學生的求知慾由潛伏狀態轉為活躍狀態,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以趣味性事例導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一般指利用與新教學內容有關的謎語、詩詞、笑話、名人佚事、民族風情、千奇百怪的地理現象、別開生面的地理故事等。地理知識內容與充滿情趣的相關事物結合,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師生間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達到默契交流。例如,我在「時區與日界線」的教學中,用這樣一個小故事引出新課:「有位孕婦在一艘海輪上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嬰,論年齡妹妹卻比姐姐大了一歲,這是為什麼?」為了解釋這個反常現象,學生會集中精力去學習時區和日界線的有關知識。
3、以圖片、影視資料或實物導入,吸引學生,提高興趣。在教學中利用圖片、影視和實物等引出新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將理的論知識與生動的圖片、影視和實物聯系起來,使記憶形象持久,不易遺忘。如在講「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的變化」這一內容時,我先給學生放一段「風蝕、水蝕、冰蝕、海蝕、風成地貌」的錄像片,學生對千姿百態、景觀各異的地表形態初步認識的同時,驚嘆是什麼力量塑造了大自然!因勢利導,引入主題。
當然在導入的設計上,一定要與課堂內容和課堂教學整體和諧,盡量用最少的話語、最短的時間,迅速而巧妙地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以及學生和教材間的距離,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
二、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導入的設計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它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轉移到對這節課的學習上來。但是一節課四十多分鍾,要讓學生恆久不變的保持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很好的駕御這一堂課,讓這堂課生動有趣,學生真正地進入角色,經久而不忘。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一直採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剛開始學生還會聽,但久了以後學生就會感到厭倦,同時高中地理尤其是高一必修教材上冊的內容,理論性強,學生不容易理解,更會讓學生對地理失去興趣。為了讓學生對知識更好的理解,產生興趣,我在地理教學中,採用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如在講述「晝夜長短的變化」這一內容時,我就做了一個教具,底面做一個圓用白色表示代表晝半球,上面做一個半圓用黑色表示代表夜半球,並和太陽直射點連起來,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南北半球的晝和夜也在不斷的變化,它讓學生形象的了解了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會開點小差,上課走神,我往往會在教學中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知識,如詩詞、歌曲、諺語、順口溜、笑話、各種故事等,讓學生的心思吸引到課堂上來。地理要記憶的知識實在是太多了,經常很多學生都說:他們上課都能聽懂,但就是知識點太多了,實在記不住,或者記混亂。針對這樣的問題,我有時會把一些知識編成歌訣、順口溜等形式,讓學生愉悅的去記憶書上的知識。如講「氣候類型的分布和判斷」這一節時,我用了一首《世界氣候歌》:「氣候判斷呀很重要,氣溫降水要記牢。以溫定帶呀是基礎,以水定型分辨好……」。這樣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把繁雜的知識記牢了。
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們教師花很多功夫,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的組織,把學生吸引到課堂教學上來,只有讓學生對這節課產生了興趣,才能更好的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
『貳』 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有效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學校教育正逐步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授課時間縮短而教學內容不變的情況下,如何使學生成為具有較高地理素質的公民?我認為應該更新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努力培養學生學地理的興趣,使他們從「厭學」到「想學」到「愛學」再到「會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
一、認識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學生「想學」
許多學生認為地理是「副科」,學不學問題不大,臨近考試「抱佛腳」突擊一下就能過關。為了改變學生的這種觀點,每學期開學伊始我都會精心准備一堂序言課,告訴學生: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橫跨文理兩大科學領域,既有自然科學的內容又有社會科學的內容。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稱它是一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地理與生物、數學、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等學科均有聯系,學好地理有利於學生各學科基本能力的提升。
地理知識對生活有用。地理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如我們每天收看的天氣預報、汶川的大地震、國慶黃金周的旅遊、環境保護以及人類為什麼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等。學習這些內容,既可幫助同學們揭開地理知識奧秘,又可增加生活情趣。
地理學科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用。一個人不管將來從事資源開發、交通建設、商業活動、旅遊業、農業甚至從政,扎實的地理功底對這些職業都有莫大的幫助。比如農業種植要因地因時制宜合理安排生產;交通建設要注意各地的地質構造以及社會經濟狀況(客貨流)等;商業活動要講求地域優勢;資源開發利用要注意合理有序,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總之,學習地理可以為學生們將來就業提供豐富的、終身受用的知識和技能。
『叄』 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認識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學生「想學」
許多學生認為地理是「副科」,學不學問題不大,臨近考試「抱佛腳」突擊一下就能過關。為了改變學生的這種觀點,每學期開學伊始我都會精心准備一堂序言課,告訴學生: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橫跨文理兩大科學領域,既有自然科學的內容又有社會科學的內容。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稱它是一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地理與生物、數學、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等學科均有聯系,學好地理有利於學生各學科基本能力的提升。
地理知識對生活有用。地理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如我們每天收看的天氣預報、汶川的大地震、國慶黃金周的旅遊、環境保護以及人類為什麼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等。學習這些內容,既可幫助同學們揭開地理知識奧秘,又可增加生活情趣。
地理學科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用。一個人不管將來從事資源開發、交通建設、商業活動、旅遊業、農業甚至從政,扎實的地理功底對這些職業都有莫大的幫助。比如農業種植要因地因時制宜合理安排生產;交通建設要注意各地的地質構造以及社會經濟狀況(客貨流)等;商業活動要講求地域優勢;資源開發利用要注意合理有序,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總之,學習地理可以為學生們將來就業提供豐富的、終身受用的知識和技能。
上好序言課,讓學生認識到地理並不是有些同學所說的「副科」,它是一部知識豐富的「網路全書」。地理也並不是簡單背就能掌握的。地理占著個「理」字,只有理解了才能牢牢掌握。並且幫助學生認識和體會到地理學科的價值和作用,擺正地理學科的位置,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喜愛這門學科的思想意識,使學生「想學」。
二、營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願學」
課堂教學是一種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要想使學生願學地理,就必須營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教師用鼓勵的目光、贊許的微笑,表示出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用老師的真情去換取學生誠懇的學習態度;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營造這一個氛圍可以把學生帶到老師的授課中去,把學生真正推到學習的主體位置,學生也就敢於交流、樂於交流。課後積極參加學生的文體活動,課間多與他們交談等。時間一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感情就會拉近。有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就會願學老師所教的課。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愛學」
興趣是指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和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了,他才能把學習當成一件既輕松又愉快的事情。托爾斯泰告誡我們:「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要提高課堂有效性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 用豐富的地理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知識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而「追新求異,探索自然奧秘」是人類的本性。初中學生正處於成長階段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教學過程中,我博覽群書,廣泛涉獵多學科的知識,在學生面前展示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滿足學生的獵奇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課堂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青少年思維活躍,好勝心強,富有積極向上的競爭精神。所以我們要順應學生的心理,在課堂上組織對抗性、趣味性強的綜合競賽,在緊張、熱烈的競爭氣氛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視情境的設置,讓學生在情境過程中學習地理,發展地理,體驗地理價值。因此,我在教學中著重做好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在眼、口、手、腦等各種感官參與活動中去探索新知,獲取地理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啟發性的問題,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如在學習「多變的天氣」一節時,恰巧我們這里出現了大霧天氣,我及時地抓住這個機會,一上課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今天早上出現了什麼天氣?」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地回答:「大霧天氣。」「誰說一說:在這樣的大霧天氣,你今天在上學的路上有什麼感覺?應該注意什麼問題?」離校較遠的王超同學搶先站起來說:「這種天氣,能見度特別低,上學騎車很不方便,應注意交通安全。」「由此可見,天氣的變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遇有這種天氣,同學們上學的路上可要注意交通安全,你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有關天氣的知識呢?」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想。」這樣,巧妙地聯系實際,借景導入課題,縮短了學生與課本知識的距離,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這樣一來,他們就會帶著強烈的好奇心來聽老師講課,並把這種興趣轉化為內在的學習動力。
4、運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幅掛圖來授課,手段單調,學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利用電化教學可以化靜態地圖為動態地圖,同時艷麗的色彩、明快的光線和生動的聲音效果既可刺激學生的感官,又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識記我國某些省份的輪廓時,我們可以在展示各省的輪廓的同時,把各省的輪廓形象的比喻成某種動物或植物的輪廓,(廣東省比喻成大象的頭,海南省比喻成菠蘿,四川省像一隻蝴蝶等)加深學生對各省的認識,從片面的單調的幾何圖形轉變成生動的具有活性的事物加以記憶,同時又可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我也通過多媒體動態展示,使學生一目瞭然。同時利用視覺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很快掌握知識。
5、結合身邊的地理現象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結合身邊的地理現象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到身邊有很多現象孕育著地理原理。如:「為什麼我們的作息時間有變動,夏天放學晚而冬天放學早?」學生回答:「夏天時白晝時間長而冬天白晝時間變短。」而晝夜長短的變化又與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有關。這樣一來,學生會覺得地理就如同身邊常見的事一般鮮活、親切,從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和學好地理的信心。
四、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會學」
我認為:好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基礎,只有「會學」才能「學會」。 我國古代早有「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的至理名言。地理學科兼跨文理兩大學科,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有的學生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雖然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成績一直不理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
1、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
有一句話叫「高度決定視野」。如果沒有地理知識的積累,地理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地理學習要從基礎知識著手,扎扎實實地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基本特徵、分布規律和形成原因,這樣分析問題就有了依據,解題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2、指導學生構建「腦圖」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考地理必定要考「圖」,這是地理學科的特色。在某種意義上,地圖可以稱得上是地理的靈魂。所以要求學生平日學習時,要用眼看圖,用腦記圖,動手畫圖,將各種地理事物在腦海中進行准確「定位」,構建「腦圖」,逐步在大腦中形成「經緯網」。腦中有圖,在地圖上對應知識點,圖文結合,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而成為一幅幅生動鮮活的地圖。學習地理就會變得輕松、有趣。
3、學會「舉一反三」
「舉一反三」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融會貫通和應用能力,也是地理綜合性思維的要求。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掌握各類題目的基本特徵及解答規律,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遇到新問題時,才可迅速確定解決思路。
4、學會自學
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將使學生終生受益。所以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歸納等方法傳授給學生,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如果我們地理教師都能把「金鑰匙」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開啟知識的大門,發掘知識的寶藏。 就會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地理選修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多數內容都可以讓學生自學完成。
5、學以致用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講城市交通時,可以聯系2008年北京奧運會,讓學生說一說對改善北京交通有什麼好的建議。講旅遊地理時,引導學生列舉威海有哪些旅遊資源並進行歸類,對旅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要求學生幫助外地來的遊客設計一條威海「一日游」的旅遊線路。
6、列表比較
地理學科中有許多知識,學生在記憶時往往相互混淆,採用列表比較,找出異同之處,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例如經線和緯線的形狀、長度、指示方向、0度線時可用此法。
五、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確定課堂教學結構要符合學生認識發展的規律和心理活動的規律,古人雲: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就是指課堂教學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注意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授課內容要安排得當,難易適中,重點突出,難點分散,知識的難度正好落腳在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接受能力上,這樣才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學好地理的自信心。
六、採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應「授業有方」。首先地理課堂教學要一改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舊模式,建立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模式,確實把學生置於教學的主體位置。教師重在引導、指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其次課堂必須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呆板而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厭煩和不滿的情緒。教師如果能夠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和學生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徵及其知識水平,不斷地變革,完善教學方法,就會使學生興趣盎然。總之,地理教學方法只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規律,才能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45分鍾的地理課堂上,只要我們善於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加強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想學、願學、愛學、會學。同時教師對教學過程加以有效調控,讓課堂「動」起來,學生「活」起來。就一定能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們獲得終身受用、系統全面的地理知識、地理觀念和地理智能,為今後升學或就業奠定堅實的地理基礎,使他們成為具有較高地理素質的公民。
『肆』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
何為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師,我們在地理課堂中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培養讀圖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並且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學法指導,促進其有效學習,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 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創設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有效性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也是一門很有趣味性的學科,地理知識豐富而精彩。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研究學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以提高地理課堂的有效性。以湘教版七年級上冊「世界的火山地震帶及其分布」為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美麗的地球」「地震破壞」的圖片,讓學生形成鮮明的對比,然後短片回顧我國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的場景,把學生帶入教學情景中,讓學生在深受震撼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地震的強大破壞力,激發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從而調動了學生探索地震相關知識的極大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師的有效性。
二、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注重讀圖能力的培養,提高課堂有效性
地理教材中除了用常規的文字語言來對地理知識的描述外,還有另外一種語
言,就是我們常說的地圖語言。對初中學生而言,教會他們讀圖、用圖,不僅能幫助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讀圖、析圖、用圖、畫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盡量把地理知識融入到地圖中去理解,使圖上內容與文字描述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從而使「死」圖「活」起來,「靜」的文字「動」起來,久而久之,學生在地理學習中自然就養成了讀圖、用圖的良好習慣。例如我採用形象比喻法來教育學生記住一些圖形的輪廓形狀:黑龍江的輪廓像一隻美麗的天鵝,湖南的輪廓像美人頭,英國的輪廓像一隻正在吃一堆青草的兔子,義大利的輪廓像一隻女士的靴子等等;又如,學習分層設色地形圖觀察地勢起伏時我採用剖面觀察法等等。
此外,地理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繪制各種圖表的方法,適當的統計分析知識以及地理問題的歸納方法等,然後指導學生通過資料的表達,地圖、各種圖表對地理信息進行全面、深入的歸類整理和分析。同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去引導學生分析各種地理信息的聯系、差異,力圖發現新的更有價值的地理信息。
三、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實施探索性教學,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提高課堂有效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對於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意識十分淡薄,學生一直處於被動學習狀態,教學質量和學生聽課質量難以提高,而探索性地理教學就是主張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掌握科學研究必須具備的科學方法,探究性的獲得科學概念,並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學態度。例如,在「海陸變遷」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生物化石的一系列圖片,並進行分析:喜馬拉雅山在地質年代是怎樣的地理環境?我們利用科學史來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及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具有很高的價值。此外,地圖的運用在地理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中略圖的運用尤為重要。在地理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地理略圖,加強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例如,學習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七大洲、四大洋」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七大洲、四大洋」簡圖的繪制;又如學習湘教版八年級上冊「中國的行政區劃」時,學生也可以參與到每個省級行政區輪廓的繪畫中來,在這過程中學生會不知不覺
地掌握了它們的相對地理位置。地理略圖不僅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聯系,還能顯示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地理略圖的運用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 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進行學習評價,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提高課堂有效性
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評價方式,其中包括學生個人自評、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自覺思考的習慣,同伴的評價和教師評價有助於學生進行反思,有助於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新課程倡導賞識教育,無論學生的成就大小,教師都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之處並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這樣學生會感受到教師的鼓舞和信任,體會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自然會產生極大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五、在地理有效教學中要注重情感交流,提高課堂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就是提出了「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地理教學只有做到「三維目標」的統一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可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從而使地理課堂有效性大打折扣。我們有時拘泥於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強調記憶,缺乏地理情趣,又或者過於嚴謹而使課堂不生動活潑。其實我們應該要更多地考慮如何更好的適應學生,如何與學生產生「共鳴」。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要善於欣賞學生,善於換位思考,善於與學生溝通,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甜美的微笑、和藹可親地與學生平等友好般的相處,就能贏取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就能創造一個和諧的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為從教多年的地理教師,筆者雖然對地理教材已經比較熟悉,但是我們仍然需要精心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改好每一次作業。要審視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質疑自己的教學,找出自己教學中低效的問題進行研究,最終可生長出新的思想、新的教法,從而使地理教學更有效。
『伍』 如何強化地理課堂實踐的有效性
有效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怎樣有效的利用課堂是很多地理教師探討的問題,但現實是多數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採用的是中庸的教學法,即多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是按規定完成應上完的內容,至於學生學到了多少,卻沒有去進行研究,到了後來,毫無疑問,學生的成績是不理想的。其實,之中的關鍵是教師沒有去研究或沒有找到適宜的地理教學法,沒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內容,掌握內容,運用內容。各種專業的書籍上都介紹了很多方法,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運用的很少,所以,要想真正的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必須要靠一線的教師去潛心的研究,體會,找出適合自己實際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我在自己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步認識到,要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有方法可循的。以下我從五個方面談一談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一、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一種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要想使學生願學地理,就必須營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教師用鼓勵的目光、贊許的微笑,表示出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用老師的真情去換取學生誠懇的學習態度;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營造這一個氛圍可以把學生帶到老師的授課中去,把學生真正推到學習的主體位置,學生也就敢於交流、樂於交流。課後積極參加學生的文體活動,課間多與他們交談等。時間一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感情就會拉近。有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就會願學老師所教的課。
二、建立課堂規則,把握關鍵,上好第一堂地理課
先哲朱熹說:「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可見知與行是不可分的。初中地理教師每周要面對至少300位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學生,如果不能建立有秩序的課堂環境,那麼課堂會讓我們精疲力竭,我們精心准備的課程,也將付之東流。所以我認為,上好第一堂地理課,及時讓自己的學生知道自己在課堂上應做什麼和應怎麼做,要求學生在第一節地理課中記住必要的課堂規則這就顯得很有必要了。當學生們遵守這些規則的時候,教師能及時給予表揚,而當他們違背這些規范的時候,給予及時糾正。如果教師能監督得力、落實到位,多數學生是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的由「他律」發展為「自律」的。這不僅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能讓我們的學生在習慣養成中終身受益。同時也有利於我們透過課堂規則和策略,為自己和學生建立和諧、有序的課堂環境。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地理課的趣味性往往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如果地理課不能吸引學生,或學生不感興趣,那一定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地理課堂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這是由學科的特點決定的。要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地理課自身的特點。因為,作為地理課堂教學的實質應該是讓學生利用地理知識來認識地理事物、解釋地理現象、解決地理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這是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所在,也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首要。「聽不如看,看不如做」,因此,我認為在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中要把握好學生的好動、好奇、好勝心理特點,精心組織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進來。讓學生「動」起來,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在《中國行政區劃》的趣味游戲設計中,我採用了以下動手動腦環節:(一)想像:先展示拆分的各省拼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各省區的輪廓,啟示學生與生活中的一些實物相聯系。然後,教師出示一、兩個省的輪廓圖片,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加以適當的描述:雲南省像駱駝;青海省形似一隻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寧夏回族自治區象一隻飛鳥;山西省像一本書;黑龍江似展翅欲飛的天鵝等。)(二)示範:教師將拆分的各省輪廓還原到相應的黑板上(我校具有磁性的中國省級行政區劃拼圖)。(三)准備:學生強化記憶各省區的輪廓和相應位置。(四)競賽:由記時員記時,各組選派兩名代表上台表演拼圖,一分鍾內看哪組拼得又快又准。該活動通過讀圖、拼圖,讓學生在「玩」中形成我國省級行政區分布的空間想像能力。
四、巧用多媒體手段,提高信息傳輸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視、聽、觸覺來接受教師所傳來的信息,一般認為以視覺最為有效。但實踐證明單一的形式不如綜合傳輸的效果好。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約佔85%;用耳接收的信息約佔11%;用鼻子聞接收的信息約佔3.5%;用舌頭嘗佔1%;用手和身體接觸佔1.5%。顯然,視聽結合多渠道的信息傳輸是能提高效率的。多媒體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教師可以利用它創設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介紹《長江》一課的課前2分鍾,我首先播放了長江的一段影視片段,悅耳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解說,學生很快身臨其境。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一段影視用來導入新課,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地理課中講到《日本》時,經濟的發展是最重要的知識點,這時,我選擇了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啟發學生討論,這樣學生參與積極,在感知中討論,在討論中探究,在探究中獲取了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就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總之,多媒體創設情境,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調動學習積極性,說到底,最終有利於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充分發揮地圖在教學中的直觀作用,培養學生繪圖、用圖的習慣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地圖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它能以無聲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課文內容,能以生動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如在講「台灣」這一節,充分運用台灣地圖,分析台灣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分析台灣與大陸的相互關系,進而論述台灣經濟的發展,在整個過程中貫穿台灣與大陸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關系,共同繁榮這一主線。
就象語文教師教學生查字典一樣,必須始終引導學生經常練習從地圖中獲取知識,要養成一種意識,一種習慣,教學時,凡能從地圖上獲取的地理知識,都盡量運用讀圖的方法來完成。遇到地理問題,要首先想到與之相關的地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常說的以圖激趣,以圖增知,以圖啟智,以圖育德的多種教育功能;才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能力,強化學生的自主地位。從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學生能力和思想觀念的主渠道。課堂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和人材培養的實際價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中,最核心的一點又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怎麼學,會不會學。對此,為師者只有不斷思索:怎樣才能教得好又教得巧?只有不斷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找尋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才能解決我們現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真正的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怎樣有效的利用課堂是很多地理教師探討的問題,但現實是多數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採用的是中庸的教學法,即多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是按規定完成應上完的內容,至於學生學到了多少,卻沒有去進行研究,到了後來,毫無疑問,學生的成績是不理想的。其實,之中的關鍵是教師沒有去研究或沒有找到適宜的地理教學法,沒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內容,掌握內容,運用內容。各種專業的書籍上都介紹了很多方法,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運用的很少,所以,要想真正的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必須要靠一線的教師去潛心的研究,體會,找出適合自己實際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我在自己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步認識到,要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有方法可循的。以下我從五個方面談一談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一、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一種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要想使學生願學地理,就必須營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教師用鼓勵的目光、贊許的微笑,表示出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用老師的真情去換取學生誠懇的學習態度;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營造這一個氛圍可以把學生帶到老師的授課中去,把學生真正推到學習的主體位置,學生也就敢於交流、樂於交流。課後積極參加學生的文體活動,課間多與他們交談等。時間一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感情就會拉近。有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就會願學老師所教的課。
二、建立課堂規則,把握關鍵,上好第一堂地理課
先哲朱熹說:「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可見知與行是不可分的。初中地理教師每周要面對至少300位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學生,如果不能建立有秩序的課堂環境,那麼課堂會讓我們精疲力竭,我們精心准備的課程,也將付之東流。所以我認為,上好第一堂地理課,及時讓自己的學生知道自己在課堂上應做什麼和應怎麼做,要求學生在第一節地理課中記住必要的課堂規則這就顯得很有必要了。當學生們遵守這些規則的時候,教師能及時給予表揚,而當他們違背這些規范的時候,給予及時糾正。如果教師能監督得力、落實到位,多數學生是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的由「他律」發展為「自律」的。這不僅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能讓我們的學生在習慣養成中終身受益。同時也有利於我們透過課堂規則和策略,為自己和學生建立和諧、有序的課堂環境。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地理課的趣味性往往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如果地理課不能吸引學生,或學生不感興趣,那一定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地理課堂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這是由學科的特點決定的。要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地理課自身的特點。因為,作為地理課堂教學的實質應該是讓學生利用地理知識來認識地理事物、解釋地理現象、解決地理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這是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所在,也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首要。「聽不如看,看不如做」,因此,我認為在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中要把握好學生的好動、好奇、好勝心理特點,精心組織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進來。讓學生「動」起來,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在《中國行政區劃》的趣味游戲設計中,我採用了以下動手動腦環節:(一)想像:先展示拆分的各省拼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各省區的輪廓,啟示學生與生活中的一些實物相聯系。然後,教師出示一、兩個省的輪廓圖片,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加以適當的描述:雲南省像駱駝;青海省形似一隻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寧夏回族自治區象一隻飛鳥;山西省像一本書;黑龍江似展翅欲飛的天鵝等。)(二)示範:教師將拆分的各省輪廓還原到相應的黑板上(我校具有磁性的中國省級行政區劃拼圖)。(三)准備:學生強化記憶各省區的輪廓和相應位置。(四)競賽:由記時員記時,各組選派兩名代表上台表演拼圖,一分鍾內看哪組拼得又快又准。該活動通過讀圖、拼圖,讓學生在「玩」中形成我國省級行政區分布的空間想像能力。
四、巧用多媒體手段,提高信息傳輸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視、聽、觸覺來接受教師所傳來的信息,一般認為以視覺最為有效。但實踐證明單一的形式不如綜合傳輸的效果好。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約佔85%;用耳接收的信息約佔11%;用鼻子聞接收的信息約佔3.5%;用舌頭嘗佔1%;用手和身體接觸佔1.5%。顯然,視聽結合多渠道的信息傳輸是能提高效率的。多媒體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教師可以利用它創設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介紹《長江》一課的課前2分鍾,我首先播放了長江的一段影視片段,悅耳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解說,學生很快身臨其境。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一段影視用來導入新課,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地理課中講到《日本》時,經濟的發展是最重要的知識點,這時,我選擇了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啟發學生討論,這樣學生參與積極,在感知中討論,在討論中探究,在探究中獲取了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就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總之,多媒體創設情境,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調動學習積極性,說到底,最終有利於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充分發揮地圖在教學中的直觀作用,培養學生繪圖、用圖的習慣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地圖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它能以無聲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課文內容,能以生動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如在講「台灣」這一節,充分運用台灣地圖,分析台灣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分析台灣與大陸的相互關系,進而論述台灣經濟的發展,在整個過程中貫穿台灣與大陸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關系,共同繁榮這一主線。
就象語文教師教學生查字典一樣,必須始終引導學生經常練習從地圖中獲取知識,要養成一種意識,一種習慣,教學時,凡能從地圖上獲取的地理知識,都盡量運用讀圖的方法來完成。遇到地理問題,要首先想到與之相關的地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常說的以圖激趣,以圖增知,以圖啟智,以圖育德的多種教育功能;才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能力,強化學生的自主地位。從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學生能力和思想觀念的主渠道。課堂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和人材培養的實際價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中,最核心的一點又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怎麼學,會不會學。對此,為師者只有不斷思索:怎樣才能教得好又教得巧?只有不斷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找尋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才能解決我們現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真正的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陸』 新課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不論是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還是在新課改環境下,高中課程的教學都存在一個教學效果的有效性問題,對於課程教學的目的最終都會歸結到高效課堂的構建上。作為高中數學課程的老師,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內容,還要對教學手段進行改進,以促進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進行,構建高效課堂,改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一、教學理念的更新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的限製作用,使高效課堂難以構建。實施新課改以後,老師必須更新較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數學課程的教學思路,以新的教學理念為課程指導,在高中數學的課堂上引入新的教學理念,進行多角度、多思路的教學。保持數學課堂的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對教學方法進行及時調整,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另外,在數學教學中,老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改變學習方式,與老師、同學多交流,使學生把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二、教學內容的優化 1.教學內容要使新課程標准得以充分體現。高效課堂的構建是否成功,主要在於教學內容與課程標準是否相吻合,教學內容的設置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程度有著直接影響。在高中數學的教學內容設置上,要注意教育三維目標的滲透與促進,對傳統課程標準的優點進行保留與繼承,吸收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結合當前時代的特點調整教學內容,以促進數學高效課堂的形成。 2.要合理把握教學內容的容量。對於當前的高中數學課程,內容較為復雜,而且有明顯的難易之分,對於學生而言,多數的知識內容是能夠理解的。在教學內容的把握上,老師不僅要注意對課堂知識、教授方法以及題目設置的容量,對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綜合、全面考慮,並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進行教授。 3.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新課改背景下,不但允許各學校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材的選擇,而且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經驗進行結合,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與認知現狀,對教學內容進行多角度開發,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三、教學手段的改進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對相關知識的教授。一般而言,教學手段分為語言與教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不僅要求老師提高基本教學手段的運用,最重要的是要對教具進行充分運用,以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1.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被逐漸應用於教學活動。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有效展示,能夠將有關教學內容更加直觀,使得相關數學知識更加真實,便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掌握數學關系的變化過程,提高數學課程中的邏輯推理能力,加大數學課堂容量,有助於高效課堂的打造與構建。 2.充分運用與數學有關的模型與實物。高中數學作為一門既復雜又嚴謹的課程,要想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就要運用有效、多樣的教學手段,提升整個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那麼,老師就要充分運用相關的模型與實物,通過對實物的剖解和模型的演示,讓學生對抽象概念有一個具體形象的理解,從而增加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總之,在新課改的不斷推動下,對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要逐漸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手段,通過新的教學方式的運用,提高數學課程的課堂效率,爭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高中數學的教學目標,加快高效課堂的構建,在讓學生掌握有關的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柒』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一、認真鑽研精心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課標。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認真鑽研教材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教師必須依據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三維目標進行科學定位。了解哪些內容要學生做一般了解,哪些內容要讓學生理解,哪些內容要做詳細掌握;這節課要讓學生達到怎樣的能力,要形成怎樣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了這些准備之後,上課才能有的放矢、分清主次,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其次,要精心選擇教學方法。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與方法,要符合知識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能千篇一律選擇某種固定的教學方式,更不能依葫蘆畫瓢,照搬別人的教學方式。提倡那些依照教學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對於陳述性、事實性的知識應用,建議通過學生動手實踐,主動探索,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對於一些難於理解的知識,要圖文結合並運用教具(地球運行儀、掛圖等),通過教師講授的方式完成。
第三,要認真設計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所提的問題,既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又能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既能引發學生對知識沖突的興趣,又有利於學生思維活動的充分展開。
要做好以上三點,教師備課的立足點,應從傳統的「我想怎麼教」,轉變成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的「我該怎麼學」的立場上,更多地考慮學法的指導,考慮學生的全員參與,改變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才能從一點一滴中,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有同學認為:「地理課盡學位置、地形、氣候,多沒趣,上課就想睡覺。」可見,想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必須喚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穩定的持久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像力更加豐富,使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
吸引學生產生興趣的方法多樣,一次充滿激情導入、一個耐人尋味的提問、一串形象生動的比喻,甚至老師幽默風趣課堂語言等等,老師應盡可發揮個人特長,大膽創新,積極嘗試。
例如:在講授「隨州的鄉土地理」時,我要學生為可愛得家鄉製作一張隨州的名片,以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一下子就誘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同學們爭先恐後,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學效果自然與眾不同。
再如:學到中國的政區時,中國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要學生記住,難度是非常大的,我就妙用中國政區圖進行如下聯想和想像:把中國的輪廓看成一隻雄雞,東北三省是雞的頭,新疆、西藏是雞的尾,台灣、海南是雞的腳,巍巍群山是雞的骨骼,滔滔江河是雞的血液。北京像心臟,是祖國的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天津像櫻桃鑲嵌在渤海之濱,河北像火炬,北京正好位於火炬的火芯,湖南像男子的頭,江西像女子的頭,他們比鄰而居,創造美好的家園。福建像相思鳥,祈盼台灣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台灣像紡錘,紡不完的思親線。…….每個省級行政單位都想像成不同的形狀,趣味十足且容易記憶。
興趣是學生求知的不竭動力,只有在興趣的動因之下,學生才會認真地去思考去學習,從而掌握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挖掘和探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為簡,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在充滿興趣的學習當中,既掌握了知識,培養了情感,還陶冶了情操。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三、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
一節課45分鍾,教師必須精心籌劃、合理安排。
首先做好課前五分鍾的展示秀:九年級地理課一星期只有一節課,學生要學第二課時的時候可能把第一課時的內容給忘了,因此在每節課的前五分鍾完全放手交給學生取名叫「課前五分鍾,秀出你自己」。或要求學生結合將要學習話題,展示與話題相關的課外搜集。如:地理圖片、趣味故事、旅遊見聞等等,只要不游離話題之外均可。通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充分釋放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自信。或要求學生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鞏固方法有多種:小測驗、提問、老師歸納總結、填圖拼圖比賽、知識接龍等等。老師要制定相應的的評價機制,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項活動,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其次應預留課內的作業時間:講授新課的時候,有的教師講得過多、過細,以為這樣才能講得透徹,讓學生明白,其實這種作法擠掉了學生的大量的寶貴時間,學生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結果只好把作業留到課外做。而事實上這樣的作業既加重有了學生的負擔,又收效甚微。這樣的課堂教學怎能不低效呢。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精講、少講,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要留足時間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去完成作業。老師要根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有梯度地制定相應的練習,練習要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當場完成,對於有困難的學生,老師可當場進行輔導。
第三應做好課後的總結記憶:學習完一節課的內容之後,教師適時進行歸納總結記憶是十分必要的。對於要記住的重點內容,要讓學生在書上進行標記,有的在書上畫出,有的記下筆記。有些需要背記的知識內容,要盡可能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當場記住。記憶的方法有多種,有趣味記憶法、圖示記憶法、對比記憶法、歸納記憶法、理解記憶法、字頭記憶法、謎語記憶法等,老師要不斷變換記憶方法,讓學生輕松、有趣地記下該識記的內容。比如:學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時,要讓學生記住地球大小的數據,難度較大,我就根據地球大小的數據特點,把它編成繞口令:地球是個圓球體,赤道周長四萬公里,平均半徑六三七一,面積大約五點一,真理來得不容易,大家一定要牢記。學習地球的自轉方向,經線、緯線的方向時,我這樣編:地球長得真正好,自西向東繞軸跑,豎經橫緯球面靠,指引方向立功牢。學到世界各大洲的界線時,我把各大洲界線編成繞口令:我拉山(烏拉爾山),我拉河(烏拉爾河),高架索(高加索山脈),橫亘亞歐的中央;爸拉馬(巴拿馬運河),媽坐車,悠逛美洲各城鄉;蘇伊土兵(蘇伊土運河)握鋼槍,守衛亞非的邊疆;各國人民齊努力,世界定能現安祥。利用這種方法來記住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學生覺得有趣容易接受,而且能很快記住教學重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催化劑
課後反思有助於教師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我,課會越上越好。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教師在課後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回顧總結,通過不斷地調整改進提高。那麼課後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主要有:你的教學目標在本次課中是否已經達到了?你預先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進程之間有何區別?這次課你感到比較得當的地方有哪些? 存在的問題又有哪些? 什麼問題是最突出的問題? 在下次課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這次課中存在的問題? 本節課的精彩之處在哪裡?是課堂引導巧妙、應變靈活;還是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先進等;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做法;還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融洽,智慧和思維火花的碰撞;還是學生某些絕妙的回答、見解及質疑等。教師都必須及時詳細地記錄下來,供以後的教學參考和使用,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不斷的改進、完善、推陳出新,特別是疏漏、失誤之處,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教師更應進行冷靜思考,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深刻的反思,剖析這些疏漏、失誤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的經驗教訓,變這次的失敗之處為下次的成功之筆。因此,教學貴在反思,反思貴在堅持。教師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以反思促教學,這樣就能不斷提升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本領,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捌』 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有效性
1、提高對地理課的重視程度。要想提高問題討論的積極性,就必須提高對地理課的重視程度。比如,我們定期向學生開展一些如全球氣候變化、地震等方面的地理知識講座;舉行地理知識競賽,並給予物質獎勵;以提高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討論的積極性。
2、給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有的老師為了避免課堂失控,組織課堂討論時統一步調,以教師為中心,由誰發言、如何發言都由教師來確定;有些教師雖設計一些較開放的討論題,但往往是在學生興致正濃時突然剎車,淺嘗輒止,不敢深入;有些教師精心設計了討論話題,循循善誘,步步啟發,卻是虛張聲勢,將學生請入早已設好的「圈套」中,即「用學生的嘴說老師的話」,這些討論形式在而本質上仍是單向活動,是封閉、消極和被動的,學生找不到自由發揮的興奮點,就會漸漸失去討論的興趣。這就需要老師要精心設計討論的問題和環節,創造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氛圍,真正讓學生大膽參與討論、深入有效討論,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課堂討論的積極性。
3、要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生所付出的勞動和表達的觀點應及時給予評價,注意要多表揚、鼓勵。另外,評價既可讓學生給,也可讓老師給。並且要教給學生討論、評價的方法。
4、拓寬地理知識面。其實很多學生也想參與討論,在師生面前表現一番,但是苦於平時地理知識欠缺,無話可說。這就需要平時多讓學生積累地理知識,或在討論前進行必要的知識鋪墊,以方便討論的開展,既而提高學生討論的積極性。
『玖』 淺談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素質教育環境下,課堂教學仍然是地理教育的基本形式和核心。因此加強地理回課堂教學管理是保答證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經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摸索,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可操作性,關注有限的課堂教學對學生成長的極積影響
『拾』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內容摘要: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認真磚研和設計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著眼於誘導,抓「興趣點」能使學生「愛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著眼於疏導,抓「知識點」能使學生「學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著眼於指導,抓「能力點」能使學生「會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師要通過精心導入、優化教材、講究教法,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落實「三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課堂充滿生命力,有利於學生地理知識的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全面發展。
關鍵字:地理 課堂 教學 興趣 知識 能力 有效性
有效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為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教師的什麼因素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呢?研究結果表明教學行為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學行為,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通過教師有效地「教」實現學生有效地「學」。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嘗試。 一、鑽研課程標准 科學設計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南針」。從宏觀上看,初中地理課程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通過課程的實施,使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每堂課的教學又有相應的具體教學目標。為此,教師要鑽研課程標准,課前認真備課,既熟悉每堂課教材的內容、體系、特點和優勢,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學生實際,科學設計教學目標、獨創性地擬寫教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剖析熱點、科學的組織課堂教學進程。 二、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於認識掌握事物,並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秘。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無疑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導語激趣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課開始時要緊扣教材精心設計一個「開場白 」,或提出疑問,或創設情境,或反激情,或以舊引新,讓學生迅速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做到「課伊始,趣已生」。 2、行程激趣
「領導標新二月花」。地理教學過程應是一種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美的行程。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好地理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讓學生感覺到上地理課
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間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內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感到驚訝、刺激、疑惑、懸念,產生「逼人期待」的教學魅力,從而打動學生的感情,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演示激趣
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裝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藉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拼板、地理景觀圖、電視錄像、幻燈片、投影儀和各種課件,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語言激趣
教學中對於內容比較抽象而無掛圖、插圖的內容,利用生動有趣、富於啟發、和諧動聽、節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可巧借古詩教學:如講氣候時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夏):「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還可採用成語和謎語進行教學。 5、插敘激趣
教材中常用一些比較重要但又很抽象的內容,教師若適當地引用一些教材有密切關系的,學生愛聽的,且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證,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6、討論激趣
分小組討論地理知識,能使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這種討論范圍小,周邊環境熟悉,學生敢想敢說,無拘無束,興趣高。討論式教學給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在討論中,學生能抒發自己的見解,當對同樣的問題持有不同的看法時節,討論給予參與者解釋自己的觀點的機會,這樣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不僅解答了自己的疑問,同時在解答其它同學的疑問的同時對自己所掌握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的深化,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參加小組討論,傾聽小組討論結果的匯報等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並作適當的指導,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7、歌謠激趣
教學中可抓住地理知識的關鍵內容,編成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謠,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如學習「黃河的治理」,可編歌謠「黃河之水天上來,萬里奔騰入渤海,捲走黃沙十六億,填充華北覺降帶,走南闖北拐大彎,泥沙滾滾多危害,淤寒河道高築壩,造成懸河飛天外。」又如學習「極地地區」(「科學考察的寶地」)可編歌謠:「南極地區,資源豐盛;鐵礦煤炭,淡水儲存;海洋生物,鯨蝦成群;冰川地質,需要考證;長城中山,南極紮根,北極考研,大功告成;深海取樣,采雪鑽冰;科學考察,如同會診。」同時適當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可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8、情感激趣
在教學中投入教師的情感,就是情感教學,實踐證明:情感教學是上好地理課的有力保證。師生之間的情感是一種特殊的情感,它是在師生教學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教師的情感,不僅影響著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如果教師能熱愛自己的學科,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循循善誘,就必然能感染學生,使之與教師的情感產生共鳴,激起學生的求
知欲。而師生之間的情感,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情感。 三、對「知識點」的把握要做到如下幾點: 1、抓住主幹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就像一棵大樹,有主幹、有細枝、還有末葉。但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抓住主幹知識,沒有主幹,枝葉就沒有了依託。構建知識體系,使主幹知識凸現眼前,知識脈絡清晰,便於學生理解掌握。 2、抓住知識聯系,說透因果關系
任何一個地理事物都是和周圍其他事物聯系的,一個地區的地理環境或地理特徵正是在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下形成的。因此,地理課堂教學還不能只著眼於學生知識的積累,還應注重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尤其在講述一個區域自然環境時,更要注意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植被、河湖等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影響。例如:歐洲的氣候深受大西洋的影響,與同緯度的亞洲和北美洲的氣候相比,其主要特徵是比較溫和濕潤。這是因為:(1)歐洲大部分地區處在盛行西風帶;(2)西瀕遼闊的大西洋,海岸線漫長曲折,眾多的內海和海灣深入內地;(3)沿岸有世界最強大的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經過,源源不斷地給歐洲大陸輸送熱量,使西風更加溫暖濕潤;(4)地形以平原為主,且東西連貫成片,主要山脈多呈東西走向,便於濕潤的氣流送進大陸內部。由於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形成了歐洲氣候的突出特徵。其中溫帶大陸西岸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氣候的主要因素,而地形、海陸輪廓和洋流則起到促進和加深的作用。再往縱深聯系,歐洲的地形和氣候特點,又決定了歐洲河網稠密、水流平穩的水文特徵,從而為發達的內河航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布魯納指出:「掌握事物的結構,就是允許許多別的東西與它有意義地聯系起來,並以這種方式去理解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抓住知識聯系,有助於學生全面地分析思考問題,獲得明確而全面的地理概念。 3、抓住重點難點,達到理解突破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重點知識是對學生學習和發展有用的關鍵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要深入、突出,但並非機械重復。如中國地形知識中「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重點知識,教師可先從海拔高度與地形類型入手,加深三級階梯概念並具體說明階梯界線,然後深入分析其對氣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響,最後從平面圖到剖面圖,印證概念,建立空間立體的概念。
難點知識一般是學生難以感知和體驗的知識。在地理學習中,很多知識往往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所以理解這些知識是學生能否掌握和運用新知識的關鍵。教師要藉助多種教學手段,予以點化,使之清晰。例如,在學習「西北地區」時,為了讓學生能形象地感悟到西北地區的乾旱以及乾旱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可在教學中插入通過電影「美麗的大腳」中的一段情節——年輕的城市女教師第一次來到西北農村,洗漱完畢後,正想把水倒掉,鄉村女教師趕緊阻止,並把用過的水端到孩子們面前,讓好長時間不捨得用水洗臉的孩子沾點水洗洗,然後再把剩下的水讓驢也飽喝一頓„„這一情節無疑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震撼,對西北地區「乾旱」這一突出區域特徵的掌握自然迎刃而解。 四、加強對學生的能力培養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教會知識只能讓學生擁有過去,而教會學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來。」因此,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會學」,即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能力培養與知識傳授緊密結合,是伴隨著一系列的思維活動進行。知識向能力轉化,思維是橋梁,思維能力是智力發展的核心。由於地理學科中的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都很豐富,因此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地理學科具有鮮明的區域性和綜合性的特徵,在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時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地圖,可活躍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
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並致力於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演變規律。因此,地圖作為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的信息載體,是地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直觀教具。空間概念的建立,必須憑借地圖來呈現,這是地理學習的重要特徵。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可構建以地圖教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每一個環節都應注意充分運用地圖,引導學生讀圖、識圖、析圖、填圖、繪圖„„只有掌握地圖技能,熟悉地理的圖像語言,牢記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才會靈活地進行空間想像,開展空間思維活動。
2.加強區域對比分析,能發展學生的綜合分析思維能力。
區域性是地理學研究的核心,初中地理內容也以區域地理知識為主。各種地理要素在地域組合上的不同,導致了各地區之間的差異。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可通過指導學生區域對比分析,如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礦產、植被„„等諸地理要素對「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進行分析,使學生能更容易掌握各地區的綜合特徵及其形成原因,並由此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3.講清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是促進地理思維的關鍵。
由於地理事物普遍聯系的,因此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教師要講清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引導學生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系,這是促進地理思維的關鍵。要善於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聯系起來,首先要善問:「為什麼?」這樣便會養成由果推因的良好地理思維習慣。如學生在學習中了解到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那麼為什麼乞拉朋齊會成為世界的雨極呢?結合地圖,根據乞拉朋齊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南亞季風氣候的特點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齊位於喜馬拉雅的迎風坡,會形成大量的地形雨。這樣,氣候便與地形、位置等地理要素相互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地理思維,也有利於對知識的理解。
實踐證明,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認真磚研和設計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著眼於誘導,抓「興趣點」能使學生「愛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著眼於疏導,抓「知識點」能使學生「學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著眼於指導,抓「能力點」能使學生「會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師要通過精心導入、優化教材、講究教法,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落實「三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課堂充滿生命力,有利於學生地理知識的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全面發展。
--網路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