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學無論效果怎樣,都具有教育性
辨析題(共抄10道題,每題2分,共20分。判襲斷正誤,並說明理由)
1.評價量表和行為檢查單有一定的關系。
2.闡述規則的時候,新教師往往是簡單明了的。
3.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學生學習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4.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4~5歲。
5.學習是導致有機體行為變化的唯一因素。
6.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7.中小學教師應當具備的知識方面的素養要求就是指對學科專業知識的精通。
8.教材就是教科書。
9.教學無論效果怎樣,都具有教育性。
10.備課就是備教材。
三、簡答題(共6道題,每題5分,共30分)
1.簡述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幾個基本特點。
2.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態度與品德?
3.簡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的意義。
4.簡述中學教學方法的主要特點。
5.簡述世界課程改革的基本趨勢。
6.簡要分析知識學習的過程。
Ⅱ 世界上第一個提出教育學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誰
世界上第一個提出教育學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約翰·弗里德里希·赫回爾巴特。赫爾巴特提出了著答名的教育性教學原則,把教育和教學融為一體,統一在整個教育活動中,認為智育是培養道德的基礎,因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源於觀念,道德意識和行為應以掌握一定知識為基礎,「無知即無欲!」。
雖然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僅把教學看成德育手段有失片面,但其教育性教學理論對教學論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反映了教育過程的客觀規律。赫爾巴特是使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科學的先驅,是「教育性教學」的首創者和教學形式階段的發明者,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
(2)教學具有教育性擴展閱讀:
赫爾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教育性教學」的思想。在赫爾巴特之前,教育學家們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學分開進行研究和闡述,教育和教學通常被賦予不同目的和任務。赫爾巴特的開創性貢獻在於闡明了教育教學之間的聯系。
他明確指出:「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這個概念,正如反過來,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德育問題是不能同整個教育分離開來的,而是同其他教育問題必然地、廣泛深遠地聯系在一起的」。
Ⅲ 為什麼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教學是抄在國家教育目的的統一指導下,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教育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必然實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行為養成教育等。教學必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是由教學活動的特點決定的,構成教學活動的每一個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都包含著極其豐富的教育因素,這些教育因素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思想品德教育作用是客觀存在的。
從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來看在教學中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就是教師指導學生能動的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正如赫爾巴特所說「我想不到任何無教育的教學」,教學若不進行道德教育,則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而道德教育若無教學,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是由以下三種因素決定的:
1、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總是在一定的思想體系指導下,受一定哲學觀點所支配;
2、各門學科的科學知識本身具有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價值;
3、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從所學的科學知識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而且可以從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作風以及為人師表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Ⅳ 簡述教學具有教育性的含義,為什麼教學永
「教育性教學」是德國近代著名哲學家、
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的一條重要的教育專教學原則屬.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
「教育性教學」的含義. 赫爾巴特認為教育是以道德的養成為最高目的的.
Ⅳ 如何理解「教學具有教育性」──兼析教育學中的兩種
教學為抄何具有教育性:襲
(1)從社會要求看,教學活動是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來開展的,受社會意識形態的制約,並服務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制度。
(2)從教學內容看,科學知識本身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3)從教學手段看,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也具有教育因素。
(4)從教師看,教師是具有一定思想觀點的人,在教學中總是表現出一定的立場、觀點、個性特徵,從而對學生產生影響。
(5)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生的學習目的、思想狀況、學習態度,對學習的積極性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具有教育性.因此,教學具有教育性。
Ⅵ 簡述教學具有教育性的含義,為什麼教學永
「教育抄性教學」是德國近代著名哲襲學家、
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的一條重要的教育教學原則.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
「教育性教學」的含義.
赫爾巴特認為教育是以道德的養成為最高目的的.
Ⅶ 最早提出教學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誰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
Ⅷ 怎麼理解「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教學具有教育抄性,必須建立在教學者擁有樂於助人的心態之上。如果不是以助人為目的的教學,那這樣的行為,就沒有教育性。以害人之心去教學,把人教壞,把人教歪,這樣的教學不具有教育性,而具有毀滅性。以營利之心去教學,這樣的教學則帶有功利性。
對於教學而言,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以教師輔助學生的教學,才具有教育性。孔子弟子三千,而有教無類。不是因為他什麼都會,什麼都能教,而是把他所會的東西,用來幫助那些需要成長的人。這樣的教學才具有教育性。
Ⅸ 為什麼說教學必然具有教育性
教學的教育性既是對有意義教學本質屬性的一種規定,也是對國家教育目的和學校教育培養目標的詮釋及肯定。
相反,當教學不再具有教育屬性時,其價值和功能也將被嚴重地消解和限制,有可能會淪為純粹的知識傳授和技能習得的訓練活動,教學的崇高性和文化屬性會遭到極大的遮蔽。可見,教育性應貫穿「教」與「育」的實現過程。
高等教育更是如此,不論是出於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的考慮,抑或大學教學的育人屬性,強調大學的教育性都是對其內在要求的一種實踐。
(9)教學具有教育性擴展閱讀
教學具有教育性」是由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首先明確提出並給予全面論證的。他在《普通教育學》中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
在這里,赫爾巴特提出並闡述、論證了教學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規律,認為教學與教育相輔相成,同時強調了道德教育即教育性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及相互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可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道德發展和素養形成與教師教學的教育性在目的上一致,在內容上重合,可以有機統籌,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開創高校教育教學新局面,為新時代中國發展和社會進步輸送更多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Ⅹ 教學的教育性規律是什麼
「教學具有教育性」究竟是一種實然判斷還是一種應然判斷?我國的一些教育學著作和教科書對這個問題的均表述得比較含糊。有些教科書提出「教學具有教育性」是一種實然判斷,如全國中師統編教材《小學教育學教程》就指出:「教育活動向受教育者身心投射的影響引起的個體變化是全息性的……所謂單純的傳授知識、所謂『教書不教人』,實際上是不存在的。」(註:胡寅生主編:《小學教育學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頁。)從其中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教學的教育性是一種必然性,不管教育者的意圖如何,教學總是具有教育性的。這是一個說明「事實如何」的描述性命題。有些教材則認為「教學具有教育性」是一種應然判斷,如全國師專統編教材《教育學》提出:「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要想轉化為思想觀點,形成調節行為的力量,也是有條件的。這要看教學內容中滲透的是不是馬克思主義觀點,進行教學的老師,以什麼樣的思想指導教學,在教學中能不能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思想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能不能循循善誘,在情感上引起學生共鳴,使學生產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的願望並在行動中去產生道德行為,培養學生道德實踐的能力,形成學生良好的意志、性格。」(註:睢文龍等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92頁。)從這段論述中可以看出,教學的教育性是一種可能性,「教學具有教育性」是一個指導教師「應該如何」的規范性命題。還有的教學論著作,一方面指出「從古至今,那種『只教書不育人』的『純粹教學』是根本不存在的」(註:關霞編著:《教學論教程》,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頁,144~145頁。),將「教學具有教育性」作為一種具有必然性的實然判斷;另一方面則強調又「既要反對『教書不教人』,又要防止『亂貼政治標簽』式的思想教育」(註:關霞編著:《教學論教程》,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頁,144~145頁。),把「教學具有教育性」作為一種可能性的應然判斷。
「教學具有教育性」究意是一種「描述事實如何」的實然判斷,還是一種「規范教師應該如何」的應然判斷?究竟是一種不以教育者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性,還是一種通過教育者的意志努力才能實現的可能性?究竟是一種指稱所有的教學行為都具有教育性的全稱陳述,還是一種說明在某些條件下某些特定的教學行為才是有教育性的特稱陳述?對以上兩種不同性質的判斷,筆者擬作一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