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
在《教育目標分類學》一書中,教學目標分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版能領域三大領域。權備課時要圍繞這三個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原則、策略、方法以及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必要時應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重組,對教學內容順序進行調整。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和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B. 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有哪
【摘要】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有效教學,突破舊有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知到數學的魅力,領會數學知識的內涵,更好地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水平.【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性;教學策略當前,初中數學教師普遍面臨的問題是,應當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教學目的.那麼何為有效教學呢?美國教授鮑里奇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要具備:清晰的教學思路和多樣的教學方法,其中教學的任務導向要明確,而學生在課堂上也具備積極投入以及高效的課堂成功率.只有符合以上五個特徵,一節課才算得上是有效的課堂教學.接下來本文就將針對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探討.1.營造輕
C. 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課題階段性總結 百度文庫
《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一、課題確立的背景 新課程的實施,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提 高教學的效率。這該如何實現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 效性!而課堂提問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種,那麼我們該如何運用好 課堂提問,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呢? 基於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疑惑 , 課題組決定將 「課堂提問的 有效性策略研究」做為重點研究的項目,制定了研究計劃並付諸於研 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現將這一課題研究做出小結。 二、課題研究實施過 確定課題,制定方案。去年九月初,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 數學教學的需要,確定了要研究「課堂提問」方面的內容。確定課題 名稱為「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 收集資料,學習理論 我們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確保從根本上認識提 問,研究提問。研討學習並總結出現階段我們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存 在的問題以及關於提問的有效性理論知識和解決策略。 學習途徑則是 多途徑學習, 通過網路搜集、 書藉整理、 專家咨詢、 集體交流評析等。 (一)理論儲備,充實自我。 在這期間,我們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學習。一是關於本課題的其他 人的研究現狀。 我了解到現在有不少的單位或個人在做與本課題有關 或是相關的研究工作,基本上還處於研究過程中,有些也已經形成一 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我希望我能有所創新,有所突破。二是關於 進行本課題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論知識, 以使課題研究能在有力 的理論支持下開展工作,使得課題工作更加地科學和到位。我堅持在 工作之餘自覺地閱覽相關的教育教學雜志,瀏覽最新的教育網頁,以 便更好地充實自己。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我了解到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一些問題: 1、提問的目的不明確,不能准確把握知識本質。如這個知識點 的知識基礎是什麼, 又能為後面哪個知識點的學習做服務?重難點是 什麼?我們該從哪兒切入提問,只有準確把握知識本質,才能正確切 入提問。 2、提問的個人主觀性太強,太隨意。在一節課中的提問多的可 達幾十個問題,少的卻只有幾個問題。在教師的隨堂課上,這類問題 非常嚴重,教師的問題設計不合理。 3、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課堂上學生無時間提問, 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教師提問的實效性欠缺,答案開放的問題 比較少,不敢放手,駕馭課堂能力不夠。 由此可見,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 顯得相當突出,不該問的而問,低效的重復性應答式的提問,以問代 講形成滿堂問等現象還較為常見, 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學課堂教 學效率的提高。 三、依託課例進行實踐,努力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為了提高數學課堂中提問的有效性,我在自己平時的數學教學 中,主要從提問的數量要求少而精、提問的難易適度、提問要切中要 害等幾個方面入手對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行研究。 同 時,我還經常深入同事們的課堂,觀察課堂中老師們的提問技巧,學 生們的提問能力,從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經驗和教訓,並經常和老師 們一起探討如何讓自己的提問更深入,更有針對性的方法和策略。為 了讓縮短自己和名師之間的距離, 我從網路或是雜志上搜尋了名特優 教師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視頻,一句句的學習,以使自己的進步更 快一些,更大一些。 在自己的課堂中,我首先轉變自己的觀點。改變了教師牽著學生 鼻子走的現象,在課堂上展開充分的對話和溝通,讓自己從一個傳授 者轉化成引導者,由管理者轉化成合作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其 次,我嘗試讓學生主動參與。在課堂中發揚民主,讓學生大膽提出問 題,鼓勵學生師生互相爭辯,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努力開發學 生的「問題意識」 。我是這么做的: (1)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教師 應相信學生的潛力,給予學生提問的機會,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及 時反饋,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給予表揚。長期堅持,必定會形成良好 的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鼓勵學生大膽置疑。課堂教學中應 鼓勵學生大膽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疑惑和見解, 即使學生的問題很幼 稚, 也應給予積極的肯定。 (3) 讓學生參與課堂提問的設計。 在預習、 學習或復習階段,均須安排學生參與到課堂提問的設計中來,因為學 生提出的問提才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問題,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才 是他們的真正疑惑。教師允許學生將自己的問題寫出來,交給老師, 然後教師以此為基礎,將學生的問題設計到課堂教學環節中,這樣會 使課堂教學更能吸引學生。使教學更科學。 四、總結課題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的改進措施 (一)學生們則在老師精心設計的「精問」、「設問」中爭當學習小 主人,改變了被動、懶惰、依賴等不良學習習慣,自然的開始理答、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思 維得到鍛煉。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研究學習,我們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1、自身的理論功底不夠扎實。 2、課堂教學時提問還不能每個都是「精問」 。 3、提問時不夠全面,致使學生思維發展參差不齊。 4、學生雖然敢問,善問了一點,但離「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尚 有一段距離。 (三)今後的改進措施。 1、繼續狠抓教學研究。在這次研究的基礎上長期深入地進行課 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學習課堂提問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課堂教學 中,我們雖然無法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套問題,但要注意提問層次和 梯度,並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的學生,使得學生全面發展。並努 力做到提問目的明確,在引入新課、新舊遷移、解決難點、促使學生 思考等等方面進行提問, 盡可能地設計針對性強, 有實際意義的提問, 使提問恰到好處,為課堂教學知識穿針引線。以及,教師在設計提問 時應注意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 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學習。 2、進行多渠道的學習,注重平時積累,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 定期進行空中課堂的學習,學習更先進有效的教學策略。 3、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裝載每次研究過程中的個人研究成果 以及個人撰寫的案例分析、 教學反思、 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教學論文、 優秀課例、研究課題等等,記載教師成長過程,便於隨時查看自己的 成果,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不斷反思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研究素質。 以上是我課題研究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後我們會本著「想到一點 就做到一點」的課題研究作風,扎扎實實地做好課題研究工作,決不 敷衍了事,一切本著課題研究的精神,實實在在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使課題研究成為日常課堂教學的一部分。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課題階段性小結 改進課堂提問的策略: 我認為有三個改進課堂提問的策略:預設具有價值的問題,把握重要 的生成問題,引導學生提問解疑。 (一)預設具有價值的問題 1.問題富有思考性。思維是數學的心臟,而思維是從問題引發的。 問題富有思考性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突出教學目標,能激發學生思 維的興奮點, 引起學生進行深刻、 周到的思維活動。 問題富有思考性, 首先要體現教學重點難點, 切入口要適當, 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其次,要適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問題難度太大,學生望而卻步; 難度太小,引不起學生興趣 2.問題具有啟發性。問題具有啟發性是指能引起學生聯想而有所領 悟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面對問題無法解答是難免的,教師的 啟發十分必要,方法很有講究。 (二)把握重要的生成問題 創設生成問題。課堂教學是「動態生成」的,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然 而,如何落實在教學行為上,還有待努力。課堂教學創設生成問題, 就是一個有效的切入口。所謂創設生成問題,就是課前預設的問題一 旦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受阻,要及時調整問題,創生出新的問題,推 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創設生成問題,首先要注意因勢利導,即順 著事情的發展趨勢進行引導,創設此時此地有利的問題;其次,要隨 機應變,即跟著情況的變化,掌握時機,靈活應付。或全部改變,或 局部修整,使得問題更有利用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環節的遞進。 (三)引導學生提問解疑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是研究課堂提問的一個重要話 題。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曾說:「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准 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提出問題只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引 導學生解決問題是指, 面對學生提出來的問題, 教師要進行合理處理, 巧妙地引導學生探索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值得注 意的是,學生能夠解答的讓學生解答,教師不能越廚代庖;學生不能 解決的,教師作適當啟發,讓學生試著解答,教師只能充當「合作者、 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
D. 新課程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有哪些哪種模式可操作性更好
我們學校是名義上打著新課程的旗號,增加了實踐等,其實半節也不上,都是擺給領導看的,連課程表都是按原來的上……
E. 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幾點研究
(一)、淡化形式——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
新課改實施以後,課堂教學往往流於形式,效率不高,表演痕跡明顯,往往有走過場的現象,甚至教師對好課有這樣的誤解:創設情境導入、學生討論、合作學習、多媒體課件成為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但初中數學有很多知識,如代數式、公式、證明、法則是需要言簡意賅、直奔主題的。例如講去括弧,就可以讓學生運用乘法分配律化簡代數式想x-3(2x+6),就沒有必要創設情境,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教學應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材中許多章節都有小組合作學習的課題,但是一味的讓每一節課都追求小組合作、小組討論,只會讓學生變的華而不實。如何有效進行小組討論有以下幾點教學策略供參考:
1、小組分組的有效性
部分教師為了方便,一般是讓學生前後左右為一小組,但是由於沒有充分分組導致有學生偷懶、遺忘的現象時有發生,所以現階段一般採用異質分組,目前比較流行「異質分組」,也就是按學生的性別、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認為在小組中保持差異可以有效的促進優勢互補。
2、教學中要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和個人責任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他們需要知道為什麼要進行合作,合作學習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標,如果目標不明確,那麼合作往往就流於形式。
3、教學過程中找准合作的機會
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對教材處理和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響課堂合作的氣氛和效果。那合作學習什麼時候適用呢?在個人操作難以完成時;在學生產生疑惑時;在解法不一時;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解答「開放性」或「探索性」等問題時。
形式化的課堂教學對提高教學效率是不明顯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角,教師是導演,教師應設計最合適的課堂教學方式,關注實質,淡化形式,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二)、明確目標——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指導方向
實施這一策略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明確表述課堂教學目標;(2)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性;(3)有效實施教學調控策略。我們可以看出有效實施教學調控策略由其重要,教師發揮積極調控的有效性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自我調控,可以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調整教學目標。二是細節調控。三是教師要靈活調控。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系統,教師在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時,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才能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三)、先做後講——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
「先做後講」是讓學生先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會教學目標,充分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這里「講」有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講,給出問題,總結步驟,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學生講,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例如:引導學生掌握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先提出問題:畫任意一個四邊形、三角形、五邊形的內角和,用量角器量一量每個內角,你發現了什麼?再計算外角和,你有什麼發現?再推廣問題:多邊形的內角和和外角和與邊數之間有規律嗎?(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後填表)
先動手操作、實踐,後講感悟、體會,既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抓住學生的重點,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四)、整合教材——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教學方法
難度適中的課堂教學內容是衡量有效教學的另一個維度。課堂教學內容太多或太少、太難或太易都不利於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一個優秀的教師除了有較強課堂管理能力外還得有較強的教材開發和整合能力。
在有效的課堂教學里,教師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曲線和教材知識結構的安排,充分捕捉和利用課堂動態資源,因書、因課、因時、因生、因情對教材進行開發和整合、補充、刪減或更換。教師要准確地把握每節課的重點、難點,有效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實現有效課堂教學。
(五)、變式練習——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初中數學主要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思想方法,所以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設計梯度清晰的適度的「變式」,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正確理解,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例如:在學習同類項時,可以安排如下變式:
變式1:判斷下列是不是同類項:
6xy與xz 5.5與4
變式2:已知兩個單項式是同類項,求各字母的值。
變式3:同類項與絕對值聯系在一起,求字母的值。
可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操作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有模仿、記憶形成基本技能的過程,但低層次的學習並不能達到是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所以,適當的進行變式演練是提升數學思維的必要手段。
(六)、互動活動——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師生關系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的固定經驗(自我概念)來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目標重心在於改變學生、促進學習、形成態度、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學生的
F.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幾種常用的導入方法
一、溫固知新導入法
溫固知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從舊知識的復習中自然獲得新知識。例如:在講切割定理時,先復習相交弦定理內容及證明,即「圓」內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然後移動兩弦使其交點在圓外有三種情況。這樣學生較易理解切割線定理、推論的數學表達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敘述定理內容,並總結圓冪定理的共同處是表示線段積相等。區別在於相交弦定理是交點內分線段,而切割線定理,推論是外分線段、切線上定理的兩端點重合。這樣導入,學生能從舊知識的復習中,發現一串新知識,並且掌握了證明線段積相等的方法。
二、類比導入法
在講相似三角形性質時,可以從全等三角形性質為例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對應線段、對應周長等相等。那麼相似三角形這幾組量怎麼樣?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從類推中促進知識的遷移,發現新知識。
三、親手實踐導入法
親手實踐導入法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知識,發現真理。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時,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拼在一起。從而從實踐中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使學生享受到發現真理的快樂。
四、反饋導入法
根據資訊理論的反饋原理,一上課就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由學生的反饋效果給予肯定或糾正後導入新課。
如在上直角三角形習題課時,課前可以先擬一個有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討論。
五、設疑式導入法
設疑式導入法是根據中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設一些疑問,創設矛盾,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例如:有一個同學想依照親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塊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帶回家就割出同樣的一塊三角形呢?同學們議論紛紛。然後,我向同學們說,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現在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導入法
演示教具導入法能使學生把抽象的東西,通過演示教具形象、具體、生動、直觀地掌握知識。例如:在講弦切角定義時,先把圓規兩腳分開,將頂點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畫好的圓上,讓兩邊與園相交成圓周角∠BAC,當∠BAC的一邊不動,另一邊AB繞頂點A旋轉到與圓相切時,讓學生觀察這個角的特點,是頂點在圓上一邊與圓相交,另一邊與圓相切。它與圓周角不同處是其中一條邊是圓的切線。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記得牢。
七、直接導入法
它是一上課就把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的一種方法。如在講切割定理時,先將定理的內容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分清已知求證後,師生共同證明。
八、強調式導入法
根據中學生對有意義的東西感興趣的特點,一上課就敘述本課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種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幾何的重點,而圓是平面幾何重點的重點,它在中考試題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將來學習深造的基矗今天,我們就學習,第七章圓。總之,數學的導入法很多,其關鍵就是要創造最佳的課堂氣氛和環境,充分調動內在積極因素,激發求知慾,使學生處於精神振奮狀態,注意力集中,為學生能順利接受新知識創造有利的條件。
G. 如何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談談如何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作為師生活動的中心環節和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和提高各種技能的主要途徑。那麼,如何構建優質高效課堂是每位數學教師理應思考、探索的主要課題。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知識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機器,而應是主動、積極的知識的探索者、是課堂的主人。在新課標理念下,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的時間、空間、學習過程都還給學生,課堂教學不能再「濤聲依舊」,教師應是課堂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評價一堂數學課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一、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其低效的原因
筆者認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不和諧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問題
(1)有的教師嚴格遵循教材,上課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給學生學習帶來困難,上課時「說的說,聽的聽」。因此,課堂氣氛沉悶。有的教師不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隨意更換內容,總想迎合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與課改理念,不顧學生和教學實際「鼓勵」學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課熱熱鬧鬧、氣氛活躍,實際上學生學習漫無邊際,課後一知半解,最終造成課堂教學低效。
(2)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深遠影響,教師評價過於關注結果,忽視學生在不同時期的努力程度和進步狀況,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折射到教學中勢必造成教學活動重心的偏移,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活動,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呆板的機械記憶和模仿練習,學生缺乏對數學的體驗、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表現形式,學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殺,個性發展受到摧殘,創新思維的形成成為泡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3)有的教師備課缺乏「備學生」這一環節;缺乏對教材的精選與整合;缺乏對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有的教師忽視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密度要求不足,忽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的關注,導致「教」與「學」不合拍。
2.「學」的方面存在的問題
(1)有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被動;許多同學依賴性很強,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上課不專心聽課,對教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及布置的練習總是漫不經心,若無其事,不肯動腦筋。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不少學生回家缺少監督,學習更不自覺,基本不復習,本來在學校接觸數學的機會少,回家又不及時復習,知識就會很快遺忘;也有同學不重視基礎,學習不得法,練習、作業粗心、馬虎,教師講評了訂正,結果到後來還是錯,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師常常抱怨費了力卻不見效果。
(2)厭學情緒嚴重,缺乏良好的學習情感體驗及個性品質。許多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對學習難以形成愉悅的體驗。隨著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態度、自信的發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過數學學習讓學生獲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數學學習目標極為關注的方面,而這一點在數學學習中卻表現得嚴重不足。考試缺乏競爭意識,認為反正不會做又不願認真復習,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參加考試。教師布置的作業練習馬虎應付,抄襲了事,甚至不交。解題時不遵循一定的步驟,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題過程沒有邏輯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題格式。
二、構建數學高效課堂的方法
在具體教學中,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辦法既沒有現成的答案,也沒有固定的模式。總的來說,首先要找准問題的症結所在,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這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
1.應讓學生充分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當今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工業化要求不斷改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工作崗位也將較少體力勞動而更多腦力勞動,較少機械化更多電子化,較少例行公事更多隨機應變,較少的穩定性和更多的易變性,這些都要求每個人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數學地思考。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數學可以培養、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按新課標的精神,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必要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為學生將來謀生打下一定的基礎。這足以說明,數學並非真像有些學生說的那樣無用。教師要想方設法提高數學的魅力和趣味,加強學好數學結果的誘惑力。要幫助學生充分認識數學的重要性並講深講透,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掌握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生平時才會刻苦學習並保持持久的動力。
2.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讓不少學生覺得它抽象難懂。要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光講大道理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想方設法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因素,它是激發學生求知慾、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動學習的前導動力。大多數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好,乃是由於對數學缺乏興趣所致。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通過運用一些生動形象、直觀有趣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引導學生動手參與,鼓勵學生積極探討。讓課堂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感受到學習步步為營的踏實,體會漸入佳境的喜悅,樹立學習的信心。備課各環節,如情境創設應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相適應,造成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參與慾望,使學生迅速沉浸於自主探究、欲罷不能的境地;達標檢測注重基礎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訓練感受到學習漸入佳境的喜悅,題目設計應注意難度梯度,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訓練真正領悟到快樂的學習境界,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3.應讓學生經歷一個「學習——思考——實踐」循環反復的過程
同學們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間接經驗,我們必須把間接經驗變成屬於自己的直接經驗才有用,而直接經驗是無法取代的,如何把間接經驗轉化為直接經驗,就要經歷一個「學習——思考——實踐」循環反復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是將他人的知識吸收內化的過程,是「反芻」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做題,通過做題來檢測知識與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題後,將已會的知識和能力儲存起來,不會的或還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再通過教材重新學習和思考。那麼,思考後就要實踐,為什麼有的同學「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呢?其主要原因是懶得做題,缺乏實踐這一環節。學習是「知不知」的問題,實踐是「做不做」的問題。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
4.應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作為師生間雙向信息交流的教學活動,這種交流是以信任為基礎,以情感為載體的。師生間關系融洽,就會讓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不但教師樂意「教」,學生也樂意「學」,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師要放下架子,既做關心學生的朋友,又做學生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為此,教師應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走進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達到愛屋及烏,「怕」能達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學習任務。
5.應因勢利導,抓住青少年特點
中學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強,有強烈的「趨新」心理,有些學生對圖形觀察不到位,語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學中教師要予以適當的點撥,同時初中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現欲強,在教學中要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時機,恰當運用青少年對時尚追求、「追新」等特點,大力宣傳和弘揚勇敢拼搏精神、為國爭光精神,幫助他們擯棄狹隘自閉的思想。通過抓住這些青少年的特點,因勢利導,學生對數學知識更樂於學習,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前面提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辦法既沒有現成的答案,也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地方推行的「問題式導學法」、「3510循環大課堂」 等值得同行學習和借鑒。
「問題式導學法」的基本流程是:「展標設疑——自主學習——探究拓展——教師指導——訓練提升——達標應用」,問題引領,學生自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避免了學生自主學習漫無目的,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針對性,學生可以憑著自己的能力解決大部分問題,解決不了的再由小組合作解決,創設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機會,既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絕大部分時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解決問題,讓學生進行訓練,使每個學生每堂課都有收獲,在不同層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3510循環大課堂」,即一課分兩段,35分鍾展示+10分鍾預習,謂之「3510」,三步為一課;課前、課中、課後,謂之三步;形成了課上——課下——課上的循環結構,謂之循環。其前35分鍾必須通過展示、交流、糾錯落實本節課的學習目標,35分鍾必須將上一節的導學案收回,後10分鍾發新的導學案,最後1分鍾必須分配任務。整個學案共分8個環節: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知識鏈接、學法指導、問題邏輯、學習反思、作業布置、歸納小結。課中六個環節:重申目標、學情調查、問題注意、精講點撥、當堂檢測、小結作業。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流程為: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構知識——拓展運用——反思歸納。
以上兩種模式的幾個環節並非一種機械、僵化的模式,根據幾個環節的特點可以靈活調節、變換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歸納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傳動整體。筆者所在學校都在嘗試,實踐證明效果較好。
總之,數學教學改革是逐步累積的,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個數學教師積極投身於課堂教學改革,用自己的眼光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考分析問題,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多管齊下,共同努力,相信數學課堂必將充滿朝氣與活力,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陳林.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效益[J].數理化學習,2008
[1] 新課程改革的滾滾洪流,勢如破竹,強勢推進,優化課堂結構,探索教學模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已成為現在課改最為給力的高頻率的響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精彩展示,使學生真正得到發展,全面大幅度提升教學質量已成現在數學教學高效課堂的基本要求。特別是如何打造初中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更成為大家共同探討的熱點問題。
第一部曲:弘揚課改理念,研究高效課堂特徵,探求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
以昌樂二中「展示——反饋——預習」的27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為樣本,探索出適合我校實際的高效課堂模式,全面推進高效課堂。學習理論,樹立高效課堂的教學理理念,觀摩昌樂二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展示錄像課,了解教學環節,掌握課堂結構,借鑒教學方法。《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要改變以前師道尊嚴的觀念,應平等參與教學活動,蹲下身子,貼近學生,與學生一道參與學習過程,與學生一起質疑釋惑,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及時有效的幫助、指導與調控。在老師與學生的共同學習活動中,在師生的交往互動中心情放鬆、思維活躍、有利於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小組交流中,教師要及時捕捉和激勵學生回答的精品,盡可能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結合初中數學課的特點,啟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推行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建立學習小組,規劃教室布局,建立班級文化牆,營造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氛圍。組織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各項學習展示中,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引導。學校領導包班聽課,及時反饋和總結。
第二部曲:探究數學實踐,優化課堂結構,穩步推進高效課堂的模式
數學教師學習高效課堂理論,大膽借鑒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昌樂二中的教學模式,幫助教師編制導學案,在導學案中體現以學定教,以學生為主體,倡導自主學習,關注學法指。經過一年多數學高效課堂的實踐探索,積累經驗,初步形成「展示—反饋—預習」的高效教學模式,學生逐漸適應了這種數學教學模式,學生初步形成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課程標准」指出:「讓學生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教學中老師要創設情景,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里能大膽陳述自己的觀點與見解,甚至於能與同學進行辯論。比如,在學習《有理數的乘方》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若一張紙的厚度為0.1毫米,對折27次後,它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將這個高度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比較,哪個更高?」,各小組成員熱情高漲,有折紙的,有測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見!最後,將小組意見匯總,大部分無法想像一張紙對折後的總高度會超過珠穆朗瑪峰,這時,老師拋磚引玉,順勢導入《有理數的乘方》這節新課,學生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積極投入新課,在自學、討論、練習的基礎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節知識,最後自行解決上述問題,在組內、組間交流看法體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乘方的興趣,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開展經驗交流會、專題培訓班、校本培訓等多種方式,讓教師掌握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操作方法。示範引導,強勢推進。組織公開課、研討課、示範課、高效課堂教學評優活動,引導廣大教師反思課堂教學,逐步形成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及時發現問題,確立校本研究課題,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強勢推進高效課堂。教導處在進行聽課安排時,對每一位教師的課要從展示、反饋、預習三個環節進行全程聽課。對全體教師教學過程的檢查、督促工作,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正。推進高效課堂,搞好教學研究,撰寫教學論文,為我校打造一批高效課堂課改能手,引領我校高效課堂強勢推進。
第三部曲: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放飛精彩
制度保障,強勢推進高效課堂模式,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突出小組特色,創建班級特色文化,使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稱班級的主流,全面推行教師高效課堂的獎勵制度。制定學習小組評價制度,督促年級組長和班主任每周和每月落實獎懲。教導處每周和每月評出各項小組和學生最佳,通過黑板報、展板等形式大力宣傳,不斷更新。
制定各學科教學進度,帶領各學科組長和教師超周編制各年級、各學科「導學案、訓練學案」,做到主備人——審核人——備課組長——教導處——主管校長層層把關機制,實行責任追究制,那層出現問題追究其相關責任。
第四部曲:總結經驗形成模式,不斷探究彰顯特色,使高效課堂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保證
(1)總結經驗。及時總結學習「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成功經驗,以專題講座、研討會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廣,供教師學習借鑒,發揮骨幹教師示範帶頭作用,促進全體教師共同提高。在課堂上教師重點是導引、糾正、點評、釋疑、拓展、總結,時間控制在35分鍾內,營造「三動」課堂:動手(展示階段)、動口(交流階段)、動腦(預習階段)。
(2)開拓創新。在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學校及時總結教改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措施,深入開展研究,撰寫高效課堂階段性匯報材料和教學論文。
(3)獎勵先進。學校召開階段性成果表彰會,對教改中表現突出的優秀班級、備課組和教師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總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高效課堂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遠,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的努力,更需要一線的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
H. 如何實現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任何優化課堂教學,讓課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煥發出無限的生命活力,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本文就此問題在閱讀、交流、借鑒先進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體會:
一、對有效教學的理解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如學生在形成知識、技能和技巧的過程中,在形成某種個性特徵、提高每個學生的教育和發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師生用最少的必要時間取得一定的成果;師生在一定的時間內花費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為在一定時間內取得一定的成績而消耗最少的物資和經費等等。
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相對應的是課堂教學的「低效或無效」。高效的教學就是學生獲得充分發展,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統一發展。
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是了解學生
新課程教學理念認為:課堂教學的本質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要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教師就必須不斷地優化組織學生學習的形式,使之最大程度地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而教師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充分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現狀、了解學生對本學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學生對本學科的期望值、了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等。
三、如何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
1.創設實際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驗數學的「生活味道」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的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就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也曾說:「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了實際。」因此,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中創設教學情境,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接觸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教學《比較分數的大小》時,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導入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編制「唐僧師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課開始,教師將屏幕打開,唐僧師徒四人出現在一荒草叢的大路上,被太陽曬得口乾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來到師傅面前說:「師傅,口太喝了,我去找點解渴的東西來!」並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師傅。不一會兒悟空抱著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回來了。悟空道:「師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聽瞪在眼睛,很不高興地說:「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卻分給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語音剛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個獃子、獃子、獃子……」到此,教師抓住時機提出問題:「悟空為什麼叫八戒獃子?」由於學生特別喜歡《西遊記》,課一開始,同學們便被生動的畫面、富有個性的人物對話所吸引,每個情節歷歷在目,問題一提出,同學們爭著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師緊接著追問:「八戒為什麼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時學生躍躍欲試,欲言不能,教師趁疑而入,因勢利導,揭示課題。這樣就達到了「一石擊起千層浪」的效果。新穎有趣的引入課題,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為學習新的知識鋪設了一條平坦的大道。這樣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放飛了學生的思維。
2、運用有效的啟發引導的教學方法,感受數學的「抽象之美」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利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啟發引導學生,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觀察、實驗、討論等數學活動中自主學習,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採取各種有效的形式,先予啟發,讓學生多活動多觀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規律,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密切關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如有位教師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學時,呈現了這樣的情境:小明畫了一個三角形,怎樣才能畫一個三角形與他的三角形全等?我們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條邊分別對應相等,三個角分別對應相等,反之這六個元素分別對應相等,這樣的兩個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個條件呢?條件能盡可能少嗎?對此引導學生進行分類研究。對學生的不合理分類,教師要予以糾正;對學生提出的不同策略,要予以肯定和鼓勵,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按照三角形的「邊、角」元素進行分類,師生共同歸納得出: 1.一個條件:一角,一邊。2.兩個條件:兩角; 兩邊;一角一邊。3.三個條件:三角;三邊;兩角一邊;兩邊一角。按以上分類順序動腦、動手操作,驗證。教師收集學生的作品,加以比較,得出結論:只給出一個或兩個條件時,都不能保證所畫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實踐證明,教師的適時引導和適當點撥,能幫助學生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學習。
3、在自主學習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主動建構數學知識體系
布魯納曾說:「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就沒有數學的發展。」《數學課程標准》也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課堂教學要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動中,變抽象為具體,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實現有效學習。讓學生在親歷中獲得知識對學生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的教學中,多數老師都會採用演示法引導學生學習新知,但還是老師講的多,動得多,往往沒有留給學生充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而一位老師在教學這一課時,先是指導學生畫出一個底20厘米,高10厘米的平行四邊形,用剪刀剪下。然後提出能否把這個平行四邊形轉換成學過的平面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呢?接著是學生的小組合作與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只是適時的點撥、引導、合作,沒有太多的示範和言語,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就發現每人手中拿的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他們的形狀不一定相同,但能拼成相同的長方形,對知識有了深層的感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體系。因此,在數學的學習活動中,老師應當轉變角色,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動手操作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民主平等、信任、寬容的氛圍中探索新知、點燃智慧、樹立信心,感受數學的魅力,以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4、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享受數學的「成功樂趣」
由於智力發展水平及個性特徵的不同,認識主體對於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顯差異,由此所建構的認識結構必然多元化、個性化和不盡完善的。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為認識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了解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才會在這樣的環境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徵。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和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的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的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鼓勵努力改正、爭取進步,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例如:在教授解方程組:①x+y=7②3x+y=17,大部分學生把兩個方程相減先消去y,有一位同學卻想出先把第二個方程變化為2x+(x+y)=17,再由第一個方程x+y=7代入得2x+7=17。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與教師截然不同的見解,教師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否定學生。當學生在學習上哪怕是點滴進步也要給予熱情鼓勵。不同的學生表達語言不同,不管是否加以嚴密,我們都應積極鼓勵加以引導,逐步嚴密化。讓學生創設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自己學習的熱情,享受數學學習的「成功樂趣」。 關注差異,鼓勵不同的學習歷程,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總之,有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課標所倡導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結合自己的特色和學校學生的特點,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教學行為必須轉變,這樣才能主動適應並投入到新課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實新課程的總目標,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I.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主要理念是哪些
基本理念是數學課程的核心指導思想,是初中數學教學中對數學與數學課程、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教學評價以及課堂教學技術與教學手段改革認識的基本准則,是指導人們建立起初中數學教育教學的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和學習觀、教育評價觀、信息科技觀。
(一)基本理念指導下的數學課程觀
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既要體現義務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又要體現數學的工具性、語言性、創造性和文化性。
傳統的初中數學課程過分強調數學的科學性而忽視了數學的教育功能,過分追求邏輯嚴謹和體系的形式化,因而學習內容存在著"繁、難、偏、舊"的現象,造成了初中數學課程及初中數學教育不能適應社會需要的局面,導致許多的初中學生對數學產生了一種畏懼。
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制定過程中,有人曾經抽取了九所普通中學的九個班,對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進行了初步調查,與學生進行了直接交流。調查表明,學生感到數學內容有的太難,學不懂,也覺得學了沒有用。對數學內容普遍的意見是"要記的概念、公式太多";"計算題有的數據多而繁";"應用題和幾何證明題太難";"作圖題不知所措;""函數題弄不懂"。21.5%的學生最不喜歡的是幾何。
對於初中數學要教給學生什麼樣的數學、如何引導學生認識數學,基本理念提出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的觀點。湘教版的教材中就體現了這種精神。如七年級上冊第二章代數式2.1用字母表示數(p.70)、2.2列代數式(p.75)、2.3代數式的值(p.82),都是從生活實際中引入問題。強調了數學的實踐性、探究性與合作性內容。
(二)基本理念指導下的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觀和學習觀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生動豐富的數學內容被機械枯燥的定理定義和公式取代;數學學習就是老師講學生聽,背熟定理和公式,記住各種題型。教師教得死,學生學得死,使得數學學習索然寡味。
新課程要求建立新的教師教學觀和學生學習觀:
1、教師的教學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學生的學習觀:"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例如湘教版七年級上冊p.105剪紙的方法;p.187從統計數據中獲得不同的信息;p.191收集數據的步驟。就體現了這種新的教學觀和學習觀。
(三)基本理念指導下的數學教育評價觀
基本理念認為新的評價觀的核心是:"要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納入評價的視野;要拓展多樣化的評價目標和方法;要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傳統的初中數學教育評價以量化為特徵,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這種量化又演變成以"扣分"為主要特徵的排隊考試。這種"排隊"有著積極的一面(對學生有激勵作用),但是其側重的是"甄別"與"選拔"。連續不斷地用分數排隊來評價學生的優劣,容易使原本充滿學習熱情的學生在因為一些偶然的原因一兩次"掉隊"後開始懷疑起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學習的熱情隨著"掉隊"而消退、喪失,以致對數學學習變得畏懼甚至厭惡。
課程標准根據基本理念,對初中數學教育提出了五條評價建議:
1、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2、恰當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3、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4、評價主題和方式要多樣化。
5、評價結果要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呈現。
第二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如何教好一堂初中數學課。
數學課程標准為數學教學樹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學數學教學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中學數學教師應積極、迅速地反思過去和現在的數學教學,理解新的數學課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學數學教學觀。
(一)樹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有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基於這樣的理念,數學課程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樹立其多元化的教學目標。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技能,也要關注情感態度。也既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問題解決,也要關注數學思考過程。也既將結果和過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系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的固定經驗(自我概念)來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目標重心在於改變學生、促進學習、形成態度、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學生的目標在於通過規定的學習與發展過程盡可能地改變自己,接受社會化。只有縮小這種目標上的差異,才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實現。
這首先要求教師轉變三種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師以新角色實踐教學。這要求教師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走下高高講台,走進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甚至行動,努力當學生的顧問,當他們交換意見時的積極參與者;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關系,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朋友。
一旦課堂上師生角色得以轉換和新型師生關系得以建立,我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課堂教學正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和完成。師生間要建立良好的互動型關系,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從學生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更多地考慮如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學會有關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經驗與認知水平,讓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發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之中;應靈活變換角色,用"童眼"來看問題,懷"童心"來想問題,以"童趣"來解問題,共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夥伴。
(三)引入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課標》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例如有位教師在嘉興上《一百萬有多大?》時,首先問學生:"我們嘉興在兩會期間五芳齋食品創收了近5.9億美元,你知道5.9億美元有多大嗎?""……""那麼誰還在其它地方見過這么大的數嗎?"這種談話方式學生很容易接受,提到本地的特產,學生自然感到既親切又自豪,再從特產聯繫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類似的大數,引入自然、親切而又貼近生活,為學習新知陳設了一種民主、科學、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這種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為一種樂趣,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
(四)選用開放性的教學內容
新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數學學習並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要成為數學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
開放性的教學內容首先表現在開放題的應用上,以開放題為載體來促進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彌補了數學教學開放性、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不足。數學開放題的類型很多,如:例1,某中學搞綠化,要在一塊矩形空地上建花壇,現徵集設計方案,要求設計的方案成軸對稱(可以用圓、正方形或其它圖形組成),如何設計?(這是一道結論開放題)例2,有一種螃蟹,從海上捕獲後不放養最多隻能存活兩天,如果放養在塘內,可以延長存活時間,但每天也有一定數量的蟹死去,放養期內蟹的個體重量基本保持不變。現有一經銷商,按市場價收購了這種活蟹1000千克放養在塘內,此時市場價為每千克30元。據測算,此後第千克活蟹市場價每天上升1元,但是,放養1天需各種支出400元,且平均每天還有10千克蟹死去,假定死蟹均於當天全部售出,售價都有是每千克20元。(1)如果放養x天後將活蟹一次性出售,並記1000千克蟹的總額為q元,請寫出q關於x的函數關系式;(2)該經銷商將這批蟹放養多少天後出售,可獲最大利潤(利潤=銷售總額-收購成本-費用)?最大利潤是多少?(這是一道方案探索題,這道條件開放題給出問題中要求設計不同方法(案),並尋求最佳方法(案),有助於考查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新精神。)等等。
在開放題的使用中要注意,開放題中所包含的事件應為學生所熟悉,其內容是有趣的,是學生所願意研究的,是通過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夠解決的可行的問題;開放題應使學生能夠獲得各種水平程度的解答,學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開放題教學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好的開放題應滿足非常規性、參與性、趣味性和挑戰性、開放性以及探索性等特徵中全部或數個。其次還表現在學習的材料應不局限在教材這一點上,生活事件、實踐活動、成長經歷等都可作為學習的材料。
(五)採用多樣性教學方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也即要求教學中教師要採用多樣性教學方法。歸納為四類:教師引導,實踐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師引導。盡管中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歷與知識基礎,但他們學習的更多的是人類文明的間接經驗;盡管他們在學習上處於主體的地位,但這並不能削弱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反而對教師的組織、引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平行公理"、"四則運算"等,作為約定俗成的間接經驗,如果讓學生自行探索,也許耗時費力低效,而老師只需適當引導即可解決。
實踐操作。中學生的思維在很大層面上藉助於間接經驗與直觀感受,有時簡單的操作活動與實踐經歷即可幫助他們理解抽象的數學,如對展開與折疊的理解、計算器的使用和從不同的方向看等,說百句不如動一動,教師應善於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
自主探究。學習過程是一個對外界知識的內化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為新課標理念下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應充分給予學生這種權力。如學了解方程之後,發現分數基本性質和比的基本性質等具有密切關聯的知識,教師的放手,能收到更為好的效果,學生能更為自主、有效地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建構其良好的知識結構。
合作交流。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合作交流的過程,教學中教師應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多利用小組學習、活動游戲等方式,促進學生的合作與交流,一方面能促進學習更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合作的習慣、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動學生發展。
(六)展開參與性的教學過程
新課標不僅重視知識技能目標,還特別強調過程性目標,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探索感受。因而,充分展開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非常必要,為順利有效地展開這一過程,我覺的應做好這三件工作:提高自主意識,激勵主體參與,重視主動評價。
提高自主意識。展開過程的前提是學生應主動參與過程,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主意識,把學習當作自我的一種主體行為,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應尊重學生主體,給他們個體活動的機會,並且在活動中體驗感受,享受成功、獲取收獲,這也正是《標准》所強調的教學要求。
激勵主體參與。學生學習不是接受灌輸的過程,而是主動獲取的過程,只有促使學生主體參與學習過程,才能得到更好的學習成效。
重視主動評價。評價作為杠桿,不僅決定學生學習的結果,也決定學習的行為。作為學習主體,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僅依靠教師的評價,很大程度上也與學生主體對自我的評價相關。在學習中,教師應給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評價的機會,參與結果評價的權力,學生主動參與了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就能加強其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習成為自覺、快樂的行動。
J. 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學習效率
當前,我們的初中數學課堂普 遍存在著課堂效率不高、教學效果不夠顯著 的問題.很多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是十分感 興趣,這造成了數學教學的難度,主要原因 有以下幾點:①數學課比較枯燥,缺乏生動 和活潑,學生提不起興趣;②搞「題海戰術」,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每天為 了做題而做題;③「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 法,學生被動接受,沒有消化的時間和空間; ④課堂教學沒有針對性,重點不突出.為了 提高學生的成績和能力,必須提高課堂教學 效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盡量在有限 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是提高 教育教學質量,培養二十一世紀合格人才的 關鍵.以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如何提 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做粗淺的總結.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1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1.1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前 提,教師善意的批評、提醒能被學生接受和 理解,甚至感激,如果不和諧的師生關系,善 意的批評、提醒則不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有 時甚至導致師生沖突,影響課堂教學.
1.2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要靠教師「犧牲」 大量的休息時間,主要利用課間或課余等學 生休息時間以朋友或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 和學生「親密」接觸,或聊天、或活動(打球、 游戲、下棋、講故事、講笑話等等),同時在活 動中不忘適當的建議和引導,使學生「親其 師」,從而能「信其道」.
2 備課要以本為本,以人為本
有些教師認為備課就是抄抄教案,我卻 不認同.我認為這些「教案」的編寫大都是以 本為本,是以教科書為本而編寫的,不能以 人為本,因為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不同 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 以及基礎知識水平等都存在著差異.因此我 們備課就不僅要以本為本,備教材(要教什 么內容,教學重點是什麼),而且還要以人為 本,重點是要備學生,(教到什麼程度,教學 難點是什麼,用什麼方法教),要讓每個學生 上了這節課後,至少知道這節課是學數學, 學了數學的哪些知識.如果教師一味地追求 難度、深度、廣度,而一部分學生卻跟不上 來,勢必他們就會把精力轉移到與上課無關 的事中去(開小差),就好比是營養成分最 高、最好的食品,可學生卻不願意吃,怎麼還 談得上消化呢?可見備學生是提高課堂教學 的一個重要方面.
3 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教師要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就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試想本來就單調 枯燥的數學,再加上傳統的教師,呆板的語 言,我們那活潑好動的學生能堅持45 分鍾 嗎?所以教師口頭語言的抑揚頓挫、肢體語 言的形象生動、甚至搞笑,都能及時喚起學 生注意力集中.一個好的課堂,就好像一個 廚師做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我們知道,一 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還必須添加適量 的佐料,佐料放多了,菜不好吃;不放佐料雖 然有營養,但難以下咽.
4 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 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學 中絕對的、萬能的、最好的教學方法是沒有 的,但不管採用何種方法,都應落腳於是否 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產生良好的 教學效果.計算、概念、幾何、應用題等不同 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師選用的教 學方法必須適宜於教學內容,這樣才能提高 教學效果.
4.1 創設情境的教學.「創設情境」是實際 教學中,教師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初 中數學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事實上,科學合 理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助於激發學生 學習的積極性,並藉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 習新的知識.
4.2 利用實物教學,可以將抽象的東西直 觀化,深奧的東西淺顯化,從而克服學生的 思維障礙,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 興趣.如在教學《螞蟻怎樣走最近》時,我就 拿出一個事先做好的可以活動的圓柱體教 具,引導學生大膽猜測,然後再變動教具,讓 他們對比自己的猜測與實際的區別,從而加 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這樣直觀設計,由感 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學得輕松 愉快.
4.3 運用電教手段教學.
4.3.1 一堂課只有45 分鍾,有些課涉及到 概念、定理、注意事項多,它的產生和形成過 程相當復雜和抽象.若憑老師邊講邊寫,一 堂課很難按時完成任務,學生學起來非常吃 力,結果事倍功半.充分運用電教手段,可以 更好地把許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瑣的敘述講 清楚,屏幕上的圖像和顏色文字一幕瞭然. 如講「垂直於弦的直徑」時,由於這節課的難 度較大,我就在屏幕上打出了一組強化理解 「垂徑定理」的判斷正誤題、選擇題、填空題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4.3.2 對於要由一個運動的圖形得出規律 和結論並證明這樣的題目,我們可以利用相 關的數學教學軟體製作的課件來找到解題 的突破口和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要理解 「圓柱看成是一個矩形旋轉得到的」和「圓錐 看成是由一個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的」,可 以製作一個運動著的課件,通過課件的演 示,可以形象地直觀地將圓柱、圓錐的形成 過程展示出來.
4.4 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數學源 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 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 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 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 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 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如用數 學知識去說明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屋 頂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車保護攔成平行四 邊形、車輪成圓形等等,這其中固有物理屬 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數學原因,諸如用 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 性、圓的旋轉不變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