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構建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版者。」素質教育權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
Ⅱ 怎樣構建高效課堂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要使課堂教學有效我認為首先是溝通師生的感情,老師必須熱愛學生,對學生充滿愛心才能贏得學生的心。學生往往從興趣出發,他們喜歡哪位老師就願意學哪門功課。因此,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師生關系是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活動。古語道:親其師,傳其道。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要使學生喜歡學習你教的那門學科,老師必須在教學中注重情感投入,多與學生交流,真誠關懷學生,讓學生感受你的親和力。教師以愛的情懷去教育學生,以海的博大去寬容學生,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比任何高深理論都有說服力,它使學生感受到的是教師無私真誠的品質。以心靈塑造心靈,將愛心、耐心和包容心滲透到教學中,尊重、鼓勵學生,讓學生充滿希望地學習。希望是一種精神力量,在這種精神力量的支持下,學生才會積極有效地學習。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彼此尊重的師生關系,才能使教學更得以順利進行。注重情感教育,讓學生喜歡自己。這是開展一切有效教學活動的前提。要想學生喜歡自己,我們還必須要有一雙慧眼去發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通過一次次的表揚,強化、鞏固這些閃光點,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師生氛圍,這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必要保證。有一句俗話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雖然不能將所有責任都推給教師,但從另一方面也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教學效率的關鍵。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能聽到老師這樣埋怨說:現在的學生一點也不知道自覺學習。為什麼呢?究其原因還是對學習沒有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內驅力,是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先有興趣,後有熱情。學生參與的熱情、動力皆源於興趣。我們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態度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而絕不能把他們僅僅看作是提高提高學習成績的條件。教學中可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
1、讓學生參與教學。
讓學生參與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也是有效教學的核心。要使教學有效,首先要讓學生的學習有效;要使學習有效,一定要讓學生高度參與教學活動,說、寫、練是參與,講、演、做也是參與,學生通過親自參與學習的過程,增進了學習的樂趣,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我們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教師永遠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高度參與教師的適時指導趨於和諧,才算是有效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是老師沒事干,而是教師要做更多的、更充分的課前准備.
2、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
問題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沒有問題教學就不會有效。問題是學習和發展的動力,是生長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新課程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動力,它是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新的問題,把學習的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的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敢於發表不同意見。在每節課中教師都能不斷提出思考、探討的問題,引導教學活動步步深入。一定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索、去學習、去領悟,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不斷問題中得到的提高。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多提問題,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探討達到學習的目的。我們可以想像一個總愛向老師提出問題的學生,一定是一個愛動腦、愛學習的人。
3、讓給學生多表現自己的空間。
在課堂上,要盡量讓學生多說,要鼓勵學生說,哪怕學生說的是錯誤的,讓學生敢於表述自己的想法,尤其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要給他們說的機會,說的自由。通過學生的表現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學習興趣。
4、讓學生學會了才會有興趣。
我們想一想是不是這樣,學會了才會有興趣,有了興趣才會願意學,願意學就學會了(興趣願學學會)。相反,如果學生聽不懂、學不會,就會越來越沒興趣,這樣學習就進入了惡性循環狀態:學不會沒興趣不願學。那麼,教師應該怎麼做才能使學生有興趣學會呢?不應該全班統一的一個標准,一個模式,要因人而異地提供給每個學生所需要的指導和幫助(要深入的了解每一個學生,了解他的需要),只有這樣,教師就能夠幫助學得慢的學生像學得好的學生那樣學習,而且也會學得一樣的好。比如:布置作業,好學生除了正常的作業以外,教師還可以留一些有難度的、拓展型的、開放式的作業;逐漸的引導學生自己找適合的題做,自己找書看。引導學生不斷的提出問題,學生之間討論、師生之間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逐漸的就會把學生引導進入會學的狀態。對於學習成績落後的學生,就要放低標准。因此,對不同起點、不同基礎的學生,教學要求和標准應該是不一樣的。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如藉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即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大大的提高課堂容量。只要我們
Ⅲ 淺談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構建高效課堂是每位老師夢寐以求的。因為高效課堂意味著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最多的知識和鍛煉,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對此進行過思考。
一、教師為堂課做好充分的准備。
軍事上曾說不打無准備之仗,教學上也應該不上無准備之課。在課堂教學中,要想達到高效,必須對本堂課的目標、內容、重點難點、組織活動的方式等有細致的考慮;而且,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預見。這樣,上起課來才能從容不迫,游刃有餘,效率自然高。
二、選擇合適的課堂組織形式。
不同的教師,有自己不同的教學方法。同一篇課文,不同的教師教,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樣。我認為,這主要取決於教師是否了解學生,是否能把握住學生的興趣點,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設計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高,學習效率也就高了。至於具體的教學方式的確定採用何種方式最適合,需要教師在日常上課時不斷摸索。
另外,教師要不斷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現學生累了或不感興趣
,思維不活躍了,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達到高效。
三、建立師生間的默契
要想高效率地上好課,沒有學生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這里講求的是師生間的默契和互動。在課堂上,把學生作為主體是達成高效課堂的首要條件,如果擺不正這個位置,一切都是空的。經常在聽課時看到教師在激情四射地講學生在下面麻木地應和,這樣的課僅僅是教師的表演而已,學生也就成為了表演的道具,這樣的課堂是不會有什麼效率而言的,最多是教師表演的好壞,而學生呢?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演不好自己的角色,課堂肯定不會有效果,更別說高效了。
四、高效要適度。
高效意味著在單位時間內講授、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但是,這也要考慮到學生的承受能力,並非內容越多越好,而且還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習慣也影響著課堂效率。教師應在平時教學中,向學生講解傳授一些必要的方法、培養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課堂的教學很有幫助。如課前學生會自覺地充分地預習,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就會節約很多時間,效率也就提高了。
學習高效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生成、不斷追求的過程,而且會因老師而異、因學生而異、因教學內容和目標而異。最關鍵的是教師要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和變通能力。相信,只要各位老師不斷思考、不斷研究,自己的課堂會越來越高效。
Ⅳ 教師怎樣構建高效課堂
課堂對教師來說,就是教學方式。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倡導學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學習模式。高效課堂,不僅是達成高效率的課堂,更是教育教學形式的巨大變革。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在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高效收獲、高效提高、高效進步。作為教師,是課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環。所以,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來打造高效課堂:
一、教師要處理好角色、觀念的轉變
教師角色、觀念的轉變是關鍵。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學生自主發展的舞台。要做到這一方面,教師首先要及時轉變觀念,真正實現從傳統到高效課堂的意識轉變。師生關系的轉變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真心熱愛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這是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的前提。只有讓學生感到你愛他,學生才能信任你,你講的話才有感召力,你的願望才能得以實現。利用課余時間,盡量去了解學生,充分的接觸是建立朋友式師生關系的基礎。利用課間的休息時間作為了解學生的最佳時機,這樣可以向學生指出他的錯誤或提出自己的建議。因為學生的自尊心都很強,所以應針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錯誤或提出好的建議,學生極易接受。
二、高效課堂需要充分的准備
緊盯教學內容是教師准備的一方面。「不打無准備之仗」,課堂要高效,教師就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業。備好教學對象。課前備課必須充分,特別是「備學生」要落實到位。這節課你雖然設計得很精彩,但是必須符合你這個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須修改,因為這是關繫到我們所講的這節課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學生興趣的一個關鍵之所在,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是我們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高效課堂需要活躍的課堂狀態教師要善於根據具體教學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成為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者,精心設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教師要重視課堂民主平等氛圍的營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愉快合作,讓學生在心理上處於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動起學生的良好情緒,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主題意識和主題精神。課堂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課堂節奏要隨著學生學習節奏變化而變化。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此,我們還應該端正一種認識――培優補差不是課後的工作,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利用課余補課的學生的成績並不比不補課的學生成績好。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尤其是補差工作值得我們重視。
四、教師課堂結構、知識結構的重新構建
高效課堂需要科學的學法指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打造高效課堂的今天,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更應該指導學生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傳統的教學重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的講授不易打動學生,導致教學的實效性差。應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而這些學習方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課堂教學要堅持以學為主,以練為主。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果。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都是教學的主導,以點撥啟發為主,通過合適的形式使學生完全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讓這種主動的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課堂上學生的練習是主線,練習的形式多種多樣,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師僅起主持人的作用,環節的導入、時間的控制、爭議的評價等都可能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途徑。這個環節教師應當視具體情況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以練習去強化課堂的互動,並通過這種練習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以便更好地把握學生對本課學習目標的掌握情況。
此外,高效課堂當然離不開學生的有效合作。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按照不同的層次搭配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總之,高效課堂無論是學習還是借鑒,都在於領會先行學校的精神,而不在於形式。高效課堂雖然不是一種具體的模式,但它的目標是明確的,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雖然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體要求已經超越傳統,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自己,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Ⅳ 教師如何構建新型課堂
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抄是高校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但是在眾多教學模式中,青年教師初進課堂,如何有效地構建課堂教學模式是開展教學活動最先遇到的難題。本文借鑒翻轉課堂的設計理念,針對當前高校課堂教學環境的特點,將教學模式分為三個基本環節的循環過程,使課堂中與課堂外的教學活動有機組合,以幫助青年教師構建適宜現代課堂教學的新模式。通過該教學模式方法來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構建起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教師和學生主動參與知課堂教學,進入一個全新的教學授課模式,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Ⅵ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有效備課構建有效教學
內容提要:備課是教師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識儲備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思索、逐漸成長,備課不等同於寫教案,教學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綜合活動,任何一種備課形式都不可能適合所有的課堂教學,備課的關鍵是思想和方法,而恰當的備課形式對教學是有著積極的影響的。
關鍵詞:個人備課 集體備課 改革 探索 有效備課
課程改革在發展中,教育在發展中,科技在發展中,社會在發展中,有效教學的標准和內涵也會處於辯證的發展中。有效教學將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永遠的牽掛。新課程要求教師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有效學習,要求教師進行有效備課。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學理念實踐到課堂教學中來,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那麼面對新課程,教師該如何有效的備課呢?有效,是課堂教學的永恆主題,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是深化學校教學改革的基本任務,也是課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
備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備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一備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學科知識、技能的載體,教師更要考慮的是如何用教材。從備課的流程來看,教學設計必須源於對教材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教師只有認真細致的研究教材,對教材有一個全面的、正確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設計一個比較合理的教學設計。弄清所備課的內容在本冊,本章節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或本單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就此設計教學的三維目標,設計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設計突破關鍵點的思路;思考是不是設計了切合實際的、貼近學情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以及創新點、德育點;是不是設計了合理的習題、考點、板書、課堂檢測和課後作業;從而把課上得扎實有效,脈絡清晰。深鑽教材,有效挖掘利用教材是有效備課的重要環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一方面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鑽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鑽研、解讀和思考,但同時必須有自己的思考,講出新意和深意。否則教師的思想必然僵化,學生必然厭學。另一方面教師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聖陶語)。靈活變通教材中與學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滯後於學生發展的內容,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總之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主人,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作為教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必須有效的備好課。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的備課要備而能用,既要有利於教,也要有利於學生的學。
第二備學生。學生不是白紙,他們接受著來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積淀,我們在備課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備課,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上課時,再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矯正,讓學會的學生去教不會的學生,讓他們體會到做教師的樂趣與辛苦。有助於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以往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因而備課的重點往往放在知識的習得,技能的訓練上。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我認為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麼,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等。總之,要從學生的發展著眼,真正在備課的每一環節都想著學生的發展,想著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那麼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在真情的涌動下,回歸教育的真實,回歸生命發展的自然。
第三備方法。教師在備課中更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好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使課堂通暢有序,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挖掘出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從而創造出高效率的教學。如對於一些理論性較強的知識,想辦法構建理論知識的建立過程,層層漸進,逐步突破。或是給學生一個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去探索。學生必須通過自主地探索、不斷地分析最終才能自己解決問題。體現學生的自主參與,鍛煉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選用教學方法時,首先要把握教學目的和任務,要選擇和運用與教學目的和任務相適應的能夠實現教學目的和任務的教學方法。例如:傳授新知識時,要充分發揮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的效用;培養技能技巧時;則要選用練習法、實驗法等。其次,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把握好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的性質和特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例如:重在概念理論性總結的知識內容多採用講授法,而重在過程探索性的知識內容則採用實驗、演示與講解相結合的方法。各種教學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學實踐中產生的,都是為一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服務的,因而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局限性。例如:講授法能在短時間內傳遞信息,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但片面使用這種方法,就會妨礙學生直觀記憶能力的發展,不能充分形成學生的技能技巧。每種方法都有長處和短處,因此,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時不能單一化,必須在正確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從教材的需要出發,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組合,以長克短,靈活地設計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創造性,以取得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第四備習題。古人雲,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練習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鏈條,練習設計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它起著監控、鞏固、反饋的作用。在備課時我們要重視習題的設計,避免機械、重復、單調應該有目標,有層次,有重點,有拓展。具體就是要目的明確,必須服務於教學目標,必須與教學內容相關,數量要適當,難易適度,要有變化性,多樣性,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引發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完成練習內在的動機。例如:在設計課堂練習時,一般採用分層練習,一些基礎知識要求學生全做,對於一些較難的練習讓學生選做;在家庭作業設計上,我一般設計開放性作業,鼓勵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與家人和朋友進行交流。
第五備情緒。積極的情緒可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消極的情緒會降低人的活動能力。情緒因素,是備課環節中一個重要成分,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發展服務,因此,作為教師要採用多種途徑和方法,在與學生接觸中,了解、分析、記錄學生們的情緒變化,調整方法、制定相應措施,千方百計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在教學設計中,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整到比較理想的、十分高漲的情緒狀態。新課程教師要必須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自由、安全、人文的教學情境,才能提高教學效益。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教學對象來選擇和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通過創設不同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苦學」變成「樂學」,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益。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 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創設問題情境是指創設與教學目的內容、學生認知結構有關的事物,以激起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使學生進入思維、探究的理想狀態。教師要通過創設比較性問題情境、設過程性問題情境、思維性問題情境、興趣性問題情境、經驗性問題情境等,創設各種新穎的、靈活的、巧妙的、有趣的、針對性強的問題情境,並要逐步地提高創設問題情境的層次,不斷吸引和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能夠激起學生思維「高峰」的條件與機會,以激起學生思維的高度興奮,激起學生思維的主動性、開放性、多向性、流暢性、靈活性與獨創性,目的是使學生的思維進入一個最佳的靈感狀態或准靈感狀態,期待「奇跡」的發生,以便探尋課堂教學的高潮。以演示創設情境、以多感官參與創設情境等活動創設情境,理解現實內涵,增強學生學習慾望,提高學習樂趣。要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技術,根據學科內容、課程特點、教學環境等因素,創設聲情並茂的教學情境,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六備自己。法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盧梭道:「我覺得人類的各種知識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備的,就是關於『人』的知識。從哲學角度,深刻地強調了人做為人要充分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課程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要求在對待自己的問題上要充分認識自己。教師在教學前的教學設計中反思和設計自己。教師通過自我反思和認識過程,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優勢得到充分體現,使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減少到最低點,以最佳的心態和形象投入到教學氛圍中,全面提高教學效益和質量。教師要虛心學習和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從中吸收有價值的、可資借鑒的研究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要結合教學內容和自己的個性特長、性格特徵,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風格。結合自己的教學個性,培養自己的教學風格,注重教學風格的有效性。新課程教師在認真而全面認識自己基礎上,盡可能採取補救措施,達到長善救失的效果。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能力特徵等方面准備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己弱點。
第七備反思。教師根據上課情況自我檢查。每次上完課後,教師都要抽出一段時間來回憶一下課上講的內容、學生的聽課情況,從中找出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然後記錄下來,作為課後總結的基礎材料,以備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用;其次是教師間的交流,即上完課後教師之間互相交換信息,介紹各自的經驗和發現的問題,共同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並記錄下來作為資料。要從學生的作業中發現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找出上課過程中的不足,給以後的教學提供經驗和借鑒,避免重復性錯誤的發生。開好學生座談會。教師有時不能准確地找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缺點和不足之處,通過座談會這種方法請學生來提意見,可以反映一定的情況。須注意的是教師不可諱疾忌醫,應以求教者的身份虛心請學生發言,少聽贊揚,多聽批評,盡量不為自己辯解。這樣做不但不會降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反而會密切師生關系,聽到學生對自己教學的真實意見,有助於自己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教學過程的各基本要素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和比較,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訂出改進方案。
Ⅶ 如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
新課標實施以來,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充斥著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方式的沖突,各種課堂教學模式不斷呈現,有「洋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等等。但無論是什麼樣的方式,都離不開一個中心,那就是高效課堂!打造高效課堂成為當今數學課堂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理應思考、探索的主要課題。
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
1.課堂教學手段要多樣化
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通過運用一些生動形象、直觀有趣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引導學生動手參與,鼓勵學生積極探討,讓課堂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感受到學習步步為營的踏實,體會漸入佳境的喜悅,幫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2.設置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置應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目標要具體、恰當,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目標的設置要講究,如果太高,則會讓學生望塵莫及,喪失信心,如果太低,則會讓學生觸手可及,調動不起積極性;只有設置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蘋果」的教學目標,才能對教學有利。
3.巧用獎勵手段,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熱情
教師應對學生取得的進步和成績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並適時給予一些恰當的獎勵,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激發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靈活實施基本教學環節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教師的教學過程提出如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研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數學問題解決過程是「設置情境」、「提出問題」、「探究解題思路」、「解決問題」、「反思拓展」,數學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數學問題的發現、提出直至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當前對高效課堂下的教學基本操作程序一般理解為:「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構知識」、「拓展運用」、「反思歸納」。
上面對高效課堂教學基本操作程序的理解其實是對傳統教學環節的改革,是有繼承地發展。創設情境為傳統的課題引入進行了包裝,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構知識改變了傳統教學環節中教者滿堂灌的模式,體現了新課標中以人為本的精神,拓展運用與反思歸納其實是對傳統例題教學進行了升華,強調了學生能力的發展。
三、打造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以下幾個方面必不可少
1.要理清目標關系
要明確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的關系,正確解讀課程目標,科學表述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目標是以課程標准中的課程目標的形式出現的,要確定某一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就要將課程目標轉化為課時教學目標。具體地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闡述。
2.通過師生角色反串,營造和諧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達成高效課堂的關鍵因素,學生只有在和諧的氣氛中,才會有安全感和積極的自我觀,才會願意接受指導和自我控制。通過師生角色反串,即讓學生當老師,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老師的神聖感,同時也體會到老師課堂管理的艱難。當學生從講台上回到自己座位以後,他就會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並有意識地勸導同伴一起來維護課堂紀律。從某種意義上說,良性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氛圍是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必要背景條件。
3.教師課堂語言要規范准確、簡潔易懂
數學是一門對語言文字規范性要求非常高的學科,所以,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規范准確。我們面對的是十幾歲的青少年,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課堂語言要簡潔、貼近學生生活、通俗易懂,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論具體化,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使課堂效率有效提高。
4.關注每一名學生
課堂上對學生恰如其分地評價,給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要使數學課堂更高效,教師應從關注每一名學生開始,承認其基礎的差異,讓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肯定中學習,在教師的鼓勵聲中學習,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
總之,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一個漸近的過程,是指引我們教學行為的一種理念。然而,現如今社會各界對學校、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研究的課題。教學過程不僅要使學生能夠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還要使學生有過程與方法的經歷和體驗。因此,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更加註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及時反思,提高教學效率,努力創建高效課堂的環境,力爭早日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
Ⅷ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一、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一)備課求「實」 -----預設、生成,相輔相成
為一名教師,在備課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備課准確到位,做好課堂教學預設。因此,必須明確編者意圖,明確每節課所學的知識點、知識塊在整個單元、整冊教材、整個學段所處的地位、作用。每節課的重點、難點、關鍵點都做到心中有數。當然,教材是專家編的供學生學習的材料,內容單一,片面,所以教師不能完全依賴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將相關的課外材料引入課堂,使現有的課本與課外的材料相互補充,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教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我們需要科學重組教學內容,大膽的改造教材,讓教材「為我所用,為生所用」。
課堂教學需要預設,但也不是按部就班,連說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語都預設好,甚至將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設計好了,這不是教學而是演戲。同時,過度強調現場生成教學,可能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就到哪裡。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去完成預設的目標。
有效的預設應促進課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師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做了這樣一個預設:他出示課件,向學生饒有興趣地介紹長城的結構。後來評課時有人問他為什麼做這樣的預設,他支吾地答道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長城的構造。像這樣的預設就屬於無效預設或低效預設,不能完全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不能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們讓學生在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的長城的各部分,如:城牆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並在圖上註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長城的特點,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進而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促進學生情感思維的形成,這樣才是有效預設。
有效的預設應有教學梯度,而不是盲目的、隨意的,它應促進課堂教學向縱深發展。前不久,聽了一位老師上《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堂導入之後,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如果讓你學該學什麼?」然後組織學生討論,再讓學生回答。大家不難想像,整個課堂大部分學生不知所雲,不知從何應答,整個課堂顯得雜亂而沉悶。究其原因,是其過分注重課堂的生成而忽視了有效預設,致使教學無法向縱深發展,時間也無法掌控。如果採取課前先下發探究表,課堂上教師依據問題難易程度梯次推進課堂教學,就會收到好的效果。
過去把生成看成一種意外的收獲,現在則把生成當成一種價值追求,當成彰顯課堂生命活力的常態要求。我們說,預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滿生成活力的課必須要創設有效乃至高效的預設。
(二)課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只有確保課堂教學高效,才能帶來教學質量的高效。這就要求我們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鍾的作用。
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依據學生特徵選擇教學方法;根據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依據教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依據時間標准選擇教學方法。
2、活躍的教學狀態。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於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並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成功的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將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學和練,學習目標由學生確定,過程讓學生參與,問題讓學生提出,內容讓學生總結,方法讓學生歸納。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促進者,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3、科學的學法指導。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教師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善於為學生創設提問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
形式和方法層出不窮,開辟了課堂教學的新空間,但要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務實高效,還必須有度。如: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常見的學習形式已被廣泛地引入課堂,並成了新課程課堂的標志。有位老師在上《花鍾》一課時提問:「花兒開放的樣子是一樣的嗎?開花的時間相同嗎?」請分小組討論。教室頓時熱鬧起來,那位教師反而顯得無所事事。有的小組討論漫無目的,缺乏有效引導;有的小組只是優等生發言,其餘當聽眾;有的小組只是象徵性的說上幾句。整個課堂看似活躍,其實是散亂的活躍、假活躍。毋庸置疑,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打破了過去師生交流的二維模式,構建了一個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的三維模式,但千篇一律採用一種形式就值得商榷了。其實,討論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而且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思考基礎上,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小組合作方式的優點,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
Ⅸ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教室環境。首先教室的氛圍和環境要能夠讓學生坐得住,有學習氛圍
老師的外在。不是說內老師要有多美多容帥,但是老師應該要展現良好的精神風貌,更能吸引學生
老師的內在。老師的教研內容嚴謹,上課的邏輯思路清晰緊密,整體的節奏把控得當,互動多樣,知道每個環節如何承上啟下,帶動氛圍,一節課如何安排的完整而又不枯燥。
預習輔導。要想達到優質的教學效果,一定不是僅僅依靠上課就能做到的。課前預習課後復習,老師積極輔導答疑等等。一連貫持續性的教學動作,不斷加強鞏固,保證學習效果。
工具輔助。人的效率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在一堂45—60分鍾的課堂中紀要完成教學,又要輔導練習,還有精彩趣味互動,相信鮮有老師做到。這時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在線教學工具,比如我們的產品支持直播互動課堂、在線答疑輔導、在線作業批改、教研備課等,支持各種班型模式,包括雙師教學,支持舉手消息、多人音視頻板書、隨堂測、定時器等多種互動方式,高清不卡頓。所以的課程和輔導過程都能永久留存,有序歸檔查看。
Ⅹ 怎麼構建學校課堂教學體系
課堂的教學體系一般包括三個,第1個就是教學的媒介,包括多媒體或者是黑板,第二一個就是老師,老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起到的是最重要的作用,第三一個就是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