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課堂教學的策略和方法有哪些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與途徑研究》的 實施方案一、課題提出的背回景與意義。 1、課題背景答。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學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有專家深刻指出: 「高技術本質上是數學技術。「數學是核心技術。「數學:關鍵技術 」 」 的關鍵。 」面對數學的急劇變化,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教育 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數學學習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學會建 立數學模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然而,在我們的數學教育中,數學 成了封閉的系統,成了固定的邏輯聯系。不是數學成為人的工具,而 是數學教育使人成了數學的工具,成了解題的工具。因此,面對科學 技術的迅速發展,面對需要每個人發揮創造力的現實社會,我們只有 改進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與途徑,才能使數學教育適應學習化社會的 需要,也才能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做出積極的反映。
2.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量表評價法
量表評價法是傳統課堂教學評價中最常採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確定好需要進行評價的指標,並給出評價的等級,在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對照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逐項給出相應的等級評定。
1.明確評價目的和要求
課堂教學評價能夠達到不同的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是由評價目標和相應的課堂教學評價來實現的。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評價目標和要求是評價的起點,不同的評價目標,其評價體系的架構內容也截然不同。如,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否完整,那麼評價體系的重點將會在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上;如果評價的目的是了解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那麼評價體系中關注更多的將是有關互動的環節。評價目的實際上體現了課堂教學評價本身的導向作用,即期望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把教學活動引入某個方面,或者在教學評價中體現某種新的思維和理念。
2.建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准
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準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基礎,在課堂教學評價中,它是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實際依據。這些標准和體系主要有以下三類。
(1)依據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分析,把課堂教學分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分。這種體系的特點是結構清晰,脈絡分明。
(2)依據非固定問題來建立標准,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材處理恰當、聯系實際密切、教學結構合理、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切自然、教師素養良好、教學效果明顯等。這類評價體系雖然是以評價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點問題為基礎的,但事實上,從某種角度上仍然可以將其分解、合並為課堂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即與第一種類型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區別只是在於不同的教學評價標准所認同或者看重的課堂教學的要素是不一樣的。實際上,在第一類評價指標體系中,也沒有能夠完全把所有的課堂教學要素包括進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主要內容,對於教學基本功、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較少涉及。這些教學要素的缺乏,並非其不重要,而是對於評價目的而言,不是評價的重點而已。
(3)依據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行為,將課堂教學分為教師的行為和學生的行為。在教師行為方面,強調要不斷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需要,營造和諧、民主、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學生的差異,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等。而對於學生的行為,則強調要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能提出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師生間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獲與體驗等。這類標准明確地將教學過程中的活動依據活動對象分成了兩個方面,並根據不同的教學理念和對理想教學狀態的理解,規定了教學雙方應該有的一些行為。
二、隨堂聽課評價法
隨堂聽課評價法是評價者通過對被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直接觀察,獲取有關該教師的教學行為、過程、特點以及所展現出來的教學能力等第一手信息,從而能夠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評價,並相應地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以此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隨堂聽課評價法的作用
1.隨堂聽課評價法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隨堂聽課評價法是目前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效果的最主要方式。盡管課堂教學評價在向專業化、系統化、量表化、量化和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向發展,不過,由於隨堂聽課評價法自身的特點,使其成為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形式之一。隨堂聽課評價法最主要的特點有兩個方面:首先,評價者往往是由具有較高課堂教學水平的教師或者管理者來擔任,其自身對課堂教學有很高的造詣,評價意見往往中肯、具體、有建設性;其次,隨堂聽課評價法相比於量表法,自由度比較大,容易實施,也有利於發揮。
2.隨堂聽課評價法是了解教改動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
盡管聽課的性質、類型和方式多種多樣,如有競賽式的交流課、有研究式的示範課、有預約式的匯報課等,這些課常常能夠展現教師教學的最好水平、課堂發揮的最佳狀態,是新理念、新策略、新信息的集合點,特別是對於那些精心准備的匯報課而言。同時,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也是在其教學實踐經驗,特別是對教學過程不斷改進的過程中積累的。在隨堂聽課評價的過程中,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不僅有共同關注的評價內容,而且評價過程中共同討論、共同研究的氣氛非常適宜於教師的成長。任課教師通過對自身教學能力和教學過程的反思,能夠獲取有效的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信息,促進自己的發展。
(二)隨堂聽課評價法的基本原則
隨堂聽課評價應該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實事求是的原則
隨堂聽課評價應該本著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實話實說是體現評課者責任心的問題,也是給被評者學習的機會,切不可敷衍了事。要防止出現只聽課不評課的現象,這樣不僅執教者心裡沒底,聽課也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還要防止在隨堂聽課評價中出現蜻蜓點水、不痛不癢的現象。不能夠出現即使有的課評了,但礙於情面,評課敷衍了事,走過場,「不說好,不說壞,免得惹人怪」。應打破評課時的虛假評議,只講贊歌,不講缺點,打破發言只有三五人,評議只有三言兩面,評課冷冷清清的局面。
2.零距離的原則
這是要求隨堂聽課評價法評課應該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聽課和評課氣氛,作為聽課人員,評價者要特別注意評價對象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應該讓評價對象意識到這是一個學習和反思的機會。同時隨堂聽課和課後的信息反饋也應該建立在評價雙方的積極配合和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
3.針對性原則
評課不應該面面俱到。對一節課的評議應該從整體上去分析評價,但絕不是不分輕重、主次,而是需要有所側重。應該根據聽課目的和課型,以及學科特點,突出重點。應就執教者的主要目標進行評述,問題要集中明確,既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膽提出改進。
4.激勵性原則
激勵性原則是指隨堂聽課評價法評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激勵執教者,而不是一味挑毛病,是要讓執教者聽了評課後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對以後的教學更有信心,更有勇氣,而不是讓他對自己的教學失去信心,甚至於懷疑自己是否是教學的這塊料。在具體操作時,應該充分肯定執教者的優點和長處,對於其存在的不足,也應該讓其有解釋和申辯的機會,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時,能夠給出明確的應該如何做的信息,不能只破不立。
3.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有哪些
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是在一定師生關系基礎上生成的,回有什答么樣的關系就會生成什麼樣的態度。因此,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必須首先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這就要求每一個教師都要有一份愛心、一份耐心、一份虛心,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4. 簡述課堂教學的三大原則是什麼課堂教學有哪三大策略
課堂教學的三大原則:
1、目標原則
課堂管理應當有正確而明晰的目標,它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保證,最終指向教學目標。
目標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響和制約師生的課堂活動,能起積極的導向作用。
並且,目標使學生成為積極的管理參與者,對於發揮學生自覺的求知熱情,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具有積極意義。
2、激勵原則。
通過各種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熱情。
貫徹激勵原則,首先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努力創設和諧愉悅的教學氣氛,創造有利學生思維、有利教學順利進行的民主空氣,而不應把學生課堂上的緊張與畏懼看作管理能力強的表現。
3、反饋原則。
運用信息反饋原理,對課堂管理進行主動而自覺的調節和修正,是反饋原則的基本思想。課堂管理的具體要求和措施只有建立在班級學生思想、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才能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這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備課過程中,認真調查教育對象的具體狀況,分析研究必要的管理對策。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運用即時信息來調整管理活動。
課堂教學的三大策略是:
一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策略——化難為易
1、化抽象為形象。教師可以運用形象比喻使語言形象化,通過圖像的直觀性把課文所描寫的景色所闡述的道理具體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獲得生動的形象,還可以通過表演、演示、操作等動作使之形象化。
2、化理論為實踐。它具有生活性、活動性、經驗性。教師要將語文學習回歸於生活中,在使用、應用中學習語文,積累經驗、結合自己的經驗去感悟理解。
3、化未知為已知。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為基礎的,新知識可以在舊知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起來,要麼在舊知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要麼由舊知重新組織或轉化而成。所以利用舊知學習新知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學策略。
4、化復雜為簡單。教師要教簡單的語文,要簡單的教語文。而把復雜的語文教學做簡單,要做到:教學目標要簡要,教學內容要簡約,教學過程要簡潔,教學方式要簡練,作業要簡化。
二是增進學習結果的教學策略——化淺為深
1、由結論到過程。讓學生學深學透的第一要義就是要展示知識本身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同時也要讓學生的思維捲入到知識的獲得過程。
2、由知識到問題。教師應把知識轉化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探究,並圍繞問題進行交流、互動、研討,這樣就能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深學透。
3、由已知到未知。教學中要善於把學生從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讓學生處在陌生、未知的狀態,以激發學生的思考。
4、由一元到多元。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是認識和思維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為此,新課程教學提倡和強調學生對文本的多種解讀、對問題的多種解答和對情景生活的多種體驗感悟。多樣化和個性激活了課堂、激活了思維,有助於學生學得深、學得透,學出個性。
5、由傳承到創新。學習不僅僅是對課本知識的傳承和接受,也是對課本知識的創新和質疑,這樣的學習才會學得深學得透。
6、由依賴性的學到獨立性的學。教師要改變舊的課堂教學方式,變「我告訴你」為「我幫你忙,你自己去學」,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得深、學得透。
7、由教知識內容到教思維方法。以書本形式出現的知識,它的思維和智力價值是潛在的。
三是提升學習體驗的教學策略——富有情趣
讓學生越學越愛學、樂學的具體策略有很多,但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秘訣:富有情趣。情趣是快樂和幸福的源泉,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發現的幸福。這是有效教學的動力源泉。
(4)課堂教學管理的策略有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的優點:
班級教學的主要優點是:
1、把相同或相近年齡和知識程度的學生編為班級,使他們成為一個集體,可以相互促進和提高。
2、教師按固定的時間表同時對幾十名學生進行教學,擴大了教育對象,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
3、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方面有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使教學能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發展教育事業。
4、各門學科輪流交替上課,既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又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減輕學習疲勞。班級教學的出現是教育史上一個重大的進步。
班級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又難以充分照顧優、差生的學習和發展。
5. 提高課堂管理效率應採取哪些策略
提高課堂管理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1)教師要更新課堂管理觀念
課堂不等同於教室,課堂管理也不等同於簡單的控制。常被誤解為教師是「中心人物」、「控制者」、「主宰者」等等,於是,教師很難忘我地走進學生的內心,同樣就很難將認知結構與情感結構的目標進行整合,這將直接導致學生厭倦上課。
認為自己是「中心人物」的教師,通常是講起課來滔滔不絕,一講到底,哪怕學生在下面講話、打瞌睡、做閑事;認為自己是「控制者」、「主宰者」的教師,對學生當然不會置之不管,他們會採用一切他們認為必要的手段使課堂安靜,使學生「全神貫注」,然而這又使得課堂的重心嚴重位移,因為過分強調了管理,會導致課時不夠、教學氣氛不活躍等結果。可見,課堂教學中的課堂秩序與教師的管理理念休戚相關。
要搞好課堂管理,教師有待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把學生看作是你的朋友,尊重他們,善待他們,換位思考他們所需要的,所嚮往的,所期待的,和他們一起商討學習方法,一起探究學習內容,忘記你所謂的「身份」,真正投入到他們中去。在這樣的模式中,沒有主宰者和被主宰者,只有愉悅的課堂氛圍,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才易於獲得創造性的發展空間。
(2)合理制定規則。學期初規則的制定,是課堂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師應明確告訴學生規則的內容以及出現違規行為將會面臨的懲罰,如遲到學生只可以從後門進教室等。規則一旦建立,教師首先要嚴格遵守,不遲到、不早退,不在課堂上處理私事,上課前關掉手機等。同時監督學生是否嚴格遵守,防微杜漸,免得一些不適行為逐漸演變成主要問題。教師對學生要一視同仁,要言必行,行必果,這樣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威信。若前後管理不一致,則可能會使課堂紀律惡化,使自己處於非常被動的境地。
(3)創設和諧的課堂環境與氛圍
積極而活躍、協調而融洽的課堂教學氣氛,能明顯促進學生的思維和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進而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而拘謹、刻板、冷淡、緊張的課堂教學氣氛,則會明顯削弱學生的注意力水平,壓抑他們的創造性,進而使上課成為負擔,無助於教學效果的提高。贊科夫的教學實驗就對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有如下的結論:「學生在課堂上高高興興地學或者愁眉苦臉地學,效果是不一樣的。」這足以說明積極的課堂教學氣氛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如有的教師上課,學生只盼下課鈴響,有的教師下了課還被學生纏著問個不停,意猶未盡。因此在課堂上創造一種使大家心情愉快,有強烈的求知慾,積極地探求知識的心理氣氛,才能使學生開動腦筋,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氣氛不僅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心理,而且還會極大地影響到教師的授課心理,教師對課堂教學氣氛的不同感受,其注意力、情緒和思維都會有所不同。
①、充分開展情感教育,創設情感環境。(教師以自己積極的情感感染學生)
②、運用幽默、機智地創設吸引人的課堂環境。
③、充分給予學生「賞識」。
④、教師用語言應多用陳述性語言,少用評價性語言。
⑤、實現課堂公平,與學生平等相處。
⑥、加強師生互動。
⑦、形成良好的班風。
(4)有效溝通,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案例1一位交警在十字路口攔住了一輛闖紅燈的汽車。車里的女士稱自己是小學教師,趕著去上課,馬上就要遲到了。「希望能得到您的原諒。」她說,交警聽了喜出望外:「太好了!幾年來我一直在等,想抓住一個不遵守 『紀律』的小學教師,你給我過來!把『我闖紅燈』四個字抄寫三百遍。這是我上小學時立下的誓言。」
這個故事對大多數人來說僅是一個笑料,但對那些曾經在懲罰學生的教師來說,卻是一個絕妙的諷刺。交警這樣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實現小時候的一個誓言,僅僅是為了以牙還牙,發泄心頭之恨,可見「抄三百遍」帶給他的那種痛苦,那種怨恨有多大,以致心理扭曲,滑稽地報復。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是教學關系中的平等首席,教師的作用在於引領而不是替代,教師應該學會對學生的尊重和贊賞,要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只有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有課堂上師生的積極行為,才能有課堂上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意義的創建,才能有真正意義上課堂管理。
(5)健康課堂管理
所謂健康課堂管理,就是通過為每個學生營造一種以相互信任和尊重為基礎的愉快、健康、高效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自強、自尊、自立的心理,促進學生心理、社會多層面的發展,從而使學生在課內外過一種健康、幸福和有意義的生活。
(6)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在課堂管理中,教師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師德修養。其次,學會自我控制與耐心是教師的基本品質。無論課堂上發生什麼事,教師臉上始終保持一副平靜輕松的表情,這種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制勝的法寶。最後,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學識及駕控課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學能深深地吸引學生。
(7)引導學生自我管理
如:①讓學生參與管理,師生一起討論制訂課堂規則的內容以及違規的處理辦法;②引導學生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控制。
(8)對不同個體行為的學生實行個體化管理
例如:惡作劇型、自由散漫型和惡作劇型的學生,上課喜歡做擾亂課堂紀律的事情,如將臟東西放進女同學的衣服或口袋等,製造突發事件,有意吸引教師或同學的注意。對此,教師如果立即給予關注如提出批評或禁止指令,則會強化其行為,助長搗亂心態。自由散漫型學生,自控力較弱,上課時注意力不易集中,常做與課堂學習無關的事,如看課外書等。
對這類學生的行為,教師可通過讓其頻繁回答問題並獎勵和贊賞其優點來培養並增強他們的自我約束與控制能力。刻苦學習型的學生,他們一般是學習的骨幹,上課時注意力集中,學習能力較強,求知慾和探索欲相對較高,教師可充分發揮其榜樣示範作用,除讓他們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外,還要讓他們明確幫帶其他落後同學的責任,如實行優生與差生相搭配的座位編排制度。
(9)堅持時間效益觀,最大限度地減少時間損耗
(10)積極鼓勵引導,變懲戒為預防
(11)用心靈之聲演繹課堂藝術
課堂需要教師的苦心經營,自然離不開教師的語言。聲音的外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發自哪裡的聲音,比如有的教師音色不漂亮,普通話也不是很標准,但是他在上課時用關愛之心講授知識,用摯愛之情描繪知識,這時候的知識便不是寂寞的,它擁有了教師的靈氣,與教師同在,學生覺得它是活的,是靈動的,這便是藝術的升華。
有的教師能言善道,卻打不開學生心靈的大門,不能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有的教師可以引經據典,卻不能將課堂教學的魅力展現無遺。因此,教師在課堂有一定的激情,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喚起學生的共鳴,使教學與課堂情景交融、交相輝映。
(12)重視對課堂管理的反思和課堂學習行為的評價
現在許多教師能夠在課後及時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反思,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但我們也發現,這些反思更多的是總結教學任務有沒有完成,新授知識學生有沒有理解,哪些題目學生還不大會做等教學結果,而缺乏對課堂管理和學生學習情感、學習行為的深刻反思,由此對教學過程中的許多細節問題視而不見、見而不糾,因此,教師要認真反思對學生提出的學習行為規范落實了嗎?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嗎?學生思維積極嗎?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和諧嗎?教學結構合理嗎?教學過程活潑嗎?自己關注全體學生了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處理恰當嗎?還有哪些細節必須進一步改進等。
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觀察評價,善於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積極因素和問題行為,對積極因素及時予以肯定和發揚,對問題行為及時予以批評和指點。特別要對那些存在學習信心不足,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方法不當,不能勤奮好學,不善交流合作等問題的學生,進行經常性的跟蹤觀察,有針對性地予以重點督促,個別指導。
6.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與方法有哪些
一.
拓寬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為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新教材增加了新內容,也帶來了新問題。要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有效的信息,拓寬教學的內容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拓寬教學內容的主要方式有:
1.充分利用課文輔助系統。新教材增添了導言、小字、文獻資料、圖表及其注釋、課中「動腦筋」思考題等課文輔助系統。在講課時要加以充分運用,以及反映或補充重要史實,印證重要觀點,解釋難點,啟發學生思維,深化歷史認識,擴大思想教育。
2.重視引用課外史料。在課堂教學中圍繞重點或難點引用適合學情的史料,引導學生對教材與所供史料進行分析,對「已發生的歷史事件或過程進行能動的重新建構和反省」;形成歷史認識。如講授「工業革命」時,川版教材只將工業革命的積極影響列出,對於工業革命的消極影響未作任何闡述,為了讓學生對工業革命的影響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我在課堂教學中補充了工業革命後英國城市人口迅速增長、使用蒸汽機生產的工廠的圖片、當時英國城市居民的生活狀況等史料,通過這些材料的補充學生認識到給人類帶來進步和文明的工業革命也有其消極的一面,既有利於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工業革命,更教會了學生認識歷史的基本方法。
3.把預習和作業引入課堂。傳統的歷史教學著眼於滿堂講述分析。把預習與作業置於課外進行。其實,即使教師再三加以強調,最終還是由於得不到集中的時間與教師有效的指導而失效了。所以我們對此加以注意。引入課堂的預習和作業,即前文模式中的目標導學與達標檢測。
二.
堅持用有效的手段幫助學困生是提高課堂效益的途徑之一
學困生由於基礎差,教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這部分學生未必能夠接受,所以教師除了在課堂教學時注意麵向中等學生,兼顧優等生與學困生之外,教師必須在課後花費大量的時間對他們進行個別的輔導,個別的輔導絕對不等於課堂教學的重復,而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採用有效的方法幫助他們弄懂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方法,例如,在教學中我發現A同學很聰明但太貪玩,根本上課不聽講,歷史一般考不及格,為提高他學習歷史的興趣,我在初三第一次課堂檢測前讓他在辦公室將第一次檢測的試題提前進行了復習、背誦,這樣,在檢測中他考出了90多分的好成績,通過這次輔導他明白原來取得優異的成績也不是一件難事,從此,在課堂上他認真聽講,逐漸找到了歷史學習的方法、規律,而作為教師的我只花了這一次的課後時間,此後我再未對他進行過個別輔導,在一般簡單的考試中他都能上80分,而難度大一點的考試也能靠自己的復習考及格。當然,這種個別輔導的方法也要因人而異,但在每次小檢測前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是目前我探索到的有效途徑,只是對反應較慢的學生必須每次進行考前輔導,而像反應較快的A這類學生通常一兩次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做法讓我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尤其要有效地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是體現在教案上、教學中,更重要地是通過有效的方式和途徑幫助班內的學困生轉變為中等生,試想,一個50人左右的班級有15人的學困生不明白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這樣的課堂效益從何談起,因此只有當班級中的多數學困生轉變為中等生後我們在教學中才能真正做到教學時注意麵向大多數「中等學生」,課堂效益才會真正得到提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課後大聲的說出「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新課改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效益才可能得到真正意義的提高。
三.
堅持備課環節的科學性和高質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證
面對手中的川版教材,我們都感到難以把握。所以,我們在每周一固定的備課組活動里,共同討論,確定重點課文;共同分析重點課文的重難點知識;共同探討新教材的新特點和適合學生現狀的教法。
備課時,教師不僅需要注意教材內容,還要研究學生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幫助解決學困生的學習問題。還要根據教材的特點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真正理解並貫徹「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的道理。
四、認真分析教材重、難點,精擬小檢測,緊扣檢測進行新課的講解
小檢測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在新課教學時,就要有針對性地對考點,以及考察考點的角度進行講解,使課堂教學與小檢測保持一致。同時注意檢測題簡潔明了,重點突出;我們的經驗是一節、最多兩節新課有一次小檢測,題量控制在10—15分鍾;檢測題都是以填空、選擇的形式,考查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記憶。為擬訂科學實用的檢測題,備課組內的老師們既有分工,又加強合作。每位老師各自負責一部分,再交換檢查,查漏補缺。
7. 課堂教學管理的策略有( )
ACDE【解析】課堂管理是指教師為有效利用時間、創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設性的學習環境以及減少問題行為,而採取的組織教學、設計學習環境、處理課堂行為等一系列活動與措施。
8. 高效課堂教學常用哪些策略
第一、以有效的課前准備保障高效的課堂
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策略要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表現行為進行梳理。當前,課堂教學的低效性表現在課前准備上是教學設計不精心:雖然所有的教師課前都能做到認真備課,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也知道要沉著、自信的心理狀態去面對學生,而很多教師備課卻只停留在對教參、現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更有少數教師為了應付檢查,突擊抄寫別人的教案,不能做到根據課堂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學對象的年齡、知識、認知能力等,去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與方法,也沒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沒能預想到在課堂上有可能遇到學生提出的問題或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而隨機應變而具備良好的教育機智。因此,「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准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再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製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
第二、改進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結構是指組成課堂的各教學環節的先後順序與各教學環節在時間上的分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分成幾個固定的教學環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練習、課堂總結、布置作業等。這種課堂結構至今對我們的課堂教學還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地強調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對各個環節的時間也有大致的規定,這樣課堂教學就「模式化」了,就顯得過於呆板、沒有活力,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結構進行改進。依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最佳時機,合理調整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精講精練,講練結合,達到課堂結構的最優化,課堂效果的最佳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呢?教學方法選擇的主要依據是教學內容,學生認知的實際,教師的個性心理特徵。只有選擇最適合某課的教學內容、最適合學生的認知實際、最符合教師個性心理特徵的教學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包括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質,使學生在接受學習的前提下,把知識內化為自我修養和自己的實際行動。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輕松的氛圍中思維處於最佳的狀態。學生也只有在輕松和諧愉悅課堂氛圍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學習狀態。教師應善於運用一些策略,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親切的笑容、適度的幽默、鼓勵性語言、師生平等互動以及小游戲等都有助於營造良好氛圍。教師千萬不可板著臉上課,這樣的課沒有人愛聽的,這樣的課效率是不高的。因此,教師必須摒棄「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廢止「一言堂」「家長制」的教學作風,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引路人的姿態出現,態度和藹可親,作風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做到「不惟書」、「不惟師」,勇於提問,敢於質疑。如果我們能夠營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關注、賞識」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和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氛圍,就可以使學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躍,結出課堂教學高效率的碩果。
第三、課堂教學必須「務實」才能「高效」。
當前課堂教學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義、惟美主義,華而不實的花架了,更有甚者出現一些課堂「作秀」,尤其是公開課、示範課或觀摩課,更是讓人覺得如此。難怪有的教師會說,「公開課是做出來給聽課的教師看的,平時上課如果是這樣的話,教學效果肯定得不到保證。」這話初聽起來刺耳,但仔細一想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認為課堂教學必須務實才能高效。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認為,高效課堂應該做到平實、真實、豐實、扎實,這「四實」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重要標志。
1、高效課堂應當是平實的。所謂平實,是指在教學中要講求實在。實實在在地設計教學,實實在在地落實教學目標,實實在在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為了炫耀教師水平而追求「奇」、「特」、「巧」等。我聽過這樣一節課:一位高中歷史教師教學文化史《詩歌與小說》,教師先讓學生回憶已讀過的一些唐詩、宋詞,然後讓學生欣賞戲劇《竇娥冤》,接下來放映明清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中的一些片斷,教師在課堂上僅僅講了3分鍾左右的劉心武點評《紅樓夢》。最後讓學生自己看書。不到5分鍾,下課鈴聲響了,教師只能草草收場。這節歷史課好像上成了語文課,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很明然,這是純粹的表演課,扭曲了高效課堂的實質。學生能學到一些什麼呢?一節課就這樣白白地浪費了,這就是華而不實帶來的課堂教學的低效率。
2、高效課堂應當是真實的。所謂真實,指的是還課堂的本來面目。提倡自主創新、張揚個性與合作學習,這是正確的,但必須從教學實際出發,在繼承優良的基礎上改革和創新。不能丟掉傳統盲目追趕潮流而使課堂教學失卻本真。我聽過一節高中地理公開課,那節課是講工業布局的。教師提出很多脫離學生實際的高難度的問題,學生都能回答得相當完整,就連學生回答完問題其它學生的鼓掌都是非常有節奏的。在這里你看到學生表現出來的能力可以與規劃設計部門的專家相提並論。很明顯,這堂課是事先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問題的答案,這樣的課是不真實的,這種失去真實的課堂絕不會是高效課堂。
3、高效課堂應當是豐實。所謂豐實,指的是課堂有生成性,即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前提下有所升華。例如,一位歷史教師在講文化史《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時,首先講思想家李贄,然後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思想產生的背景、主要思想觀點等,按一般常規說,這堂課的教學任務已基本完成。但這堂課是否高效很值得懷疑,因為,這堂課並不豐實,缺乏生成性。教師如能上升到「為什麼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屬於反封建的民主思想?這與孔孟儒學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有何體質區別?如何評價呢?」等問題聯系起來,然後得出結論: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社會客觀現實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收獲。這樣的課才是課堂教學質的升華,這樣的課才是豐實的,高效率的。
4、高效課堂應當是扎實的。所謂扎實,是指課堂教學要有實際意義,要根據已經設計的目標、方法和學生的學習任務而使大多數學生能夠學有所得,而不是僅限於少數學生與教師互動,大多數學生充當聽眾。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教師的公開課:授課者按照早已設計好的教案或早已製作好的課件,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課件製作色彩班斕,音響、視頻、動畫一應俱全,教師領銜主演,少數學生當配角、大多數學生成為觀眾,課堂涉及知識面之廣、容量之大,堪稱一絕。這樣的課堂表面上熱鬧,學生感官刺激大,少數學生虛榮心得到滿足。可冷靜下來一想,這節課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記住了什麼,就連聽課者也說不清楚,更何況學生呢?這樣的公開課實際上是少數學生在配合教師講課,而大多數學生是在痛苦地充當「群眾演員」或者「觀眾」。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要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課堂就是我們的主戰場。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課堂教學因素佔了相當的比例,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周密准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教師要把追求課堂教學藝術的完美與課堂教學的高效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一定會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策略一: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優化
1、減少時間浪費:要提高課堂的時間效益,就必須建立合理的教學制度並增強教師的時間觀念,將教師、學生可能造成分配時間的人為因素減少至最低限度,保障規定的有限時間落到實處,提高時間利用率。主要措施:教師前3分鍾候課制、學生課前准備落實、課後不拖堂。
2、掌握最佳時域:據心理學研究,一節課學生的思維最佳時間是上課後5-20分鍾,這一時間段可以說是課堂教學的最佳時域。要提高課堂時間效益,就必須保證在最佳時域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當此時碰到課堂上的破壞情況,教師要盡快處理,切忌完全終止課程而去處理問題,那就會浪費你的寶貴時間。
3、信息量適中:課堂信息量過少,環節鬆散,會導致時間的浪費;信息量過多,密度過大,超越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效益低下,也是浪費時間。因此,教師要做深入細致的分析,保持單位時間內適度的信息量。
4、提高學生專注率:提高學生的專注率,一是要抓住可教時機及時施教,二是選擇恰當時機處理學生行為,防止出現破壞課堂規則和形成沖突的情境。
5、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利用多種媒體(黑板、投影、音像等),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講述、交流、訓練、合作等),不停地刺激學生的不同感官,讓大腦不同部位的細胞交替興奮,使大腦在40分鍾之內始終保持興奮狀態,從而提高課堂單位時間的效率。
策略二:有效的課堂氛圍管理策略優化
課堂氛圍是一種心理背景,是教學的軟環境。良好的課堂氣氛對學生起著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它不但有助於學生知識的學習,而且還會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課堂中良好的人際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功能,直接影響教師教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的積極性,影響課堂氣氛,進而影響教學效果。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理解、關心、尊重學生,能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學生從心理上接受教師,樂於聽取教師所提出的指導性意見。其次,創造有利於學習的同伴關系。學生群體中同伴間的交往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影響,從而制約了課堂管理效果。良好的學生關系能使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2、有序:有效的課堂管理,也是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一方面,教師要適時地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並嚴格監督執行,讓學生明確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另一方面,還要在讓學生了解其規范的同時,使學生逐步形成符合規范的行為習慣,將規范內化為學生的行為准則。
3、教師主導: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能夠有效地組織課堂。可以輕輕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就能使亂哄哄的課堂瞬間安靜下來,能夠用自己的良好威信影響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給全班學生以積極的情緒體驗。
策略三:有效的課堂教學過程管理策略優化
加強課堂教學過程的管理,並使之相互有機銜接,對於提高課堂教學管理質量很有意義。一般說來,一堂課的課堂段落大致可分為候課、導入、課中、結束幾個部分。
1、候課:候課是教師課堂活動的預備狀態,指教師課前幾分鍾在教室門口或教室內等候上課。研究表明,候課具有積極的意義。在領導巡視的表格中,教導處專門設置了檢查時否候課這一項,通過檢查發現,教師及時候課的,學生進處狀態就快。
2、導入:導入是一堂課的開端,它主要起著集中注意、醞釀情緒和帶入情境的作用。導入的類型很多,研究中倡導簡潔、高效的導入方式,杜絕在導處部分繞來繞去,浪費時間。
3、課中:課中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段落,課堂教學的目標、任務、內容主要在這一階段完成。因此,管理好這一段落,對於提高課堂管理效益,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有重要意義。這一階段的管理嘗試把握好以下兩點:一是要認真講清楚教學的每個環節。二是要善於處理偶發事件。
策略四:有效的課堂教學問題管理策略優化
在課堂出現問題行為應該是一種正常的課堂態勢,不可迴避,且應合理、科學地處理好,嘗試研究運用以下幾種方式及觀察其有效性:
1、冷處理:在課堂上遇到突發問題,教師應冷靜分析,泰然處之,予以「冷處理」。如上課鈴響後,老師走進教室,卻發現教室里十分混亂,可採取「以靜制動」的辦法,用一種平靜的目光掃視學生一周,或者在黑板上板書醒目的課題,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學生轉瞬就會各歸原位,安靜下來,恢復教學秩序。
2、獎懲分明:就是形成一套長效的獎優罰劣的措施,樹立正氣,激勵積極力量或行為,抵制消極因素,並長期堅持,形成制度。這要以獎優為主,罰劣為輔。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如口頭表揚,增加操行分等。
3、動作提醒:課堂上學生出現做小動作、接話茬、喧鬧、等違紀現象,教師理應當機立斷處理。不過,教師應當慎重地考慮學生的情感和自尊心,採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使對方知道他的行為已被老師注視應立即糾正。如盯他一眼,朝他點點頭,輕輕敲擊一下他面前的書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作停留,摸摸頭等動作。通過微妙的方式把信息傳遞過去,這樣,師生情感容易溝通,見效快。
4、間接提問:當學生不專心聽講時,教師可嘗試可通過提問該生的同桌或近鄰的同學來提醒和警告他,這樣可以避免因突然直接提問該生可能引起的小麻煩,如因毫無准備而顯得驚慌失措,答非所問,進而引起其他同學的鬨笑,等等。
策略五:有效的學生注意力調控策略優化
學生的課堂注意狀態直接影響著課堂活動效率和課堂紀律狀況,調控學生注意的方法多種多樣,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比較適用的有:
1、聲音控制:聲音控制指教師通過變化講話的語調、音量、節奏和速度,來引起和控制學生的注意。例如,教師從一種講話速度變到另一種速度時,已分散的注意會重新集中起來。在講解中適當加大音量,放慢速度,則可以起到加強注意和突出重點的作用。
2、停頓:在講述一個事實或概念之前作一個短暫的停頓,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在講解中間插入停頓,也可起到同樣的作用。適當的停頓,可以產生明顯的「刺激對比效應」,喧鬧中突然出現的寂靜,就猶如萬綠叢中一點紅,可以緊緊抓住人的注意。
3、變換教學媒體:單一的信息傳遞容易引起疲勞和分散注意,教學效率也容易受到影響。因此,教師根據需要適當變換教學媒體,通過圖表、實物、幻燈、影視、電腦等多種媒體的交插使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獲取信息,實現信息傳遞的多渠道化,不僅可以有效調控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度,而且有利於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促進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4、變換活動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要適時變換一下課堂活動方式,例如,由教師講變為學生講,由靜止的學變為在動手過程中的學,由集體聽課變為小組討論,等等。這些變化都會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強化學生的注意,激發參與的興趣,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策略六: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策略優化
德國教育家斯多克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此,教師的評價是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催化劑,教師應不斷豐富評價形式,發揮評價實效。評價的內容與方法多樣,本課題主要研究教師引導學生對課堂學習表現進行評價。
1、即時性評價:教師如能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即時的評點,能讓學生對自己的表現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們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方式進行即時評價。
2、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在學習過程中,安排一點時間讓學生嘗試評價自我,使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自己的表現做出判斷,逐步由概括性評價向具體、客觀的評價發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意識,促進自主發展。
3、生生互評:學生之間開展評價是進行溝通交流的良好方式。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應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集體的力量和智慧,讓學生參與同學互評,通過評價互相促進。
4、師生互評:師生互動評價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這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推進教學進程的重要手段。通過教師的評價引導學生關注課堂學習的過程,關注同伴的學習行為,有利於學生逐步養成主動參與評價的意識,逐步學會評價,提高認識,受到啟發。二是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平等是增進情感、融洽關系的潤滑劑,學生渴望同學之間的平等 ,更希望師生之間的平等。老師與學生互換角色 ,教師處在學生的地位上聽學生評價,學生在欣喜之餘更多的是快樂,他們一定會抓住機會 ,好好地表現一番,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管理的實效性。
9. 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有哪些有效的策略
在課堂教學仍作為學校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今天,教育工作者要想成功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及時針對當前課堂教學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適時調整管理策略。
(1)明確課堂教學管理定位,正確處理好課堂教學和課堂教學管理的關系教學既是一個認識過程,又是一個管理過程,教學具有認識與管理的雙重任務。
(2)確立正確的課堂教學思想是學校課堂教學管理的」綱」。正確的課堂教學思想是課堂教學管理的靈魂。課堂教學管理首先應是課堂教學思想的管理。學校要圍繞」以學科的師范性為先導,以學科的學術性為前提,以學科的基本思想為主線,以學科的思維訓練為中心,以學科的示範性教學為手段,以學科的知識體系為基礎」等方面構建自身的課堂教學指導思想。只有用體現時代精神和師范特色的課堂教學思想來指導,課堂教學管理改革才有方向,離開了先進的課堂教學思想指導,課堂教學管理改革只能是一種盲目的探索。
(3)營造和保護相對平衡、協調共進的課堂教學生態。生態學理論告訴我們:在自然界中,每一個生物與非生物因素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如果其中一個因素遭到破壞,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從而導致生態失衡。課堂教學是由許多因素構成的,這些因素之間和諧共處所構成的教學生態系統是教學取得成效的前提。
(4)注意反思和整合課堂教學管理模式。課堂教學管理模式能給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提供一種富有成效的操作程序,有利於建立規范的課堂教學管理秩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管理模式作為課堂教學管理規律和課堂教學管理實踐的」」中介」」,不具有客觀性、全面性和必然性的特點,它只體現人們對課堂教學管理規律的一種認識,而這種認識往往只是從一個角度來反映課堂教學管理規律的某一側面,而且它還帶有鮮明的主觀色彩,受制於建構者的見識、經驗和課堂教學管理環境。教師要注意學習、借鑒現有的各類課堂教學管理模式,並在此基礎上,整合各類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建構適合學校課堂教學特點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
(5)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優化課堂教學管理。在學校教學管理中,制度建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建設一套合理的、進步的、科學的、合乎成人高等師范教育教學發展規律的、有生命力的、為廣大師生所嚮往、追求和擁護的教學管理制度,是當前學校的一項不可缺少的任務。因此,學校要認真反思業已推行的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對那些經實踐檢驗證明有缺陷的教學管理制度,必須予以改進和完善。
為此,在健全完善具有約束性的教學管理制度的同時,學校要及時制訂出更多強化良性課堂教學行為的激勵政策,如課堂教學管理的獎優罰劣制度。對於那些在教學工作上兢兢業業,敢於管理和嚴於管理,教學效果好的教師,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業績,給予表彰和獎勵;對於那些不負責任,課堂教學秩序混亂的教師,要限期予以改正;對那些長期不能改變課堂教學混亂秩序的教師,要給予亮」」黃牌」」;對那些不能勝任教學工作的教師亮」」紅牌」」,調整其工作甚至讓其待崗或下崗。如果建立了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並能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定能有效克服課堂教學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從而實現優化課堂教學管理的目標。
(6)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進程中要適時改變自己的教學站位和隨時做好跑位。教師和學生是教學舞台兩個缺一不可的重要角色,如何將教與學這出戲演好取決於師生在舞台上的相互位置。在當前,相當多的教師的教學站位主要以教師為中心。」站位」不正確,教師就難以發現來自學生的智慧,難以真正實施創新教育。教師面對不同學生,在教學的不同階段的站位應當是動態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能自始至終尊重和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發展性需要,把怎樣才能使學生學好視為課堂教學的奮斗目標,適時調整自己與學生的位置關系,恰當地站在激發、引導、助手、朋友、大喊」」加油」」的熱情觀眾的位置上,並能熟練地進行跑位,定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智能,從而產生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7)強化學生自主課堂教學管理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管理的主人。對於學生課堂教學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是培養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教師要樹立」相信學生能管理好自己」的教育信念,視學生為課堂教學管理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管理與自主課堂教學管理的積極性,努力將學生從消極的被管理對象變成積極的管理者,盡量將教師從繁雜的課堂教學管理中解放出來。
(8)確立管理就是服務的課堂教學管理新理念並付諸實踐管理就是服務。課堂教學管理要為滿足學生的正當需求服務,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服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了解學生到底有哪些正當需求和如何創造條件滿足學生的正當需求,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滿樂趣、感到滿意,並獲得發展。依據」管理就是服務」的新的教學管理理念,學校要重新審視當前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所承擔的職責和賦予的角色,使被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從先前被動地接受任務(或為完成任務而必需的資源)轉變為主動獲取資源、信息,並在不斷的知識積累和個性化的創造中實現組織目的和自身價值;要求管理者將主要精力集中於課堂教學管理發展方向和科學的課堂教學管理決策,並為被管理者提供完成學習任務所需要的信息、資源等服務。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要將管理的服務定位於對發展較好的學生錦上添花、對發展有障礙的學生雪中送炭、對學生獲得學習成功後激勵、對學生遇到學習挫折後鼓勵、對學生正當需求的全身心的滿足和對學生不正當需求的循循善誘等方面上,就能較好地將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內化為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管理的實踐。
(9)提高在職教師的教學與管理專業化水平。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取決於教師的素質。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重視提高廣大教師的教學與管理專業化水平。為此,學校要堅持做到:既要一手抓課堂教學研究,更要一手抓課堂教學管理的研究。只有正確處理好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管理關系,牢固樹立教師既是教學活動的實際操作者,又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有教育資源的主要管理者的理念,才能使學校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規范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管理行為,從而保證他們的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管理的良好行為成為受教育者觀摩與學習的典範。
10. 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策略有哪些
1、人際溝通策略
作為一種課堂管理策略,人際溝通旨在實現師生真誠地理解彼此行為的真實理由,消除師生之間因交流而出現的對彼此行為的誤讀,並達成對彼此行為的諒解與共識。課堂管理的人際溝通策略主要包括傾聽和訴說、信任和責任等環節。
人際溝通的關鍵在於:積極地傾聽,了解課堂問題行為發生的真實原因;信任學生有改進自己行為的能力,並讓其承擔起行為改進的真實責任。
2、強化策略
作為一種課堂管理策略,強化的基本假設是:課堂行為是強化的產物。課堂行為的維持或矯正,可以通過對強化的操縱實現。主要是正強化和負強化的相互轉化。因為學生良好的行為一旦得到鼓勵或贊揚,就會得到強化,並逐步鞏固下來,這是正強化。
同時,通過鼓勵和強化良好行為,有意忽視課堂問題行為可以抑制或終止其他問題行為,這是負強化。通過正強化與負強化的相互轉化,實現對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
具體方法有很多,當學生產生良好行為時,教師可以通過口頭表揚、身體接觸(如摸摸頭、排排肩膀等)、提供較好條件或更多機會等方式鼓勵和強化學生對於一些較嚴重而又難以制止的問題行為,可適當採用一些懲罰措施。
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主要有學生自身、教師和外界環境因素三個方面的原因:
1、學生原因
需要是人行為的內在驅動力。大量的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是由於學生試圖滿足自己的需要的結果。德雷克斯提出,不管學生有沒有意識到,他們做出的不良行為是為了滿足四個基本需要:想引起他人注意、想顯示自己的力量、尋求報復和想要逃避失敗。
2、教師原因
課堂上的問題行為不僅僅是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事實上,教師也要負相當一部分的責任。首先,教師的教學准備不足、教學能力欠缺恐怕是最常見的因素。
有的教師不認真備課或根本不備課,教學方法單一、枯燥,表達能力差,缺乏活力。這樣的課堂很容易導致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降低,引起課堂問題行為。其次,教師教育觀、學生觀的偏差也會導致學生課堂問題行為。
3、外界環境
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除了取決於學生和教師方面的因素外,還與外界環境有關,具體包括了家庭、學校、大眾媒體和課堂內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不和家庭的孩子以及專制型、放縱型家庭的孩子往往更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課堂問題行為。除此之外,課堂內部環境中的溫度、色彩、課堂座位的編排方式和課堂心理氣氛等都會對學生的課堂行為產生十分明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