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又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奧的一門學科.它總是站在教學改革之首,每一次教改都會出現一些新的東西,也許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如何上好語文課,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果是一個常新的話題,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長期以來,我們的許多課堂教學比較沉悶,缺乏活力,難以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為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得讓課堂充滿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我們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為此,本文特就新形勢下作如下探討:
一、初中語文課堂,內容要講到點子
初中語課堂文教學要主則詳,次則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紹、時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種八股味很濃的程式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難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教學效率必然低下.
教師必須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即緊抓住課義的重點,牽動人隅而提挈全篇,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聽潮》一文,這是一篇優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內容很豐富,閱讀它不僅是一種美的享受,藝術的欣賞而且也可以從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啟迪.要教好這一課,關鍵在於指導學生朗讀.但是,首先要對課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題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才能懂得這「偉大的樂章」的深刻含義.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呢?那就要抓重點.《聽潮》的重點就是:海的「沉吟」與海的「憤怒」.緊扣這一重點進行教學設計,就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
正如語文教育家韋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於生活. 課文所反映的時代生活有的離學生的實際有距離,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的需要,通過聯系生活創設情境,可以把社會生活輻射進課堂,將抽象概括的內容具體生動地描繪出來,將枯燥的內容放在生活的矛盾之中,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將生活與課堂學習有機結合,在思維上、情感上真正參與學習活動.同時在學習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們貼近課文、感知課文.例如在教授《社戲》一文時,讓學生回憶自己童年的樂趣,其思緒跟隨文中妙趣橫生的描寫中展露出來,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者農村生活的自由自在,童年生活的有趣,小朋友們熱情、友好、聰明、能幹、朴實、無私的真摯情懷,更具體的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戀和嚮往,參與課堂教學.又如在講授《中國石拱橋》時,教師組織學生參觀學校附近的石拱橋,讓學生親自從中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工匠們的巧奪天工,引導學生的認識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有利於提高其抽象思維的能力. 三、重視課文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朗讀和讀後感必不可少.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如上詩歌《鄉愁》一課,我引導學生哪些詞重讀用什麼感情讀,為什麼這么讀,由讀進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四、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在語文課上倡導教學民主,推崇教師「寓教於樂」,學生「寓學於樂」,讓自己成為學生可親、可敬、可信的朋友,對學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誕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給予恰當的肯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因此,我的課堂總是洋溢著濃濃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氣息.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標新立異,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為學生個性流淌的舞台,語文課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如我在講完了《羚羊木雕》這一課時,在班上開展了以「金錢和友誼」為主題的辯論會,在論辯過程中,正反雙方唇槍舌戰,誰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著自己個性風采.通過辯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鍛煉,同時還讓學生愛上了語文學科,激發了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課堂「獨裁者」,退居為課堂中普通的一員,為和諧平等教學氛圍服務,和學生享受著一起辯論的樂趣.
五、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注重多樣的寫
運用想像指導學生寫作,利用寫作培養學生創造性想像,是打開學生思路、豐富文章內容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編故事、續寫、擴寫等等作文訓練的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想像.如我在講《智取生辰綱》這一課時,由於初中的學生看過《水滸傳》原著的很少,就是電視劇看全的也不多,對水滸中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也是似懂非懂,如果上來就安排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勢必會出現學生對半文言的課文內容理解不清,為此我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電視劇《智取生辰綱》這一集的視頻,讓學生對小說情節有了一定了解之後,再回到課文進行理解,對課文有了深層次理解以後,我安排學生續寫楊志丟了生辰綱以後可能發生的事,當時每個學生寫出的結局五花八門,各有千秋.這樣通過恰當使用多媒體及創意的寫作,即展示了學生的個性,有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
總之,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永遠都是一個嶄新的課題,也是我們要不斷創新的一個課題.我們當下所作的研究只是教學過程當中一個小小的開始.更多的探索要求我們一直為之去鍥而不舍地追尋,我想這樣一定會在教學當中找尋到更多的規律與方法,為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做更多的貢獻
❷ 實施高效課堂之我見教師應該怎麼做
一、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
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兩種:主動的學習和被動學內習,一個樂意學習的人,肯定要比容一個勉為其學的人要學得更好,要讓學生由「強學」變為「愛學」,這就需要充分抓住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他們喜愛的事物與情境例如:在英語教學中單詞的教學,如果只是老師教讀,學生跟讀,那麼學生必然覺得枯燥乏味,如果把單詞與實際生活中的物品聯系起來,變成生活中生動、鮮明的形象,必然會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覺得: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愉快的學習
二、使用多媒體課件,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
隨著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結合,計算機這種媒體以其生動的圖像、聲音等多媒體效果已越來越受到各學科教師的歡迎傳統的教學強調教師講的作用,在課堂上利用的媒體也多是粉筆、黑板和幻燈,教學過程顯得非常單調;而運用多媒體電子教室進行教學,可使學生手、腦、眼、耳並用,使學生有新穎感、驚奇感、獨特感、直觀感,能喚起學生的「情緒」和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❸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之我見
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和對策 一、調研目的、意義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工作涉及每一個家庭,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教育問題日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教育公平,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已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的核心問題之一。 《甘肅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全面消除義務教育學校危房,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縣域內義務教育初步實現均衡,基本消除薄弱學校和大班額現象;全省累計有30個縣市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實現均衡發展。」永昌縣就是這30個縣市區之一。 為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保障國家、省、市、縣《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及省、市《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提出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的實現,做好迎接2015年省政府對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基礎工作,全面分析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困難、問題,研究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對策與措施,特開展此項課題研究。 二、調研內容、要點 調查了解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體狀況,並對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學校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進行具體調研,重點開展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調研。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台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為主,分析縣域內小學、初中校際間均衡狀況。調查了解近年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關舉措的實際成效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聽取師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對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均衡發展的意見、建議。 三、調研方案、策略 (一)調研方法 通過數據採集、現場考察、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等形式開展全面調研。 1. 考察調研學校,分別召開教師、學生和家長座談會,要求參加座談會的教師、學生、家長有較廣泛的代表性。 2. 召開部分義務教育學校負責人座談會,現場考察以外的學校負責人參加,並有廣泛代表性。 3. 召開社會各界人士座談會,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鎮領導、村主任等。 4. 採集義務教育學校8項指標數據,分別計算小學、初中差異系數,評估縣域內小學、初中校際間均衡狀況。 (二)調研時間與地點 時間:2013年9月底完成調研,並上報調研報告。 每個調研點選取調研學校:優質、一般、薄弱小學和初中學校各1所。 (三)組織與實施 1. 課題組成員分工。 2. 調研工作開始前,召開調研點有關人員和調研人員會議,統一調研要求,部署調研工作。 3. 調研工作結束後,課題組成員撰寫專題調研報告,總結調研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成績和經驗,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研究提出解決問題、推進發展的措施和建議,最後形成總調研報告。
❹ 如何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我見
如何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我見
新課程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概念,它提倡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發現、去探索、去獲取知識。」因此,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繫到學習的效果。下面,我就這方面自己這幾年的研究、探索談一點體會。
一、強化意識,創設時空,指導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現代教育的質量觀認為,一切有效的課,並不是教師單純向學生傳授了多少知識,而是教師圍繞目標引導學生提出了多少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和學生一起解決了多少個「為什麼」。也就是說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他是我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一個環節。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問題能力呢?
(一)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然而,要培養提問能力,首當其沖就是要強化問題意識。為此,教師應該精心營造出和諧、平等、民主、開放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提問的慾望,讓學生敢於提問。例如,我們可以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讓學生有問題可提,就比如上《按比例分配》時,教師可開門見山地板書課題並拿出一個大盒子,問:看見了課題和盒子,你想提出怎樣的問題?學生的好奇心被激起,提了很多問題(1)什麼是分配?(2)怎樣分配?(3)什麼是按比例分配?(4)盒子里是什麼東西?要分配給誰?(5)為什麼要分配?(6)盒子里的東西也要按比例分配嗎?等。由此可見,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必須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問題可問。
除此之外,教師平時對學生的問題應採取積極、熱情、嚴謹的態度,要尊重並認真思考學生的問題。切莫因學生的問題過於簡單而加以嘲笑、諷刺,也莫要因為學生的問題讓你一時無法回答而不加理會,不了了之。我們要慎重對待學生的每一個問題,這樣才不會打擊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才能強化他們的問題意識。
(二)為學生創設提問的時間和空間
由於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觀察、提問的角度不同,速度不同。在上課時,教師要改變一言堂的做法,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並為他們創設可觀察的生活情境,使他們有機會思考提出問題。例如上《統計》課之前,我讓學生去調查車輛往來情況,菜場上各種物品的價格波動情況,生活、學慣用品的單價等,並提出問題,分小組進行研究。學生的問題豐富多彩,並設制了許許多多形象無比的統計圖。還有一次,我讓學生自己去進行市場調查,並就「給你一百元,你從家裡出發去25千米之外的市場去購物,怎樣花才合理」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學生提出了二十幾種方案,並闡明了合理性。此外,我還經常故意製造陷阱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還經常布置提出問題的作業,並進行考查。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
就小學生來說,對於提問,常常是漫無邊際。因此,對學生提問方法的指導,亦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可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提出問題。
1、從課題中提出問題,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要內容。
課題一般都是一節課的中心,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學生在教師的帶領提出關於學習重點的問題,並加以解決,這樣即有利於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更能培養他們提出問題的能力。
2、從自學中提問題,讓學生學會質疑問題
在教學新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自己看書,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提出問題:從與舊知識的聯系提出問題,從新知識的性質、演算法、算理、關鍵詞上提出問題,從自己還不明白、不懂、不完全懂的地方提出問題,並尋找夥伴與解決,去探索,這樣既能強化問題意識,還能幫助他們掌握額質疑問難的方法。
3、從錯誤中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
在課堂中,學生經常會出現錯誤,針對這些錯誤,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例如,一道《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習題:0.97÷0.32。指名一生板演,出現這種情況0.97÷0.32=3……1的情況。我讓學生判斷是有學生說是錯的, 也有學生說是對的,我沒有加以評價,而是引導學生變換角度和以正確的問題作為向導來提出問題。這時就有學生提出:(1)這題錯在哪裡?為什麼錯?(2)你是怎樣發現錯誤的?(3)如果想計算正確,我們應該怎麼辦?在這三個問題的引導之下,學生們挖掘出「錯誤」存在的潛在因素,不僅糾正了錯誤,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還培養了發現意識。
二、整理知識網路關系,重視「說看做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的機能、特性和產物,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地反映。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中心環節。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個人學習時不善於思維,則他所學的知識也就成為一堆垃圾。反之,他的知識和能力就能迅速發展。因而,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又一項用要任務。
(一)重視整理知識網路關系,培養思維能力
例如上復習課,復習已學過知識塊狀。傳統的做法是教師課前並沒有做太多的准備,一般只是按照教材簡單羅列,並配加練習,而沒有做知識的整體梳理。這樣的學習只是按教師的思路炒一遍「冷飯」。感覺枯燥、陳舊,學生沒有激情,沒有學習的慾望,這樣大大削弱學生的求知慾。在新課標的指引之下,讓學生參與到對整塊學過知識塊狀間網路關系的研究中來,才能真正調動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例如在復習《數的整除》這一單元,就要讓學生回憶有關內容:除盡與整除,能被2、3、5整除數的特徵,奇數和偶數,約數和公約數,倍數和公倍數等,我們要明確這些知識實際上是一個整體,體會他們之間的聯系。這樣不僅學生感興趣,而且能更好幫助學生記憶所學的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二)重視「說看做想」,培養思維能力
1、重視說理,在「說」中訓練初步邏輯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衣,是頭腦中的思維外化。有人認為,「說」是語文課的專利,其實不然,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重視說理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在說理過程中,不僅能弄清算理,掌握知識的內在結構和規律,而且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初步邏輯思維水平。為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著意安排學生說說解題思路和解題理由,努力培養他們能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維的習慣。
2、指導觀察,在「看」中培養直觀形象思維
小學生年紀小,知識面窄,空間觀念薄弱,觀察能力差,這就要求教師加以引導,讓他們通過觀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
例下題 求陰影部分的面積
出示這題時,許多學生無從下手,也有學生通過加加減減求出。在肯定學生解法的同時,我引導學生觀察,能否將圖形的陰影部分進行剪貼,尋找出簡單的解法。學生在我的指點之下,進行觀察發現,可以在bd之間連一條線,把dma這塊陰影轉移到bcd的下面,從而得出陰影部分面積=(2+2)×2÷2=4(平方厘米)這種解法簡單,通過觀察,學生激情高昂。如果長期這樣精心引導觀察,就能大大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3、加強操作,在「做」中發展學生直覺思維
俗話說:「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數學課上,我們應盡可能讓學生通過動手分一分、擺一擺、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拼一拼等實踐操作,讓他們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去思考,去發現,去探索,去解決,從而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發展直覺思維能力。
例如教《分數的意義》,就可以給予學生豐富的折、剪、塗、畫、分等活動來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這一抽象的數學名詞。又比如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剪、移、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從而引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總之,通過實踐操作,學生能充分利用感性材料,進行直覺思維,從而進行抽象概括,使思維得以提升。
4、啟發想像,在「想」中培養聯想思維
三、引申、綜合、深化、改造課本例題,強化應用教學,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新課標提出要學有用的數學。其實每個數學知識都有它的應用價值,而學以致用,則是教與學的基本特徵和重要目標。如果學生體會不到知識的應用功能,應用能力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為此,在教學中可採取以以下兩點措施。
(一)將例題加以引申、綜合、深化
這是改造課本例題的一種有效方式,它有利於強化應用教學,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概率》這節課時,課本中有這樣一個練習題:有一個骰子,你隨便一丟,丟到「5」的可能是多少?
這是課本上的題目,學生通過思考都能回答。恰巧,這與我們生活中經常碰到摸彈珠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用加以深化,就可以了。於是我在聽到學生的答案1/6後,追問:如果給你兩個骰子,一起擲出,都擲到「5」的可能是多少?
這是,學生直覺還是1/6,通過追問,共同討論,得出這種結果是錯誤的,學生恍然大悟,這大大調動了他們研究的興趣,課後還研究彈珠問題,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此題通過引申、深化,綜合,就大大加深了其應用的內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的應用能力,
(二)給例題注入現實生活內容
這是改造課本例題的另一種有效方式。我們課本上有些例題離我們的生活較遠,脫離了我們生活現實。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給課本的例題注入現實生活內容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教學歸一應用題時,可先讓學生到市場調查自己喜歡的物品的價格,再在班上交流並思考:「為什麼商場要標明物品的單價?」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各抒已見,最後體驗到:知道單價和數量能求出總價,由於買的數量是顧客自己確定的,所以只要知道單價這一算理。也就理解買東西首先要知道單價這一原理,從而理解了歸一應用題必須先算出單一量這個原理。我們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將例題放入到「購物」「游戲」「春遊」等具體情境之中,就能激發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切實體會到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就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我們可以將例題進行改編,使數學更能接近生活,作用與生活,讓學生能夠學有用的數學,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其實,我們可以從問題意識方面,思維能力培養方面,應用能力培養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然還有很多方法,等著我們去開發,去探求。
❺ 小學數學如何構建魅力課堂之我見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地方,而是學生學習的地方」。新課改倡導我們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更多的課堂表現機會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而教師只是學生現在的引路人和學生未來發展的設計師。 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呢?
一、研究教材透徹
我在上課之前一定要先要吃透教材,明確課文的教學目標,弄清課文的重點、難點,掌握教材的主旨。並且要考慮到學生實際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對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做到心中有痕,教學無痕。
1.確定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胸中有「大綱」,要鑽研教材,把「大綱」的要求具體地落實到教學中。在落實重點訓練目標的同時,按課文的內容,適當選擇一些詞、句等一般訓練項目,把重點內容和一般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訓練的量要適當。
2.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每一篇課文都有它的特點、難點和關鍵。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不僅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而且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基礎。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我根據學生的實際來處理教學內容。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僅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省時高效。如果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安排太少,信息量太小,密度過疏,學生吃不飽,教學效率低。但教學內容也不宜安排太滿。
二、採用方法合理
1.學生的學習方法
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我在教學時盡量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讀書、圈詞、畫句子、思考,學生忙得不亦樂乎。學生只有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其次,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個人沒有法解決的問題,就需要發揮學生之間互相合作學習。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這樣就有利於很快地解決,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2.教師的教學方法
課堂上要讓學生成為主體,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後說出來、寫出來或畫出來、演出來,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學生在各種歡快、愉悅的形式中讀書、討論問題,獲取知識,提高能力,養成習慣。
三、培養能力全面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以打好學生的語文基礎,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記的綜合能力的提高為目標。主要以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定、記的能力為主線,同時注重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學生證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綜合起來就是聽、說、讀、寫、記的綜合能力。
四、評價方法有效
妙用肯定和獎勵、競爭的方法。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取學習預期的滿足,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競賽可以採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進步;也可以暗中選某一同學為目標,在學習上同他比賽。
在新課程下,光是新課程新理念,還不能滿足現行的課堂要求,我們還要有教學智慧,而教學的智慧需要我們從每一堂課的細節著手,把追求課堂的完美,追求課堂的魅力當成每天的工作和習慣。
❻ 如何反思教學行為之我見
上個星期五,我在中午看班時,從一份刊物上,讀到了蘇州大學著名的博士生導師朱永新教授一篇文章,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我願意開一個保險公司,給每一位教師辦一份保險,如果教師堅持寫課後反思,幾年後還沒有成名,我將負全額賠償」。讀完這段話,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我認為朱先生不光在於激勵教師要寫教學反思,還告訴我們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在實施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外,還必須具備不斷的反思的意識,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與時俱進,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更遠的目標,向教學藝術的殿堂邁進。教學反思我認為不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同時也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教學行為、教學決策以有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每次教學一結束,及時動筆反思,精煉地記錄其中體會最深處,日後再去回味,或許將受益無窮,既然教學反思作用重大,作為教師,應從那些方面來進行反思呢?教學反思的內容很多,但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教學反思的重點:
一.從教學理念方面進行反思
教師的教學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學問題,而要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否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是否在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學生身上的課程資源,是否在於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僅為分數,即教師也需要對自己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評價觀進行反思,從根本上說,是對自己教育價值觀的反思,只有這樣,教學反思才能促使自己觀點不斷更新與發展。
二.對教學中的亮點進反思
教學中的亮點應包括教學中的成功之處以及教學機智,在課堂教學之後,如果確實有獨具匠心之處應及時歸納和總結,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假設,或者一些偶發事件的產生,教師總會突然產生一些靈感,出現一些精彩的片斷,給人的感受是驚嘆的,啟迪是深遠的。如引人入勝的的新課導入,別有風味的氛圍營造,得心應手的教具運用,新穎別致的難點突破,別具一格的智能開發,出神入化的學法指導,畫龍點睛的誘導評價,留有懸念的課尾總結等等,這些智慧的閃光往往「突如其來,突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時利用教學反思去捕捉,便稍縱即逝,會再也想不起來,造成很大有遺憾。
三.對教學不足的反思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互動的過程,因此教師的教學難免會發現疏露和不足,如備課時,設計的教學情景沒有收到好的效果,忽視了一些知識的必要拓展,部分教材的處理太死板,忽略了某一類知識前後的本質聯系,過於重視知識本身的結構體系而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等等,及時的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改進教學設想,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人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對課堂中學生的反應的反思
教學效果往往通過課堂中學生的反應表現出來,課堂上學生正襟危坐、聚經會神或偶爾點頭示意或面帶笑容積極回答,或鎖緊眉沉思,這說明學生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也表明教師教法適宜,方法有效,如果課堂表面平靜,學生面無表情,目光呆滯,或坐立不安、交頭接耳、目光四盼,或眉頭緊鎖,目光愕然,說明教師授課不精彩,教學方法呆板,未引起學生共鳴,教師授完課後,應及時反思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情況,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❼ 構建有效課堂之我見 什麼叫有效課堂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高效,有效
參加了學區組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通過學習,我對高效課堂教學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所謂「質量求生存,質量求發展」。而學校質量提高的關鍵是如何構建有效課堂。下面就談談我的幾點體會。1、備好課2、重視課前有效預習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5、合理利用多媒體6、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總之,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辦法還有很多,我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去創新,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篇一: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近期,參加了學區組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對高效課堂教學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受益匪淺,但收獲的同時,仍有著不解之處或者說是困惑。下面針對這次學習談談自己的膚淺體會。
從整個課堂教學結構來說,教師真正做到了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性的學習,在學生自學過程之前,教師提出明確性的學習目標,然後圍繞一個中心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學,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大約15分鍾,保證了能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有所悟,有所思,學生將自己的學習心得批註的書旁,培養了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反思,我自己的教學,在給予學生自學的時間還不夠充足,甚至有時目的性不是很強,學生不知怎樣進行學習。
在班內大展示環節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充分讓學生談理解、談感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自悟、對比感悟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體會人間的和諧的美, 從而激發學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培養了學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讀中欣賞到了風情。反思自己的教學,放手還遠遠不夠,生怕學生說不到,牽引太強,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相信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相信他們一定會學習的,學習得也會更深,更透,在關鍵之處,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
❽ 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之我見
一、教師必須更新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有兩種角色,即教師和學生。其教學目的是學生從教師那裡學習知識和價值觀念。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處於中心地位,是真理的持有者和知識的權威,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信息的容器。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不能適應的,教師首先應該從觀念上轉變,由「授之於魚」向「授之於漁」過渡,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更新速度快,新的軟體、硬體、思想不斷涌現,今天才出現的新知識,可能明天也就過失了,教師絕不是某知識的權威。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就說過:「教師不一定樣樣先於學生,學生在許多方面可能已經超過了老師。」在過去,表揚教師的高尚就是「給人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水。」而在今天,教師擁有一桶水已經遠遠不夠,「給人一碗水,必須自己長流水。」教師要保證知識永不幹枯,必須時時注入新的血液,與人交流。所以我們不只教給學生知識,最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手段,培養他們終生學習的習慣和本領。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激發創新的源動力。我們的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非常濃厚,那麼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重視挖掘和體現信息技術課的趣味性、娛樂性等魅力,來吸引,引導學生。正如我們常說的「打鐵要趁熱」。不能讓學生在沒有興趣之後再來想辦法,在選擇教學軟體時要注意操作難度、內容等要適當。我在教學中,遵循「學中玩,玩中學,既要學好,也要玩好」的原則。有的教師既沒讓學生學好,也沒玩好,從而減輕學習興趣,產生厭學情緒。例如:在學習完滑鼠的五種操作後,我就教學生玩WINDOWS98自帶的掃雷,紙牌,以及射擊,撞球等游戲,學生肯定喜歡玩啊,學習氣氛濃厚,情緒高漲,學生在玩游戲中迅速掌握滑鼠的左右單擊,雙擊,拖動等操作,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在學習完輸入法後,不能只讓學生用打文章來練習,利用一些聊天工具如QQ、UC等進行聊天,有利於學生思想交流也提高了學生的輸入速度。此外,每學期還應組織一些比賽,如:打字比賽,FLASH動畫製作比賽,網頁製作比賽,板報比賽等等。運用這些方法和手段,學生願意學,願意做,也使學生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學生積極性提高了,興趣濃了,教學效果相應也就提高了。
三、提倡、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即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方法,通過一些手段去了解、掌握知識。在教學中,可以把學習的目標任務通過網路發給學生,學生使用自己的計算機根據教師提出的學習目標與任務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從而受到啟發,對所學知識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東西。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增強學生靈活分析問題的能力。由於信息技術自身的特點,在教學中,只能以學生「做」為主,注意「精講多練」,「因材施教」的原則,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我贊同有些人的觀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是在課堂上一句話都不說。」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採用任務驅動法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我在教學「網際網路應用之下載」一課時,要求學生下載一首「春天的故事.mp3」,學生通過Internet網、教材、教師收集的資料等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下載的方法多式多樣,有用迅雷的,也有用網路螞蟻的等等,從而掌握知識。但在學生操作時,教師要加強巡迴指導,及時發現錯誤,反對學生放任自流,無目的的實踐,干課堂無關的事,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和掌握知識。
四、注重學生協作學習
由於學生知識水平嚴重不平衡,協作學習有利於在短時間內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可以利用計算機網路,如班級聊天室,QQ,BBS,等工具進行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在學習中,利用小先生制等協作手段,讓學生帶動學生,學生幫助學生,鼓勵學生聰穎而出,積極思考。我校的機房是將八台電腦圍成一個圈,八個學生一個組,這在形式上有利於協作學習。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在每組推薦一名信息技術水平相對教高的學生成為該組的小老師,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首先問小老師,小老師不能解決的問題,全組八名成員相互討論,如還沒有結果,我就組織全班同學大家一起來學習、研究。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幫助水平較差的學生,讓他們敢做、敢思考,使他們迅速的掌握知識。
五、時刻進行教學反思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貽」。反思是在學習教學過程中不斷審查自己,進而培養自己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對廣大教師談到:「如果學生不理解某種知識,如果他的思維猶如籠中之鳥無援地顫抖著,那就請你們留意反省一下自己的工作。」對教師而言,反思極為重要,只有對自己的行為深刻反思,才能使教學水平更進一步。教師應多學習,多思考,可以通過撰寫教學日誌、博客、教學隨筆等形式來反省自己的教學工作;也可以用BBS論壇,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看法、觀點積極思考,總結教學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的教學是靈活多樣的,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也非常多,這里是我個人的教學心得,希望各位同仁相互交流,把信息技術教學搞得更好。
❾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之我見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教師的喜愛遷移到對教師所教內容上,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筆者一直認為,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師長,更是學生的朋友。教師要以人格的魅力去感化學生、影響學生。教師和學生建立了親密的感情後,在教學時就能在自己原有的能力基礎上將課堂效率發揮到最大,教學效果就更加顯著。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指師生關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際關系。課堂上,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學生也不再是唯命是從的士兵。師生之間可以平等對話、共同探究、合作討論、彼此爭辯、暢所欲言,師生都將成為共同學習、共同探究的合作夥伴。師生之間應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不但有語言的溝通,還滲透著心靈的交融,教師與學生同時探討、反思、進步,從而和諧共進。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融洽,有利於激發課堂教學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因此,教師要真正做到發揚民主,與學生平等對話;主動接觸學生,深入了解學生,求得師生心靈上的溝通,讓學生感到教師既可敬又可親,是他們的良師益友,使得學生更加積極認真地參與到課堂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否則,就算你上課上得再精彩,說得天花亂墜,效果也不會很明顯。更重要的是應該傾聽學生的聲音,採納學生的建議,因為接受教育服務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要求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推動教學改革的主要動力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而我們只是猜測他們需要什麼。就像主持人一樣,要滿足觀眾的需求,就要了解觀眾的口味,才知道如何提高自身的水平,不斷突破。服務對象參與服務項目建設,有利於服務水平的提高和服務質量的保障,這是商業領域成功的秘訣,也是今後學校成功辦學的策略。學生對教學提出建議,教師進行演繹,或指導學生自己為自己上課(通過角色的交換,學生能力提高更快),要求教師適應學生而不是學生適應教師,這樣有利於加快教改步伐,推動教改的進步和發展。
二、備好教材,備好學生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吃透知識,更應該先准確地把握《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實驗稿)》的方向,掌握學生思維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把握學生的思維起點,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次教學、分類指導。教師在平常備課時,一定要非常熟悉課本,明確重難點,並要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備課時,不僅備教材,還需要備學生。要時時想到學生,處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如何輕鬆快捷地熟記知識點、如何解題又快又准。例如: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教學,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發生的一次產業革命,本身的重大變化就是以電力代替了蒸汽力,使工業動力結構發生了重大改進,使工業發展的動力更強大、持久和穩定,所以,學習本課主題可從電力的廣泛應用為切入點,使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再概括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哪些特點。對這些特點的了解是深入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意義的先決條件。因此,可以讓學生結合已經學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進行兩次工業革命的對比,了解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進一步加深對工業革命的認識。
因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精心設計,先易後難,先慢後快,這樣才能做到好學生能吃飽,後進生能吃到。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這樣才會增加學生的成就感。而且針對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盡量鼓勵學生參與目標的設計,這樣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每堂課的學習目標,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利於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例如,在學習巴黎和會的性質時,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目標就是通過學生對巴黎和會簽定的一系列條約內容的分析、探討的活動認識到《凡爾賽和約》是在犧牲戰敗國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礎上簽定的掠奪性條約,從而得出巴黎和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的協約國集團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這一重要結論。
為保證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充分利用歷史的學習特點對學生實施探究性教學。如在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這部分內容時,可以採用小組「合作自主」的學習方式,通過查閱報紙、報刊雜志、書籍以及利用網上資源收集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料,針對學生收集的信息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學習到了相關知識,開闊了視野,認識到了法西斯的殘暴本性,理解全世界人民團結戰斗的重要性,正義的力量只有加強聯合,才能有效地戰勝邪惡勢力,確立起為人類的解放事業作貢獻的人生理想,還培養了關注社會、參與社會的強烈責任感。
三、避免盲目趕進度
歷史學科教學內容較多,古今中外,錯綜復雜。許多教師為了在中考前贏得更多的備考時間,在平時上課的時候拚命趕進度,也不管學生有沒有真正掌握知識要點。以後復習時,學生不明白又重新上一遍課。筆者個人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可取,一來並沒有真正贏得時間,反而很被動。還不如一步一個腳印,平時上課就把知識落實到位,穩扎穩打。二來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歷史科與其他學科一樣,知識之間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沒有掌握好(特別是事件的背景),直接影響後面知識的理解。不懂的內容越來越多,學不懂就不想學;不想學就更不懂,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內容,內容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而不應該盲目地趕進度。
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並不是對教材作大的調整,而是指一個單元需要多少課時完成,每課時內容分配,先講什麼,後講什麼,每節課講多少內容,講到什麼程度。這些都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不可強求一定要完成多少任務。例如我們在學習《法西斯勢力的猖獗》時,由於初中生缺乏對經濟危機方面知識的積累,使之對濟濟危機導致政治危機,加速法西斯政權建立的理解較為困難,所以在本課學習過程中嘗試製作了一張「德、意、日法西斯政權建立」的簡表,使學生在鞏固本課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總結、歸納歷史知識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適當引導學生理解德、意、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既承接前一課「經濟危機」,又誘使學生思考下一課有關二戰的內容,逐步掌握知識間的聯系及課程編排的意圖,形成階段性的知識系統。
科學地安排好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尋求更有效、更靈活的方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能力提高得更快。
四、有選擇地採用多媒體教學
每節課都採用多媒體教學,這在教學過程中是不太切合實際的,並且耗時較多。我們只能有選擇地將一些難理解的、抽象的、有危險的、知識量大的課題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為多種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個興奮點,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保持。如講「新航路的開辟」內容時,對於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學生往往難以聽明白且容易混淆。筆者在課堂上使用自製的多媒體課件,先用地圖演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接著分別用四種不同顏色的動畫箭頭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過程。在路經重要地點時,能自動、醒目地顯示所經地點的名稱,並配以聲音講解,然後將各知識點歸納成對比表,展示給學生,接著顯示相關練習題進行測試。學生學習後,效果很好,大多能講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但有的教師嘗到多媒體的甜頭後,便在一些課上從頭至尾都運用多媒體教學,忽視了其他常規媒體的運用。事實上,任何教學媒體都有所長,也有所短。盡管多媒體有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他常規媒體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如直觀教具、教學模型的空間結構功能等等。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多媒體與其他常規媒體有機結合,優化教學。
五、課堂練習要有針對性
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課堂練習。現在學生手裡都有多本練習冊,有些習題多次重復,還有些題超綱過難,重復的習題學生厭倦,過難的習題給學生增加負擔,喪失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篩精選習題,避免學生浪費時間,做無用功。並且講評時,要根據大部分學生的要求,沒必要逐一講解。大部分學生明白的可以不講,個別不明白的同學可以課後單獨輔導。學生平時測試或考試時,教師也應該一起考。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講解時才更有針對性。
要想切實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這要求我們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境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總結,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筆者相信,只要我們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運用得當,我們的課堂效率一定事半功倍。
❿ 高校任課教師如何進行課堂管理之我見
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高校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但是在眾多教學模式中,青年教師初進課內堂,如何有效地構容建課堂教學模式是開展教學活動最先遇到的難題。本文借鑒翻轉課堂的設計理念,針對當前高校課堂教學環境的特點,將教學模式分為三個基本環節的循環過程,使課堂中與課堂外的教學活動有機組合,以幫助青年教師構建適宜現代課堂教學的新模式。通過該教學模式方法來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構建起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教師和學生主動參與知課堂教學,進入一個全新的教學授課模式,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