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案例

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案例

發布時間:2020-12-14 10:56:31

❶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案例

[摘要]: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的時代,也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新課程改革的年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承擔著初中語文教學的我們,必須緊跟時代,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新課堂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素養,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利用信息技術知識容量大、傳輸速度快、時效性強的特點豐富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課堂教學的直觀化與情境化,加強課堂作業的訓練,使學生自覺的融入到課堂的學習之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越來越起著不可小視的作用,傳統語文教師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上一節課已經成為了歷史。而信息技術以它特有的信息容量大、傳輸速度快、時效性強、直觀形象的特點,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創設課堂教學的直觀化與情境化,使他們自覺融入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之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一、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教學的內容只有學生從心理上認同並接受,他才會認真的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這樣,教師的教學目的才能夠達成,教學目標才會實現。而學生從心理上認同,關鍵的因素就在於他對學習的內容是否感興趣。因此,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於學生是否對教學內容感興趣。初中語文教材里所選的一些說明文和文言文由於時間跨度長,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又不是很密切,學生學起來又比較的困難,教師單憑一張嘴來講,學生很難聽懂,自然就提不起興趣,教學效果差肯定就不好了。所以對於這類課文的教學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或幻燈片來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向沙漠進軍》一文時,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教師講清那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是用邏輯順序來寫的,主要介紹了治理沙漠的主要方法是水,其次是植樹種草和培植草皮。這樣的講解既不形象,也不生動,學生是很難理解課文內容的。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幻燈片和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課文一開始就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沙漠中風沙襲擊農田的情景,漫天的黃沙鋪天蓋地的席捲過來,只一會兒的功夫就把長勢良好的莊稼給埋了,再加上狂風怒吼的聲音,這樣,學生就從心靈上認識了沙漠對人類的危害有了一個直觀形象的認識。沙漠危害人類,所以要治理,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怎樣治理,讓學生到課文中找答案。找到後,先讓幾個學生起來回答,然後再呈現出一組幻燈片,讓學生明白沙漠中的主要成分是沙,只要有水,沙子就不會飛起來了。這樣就解決了治理沙漠最大的武器是水做的問題。接著,再提問:有了水以後可以干什麼?學生就會回答:植樹種草。又提問:植樹種草可起到沙漠作用?學生回答: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接著再展示幾幅在沙漠中種了草的效果圖,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再用flash播放沙漠地區植樹種草和沒植樹種草的地方風述進行對比,學生就明白了植樹種草是治理沙漠的最好方法。然後教師在講解本文的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學生就容易明白了。
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演繹課堂教學直觀化,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化,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離不開手段的現代化。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於年代的久遠,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實際並不相符,教師如果還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學生很
難在短時間里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而這又往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在此有所突破,學生就無法真正理解課文,那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就無法實現。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要充分了解信息技術,把它用在語文教學之中,為語文教學服務。
1、使用幻燈投影,演繹課堂教學直觀化:
幻燈機投影機的使用,它能大大方便教學,節約課堂板書、繪畫的時間,使教學更加直觀化,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如利用它能分能合這一功能,分析《故鄉》人物閏土。首先,分別打出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兩張畫像,要求學生從放大的畫面中,觀察人物的臉部表情、額頭的線條,衣著穿戴,不難發現少年閏土: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項戴銀圈,紅活圓實的手。中年閏土:灰黃臉色,皺紋很深,頭戴破氈帽,像松樹皮的手。接著利用幻燈能合的特點,把兩張畫像放在一起,比較觀察,從而得出:少年閏土天真浪漫,健康活潑;中年閏土憔悴頹唐,襤褸寒酸。時隔十幾年,閏土面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激發了學生尋找造成閏土驚人變化的真正原因,從而順利地揭示主題,突破教學難點。
2、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化:
利用多媒體能創設情景的特點,展現精彩場面和詩情畫意,可以深化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如講授《岳陽樓記》一文,先展現洞庭湖這一特定的情景,把學生帶入煙波浩渺的洞庭湖,通過學生的看、聽、想,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講解,就能真正理解作者為什麼看到洞庭湖雨天的景象時便發出了「去國還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的感慨,當看到洞庭湖晴天的景象時,作者又抒發了「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懷,對理解後面作者的抒懷難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對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等語句的意境理解用反復播放錄像或「定格」的方法,再穿插教師的講解和點撥來突破。又如在學習《愚公移山》中,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提出「你怎樣看愚公」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通過討論,同學們便能明確愚公的做法在今天看來未必可取,但他認定目標、堅定不移的精神和自信是感人的,也是任何時代都不能丟棄的。最後在多媒體課件中,巧妙的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的MTV片斷,教室里出現那優美鏗鏘的旋律「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彎„„」當屏幕上出現一位古代老人「望望頭上天外天」「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那神情堅毅的特寫畫面時,學生彷彿置身於遠古時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堅定信心,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特別是最後一句「無路難,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為你感嘆」畫龍點睛為討論題做出了最好的詮釋。這樣運用多媒體手段,既不失對古代名篇的把握,又使之富有現代氣息。又比如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小說著力表現魯達扶危濟困、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的鮮明性格,教師上課前,可放一段電視劇《水滸》中的《好漢歌》:「„„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不僅直接導入,而且那高亢的音符、激越的曲調、氣壯山河的歌詞,令學生聽後精神振奮,血脈膨脹,並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節拍而歌之。在這種強烈的氛圍下,學生迫不及待地想深入課文了解魯達如何出手救助金氏父女並懲治惡霸鎮關西的。對課文主題思想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既有利於教師布置作業,又有利於學生的訓練,學練相結合,不但鞏固了學習的內容,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的基本特點①。由於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他的知識容量大,信息來源廣泛,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布置課堂作業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也許教師抄半天的作業,學生幾分鍾就完成了,更何況一節課本來就沒有多少時間,教師根本就不可能抄多少作業給學生做。這樣,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讀不能鞏固,課外的延伸就更談不上了。而電腦具有信息量大、傳輸速度快的特點。利用這個特點對學生布置課堂作業是有很大好處的。如在教學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由於生字詞比較多,要檢查一下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一個一個的寫在黑板上,費時又費力,效果也不一定好,把它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幾分鍾就能完成了。另外,一篇課文上完了,
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用一篇相似的文章檢測一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利用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幻燈片一下子就可以完成了。在教學都德的《最後一課》完成時,我們馬上就可以把鄭振鐸的《最後一課》展現出來,讓學生比較它和課文的異同點,教師在加以適當的引導,不但鞏固了課文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意識。其次,信息技術在語文課的復習課的課堂作業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初三的中考語文復習。初三由於要畢業了,要把初中三年的知識進行復習歸納總結,知識容量大、時間緊。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時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字詞、語句連接、仿寫、病句修改中,都可以選很多的內容來練習,方便又快捷,對學生知識內容的了解鞏固都有很大的幫助。
四、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豐富教學資源,從而提高語文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在網路信息技術時代,教學中的教材不再是單一、固定、陳舊的文字材料。它可以是多樣化、個體化、更新更快的多媒體支持下的超文本。通過信息網路,可以使教學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現象等現實生活中學生積累不多的、比較貧乏的都可生動地、具體地、直觀地再現出來。在短時間內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他們的合理猜測、推理提供幫助,可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來、豐富起來。老舍先生寫的《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優秀寫景散文,是一篇難得的教學範文。但由於學生情感體驗和生活的差異,單純的「照本宣科」,教學效果並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光光書面文字,很難引起學生精神上的審美體驗。這時,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發教學資源,教學效果就要比單純的教師講解要好的多。首先,製作fiash朗讀課文,邊朗讀邊播放動畫片,學生在聽課文的同時還能欣賞到美麗的春景圖,引發豐富的聯想,得到了精神上的審美愉悅,為後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在教學時,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的春景動態圖,就能把抽象的文字變成了生動形象的圖像,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旨了,對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好的幫助。再次,回放flash動畫片和幻燈圖片,不但能把課文的寫作順序講的清清楚楚,使學生能夠聽明白,而且作者的感情、文章的主旨學生也比較容易明白。
綜合性學習也是初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處理得較為靈活,學生喜歡學,但書上的文字材料又太少。而且在課堂上讓學生找資料,浪費時間不說,還不一定找得到。這時,利用電腦網路信息技術查找資料就顯得很重要了。網路上信息多、流量大,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課前教師選定好內容,指定范圍讓學生去查,學生查到了,准備充分,課堂氣氛會變得活躍,教師上起課來也會得心應手。時間節約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

❷ 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時期完成了學業。我們80後這代人是傳統教育或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也是受益者。我承認傳統教育的缺陷,但不承認傳統教育的失敗。素質教育是傳統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不要把二者完全割裂開來。在學習工作中,我們要主動接受素質教育的思想,審視傳統教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一點舊,更有一點新,用積極的態度投入到素質教育的實踐,用堅持不懈的行動去迎接和點綴新教育的春天。本人根據自己理解結合近一年半來在在一線教學體會,就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若干問題,粗淺談如下看法。一、勤於學習,轉變觀念,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緯教學目標的落實,從而達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理念的實現。回顧以往的教學改革,也曾經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進行過多次變革和試驗,但其結果為什麼並不盡如人意呢?究其原因,我認為影響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因素不是硬體投入不足、也不是教學資源缺乏,而是不少教師對於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理解有偏差,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把信息技術與自己所教的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日益深入發展的今天,要想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教育信息技術素養。要想富,先修路。教師是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而一線教師觀念的主動更新,角色的積極轉變是提高課堂高效的關鍵,所以作為一線數學老師日常要勤於學習,真正認清「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設計」等概念,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技術能力,加深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的理解,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蘇格拉底說的好:「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一線教師只有轉變了觀念,用「新」才能促進課堂更高效,才能發揮出自己重要的主導作用。二、錦上添花,務實求效,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20世紀中葉以來,數學自身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與計算機的結合,使得數學在研究領域、研究方式和應用范圍等方面得到了空前拓展。在教學中,比如使用科學計算器可以很快完成較復雜的計算和規律探究,使用幾何畫板可以直觀、准確地展示函數圖象以及幾何圖形的位置變換,使用flash和Excel可以展示形象生動模擬動畫和繪制多樣的統計圖等等。教學中盡可能地使用多媒體和各種應用軟體等現代教育手段和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中,教師只用粉筆在黑板上板書、作圖和口頭語言描述相比,確實優勢很多,提高了教學效益。但我還是固執地認為,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還是要明白以下幾點:(1)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教與學的方式,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數學課程改革的積極作用,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從而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與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課程內容對多媒體以及課件應有所取捨和側重並不矛盾。有聲有色的多媒體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教學,更不能代替師生間的情感互動,傳統教學中的黑板和看似笨拙的手工作圖等應該保留,並要繼續發揮作用。2)弄清信息技術和初中數學學科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不應該是課程順應信息技術,而應該是課程同化信息技術,應該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⑴課程內容的適用性,必須適合利用信息技術教和學的內容;⑵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技術應用,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樣化需求;⑶學科、領域的不同特點,不同學科培養目標與認知規律的不同應該是技術選擇的一個重要方面。3)明白以課程為本位的信息技術整合的目標定位,即「三促進」:⑴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促進學科/領域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⑵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技術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⑶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和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綜上,初中數學教師要開動腦筋,根據學生特點,巧妙地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的各環節中去。讓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成為老師的助手,課堂的輔助,務實求效,使信息技術真正起到錦上添花,促進課堂高效的作用。三、多緯備課,活潑創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與傳統課堂相比,多媒體環境下的課堂在教學策略、學習方式、課堂氛圍等方面都有新的變化。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在應該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

❸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近年來,信息技術教育在廣大中小學迅速發展起來,已經成為中小學一門獨立的具有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必修基礎課程,信息技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聯系密切、發展迅速、實踐性強、應用廣泛的學科。隨著教育改革逐步推進,國家教育部已將加強信息技術教育作為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新興學科在教學研究方面明顯滯後,其突出表現就是還未形成適合本學科個性特點的基本教學方法,沿襲其它學科的教學方法又不能適應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要求。為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我們每一位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應思考的問題,我是一名在信息技術教學戰線上工作多年的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了一些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的一些思路。藉此機會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認真分析一下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三個基本要素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即教師、教材和學生的在教學中的地位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
1、以教材為中心:傳統的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在課前,教師充分和教材對話,即鑽研教材;在課中,教師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分章、分節、分點、分面給學生授課;學生如裝知識的容器,被動地接受;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關系也是在教師指導之下和要求之下與教材對話
2、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生興趣學習的基礎上,使學生從單純地接受知識轉變為自我學習,自我發現,更有利於因材施教,個別教育。
3、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可能過多的展示自己的教學技能、個人魅力,從而淡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模式可能更多出現在教師優質課比賽方面。
以上三種教學模式在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經常出現,但我認為在教學實踐活動這個舞台上學生是主角是演員,而老師則是配角是主持人,應該以學生作為我們教學的中心,以此中心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二、深入理解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活動設計的前提。
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我們的信息技術課程要從這四個方面來培養學生,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要有意識的圍繞這四個方面進行設計。
三、深刻理解教材的體系結構是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的保證。
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全面把握教材的體系結構,知識分布。不僅是對於當前所學的這一冊的教學內容應該把握,還應該對整個中學階段的教學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由於這套教材採用的是螺旋上升的知識體系,為什麼會在這一冊這一課安排這樣的教學內容,是有著全盤考慮的。教師把握好所教內容在整個體系中的位置和前後聯系,有助於明確教學目標、掌握教學中的重難點,更好地形成教學設計,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四、在把握好以上三點的情況下針對本節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雖然信息技術教材的可操作性很強,但不是說只要照本宣科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還需要信息技術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再加工,形成優秀的教學設計。我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
1、我了解自己的學生嗎?
教學設計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對學生的分析是確定教學起點的主要依據。
每一課的學習都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教材默認是學生對前面學習的知識已經掌握,但學生的實際情況怎樣,學生已經知道什麼?他們是否有能力應對即將學習的新課知識?如果不足,在教學設計中需要考慮採取什麼方法補足。如果學生已經掌握了新課中的一部分知識,教學設計中應採取什麼方法加以提高和鞏固。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因素,預先設想種種教材教學內容以外可能出現情況,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取捨、補充、簡化、組合)把教材的知識結構與學生已有的認知識結構很好地銜接起來,達到高度的和諧統一。
2、我教學設計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了嗎?
信息技術教學中提倡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教學設計中的任務設計是信息技術課中的重中之重,任務設計的成敗極大地影響著教學效果。設計好的任務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不光學知識,還可學方法。任務設計要以學生學習為中心進行。教材中已經體現出任務驅動的思想,提供了很多可供操作的任務,但任務的細化和具體實施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完成。設計的任務應做到教學是圍繞著學習展開的,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為學習而設計就是要把學生怎樣學、學什麼,教師怎樣指導學生學放在首位。
五、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需建立與教材教學內容適應的教學環境。
與其它學科不同,信息技術課前需要一定的教學環境,需要教師做較多的課前准備工作,由於學校軟硬體條件的和師資的差別,各校的信息教學環境是有很大的不同。條件好的學校可以實時高速地在網路上進行教學,條件差的學校可能至今沒上互聯網。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思考:我的教學環境能適應課程需要嗎?如果不能,可以採用什麼方法來彌補。
六、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平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良好的教學習慣:
1、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收集教學素材的習慣。
硬體素材:計算機的壞舊硬體。特別是不容易見到的[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處理器,內存、硬碟、軟盤]
軟體素材:教師的優秀作品和學生的優秀作品
2、使用好每節課的閱讀材料、活動、和課後的探索活動
閱讀材料: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和信息量,每節課要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閱讀
活動設計:教材設計的活動都是 針對本節課重難點設計的,每個學生必須完成。
探索活動:課後的探索活動是針對本節課內容的外延,是要讓學生課後進行一些探索和社會實踐活動。
六、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關注國際信息技術發展動態。
我們老師應該站在信息技術的前沿,老師不僅要關注國際國內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態,也要讓學生關注。要了解其它國家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不斷進行比較,吸取別人的長處,以使我們少走彎路。
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需考慮多方面因素,這樣才能優化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❹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就此問題,淺談一下本人在實際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對事物有了美感,也就變「苦學」為「樂學」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探索的主題,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方法等等。現在信息技術在教學的出現,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第一、信息技術手段進入課堂,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活力,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通過屏幕出現的那一副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到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形成了一股學習的動力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時,我使用了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先在屏幕上用動畫顯示了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和合並不斷出現的畫面作為主題畫面,通過一隻小兔騎著摩托車在長方體的棱上繞圈,並加上美妙的音樂,一下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學們對於老師要上的數學課充滿了渴望,學習熱情高漲。
第二、信息技術進入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證明:當學生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產生了興趣以後,他們就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這時,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就應該為他們創設各種條件,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時,我先讓用動畫引出現豬八戒和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裡由於孫悟空沒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師兄弟產生意見,為了搞好團結,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現在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問題。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了起來,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內容。他們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及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在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進入課堂,不僅可使一些使本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概念、法則、公式在學習上教學簡單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數學教師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化抽象為簡單。在學生學習的角度看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優化和練習,並且不斷鞏固新知識。
(1)在概念、法則、公式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的含義時,我把它分為兩部分教學,先教學物體表面的面積,然後教學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後讓學生得出面積的含義。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演示引導學生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桌面的面積、操場的面積,從而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由什麼是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概括出面積的含義。
(2)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有助於教師解決重點、難點。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確表象。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我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電腦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並與學生操作相結合,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除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以外,我還利用三把米尺組合成一個1立方米的正方體,讓一個組的學生走進去,從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體可以藏12個人。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有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另外,老師在練習課上從基本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增加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練習題和發展性練習題,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規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不依常規去尋求變異,使學生既長知識,長智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越性,不僅數學題型變化多樣,而且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教學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從新教材實施以來,很多老師都有同感,就是我們所使用的教材課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課時安排卻沒有增多,特別是一、二年級的數學,一個星期只有3節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如果使用過去的手段,增加每一節課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難度。教材內容是有限的,而課堂教學採用信息技術手段後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授「第十冊《統計圖》的教學」一節時,我利用電腦的Excel功能,設計了簡單折線統計圖和復合折線統計圖,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xcel功能。本來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我一節課就完成了。學生通過在電腦室上課,動手操作,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對於重點、難點知識部分進行特殊區分顯示,比較歸納,得出結論。以往需要兩節課時完成的任務,在運用了信息技術教學之後,壓縮成了一節課時來完成。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可以將教材按要求重新組合,增加課堂信息傳輸量,加大密度,同時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投入積極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中介的整個課堂得到了優化,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還能減輕學生盲目地死記硬背的負擔。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課件設計的形象生動,使學生右腦的直覺形象思維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由於問題的設計和啟發易於多樣化和綜合化,易於知識之間的滲透和條理化,把左腦的抽象邏輯性與右腦的具體形象性相結合。通過這樣,教師就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思維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和創新型人材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生活走進課堂。
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並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例如,我教學五年級 「數學活動課」一節時,錄像播放師游「廣州東方樂園」的情景。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有980人,教師38人。門票價格為成人票每張10元,學生票每張5元,30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團體票每張6元。問:請你設計一種最為省錢的購票方案。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創設生活情景,突出主體地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例如,我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總之,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發揮其主導作用,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❺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對事物有了美感,也就變「苦學」為「樂學」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探索的主題,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方法等等。現在信息技術在教學的出現,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第一、信息技術手段進入課堂,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活力,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通過屏幕出現的那一副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到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形成了一股學習的動力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時,我使用了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先在屏幕上用動畫顯示了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和合並不斷出現的畫面作為主題畫面,通過一隻小兔騎著摩托車在長方體的棱上繞圈,並加上美妙的音樂,一下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學們對於老師要上的數學課充滿了渴望,學習熱情高漲。
第二、信息技術進入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證明:當學生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產生了興趣以後,他們就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這時,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就應該為他們創設各種條件,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時,我先讓用動畫引出現豬八戒和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裡由於孫悟空沒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師兄弟產生意見,為了搞好團結,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現在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問題。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了起來,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內容。他們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及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在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進入課堂,不僅可使一些使本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概念、法則、公式在學習上教學簡單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數學教師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化抽象為簡單。在學生學習的角度看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優化和練習,並且不斷鞏固新知識。
(1)在概念、法則、公式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的含義時,我把它分為兩部分教學,先教學物體表面的面積,然後教學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後讓學生得出面積的含義。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演示引導學生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桌面的面積、操場的面積,從而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由什麼是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概括出面積的含義。
(2)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有助於教師解決重點、難點。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確表象。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我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電腦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並與學生操作相結合,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除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以外,我還利用三把米尺組合成一個1立方米的正方體,讓一個組的學生走進去,從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體可以藏12個人。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有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另外,老師在練習課上從基本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增加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練習題和發展性練習題,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規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不依常規去尋求變異,使學生既長知識,長智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越性,不僅數學題型變化多樣,而且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教學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從新教材實施以來,很多老師都有同感,就是我們所使用的教材課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課時安排卻沒有增多,特別是一、二年級的數學,一個星期只有3節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如果使用過去的手段,增加每一節課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難度。教材內容是有限的,而課堂教學採用信息技術手段後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授「第十冊《統計圖》的教學」一節時,我利用電腦的Excel功能,設計了簡單折線統計圖和復合折線統計圖,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xcel功能。本來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我一節課就完成了。學生通過在電腦室上課,動手操作,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對於重點、難點知識部分進行特殊區分顯示,比較歸納,得出結論。以往需要兩節課時完成的任務,在運用了信息技術教學之後,壓縮成了一節課時來完成。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可以將教材按要求重新組合,增加課堂信息傳輸量,加大密度,同時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投入積極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中介的整個課堂得到了優化,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還能減輕學生盲目地死記硬背的負擔。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課件設計的形象生動,使學生右腦的直覺形象思維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由於問題的設計和啟發易於多樣化和綜合化,易於知識之間的滲透和條理化,把左腦的抽象邏輯性與右腦的具體形象性相結合。通過這樣,教師就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思維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和創新型人材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❻ 如何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為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思想,是以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之間的「融合」,達到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目的,它的本質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構建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工具及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並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相互融合,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以下對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談談我的幾點認識:
一、什麼是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
二、在傳統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學的優勢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兩種: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一個樂意學習的人,肯定要比一個免為其學的人要學得更好,要讓學生由「強學」變為「愛學」,這就需要充分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他們喜愛的事物與情境。我個人認為:教師在組織教學或設計教學方法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如《林海》是一篇描寫大興安嶺美麗風景的課文,教師在講解段意時,可事先製作出反映大興安嶺嶺、林、花等風景的課件,讓學生目睹屏幕上浩瀚無邊的綠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滾滾的波浪,課文中「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林海」等內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隨悅耳的解說詞,學生再看錄像中嘩嘩流淌的雪水,樹木抽出新枝,長出嫩葉;再看看伐木工人歡聲笑語,植樹工人的辛勤勞作;疾馳的火車把木材源源不斷地運到全國各地……此時,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能明白這篇課文的主旨:寫出了大興安嶺與祖國建設密不可分,真正理解了「興國安邦」這個詞語的意義。於是課文中的語言成了學生內心急於表達的話語,面對教師的提問,他們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紛紛伸出小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教師要給學生傳授豐富而又廣闊的知識,靠傳統的教學方法,速度慢、范圍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擴充,所以通過傳統的講授方式都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例如,遠程教育資源課件蘇教版一年級至五年級語文,每一課幾乎都有識字Flash的動畫製作,生字各種筆畫順序都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且讀音規范清楚,這樣既規范了老師的書寫和讀音,又給學生樹立了樣板,在教授過程中,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很濃,且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十分熟悉信息技術教學環節,要提前熟悉教學資源或者利用現有的條件,上網查閱資料,充分准備,自己製作多媒體課件,用來分散教學中的難點,突破教學重點。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利於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
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新的過程。於是,教師如何設計教學問題,選擇教學問題就成為教學活動的關鍵。例如,一位教師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教學中,利用Powerpoint製作動態的平面向量課件,學生通過探索,發現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地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意義和作用。在講解與《空間四邊形》有關的問題時,如果只利用模型讓學生觀察,在黑板上做出空間四邊形的平面直觀圖,大部分學生在課後解決相關的問題的時候,總自然而然地認為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是相交的。該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三維立體幾何畫板導入基本圖形,現場製作旋轉運動的空間四邊形圖形,現場添加線條,在旋轉運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空間立體圖形的形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和思維能力,從而使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留下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決其他有關問題時不致出錯,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異面直線的概念,為後面的《異面直線》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境產生的作用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課堂練習方式多樣化
利用電腦多媒體技術編寫的系列有針對性的練習,其練習效果非常之好,傳統練習方法不可比擬。它的最大成功之處在於化學習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能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從而切實激發學生發自內心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減負提素」之目的。
三、對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時代的發展,要求競爭者提高自身素質,也要求學校教育走在發展的最前端,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又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觀念的支配,所以我們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等的優勢。但它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教學活動過程的核心,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交流過程,這個過程信息技術教育是無法取代的。因此,我們不能盲目地使用信息技術,用它來取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所以,客觀合理地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轉變的觀念。
總之,信息技術是一種適應飛躍式發展的教育教學的手段和工具,它與教學有機結合,是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於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起到了任何傳統教學手段難以替代的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實踐的深入、認識的提高,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❼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優化課堂教學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對事物有了美感,也就變「苦學」為「樂學」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探索的主題,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方法等等。現在信息技術在教學的出現,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第一、信息技術手段進入課堂,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活力,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通過屏幕出現的那一副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到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形成了一股學習的動力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時,我使用了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先在屏幕上用動畫顯示了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和合並不斷出現的畫面作為主題畫面,通過一隻小兔騎著摩托車在長方體的棱上繞圈,並加上美妙的音樂,一下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學們對於老師要上的數學課充滿了渴望,學習熱情高漲。
第二、信息技術進入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證明:當學生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產生了興趣以後,他們就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這時,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就應該為他們創設各種條件,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時,我先讓用動畫引出現豬八戒和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裡由於孫悟空沒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師兄弟產生意見,為了搞好團結,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現在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問題。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了起來,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內容。他們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及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在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進入課堂,不僅可使一些使本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概念、法則、公式在學習上教學簡單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數學教師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化抽象為簡單。在學生學習的角度看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優化和練習,並且不斷鞏固新知識。
(1)在概念、法則、公式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的含義時,我把它分為兩部分教學,先教學物體表面的面積,然後教學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後讓學生得出面積的含義。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演示引導學生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桌面的面積、操場的面積,從而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由什麼是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概括出面積的含義。
(2)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有助於教師解決重點、難點。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確表象。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我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電腦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並與學生操作相結合,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除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以外,我還利用三把米尺組合成一個1立方米的正方體,讓一個組的學生走進去,從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體可以藏12個人。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有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另外,老師在練習課上從基本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增加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練習題和發展性練習題,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規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不依常規去尋求變異,使學生既長知識,長智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越性,不僅數學題型變化多樣,而且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教學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從新教材實施以來,很多老師都有同感,就是我們所使用的教材課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課時安排卻沒有增多,特別是一、二年級的數學,一個星期只有3節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如果使用過去的手段,增加每一節課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難度。教材內容是有限的,而課堂教學採用信息技術手段後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授「第十冊《統計圖》的教學」一節時,我利用電腦的Excel功能,設計了簡單折線統計圖和復合折線統計圖,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xcel功能。本來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我一節課就完成了。學生通過在電腦室上課,動手操作,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對於重點、難點知識部分進行特殊區分顯示,比較歸納,得出結論。以往需要兩節課時完成的任務,在運用了信息技術教學之後,壓縮成了一節課時來完成。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可以將教材按要求重新組合,增加課堂信息傳輸量,加大密度,同時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投入積極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中介的整個課堂得到了優化,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還能減輕學生盲目地死記硬背的負擔。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課件設計的形象生動,使學生右腦的直覺形象思維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由於問題的設計和啟發易於多樣化和綜合化,易於知識之間的滲透和條理化,把左腦的抽象邏輯性與右腦的具體形象性相結合。通過這樣,教師就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思維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和創新型人材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生活走進課堂。
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並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例如,我教學五年級 「數學活動課」一節時,錄像播放師游「廣州東方樂園」的情景。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有980人,教師38人。門票價格為成人票每張10元,學生票每張5元,30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團體票每張6元。問:請你設計一種最為省錢的購票方案。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創設生活情景,突出主體地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例如,我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總之,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發揮其主導作用,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❽ 談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為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思想,是以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之間的「融合」,達到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目的,它的本質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構建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工具及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並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相互融合,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以下對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談談我的幾點認識:
一、什麼是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
二、在傳統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學的優勢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兩種: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一個樂意學習的人,肯定要比一個免為其學的人要學得更好,要讓學生由「強學」變為「愛學」,這就需要充分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他們喜愛的事物與情境。我個人認為:教師在組織教學或設計教學方法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如《林海》是一篇描寫大興安嶺美麗風景的課文,教師在講解段意時,可事先製作出反映大興安嶺嶺、林、花等風景的課件,讓學生目睹屏幕上浩瀚無邊的綠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滾滾的波浪,課文中「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林海」等內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隨悅耳的解說詞,學生再看錄像中嘩嘩流淌的雪水,樹木抽出新枝,長出嫩葉;再看看伐木工人歡聲笑語,植樹工人的辛勤勞作;疾馳的火車把木材源源不斷地運到全國各地……此時,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能明白這篇課文的主旨:寫出了大興安嶺與祖國建設密不可分,真正理解了「興國安邦」這個詞語的意義。於是課文中的語言成了學生內心急於表達的話語,面對教師的提問,他們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紛紛伸出小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教師要給學生傳授豐富而又廣闊的知識,靠傳統的教學方法,速度慢、范圍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擴充,所以通過傳統的講授方式都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例如,遠程教育資源課件蘇教版一年級至五年級語文,每一課幾乎都有識字Flash的動畫製作,生字各種筆畫順序都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且讀音規范清楚,這樣既規范了老師的書寫和讀音,又給學生樹立了樣板,在教授過程中,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很濃,且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十分熟悉信息技術教學環節,要提前熟悉教學資源或者利用現有的條件,上網查閱資料,充分准備,自己製作多媒體課件,用來分散教學中的難點,突破教學重點。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利於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
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新的過程。於是,教師如何設計教學問題,選擇教學問題就成為教學活動的關鍵。例如,一位教師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教學中,利用Powerpoint製作動態的平面向量課件,學生通過探索,發現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地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意義和作用。在講解與《空間四邊形》有關的問題時,如果只利用模型讓學生觀察,在黑板上做出空間四邊形的平面直觀圖,大部分學生在課後解決相關的問題的時候,總自然而然地認為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是相交的。該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三維立體幾何畫板導入基本圖形,現場製作旋轉運動的空間四邊形圖形,現場添加線條,在旋轉運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空間立體圖形的形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和思維能力,從而使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留下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決其他有關問題時不致出錯,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異面直線的概念,為後面的《異面直線》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境產生的作用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課堂練習方式多樣化
利用電腦多媒體技術編寫的系列有針對性的練習,其練習效果非常之好,傳統練習方法不可比擬。它的最大成功之處在於化學習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能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從而切實激發學生發自內心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減負提素」之目的。
三、對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時代的發展,要求競爭者提高自身素質,也要求學校教育走在發展的最前端,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又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觀念的支配,所以我們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把信息技術運

閱讀全文

與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