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作文的課堂教學

作文的課堂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14 12:54:53

1. 《無聲的課堂教學》600字作文

師愛無聲作文600字
三尺講台,三寸舌,三千桃李,三寸筆。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萬棟梁,十載雨。老師是那辛勤耕耘的園丁,我成長的每一個過程無不沐浴著她的陽光雨露。她的關懷就好似和煦的春風,溫暖了我們幼小無知的心靈。
老師,我們最親切的稱呼。
老師,我們最最值得尊敬的人!
回憶五年來的小學生活,老師,您給了我多少慈母般的愛。曾記得,有多少個清晨,和學生一起心潮澎湃地注視著國旗冉冉升起;又有多少個雙休日,在辦公室疲憊地批改作業;又有多少個夜晚,在微弱的燈光下不知勞苦地備課……在課堂上,您是一位嚴師,你嚴中有慈,嚴中有愛;在課堂下,您是我們的好朋友,與我們一起玩耍,和我們談心!
那一次,學校開展毛筆興趣班,由於您在學校書法出眾,就擔起了指導老師的重擔。從那以後,每天看見的都是您那忙碌的身影。那時我也在練毛筆,可不同的是我是媽媽逼我練的,我心中有一千個不願意一萬個不願意,可是沒辦法,母命難違!於是,我在練毛筆的時候心不在焉的,還時不時打擾您講課,在背後悄悄地憶論您的不是……後來,您知道了,在眾目睽睽之下把我說得一文不值,您說:「一個女孩子就這么懶,以後到社會上怎麼辦?」我聽了以後,也生氣了,把頭扭到一邊,生著悶氣。第二天,您把我叫到辦公室,和我道了歉,還耐心地給我講道理,告訴我寫毛筆的好處。我聽著聽著,心中有如千萬根針扎著那麼難受,那不爭氣的眼淚從眼眶裡滾了出來,我愧疚地對您道了歉,您聽了,摸了摸我的頭,笑了笑……從那以後,我才真正打心眼裡喜歡上了毛筆!

2. 課堂教學的相關作文

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版」.俗語說得好權: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鍾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3. 如何改進作文課堂教學93

你是如何改進你的作文課堂教學的
答
縱觀中國語文教育的經歷從「詩教課程—文教課程—國語國文課程」再到
現代語文課程作文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新《語文課程標准》中對作文有了明確
的要求對中學各學段的作文教學也有了具體的規定而如何具體落實新課標要求用
什麼有效的辦法來解決作文「難教」、「難學」的問題是擺在每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
面前的重要課題。那麼我是如何改進我的作文課堂教學的呢具體做法如下

一、研究新課標作文教學創新設計是做好作文教學工作的前提。
舊版本語文教科書中的作文教材由於存在著不少問題而受到各種批評主要是內容
不完整不系統不開放。在過去人教版義務教育三年制語文教材中每冊書都是安排
六、七次「寫作、口語交際」一般是一篇指導寫作和口語交際的小短文後安排一次作
文比如第五冊語文教材中第三單元後面緊跟著的「作文訓練」是「論點的提出」
而語文實踐活動是「論辯之中練口才—辯論活動設計」。六冊書共安排寫作訓練41次
包括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寫作三種文體訓練其他為小通訊、影評、計劃、總結等
可見這樣的安排是以文體教學模式為基礎的它已經不適應新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
命題的方式也比較陳舊、呆板作文題目老化如《童年的夥伴》《我最尊敬的人》《一
件歷久難忘的事》等並不吸引人而且學生在小學里就已寫過。
而在北師大版教材中作文訓練和閱讀單元一樣是按照人文專題編排的從情感
態度、價值觀的角度切入作文教學也就顯得勢所必然。況且以人文主題為線將聽、
說、讀、寫過程中如一顆顆珍珠的基本知識和能力串起來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也便於教師集中教學簡化了教和學的頭緒。所以新教材中絕大多數單元的閱讀課文
與作文訓練在內容上是互相勾連、密切照應的這樣就使得作文訓練成了該單元的有
機組成部分。
已通過國家評審的新課標語文教科書如人教版、語文版、蘇教版、鄂教版、北
師大版等都在作文教材的編寫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北師大版將寫作和口語交際的內容
與綜合性實踐活動有機整合成為「綜合性學習專題」並提供部分相關資料。每單元
1次每冊共安排6次。蘇教版、語文版、鄂教版每單元安排「寫作」訓練1次每冊
共安排6-7次。

4. 作文什麼的課堂

§未來的課堂§

一轉眼,時間已經到了2010年,我上了初中。現在,我不用離開家就可以上課了。也許你會感到奇怪或不可思議,但這的確是事實。

也許你會問,在家怎麼能上課?其實很簡單,我家的電腦早已和學校、老師的電腦連了網。到了上課時間,只要打開電腦,點擊進入校園網,找到自已年級的某一科,一點滑鼠,就可聆聽到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課聲。通過屏幕,還能看到老師。在這里,我可以任意選擇學科,想聽哪位老師講課都可以。如果我覺得某一科學得好,不想多聽,也行;如果我覺得某一科學得不好,想多聽幾次,同樣也沒問題。在校園網這個大課堂里上課,真是「隨心所欲」。

那麼,在家裡你能像在教室里一樣向老師提出問題嗎?別擔心,當然可以。你可以通過傳聲器向老師提出問題,方便極了。記得以前上課回答問題時,很浪費時間。有時你答錯了,為了不耽誤大家的時間,老師沒法給你一一糾正。現在可好了,同學們都採用了「電子舉手」的方法,省時又省力,如果你答錯了,電腦記錄會自動提醒你,是哪答錯了。「電子老師」的本領可真大,不管多少同學同時提問,它都能夠應付得了。

以前,在課堂里上課,人很多,難免會出現又嘈又亂的情況。現在,在家中通過網上學習,環境安靜、舒適,再也不用為嘈雜聲煩惱了,高科技真是神奇無比,讓我家也成了「大課堂」。

5. 如何實現作文教學的高效課堂

摘要:寫作是一個逐漸領悟的東西,有時甚至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寫作必須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去感、去悟、去闖、去創。就像學游泳,必須先把學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嗆幾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員,要緊地是務必去登舞台:成功失敗渾不怕,好壞皆在進行中。
關鍵詞:作文教學 高效課堂 深入生活 練筆

走出作文課「應試教育」的泥沼。先讓我們走進校園,深入課堂,看看「應試教育」在作文課教學中的種種表現吧:①只盯「指揮棒」不練基本功的教學目的。②本末倒置以考代練的訓練模式。③猜題押寶投機取巧的教學心理。④「惰性」當頭的教風學風。⑤以迎合閱卷人好惡為宗旨的歪道文風。
作文課應試教學的弊端還可以歷數許多許多。走出這一泥沼,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一、請「導演」務必把「演員」推上台

在作文課的教與學中,說到底,教師只是一個導演,一個鏡頭之外的局內人。「戲」演得好壞,歸根結底還得看學生。寫作本領的獲得,尤其不同於其他知識的掌握。其他知識具有固定性或唯一性。一個字,一個詞,音、形、義掌握了,就是掌握了;一種文學常識,一個語法知識點,弄懂了,就是弄懂了。而寫作就有所不同,它主要表現在能力上。寫作,不僅存在一個技巧問題,尤其還有一個與修養、閱歷、情操有關的人文水平問題。因此,教寫作,就不像教其他知識那樣:懂了么?懂了。會了么?會了。那好,寫去吧!如此教學,還是寫不出。寫作是一個逐漸領悟的東西,有時甚至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寫作必須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去感、去悟、去闖、去創。就像學游泳,必須先把學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嗆幾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員,要緊地是務必去登舞台:成功失敗渾不怕,好壞皆在進行中。

二、如何實現中學作文課高效教學

1.教師要當好寫作的領頭雁。古人雲:「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教作文,必須自己會作文;要學生寫,必須自己會寫、先寫。這就像游泳教練教游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你當教練的必須樣樣拿得起、放得下。這樣做一是讓學生信服,二是讓學生有所遵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長於寫作的老師必然會帶出一茬茬長於寫作的弟子。當然,當好寫作的領頭雁,並不是要求教師以「寫」代教。恰恰相反,教師最先通過「深入虎穴」獲得「虎子」,從而在具體地感受寫作的甘苦中,把握尋找教與學的捷徑,使作文教學「活」起來。
2.從訓練聽、說、讀、觀察、思考入手,養成天天記、天天寫的習慣。據教育心理學分析,學生的寫作沖動,首先來自「聽、說、讀、觀察、思考」諸因素,這些因素的萌發與形成,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寫作能力的萌發和形成。具體地說,「聽、讀、觀察」就是訓練對世界的感知能力,使學生能夠把生活中的那些生動、形象、深刻、真知的東西一下抓住,這就是材料。而「說與思考」的訓練又是培養運用內部語言進行整理、加工直至運用口頭語言給以初步表達的能力,進而為書面寫作蓄勢。在此基礎上再去養成天天記、天天寫的習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寫作能力。下大氣力抓基礎,還要務必抓好「煉字、煉詞、寫句、寫段、完意」的訓練,反復抓,不懈地抓。慢,恰恰是最快的。
3.變教師命題為學生「找題」。在作文時,教師不再規定具體的題目,而是只指定作文范圍、題材和體裁。具體的題目,由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定范圍自己去「找」,以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思考餘地和獨立創造的空間。寫作是對生活的能動反映,是一個一步一步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內部語言到書面語言的認識實踐過程。好的文章,總是先從大量的原始生活中(也可從文字材料中)尋得素材,再從素材中發現生動深刻的東西,然後形成觀點(主張或形象),最後確定題目。只有經過這樣的大量地反復不懈地訓練,學生才能形成真正的寫作能力(當然也包括以更高的起點審視題目統攝材料的能力)。相反,單純的命題作文訓練不僅違背了認識規律,同時必然造成學生作文的空洞、做假、拼湊,甚至文不對題的普遍弊病,將寫作引向死胡同。
4.改教師評改為學生自我評改。多年來,中學作文教學都是學生寫作老師改評,這幾乎成了天經地義的法規。據調查,絕大多數學校對教師的作文批改都作了具體而又細致的規定。不僅規定了每學期至少批改多少次、多少篇、還規定了所謂「全批全改」的細則,似乎批改得愈多,教學成績就愈大。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費力不討好」。近幾年來,不少致力於改革的老師摸索出了一套「以點評為主,主要讓學生自我評改」的新路子,實在可喜可賀。其做法有四:一是表揚為主法;二是重點研討法;三是學生互評法;四是自我批改法。總之讓學生自己在寫作和講評中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後自覺地主動地去改掉不足。當然,這絕不是說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應多從宏觀上去把握、調控、引導,多做評選、啟發、鼓勁等方面的工作。

三、多讓學生到生活中去練筆

深入生活,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成立課外寫作興趣小組。做法有二:一是教師組織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讀寫訓練;二是由學生自己組織小型「文學社」、「寫作社」,利用節假日、星期天開展活動,教師適時地請當地或外地作家來講學、輔導,以開闊眼界,拓寬寫作思路。
2.開展多渠道寫作練習。如舉辦人人參加的自寫自編的手抄《班級日報》活動,一學期下來,每生可以輪辦2~3次;又如開展課前10分鍾演講活動;再如,定期辦好黑板報、學生優秀作文展示欄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會極為有利地促進學生練筆。
3.走出校門,豐富自己。提倡學生深入工廠、農村、商店去了解社會。過去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行萬里路」就是:一要感知祖國的大好河山,二要感知五彩繽紛的社會。這就是積累――材料的積累、形象的積累、思想的積累、寫作思路的積累。這會對學生的寫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4.有計劃、有選擇地組織學生接觸各種傳媒。訂報刊,看電視,聽收音機,並有針對性地開展討論,以培養學生的鑒賞、思辨能力。
5.有組織地開展和參加寫作評比活動。每學期以學校或年級為單位搞一兩次作文比賽,評出等級並給以適當獎勵。有條件的還可參加一些縣、市、省甚至全國級的作文競賽活動,以此來檢驗促進自己。
轉載,僅供參考,祝你愉快,滿意請採納。

6.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寫作指導

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教學的成敗關鍵就是學生對寫作有沒有興趣.我們的語文課本里的每一篇課文都是非常優秀的.其中有很多是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共鳴的.例如在教授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的各種頑皮的行為,學生們大多經歷過,因此在教學中適時的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童年故事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很好的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也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像這樣的文章,課本中比比皆是.克萊恩說:「孩子們所擁有的潛力比目前的教育體制所能啟發他們的多得多.你必須要從旁協助他們.」
二、在閱讀教學中積累創新
語文課本上的文章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網路全書,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瑣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歸類,不少內容都可作為寫作的材料,真所謂是「就地取材」. 閱讀應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是要把文章讀懂乃至讀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中心的,切忌走馬觀花,囫圇吞棗.讀後應能記住文章的內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二是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讀書時,不僅要善於把那些生動、優美的詞語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錄下來,還要勤於讀書寫心得等.只有這樣引導學生多讀書,才能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對一些優美生動的詞語和凝練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反復體味,並教會他們可以怎樣將這些富有感染力的語句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時,其中文章中對春風、春雨、春花、春草等景物的細致描寫,在引導分析品味課文之後,我指導學生馬上對目前所處的初春季節進行描繪.由於季節相同,景物相似,有學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有了這樣的語句「輕風微微的吹拂著,個小的花朵迎風飄揚,跳著輕盈的舞蹈,散發出一陣陣幽雅的清香.使人陶醉,使人沉迷,使人流連忘返」,在這里,學生將剛學過的優美生動的語句靈活運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而且還有了自己的創新,有了修辭手法的使用,讀來使人耳目一新.我還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文章優美的語言,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認真領會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是怎樣抓住景物特點來進行描繪的,又是怎樣根據景物特點來遣詞造句、組織語言的.然後讓學生嘗試自己作寫景的文章,學生習作中又有了這樣的語句「春天來了,大地煥然一新,四野里到處開滿了五彩繽紛的野花,有的能叫上名字,有的我連名字也叫不上.小草兒偷偷的從土裡鑽出了它們的小腦袋,看看春天這一幅美麗的圖畫.一場春雨過後,大自然中一切都顯得生機盎然……」這兩段文字既模仿了文章又都有所創新,達到了將別人的好的東西學到自己的頭腦里,並巧妙地做到了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豈不妙哉?
三、在閱讀教學中學會謀篇布局
在教學葉聖陶的《蘇州園林》一文時,我著重向學生分析文章的總分結構和准確和語言,在分析過程中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全文,仔細領會,並引導他們在自己的寫作中也可採用這一結構,抓住說明事物的共同特點,從幾個角度分別解說,寫出來的文章既謹嚴有序,又條理分明.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紀書慧在作文《我的校園》中採用這一結構形式,抓住校園整潔、美觀等特點,從教室、操場、花壇、走廊、廁所等幾個角度來對校園進行說明,結構清晰,條理分明,語言准確.

7. 怎樣提高作文課堂教學效率

怎樣提高課堂作文教學效率

如何在占語文教學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
提高作文課
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
筆下無」的習作,
這是時代對語文教師提出的重要課題,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

於學生相對狹窄的生活圈子,
指導他們如何積累素材,
如何寫出有真實情感的作
文,如何做到不空洞,做到言之有物。這是值得思考的。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
我做了一點新的嘗試,也取得了一些實在的教學效果。
一、學生觀察最熟悉的生活,變換思考角度
其實日常生活是一眼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的源泉,
記得葉聖陶先生說過:
「學
生的寫作成績不好,
你只須心平靜氣的問問自己:
①平時對學生的訓練是不是適
應他們當前的積蓄,
不但不阻遏他們,
並且多方誘導他們,
使他們盡量拿出來?
②平時給他們的題目,是不是貼近他們的見聞、理解、思想等等?總而言之,是
不是貼近他們的生活?③學生對作文的反映是不是作為非常自然的、
不做不快的
事,
狠不得抒發出自己的情感,
而不認為是教師硬要他們去做的無謂之舉?」學
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每天總要接觸一些人和事,
大至世界和社會,
小至學校和
家庭,不管是從報刊的間接所得,還是自己的親身感受,都會叩擊他們的心弦,
引起他們的關注和興奮。
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慾和辯別是非的要求,他們有自己的喜怒衷樂,愛好和追求,就是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內容,卻蘊含著生活的真理,應該讓學生懂得:寫作材料就在身邊,越是看起來很熟悉,似乎沒有什麼好寫的其實只要變換了思考的角度就會是很精彩的寫作材料,學生如果能就一個熟悉的人,熟知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就是一個成功的嘗試。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意識引導學生走出封閉狹小的課堂圈子,拓展生活外延,要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老師首先要
用具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打動學生,讓學生投入其中,感受老師語言的魅力,獲得情感的真實熏陶,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文章的感性力量。我自己的做法是利用課堂前的五分鍾來朗讀輔導材料上的煽情素材。抽時間給學生多了解一些感人事跡報道,播放一些影像文件讓他們去親身感知。比如中央台主辦的《感動中國》的頒獎盛況,我一定會擠出時間給學生看,看完後要馬
上寫出自己的感想,寫寫由此觸發你的哪些回憶,對比我們的行為舉動能引發你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小升初 中考滿分 高考滿分 高考零分的什麼思考然後進行現場交流。也許這樣的作文課堂看似沒有教會學生什麼寫作知識,但正是因為是感情的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教育,相反會比學生被動地聽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導來得更加高效,
讓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群體生活和諧統一,調動孩子們豐富的情感智商,啟發他們去感受,
讓他們把眼光投向紛繁復雜的瞬息萬變的現實世界,啟發學生有目的地捕捉生活中的寫作點,讓學生懂得生活有多廣闊,我們的作文題材就有多廣闊,生活有多絢麗,我們的作文題材就有多絢麗。無論事多小,只要捕捉到其抒發點,就可成為題材。並鼓勵學生勤於觀察,指導
觀察身邊最平凡的人,最平凡的事,以此激發學生對生活中的人和事產生情感。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學生都有自己的情感,只要激活了這種情感,何愁筆下不「生情」呢?
二、主動作文,營造感性的氛圍
高效的語文作文課堂,應該是和諧、活潑的,這樣的氣氛有助於學生想像能力的培養,專制,壓抑的課堂氛圍則會給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帶來阻礙,所謂教學相長,我會把自己當成學生的大朋友,置身於學生主體之中,
與學生平等相處,
只有感情上融洽了,心理上溝通了,師生之間有了民主、平等的良好關系,學生
才能放鬆心情,用「我手寫我心」,盡情抒發,毫無顧忌地寫出自己的心理話。
說真的,
如何教作文,
我覺得沒有什麼實在的技巧,
首先是讓學生受到你的感染,
你的言行舉止的影響,
讓學生從心底上接受你,
那麼你的引導才能取得實在的效
果。師生關系越民主、越和諧,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越強烈,作文創新教學的人文
環境就越充足,越寬松。

課堂上多和學生加進溝通,用自己的人生經歷與孩子們做心的交流,啟發他
們思考生活的點滴,
我常常在作文課堂上把學生真正的當成自己的朋友,
和他們
真誠地交流自己
20
多年的經歷,
自己的故事,
自己的真實想法,
沒有太多的顧慮,
讓心靈與心靈相互碰撞交流,多引導、多鼓勵,運用感性的教學語言,愉快的教
學方式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
將學生從枯燥的「三味書屋」引進充滿樂
趣的「百草園」,
把作文轉化為學生的內在動力,
只有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寫作文
的樂趣,
真正對寫作有感覺,
和他們暢談自己的一些中學時候的一些真實的想法,
曾經與他們一樣的看法,
讓心靈走得更進,
和孩子們一起交流認識,
新的餓感受
和體味,
孩子們會發現他有許多東西和曾經的我們是那麼的相象,
寫作還輕易就
有了觸動點,
頭腦自然開竅了,
相信堅持不懈地合理引導,
學生才能寫出具有真
情實感的佳作來。

三、打破教學定勢,啟發心智開發。
記得一次在8班上有關感恩的作文評講時,我首先不是滔滔不絕地點評學生的作文,我是選用了一首歌曲《可憐天下父母心》讓學生先聽,在仔細品味歌詞,感受其中畫面的感染力。看在子們聚精會神的模樣我想帶領他們走入了一個境界,調動了他們的感覺器官。接下來我讓他們一起分析兩篇作文,有優秀的,有文筆一般的,改變以前只是單一講解優秀作文的形式,讓同學們在深刻的印象中對比,得到更強烈的感性認識,嘗試用音樂,讓他們從語言十分凝練的歌詞中收集寫作的感性語言這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我們的學生長期以來形成了思維定勢,作文常依賴《優秀作文選》等拐仗,
根據範文割、補、拾,提不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吃別人咀嚼過的東西,毫無靈性。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地進行探索
和挖掘,
寫出人人心中皆有,
而個個筆底全無的文章。
我們可以贊美荊棘紮根岩
石倔強挺立的堅強生命力;
可以贊美動物為了繁育後代冒著生命危險吸取營養品
的偉大母愛等„„

四、作文指導和評點側重命題、選材、語言
⒈命題必須有特色,不人雲亦雲,可借鑒古詩詞、流行歌曲等。
⒉選材要「感性」,
材料不局限於空洞說道理,
應該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小事見真人,小事見實感。撲捉細節中的真情。
⒊作文語言要有感染力
我認為,興趣確實是最好的老師,要激發學生的寫作內驅力,老師應該激情

教學,
用我們豐富的感情去引領他們用善良的心去感受生活的點滴,
課堂上常結
合他們或者自己的事例加以生動地闡述,
讓他們有一個明確的感性認知,
走進孩
子們的心扉,
課下多和他們做交流,
這看似是課外的語言,
但是學生同樣會在與
你的真心交流中學習到刻意教學無法傳授的語言,
調動他們的思維讓孩子們真正
地愛上寫,愛上說,愛上創作。
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單一傳授寫作技巧,經常讓孩子們寫日記,寫隨
筆,進行交流,堅持積累,逐漸會寫出富有感染力量的作文。

8. 如何進行作文的高效教學

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怎樣有效提高學生快速作文能力,打造高效的作文課堂?通過一年多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首先應轉變師生思想觀念,幫助學生掃除畏難的心理障礙;其次,再通過豐富學生作文形式,激發寫作興趣熱情;注重學生平時積累,歸類記憶方便取用;培養學生讀書習慣,賞析優點記錄感悟;傳授學生作文技巧,增加亮點提高自信;優化作文課堂教學模式等等方法,長期訓練,綜合實踐,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課堂。一、轉變師生思想觀念,掃除學生心理障礙。
長期以來,學生怕寫作文,寫起作文來都是「腳踩西瓜皮」「現場直播」,作文像記流水賬,作文內容假、大、空,使作文教學成為語文教學的難點。對此,筆者從語文教學實踐中看到它的主要症結所在:一是教師對作文教學研究較少,總是沿襲老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主觀命題,難以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心理體驗,這使學生處於被動寫作的地位,抑制了他們的寫作興趣;二是學生思想理念陳舊,思維局限於單調的生活經歷和狹窄的閱讀積累,限制了他們作文的選材和書面語言的表達,導致學生對寫作產生了畏難的思想情緒和心理障礙。
怎樣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消除學生作文時的畏難心理?教學研究的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和學生都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更新作文思想理念,掃除學生心理障礙,為寫作打好基礎,鋪平道路。
1、要作文,先構思。
「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構思是寫好文章的前提和關鍵。寫作文就像蓋樓房,必須先要拿出樓房設計圖紙,然後按圖施工,才能達到預期目標,建造出漂亮的房子。作文提綱就像樓房的圖紙,作文題目、主旨、文體、脈絡結構、各部分大意以及要採用的表達手法等等都應在提綱里一一列出來,然後再「按圖施工」,這樣寫出來的作文起碼不跑題,不偏題,能夠做到立意正確,層次合理清晰,中心主旨明確,稍加修改潤色就能達到二類作文的要求。若缺少構思,直接進入寫作狀態,對於學生來說,往往顯得顧此失彼,丟頭忘尾,漏洞百出。
而我們很多教師為了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忽略了對作文提綱寫作的要求,學生也怕麻煩圖省事,乾脆不構思提筆就寫,殊不知這樣為了完成任務而寫的四類五類作文還不如不寫作文,把時間省下來學點別的知識。所以在作文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訓練學生快速構思、快速寫出作文提綱的習慣和能力,45分鍾的作文課,要訓練學生在5分鍾內寫出簡要作文提綱,長期這樣訓練,學生才能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2、變寫「我」為寫「他」。
從小學到中學,我們的語文老師大多在教學生作文時,一再強調一定要寫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事,而學生大多都是過著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他們的認識能力、社會經歷、情感體驗都十分有限,要求學生寫出各種題材的作文,的確有些勉為其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學生難免陷入假、大、空的窠臼。
我們在教學「我能」的話題作文時,學生遲遲不能動筆。的確,「我能幹些什麼呢?」寫小事覺得不值一提,寫大事吧又有些浮誇,所以學生在選材上覺得捉襟見肘。於是我們借鑒範文《堅信我能》的提綱「……司馬遷因為堅信『我能』,而繼續著夢想完成前人所不能、後人為之稱道的《史記》……;……哥白尼因為堅信『我能』,終於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霍金因為堅信『我能』,堅持與病魔作斗爭,創下了『黑洞』理論……」①,教學生變寫「我」為寫「他」。 更新了學生的寫作理念,這樣很快就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匣子,拓展了學生思維角度,學生們很快就寫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文。
3、學以致用。
怎樣改變學生作文無話可說,無素材可寫的的現狀?學生作文素材來源於親身生活經歷,更主要來源於課外閱讀和課本。如滿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中,一位學生這樣寫「李太白,我想握住你的手!……你的雙手給予了我力量……;諸葛孔明,我想握住你的手!……你的雙手傳遞了感恩的忠耿……;越王勾踐,我想握住你的手!……你如一盞明燈……」②巧妙地選擇了三位古代名人李白、孔明、勾踐作為寫作素材,通過對三個課本學過的古代名人故事進行賞析,寫出名人的精神品質對自己的啟發和幫助,完成了一篇高質量的作文。
在學生生活經歷相對單調,課外閱讀面比較狹窄閱讀量較少的情況下,挖掘課本素材資源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途徑。語文課本、歷史課本、地理課本、生物課本,甚至數學課本里的人物簡介,安全教育讀本里的知識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選材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更何況寫作時運用課本知識,也是對課本的加深理解和記憶,二者相得益彰,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說,我們要更新學生寫作的思想理念,告訴學生作文並不難,像《走一步,再走一步》里所寫的那樣,把作文分解成構思、擬提綱、打草稿、修改幾個步驟,然後一步一步逐個落實完成,就能完成一篇高質量的作文。這樣就消除了學生畏難的情緒,鼓起學生寫作的信心,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豐富學生作文形式,激發寫作興趣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長期沿襲下來的「封閉式」作文教學,總是讓學生「閉門造車」,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興趣索然。教師要不拘泥於每周2節的作文課,把作文訓練延伸到家庭、社會、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課內與課外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進行寫觀察日記、讀書筆記,召開演講會、辯論會,舉行廣播稿寫作、口頭作文、小報設計等比賽,組織學生參觀然後寫游記等多種形式的作文寫作,從多渠道、多方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熱情,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如我們利用「五一國際勞動節」布置「今天我當家」的作文,讓學生在家裡和父母換一天崗,然後把經歷感受寫進作文里。學生一個個興趣高漲,接過父母給的錢,買菜、做飯、洗衣、拖地,寫起作文來洋洋灑灑,情真意切。大多數學生感到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的勞累,既是一次作文訓練,又是一次思想教育。每星期我們都要開展一兩次形式豐富的寫作活動,或演講必賽,或小報設計比賽,或參觀游記,或廣播稿寫作比賽,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大大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率和作文能力水平。
三、注重學生平時積累,歸類記憶方便取用。
學生害怕寫作文,有的是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無話可說;有的是積累的素材和相關知識混在一起雜亂無章,要用時「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有的是不善於語言的組織表達,好材料做不出「好菜」來。怎樣改變這種現狀,提高學生快速作文的能力?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平時的積累,並將積累的素材和相關的知識歸類記憶,以方便寫作時取用。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1、素材的積累。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作文素材的積累是一個漫長而緩慢的過程。素材的積累包括:優美詞句的積累,成語、俗語、諺語、歇後語的積累,名人名言的積累,古詩文千古佳句的積累,名人故事的積累,論點論據的積累等等。這些都要靠平時有目的、有計劃地布置積累任務,一點一點地消化吸收,不能「平時不燒香」,等到作文時「臨時抱佛腳」。
在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每天把積累的詞語、文章精彩片斷、名人名言、古詩文千古佳句等等用卡片整理下來,在班上經常交流評比,看誰整理得最好,內容最多。對於製作的卡片上積累的內容,要求學生熟讀成誦,並運用於作文或片斷練習中去。長期堅持這樣做,卡片越集越多,腦子里積累的素材越來越多,學生就會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就會激發學生積累興趣。廣開素材積累之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須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恆心,有毅力,分門別類地一點一點的積累記憶,才能在寫作時快捷地從腦子里調出來,從而方便應用提高課堂效率。
2、構思的積累。
作家劉厚明強調:「寫作是一種能力,凡能力都是練出來的;好比游泳,不跳到水裡去練習,就永遠不會游。」③進行作文構思的訓練,是一種省時高效的理想作文訓練方式,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它有以下優點:一是省時。大腦作文比筆下作文速度要快許多倍。一般三五分鍾就可以搞定一篇作文的構思。二是可以一題多構,方便優化。通過比較、修改,從而選擇較好的構思進行行文,而紙上修改無法收到大腦修改方便、系統、全面、深入的效果。三是適應性強。腦中作文便捷靈活,稍有空閑,即可迅速成篇,偶遇靈感便能迅速捕捉。不像紙上作文正襟危坐,需要佔去大塊時間,需要一個安靜適宜的場所;有時還受到興趣、心境的影響、干擾,常常搜腸刮肚而難以句成篇立。
經常訓練學生的作文構思能力,思維速度加快,思維角度變得開闊,思想也變得敏銳而全面細致起來,只有平時長期進行作文構思的訓練和積累,才能在寫作時迅速完成構思,拿出作文提綱來。
3、語言運用的積累。
我們結合課文教學,設計了「拓展文本,學以致用」的連片語句、連句組段的練習和續寫結局、改寫課文、寫讀後感等練習,並舉行活動來加強語言積累。
從課文選詞、連詞、組句。讓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挑出優美的詞和富有哲理的詞,分門別類做成詞語積累卡片,然後確定一條思想主線,分類選擇詞語連綴擴展成句。引導學生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句子寫好,寫美,寫出情境,寫出哲理,寫成格言警句。
連綴課文詞語成片段。依據確定的中心思想線,在課文詞語積累卡片中選擇恰當的詞語和語句進行組合,連綴成一個片段。要求有創意、有思想,要盡量多地調動自己原有的詞語儲備和材料,加以思考創新成分:或對課文的美詞、妙句進行品味;或對某句哲言睿語進行評介;或是受課文內容、情境的啟發、感染,進行傾情的描寫,由衷的抒發,理性的思考。
我們經常布置學生將課文中較長的童話改編成較短的故事(或短劇),並在班會課上演出;續寫戛然而止的課文的結局,寫讀後感,然後舉行作文交流評比活動等等,既豐富了語言積累,又大大提高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4、歸類記憶。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有部分學生平時積累完成得較好,但是一到寫作時就什麼也不知道用了。仔細思索造成這種有積累卻無法運用的原因,那就是只知道機械記憶,對所記憶的作文材料沒有整理分類,積累記憶的東西在腦子里像一團亂麻裹在一起,要用的時候,怎麼也理不出個頭緒來。
所以我們平時積累和記憶時,就要教學生分類積累分類記憶,待到寫作要用時才能迅速拿出來,從而達到省時高效。
四、培養學生讀書習慣,賞析優點記錄感悟。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學習指導》中指出:「閱讀教學的任務,除了著重培養閱讀能力之外,同時還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這種習慣主要包括:認真讀書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一邊讀,一邊圈、點、畫、記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外閱讀的習慣等。」這些習慣對於開闊學生視野,充實豐富作文素材的積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都有著重要作用,會使他們終身受益,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並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逐步培養。
1、堅持課外閱讀的習慣。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於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麼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④我們必須力爭「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裡有自己的生活」。⑤
課外閱讀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我們不要將課外閱讀片面地理解為語文學科的學習,對於從各門學科的學習中所獲得的新知識和新內容都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作為補充和配合,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
對於中學生來說對書本發生興趣,從大量的閱讀中獲取寫作的源泉是培養情趣,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魯迅說得好:「文章怎樣做,我說不出,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和方法的。」葉老歷來強調「閱讀是寫作的某礎」,通過閱讀到感悟,由感悟到創造,前人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是這個意思。
我們要堅決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讓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於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讓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全面的鍛煉和發展已被擺在了教學目標的首位。替學生甩掉沉重的學習包袱,「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裡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勢所趨,讓我們都來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讓他們養成堅持課外閱讀的習慣,為培養學生快速作文能力打好基礎。
2、賞析記憶名作優點的習慣。
課外閱讀的作用是深遠的,可如今的中學生課業太重,難得有空閑時間去浩如煙海的課外書中去選擇,這就需要給他們推薦一些名篇佳作,讓他們入迷。當課外閱讀不再需要語文教師的指導,閱讀成為每一個學生終身受益的好習慣,學生方能在自主的狀態下,讀得廣、讀得深,也才能寫得靈活,寫得更有個性。在這時,身為語文老師,便會體會到課外閱讀對作文「潤物細無聲」的巨大作用。
中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可以彌補接觸社會生活少的不足,了解到更廣闊的生活,對作文所需要的外延有了一定的拓展。閱讀多了,材料也就豐富了,寫作時也不再會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閱讀多了,那些名家的精彩、生動的語句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語感的培養實在是大有益處的。接觸了各種寫作風格和文字技巧,長期的浸染,不斷的比較鑒賞,就會慢慢模仿,甚至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風格呢,或豪放或婉約或靈氣或深刻或淋漓盡致或含而不露,甚至兼而有之。這正應了蘇霍姆林斯基那句話:「學生寫作必須擁有與作文相關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積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只有這樣,他們才才會飛躍。」⑥
要寫出優美的作文,必須通過大量的廣泛的閱讀名篇佳作,在具體的語境中去不斷的自我感悟和比較鑒別,汲取名篇佳作的優點,慢慢地學生就會培養和提高對漢語言的整體的領會、感悟和表達能力,然後記憶、臨摹名篇佳作的優點,最後厚積薄發,進而創新寫出具有個性特色的優秀作文。
3、寫讀書筆記記錄感悟的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如果不做讀書筆記,把自己的感悟和不同見解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積累就成為一句空話。「不動筆墨不讀書」。 這是一句老話,指的是讀書是要圈點批註作筆記,積累好詞佳句,記錄閱讀感悟,以加深記憶,其功效卓然,自不待言。但是學生這一習慣的養成,確實需要教師的規范、約束與指導。
五、傳授學生作文技巧,增加亮點提高自信。
有些學生平時積累了一定的素材,但是語言組織能力較差,作文中心不突出,語言平淡枯燥,沒有一個亮點,不能打動人,學生越寫越泄氣。這就要教師傳授學生一些作文技巧,增加亮點,提高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和寫作興趣。
快速增加作文亮點的技巧主要有:
1、確立主旨符合「情、志、理」。
確立主旨要符合「情、志、理」中的一個字,這樣能確保立意正確。
2、「身材勻稱」層次清晰。
作文要避免「老三段」,給人一種不會寫作文的總體印象。寫作文盡量多分幾段(一般分8--11段),使文章結構合理,層次清晰。
3、巧妙運用主旨句分層、點題。
寫作時學會根據題目和立意寫出主旨句,利用主旨句進行分層和點題,是增加文章亮點的一種好方法。
4、引用、仿寫使語言優美。
對於書面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要啟發他們把平時積累的名人名言、古詩文佳句以及諺語、俗語、歇後語等運用到作文里,對照積累的好詞佳句進行仿寫,以增加作文的亮點。
5、寫後自讀作文,修改潤色使語句通順出彩。
平時要教育學生在寫完作文後,要快速默讀自己的文章,改正錯別字和不通順的句子,對平淡無味的句子進行修改潤色,提高作文質量。
六、優化課堂教學模式,訓練有素實現高效。
作文課堂教學長期以來一直在「高耗低效」的低谷徘徊,原因在於一直處於一個自我封閉的課堂教學模式之中:「範文引路--師生賞析--教師指導--學生寫作」。 常常是學生剛剛開始動筆寫作,下課鈴聲就響了。教學模式僵化呆板,訓練效率低下。我們要實現作文課堂的高效,讓學生在短短的45分鍾內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具有較高質量的作文,除了需要做到前面所說的幾點外,還需要改革和優化作文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從容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寫出最佳的作文。長期的實踐中我摸索出以下幾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課堂效率,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課堂。
1、提前分發作文指導資料,讓學生積極准備精心構思。
「功夫在課外」既講的是作文的積累,又講的是作文課要提前精心准備。要在一節45分鍾的作文課內,讓學生完成一篇有著較高質量的作文,若是範文精讀賞析和教師講得多一點,學生就沒有多少時間寫作文了;若是教師不指導讓學生自己寫又難以寫出好作文來。解決這個矛盾,我採用的方法是提前精心設計出作文指導材料,提前一周分發給學生,讓學生課外自主找一篇範文閱讀,在心中醞釀構思(但不要動筆寫作),為作文課堂的高效打好堅實的基礎。
2、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為「練--評--練」。
經過長期實踐,我認為作文課堂教學模式應變傳統的「範文引路--師生賞析--教師指導--學生寫作」四步模式為「練--評--練」三步模式。經過師生的提前精心准備,課堂上再運用「練--評--練」三步模式上課。「練」,學生先根據課外醞釀的構思迅速寫出作文提綱;「評」,教師對學生寫出的提綱進行精短評析和指導;「練」是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擬提綱迅速行文,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作文。
3、長期訓練,綜合實踐,打造高效作文課堂。
作文本身就是一個慢功夫,先不說素材積累需要作者對生活經歷的有意觀察記錄,也不說作文者思維訓練的耗時,還不說作文者思想認識深度的漫長沉澱,等等。就單說一節作文課,你讓學生做文章,光書寫600字,速度慢的學生就要耗掉45分鍾的一節課,何況還要求作文有一定的質量。
所以,作文課要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打造高效的作文課堂,必須針對以上幾點堅持長期訓練綜合實踐,做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都佔有了,作文的高效課堂自然就水到渠成打造成功了。

9. 如何提高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作文教學的現狀 作文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綜合性實踐活動。作文與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思想認識、道德情操和語言能力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作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提高的過程。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但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我們的作文教學往往呈現「少作為」和「低成效」的狀態: 1、作文訓練的不夠重視。 教師重閱讀,輕寫作。除了學校規定的每學期6—7篇大作文之外,教師不再對此投入時間和精力。理由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與教學投入不成正比,與其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將精力主要放在對學生的閱讀訓練上。 2、作文訓練的無序性。 教師在作文訓練中不太關注學生身處何年段,不太關注學生以往的「學得」和「習得」,在課前隨意挑選個作文題目,放手讓學生做,然後每次念幾篇較好的文章作為評講的對象。他們認為指導作文沒有頭緒,而寫出好作文主要是靠學生的靈感和悟性。 3、作文訓練的事倍功半。 教師對寫作有一定量的訓練,隨筆每周,大作文定期,而教師兢兢業業地對字、詞、句精批細改,教師整日埋於習作堆中,學生的習作有時不能即時反饋,學生寫了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文章再拿來講評,教師是情緒激昂,而學生早已是情緒全無。 在這些教學狀態下,多數學生面對作文提不起興趣,在過程中缺少成功感的獲得,他們認為寫出好作文與自己無緣,這只屬於班中永遠的幾個精英。 而《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理念中「開發語言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一條更強調了語言潛能開發的重要性,而作文教學所承擔的重任責無旁貸,同時《新課標》特別強調「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在有選擇的學習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為終身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有所提高,實現《新課標》課程定位中的「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我們必須反思以往的作文教學,嘗試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作文教學的「有效」 從《新課標》而言,所謂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就是有效實現學生進步和長遠發展的教學活動。 從實踐影響而言,它是基於提高教學效益的一種現代教學模式。所謂效率高,是指在一定條件下,花最少的時間,取得質量高,令人滿意的最大效果。所謂最優化,是指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決定某些可控制因素應該如何取值,才能使所選定的目標達到優化。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最優的」是指從一定的標准來看是最好的意思。他認為,這個標准有教學效果、時間支出、精力和物資消耗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時間,既提高質量,又不增加負擔。 有效的作文教學應該是在有限的時間支出,精力支出的條件下讓作文水平處於各個層次的學生都相應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體驗到寫作的樂趣並能在作文訓練中不僅有效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發展思維,提高認識,培養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江紹倫認為:「由於教學是一個人際關系的過程,教師在這過程中傳遞情感、知覺、技能、觀念以及處理各種抽象關系的方法,所以,有效的教學取決於有效的交往。」「為了使交往富有成效,必須對合適情境中的合適的人使用合適的字眼」,所以教師的教學行為是一種動力活動,它的有效性取決於作為教師所承擔角色的性質,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成就的目標和學校組織的性質等方面的判斷。教師一定要根據以上幾方面,調整自己的行為,給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條件。 三、實施作文教學「有效」的途徑 有效作文教學的展開關鍵看教師,教師必須在與學生的有效交往中完成自己的任務判斷:以下我著重談我在作文教學中對有效教學的任務選擇————教學目標的有效;教學方式的有效;教學評價的有效。 1、教學目標的有效------作文教學呈現有序性 如今有些教師著重於學生的原生態的寫作,他們放手讓學生寫,讓學生到活生生的生活中去汲取作文養料,這值得我們借鑒,但也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陷。因為我們的生活與作文訓練不可能同步進行。散漫而不可捉摸的生活,給作文教學不可避免地造成隨意性。另外,從我從教學校的學情來看,學生對於「怎麼寫」的困惑比「寫什麼」更大。所以,我認為,有效的作文教學必須呈現系統、有序的教學。 那麼,如何呈現有序呢?這完全取決於教師的教學目標。有的教師從作文能力的培養著手,將這個有序細分為:觀察能力(積累素材能力)的培養——構思能力(審題布局能力)的培養——表達能力(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評價能力(自我完善修改能力)的培養。還有的教師從文體的角度來形成有序:記敘文能力的培養——說明文能力的培養——議論文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序無定法,而這個序的確定一定要針對你所面對的學生已有的學習狀況而定。比如我接手高二年級以後,發現學生在記敘文寫作方面已有章法,而對議論文的寫作認識模糊,寫出的文章會出現「非驢非馬」的不知是什麼文體的作文。於是我就將高二作文教學目標定在「能寫規范的議論文」。為了完成這個總目標,我再細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l 學習「證明觀點型」的議論文寫作:比如《開卷有益》、《要慎獨》------而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又要分幾步:學習布局文章結構;學習組織材料論證觀點;學習利用材料評析觀點。 在整個議論文寫作的訓練過程中,這幾步如地基一般尤為重要,而每一步教師可以通過幾節課循序漸進地來組織教學。本著這個序,在教學中學生只要是能夠完成每次作文訓練的一個重點目標就算達標。這樣抓住關鍵點,一次作文訓練解決一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在每次作文訓練中目標明確,練有所得。 l 學習「選擇自己觀點並論證」的議論文寫作:比如《知足者常樂》和《知足者不常樂》;《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 l 學習「表述自己的觀點並論證」的議論文寫作:比如針對一則新聞或一個寓言故事自己確定觀點並展開論證------ l 學習「論證比喻性論點」的議論文寫作:比如《剪枝卻為樹成材》------ l 學習「關系類題目的寫作」:比如《付出與索取》、《幸福和憂患》、《一步與一生》、《走和停》------ l 放手「話題作文的寫作」:在學會了行文的章法之後,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利用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展現個性。話題作文的題面不直接表明立意傾向,不提出觀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立意 l 強調行文的「思辨性」。這一點是對高二下學生提出的進一步的要求。教師必須將「讓學生的文章體現真情,展現真思,閃現思辯的光輝」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比如在寫有關「愛」的話題作文時,很多學生的文章只是停留在展現愛的層面,文章呈現的只是充滿了愛的一個個場景,缺少對現象背後的思考。而有些學生就擁有屬於自己的較為成熟的思索:有學生從「愛」這個字的繁體字入手,繁體字的「愛」表示兩只手從身體里把心捧出來,就是說愛要「用心」,然後再從心拓展為愛是真心、愛是忠心、愛是同心-----;有學生認為愛是無私付出,而有學生認為愛要雙向才是完整的(思索子女只有感恩於父母,與父母之愛形成雙向的回環才是完整的);有的學生開始對社會冷漠現象展開思索:「是屋外的鐵門鎖住了人們的愛,還是自己的心丟失了愛」;還有學生從「愛」與「喜歡」兩詞的區別去進行思考------ 作文訓練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次訓練都應是一個環節,都應有明確的「達標」任務,因此教師要根據所在學校、班級學情的特點確定自己作文教學的序,讓每次的作文訓練都有特定的目標訓練,保證作文訓練的有序、科學,從而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2、教學方式的有效-----作文練習呈現多樣性 如果作文訓練只局限在兩周一次的大作文,肯定是不行的。教師要多進行幾十字或三四百字的小作文訓練,讓寫作練習呈現多樣性,從而實現教學方式的有效。而這關鍵要利用好我們的課本資源,讓我們的教材給我們的作文練習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l 遣詞造句訓練:這種訓練需要的時間很少,教師可以利用好平日的課堂教學多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這是一種長期的,潤物細無聲的行為,學生會逐漸對自己的語言運用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別了,哥哥》一文,可以設置這樣的環節,填詞句練習: 殷夫不要_______,而要_______,他想像普羅米修斯________,即使_____,也________。他的別,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 l 以讀帶寫訓練:閱讀和寫作,從語言文字訓練的角度看,前者著重對語言的理解,後者著重對美的感受和鑒賞。學生在閱讀中所感受的美,對學生作文會起到潛移默化的示範、指導作用。教師靈活運用各種形式堅持以讀帶寫,這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也是在有限時間內對學生進行文字訓練的有效方式。在訓練中,我們可以採取這些形式: 縮寫。它能訓練學生精簡文字的能力,這種方式較適合小說這種體裁,如《項鏈》等課文。 補寫。這種方式較能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令其能專工於人物、景物細部的描寫、刻劃,也能促進學生的思維。如補寫《最後的常春藤葉》中貝爾曼雨夜畫樹葉的情景。 改寫。這也是促進學生拓展思維的方式。如將柳永的詞《雨霖鈴》改寫為一個分別場景的描寫。 仿寫。模仿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法。我們的語言是在不斷的模仿中成長起來的。比如由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仿寫《______的秋》 寫串聯詞。這種方式更有實用性,利於調動學生興趣。比如假設學校有一場文藝演出,讓學生為主持人在《竇娥冤》和《西廂記——長亭送別》兩個節目中間寫一段串聯詞。 l 一文多題訓練 教師所面對的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所以可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教師訓練的角度設置不同梯度的作文題,一文多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比如在閱讀完梭羅的《瓦爾登湖》後我布置了三道選做題 1、概述文章的主題 2、《瓦爾登湖的美》 3、《他,是幸福的》 三個題目是按照學生的程度分為三檔,1題是完成閱讀任務,訓練學生概括能力,2題是感受並再展現瓦爾登環境的美,3題是真正走近作者,走進作者的心田。無論選做何題,訓練的角度雖有不同,但每個學生都能各取所需,從而認真寫作。 再比如學完《告別權力的瞬間》,我也布置了三道選做題 1、課外閱讀有關華盛頓的文章,積累素材 2、半命題小作文:為官一任,就要________ 3、半命題小作文:________的瞬間 這三個題目第一道是拓展學生閱讀,利用課本資源積累自己的論據庫;第二道訓練的是議論文組織材料論證論點的能力,第三道題目針對的是記敘性文章細節描寫的訓練。 一文多題的訓練,有時可注重學生不同的程度,有時可關注各種文體的寫作,它與遣詞造句、以讀帶寫訓練一起以寫作多樣性夯實了我們的作文教學課堂,成為我們教學方式的切實有效的抓手,而教師對於這種切入點更小的作文訓練,更應是「觀其大略」,注重講評,而不是「精批細改,追求完美」。 3、教學評價的有效-----作文評價呈現分層性 新課標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與價值觀」相統一的三維課程目標,重視對作文主體的關注,提出「為學生的自主作文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空間」,從而確立了學生是作文主體的作文教學理念。如果學生的學習智力被充分地調動,就能有效地學習,而寫作也就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 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有效地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以往的作文課堂訓練,教師總是用一個標准、一把尺子去判斷學生的高下。其實,這種評價欠於公平。例如,按照高考作文70分的評分標准,以往寫作基礎較好的同學如果得到三類上的49分應該是並未達標,而以往寫作基礎很差的同學如果得到49分應該是有了很大的進步。 立足於促進每個學生的有效發展,實施分層性評價是一種嘗試。 l 充分了解學生的寫作狀況。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我們會發現,即便是擅長寫作的孩子也有個體差異,有的孩子長於抒情,有的孩子長於哲思,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寫作的狀況,才能進行有效地分層評價。 l 讓每位學生的頭頂都有一個「跳一下就能摘得到」的蘋果。在以往的作文教學評價體系下,不會寫作的同學怕寫作文,認為自己寫來寫去寫不好,永遠寫不好。而會寫作文的同學每次都得到表揚,認為自己不錯了,又缺乏再進一步的動力。所以,在每位學生頭頂放置一個蘋果,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他們都往上跳一跳,摘得蘋果,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l 設置不同的評價獎勵機制。 1、小組激勵制:凡是大作文可以達到50分或者達到二類卷52分的學生可以為該小組積累分數每人3——5分。 2、印刷激勵制:凡是優秀作文在全年級印刷分發,而較於以往習作有大進步的學生,作文在本班印刷分發。 3、再稿激勵制:對於上次作文不達標的同學實行再稿制,與初稿相比,只要提高5分以上就進行表揚。 4、小題大做制:對於寫作較差的學生發現他們行文中的某一處小的閃光點,抓住不放,大做文章,大張旗鼓地表揚。 5、面談商討制:對於二稿仍不過關的學生,進行面談,鼓勵其從頭再來。 案例:學生錢某,原先對作文相當排斥。每次期中期末考試,他的作文在規定時間內都只能寫400----500字。我發現他的理科成績尚可,邏輯思維能力也正常,只是表達的滯後和對語文學科的不自信讓他與這門學科的距離越來越遠。於是在教學中我就給予他更多的關注,從他平日用的一個好詞、好句開始表揚,漸漸我欣喜地發現他在行文練習中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修辭手法了。語言訓練跟上了,他就能夠較為通順地表達自己原先有卻說不清的想法。自信心的提升讓他一天比一天對自己更有要求。原先我對他的預設目標是48分,但他表現出了不服氣,還將稿件帶回重改,幾經反復,後來他在當堂習作有關文化遺產的話題作文中寫到:「在故宮,你見到的是涌動的人群;在桂林,你見到的是『到此一游』的字樣;在周庄,你見到的是熱鬧的古街。而故宮宮殿的雄偉,桂林山水的甲天下,周庄古鎮的嫻靜,這些才是你希望見到的風景吧。為什麼當它們與文化遺產之名掛鉤時,就物是人非了呢?其實,這在於人的心。由於權威的認定,引起了品牌效應,人人都希望一覽這文化遺產,這就使人流快速地增長了。而人流的增長,就會使一些惡習被帶來集中展示,這就是遊客的心。當這些文化遺產被確定時,那些有頭腦的精明人則會馬上想到錢,把這些作為生財之道,這也就是商人之心。嗚呼,如若這樣,那寧可放棄這一頭銜,還那些文化遺產一個清凈。」他在文章中表達了對如今人們更關注文化遺產的名而忽視其實質作法的憂慮,很有自己的見解。 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都有被認可的需求,只有當表現和評價結合起來的時候,才會真正地產生強大的推動力。一次表揚、贊賞,表面上只是一個簡單的行為,但它往往會對學生內心產生深遠的影響,觸及學生的心靈,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而這種分層的評價方式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對寫作不放棄,鼓勵學生作文的熱情,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魯迅先生認為:文章該怎麼做,他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作文教學面對的是一群基礎不同,稟賦不同的學生個體,我所做的嘗試也就是從目標、方式、評價三方面努力,讓學生能夠多看多練,從而盡量達到教學效果和時間支出的最優化,讓作文教學更加有效,讓每個學生都能「樂於表達」,「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將作文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完成人生的一種成長和歷練。 參考書目: 1、江紹倫《課堂教育心理學》 2、陳旭遠《新課程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3、翟啟明《新課標語文教學論研究》 4、萬明華《有效的語文教學》

10.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從學生的作文中,能看出學生的語文水平。寫作文,是個別學生最頭疼的事,大多數學生感到無處下筆,無材料可寫,針對學生怕寫作文,不願寫作文,我近兩年嘗試把作文教學融入語文課堂中去,經過幾學期的實施,效果很不錯,學生不怕寫作文了,願意寫作文了,作文水平明顯的提高了。
在課改的大潮之下,我雖從教二十多年,也不甘落後,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與時俱進,銳意改革,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在教育教學中新課改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老師們遇到了全新的挑戰。課堂教學的改革,關鍵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充滿創造,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在語文課程改革中我嘗試了把作文教學融入到語文課堂當中去,語文課堂上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課堂練習本,學到課文的關鍵地方我就借機會,就讓學生寫幾句話心得感悟,我們學過《七根火柴》和《凡卡》後,王棟同學寫了一首小詩 :
幾根火柴,反映了窮苦兒童的悲慘;幾根火柴,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一封信,寫出了凡卡的命運;一封信,寫出了凡卡的痛苦生活。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辛勤的園丁教育我們,有慈愛的父母鼓勵我們,有知心的朋友陪伴我們。我們何嘗曾想到過生活在痛苦中的賣火柴的姐姐和可憐的凡卡弟弟啊!晚上,我希望,夢兒趕快飛進我的被窩,我要把童年的快樂送給他們,我要把幸福送給他們!
學過江口渙的《鶴群》中的一個情節兩只大鶴救助傷鶴後,孟凱霞同學寫了這樣幾句話:此時此刻,讓人多麼潸然淚下啊,為了一隻傷鶴,兩只大鶴用自己唯一的希望——翅膀來救助傷鶴,然後各自奮力扇動單翅飛回高空的隊列,本來飛上空中是很容易的,但是對於又增加了一隻傷鶴的重量後,飛上去就更加困難了,但是為了同伴,他們可以舍棄自己的生命,去換取同伴的性命,這正表現了鶴有正義,有感情。無論生命多麼渺小,只要有一線希望,在困難的事也可以成功。在生命即將消失的那一刻,是同伴給了自己以希望,從而勇敢的活了下去。不僅讓我想到生命因為朋友的幫助而精彩,生命因為小事而感動,生命因為快樂而多姿多彩,在生活中帶給自己的往往是感動,往往是那永不忘懷的友誼和親情。
學過《游恆山記》,張新月寫道:北嶽恆山,奔騰起伏,莽莽蒼蒼,橫自塞上,巍峨聳峙,氣勢洶涌,從文中可得,恆山的虎風口是多麼險峻,但也寫出了作者徐霞客勇於打破傳統觀念,不安於現狀,大膽實踐,不怕一切艱難困苦,勇高峰的精神。
要想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生動活躍起來,關鍵在於教師觀念的轉變。願全體語文教師著眼與學生的未來,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己任,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來關注學生的寫作吧!

閱讀全文

與作文的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