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音樂課如何打造高效課堂
如何構建小學音樂的高效課堂
音樂課是小學生很喜歡的一門學科,是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
徑。
音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發展學生的創
造性思維,
陶冶他們的情操。
要使學生在音樂課上更好的掌握音樂技能,
提高音樂素養,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敢於打破框框套套,沖出語文、數
學等課堂教學模式的限定,創造出符合音樂課教學規律、教學目標和高
效、高質量的音樂教學模式來,使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使學生的心扉自
由地接受音樂美的沐浴。
1.
科學制定教學目標
任何一堂成功的音樂課都有它吸引學生教學的環節,
任何教學環節
的設計都必須從學生出發,
這樣才能為實現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提供良
好的前提條件。科學制定教學目標是音樂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目標的制定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
不能盲目,目標過高學生完成
不了,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信心受到打擊;目標太低,起不了教育教學
的效果,課堂的作用會降低。所以,必須把握本學期的音樂教學方向,
了解本冊的音樂教學重點、難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新課程標
準的教學要求制定一份詳細而清晰的學期總體教學目標。
抓住課堂目標
的總體走向後,細化每個教學目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途徑。
2.
積極創設課堂情境,合理誘導,激活課堂氛圍
營造良好的課堂情境是實現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
小學生尤其
是低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
理解作品的能力欠缺,如果老師在教學前
沒有將上課的氛圍營造好,他們很難理解歌(樂)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
境,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審美特徵,在新授課前,對學生進行
合理的
「
心理誘導
」
即用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Ⅱ 如何創新音樂課堂教學模式
(一)教學目標知識化。當前小學音樂教學注重的主要是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把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和內容灌輸給學生,學生通過學習雖然獲取了相應的書本知識,學會了如何演唱一首歌曲,但素質卻沒得到全面發展,沒有發揮音樂教學陶冶情操,促進素質全面發展的作用。
(二)教學方法機械化。為了達到純知識傳授的教學目的,教師採用機械的方法,以教授為主,用大量的練習讓學生進行重復行的機械學習,根本不關心學生的學習心態、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三)教學形式單極化。本來教學是雙方共同的活動過程,是一種雙向影響過程;而當前教學的形式變成是教師單方面的活動,呈一級化態勢。整個教學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影響、支配和要求,學生只能接受要求並配合[1]。
(四)一直以來小學音樂教學 「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接受知識;學生無從發揮自己的想像和創造才能,甚至會發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思維等。
針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弊端,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勢在必行,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學習當前音樂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相關論述,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實施:
一、採取啟發的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再創造。
所謂的「啟發式」是指在老師的啟發下由學生自己充分發揮自由聯想和想像,在不離開音樂共性、作品思想的前提下,讓學生根據音樂進行再創造。為什麼要採取這種方法呢?首先,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它具有社會科學的一般特徵,同時還具有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音樂作品除了能給人以教育啟迪之外,它有一種獨特的、感人的魅力——人們的感情和思想可以在樂聲的熏陶中盡情地、自由自在地馳騁!這里就需要教師利用有關的素材、背景材料、作者的創作個性、作者創作該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品的思想等等給學生做最生動的介紹,這樣有助於學生盡可能准確地把握音樂形象。如:在介紹作品《剪羊毛》時,教師在介紹作品內容上要體現澳大利亞人民剪羊毛時的熱烈歡騰,同時還要生動的將澳大利亞的地理知識、人文知識介紹給學生,由此引導學生參與作品結構的分析,由學生來主動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自覺進行作品的欣賞和學習,激發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還有在教授《兒童團團歌》過程中把組織教學部分中的了解學生對教授內容的知悉程度部分放在進入課堂教學之前,多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深入學生的生活去了解他們對要講授內容的感知,讓學生在自身的認知范圍內發表自己的看法,調動起學生認知的主動性,然後再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教學方案,那麼我此次教學中簡單易懂的讓學生了解所教歌曲的內涵這一教學難點就迎刃而解了,在我第二課時和第三課時教學中我進行了該想法的實踐,經課後反饋教學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二、音樂的理解具有多樣性,要採取開放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做到求同存異。
開放式教學方法的實質內涵是把課堂教學看成「施教—學習」行為,把課堂教學看成是教師和學生這兩個不同主體為中心的活動耦合起來的全方位開放的「人—人」自組織系統[2]。
不同的個體對音樂有不同的理解,如陳剛的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中的B段,同一段音樂有人理解為是描寫勞動之餘,一對青年男女在翩翩起舞,從而迎來了更多的青年男女共舞的場面。再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的開始句,有人理解為「命運的叩門聲」,也有人理解為「貝多芬對命運的挑戰和反抗」,這就是音樂理解的多重性,那麼一個音樂作品,作者所塑造的音樂如何變為每位學生腦海里的形象呢?作曲家的思想情緒如何才能與學生的情思連接在一起呢?特別是針對小學生我們如何在開放式的教學中讓學生對音樂作品展開豐富想像呢?新課改十分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灌輸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要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指導,但是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的指導不能夠深入下去,我在此次音樂課教學中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有的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好學的就快,有的不好學的慢,怎樣合理安排課程進度,讓每個學生進步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也是課堂突發現象出現的原因,在此次音樂教學中通過分組表演很容易發現了一些同學相比較其它同學學的慢,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但是課堂的時間很難讓這些同學有較大的改進,這就需要教師去關心學生,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後,多去了解這個學生的生活、愛好、家庭,根據這些在平時的活動中予以針對性指導,並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想像力,鼓勵小學生敢於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對於不同的理解採取兼容並包的態度,給予肯定的鼓勵,而不是一味的按照一般的認識進行音樂理解的統一,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來把教師的施教和學生的學習良好的結合起來,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自我的空間,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三、合理創設問題,探究式教學要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廣泛應用。
探究教學是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出現,那麼在有意義的探究教學中,教師就首先要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問題情境[3]。
問題情境創設是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的一種教學方法。也就是教學的啟發模式:「教師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考,是學生真正理解教學知識,將間接知識內化」。[4]在音樂中,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藉助情境,如:創設圖畫再現情境,扮演角色體會情境,語言描繪情境,音樂渲染情境等方法,使他們產生一定的內心情感體驗和情境,從而增強對教材的理解,促使他們產生用音樂來表達的慾望,同時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如在教授《八月桂花遍地開》一課時,我們利用電腦技術製作紅軍隊伍行軍的情境,製作相關教學道具,由學生進行該歌曲主旨的扮演,同時配以聲情並茂的語言描述,使同學們很快融入到了紅軍在反圍剿勝利及領導全國人面進行革命運動的場景,增強了對課程的理解,激發了小學生熱愛求知的天性,促進了音樂延伸知識的學習。在教授《兒童團團歌》時通過編創表演,進行名為游擊戰的節奏練習,模擬槍聲雜亂,兒童團員用鼓聲和鞭炮聲迷惑敵人,機智勇敢的嚇退敵人的場景,主要教會學生模仿鼓聲、槍聲、鞭炮聲,形成節奏聲勢,並組織分組編創,發揮學生的創造力,進行三種聲響的配合,或根據自己的想法加入其它聲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推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順應音樂教育發展潮流。
中國學校音樂教育在20世紀50年代採用的是「主流中心模式,」即以西方音樂教育體系為中心。50年代後是「民族附加模式」,它以主流中心為基礎,把各民族音樂附加,例如我們學習音樂理論基礎概念: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復調、曲式、配器等都是西方的,把它作為音樂解釋的框架去學習和研究其它民族音樂。到了21世紀中國的音樂教育應該是「多民族模式」和「民族國家模式」。[5]
音樂教育模式的發展趨勢對教師教學方法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特別是在小學音樂教育階段,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小學生的基本的音樂認識和理解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音樂教師要加強自身知識的積累,掌握全面的音樂基礎知識,能夠根據音樂多民族、多民族國家的特點,將西方的音樂教育體系進行深化、創新,融入民族的、民族國家的音樂解釋標准和框架,將小學音樂課程的教授通過體現民族和民族國家的特點,乃至通過民族和民族國家的風俗人情、地理風情的演繹,形成適合於每一課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歌曲不同的教授方法,最後形成一個多元的,兼容並包的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突出音樂的民族特點,使小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音樂認識和理解能力,同時音樂教育是與多個學科相聯系的,這種聯系需要挖掘、利用。音樂教育與語文和歷史教育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歌詞在表達形式上是詩歌,歌詞的背景很多事歷史典故,運用這些聯系來做好音樂教學要加強跟該科目老師的聯系,可在其課堂上講授音樂教學所需要的材料,通過教師之間的配合來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彝家娃娃真幸福》這首歌曲,按照傳統的方法教授,無非是老師按照西方的樂理知識進行講授、示範、學生跟唱練習直到會唱這首歌,但是由於缺乏民族的因素,使得同學們對這首歌曲的認識和理解職能停留在老師講授的層面,無法繼續深入,但是如果採取民族的教學模式,就要求老師研究彝族的語言、人情、彝族節日、服飾等彝族獨特的風俗文化,在此基礎上藉助電腦、影視作品,凝練彝族音樂的獨特因素,開展主題創作表演活動,在針對性的活動中講授該歌曲,得到的效果是明顯的,學生普遍對彝族的音樂有了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並能夠融合自身的認知進行主題表演。
Ⅲ 如何構建合理的音樂課堂模式
構建有效的音樂課堂管理模式
課堂管理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調控人際關系,和諧教學環境,引導孩子們學習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教師作為課堂管理的核心,教師的專業水平、個人素質、工作能力、教學態度、組織管理經驗都直接決定著課堂管理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教」的任務外,還有一個「管」的任務,也就是協調、控制課堂中各種教學因素及其關系,使之形成一個有序的整體,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課堂管理不僅可以通過一些適當的措施和規范保持課堂的秩序,而且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和活動消解課堂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沖突和障礙,以維持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同時還可以通過激勵、引導為課堂活動不斷創造動力資源。我們一線的音樂教師,必須通過一系列針對性的策略,掌握正確有效的音樂課堂管理技巧,能夠「剛柔並濟」的運用到音樂課堂管理中,優化音樂課堂管理,優化音樂課堂,達到教學目標。
一、優化課堂管理:之「剛中有柔」
課堂管理的涉及面非常廣,不僅僅是簡單的課堂紀律管理,而是與課堂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師教態、教學環境以及於音樂課堂管理技巧等因素相結合。把這些綜合因素結合在一起,巧妙的運用到教學管理中。這些綜合因素的結合,需「剛中有柔」才能更好優化課堂管理。就像我們音樂教學中,必須要嚴格把關,但不是單一死板,而是可以隨著學生、教學進度等靈動變化的教學方法或課堂管理技巧。其中教學設計的安排,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師個人教態的表現,課堂中的課堂常規要求等,這些都是關乎到音樂課好差的重要元素。只有做好這些工作,學生才更喜歡上音樂課,更樂意投入到教學內容的音樂海洋中,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情緒高漲。學生的種種良好表現,就會直接優化課堂紀律,優化課堂管理,課堂管理才更容易操控。
(一)做好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
最佳的課堂管理訣竅是讓音樂課能夠真正吸引學生。怎樣才能讓課堂內容吸引學生呢?那麼教師在課前首先要充分做好備課工作,為每一節音樂課做好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一定要考慮好每一個教學環節中的教學任務和活動內容。是不是符合學生心理,能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抓住,能不能激發起學生對每個教學環節的興趣。例如:學唱歌曲《大鹿》,在歌曲學習前,教師模擬槍聲,讓學生隨著節奏來進行擬聲練習。學生在擬聲中節奏得到了練習,又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小朋友們,我們快去看看,森林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教師通過故事和精美的圖片,把學生帶入到故事情境中,激發起學生對歌曲及歌曲人物的情感,點燃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在接下來的歌曲學習過程中,請小朋友們按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學唱。即抓住了學生的興趣,又豐富了學生情感。使得學習效率有所提高。在歌曲學會後,加入打擊樂器,鼓勵學生到台前表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唱,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又鍛煉了學生的表現力。
(二)組織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課堂中那些愛表現的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其他大部分學生,卻只能被動觀看。如果教師沒有對那些觀看的學生實施巧妙的管理,那麼沒有參與活動的學生可能會做一些與教學無關的活動。那麼很可能影響表演的學生,嚴重的甚至影響教學的進度。每一位學生都希望被關注,教學只有滿足了每一位學生的需要,學生才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教學活動設計的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越全面越好,教學活動應當盡量面向全體學生。比方說,由幾個小朋友上台表演,請其他的小朋友為她輕輕的歌唱。在表演和歌唱結束後,請幾個小朋友對台上的小朋友或者自己剛才的表現進行點評。不管他是在台上還是台下,老師一定要對表現好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對表現不是很好的小朋友要給與鼓勵。在這樣全面的活動中,每位同學都能夠自我表現,自我評價,最終還得到了教師的認可,那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更高了。另一方面,教學活動的設計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教學活動感興趣,樂意參與其中。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能保持較長的注意力,使課堂管理無聲勝有聲。
(三)規范課堂行為,嚴格遵守常規
俗話說的好「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音樂課堂也要有屬於自己的課堂常規,必須要求學生嚴格遵守。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學生,應當嚴格的地方便當嚴格。」教師平時要注意音樂課堂常規的管理,對學生的要求,要有連貫性,長期性。不能只求一時嚴格,但求長期督促強化。讓學生在長時間的規范中,形成一種「教育慣性」,使學生走進音樂,便能約束自己。比如:在音樂教師上第一節音樂課時,告訴學生用音樂的形式規范課堂行為,比如:聽到《兩只老虎》的音樂,就表示安靜坐好。那麼同學們在聽到這首歌時就知道要安靜坐好。彈到音階上行的時候,表示要站以來。音階下行的時候表示坐下等等。同時還要強調學生,嚴格遵守音樂課堂中的行為規范,讓學生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比如說:歌唱時,絕對要全神貫注,身體坐正,頭放平,不能交頭接耳。有的學生趁著歌曲間奏的時候說話或做小動作,影響第二段的歌唱,這樣是絕對不正確的。課堂常規需要簡單實用,並要在平時的課堂中隨時發現錯誤,隨時提醒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個良好的音樂課堂習慣。
(四)增進師生情感,構建和諧課堂
增進師生情感交流,是學生能夠輕松學習的有利因素。而我們管理的目的也正是要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樂於學習音樂。音樂課堂教學管理應該是師生共同參與,使師生關系民主和諧。要處理好師生關系,首先教師本身必須要有正確定位,了解自己在音樂課堂上所起的作用。音樂教師在課堂上首先應該是一位組織者、傳授者和控制者,更應該是一位交際合作者,甚至能夠充當學生的忠實的觀眾和聽眾。以欣賞的眼光來擁戴這些小演員。有時候學生的表現也會讓你很失望,甚至抓狂。這時,教師就要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進行管理,特別對於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教師更要穩定情緒,理智處理。如果教師情緒失控導致做出不理智的行為,那麼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行為。所以說教師只有管理好自己的行為與情緒之後才能管理學生,管理好教學的過程。由此可見,良好的學習環境,輕松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的情緒也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只有正確把握這些教學中的「剛」和「柔」,才能為優化課堂管理做好基礎工作,在這樣有利的條件下,教師與學生之間才能更好的合作學習,促進課堂學習效率。
二、優化課堂管理:之「柔中帶剛」
教學過程中總是會有突發事件,也許這些突發事件是教師或學生或外界因素所造成。其中教師自身或著外界因素,這些我們可能更好處理,但是如果遇到頑皮而特殊的學生,他們的出現往往導致,教學進度,教師情緒,學生學習興趣的降低,影響我們整個班級的學習。這時就要採用合理、巧妙、有針對性的策略,「柔中帶剛」的運用到課堂管理中。
(一)暗示等待
教師在講課的時候,總是有極個別的學生喜歡插嘴或者互相交流,忙的不亦樂乎,根本沒有聽到教師在講什麼。這個時候我們教師就可以先用眼神暗示,或者走到他的旁邊輕輕地點下他的肩膀提醒他。如果學生繼續侃侃而談,說話的人越來越多,並影響到其他同學。那麼教師可以停下正在上課的內容,組織其他同學,一起關注他們。一般學生在集體關注的情況下,會很快收斂自己的行為,這時教師可以再次強調課堂行為規范,強化學生的紀律觀念。
(二)賞罰分明
學生的表現有好有壞,這時就需要採用一套獎優罰劣的措施,樹立正氣,激勵積極因素,抵制消極因素。這要以獎優為主,罰劣為輔。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如眼神的表揚,語言的表揚,獎勵好學生卡,累計音樂小音符等,對於學生來說,老師的表揚無疑是一劑「興奮劑」,它會讓表現好的學生更好,給不守紀律的學生做好榜樣。無論對哪個學生,老師都要善於從他們的身上找到進步,尤其是對待頑皮的學生,老師更要對他們的進步進行鼓勵和表揚,激勵他們在其他不足方面的進步。
獎優與罰劣是不可分割的,有時還是有必要進行適當的懲罰。懲罰切不可採用諷刺、威脅、體罰、隔離等手段,應當努力將懲罰變為一種學生愉快的自我教育。誰「違法」了,就要從三種方式中挑選一種進行自我補償。三種方式是:(1).為別人、為集體做件好事,以補償內疚心理;(2).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個節目,增強自製觀念;(3).寫一份說明檢討書;獎優罰劣可增強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促進人格的自我完善。
(三)目標明確
在課堂學習的過程,學生都是在教師設計的教學過程中進行知識的學習。我認為,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的幾分鍾告訴學生,這節課中學習的子目標,從完成子目標開始,到最後完成這節課的總目標。讓學生知道自己這節課學習的目標是什麼,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能有助於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的目的性,產生學習的責任感,他們會更加用心的學習,以積極飽滿的狀態努力完成任務。最終達到這節課的學習總目標。當然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要貼和學生的心理需求,以生動活潑可愛的形象展示出來,在數量上有所控制,目標不能太多,否則學生會產生恐懼心理,反倒起不到輔助的作用。
(四)突然發問
在教學過程中,防止學生開小差,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隨時隨地讓某個學生復述一下剛才講過或唱過的內容,這樣的方法最主要是引起學生們的注意,讓學生的思緒跟著老師教學進度走。
(五)調整座位。
音樂教室一般都是有專用的音樂教室,學生如果總是固定一個位置上課的話,他們也許會產生厭倦感,每個座位的方位不一樣,視聽角度不同,多少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那麼在固定的時間里,我們可以把學生的位置適當的調換一下,比如說每隔一個月,把第一大組和第二大組調換一下,或者把凳子圍成半圓形或其他簡單形狀,這樣就能照顧到各個位置的學生。當受到老師的關注後,學生學習起來就更加用心。
三.優化課堂管理:之「剛柔並濟」
新課程課堂教學管理要以尊重人為起點,以關注人的發展為歸宿;管理的過程是服務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不同主體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過程。我們的音樂教學,也是一個教學內容、教學評價、教學管理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有太多的「剛」和「柔」需要我們音樂教師,進行巧妙、合理的結合,並運用到教學中。這樣我們的音樂課堂管理才能更好的操控,音樂教學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音樂教學管理雖然是一門很深的藝術,但是我們也要堅強而溫和的抓好這條緩繩,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得以順利進行。讓 「剛柔並濟」融入到音樂教學管理中,在不斷摸索中,對課堂管理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不斷發現、探究出新的課堂管理技巧,把這些課堂管理技巧,巧妙、合理的運用到音樂教學的實踐中,潛移默化的與學生進行磨合,優化音樂課堂管理,優化音樂課堂,最終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針對具體的教學操作而言,我認為應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關注聆聽,優化課堂
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孩子們的音樂聽覺應貫穿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小學音樂課堂中靜心聆聽養成教育往往是困擾教師的難題,這與小學階段孩子們紀律鬆散、注意力不集中、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密切相關。兒童的特點決定了小學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師生民主平等的基礎上,絕對禁止用呵斥、強制和體罰等不正當的手段迫使他們學習。斯金納模式又稱為矯正模式。他認為人的行為本質是對環境刺激作出反應。行為能否得以維持,取決於後果。關注聆聽作為環境刺激手段,豐富聆聽內容為加強教學節奏切入點。這一模式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非常適用,尤其是對一年級的小孩子們和新接手班級來說是建立良好課堂教學管理的基本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設計較多的聆聽教學環節,讓孩子們用耳朵做「小偵探」自己通過錄音范唱找歌名;聽歌曲內容;說說錄音里的小朋友歌唱的心情怎麼樣;找出難點,三個字的名字歌曲中用怎樣的節奏念,兩個字的名字歌曲中又用怎樣的節奏念;聽一聽比一比附點四分音符節奏中哪個字唱得長哪個字唱得短,並且模仿著唱一唱;分組唱一唱全曲、聽聽比比哪組唱的好,為什麼?適時進行歌唱常識教學。待孩子們熟悉歌曲後,說說歌曲的前奏和間奏是哪句歌詞的旋律等等。
在聆聽教學中,要想使孩子們在課堂中表現出適宜的行為,可以忽視孩子們的不良行為,對仔細聆聽回答正確的行為給予獎勵和強調。提問時要注意把握好提問的速度、節奏、難度。首先提問要在聆聽前,讓孩子們帶著任務有目的的聽,幫助孩子們做到仔細靜心的聽。其次抓住低段孩子們記憶力和兼顧能力較弱的特點,一次提問時問題不宜超過2個。再就是提問內容不宜過難或過於簡單,對於過難或過於簡單的問題孩子們聽音樂的專注度會大大降低,問題之間的難易程度最好是遞進式的。上面例舉的提問中聽錄音找歌名,適合一年級的孩子們,這個階段的孩子們識字量少,處於建立聽覺習慣和聽覺能力發展的基礎期。同樣的問題拿到二年級及以上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就不適宜了,「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問題最大程度的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用聆聽來指導孩子們的思維和行為活動,課堂教學結構緊湊,避免打斷或放慢,有助教學管理和提高學習效率。
二、有效監控,優化課堂
小學生自我監控的發展呈現出從他控到自控、從不自覺經自覺到自動化、從單維到多維、從局部到整體、敏感性逐漸增強、遷移性逐漸提高等方面的規律性。音樂課又有別於其他的學科,教師要善於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孩子們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新課程還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孩子們,對所有孩子們給予普遍的關懷和鼓勵,使他們充滿自信地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因此有效調控監控音樂教學活動,成為音樂教師們教學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音樂課上的師生問好,常常是以歌唱的形式來進行。師生每節課用一成不變的問好歌,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就會產生審美疲勞。原本師生互相表達友好敬意的歌曲,卻因為個別孩子淘氣的喊唱成為教學管理中讓人煩惱的問題。經過本人實踐,發現問題不是師生問好歌,而是教師在操作過程中沒有做到有效監控。先來看看其他學科課前的師生問好,一般是教師宣布上課,班長發出起立的口令,師生目光交流,相互問好。「目光交流」這一細節,就是教師運用心理暗示對孩子們的教學監控,提示還沒准備好上課的孩子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音樂課中教師往往因為彈奏鋼琴伴奏面對鍵盤而忽視了「目光交流」這個重要監控環節,試著在彈鋼伴的同時轉過身體和孩子們問好,你會發現孩子們的情緒飽滿起來了、歌聲也變得整齊統一。低年級孩子們情緒不穩定易受外界影響,課前有時情緒低迷有時亢奮不已,教師同樣可以用師生問好歌進行課堂管理的調控和監控。如孩子們情緒低迷時用較快速度歡快活潑的聲音問,孩子們情緒亢奮時用較慢速度優美恬靜的聲音問,還可以改變問好歌的節拍進行問好。對高段孩子們的課前狀態很不滿意時甚至可以表達嚴厲質問的情緒,運用音樂要素調控孩子們的課前情緒,用音樂去感染孩子們監控課堂,建立良好的課堂管理機制。
上面說到的「目光交流」問題同時存在於歌唱教學中,有經驗的教師會發現當自己坐在鋼琴前彈奏時課堂監控就出現了空窗。孩子們良好的演唱參與,良好的歌唱姿勢,良好的歌唱表現力都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教師在歌唱的監控中不斷發現問題,逐漸的點撥提示慢慢培養起來的。歌唱教學中還應該運用多媒體或板書,出示歌曲進行直觀高效的教學,特別是初學一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切忌讓孩子們看著課本學習。一方面音樂課本中分散注意力的東西很多,生動的圖案、炫麗的色彩都會讓孩子們分心。另一方面看書不利於保持正確的演唱姿勢。
聆聽教學環節中教師對教學的監控表現為,離開講台的范圍,走到孩子們中間去。對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們,根據不集中的程度用輕柔的肢體語言期盼的眼神或是嚴肅的眼神提示。並且在聆聽後要求他們回答問題,在評價回答時明確老師對他們的關注。
有效監控需要教師學會用角色互換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你是學生這個教學環節的不足和漏洞是什麼?學習的興趣點又是什麼?同時教師還要學會兼顧的本領,兼顧是教師在同一時間內能注意或處理兩個以上事件的能力,無論是在親身示範還是鋼琴伴奏的時候你的目光都是以孩子們為中心的。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有效監控,提高課堂效率和完善教學管理。
三、巧用機智,優化課堂
教學機智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千變萬化的教學情景,迅速、敏捷、靈活、准確地作出判斷、處理,保持課堂平衡的一種心理能力。它是教師智能的靈活性與機敏性的統一,是一種「應急」的智力活動過程。它要求教師運用教學機智,針對偶然事件的干擾,立即改變教學信息傳遞系統既定的傳輸程序(如教學計劃、教案),重新擬定教學的傳輸程序,維持教學系統的動態平衡,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隨機應變,正確運用課堂教學應變技巧,對提高課堂教學管理十分有效。
音樂課堂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集體參與、師生互動的教育理念。如學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在學會歌曲的同時感受藏族風土人情。當時有這樣一個互動環節:教師介紹藏族人民具有特色的生活生產勞動,並和著《我的家在日喀則》歌曲伴奏集體模仿打酥油茶、喝酥油茶。就在全班同學興趣盎然的參與探索時,第四大組倒數第二排一個皮膚黝黑長相壯實的小男孩做起了小動作,並大有號召鄰坐的小朋友一起參與的趨勢。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我急速走到他身旁,面帶微笑語氣誠懇的說道:「沒有你們的幫忙酥油茶一定打不成功的,尤其是你,一看就知道力氣很大啊。」聽了我的話他們捂了捂嘴調皮的笑了笑,挽起袖子加入了打酥油茶的活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反映要快而准,要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當,適時、適情、適度,於巧中見奇,於奇中生效。律動教學中例子很多典型的有:二年級的學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律動集體參與環節中「跳跳呱 呱跳跳 跳 呱呱 呱」這段常出現學生跳得很興奮紀律亂糟糟課堂失控。教師應及時暫停律動活動,用示範、對比、觀察的方法指導啟發學生,小青蛙在干什麼?(找家)這件事情重要嗎?(重要)要怎麼找?(仔細的找)所以要邊找?(邊看)「跳跳(按節奏律動)呱呱(原地不動仔細的找)跳跳 跳(按節奏律動)呱呱呱(原地不動仔細的找)」從音樂和歌曲出發松而不散、動而不亂,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參與慾望,引起學生心理的滿足,情感的共鳴,音樂課堂效率提升,課堂教學管理水到渠成。
Ⅳ 什麼是音樂課堂教學的核心
情感——音樂課堂教學的核心 情感是主體對事物能否滿足物質和精神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能夠以真摯、生動、深刻的情感去撥動人的心弦,比其他藝術更直接、更有利地使人的心靈爆發出火花。因此,以音樂藝術為媒介的音樂教育最具有情感性特徵。我們音樂課堂中的一切活動,都應該以情感為核心,從而發揮音樂教育的獨特魅力,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那麼怎樣才能夠實現以情感為音樂教學的核心呢? 一、 挖掘作品情感——使學生「動情」 正因為音樂能夠直接進入人的情感世界,所以作為教師應該能夠把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挖掘出來,並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傳達給學生,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情感體驗中來,從而使他們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1. 解讀作品,以情引人 文學家托爾斯泰說:「音樂是人類的速記」。它以特有的聲音語言訴說著情感。音樂教學僅僅完成音樂的知識結構分析,而不努力挖掘其蘊含的情感因素,是遠遠不夠的。音樂教師需要用較高的審美素質去接受、分析、透視作品,這樣才能把學生引領進情感的天地,去把握音樂內在的情感脈搏。 在二年級《小烏鴉愛媽媽》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從題目就可以很清楚地發現歌曲所描繪的是小烏鴉怎樣愛媽媽的,應如何把這種情感表現出來,並能抓住學生的心去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真摯的愛呢?在了解了歌曲思想內容之後,我對這首歌進行了更細致生動的處理,並賦予了作品新的情節,並且通過聲情並茂的演唱,把同學們帶到音樂當中。「大象媽媽要過生日了,森林裡的小動物們要去給大象媽媽祝賀生日,可是小烏鴉卻遲遲沒有來,她去哪了呢?小雞說:『我剛剛看到小烏鴉急急忙忙飛回家去了。』(接著示範唱第一段:路邊開滿小菊花,飛來一隻小烏鴉,不吵鬧呀不玩耍,急急忙忙趕回家。)小烏鴉家發生了什麼事呢?這時小鳥飛來了對大家說。(示範唱第二段:他的媽媽年紀大,躺在屋裡飛不動,小烏鴉呀叼來蟲子一口一口喂媽媽。)小動物們被小烏鴉的故事感動了,並告訴了大象媽媽,大象媽媽激動地說。(示範唱第三段:多懂事的小烏鴉,多可愛的小烏鴉,飛來飛去不忘記,媽媽把他養育大。)在這種情景交融的演唱同時,我又將這首歌曲分角色從音色、速度上進行了處理,使音樂情感更加豐富,這樣一個生動精緻的小音樂短劇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從始至終,孩子都被故事及作品的情感深深地吸引著,有的同學被感動地流下了眼淚。可見,深入挖掘並解讀音樂作品,會對調動學生的審美情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Ⅳ 小學音樂課堂上的教學目標分類可以有幾種
情感模式
是以感知美、體驗美、理解美、表現美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如參與—體驗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
1.參與—體驗模式
「參與」是指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共同解決問題;「體驗」是指以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直接親身體驗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① 理論基礎:音樂美學理論、現代心理學理論是其理論基礎.
②
教學目標:以審美體驗為基礎,以學生主動參與與直接體驗音樂活動為主要形式,促進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行為能力的協調發展,使學生身心和諧成長,陶冶心靈,確立健康的審美觀.
③
操作程序:情感喚起——定向激趣階段,情感深入——感知體驗理解階段,情感外化——創造階段.情感喚起階段,以愛美為特徵,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情感深入,即感知體驗理解階段,以鑒賞美為特徵,培養學生高尚健美的審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階段,以創造美為特徵,將內在的審美情感體驗客觀化、對象化、形式化.
④
實現條件:參與—體驗模式的實現條件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因為諸如何時讓學生參與教學,以何種方式參與,如何有效利用參與活動等問題,都是需要教師根據具體情況精心設計的.
⑤評價:第一,該模式的優點在於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注意力,增強音樂記憶力,最終達到終生熱愛音樂的目的.第二,此模式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渠道進行參與
(歌唱、演奏樂器、律動、表演、創造等),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發揮通感的作用,提高了學生感受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願望與能力.第三,參與—體驗模式能夠增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情感交流,培養發展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第四,該模式也有利於課內外結合,把音樂課堂延伸至課外、校外、家庭.第五,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封閉式的模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使每個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從中獲得許多新鮮的感受,很受學生的歡迎.
2.情境—陶冶模式
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創設一種生動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審美人格,提高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獲得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① 理論基礎:情知教學論、現代心理學理論和以此為基礎的 「暗示教學理論」是其理論基礎.
②
教學目標:通過情感、認知與行為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學生的情感不斷得到陶冶、升華,身心協調成長,個性得到健康發展,同時又學到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③
操作程序:包括創設情境——情境體驗——總結轉化幾個步驟.創設情境階段,根據教學目的,教師可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音樂渲染、電化教育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場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情境體驗階段,可通過參與各種游戲、唱歌、聽音樂、表演等活動,使學生在特定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在總結轉化階段中,教師要作啟發總結,使學生領悟所學內容,做到情理的統一,並使這些情感體驗感受得以轉化為理性認識.
④
實現條件:這一模式中教師是學生情感的 「激發者」和
「維持者」,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多種能力,並把音樂器材、教具、教學環境布置好.要有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一起進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達到誘導學生的情感和促進學生認知的目的.
⑤
評價:這種在情境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由感受而動情,由動情而曉理,由曉理而實踐.把認識與情感統一在同一情境中,充分利用認識過程的情感因素,與單純感知相比,效果更好.
(二)行為模式
是以動作的和心智的技能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如示範—模仿教學模式,行為—輔助教學模式等.
1.示範—模仿教學模式
①
理論基礎:示範—模仿教學模式是歷史上最古老的,使人類經驗得以產生和傳遞的基本模式之一,也是創造活動的基礎.它是指教師有目的地把示範技能作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學生相應的行動,使他們通過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種教學模式.技能學習著重與學生行為習慣的控制與培養.學習理論是技能學習的基本的理論基礎,諸如動機理論、強化和反饋原則、主動練習原則、集中練習與分散練習原則、整體學習與部分學習原則、學習遷移原則等,都是技能學習應該遵循的.
②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樂表演技能.
③
操作程序: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參與性練習——自主練習——遷移.定向階段,以教師對技能的示範為有效的刺激,引起學生相應的行為反應,使他們通過模仿有成效地掌握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在參與性練習階段中,由教師指導,學生經過模仿、糾正、重復、改進,形成正確的技能行為反應.自主練習階段發生在學生已基本掌握了動作或操作要領後,學生加大練習活動量,進行自主練習.遷移階段是對模仿的進一步深化,指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動作與操作要領之後,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於新的學習或創造性的活動中,即形成了某種音樂能力.
④
實現條件: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學生自己練習的結果,教師對教學的控制量相對較少.
Ⅵ 新課程音樂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主要有哪些
建立並形成旨在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積極性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變革的核心內容。學習是學生的自主體驗過程,由於學習風格的差異,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各不相同。唯有讓學習適應每一類學生,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本位,從而改進學生的學習,使他們獲得最佳的發展。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學習方式的變革取決於教師的教學行為。在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教學的關鍵性決策是由教師做出的。只有教師為學習者提供適宜的環境,包括關心學習者,使教學過程符合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成就水平,才有可能談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a.自主建構學習。
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是基於自己原有的知識自主建構的結果,對同一觀點,每一個學生建構了獨特的意義和含義,並相應地存入大腦。因此,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著力引導學生的自主建構學習。學生通過積極建構學習新知識,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式照搬從教師或課本獲得的信息。相反,他們通過理解學習主題並與他們已有的關於該主題的知識聯系起來的方式積極思考。在此過程中,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他們都可以有自己獨自的再現新知識的方式。在這些再現的知識中,有的可能很好地與教師所授知識相吻合,有的可能相似,有的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異甚至相反。但這些,我以為並不是很重要(在教學評價方式改變之前),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積極思考和鍛煉,對學生的發展是很有意義的。
b.問題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動態化,新課堂應呈現出"惑--不惑--新惑"的動態發展過程。學習自問題開始。教師要設計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投入學習活動之中。通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求異創新的慾望。
問題探究學習是對科學探究的探究,即用探究未知的方法獲取和運用知識。請看下例:北京通州的劉秉勤老師(物理教師)在2000年第12期《中小學管理》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舉了這個例子:
「講完熱學後,我做了個實驗:把事先剪好的各色小紙人放在講台上,帶上白手套,拿出摩擦過的黑色橡膠棒,煞有介事的說:『現在請大家看我表演一個魔術。』說著,揮動橡膠棒,彩色小紙人就跟著橡膠棒「跳舞」,見此情景,同學們興奮異常。「你們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且聽下節課分解。」這一懸念,使學生們興奮了好幾天,大家一直期盼著下一節物理課的到來。有的學生甚至已經在下節課之前自己開始了這個問題的研究。」這種研究實際上就是探索和嘗試。這是教師巧設懸念,創設問題情境而閃耀出的火花。
學生既然對某個問題進行探究,說明他對這種知識充滿好奇,富於想像,善於質疑,勇於求異,使自己成為自己感知和思維的對象——這便是探究;在明了問題的基礎上產生新的問題——又開始了新的探究,如此往復,學生便在這種探究中得到了發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必將是身臨其境,親自去體驗所要學習的知識的產生過程和應用過程。在這種親自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對他們身心的發展和人格的健全也得到了有益的培養。
c. 互助合作學習。
互助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互助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在一起學習,而是在教師的鼓舞下要求學生為「集體的利益」,也為「個人利益」共同完成各自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將打破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和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信息,分享大家共同學的成果,培養和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和不同的渠道,使學生在爭論與合作過程中學會共同生活,教他們學知,學做,學會發展,這種互助合作學習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學習的本身。這將為學生今後走向社會進行工作創造有利的條件,奠定良好的基礎。四大流派中兩大流派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和王民勤的和諧教學法都在反復強調團隊研討,共同挖掘探究問題。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做到三個改變,一個營造和一個構建,即改變原有的課堂教育環境,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改變陳舊的學習方式,營造一個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教學氛圍,構建一個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學習平台,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
Ⅶ 如何有效開展音樂課堂教學
如何有效開展音樂課堂教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眾多新觀點、新方法推陳出新的今日教壇,學生是否得到發展是教學的最終目標,也已成為我們的普遍共識。近年來,江浙、上海等教育較發達地區的一些專家提出了有效教學理念,這個理念的落腳點也正應了促進學生發展這一目標。因此,我在音樂課堂上對如何實現有效教學作了一些膚淺的探討。我認為:要達成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積極的創設課堂情境、靈活的運用課堂語言、充分利用課堂評價等方面下功夫。
一、 科學的制定教學目標。音樂課堂教學是教與學雙方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輸出的流動過程。科學的制定教學目標是提高這一流動過程的有效度,獲得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實現教學目標的優化,可以分三個步驟進行:
1、根據新課程標准制定學期目標。為了更好的把握本學期的音樂教學方向,了解本冊音樂教學的重點、難點,在開學之初,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制定了一份詳細而清晰的學期總體教學目標。這將對每堂課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起到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
2、根據學期目標制定課堂目標。每堂課應有科學而明確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質內容,而這個方向和目標必須以總體目標為依據。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冊第2課中《美麗的朝霞》的教學目標時,根據第2課歌頌清晨的美麗景色,啟示學生對光陰的珍惜這一總體目標,我通過制定強弱處理、感受三拍子的動律讓學生體會音樂美、朝景美;並通過歌曲創編與拓展讓學生感受時間的珍貴。
3、根據課堂目標制定環節目標。抓住課堂目標的總體走向之後,細化每個教學目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途徑。在每堂音樂課中,課堂是靠環節目標去實現,環節目標靠課堂目標去統一,這是目標有效教學的原則。它們的關系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沒有總體課堂目標,課堂教學組織就不明了,會顯得亂。那光有課堂目標,沒有環節目標,教學會顯得空洞。所以有了課堂目標後,制定環節目標必須注意,環節目標有若干,都為實現課堂目標而服務,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坡度,讓學生的思維經過「爬坡」的過程,不斷激起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熱情和慾望。
二、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合理性是實現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樂課都有它吸引學生的教學環節。如在花城版第四冊《有個洋娃娃》一課中,教師在處理歌曲環節中,讓學生表演歌詞「哎呀,哎呀,價錢太貴了」。同學們積極的分組討論,大膽的上台表演,參與興趣濃厚,課堂氣氛也推向了高潮。這一環節不僅完成可歌曲處理這一目標,而且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還包括教師能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調整教學環節。由於音樂教師教授的班級比較多,針對不同班級學生接受能力和性格特點,音樂教師應具備靈活調整教學環節的良好素質。如在不同的幾個班上花城版第四冊《美麗的朝霞》一課時,教師就對每個班的教學環節和側重點做了不同的調整。對樂感較好、表現力的較強的班加強了學生對歌曲情感的處理;對於好動、學習興趣濃的班級增加了畫旋律線的游戲環節;對於樂感稍弱、接受較慢的班級則採取了「三拍子組詞」、「紅星評比」等的游戲激勵環節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音樂活動的主動性。總之,任何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必須從學生出發,從教學目標入手,這樣才能為實現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三、積極的創設課堂情境。全面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在我校「有效教學」模式研討活動的討論中,我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出不同的課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戲引入、 場景引入等。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將給我們的音樂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設計花城版第二冊《十個小印第安》這課時,教師以「十個小朋友」的游戲方式引入後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開教學。教師帶著學生「來到印第安部落」,接著課件中出現一所印第安房子,通過尋找「開門暗語」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終達到學習歌曲的目標。整堂課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玩的不亦樂乎、學的更是輕松愜意。課堂情境的創設還可以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通過以下方面進行深入和發展:1、通過讓學生觀察生活、觀察插圖、觀察熒屏自主深入課堂學習。2、讓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欣賞音樂後說感受、給音樂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樂。3、有效組織,高效參與,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可以結合表演創作、歌曲創作、節奏創作、繪畫創作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
四、靈活的運用課堂語言。教學活動的靈魂就在於教學的語言技巧,教學語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課堂氣氛生動活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度。音樂課堂因其藝術性和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需要更精妙的語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如在上花城版第八冊《牧場上的家》一課時,教師課堂語言運用的最多的是「老師聽到幾句唱得很不好」「還不太好」「你們想不想再唱一遍」,學生在這種語言的引導下變得有些失去信心,對一遍遍重復欣賞音樂產生了審美疲勞,最終導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課下來,不僅歌曲沒學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受到了打擊。在運用教學語言的時候應該注意抓住學生特點,對待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運用不同的教學語言。記得剛踏上講台的時候,我對著五年級的學生說:「小朋友們。。。」而對著二年級的學生我卻生硬的講著「切分節奏是。。。」結果可想而知,五年級的學生說我太幼稚,二年級的學生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而在上人教版第12冊《三拍子舞曲》一課時,教師充分就了解六年級學生羞於表現卻又渴望個性的特點,語言中帶著對學生的尊重和挑戰。教師通過「誰敢來試一試」、「老師想請一個舞伴」等各種引導和激勵的語言,使學生一步步進入教師創設的課堂情境,最終,學生放下了羞澀跟著教師一起舞起了三拍子的華爾茲,學習歐洲宮廷中王子與公主的禮儀,感受不同三拍子舞曲的風格。整堂課教師與學生的全身心投入自然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充分的利用課堂評價。任何的評價都不是隨意的,從課改之前的吝嗇贊美到課改之後到處泛濫的「你真棒!」教師們對課堂評價產生了許多誤區,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也發現課堂的評價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了,教師對如何使用好課堂評價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著幾點原則:1、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如低年級的學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較重,上課時容易做小動作或沒跟上教師的課堂節奏,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獎勵其他表現好的同學來引導表現不好的同學,並通過游戲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處於青春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但他們同樣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善意的批評、用心的引導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2、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准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3、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課堂評價有教師評價、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而在以往的課堂中運用最多的是教師評價,壓抑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體現,所以在還課堂給學生的同時也應該還評價權給學生,他們更了解課堂評價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的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音樂教育是全面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的藝術教育功能有自身的獨特性,不是其他學科可以代替的,所以重視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Ⅷ 音樂課堂中游戲教學的幾種方法
比如在第五冊的教學當中,有一項認識6、1、2、3、5、6六個音符的教學任務,要讓學生掌握這六個音符的音高,就首先要讓學生對音高有一個具體形象的認識,在此引入五線譜的教學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而如果單一的傳授音樂識譜教育,不僅會讓學生產生畏難心理,而且很難讓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根據兒童熱愛游戲這一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音符教學,編成兒歌,用兒歌形式教學生形象記憶。兒歌的語言形象流暢,上口、易懂、易記,低年級最樂於接受,效果明顯。學生一邊唱兒歌「橫劃五條線,當中四個間,從下往上數,一二三四五,好象上樓梯,越上音越高」。一邊學習C大調音符在五線譜上的隔音位置。這樣孩子們學習興趣很濃,記得很牢。為讓學生記住音符的名稱和它們在五線譜上的位置,我編寫了兒歌「熊貓do頂呱呱,下加一線是它家。小鴨re
,嘎嘎嘎,下加一間把船劃,小貓mi
,喵喵叫,躺在一線睡大覺,小鳥fe
,喳喳喳,站在一間喊媽媽。公雞sol
,起得早,順著二線叫喔喔。青蛙la
,真開心,跳到二間哇哇哇。小猴si真調皮,坐在三線吃鴨梨。熊貓弟弟do』do』do』,站在三間好事做」講到哪個唱名的時候,就將哪個小動物剪紙貼到線間相應的位置上。待兒歌背熟並准確地認識了各個小動物所在的位置後,再把唱名前面的小動物名稱刪掉,只讀do、re、mi、fa、sol、la、si、do』。 由於有兒歌內容的提示,學生就很快地辯認出並能記住每個唱名的具體位置,結合柯爾文手勢,學生基本能唱准每個音符的音高。2、節奏游戲教學。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節奏好比是骨骼。並且強調要結合語言的節奏,動作的節奏來訓練和培養兒童的節奏感。根據這一理論,在教學中應特別重視語言節奏,動作節奏的訓練。在練習時,把趣味性的游戲教學法穿插起來,克服單純節奏訓練的單調,乏味之弊端,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他們不僅學得快,而且記得牢,收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如在教節奏時,把二分音符、節奏比作爺爺走路,四分音符、比作爸爸走路,八分音符、節奏比作小朋友走路。老師講「看!大路上來了一位老爺爺!」這時全班小朋友就拍打「×—」這一節奏。邊拍邊講「走嘔,走嘔!;老師講「小紅的爸爸是一位年輕的解放軍,你們看,他走路多精神啊!小朋友就拍打「××」節奏,邊拍邊講「走、走」;老師講「瞧!小紅高高興興地放學回家了!」小朋友就拍打「跑跑」節奏,在這三部的基礎上,老師又講「老爺爺、小紅的爸爸、小紅走到一起來啦!這三種節奏由三組同學同時拍打,這種在走走、拍拍、講講、玩玩中使三種節奏合在一起很快地掌握了。為今後學習多聲部合唱打下了一定基礎。3、聽音游戲教學。練耳是音樂課的重要內容和基礎,但卻抽象、枯燥。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把抽象的內容,化為形象生動的比喻,這種活潑形象的游戲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把音階比喻為小熊貓上樓梯;小跳音程比作為小兔跳;大跳音程比作為小猴翻筋斗,還可以模仿小動物的動作。這些與兒童生活十分貼近的比喻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共嗚,從而加深對這些音程的記憶。
Ⅸ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
對於現代社會發展的速度和強度來看,我們需要的教育也應該是符合我們的整體社會發展需求和發展水平的,教育的成果在於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也在於不斷的將社會經驗聯系教育的實際情況,現代社會小學的音樂課程教學也是如此,我們要將小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和實際學習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從而對於音樂教學的過程起到一個真正的作用,對於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也是有著很大的作用,對於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學習以及快樂學習,都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那麼,接下來,本文就將向大傢具體介紹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和方式,當然,也很提到如何更好的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達到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率。
一、音樂教學的目標
音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小學音樂教學作為我們現代社會對於小學生的一個藝術和情操的基礎培養,小學音樂教學更加發揮著它的獨特作用,並且也為我們的後天學習提供了很大的條件。小學音樂課堂是學生音樂的啟蒙階段,在這一階段打好音樂基礎是非常關鍵的,所以,我們要在音樂課堂中充分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為以後的音樂學習打好基礎。下面就讓我們共同討論一下怎樣才能使小學音樂課堂的效率得到提高。只有充分的打好小學音樂教學的基礎,我們的未來的音樂道路才可能有更大的發展,社會也為有天賦和有理想的人提供了更早的機會,幫助我們更早的學習和了解音樂,掌握音樂的獨特魅力。從而進一步的為社會培養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和欣賞音樂的基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人們對於藝術的追求,也離不開人們對於音樂世界的探討,音樂不單單代表歌唱,更加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鋼琴,小提琴,等等一系列的工具,人們的欣賞水平在不斷的提高,我們對於音樂教學質量的好壞也在不斷的追求和創新的過程中。
二、音樂教學的內容以及希望達成的效果
1.使學生對於音樂學習產生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音樂教學中應該做好引導工作,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得到充分激發,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小學音樂課堂著重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使課堂活躍起來,使小學音樂教學得到優化。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擺脫以往枯燥、單調的教學模式,在音樂教學中融進實際的情境與生動的畫面。在情境與畫面的體會中感受音樂的意境,這樣一來,音樂教學就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音樂教學了,而是一幅和諧畫面的展現。只有學生對於這門課是感興趣的,學生學習這門課的時候才會投入精力,學生和老師的交流也才會更加的和諧,當然,這與老師的個人魅力也是有著很大的關系的,只有老師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我們的教學課程也才能更加貼切學生的所思所想,我們的音樂教學也就才能真正的進步和發展。
2.教學中積極對情境進行創建
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應該改變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使音樂課堂效率得到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教學情境進行積極創設,用相關的情境對課堂進行導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善於模擬音樂的情景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使得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使得學生更能掌握學習的樂趣和規律,比方說在學習蘇少版墨西哥歌曲《拉庫卡拉查》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談談對墨西哥的認識,然後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下墨西哥的基本概況和風土人情,給學生播放一段熱情奔放的墨西哥舞蹈,學生自然會對墨西哥產生一種嚮往之情,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音樂課的教學不能單單以教學為主,更加要結合一定的歌曲分析和情景處理,使得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保證學生學習具有積極主動性。
3.在音樂課堂中與學生形成有效的互動
因為音樂學科本身與其他學科存在很大的不同,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充分抓住音樂學科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學生積極地互動起來,在新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學的主體不再是教師,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課堂中充分展現自我。學生的主體意識被激發出來後,就可以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於音樂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只有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真正達到了雙方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我們才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學習,我們的學習也就能達到我們所預料的范圍之內,保證學習的全面性以及學習的高效性。
(1)比方說,在欣賞《中國花鼓》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們放映一些與花鼓相關的畫面,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欣賞完歌曲後,教師還可以找幾個學生模仿花鼓表演,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2)又或者說,當學習完《四季放歌》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不同形式的音樂作品進行欣賞。最後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演唱表演。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進行了充分的互動,學生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不僅教學任務完成了,同時還鍛煉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自己的勇氣。
三、音樂課堂學習的重要作用
音樂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不同教學形式的展示使音樂課堂得到更好的展現,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積極互動,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得到相應提高,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根據上面的介紹與分析,我們對於小學的音樂教學質量的改進做出了一定的分析,並且也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方法,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老師給學生創造出來的環境對於我們的小學音樂教學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必須保證教學的成果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得到了學生自己的喜愛,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必須得緊密聯系起來,要做到雙方共同進步,雙方都有所收獲,只有充分意識到這幾點,我們的音樂教學過程才能得到開發,我們的教學質量才能得到質的提高。
Ⅹ 如何拓展音樂課堂教學方式
一、唱歌教學中的拓展教學方式
唱歌教學主要解決的內容是讓學生唱會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為了刺激學生的注意力。當然會唱歌曲並不是最終目的,但是學生首先必須學會歌曲。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的更深層次,這就是唱歌教學的拓展。音樂課的拓展內容應該與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相聯系。拓展後最終要回到音樂中。
1.讓音樂與生活溝通起來,拓展廣闊的教學空間。
音樂本來就是從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我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實現教師、學生、教材、教具、教學環境與生活的多方面橫向聯系,及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讓音樂回歸生活、回歸自然。例如:學唱歌曲《數蛤蟆》時,歌曲學會演唱後,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出「狗」、「羊」等動物的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編歌詞,拓展思維,以達到優化教學過程的目的。教師為學生創造新的空間,讓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音樂與美術學科聯系起來,拓展學生的藝術思維。
音樂(四年級)培訓資料音樂與美術同屬於藝術這一大家庭,音樂是聽覺藝術,美術是視覺藝術。繪畫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繪畫的芳姿倩影。這些足以說明美術、音樂間是有著一種必然的聯系的。在課堂教學中,當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結合在一起時,它會同時刺激人的不同感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互相影響,發揮著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的思維力、創造力的作用。例如:在教授歌曲《動畫城》這首歌曲時,導入歌曲環節中,我製作了動畫城片頭中的許多的圖片,設置了跟隨歌曲《動畫城》的動畫播放,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很快就學會了歌曲,學生學會歌曲後,我展示動畫城10歲生日的圖片,引導學生為動畫城生日製作賀卡,讓學生在歌曲《動畫城》的伴奏下,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畫形象,學生們立刻拿出紙和筆興奮地畫起來,歌曲的伴奏既達到了復習歌曲的目的,又達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這樣相關藝術間的橫向聯系和相關學科的整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拓展了學生對不同藝術的綜合感受,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得以體現,教學過程的結構更加合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的效率。
3.舞蹈表演是「音樂想像」的拓展。
自古以來,舞蹈與音樂就是一對有機的結合體,是形體美與音樂美的交融。《樂記.師乙篇》記載道:「故歌之為言也,……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說的是唱歌唱到激動時,不知不覺手也舞起來了,腳也跳起來了。由此可見,舞蹈是唱歌時感情的升華。如果音樂教學中,能做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作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與理解,拓展學生的「音樂想像」。例如,學習一年級下冊《螢火蟲》這首歌曲時,可以根據歌曲的律動,編一些螢火蟲飛的舞蹈動作讓學生模仿。演唱時,隨著歌曲的節奏與旋律,學生們揮動手臂,如同一隻只小螢火蟲上下飛舞。
二、欣賞教學中的拓展教學方式
1.與音樂大師對話,拓展學生欣賞能力。
教科書只是學習音樂的例子而非全部,它給孩子的學習提供了一個選擇的文本,而不是唯一的範本。教師應根據學校、學生和自身的實際,給學生提供、介紹一些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讓其聆聽、感悟。可以讓學生把他喜歡的名曲拿到課堂上,進行介紹、播放、講解。在這過程中,學生猶如和音樂大師對話,猶如在人類音樂文化的長河中暢游。每學期給孩子們布置幾首名曲的欣賞任務,幾年下來,就會有很多名曲裝到孩子的心中。不要說孩子們聽不懂,在我們按部就班教育中出來的孩子又有幾人真正理解和喜歡上了音樂?廣泛的欣賞和與音樂大師們的直接對話,對孩子的熏陶是潛移默化和不可估量的。
2.在欣賞教學中,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音樂教學中,還經常採用非音樂的教學方法,把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音樂與文學、音樂與身體運動等很好地結合起來,把這些多樣的方法統一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上。如在教完《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時,我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這首歌曲進行改編。為了完成改編的任務,各組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紛紛根據歌曲的主題、內容、情感特色來編排舞蹈動作、創作旁白、製作道具、設計人物造型等。在各組的「匯報演出」中,每位學生盡管在其中擔任了不同的角色,獲得了不同經驗,但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像,最大程度地接受藝術的熏陶。學生在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實踐活動中,既激發了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樹立了自信心,又發展了創造性思維。雖然學生們的「作品」質量參差不齊,重要的是學生已能在課堂中自主地獲取知識,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教師這時則變成了整個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伴奏、播放音樂、組織評比等)。長期進行這樣的引導和鼓勵,我相信在學生心中播下的音樂的種子總有一天會生根、發芽、開花。
三、音樂活動中拓展教學的方式
讓音樂與活動溝通起來,給予自由的音樂想像空間。音樂最具不確定性,解釋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樂可以讓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想像、解釋,來宣洩自己的情感,它最能體現人的個性。而主題活動恰恰就能提供這樣的自由。游戲、表演等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我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通過音樂活動過程的展開,來激發學生創新的潛能,給他們探究問題、探詢知識的空間,讓他們大膽想像,自由創造。
1.角色性體驗,拓展學生的表演能力。
音樂本來就是從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我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實現教師、學生、教材、教具、教學環境與生活的多方面橫向聯系,及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讓音樂回歸生活、回歸自然。如《搖籃曲》一課,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媽媽的特點,准備了很多娃娃,讓學生親身體驗做一天爸爸媽媽是多麼辛苦,從而進行愛父母、尊敬長輩的教育,在活動中巧妙地將歌曲教學、創編、表演、打擊樂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在情景劇中,拓展藝術活動的空間。
情景劇的表演與創作是典型的藝術綜合的過程。美術與音樂交融的前提是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像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分、土壤和特定的生態環境一樣,人的藝術能力的發展也需要適合條件和環境。例如小小音樂劇《蝸牛與黃鸝鳥》的教學中,課前布置學生分組分角色自己動手製作小猴子、小鹿、小鳥、蝸牛的頭飾。課堂上,先播放准備好的幾段小音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畫面,選擇一首清新優美的音樂來表現音樂劇開始的情形,選擇一首緩慢、穩健的樂曲表現慢吞吞的蝸牛的形象,選擇一首活潑歡快的樂曲表現小猴子、小花鹿、小鳥等形象。出示響板、木魚、舞板、串鈴等打擊樂器,然後用正確的方法、適當的力度示範演奏,讓學生有一個比較感性的印象。再請學生選擇恰當的樂器表演音樂中描繪的情形:舞板表現小猴子的笑聲,響板表現小鹿在笑和跳動,串鈴表現小鳥在笑和飛的樣子。在教師的指揮下,學生戴上自己製作的頭飾表演真是惟妙惟肖,展現了音樂劇的故事情節。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是開心有效的,同時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拓展了學生藝術活動的空間。
四、豐富多彩的評價中,拓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1.音樂會中的特長展示。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音樂長處及短處,讓他們自主選擇音樂學習的評價方式,使其真正地通過音樂來培養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這也正是我們選擇教育的出發點:尊重學生的發展,主動發展,有個性的發展,為他們拓展空間,挖掘學生的潛能。音樂會上,可吹、可拉、可彈、可唱,可以一人獨演,也可以雙人、多人合作演出,評委和主持人都由學生自己擔任,評出的分數作為綜合分,和平時的分數一起評出一學期的成績。
有些同學性格內向,不喜歡獨立表現;有些同學的音樂表現力差,但是喜歡與同學共同參與音樂活動,因此「音樂活動的集體形式齊唱(奏)、合唱(奏)等為學生表現自我創造了條件,而且感人至深,影響巨大,極有益於個體與群體的交往、合作,能融洽人際關系,超越小我、融入大我,從而領悟共處的真諦」。
2.唱歌練習中的激勵性評價。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某一事件注意力時間短,容易對各種事件發生興趣,分散學習精力,而且課堂教學不容易組織,尤其是對於反復較多的歌唱練習的知識等,更是難以達到活而不亂的效果。例如學生在反復練習唱歌時,會因為多次的反復而失去興趣,就可以採取分組競賽的辦法:將學生分成幾個大組,分組情況寫在黑板上,每一組唱完後,分別有教師和部分學生參與評價該組的演唱情況,等學生都唱完後,教師作一次比較性的評價,最後分別為每一組學生發獎,唱得最好的一組得一朵大紅花,稍差一點的得一朵小紅花,再差一點的得一朵黃花,很差的得一棵小草,以此激勵學生為了小組的榮譽唱好。再者學生會在參與評價時發生隨便說或者吵鬧的現象,教師可以同時評出紀律紅花,有些組就會演唱、紀律紅花雙豐收,有些唱得不好但卻得到了紀律紅花,這樣會達到活而不亂的效果。
3.觀察與談話參與到評價之中。
在課上有許多學生不願積極主動地去表達自己的意願,顯得膽小、害羞。遇到這種情況,一般可採用觀察與談話的方法對他進行評價。時間則選在小組創編或討論時,觀察各組的每一個人,找到那個不愛討論的同學與他談話。請他說說對歌曲的理解及創編的動作,並和他一起練習。同他一起唱、跳,帶動起他的情緒,使他高興地唱起來跳起來。同時教師對他的評價也會有新的認識。
另外,運用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可以融聲匯色,拓展審美視野;設境悟情,深化思想教育等,具有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它並不能解決教學中的一切問題,如果使用不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在教學中,必須特別注意適時適度使用,多種媒體優勢互補、發揮人機交互功能等,以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
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每一個音樂教師提供了拓展教學天地、開發學生智力的舞台。實現了教學的內容從統一到多樣,教學的方式從模式化到多樣化。音樂教學的方式正在日新月異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