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效課堂教學方面的書國內有哪些
這個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去看一看別的老師的課堂的狀況,總結一下,因為別人的未必適合你,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都是要用不同的方法
⑵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小學語文復課堂教學現制狀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1.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出現錯位
一是名曰,讓學生自主學習。整堂課都是學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讀書,熱熱鬧鬧地討論,教師顯得無所事事,課堂教學無目標,學生收效甚微。二是教師充當了學生課堂交流活動的旁聽者。名曰,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學生交流讀書體會時,教師始終不置可否,也不加引導,造成學生漫無邊際地交流,
2.課堂教學活動中讀書的方法過於膚淺 。
3.課堂教學活動中,提問無目標
學生還沒讀懂課文,師生對話就已經開始了。學生離開了文本與教師泛泛而談,所以,常常會有漫無頭緒,漏洞百出的「獨特體驗」或者,課本上清清楚楚的,明擺的問題還在不停地追問,似乎課堂熱鬧、學生學習積極性上來了,但只著皮毛,不得要領。
⑶ 跪求國內外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數學課堂教學仍存在不容樂觀的現狀,課堂氣氛比較呆板,老師的創新精神不回夠強,課堂自主探索積極性不答夠強,雖在賽教中也使用了課件等現在先進的手段,但大多流於形式,為上課而上課,平時的課,還是缺乏創新精神,新的理念不能貫穿課堂,主要表現為,學生提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不突出,教師教,學生學的現象普遍存在,課堂中學生間的活動很少,基本上都是教師問,學生答,評價的語言等比較單一,學生學習的氛圍不濃厚,積極性和創造性都不能很好凸顯出來。
⑷ 淺淡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
課堂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學生的參與度,便於學生動口交流、思維碰撞、分享觀點,便於生生互動,便於老師分別指導,從而打破教師「一言堂」、打破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實現教師「主導課堂」、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目標。因此,課堂成功與否就是要看學生有效參與的程度如何!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改革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首先教師的教學觀念要改變「新課程、新理念」是我們常常掛在口頭的詞語,如何全面把握「新」、「舊」理念,實現教學觀念的徹底改變?似乎是覺得司空見慣,可又一時說不清、道不明。下面就課堂教學的觀念簡單談一下我的觀點:1、怎樣備好課(1)備好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引導學生如何學;(2)充分研究學生特點及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關系,努力找到師生契合點,真正把教育與結合起來;(3)過去著眼於將知識分成小塊呈現,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強化設計。今天著眼於學生的不斷提高和身心的全面發展。2、教學的本質是什麼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實踐活動;是以理解為基礎的體驗生活和構建生活的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3、教學轉向的核心是什麼是教學本質的轉向。具體而言:(1)教學觀念從「單純傳授知識」轉向「知能並重」;(2)教學目標從「以知識為主」轉向「以方法為主」;(3)教學方法從「單純的授、受」轉向「合作參與」;(4)教學特點從「生為教而學」轉向「師為生而教」;(5)教學過程從「重結論」轉向「重過程」;(6)教學對象從「關注部分學生」轉向「關注每一位學生」;(7)教學方式從「單、雙向交流」轉向「群體、多向交流」。4、實現教學轉向應把握好哪幾個關鍵(1)凡是學生能探索的老師絕不代替;(2)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決不去暗示;(3)盡量給學生多一些思考時間、活動的餘地。5、進行教學課堂變革,首先弄清教學的結構是什麼 教學結構不清,自然是盲目亂改、亂變,無的放矢。簡單的說,教學結構包括知識結構、課堂教學結構、學生認知結構三個部分。知識結構包括同化結構和順應結構(同化、順應是建構主義理論的兩個核心概念);課堂教學結構包括師、生、教材、教法;認知結構是指內化了的知識網路體系。進行教學變革就是對教學的構成進行合理擺布、優化、改造,使教學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體現學科特點。二、教師如何組織教學 這是大家談得最多的問題,幾乎把新課程理念局限在了這一方面(其實,學校把握教什麼,老師研究怎麼教,這就是學校實現以教學管理為中心向以課程管理中心轉變)。但往往又是停留在表面現象上,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尷尬局面。 老師的「角色」是引導、參與;「方法」是研討不是回答;「形式」是演繹而不是歸納;「手段」是組織而不是指令。 具體一點說,就是順著學生的思維脈絡設計教學過程,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動口、動腦、動手),給與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我們都知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實現兩個轉變:(1)從教師行為轉為學生行為——不是老師怎麼教而是學生怎麼學;(2)從感覺效應轉為運動效應——體驗才有價值。三、實踐新課程靠的是什麼 一句話,開展「行動研究」。從一個一個的教學課例開始,不斷積累。不斷積累經驗、教訓就會距離成功越來越近,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課堂教學,學生是主體;實踐新課程,老師是主體。因此,實踐新課程需要老師們創新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必須全心全意相信老師、理解老師、依靠老師。 教育需要三個東西:知識掌握、思維訓練、經驗積累。從總體上講,我國教育需要學生掌握「四個基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經驗。溫總理強調:「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四、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傳統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和探究,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壓抑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影響了學生思維和智力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五、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據上級有關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新課堂教學的要求,作了如下幾方面工作: 1、精講多練 本學期我們文科組基本改變了以往「以講代學」「以講代練」的現象,「講」為「學」服務的意識有所提高。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我們首先把精力放在備課上,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課程標准對本學段本學科的要求,確定出貼近生活,符合學生實際的實用性目標。然後圍繞教學目標,認真分析本節課要講授的內容,找出重點,精心確定教師要「講」的內容。2、優化練習 我們結合洋思經驗及杜郎口中學模式,改革了課堂上的「精英」教學設計,努力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用愛心對待每一位學生。預習內容、學案及練習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對本節課理解程度的掌握,影響到本節課目標的達成率。所以我們圍繞這個「課題」先讓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認識,然後教師之間互相研究、探討,寫出心得。最後,由各年級主備人負責將討論結果進行匯總,得出各學科不同課型分層設計練習的模式,並根據各學科模式進行嘗試,教師圍繞本節內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設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分別設計基礎性練習、提升性練習、能力性練習,分層達標。 3、生命課堂 開學初,我們分學科、分年級對學生、學情進行了分析,出台了《學生課堂學習行為要求》,分學科制定出了教學計劃,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目標與培養措施等。結合改革內容,自己課堂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興趣,我校教師進行大膽的嘗試。如語文課堂上努力嘗試「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模式,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自覺性,採用多種方法積極為學生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為了進一步強化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們精心設計不同類型的練習、課堂測試等,讓學生感到「課堂像考試一樣緊張」。通過測試,既可以了解、掌握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情況,又可以使學生改變課堂拖拉懶散的現象,同時還可以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4、激勵性評價傳統的教育在於局限,僵化於固定的思維模式和操作模式,至使教師、學生、家長一古腦兒圍著學生的成績轉,常常「一俊遮百丑」,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個性的形成、特長的發展。我校針對這一現狀,為一年級的小朋友開設了閃光獎,讓每一位孩子都樹立自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我們除了設立「三好學生」獎外,還設立了一些素質獎,如樂於助人的學生發給「愛心獎」,學習、勞動等各方面進步明顯的學生發給「小孔雀獎」、「金畫筆獎」;學習刻苦,作業認真的學生發給「好學獎」,講衛生,服裝整潔的發給「形象獎」,我們還設置了十星級評選活動。
⑸ 如何強化課堂教學常規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轉)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講求實效的師生雙邊活動。反思課堂教學常規管理,強化教學規范是我們廣大一線教師直面課程改革、真正進行教育創新的開始。 一、透視課堂教學弊端分析 現象一:課前漠視常規 上課了,我們很多老師不但不提前進入教室,反而還在做著一些無關痛癢、雞毛蒜皮的小事,等上課鈴響完了,才慢吞吞地從辦公室出來走向教室。有的甚至還不備課,課堂上隨意發揮,更有甚者,花十幾分鍾自己發揮完畢後就把時間挪作它用,把時間給學生自學。把一節本來就不長的課人為地縮短、佔用。 現象二:課堂活動作秀 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多種多樣,從某一方面說活動成了靈魂,不過,由於活動課的大力推導,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層出不窮,因此課中作秀也就撲面而來。相對於課前忽視,課堂作秀似乎表現的更為隱蔽,它屬於隱性浪費。它表面上是在進行教學活動,實際上效率低下,空耗學生時間:如情境秀、表演秀、合作秀等時時充斥著課堂;結果課堂債越欠越多。 現象三:上課濫用媒體 如今的課堂教學,尤其是一些公開課,似乎無課件不能成課。在許多運用多媒體的課堂上,教師忙的不亦樂乎:一會兒欣賞圖片,一會兒播放卡通,一會兒進生活樂園,讓人眼花繚亂。有位教師執教《農產品的家園》,首先運用多媒體播放農村的風景,廣闊的田野,四季生長著不同的農作物。這還不夠,教師緊接著出示農民們勞動的場面和現代化機械在農業上地運用。同時教師又讓學生欣賞各地不同的田園風光。整節課竟然沒有板書,面對的都是漂亮的圖象,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熱鬧的背後讓我們不得不沉思,這樣的多媒體的運用,使課堂被過多的信息充斥。由於受一些無用的信息干擾,學生分不清教學的重點。這樣的課不僅沒起到強化刺激、鞏固知識的效果,相反的,卻使學生注意力分散,使教學流於形式。 進入現代化教育的今天,無可否認,多媒體快速、生動、直觀的效果給品德教育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在課堂教學中,使用適當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有時用得不當和過度,反而會成為教學的干擾源,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絕對不能華而不實,嘩眾取寵,應有目的、有計劃地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合理的使用多媒體,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最佳效果。 現象四:對學生評價的模式化 課堂教學中,語言是教學的主要中介,但教學中常常充斥著這樣的語言:你太聰明了,答得太好了,真了不起等。這種毫無啟發性的語言不僅浪費了學生的心智、浪費了教學時間,而且還容易造成相互吹捧的教學炒作。 這類媚俗的語言的背後,一是課堂上教師將對話當成問答,表面上師生、生生之間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而不是師生、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二是教師對新型師生關系缺乏深刻思考,從一味懲罰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種表揚與誇獎的濫用,會導致學生習慣性上癮,也會導致學生思維方面淺嘗輒止和輸出方面的隨意支付。 二、優化強化教學常規管理規范,實現師生健康成長發展 【一】、作為教師應嚴格遵循教學常規 細化教學規范 教學常規是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學基本規律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為此,我針對學科的特點都學習了相應的教學常規,進一步研討了學校關於備課、作業設置與批改的基本要求、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教科研等各項要求。 新課程的理念下要有新的教學常規,這些課堂常規的制定並不是希望老師在教學思想和風格上變得規矩,相反是為了推動教師更好的實踐、積極引領教師進行探究與反思,閃現出獨特的教育機智,促進專業化成長。 【二】、課堂教學,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內化教學目標 大家知道,新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突出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和勤於動手,培養他們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將學習方式向成效式轉變。因此,新課程強調要注重活動教學。我想應該做的是:讓學生輕松的同時,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問題;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講維護社會管理秩序時,根據我校的具體情況,我設計了以下現象,讓學生們分成小組討論:我鎮商業街路燈有時被打爛;路邊的花園經常被踐踏,這些現象給我們的生活及社會管理帶來什麼影響,這些行為屬於什麼行為,該怎麼處罰,依據是什麼?同學們在討論中表現得非常活躍,甚至還向老師提出了許多新問題,還提出了建設性意見,最後,通過這些發生在身邊的事例讓學生明白了,社會管理秩序,需要法律來維護,通過師生的共同學習,教師和學生都增強了法律意識,從而規范了自己的行為,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自覺守法,起到了良好的實際效果。 【三】、慎重有效選擇教學載體 優化教學資源 課堂教學,處於主導地位的仍然是教師,教師設計應當符合啟發性原則,在努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動腦動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但不能出現教師的教學為課件服務這一怪現象,以及出現把課件製作得非常花俏的弊病,過於花俏的課件只會分散學生的注意,使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同時要發揮輔助教學與常規教學手段的各自優勢,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有效學習發揮積極作用。 【四】、精當合理開展教學評價 深化教學成效 課堂教學,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毋庸質疑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評價也不能隨心所欲。我們教師要抓住時機,用賞識的眼光、發展的眼光、對學生未來的健康發展的眼光來看學生,用激勵性的語言來評價學生,給他們以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做到在學生消沉時、失去自信時、最需要激勵的時候不吝贊美地給他們以及時的鼓勵,也要在他放任時、自滿時及時給他以警醒,中肯地提出建設性意見和改進建議。表揚時即要關注個體,還要關注群體。評價的語言要豐富。評價形式要多樣化(口頭評價、體態語言評價、物化獎勵等)。通過評價,要使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況、學習水平和學習習慣,樹立起學習信心。 課堂教學,教育教學質量、效率是課堂教學追求的永恆的主題,不管怎樣的教學如果偏離和淡化了這個主題都是失敗的課。我們只有認識了課堂,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改變了課堂,才算真正落實了素質教育。事實表明: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課堂教學應該規范化。只有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行為,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教學藝術,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富生命力。才能有利於師生共同健康發展與成長。
⑹ 中國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趨勢
正思想政治課新課程的實施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理念的更新必然帶動內教師行為的轉變。而容課堂是體現教師教學行為轉變的一個關鍵場所,也是落實新教學理念的實踐操作平台。基於此,對於教師教學行為的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這樣不但可以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還能使新課程更加深入地實踐,使其獲得更好的發展。然而在當前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卻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這樣就使得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⑺ 課堂教學的優點和不足
傳統教學法也存在很多問題: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黑板加粉筆,但經濟數學教學中僅藉助「黑板+粉筆」,學生會感到抽象,難以消化和理解。如教師對於某些概念的講解,往往只是簡單地講述,而對於其形成過程,由於缺乏演示工具,通過口述和板書又難以充分表達其變化的細微過程,所以,舍棄直觀的背景,以一種靜態的語言直接拋給學生一連串的概念和法則已成為傳統教學模式中司空見慣的做法,這種做法常常使學生在理解概念時由於缺少經驗的支持,而對概念的形成過程的了解感到茫然。傳統教學模式單一,表現在經濟數學課堂上大多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缺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針對性,不能適應所有知識接受者的思維方式。傳統教學中板書費時、效率低,課堂上教師書寫板書總是佔用了大量寶貴的課堂時間,尤其在習題課中更為突出,復雜題圖繪制困難且費時,板書常寫常擦造成教師勞累,影響課堂效率和授課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