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課堂教學設計四要素是什麼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Ⅱ 五要素課堂包括哪些
一、課堂教學要給學生學科知識
通過課堂教學要把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科知識一要科學、准確;二要形成網路。學科知識要科學、准確,這是個基本要求,一般來說課堂教學最好不要出現科學性的錯誤。知識要形成網路是十分重要的。每個學科的知識都有自己的體系、框架和網路,每個知識點之間都有自身的規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自我編織學科的體系、框架和網路,也就是把一個個知識點連接起來,形成知識的連接點。每年的高考考查知識的題目往往是考查知識的連接點,也就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網路和內部規律的認識程度。
二、課堂教學要給學生學科能力
教學大綱、課程標准中對每個學科都提出了能力要求,比如化學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物理的理解、推理、分析綜合和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能力;數學的空間想像能力、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中考、高考的命題指導思想是在考查知識的同時,側重考查學科能力。因此我們的教學無論是從素質教育角度出發,還是從考試角度的出發,都要完成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前面講到給學生學科知識時要注意落實知識點和知識的連接點,其實在知識的連接點上還可以繁衍出知識的生長點。所謂知識的生長點的生成過程就是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能力的生成過程。
三、課堂教學要給學科思想
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思想,一定意義上說學科思想是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的綜合體現。比如數學的函數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劃歸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等,把握了學科思想就把握住了學科精髓。
四、課堂教學要給學生學科學習方法
每一個學科都有每一個學科的學習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自始至終都要注意向學生傳授學科學習方法。葉聖陶先生講「教是為了不教。」意思是說一定要把學科學習方法給學生。陶行知先生說的更明確:「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在於教學。」教師教會學生學習是教師的責任。
五、課堂教學要給學生學科意識
這是個更高層次的要求。學生每學一門學科都應具備這門學科的意識,諸如語文意識、數學意識、物理意識、化學意識等。有一次我帶各科教研員去雲南旅遊,一位語文教研員在少數民族地區買了一雙裝飾精美的銀筷子,物理教研員過來說:銀筷子太重,不好用,這是物理意識。化學教研員則說:這雙筷子是生銀還是熟銀?是否有污染?這是化學意識。另一位語文老師則表示這些是無關緊要的,包裝製作如此精美的一雙少數民族的銀筷子具有保存價值,具有觀賞價值。這是語文老師的文化意識。如果學生每學一門學科都具有一定的學科意識,那麼學生就掌握了多角度、多層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Ⅲ 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
其實做抄到以下幾點,就能寫好教學設計:
1.突出針對性,因材施教(吃透教材、熟知學生、所謂備課備學生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因人而異)
2.突出創造性,別出心裁(教學設計一定要有新課標精神,要敢於標新立異試圖讓學生胃口常開,興致常濃,感覺常新)
3.突出指導性,學以致用(要發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
4.突出啟發性,循循善誘(「啟發」,「啟」在教師,「發」在學生,啟而不發是教學設計的失敗,重點在發,發才是目的)
5.突出操作性,有章可循(教學設計不是抽象的說教,它反映的是怎麼教,如何學的教學過程)
希望你看完後能有所啟發,祝你成功!
Ⅳ 什麼是構成課堂教學的四個基本要素
學校教學系統中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包括()等四個方面。
A.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媒體
B.教師、學生、教室、教學內容
C.教務部門、教學部門、學生、教材
D.校長、教師、教室、學生
Ⅳ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包含哪些要素
准備階段。一節課的准備階段對於學生集中注意學習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游戲內,一個容心算測驗,或者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熱點問題都可以被用作熱身環節。比如,當前的信貸危機、外幣匯率、奧運田徑運動員劉翔的成績等。學習目標。必須讓所有的學生明確清晰的學習目標並充分理解。上課時要考慮到所有的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應被給予均等的機會。舉一個典型的設置學習目標的方式:所有學生將能掌握X;多數學生將能掌握X+Y;部分學生將能掌握X+Y+Z。激發潛能。為了讓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盡量發揮潛能,教師應熟悉和了解每一位學生。他們的興趣是什麼?他們畏懼什麼?他們是哪一類型的學習者?聯系現實。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應該與現實生活相關聯。我們必須將教學與現實世界的各種事情聯系起來,使學生參與其中。例如:如果你在講授「一次方程圖表」時,你可以讓學生比較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提供的不同的話費套餐,哪個話費套餐更經濟合算?提問評估。教學評估應包含對已有學習成果的評估以及對促進下一步學習的評估。整個課堂從始至終,教師都應該評估學生是否真的在學習。這個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提問來考查學生。
Ⅵ 課堂教學的組成要素包括
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是教師、學生、教學信息、教學媒體。
教師既是教學過內程容的設計者,也是學習過程的指導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
教學信息是教學內容及相關要求的反映;
教學媒體是教學信息的載體和學習的工具。
Ⅶ 課堂有效性的幾個基本要素是什麼
孟教授認為教師組織教學的課型方式有多種,其中基本形式為要素組合方式。即構成漢字聰字的七個要素――聽、看、講、想、做、動、靜,這七個要素互換互動構成。現代心理學實驗顯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單純看,學習效果是20%,教師講、學生聽、看,學習效果只有30%,學生講、聽、看想結合,學習效果達50%,如果講、聽、看、想、動靜轉換,學習效果可達70%,如果各要素有機的巧妙組合運用而且讓學生去做,教學效果高達90%。當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依據學生生理﹑心理的變化特點,把七個基本要素聽﹑看、講﹑想﹑做﹑動、靜單列或加以適當的排列組合,便能夠極其巧妙地滿足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需求。 eepo――有效教育,明確課堂評價的六個指標為:知識性、個性、創造性、互動、主動和能動,其中主動性是新舊課堂的分水嶺,是課堂評價的關鍵指標,強調老師一定要交出主動權,但怎麼交應根據教學目標、任務、環境、條件而定。他認為根據這六個指標可以比較准確完整地評價一堂課的全貌,能上出四個指標的課是好課,上出五個以上的才是優秀課。 科學學科擔負著培養科學素養的重任,而課堂教學是科學教學的主陣地,主渠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個科學教師務必認真思考的問題,而合理組合課堂要素進行教學是提高課堂教育有效性的有效方法。 一、合理組合要素,創設激發態的課堂,提高課堂有效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狀態是決定是決定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如果學生是熟睡的教師再精彩的課堂也是白費功夫。因此創設激發態的課堂事在必行。具體方法如下: 1、創設有效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科學學科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皮亞傑為代表的認識心理學家提倡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情境教學放在學習環境四大要素的首位。知識是在一定的背景中獲得的,在不同的背景中獲得的知識對學生的發展影響是不同的。如在上力的三要素時教師可設置游戲情景(老鷹抓小雞),也可用學生推門、拍球等實際情景進行教學。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索慾望。從而使學生總是處於一種熱切的求知,興味盎然的激發狀態。 用有趣味的導語設疑創境 即把情境化問題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展示給學生。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人們感興趣東西都容易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探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中結合課堂內容,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明所學知識在工農業生產生活中的運用,以激發學生的需求感、好奇心,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用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語言使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容易被學生接受。 2、採用合理的布疑、啟發使課堂處於激發態 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傳統的教學手段,是教師最熟悉、使用最頻繁的一種教學方法。提問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課堂上交流思想的一種重要手段。多向的思維交流營造一種自然活躍的課堂氣氛,是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的基本條件。合理的布疑會使課堂處於永久的激發狀態,依然以人的呼吸這躺堂課為例:在這堂課中學生對呼氣和吸氣時膈肌、肋間肌的收縮與舒張,胸腔內的容積的變化,氣體的進出,這些知識難以理解,教師可設制以下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問題(1)、吸氣時,氣體為什麼會進入?氣體要進入胸腔,胸腔內外必須有什麼不同?問題(2)、怎樣使內外壓強有差異,改變大氣壓還是改變胸腔內的壓強?問題(3)、吸氣時要使大氣壓大於胸腔內的壓強胸腔容積變大還是變小?問題(4)、要使胸腔容積變大由什麼來調節完成?利用逆向思維的方式使學生帶著疑問暢游課堂,學生的思維就處於激發狀態,那麼課堂也就是激發態的課堂。3、合理動靜轉換使課堂處於激發態 根據中學生的注意力特點,學生不會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於某一單一的思維,如果教師教學方法的死板,以及教學目標評價的單一,學生面對單一的教學方式會導致許多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不高,以及注意力分散等心理障礙,這些都需教師的調節,轉換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靜態的聽轉化為動態的講,由動態的做轉化為靜態的分析歸納。使學生始終對課堂抱著極大的興趣,如果下課鈴聲響了學生覺得那麼快就下課了,希望上課時間長點,這樣的課往往就是激發態的課。如當學生在學習呼吸系統的結構組成和功能的時候,那麼多的器官出現學生會感到非常的枯燥,當學生有這樣情緒誕生的時候,教師可把靜態教學轉化為動態教學,讓學生吸氣體會氣流通過的通道,把各部分的結構與功能一一由學生推導得出,學生在動靜結合的學習過程中就不會感覺疲勞,也會感覺學以致用。 4、用多媒體課件激發抽象知識 多媒體教學是改進課堂環境的重要環節,能它能把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傳播媒體於一體,賦予教學信息的傳播以交互功能。多媒體課堂教學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育對象的特點,對教學策略的設計。合理選擇和應用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以媒體信息作用於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結構,能使學生在最佳的狀態中學習。如;學習質量守恆定律原因時,由於這個問題本身比較抽象學生對它缺乏一個感性的認識過程,對於這個定律的理性認識很難形成,學生往往一知半解而易忘。先利用磷與氧氣反應的演示實驗,然而用多媒體展示分子、原子微觀角度演示了這一過程,這樣就易激起學生興趣。這種化抽象為具體、寓教於學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合理組合要素,創設活動態的課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所謂活動態的課堂就是盡可能的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做到動眼、動嘴、動手、動身、動腦,要動得充分,動得積極、動得有效。 (1)、設計探究性活動提高教學有效性 有效的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在活動中,教師的適時參與和引導對於達成高質量的活動成效是至關重要的。如電路的連接教學中,可設計探究性活動,由學生自己去探究電燈不亮的原因,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會有許多生成性資源的產生,因此活動教學能以鮮明、生動、直觀的現象與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探究的動機。 (2)、創設學與教結合的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有效性 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在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述中,學生沒有直接在課堂內利用所學知識的活動過程,此時會造成教與學的脫節,聽完之後學生會稀里糊塗,無法把知識真正應用,如果在課堂上採用學案制,教師邊引導學生邊應用所學內容,在課堂上與教師同步動手、動腦、動筆,這樣學生就能在思維活動的情況下學習,將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 三、有效組合要素,創設交互態的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謂的交互態就是要做到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地、互相尊重地討論、交流、甚至爭辯。體現一種既協作又競爭的態勢。據資料表明:學生信息獲取據資料表明:學生信息獲取的有效度15%來自內容,30%來自聲音,55%來自於表情動作和眼神。如果一節課上孩子沒有交流,對孩子是難以發展的。小組合作學習,是eepo學習方式之一,有人說它是eepo學習方式的靈魂。良好的學習方式是提高學習效益,實現要素組合的基本保證。要素組合方式課型,訓練要有梯度,多向度,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迅速打開思維,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1)學習型小組交互。 學生互提問題,方式多種多樣。小組長提出問題,組員回答;個別學生提出問題,其他學生回答;同桌之間提問,互問互答;男生提出問題,女生回答;等等然後各小組交流、評比,這種互動式的小組教學,能夠形成一種良性的學習機制,使學生在聽中學,在思考中學,在合作中學,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使課堂的效果提高。 (2)師生交互。 同一個班的學生,不可避免存在著差異。面對學生差異性,我的方法是:要發揮智囊團成員(優秀學生組成)的積極作用。通常利用復習舊知遷移新知,首先使 的智囊團成員過關,然後通過啟發、討論、質疑、互幫等措施使中等生掌握,最後在老師和智囊團成員的幫助下使學困生學會新知。這樣,就改變了以往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學生的做法,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保持了高漲的學習興趣,實現了使優秀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的教學效果。 (3)採用1+1生生交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針對班級學生知識差異大的特點,特別是學困生知識錯用現象嚴重,採用手拉手,一幫一的辦法進行幫助。在學期初要求班主任盡量以好差生搭配坐的方法排位置,同桌或前後同學結成互助對子。當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的搭檔好夥伴往往會主動幫助講清出錯的原因並啟發改正錯誤。這種針對性查找問題的方法,能夠最大限度的暴露學困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優秀生通過對學困生的幫扶,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深刻,同時,還便於老師以點帶面,掌握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是一個個永恆的話題,課的方式可謂變化無窮,這里說的激活態、活動態、互動態課堂的創設方法只不過是本人一點粗淺的體會,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有著不同的要素組合方式,要素組合的目的是達成課堂有效性的根本。
Ⅷ 課堂要素的基本構成
學校教學系統中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包括()等四個方面。
a.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媒體
b.教師、學生、教室、教學內容
c.教務部門、教學部門、學生、教材
d.校長、教師、教室、學生
Ⅸ 有效的課堂教學有哪些要素
福建師范大學余文森 老師在《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一文從課堂教學活動的要素專和課堂教學運行的環節兩個屬相結合的維度,論及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原理和機制。下面是一些閱讀的摘要:
第一要素:情境與問題。
教學情境就是以直觀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徵的實際事物及其相關背景,顯然,教學情境所提供的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創設情境既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認知停靠點,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心向。這是情境的兩大功能,也是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的兩個先決條件。
教學情境有多種類型、形式,其中特別要強調的是問題情境和問題意識。新課程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培養。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裡造成一種懸而未
Ⅹ 提高課堂教學四大要素是什麼
搞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近幾年,我們立足二、優化課堂教學目標,突出「五個要素」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