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基因在染色體上教學視頻

基因在染色體上教學視頻

發布時間:2021-01-16 20:44:44

㈠ 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推理過程。(有筆記最好)

推理過程抄來自摩爾根的紅白眼果蠅雜交實驗:

這個現象的解釋是控制紅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就可以解釋,再通過測交驗證就可以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㈡ 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

(1)①已知體細胞中缺失一條染色體的個體為單體,所以從變異類型來看,單體屬於染色體(數目)變異,若要研究果蠅的基因組,要測定3+XY共5條染色體上的鹼基序列. ②因為無眼果蠅產生配子的染色體組成4條,而純合Ⅳ號染色體單體果蠅產生的配子的染色體數目為4條或3條,所以讓正常無眼果蠅與野生型Ⅳ號染色體單體果蠅交配,假如無眼基因位於Ⅳ號染色體上,後代野生型和無眼果蠅的比例為1:1;若不在Ⅳ號染色體,野生型為AA,無眼為為aa,進行交配,後代基因型為Aa,全是野生型. Ⅱ①根據題意已知甲是三體且感病的玉米,抗病(B)對感病(b)為顯性,所以親本甲的基因型是bbb,則F1三體乙為Bbb,根據減數分裂過程和特點其產生的花粉種類及比例為B:b:Bb:bb=1:2:2:1,由於n+l雄配子不能參與受精,所以再讓乙與bb雜交產生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為Bb:bb:=1:2,即表現型及比例為抗病:感病=1:2. ②綜上分析,並依據表中實驗結果,6號染色體後代抗病:感病=1:1;6號染色體後代抗病:感病=1:2,所以等位基因應位於10號同源染色體上.故答案是: Ⅰ.①5 染色體數目變異 ②正常無眼 ③野生型果蠅和無眼果蠅且比例為1:1 子代全為野生型 Ⅱ.①1:2:2:1 抗病:感病=1:2 ②10

㈢ 急!! 詳細介紹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提出過程

1有abc三個基因ab交換率為抄a,ac交換率為b若三者為線性排列,則bc之間的交換率是a+b或a-b實驗證明是線性排列。
2rna聚合酶結合於基因,dna開約17個鹼基對,形成轉錄泡。隨著rna聚合酶向5′末端移動,轉錄依次進行。

㈣ 如何把一個基因在染色體上定位

位置測定
根據重組頻率的基因定位 同一染色體上兩個基因之間的距離愈遠,則發生交換的機會愈多,雜交子代中重組體也就愈多。所以測定雜交子代中重組體的多少,就可以知道有關的基因的距離,這是最基本的基因定位方法。A.H.斯特蒂文特把雜交子代中出現 1%重組體的兩個基因之間的距離定為一個圖距單位,後來又有人稱之為一個分摩,用來紀念首先提出交換概念的T.H.摩爾根。同一原理也適用於單倍體微生物的基因定位。
三點測驗法
在包括兩基因定位對基因的雜交中,一次雜交可以測定兩個基因之間的距離,通過三次雜交便可以測定三個基因的排列順序和距離。但是在包括三對基因的一次雜交中,便可以測定三個基因的排列順序和距離,這就是1913年由斯特蒂文特首創的三點測驗方法。例如黑腹果蠅的X染色體上有黃體基因(yellow body,y;野生型灰體,y)、白眼基因(white eye,w;野生型紅眼,w)和短翅基因(miniature wing,m;野生型長翅,m)。將黃體、白眼、短翅雌蠅和野生型雄蠅 (ywm 即+++)雜交,將得到的雌性雜合體 再和雄性子代ywm雜交,得到子二代個體(表3)。
從表中的數值求得:
基因y和w之間的重組頻率=1.3%
基因w和表3m之間的重組頻率=32.8%
基因y和m之間的重組頻率
因此這三個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如圖2。三點測驗或者包括更多的基因的雜交還可以用來研究交叉干涉、染色單體干涉等現象。
著絲粒距離法
一個基因與它所屬染色體的著絲粒之間的距離稱為著絲粒距離。在不同的生物中,可用不同的方法測定著絲粒距離。在粗糙脈孢菌中,著絲粒和基因之間的距離可以根據子囊中子囊孢子的排列順序來測定,這是1932年美國微生物遺傳學家CC.林德格倫所首創的方法。在同一染色體上兩個基因的著絲粒距離都被測定後,這兩個基因之間的距離就可以斷定為兩者之和或者兩者之差。
子囊的排列方式有 6種,AAaa和aaAA這兩種稱為第一次分裂分離,AaAa、aAaA、AaaA、aAAa這四種稱為第二次分裂分離。前者基因A(a)和著絲粒之間沒有發生交換,後者A(a)和著絲粒之間發生了交換。
所以某一基因和著絲粒之間基因定位交換頻率愈高,第二次分裂分離子囊愈多。由於每次交換導致半數染色單體成為重組類型,所以
在高等植物如小麥和棉花中,可以利用衍生的端著絲粒染色體進行著絲粒距離測定。例如某一雄性親本除了有一個正常的具中央著絲粒的染色體以外,還有一個由它的同源染色體衍生來的端著絲粒染色體。如果在正常染色體上有一個待測著絲粒距離的隱性基因,在端著絲粒染色體上有野生型的等位基因,帶有端著絲粒染色體的花粉缺少一條染色體臂,使它不能順利受精,因此大部分受精的配子都帶有隱性基因,即帶有正常的染色體。只有待測基因和端著絲粒染色體基因之間發生了一次交換,才能得到具有顯性野生型基因的配子。因此由這樣的雄性親本和純合隱性的雌性親本雜交子代中出現的野生型個體數便可推知交換發生的頻率,從而求得隱性基因的著絲粒距離。
體細胞交換法
三點測驗和著絲粒距離法中所測定的都是發生在減數分裂中的染色體交換。1936年美國遺傳學家C.斯特恩在果蠅中發現體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也可以基因定位發生染色體交換(見連鎖和交換)。
50年代中G.蓬泰科爾沃等在研究構窠麴黴時發展起來一種利用體細胞交換的系統的基因定位方法。在進行有絲分裂的雜合二倍體細胞中,體細胞交換會導致在子代體細胞中出現隱性基因的純合體,這一過程稱為純合化。
如果某一個二倍體細胞的某一染色體臂上有若干個基因都呈雜合狀態,那麼就可根據子代體細胞各個基因純合化的頻率推知它們的相對位置。交換只使比交換位置更遠離著絲粒的隱性基因純合化,所以某個基因純合化的頻率愈高,它離著絲粒的距離就愈遠(圖3)。 由於體細胞交換頻率遠遠低於減數分裂過程中的交換頻率,所以這一方法一般只用於不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如某些真菌等的基因定位。這一方法也曾在衣藻中用來進行葉綠體基因的定位。
根據所測基因在某一已知染色體區段中是否存在的 基因定位 如果染色體的某一區段的位置是已知的,而且測得某一基因的位置在這一區段中,那麼這一基因的位置也就被測定了。
缺失定位法
一個細胞中的兩個同源染色體中的一個上有一個突變基因,另一染色體上有一小段已知范圍的缺失,如果這一突變基因的位置在缺失范圍內,便不可能通過重組而得到野生型重組體;如果突變基因不在缺失范圍內,那麼就可以得到野生型重組體。利用一系列已知缺失位置和范圍的缺失突變型,便能測定突變型基因的位置。
標記獲救法
這是一種結合物理圖譜製作和遺傳學分析的基因定位方法,它適用於病毒等基因組較小的生物。以大腸桿菌噬菌體ΦX174為例,把野生型噬菌體的雙鏈復制型DNA分子用限制性內切酶HindⅡ切為13個片段,把每種片段和突變型 amg的DNA單鏈在使DNA分子變性並復性的條件下混合保溫,然後用各個樣品分別轉化受體細菌。如果在某一樣品處理後的受體細菌中出現了大量的野生型噬菌體,於是就說明這一樣品中的HindⅡ片段包含著amg的相應的野生型基因,由於13個HindⅡ片段的位置在物理圖譜中全部都是已知的,因此便可以推知amg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應位置。用這一方法在ΦX174的環狀的染色體圖上已經測定了至少19個基因的位置。
根據並發事件的基因定位 位置鄰近的基因表現某些相關的行為,所以從這些行為可以推測基因的連鎖關系。
共轉導法
每一種轉導噬菌體有一定的大小,只能攜帶一定長度的供體細菌的 DNA。例如大腸桿菌噬菌體PI的頭部中只能包裝大約分子量為5.8×10的DNA,大腸桿菌的染色體DNA的分子量是2.5×10,所以PI所能包裝的 DNA至多相當於大腸桿菌的遺傳學圖上相距兩分鍾這樣一段DNA分子。如果兩個基因能同時被轉導,這兩個基因之間的距離必然較近,而且距離愈近則共轉導頻率愈高,因此可以由共轉導的頻率來推算基因間的距離。其中 d是以分鍾計算的供體大腸桿菌兩個基因之間的距離,L是以分鍾計算的轉導DNA的長度,取為兩分鍾。大腸桿菌遺傳學圖的大部分位置上的基因都曾用共轉導方法定位,這樣得來的遺傳學圖比用中斷雜交方法或重組方法測得的圖更為精確(見細菌接合)。
共缺失法
缺失帶來和基因突變相同的表型。由一次缺失所造成的突變只涉及相鄰接的基因,因此可以從缺失所帶來的基因突變的分析來測定一些基因的相對位置,這一方法被廣泛應用於酵母菌的線粒體基因的定位(見染色體外遺傳)。
根據基因行為的定位 基因的某些行為可以反映它們的位置。在細菌接合過程中"雄性"細菌的染色體基因按先後順序轉移到"雌性"細菌中。一些基因組較小的病毒,整個基因組往往作為一個單位轉錄。因此接合過程中基因轉移的先後、轉錄過程中轉錄的先後或DNA復制的先後都可以在某些特殊的生物中用來作為基因定位的手段。
轉錄定位法

許多 RNA病毒的整個基因組往往作為一個單位轉錄。隨著轉錄的進行,由基因組上各個基因所編碼的蛋白質也依序在寄主細胞中出現。當寄主細胞被紫外線照射使本身的蛋白質合成受到抑制時,病毒蛋白的出現更為明顯。紫外線照射也起著抑制病毒基因組的轉錄的作用。紫外線在 RNA分子的某一部位造成損傷後,損傷的部位和它後面的基因的轉錄都將受到影響,損傷部位以前的基因的轉錄則不受影響。因為轉錄沿負鏈RNA的3′端向5′端進行,所以愈是接近3′端的基因的轉錄和由它編碼的蛋白質在寄主細胞中的合成受到紫外線損傷的影響愈小,而愈是接近 5′端的基因和相應的蛋白質的合成愈容易為紫外線照射所抑制。因此只要先用相同劑量的紫外線照射待測病毒,然後再測出寄主細胞中該病毒編碼的各種蛋白質的產量,便可以推知該病毒各個基因的位置。

㈤ 基因在染色體上用什麼方法

很直觀的方法抄是通過原位雜襲交來看,用一段基因特異的序列做成probe,然後對細胞進行原位雜交,這樣可以看到其在染色體的相對位置。
如果是常見模式生物,已經有了全基因組測序數據,那麼就可以直接在genome browser里搜索該基因,ucsc或者ensembl都可以,就可以獲得該基因在染色體上的coordinate

㈥ 基因在染色體上———果蠅雜交實驗圖解及分析

由於摩爾根最初對薩頓的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學說表示懷疑,因此,他進行果蠅雜交實驗的目的並不是去證明基因位於染色體上,而是探究「遺傳與染色體的關系」。
從教科書p.29圖2—8「果蠅雜交實驗圖解」的分析中,能夠得出的結論有:
1、果蠅的紅眼和白眼是一對相對性狀;
2、紅眼是顯性性狀,白眼是隱性性狀;
3、白眼的遺傳與性別有關.
由同頁教科書第二段文字敘述「20世紀初,一些生物學家已經在昆蟲的細胞里發現了性染色體」中可知:性別與性染色體有關;由於「白眼的遺傳與性別有關」,故由此可以推出「控制白眼的基因與性染色體有關」;由同頁教科書第三段文字「白眼的遺傳與x染色體的遺傳相似」,可以推出「控制白眼的基因與x染色體有關」,
從而得出「基因與染色體有關」的結論.這就是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所能得出的結論.而我們知道,「基因與染色體有關」與「基因在染色體上」是兩個不同的命題.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其實,摩爾根及其同事在對實驗現象做解釋時,同樣先設定了一個假設,那就是「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也就是「基因在染色體上」.於是,教科書上出現了用「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設去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這一「戲劇性」的一幕.試想,如果沒有了這個假設,還會有摩爾根他們的合理解釋嗎?
事實上,真正能夠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的還是教科書30頁上介紹的熒游標記法.那才是「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直接證據.

㈦ 測定基因在染色體上位置的方法

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科學家是摩爾根,現代分子生物學採用的測定基因在染色體上位置的方法是熒光分子標記法,通過熒光分子顯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
故選:B.

㈧ 基因在染色體上定位的方法

放射性熒游標記法
元素示蹤法

㈨ 用什麼方法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具體位置

很直復觀的方法是通過原位雜交制來看,用一段基因特異的序列做成probe,然後對細胞進行原位雜交,這樣可以看到其在染色體的相對位置。

如果是常見模式生物,已經有了全基因組測序數據,那麼就可以直接在genome browser里搜索該基因,ucsc或者ensembl都可以,就可以獲得該基因在染色體上的coordinate

閱讀全文

與基因在染色體上教學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