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幾瓶牛奶》教學案例及反思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並能處理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2. 通過實際地動手操作,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湊十」的計算方法。
3.通過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識。
〖教材分析〗
「有幾瓶牛奶」(9加幾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節課,是學生學習進位加法的基礎。教材共分三次活動進行:第一次活動是對生活情境的觀察、思考,提出數學問題,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動通過擺小棒(或圖形)探索「9+5」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特別是「湊十」時,可以拆5湊9,也可以拆9湊5;第三次活動通過「試一試」兩道加法算式,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教材利用學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由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不同就會產生計算方法的多樣性,這樣安排,有利於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學生已經有了一些計算20以內進位加法的經驗,並且,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會計算10以內加減法。教師在教學時應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經過獨立思考,互相交流演算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的多樣性。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今天是小花(貓)9歲的生日,好朋友們都來給她開慶祝會,他們有送蛋糕的,有送鮮花的。小狗點點提來了牛奶,以示慶賀。數一數,有幾瓶。看著小狗點點的禮物,兩手空空的小兔飛飛覺得很不好意思,她趕緊跑回家,把家裡所有的牛奶都提來了,小朋友,你們數數看,她提了幾瓶牛奶?(電腦演示情境)
生:(齊)1瓶、2瓶、3瓶、4瓶、5瓶。
師:小花看著點點和飛飛提來的禮物,高興地數了起來。(畫面定格)
(評析將學生喜歡的小動物編成童話故事。藉助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到十分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
師:小朋友,根據畫面你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1:點點提來9瓶,飛飛提來5瓶,他們一共提來幾瓶牛奶?
生2:點點比飛飛多送幾瓶?
生3:飛飛比點點少提幾瓶?
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共同來解決「小花現在有幾瓶牛奶」這個問題,其他的問題我們先存進問題銀行,今後再取出來解決好嗎?
生:(齊)好!
(二)教學互動活動
1. 活動一。
(1)看畫面說圖意,指導學生根據畫面復述圖意。
生1:小狗點點送來9瓶牛奶,小兔飛飛送來5瓶牛奶。一共有幾瓶牛奶?
(2)根據復述的圖意,引導學生列算式。
師:你們剛才說得真好,那麼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如何列式呢?
生1:9+5=?
生2:5+9=?
(3)探索演算法。
師:你們有什麼辦法來幫助小花算一算一共有幾瓶牛奶呢?可先自己用學具擺一擺、說一說,或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再把你的方法說給同桌聽一聽。
(評析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到學生中間去,聽取學生的不同演算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師:下面我們來聽一聽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9+5=?在匯報或聽取同學們匯報時,希望能乾的你能做到這兩點。
①認真仔細聽其他同學的演算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可以等同學匯報完後提出來。
②匯報時如果用到小棒或圓片,最好能邊擺邊說。
生1:我是一個一個數的,一共14瓶,9+5=14。
生2:我是接著9往下數5個數,10,11,12,13,14。(邊數邊掰手指計數。)
生3:我左邊擺了9個小圓片,右邊擺了5個圓片,從右邊先拿1個小圓片和左邊的9個放在一起湊成10個,10個和右邊剩下的4個合起來是14個,所以9+5=14。
生4:也可以從左邊拿5個小圓片和右邊5個小圓片湊成10個,10再和左邊剩下的4個小圓片合並,10+4=14。
師根據生的口述來板書。
(評析匯報時,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想法,以便集體反饋中能把不同的思維方法都展現出來。)
師:比較幾種演算法,你最喜歡哪種?為什麼?
生1:我喜歡生3的方法,因為他把5分成了1和4。先算9+1湊成10,再算10加幾得十幾。
生2:我最喜歡第2種方法,接在9後面往下數。
師:小花看到你們這么喜歡幫助別人,她一定很高興,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花最喜歡你們的哪一種方法吧。(電腦顯示生3,生4的湊十法。)
師:這種方法你覺得好嗎?
生:(齊)好。
師:你能試著說一說嗎?(同桌學生相互說一說。)
(評析湊十法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方法,大部分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能夠接受,但也要考慮到小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既要肯定他們逐個數數的方法,又要盡量讓他們也學會湊十法。教師可利用「這種方法你覺得好嗎?」「這種方法你喜歡嗎?」「你能試著說一說嗎?」等問題,多創造一些機會讓他們跟其他同學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理解湊十法的意義。)
2. 活動二:故事延續,方法遷移。
師:剛才小朋友們幫助小花解決了問題,小動物們都很高興。小花還想請你們幫幫忙。
(1)比一比,算一算。
(電腦出示補充題:開火車)
9+1+19+1+29+1+3
9+1+79+1+89+1+9
9+1+49+1+59+1+6
(2)想一想,算一算。
9+3=7+9=
分小組活動,先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說一說或擺一擺,做好後再小組匯報交流。
(評析再次用童話故事來激發學生,對小花的請求,小朋友們都很樂意幫助,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教師要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特別是對逐個數數的同學通過練習是否掌握了湊十法。)
3.活動三。
(1)圈一圈,算一算。
師:長頸鹿哥哥送來一封信,裡面有四道題,要求四人小組合作,每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選做一題,並把你的演算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四人全部完成後算順利通過。
①學生看圖,圈一圈,獨立完成每一個小題。
②小組內交流,任選一小題說說自己是怎麼做的。
③小組代表匯報、展示,集體交流訂正。
(評析多樣化的練習形式,對學生來說有新的動力。練習時,不僅要求學生自己會做會說,還要培養小組的合作能力。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通過實物操作來加深理解,也可以讓小組的其他同學幫助解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說一說,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2)游戲活動。
「比比誰算得多」(電腦出示游戲情境圖)。
事先准備1~10的卡片,游戲時教師先組織學生示範做,然後再分小組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①看圖,明白游戲規則。
②以小組形式做數學游戲,如9+4=,同學間相互說出算式,同時說說自己是怎麼算的。
(評析對學生而言,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來組織,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游戲的方法多種多樣,通過游戲,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練習的目的。)
(三)教學小結
師:通過學習,你會計算9加幾了嗎?想一想,你還有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1. 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保護並激發其學習願望和興趣,學生回答得是否正確,語言是否完整,教師可以延緩評價,要多鼓勵。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統一規范的語言來訓練學生。
2. 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試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來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聽、說、想的能力,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活動性,達到「人人求進步、人人求發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在本堂課中,教師對課本中出現的幾種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講解。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自己的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編者點評〗
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標准》的重要思想之一。其目的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由於國際上都採用的是十進制計數法,因此,在計算20以內進位加法時,一般採用「湊10」的方法。但也要鼓勵學生因題制宜,如9+2逐一相加也是很快的。又如9+8,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10+8=18,推想出9+8=17,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思考方法。演算法多樣化是思考策略的多樣化,群體的多樣化。對於個體學生來說,通過集體交流,個人反思只要掌握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就可以了。
② 泉師附小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有幾瓶牛奶》教學反思
《有幾瓶牛奶》,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滲透轉化思想,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關鍵在於啟發學生將9加幾轉化為10加幾,「湊十法」的思考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因此我設計了幾個教學環節:
1、談話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學習這節課前,學生已學習掌握了11~20各數及10加幾、減幾。學生對得數是10以內的加減法已有了一定基礎。在此基礎上,我以孩子的生活實際導入,既可激發學生的興趣,也為後面湊十法奠定了基礎。
2、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本節課圍繞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我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小棒、計數器等學具直觀地幫助學生尋求解決辦法,形成感性認識後,逐步抽象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新的課程標准和新的教材倡導方法多樣化,目的是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方法去嘗試解決問題,我在設計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演算法計算,並在小組內交流,目的是讓學生先自己優化。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自己收獲了許多,也認識到備課當中以及實際教學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應開拓學生的思維
在本節課教學中要體現演算法的多樣化,演算法多樣化是課堂標准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並不是指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實際教學中學生們只感知了湊十的方法,學會了9加幾的計算,在教學中,我還應該放手讓學生說,開拓學生的思維,只要學生說得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2、教學環節時間的分配
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究交流「9加5」的多種解法時,時間用得過多,導致後面比較倉促,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加註意。
課的准備過程是自己提高的過程,講課後的反思是提高中的提高。正是在反思中體會的這些不足,讓我進步,學習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③ 一年級數學有幾瓶牛奶的教學反思
《有幾瓶牛奶》教學反思
《有幾瓶牛奶》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第七單元的第3節課,是孩子專初步接屬觸進位加法。應用「湊十法」,學會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關鍵在於啟發學生將9加幾轉化為10加幾,「湊十法」的思考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讓孩子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並理解「湊十」方法的簡便性。
本節課圍繞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利用課件出示了1箱有9瓶牛奶,1箱有5瓶牛奶的情景圖,請學生們提出問題。學生們經過思考,踴躍發言:如一共有幾瓶牛奶?左邊比右邊多幾瓶牛奶?右邊比左邊少幾瓶牛奶等問題。我請學生拿出小棒,擺一擺,算一算,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這個問題。學生通過擺小棒等學具,直觀地幫助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並列出算式解決問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達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形成感性認識後,逐步抽象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
④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有幾瓶奶教學反思
有幾瓶牛奶」(20以內的進位加法「9加幾」)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72-73頁的內容。在學習本節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10以內的數和10以內的加法,有了一定的運算經驗。教材的編寫意圖是:滲透演算法多樣化的理念,鼓勵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解決有幾瓶牛奶這個問題時(9+5=)教材上出現的演算法有四種:1、數數;2、「湊十」法(把5分成1和4,1和9湊成10,10+4=14)3、「湊十法」(把9分成5和4,5和5湊成10,10+4=14);4、10+5=15,9+5=14。課前准備時,我設想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得出四種演算法,再讓學生通過比較得出「湊十」法最簡便。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當問題一提出,學生的回答卻出乎我的意料,我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准備的教學設計,卻沒有得到預設的目標。下面是這段教學的課堂實錄。
師:剛才我們通過觀察,知道了笑笑的左邊有5瓶牛奶,右邊有9瓶牛奶。那麼「求一共有幾瓶牛奶」怎樣列式?怎樣計算?
問題一提出,馬上就有一學生脫口而出9+5=14(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師:那麼你是如何計算的?
生1:我想出來的,幼兒園我就會了。(此語一出,又有多個學生舉手)
師:那麼其他小朋友是怎樣算的?
生2:我知道一盒裝10瓶,盒子里拿走了1瓶,我就放1瓶進去湊成整盒,再加上外面的4瓶,就是14瓶,9+5=14,這樣算比較簡便。
生3:因為9+1=10,10+4=14;所以9+5=14,這叫做「湊十」法。是我爸爸教的。
生4:我也是這樣想的。
師:同學們都很聰明,還有其他演算法嗎?
生:無人舉手。
師: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演算法。(心想還有兩種演算法沒有出來,擺完小棒再讓他們說一說。)
幾分鍾後,學生擺完小棒。
師:你們找出其他演算法了沒有?
生6:我把左邊的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拿出其中的5根和右邊的 5根湊成10根,再加上4根就是14根小棒。
師:還有嗎?(教室里靜悄悄的)
過了一會兒,終於有一學生舉手。
生7:還可以用數的。(我心想終於出來了,接下去可以引導學生比較了。)
可教室里一下子又鬧騰起來,底下的學生說開了:真笨,笑死人了,現在還用這種方法。
這時,一學生站了起來。
生8:老師,這是個很笨的方法,我比較喜歡第一種演算法,9可以和1湊成10,這樣比較簡便,比較快。以前讀幼兒園 我也是用這個方法。
師:其他小朋友呢?
生:我也是,我也是。(搶著回答)
⑤ 新版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有幾瓶牛奶教學反思
《有幾瓶牛奶》教學反抄思
《有幾瓶牛奶》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第七單元的第3節課,是孩子初步接觸進位加法。應用「湊十法」,學會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關鍵在於啟發學生將9加幾轉化為10加幾,「湊十法」的思考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讓孩子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並理解「湊十」方法的簡便性。
本節課圍繞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利用課件出示了1箱有9瓶牛奶,1箱有5瓶牛奶的情景圖,請學生們提出問題。學生們經過思考,踴躍發言:如一共有幾瓶牛奶?左邊比右邊多幾瓶牛奶?右邊比左邊少幾瓶牛奶等問題。我請學生拿出小棒,擺一擺,算一算,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這個問題。學生通過擺小棒等學具,直觀地幫助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並列出算式解決問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達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形成感性認識後,逐步抽象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
⑥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有幾瓶牛奶教學反思
《有幾瓶牛奶》教學反思
《有幾瓶牛奶》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第七單元的第版3節課,是孩子初步接觸權進位加法。應用「湊十法」,學會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關鍵在於啟發學生將9加幾轉化為10加幾,「湊十法」的思考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讓孩子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並理解「湊十」方法的簡便性。
本節課圍繞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利用課件出示了1箱有9瓶牛奶,1箱有5瓶牛奶的情景圖,請學生們提出問題。學生們經過思考,踴躍發言:如一共有幾瓶牛奶?左邊比右邊多幾瓶牛奶?右邊比左邊少幾瓶牛奶等問題。我請學生拿出小棒,擺一擺,算一算,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這個問題。學生通過擺小棒等學具,直觀地幫助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並列出算式解決問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達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形成感性認識後,逐步抽象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