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光是怎樣傳播的教學反思及專家點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運用實驗驗證理解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難點是運用光的直線傳播理論來解釋影子的形成。
學生根據前面兩課的學習,可以理解影子的形成是由於物體擋住了光源的緣故。如何讓學生理解光是沿直線傳播的,並利用光的直線傳播理論來解釋影子的形成,理解陰影部分為什麼沒有光線進去呢?
首先我讓學生作出了猜測,學生都知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我再播放光照射物體的圖片讓學生思考:光是沿直線的形式傳播嗎?
接下來,為了驗證學生的猜想我安排了兩個實驗,實驗由簡到難,層層推進。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做書本上介紹的這個實驗——光穿小孔。在這個實驗中學生都發現只有讓三個小孔對齊,才能使光通過在最後的紙屏上產生光斑,這就驗證了光的直線傳播。再引導學生,移動小孔紙板進行觀察,學生通過實驗發現移動後,在最後的紙屏上不能出現光斑了,光斑出現在移動的那塊小孔紙板上了,從而驗證了光只沿直線傳播。為了使學生能清楚的看見光的直線傳播路徑,我為學生再演示了第二個實驗:煙箱實驗。在一個透明的長方體盒子中噴入少許的煙後,用一直激光筆對著煙箱照射,學生可以清晰的看見一條筆直的光,又進一步驗證: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最後,我拿出一根直管、一根彎管和學生玩了一個小游戲。在6小組中各選一位學生上來分別用直管和彎管來看教室的白熾燈燈光,最後,6位學生得出的結論都是相同的——直管能看見燈光,彎管看不見燈光。這樣就從反面驗證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通過光的這一特性就能合理的解釋影子的形成其實就是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整堂課,其實內容都很簡單,就是如何一步步加深驗證,對於學生來說可能興趣更大,因為這堂課注重更多的是探究的過程。
這節課我也總結了一下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 要遵循學生的認知過程,運用實驗、有效的提問、引導和討論等策略;
2. 將學生帶入生活情景,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激起學生的探知慾望,引導學生探索;
3. 同時輔以相關課件如:日食、月食的形成,指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有關現象進行歸納。
4. 要給學生閱讀課本和記憶基本概念的過程,給點時間讓學生記憶基本概念和規律;講例子耗的時間太多,我覺得課後思考的方式更好。
Ⅱ 國外專家名言 教師為什麼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人員的學者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反思不僅是批判性的思考,而且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實踐做出的行為以及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有其延續性,教過了不是了結,不能邊教邊丟。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看整個教學過程,追問一下:「我的教學有效果嗎?」「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正如有的教師所說,通過反思,在學生的「錯誤」中求發展,在教師的「失敗」中尋發展,在教材的「局限」上尋發展。反思是教師全面發展的過程,教師只有全面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他才能從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審視、修正原始經驗,在強化、否定的思維加工中,經驗得到了提煉與升華,從而轉變為一種目標明確並有先進理念支撐的實踐行為,讓自己從一名「教書匠」轉變為「科研型」教師,甚至「學者型教師」。目前,我們所進行的教學反思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後反思三個階段。課前反思即是對課程標准及教材的解讀和對教學設計的初步設想,因而它具有預期性,能讓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課中反思即及時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它具有調控性,有助於教師課堂控制和應變能力的提高;課後反思具有深刻性,讓教學經驗理性化,有利於教師總結和評價能力的提升。通常這種反思我們可以通過評課,做教學案例、寫教學手記等方式來進行。說到反思,許多教師便認為是寫寫教學札記,實際上做教學案例、評課也是一種反思。評課包括自評或他評,具體內容可以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角度進行。評課有益於教師悟出個中滋味,獲益匪淺。寫教後札記更多是重在分析、總結,不僅要記錄下成功與失敗,而且還要寫進自己的感悟,補充意見,使其成為今後教學的借鑒。教學案例是課改中出現的新名詞。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在實踐中不斷反思,通過一些具體的教學片段或剖析或對比,說明一些道理,讓教師具體地領悟到怎樣做,更能符合新理念。這樣,教學問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教師的教學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學理論也就會隨之得到一定程度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