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分有多長教學反思》
《一分有多長教學反思》
案例不僅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版學權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㈡ 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課桌有多長教學反思
《課桌有多長》這一課之前,學生已經有了兩次關於長度單位的直接經驗,即一年級上冊的「比長短」和上節課《教室有多長》的自選單位測量。在這樣的測量活動經驗積累中,學生已經對長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觀認識。本節課是學生學習長度單位的起始階段,對於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點如下:
學習目標:1、再次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和線的長度(限整厘米),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
學習重難點:使用刻度尺正確測量物體和線的長度(限整厘米)。
二、做的好的地方:
1、調動多種感官體驗,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認識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這一重要環節,我安排了5次活動:「看一看」——找一找尺子上1厘米的長度,建立初步表象;「拿一拿」——用手比1厘米長的小棒;「比一比」——用手比出1厘米;「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厘米。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經歷「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突出教學重點。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測量紙條長度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自己測量,結果大家的答案不統一,請一位同學上台展示自己測量的方法,交流評價後,老師再總結測量方法。這樣做到了在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與老師的主導作用相得益彰、和諧統一。
三、不足之處:
在估測方法方面強調得不夠
在測量紙條長度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估計,但忘記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麼估計的了,少了估計方法的交流。我認為應該讓學生交流方法,使學生意識到估測並不是憑空瞎猜,而是有方法的。然後再動手測量。
四、我的收獲:
1、博眾家之長,虛心求教
講一節課需要多向其他老師學習,博眾家之長。之前我聽了三位有經驗的教師講的這節課,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借鑒了幾位老師好的做法。教研組的各位老師給了我很多幫助,尤其感謝主任和組長郭老師的指導。從研課到上課,我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自己的教學也更有方向感。在這么一個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相互分享的大教研團隊里我會更努力地使自己成長起來,將缺點變為優點,優點化為特點。
2、預設是最好的生成
在准備教學設計的時候要細致,把可能發生的事都想一遍,然後想好應對的策略。只有把情況都想好了,遇到突發情況教師才能應對自如。在課的開始,當問學生「你准備選什麼統一的工具測量?」時,有學生說尺子,有的說書、本。由於我提前准備好了這種情況的應對策略,當聽到這樣的答案時就讓學生直接操作了。讓後才引出了「尺子」。
㈢ 教學反思:小學數學《一米有多長》
《1米有多長》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節中關於長度單位的初步認識課。本節是學生已經認識厘米、會用厘米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難點是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用米尺較准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度.基於學生已有一定的認識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離的測量經驗,本節課教學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在實際測量中產生需要學習新知,感受米與厘米二者之間的的關系,並會運用新知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同時教學中提醒學生米尺用來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又為二年級下冊進一步學習千米奠定了基礎。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動機
在上一節課中,學生已經認識厘米、會用厘米量,在這個基礎上,我讓學生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測量黑板的長,在學生的操作中,因測量的物體較長,用20厘米長的學生用尺進行測量,比較麻煩,學生產生了換個比較長的尺子做測量工具或用比厘米大的單位米來進行測量的想法,在此基礎上學習本課的新知識。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在學生解決問題中遇到問題而產生求知的動力,激起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除此之外,我還想通過這個設計想向學生們滲透:在今後遇到困難時,沒什麼好怕的,可以通過學習新知加以解決,從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精神。
二、圍繞重點,多層次展開
孩子們兩天內一下子學了兩個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有些孩子容易混淆,其原因是對1米和1厘米的實際長度認識不夠,以至於在後面的學習中造用錯單位的錯誤。
這了讓孩子們充分認識,我先讓孩子們用米量:(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捲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麼地方是1米;(2)再次體驗。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麼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再讓孩子們區別厘米和米:(1)用兩個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長,再用兩手比一下1米有多長。通過孩子們的動手比較感知厘米是比較小的單位,米比厘米要大得多。(2)用學生用尺量一量;數一數;看一看等方法了解1米裡面有多少厘米。(3)實物測量,使用正確的長度單位。
本節課孩子們對米的認識較好,能正確地用長度單位——米,並進行有關測量。
三、存在的不足
1、反思這次的教學設計是沒有把「估計」運用到實際測量以前的教學活動中,今後的教學在這方面要牢固樹立此觀念,因為學生掌握此項技能,在今後的實際生活當中受益匪淺。
2、有關長度單位的認識只是一個開始,後面教學中要給學生不斷的強化和運用,絲毫不能懈怠——這是MS-EEPO有效教育理念中的由於強化次數不夠導致的知識遺忘,這也是我教學中要汲取的一點失敗的教訓。
㈣ 課桌有多長教學設計,課件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再次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一度回量單位的重要性。答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和線的長度(限整厘米),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教學難點:
能正確地用直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