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百克水可以溶解多少多少鹽 教學反思
記得上一次教這一課的時候,我是直接跳過去的。因為認為既然已經讓學生自己設計了食鹽與小蘇打溶解能力的比較,那麼這一課也順理成章地可以完成了。所以就沒有上這一課跳過去。以前呢,大概也一直都沒有上這一課,都是認為浪費時間啊,既然前面都設計過方案,都比較過了,這節課再上就沒有意義了。不過這次我還是上了。我上課的原因是在比較食鹽和小蘇打溶解能力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用天平秤稱食鹽,結果實驗做起來結論各種各樣,對50ml到底可以溶解多少食鹽還沒有形成定論,只是知道食鹽和小蘇打誰溶解得多。
聽了章鼎兒老師的講座,他舉了100ml的水可以溶解多少克食鹽,老師安排好學生1號攪拌,2號觀察,3號記錄,4號倒鹽,來反問我們科學課探究味到哪裡去了?於是,我也深深反思自己的科學課應該如何體現科學探究味。這堂課我首先讓學生自主猜測100ml的水可以溶解多少克食鹽?第一個學生站起來猜測100ml水可以溶解50克食鹽。我追問依據,她說她認為2ml水可以溶解1克食鹽。再追問,這個結論怎麼來的?學生說自己是猜測的。第二個學生站起來說100ml水可能溶解36克食鹽。我追問依據,該生說上一次做實驗的時候,得出50ml水可以溶解18克食鹽,所以得出今天100ml可能溶解36克。我表揚該生的猜測立足於以前的實驗基礎上。鼓勵其他學生像這位學生一樣在上次實驗的基礎上在說說自己的猜測。之後,我突然又想,也許學生可以這樣想啊,說不定水成倍增加,溶解的量不一定成倍增加啊?所以如果否定第一個學生的回答,這樣不是限制了學生思維嗎?所以對一個學生的猜測我不能持否定態度。後來,讓學生寫實驗方案時,有一組學生猜測100ml的水能溶解12克食鹽。當時,我蒙了一下,怎麼有這樣的猜測呢?但是我又轉而一想,也許在孩子心裡,水越多,溶解的也許會越少呢?於是我引導學生在實驗結束後,如果如他們所猜測的,還可以得出:水越多,食鹽溶解得越多或者水越多,溶解得越少;水成倍增加,食鹽的溶解量也成倍增加。
猜測結束後,就讓學生撰寫實驗方案。有了上一次的實驗,這次的實驗方案我估計難度不大。但是我沒有想到的是,我課前替孩子們准備的食鹽是一包28克,2克1包的5包,這與孩子們的實驗方案完全不一樣。於是,我提醒孩子們老師替你們准備的器材是這些,你根據老師准備的器材寫實驗材料。當然我沒有告訴學生我替每組都准備了2克1包的有5包,這樣學生的猜測就失去意義了。這樣我的材料准備與學生的實驗方案就發生了沖突。學生就一次又一次修改他的實驗方案。想到這里,我突然覺得悲哀起來,其實孩子們根本不知道我這樣准備材料的目的。本來我這里應該讓每組孩子把自己的實驗方案展示出來,進行比較,看哪一組的實驗方案更科學。剛開始拿過來給我看的學生的方案是這樣的:猜測100ml的水可以溶解40克食鹽,准備4包10克的食鹽,一次一次地倒。有的學生猜測100ml的水可以溶解30克食鹽,准備2克2克地倒,倒個20次。當然在學生的其他實驗方案還沒有出爐之前我就說了,同學們這樣的方法不好,老師准備的食鹽是28克1包,2克若干包,請根據老師提供的器材寫。有些學生怎麼也寫不起來,被我警告,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在方案制定期間,出現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先到28克還是先到2克一包的。我發現了,就問學生先倒哪個?學生說28克,也說出了原因。但是大部分學生都在做自己的實驗,根本沒有聽。在之後的實驗里,還有很多學生不明白。我認為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就是我不重視實驗方案的比較。如果在實驗前有個實驗方案的比較,這樣學生就明白誰的實驗方案好,好在哪裡?自然我的器材為什麼這么准備學生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哎呀!還是把探究的課變成了老師強加給學生的課。追尋科學探究的課程可真是難啊!
當然尊重孩子,按照學情,一節課根本來不及上,要兩節課才行。章老師說了,課不夠上沒有關系,有改革意識,有學生意識就行了。你遇到一大堆問題了嗎?不用怕,這說明你已經在進行改革了。呵呵!今天我就以這句話來自慰自己,今天的課就是我改革中的困惑。
B. 如何提高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能力 教學反思
面對這樣精抄心准備的課堂,面對襲這樣的錯誤時,我們該怎麼辦?除了以後我們更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外,更重要的是目前要將這一錯誤資源整頓,我們可以抓典型的錯例,和學生一起分析錯誤的所在,是粗心的錯誤,還是方法的錯誤,或還是其他的錯誤。讓學生也在作業中反思自己的錯誤,以便在今後的作業做更能避免這樣的錯誤。因為計算題的內容畢竟有別於其他內容的學習,他更要學生養成細心做題的習慣。所以,糾正錯誤,在揪錯的道路上讓學生更好地養成學習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切不可放棄這樣的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