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新課程目標要求堅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內涵是: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要落實好這個艱巨的任務,提高我們教師隊伍自身的素養已經迫在眉睫。語文教師應該怎樣提升自己?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來談談我的幾點粗淺認識。
1、 學無止境,要想提高自己,必須多讀書。可以讀一些與自己的教學理論專著,充實理論知識,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可以讀一些研究教學、指導教學之類的書,這樣的書,包括關於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改進教學。關於教學策略、技能指導的書也能夠幫助我們。一些文學類的書也應該抽時間讀一讀,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才能在課堂上給學生侃侃而談,適當拓展。
2、 認真對待學校提供的培訓學習機會。不能抱著應付的態度,對於老師布置的作業應該認真完成,及時總結學習心得,學習收獲。這樣才能真正地在課堂上提高自己。 3、 每上完一節課應該及時地反思總結自己。反思自己的成功之處,反思失敗的地方,想像下次碰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 。
4、 多聽聽水平比較高,經驗較為豐富的老師的課。多向他們學習,多向他們請教。
5、 多爭取一些外出鍛煉的機會,聽取專家學者的建議,在不斷地錘煉中提升自己。
總之,要對教育事業滿懷熱忱,對學生充滿愛心,不斷學習,踏實工作才能不斷進步。
Ⅱ 讀後感三篇
紅樓夢
被埋藏了的美女--薛寶釵
春夢隨雲散,花飛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襲人等是《紅樓夢》主線人物,寶、黛二人的悲劇貫穿始終。薛寶釵雖不是此愛情悲劇的當事人,但也有著相當高的地位。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說,「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說。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著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說,「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著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脫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只可惜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
寶釵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賈家,也深知寶、黛二人心意相通,卻無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無能為力,賈母如此有誠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絕?何況,薛蟠之事,賈家也盡了不少力,寶釵也不想為難母親。嫁於寶玉後,雖說黛玉已死,寶玉待她也不薄,可寶玉仍是對黛玉念念不忘。最後,她已懷身孕,寶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為僧,留她獨守空房。說來,得人心又如何?最終也未得幸福。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全劇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為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沖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顰兒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說話從不造次,不該說的話絕不多說,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為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說,說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時而勸戒寶玉,寶玉無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強,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說;二襲人如此勸慰,仍不見起效,多說也無效。就此打住,多說無意。再拿她與寶玉結婚之時,伺機將顰兒的死訊告訴他,也顯示了她的才智。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來說說我自己的見解,我自認為對寶釵的為人,性格,想法都不夠了解。我只是以一個常人的角度來思考。
寶釵處理世事甚是圓滑,幾乎是人見人愛,可難免會有點虛偽感。她對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輕易像他人傾吐心聲,她就好似將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來沒有人自願,將自己埋藏,她也許是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這么做的。在母親面前,她是貼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媽臉上也有光。也許她是招人喜歡,可同時她將真正的薛寶釵埋葬。在整部書中,表面上她也許是最完美的,可我總覺得她出賣了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那還有什麼完美可言?也許是家境關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這酒囊飯袋,雖有薛蝌,可畢竟不是親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時,時機成熟後,便可尋回自己,可到時到何處尋回自己?雖然她是強者,我個人認為將自己埋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不是一個弱者做的來的,可最後她卻不是真正的贏家。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痴痴嘆,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雲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閑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常聽人討論,寶釵凄慘還是黛玉凄慘?可縱觀全文,細細評之,你便會覺得這個問題已不重要了。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黛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這些只是我個人的愚見,也許冰山一角都未觸及,還搞錯了方向,扭曲了曹雪芹的原本用意
天藍色的彼岸
《天藍色的彼岸》的作者是艾莉克斯.希爾寫的,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名叫哈里的男孩,因為車禍而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天堂,在那裡哈里認識了阿瑟,哈里和那些人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目的地那就是——天藍色的彼岸。
讀了這本書,我深有感受。哈里有一個姐姐名叫雅丹可哈里卻總叫他的姐姐「鴨蛋」……我也有一個弟弟,每次都會莫名其妙的惹我。有時候把我惹火了,我也會說出一些過分的話,甚至和他打架。結果,我們兩個人都被爸爸媽媽很「K」一頓,在爸爸媽媽的監督下握手言和。平靜幾天後又開始打打鬧鬧,又被爸爸媽媽教育一頓。就這樣打打鬧鬧的享受著生活。我真的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弟弟從世界上消失了,我和爸爸媽媽會怎樣,會天天以淚洗面?活在以前有弟弟的記憶里?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如果這個家少了他會怎麼樣。雖然,以前希望過媽媽沒生他。但在看了這本書以後,我改變了我的想法。
還記得,在《天藍色的彼岸》這本書里提到了一本名叫《死亡》的書,書的末段說道,「如果我們只熱愛生命而不熱愛死亡,那是因為我們並不真正熱愛生命。」我認為,這本書說的沒錯,從我們在媽媽的肚子里生長開始,我們便有了生命,有了一個新的開始。死亡,是在結束我們的一生,也是另一個一生的開始。
人們總是在死後才發現,他們生前用勁全力想追求的東西,在死後卻變的一文不值。
死亡,其實並不可怕。它只在於每個人對待它的態度。有的人為了不接受死亡的來臨尋找長生不死葯,殺死了多少無辜的人,結果,還不是弄巧成拙。有的人厭惡了生命為了更快地迎接死亡,傻傻的輕生……有多少的人死於對待死亡的態度?
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吧!珍惜所有愛你的人吧!說不定這一秒你還活蹦亂跳,下一秒你就死了呢?
三國
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2.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
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著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回答者: 美美安娜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1-22 16:01
世界名著《簡愛》讀後感:堅強的人
內容摘要: 作家是忽略了羅切斯特先生的真實性或掙扎性的。這其實也很好理解,無非是為了成全一段純粹的愛情的延續。如果讓每一個古怪個性都不停地輪番作怪的話,生命哪裡會留下愛情,只剩下爭吵而已
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 ——《簡·愛》夏洛蒂
剛剛讀完《簡·愛》這部世界文學名著,我想任何認的心情都將久久不能平靜。這是英國文壇一位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寫的一個叫簡?愛的女子的傳記,也是作者自己的縮影。書中簡?愛從蓋茲海德到慈善學校,又到桑菲爾德庄園,經歷了許多苦難和曲折,最終獲得了自己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和愛。
書的前半部分是講簡?愛的童年生活,在蓋茲海德的養母家,她一點也不合群,更得不到任何人的尊重。但是她並不甘心,她想努力爭取超過別人,以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壞孩子。但是她卻被送進了慈善學校——勞沃德學校。那裡的飲食條件很差,住宿條件更差。每天的食物不但少,而且是燒糊的。她們穿的衣服和襪子是最差的,這所學校的校長是reader8.cn一個叫布洛克爾赫斯特的牧師,這個狠毒的校長給學生制定的校規苛刻無比,如:不能留卷發,天然的卷發也不能留,也不能梳辮子。很薄的襪子壞了不能換,一定要自己縫補。但校長卻認為這些規定是基督徒的義務和美德,把孩子們生活中很普通的事看作是世俗的傲氣,把她們身穿破衣看作是應有的樸素,把孩子們的受苦看作是培養堅韌的意志。這些使任何走近這所學校的人都感到憤怒無比。
勞沃德學校好似一個監獄,把那些女孩都關在痛苦之中,又好似一個火爐,激發了簡?愛反抗的怒火。她為朋友海倫?彭斯的遭遇而打抱不平,並告訴她該愛的人就要去愛,該恨的人就要去恨,不能因為他的權利大或小而束縛自己的感情。在一個春天裡,可怕的瘟疫在勞沃德蔓延開來,斑疹傷寒被吹到了擁擠的教室和宿舍,還沒到五月,學校就成了醫院。簡?愛的朋友死了。勞沃德的衛生條件暴露了之後,不得不被關閉。一些有錢人出資又重新建造了一所學校,簡?愛的生活有了轉機。後來簡?愛又經歷了歡樂、痛苦和種種波折,努力尋找著她心中的那份愛,最後,她找到了。
《簡·愛》的故事的確讓人感到一絲溫馥和慰籍,讓人明白愛的真諦。也特別適合從小生活在物資充裕,被愛包圍的獨生子女們來讀,來領略簡那自尊、自強、自立、平和寬容和充滿憐憫愛心的精神世界。
愛情、親情和憐愛之心是人類最豐厚也是最重要的精神財富。缺了它,等於白活一世。學會愛人,感恩很重要。
《簡·愛》這本小說是以簡的性格為脈絡的,這樣的結局是為簡的性格取向服務的。但是對於羅切斯特呢?簡從前有的自尊與自卑難道羅切斯特先生就3COME文檔頻道一點也沒有嗎?難道他就那麼容易做到與簡在一片縱過火的廢墟上重新開始新的幸福生活嗎?
作家是忽略了羅切斯特先生的真實性或掙扎性的。這其實也很好理解,無非是為了成全一段純粹的愛情的延續。如果讓每一個古怪個性都不停地輪番作怪的話,生命哪裡會留下愛情,只剩下爭吵而已。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精彩的一面,讓我們為簡?愛的美和愛而鼓掌,為夏洛蒂?勃郎特的經典之作——《簡?愛》而鼓掌吧!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讓我大開了一次眼界,也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只要我們像魯濱孫一樣,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縮,有他那種不畏困難的精神,在絕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麼事情我們不會成功呢?又有什麼事情能比魯濱遜所遭受到的更糟呢?
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後被救回英國。賽爾科克在荒島上並沒有作出什麼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但笛福塑造的魯濱遜卻完全是個新人,成了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作者笛福曾這樣點評魯濱遜:形象為不安於現狀,勇於行動,勇於追求,不畏艱險,按照現代文明的模式,開辟新天地的創造者。很多人都只想滿足於現狀,最好是不經過任何風波就過著幸福的生活,而他們卻不知道沒有經過大風大浪的人是經不過任何打擊和挑戰的。有些人雖經過了一番考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一旦東西失去了,他們就再也振作不起來了。因為他們怕再一次為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大費周折。《誰動了我的乳酪》里的小老鼠——咻咻和匆匆在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乳酪後,並沒有任何猶豫,馬上穿上鞋子去開始自己新的尋找。這樣,他們的心態和心境才會更平靜和從容因為他們懂得去追求,所以他們的遠方就在不遠處。
的確,魯濱遜也是一樣的,如果他沒有離開家,而是按照他父親的只是做事、生活,那麼他的人生一定沒有那麼精彩。在他的眼中就只會有金錢,還有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也就不會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去製造東西,去捍衛自己的家園。但他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了,雖然他一次次的遇到困難,有一段日子甚至還被當成奴隸。但他勇於向世界挑戰:他離家出走,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奮斗;他勇於和大自然斗爭:在經過大浪後也沒被淹沒,在荒島上用自己的雙手開辟出屬於自己的家園;他勇於去行動:在荒島上看見俘虜快被野人殺後吃掉,拚命去救他,就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他勇於去追求: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自己想過的生活,經歷大自然的挑戰和重重磨難。
我們也應該向魯濱遜這樣,要敢勇於向世界挑戰,不被打垮,壓力越大則能夠越堅強,這才是我們的目標,要勇於斗爭、勇於行動、勇於挑戰、勇於追求,這樣才能創出一個堅強的自我,一個依靠自己的雙手生活的自我。
有這么一個假設,把你拋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有一艘船供給你充足的食物以及日用品,這個島上沒有兇猛的野獸和野人,那麼,你願意來到這個島上么?或者說,你若變成這樣會怎麼做?這就是《魯賓孫漂流記》的最初假想。笛福把這個假想描寫在魯賓孫這個人物身上。魯賓孫是一個英國青年,他懷著雲游四海的志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經歷無數險情,後來整條船在太平洋上不幸遇難,他作為唯一倖存的人在一個孤島上生存下來。
「有時我會發生疑問,為什麼蒼天要這樣作踐他所造出的生靈,害得他這樣不幸,這樣孤立無援,這樣沮喪無聊,以致使人找不出理由對這種生活產生感謝的心情?」從這句描寫中,不難看出魯賓孫初登孤島時的絕望心情。他需要面對的不是兇猛野獸,而是人類最大的弱點--孤獨。他,在這種環境與可怕情緒的摧殘下,依然活了下來,是什麼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沒錯,是求生的意志,是生命的本能,是生的動力呀!「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從我最不幸的處境中取得一個經驗教訓,這教訓就是: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自慰的東西。」魯賓孫擁有把逆境轉變為對自己有利環境的能力,他懂得如何總結好與壞、利與弊,並善於利用目前的利扭轉逆境,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除了強烈的求生意志,還有魯賓孫自己的冒險精神、毅力與冷靜的頭腦在起作用。他與我一樣,與父母有隔閡,有遠大的志向與抱負,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斗,可是,換作是我能否有他那樣的毅力與勇氣呢?他用雙手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堡壘似的安全的家,儲備充足的食物和彈葯,勇敢地抵抗入侵者。真讓我汗顏,若是我在這樣的環境下,也許會嚇得手足無措,更別提防禦工事和建造一個家了。我還在父母的庇護下,家庭的溫床里,做自己的春秋大夢。雖然我與魯賓孫的年齡無法相比,可單單在精神上,我卻是遜於他許多的。幾乎沒有挫折,我的道路是平坦的,可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我一直抱怨這抱怨那,懶惰地生活在吃飽穿暖無風無浪的生活中。
魯賓孫會成為青年們崇拜的人物,是因為他是有活力、有創造意識、不怕艱苦、善於團結人的一個發展、進步人物。不得不承認,任性、嬌氣、依賴性強而動手能力差是我的也是大多數青少年的缺點。是的,要培養扭轉逆境和在艱苦環境中生存的能力,我得從現在開始,反思自己,鍛煉自己了。
探險小說《海底兩萬里》讀後感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像,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像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打開《海底兩萬里》,我懷著好奇心,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像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郁,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里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籲,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不,它是在啟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獲。
回答者: 蘭芷若虹 - 助理 三級 1-22 16:03
《名人傳》讀後感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為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是什麼支持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麼《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斗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在這里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里留給我們的永恆的東西。
《莫泊桑小說選》讀後感
《項鏈》寫的是教育部職員駱爾塞的妻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瑪蒂爾德,她為了參加教育部長舉辦的晚會,把丈夫准備買鳥槍的四百法郎那去買了衣裙,又向女友伏來士潔借了一串鑽石項鏈。在晚會上,她的姿色打扮顯得十分出眾,「男賓都望著她出神」、「部長也注意她」。她覺得這是「一種成功」,十分滿意。回家後,她脫衣時突然發現項鏈不見了,夫婦大為驚駭,在遍尋無著的情況下,只好賠償。在首飾行里,他們找到了一串一模一樣的項鏈,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由於他們本身生活就不是很寬裕,面對這一筆大數目,他們不得不到處借債,最後買了一串真的鑽石項鏈還給物主。但此後,他們整整花了十年工夫,才還清了債務。後來的一天,瑪蒂爾德碰見女友伏來士潔,在言談中知道先前借給她的項鏈是件贗品,而她卻賠了真的項鏈。
上網看了許多對於《項鏈》的評價,大都是講小說辛辣地嘲諷了小資產者圖虛榮,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幻想,好鑽營的劣根性。
讀完整篇給我的第一個感想是可笑,命運真的很弄人,生活是這么古怪,這么變幻莫測!一串項鏈使她平步青雲,也可以斷送她的一生。但我並不認為她為了參加舞會而去買衣裙,借項鏈是一個錯的決定。誰不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美?誰不希望受他人注目?受他人尊重?如果她的行為是圖虛榮,那麼我們熟知的灰姑娘是不是也很虛榮?灰姑娘也曾為沒有美麗的衣裙與華麗的馬車而不願參加舞會,但從古至今又有誰曾說過她的這種想法是一種奢侈的需求。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幻想?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幻想也是一種錯誤嗎?誰不曾幻想?不會幻想的人就沒有思想。好鑽營?的確,她的確好鑽營,有了衣裙好不滿意,還要飾品。可她也只是希望自己能更加光彩耀人,難道對於美的追求也是一種錯誤嗎?
小說中的一個小情節也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文中是這么寫的「每當她看到那個布列塔尼女傭在幫她料理她的微不足道的家務時,總勾起她的傷心和惱恨,並使她想入非非。」當時她還是個小職員的妻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從中不難看出她對於生活的不滿足。可當她負債累累,家裡的粗事,廚房裡的骯臟活兒都由她自己干時,她又開始對於過往的日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深深懷念。人總是如此吧!對於身邊擁有的總不放在眼裡,認為理所當然,看做微不足道,可當他們忽然失去時,才開始想要珍惜,想再次去擁有,可那又有什麼用,失去就是失去,永遠也無法回到往昔。這不禁又令我聯想到了自己,在放暑假的時候總覺得太無聊,時間太過漫長了,沒事干,生活地很沒意義,天天有空閑的時間玩、睡覺、休息。靠學了,學習的緊張,繁重的作業,壓得人喘不過氣,放學後總希望有一段充足的時間讓自己好好的放鬆,不一定要去哪裡遊玩,只要讓我好好的睡一覺就很令人滿足,反畢竟這種願望已成了一種奢侈。
Ⅲ 教師怎樣備課和書寫教案
教師怎樣備課和書寫教案
做到目中有人。否則,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態度、需要等情況若明若暗,一無所知。即使教材備得滾瓜爛熟,也容易因為脫離學生實際,而造成教學的失敗。
教師備學生應做到以下六個了解。
(一)了解班級基本情況。教學班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教師應該對班級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級的學生構成、特點、風氣、智能結構、學習情況、學習興趣,以及多數學生對自己教學所持的態度,班級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班級中各正式閉體和非正式團體的構成等。
(二)了解學生個體自然情況。一個班級是由每一個學生個體組成的。教師要對全班學生做到了解,還應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體自然情況。個體自然情況包括:學生姓名、年齡、視力、聽力、身體狀況,同學和老師關系,家庭教育環境等。
(三)了解學生學習基礎。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包括班級的整體的學習基礎,學生個人的學習基礎。優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講授新課前,教師又要了解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1.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的准備知識;2.新課可能產生的困難和障礙;3.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四)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意見。教學的科學與藝術,既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又體現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要經常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方式方法的意見。要了解學生對哪些方法適應,哪些方法不適應,喜歡什麼樣的方法,不喜歡什麼樣的方法等。
(五)了解學生個性品質差異。個性品質包括學生的觀察山、記憶山、想像山、思維力等智力因素,還包括學生的動機、興趣、能力、氣質、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學生是有很大個性差異的:教師要從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力式來了解學生興趣愛好、氣質類型、性格特點、智力差異,從而為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六)了解學生的變化與進步。要全面准確地了解學生,教師不僅要從靜態上了解學生,還要從動態上了解學生;即及時了解學生的變化和進步。例如學習情緒、學習積極性的變化,組織紀律、興趣愛好的變化,作業情況、課堂表現等:還了解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表揚產生的變化,同學之間鬧糾紛吵架後的變化,在家裡受到叱責或打罵後的情緒變化,考試成績下降後的情緒變化等,針對這些變化,教師要及時了解和發現,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尤其在教學中,教師特別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地強化引導,使之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產生鞏固自己成績的力量和繼續前進的願望。
3、備教學資料——掌握四項原則。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根本.教師必須吃透:但是,如果教師上課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這勢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樣,讓學生感到一點油、鹽、醬、醋的味道也沒有。怎樣才能把課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教學參考資料的學習吸收,生活經驗的觀察積累。給教材「添油」」加醋」,讓教學內容豐富起來,這就會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是死課活教。
那麼教師怎樣去學習和吸收各種教學資料呢?應掌握這樣幾項原則。
(—)博覽精選,厚積薄發。作為教師應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不僅要精通本學科的知識,同時對教育學、心理學、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識都略知一些。
(二)消化吸收,貴在創新。對學習積累的各種教學資料不能機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賓奪主,重在消化吸收,貴在創新運用。如對教學參考書不能照搬,而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礎上去發揮,去創造。
(三)凡引入教學內的資料中的觀點和事例必須科學可靠,要避免錯誤。
(四)引入教學的資料應盡可能是新鮮的,要避免陳糠亂穀子。
4、備教學方法——掌握教改動態。備教學方法是教師備課的又一項重要任務。什麼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採取的一種活動方式。教學方法具有多層次、多形式。但總體上可分為單一性和綜合性兩大類。
(一)單一性教學方法。單一性教學方法是狹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問、或用演示、或讓學生自學、討論、練習等單一活動的方法所進行的教學。
(二)綜合性教學方法。這是一種廣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把教學原則、教學形式,課堂結構,教學手段,單一的教學方法等都包括在內.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如魏書生創造的「定向→自學→時論→設疑→自測→自結」六步教學法。上海育才中學總結的「讀讀、議議、練練、講講?」教學法等都屬於綜合性教學法,
教師備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中應重點學習掌握教學改革中優秀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創造出來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多半是綜合性教學方法。如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包全傑的「小學循序訓練作文教學法」,張思中的「外語教學十六字教學法」等。另外,教師還應看一看國外的一些教法研究資料。如布盧姆的「掌握學習教學法」,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法」,布魯納的「發現法」等。
5、備學法---掌握學法指導內容與方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僅讓學生「學」,而且要讓學生「愛學」「會學」,這是當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
教師備學法指導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一)學法指導的內容。通常教師指導學法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制訂學習計劃的方法(確定學習目標,分配學習時間,選擇學習方法)
2、五環節常規學習方法(預習方法、聽課方法、復習方法、作業方法、小結方法)
3,學科學習方法(以各科教師特點為內容的學習方法。如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習數學的方法,學習外語的方法等)
(二)學法指導的原則。教師的學法指導要想卓有成效應遵從以下幾項原則:
(1)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而重在引導點悟)
(2)體現針對性(不主觀臆想,掌握學情,有的放矢)
(3)體現操作性(不繁瑣籠統抽象,操作方法具體明確)
(4)體現差異性(不搞一刀切,區分對象分類指導)
(5)體現鞏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復強化,長期訓練)
(三)學法指導方法。學法指導應體現多層次多形式;通常有這樣幾種形式。
(l)滲透指導。這是教師在課堂上見縫插針,隨時滲透。
(2)講授指導。這是開設學法指導課,向學生直接講授學法知識。
(3)交流指導。這是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學習經驗,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4)點撥指導。這是學生在學習迷茫時,教師給以恰當點撥提示。
(5)示範指導。有些方法僅靠教師講解是不夠的,必要時教師要做示範,讓學生效仿。
第二部分,新課程下我們如何書寫教案
一、首先提高對書寫教案的認識。
1、教案不但要寫而且還要認真地寫,因為它是備課的一個重要部分。
教師的教案猶如一名士兵的戰刀必不可少。 教師好像一個導演。如果想要做一個優秀的導演,導演好整個課堂,我們該有一個好的劇本,我們對於劇本的操作、角色的配置都該有預見性,而這個「預見性」就反映到了教案里。
教案也是促進我們自己反思的一個過程,我們到底成功在哪裡,我們失敗在哪裡呢?沒有教案,我們不知道,就好像我們做了事情,但是我們不知道是如何做的一樣。 可能有的老師會說:年紀大的老師,有經驗的老師,他們是不是可以不用備課呢?我翻閱了很多特級教師成長的過程,最後發現他們不管什麼時候,都在認真地備課。
教學是個復雜的過程,有很多的變數,今天對一個人管用的激勵方法第二天不一定還有用,對一個人有效的激勵方法不一定對第二個人有用。時代在變,我們的學生也在變,難道我們永遠憑經驗辦事情嗎?很多老師,他們在教學經驗上很有一套,可是當讓他們寫一點東西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不能寫了,為什麼呢?這與不寫教案還是有關系。
2、不應該提倡不寫教案
假如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老師,他從來還沒有教過課,還沒有什麼經驗。那麼他教課以前,就必須要認認真真地備課,這個過程是了解學生的過程,也是研讀教材的過程,更是設計教學過程的過程。有了認真備課這個前提,他才會在上課的時候做到游刃有餘,獲得良好的課堂效果。而作為自己教學過程的經驗總結的教案,不僅僅見證了自己的從教過程,而且會成為自己不斷積累、不斷提高的一個階梯。教案就好像是份歷史檔案,以後再教相關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實行拿來主義,再備課就會相對輕松一些。所以,對於新老師來說,寫教案是促使自己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
有經驗的老師也是需要寫教案的。不過,因為老教師有經驗,寫起教案來會相對簡單一些。簡單不等於不寫,簡單也不能夠說備課不認真。現在的教材變換很快,有許多新知識,新課文,假如上課以前不好好研讀的話,老教師也可能會很被動。能夠上課是一回事,上一堂精彩的高效的課又是一回事,經驗豐富的老師要想精益求精,也必須好好設計上課的思路、設計問題、設計過程,順手把這些記錄下來,寫成教案,其實也不是很煩瑣,寫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整理思路的過程。寫成教案,心裡就有了譜,就避免了手忙腳亂,當然應該提倡。
現在,有條件的老師採用網上備課的形式,這大大減輕了自己的勞動強度,但網上備課也不可能完全把人家現成的教案搬來使用,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取捨,這其實也是一個備課的過程,我認為夾雜了自己勞動的,取捨以後的教案其實也應該是自己寫的教案。
這樣看來,寫教案實際上是任何年齡段的老師都應該做或者說都會做的。一些學校檢查教案也是對老師的一種督促。我看,老師們還是少一些怨言,多一些實干,把寫教案當成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好好寫吧。
3、教案是老師教學的鏡子。
寫教案是一個體現備課思想,或者是整理教學思路的過程。教案要體現一個老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過程,以及教學中的精華,或者說教學中的思維的靈光,教學中的得失。成為及時的反饋教學、總結教學的一種模板。這樣的教案才有意義。
教案是一種教學態度的體現,一種教學思想的展現,一種教學思路的展示,一個老師教學的鏡子。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所以我說,教案一定要寫,新教師要寫,優秀的教師更要寫!
二、編寫教案要領
1、教案編寫的原則:
(1)符合科學性。依標扣本,避免出現知識上的錯誤。
(2)加強創新性。構思巧妙,避免千篇一律。
(3)注意差異性。各盡所能,避免千人一面。
(4)強調操作性。以簡駕繁,避免臃腫繁瑣。
(5)考慮變化性。靈活運用,避免死板教條。
2、編寫教案的詳與略:
對教案的詳與略要正確理解。詳案也不是事無巨細,越詳越好,大段的敘述文字,照抄教科書上內容,致使一節課的教案長達10幾頁,這不僅耗時費力,應用性也不強。簡案也不是越簡越好,除了羅列幾個標題以外,教學過程的導人、練習、板書、提問什麼設計也沒有。
通常,教案應簡明扼要,不應寫得過詳,一個有充滿教學經驗的教案是簡短而實在的。例如有位中學教師在備《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此文是9000個字,但他的教案僅寫了400來字。一是理清文中人物間的關系;二找出對比描寫王熙鳳、林黛玉、賈寶玉等人形象的文字、分析其異同;三以《西江月》詞為全文之綱,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根據上述三條,安排教學環節,三分之二的時間給學生用,目的明確,學生有事可做,課堂秩序井然。一二兩條學生自己處理,教師巡迴答疑,第三條教師重點講解,點明作者為「封建王朝」唱輓歌的哀惋。
三、新教案模式特點:
1、程序清楚,一目瞭然。新教案模式分設教學程序欄,把教師環節和步驟設計以及時間安排直接體現出來,這就會使教學過程的程序設計一目瞭然,又有條理性,又便於教者操作。
2、獨立設計,避免抄襲。新教案的教師指導和學生活動欄目的設計就逼使教師設法獨立處理教材,主動去籌劃教師和學生的課堂活動,這既能減少和避免教師的抄襲現象,也有助於發揮教師的教學創造性。
3、體現主導主體作用,「教」為「學」服務。新教案格式上客觀要求,要設計出教師指導活動和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活動,體現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和動腦、動口、動手情況,這有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有助於要求教師的教學要為學生學服務。
4、言簡意賅,減輕負擔。傳統教案一般都要求寫詳案,勞動量大。新教案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做處理,寫出思路和知識點以及師生活動就可以,這樣能適當減輕教師的一些負擔。
當然這種教案並非是盡善盡美的,有些地方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四、怎樣設計和書寫教案。
1、具體做到:
(1)教案必須由教師本人獨立思考並設計,可參考其他人的意見或教案,但不能照抄。
(2)編寫教案要從實際、實用、實效出發,不同學科、不同課型、不同內容應各有特色,不強求一律。
(3)書寫教案必須用字規范,書寫清楚,保持干凈整潔,始終如一。
2、要寫清楚以下幾項內容:
(1)授課題目:即本節課的課題
(2)授課時間:按教學進度所規定的時間
(3)課 型:即本節新授課、練習課(復習)、習作指導、講評等。
(4)教學目標:根據課標與教材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來確定一節課教學目標。寫教學目標應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基礎知識和技能應達到的程度;二是有關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三是對有關思想情感的滲透。
(5)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課標和教學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來確定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6)學情分析:根據學生認識水平分析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析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需要情況。
(7)教學方法:簡單地說就是教師授課的方法與手段。
(8)教具、學具的准備:即本節所用的如:卡片、小黑板、投影、投影片、錄音機、實物等等。
(9)教學過程(也叫教學程序):
這是教案書寫的重點,也很復雜的。教學程序是教師具體施教的步驟,是教師教學設計的體現,也是教學思想的展示過程。寫教學過程應寫清以下幾點:
①寫出教學全過程的總體結構設計。
②寫出教材展開的邏輯順序主要環節及過渡銜接。
③寫出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方法以及所採用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也可以說主要寫清楚:創設情景的導入;師生合作的交流;課堂效果的反饋(如設計的練習題)課堂教學的小結。
(10)板書設計。教案中要單列板書設計,板書要直觀精練,易歸納小結,易引導,綱領性強,板書使用合理。
(11)課後反思。新的課程積極倡導:教師不僅是課堂的實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實踐者,學會反思是每個教師職業成長的必經之路。因此,我們積極倡導寫好課後反思,而怎樣寫課後反思,寫什麼等問題是每一個教師非常關注的問題,在教學反思中,可以圍繞以下具體問題進行。
一是教材的創造性使用。如教材中有的生活場景的選擇,問題情境的創設並不是很貼近學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學生共鳴,因此,我們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反思中加以記錄。
二是教學的不足之處,如小組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況、態度、價值觀的發展等內容。針對問題找到了哪些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策略和教學的新方案。
三是學生的獨到見解。上課時學生提出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四是學生的學習是否與教案設計相統一。
寫課後反思追求「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見奇;「快」——快捷及時。
附:教案設計2例
「認識物體和圖形」教學設計
執 教: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玉田鎮聯合小學 李金英
教案設計:玉田縣教育局教研室 陳長勝
指導教師:鞠鳳霞 薛玉春
教學內容:教科書32—33頁的內容,練習五的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概念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
Ⅳ 林黛玉進賈府教案標題有什麼好處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回性,典型性,不要答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Ⅳ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乾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Ⅵ 反思課結尾怎麼說
我一定會在總結中進行、在反思中升華!!!(用信誓旦旦的語氣吼出來喔)
Ⅶ 林黛玉為什麼吸引男人
33但如果說到哪一類女人最能打動男人,我覺得還是非林黛玉莫屬。雖說很多人嘴上都說不喜歡林黛玉,覺得她尖酸刻薄、矯情造作加上重度抑鬱,但還是改變不了每個男人多多少少都住著一個林黛玉這個事實。有人曾在自己的生命中遇到過那樣一個人,而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沒能遇到過那樣一個女人,但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她的形象卻越來越完善。林黛玉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雖然相比「心比天高,身為下賤」的晴雯以及「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的妙玉,林黛玉的出身無疑要好很多,但是她到底是寄人籬下。有過寄養在外婆或是其他親戚家裡經歷的讀者,可能會對林黛玉的這種處境體會得深一些。再加上體弱多病,母親早逝,林黛玉養成多愁善感、敏感悲觀這樣一種性格也就不足為奇了。又因為自身聰明絕頂、學識淵博,在自哀自憐的同時又自尊自愛。這樣的一個女人,似乎就是為了得到男人的寵愛而生的。況且,在這樣一個世界裡,這樣的女人也必須得到寵愛。不然,她會活不下去。說她活不下去並不僅僅是因為她可能會維持不了基本的生活,盡管這樣的一個人註定與世俗格格不入會舉步維艱,更因為她的精神是病態的、抑鬱的。這種病態和抑鬱其實是一種詩人氣質,所以林黛玉特別能滿足男性關於「詩和遠方」的幻想。
希望採納和點贊,謝謝,祝你每天好心情!
Ⅷ 腎結石的尿常規
你好!
腎結石病因:草酸積存過多是導致腎結石的因素之一。草酸鹽會與體內的鈣專結合,形成草酸鈣而沉積為結石屬。如菠菜、豆類、葡萄、可可、茶葉、橘子、番茄、土豆、李子、竹筍等食品都是含草酸較高的食物。
腎結石治療:體外震波排石機對10mm以下的腎結石和輸尿管結石是最佳適應症。對較大結石可採取先碎石後排石的原則,達到優勢互補。
意見:如果結石小可以多喝水、多運動,如果結石比較大,只能手術治療,沒有其他什麼特效辦法。
希望可以幫助你!zhu 你生活愉快!
Ⅸ 紅樓夢之林黛玉人物研究報告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可能是個神仙,可望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種姻緣,不想命運如此多作弄,其特點可概括為「凄美」二字。「凄」則主要表現在林黛玉的「身世凄涼、纖弱多病」,「美」則表現在「外在、內涵、藝術」這幾個方面。兩者相加就構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劇形象。
外在之凄美
初見黛玉,作者並未直接著墨來描繪她的美,而是巧借鳳姐的嘴及寶玉的眼來突出林黛玉的絕世美麗。心直口快的鳳姐一見黛玉即驚嘆:「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而在寶玉的眼中:「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好一個「裊裊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筆至此處,一個活生生的「絕美」黛玉已躍然紙上,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內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她寄人籬下的處境讓她總是小心翼翼的為人處事,「生怕被人看輕了去」的心態;另一方面,一個蘭心慧質的女孩兒的小心眼兒更可以為她增添些「靈慧與可愛」之處,從而使林黛玉這個角色的塑造變得更加生動、有血有肉、感人至深。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在較大部分的一些的文學作品中,作者們往往對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揚而使主人公幾達神化的程度,這就導致人物的塑造脫離了現實生活變得空泛無趣、了無動人之情了。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們又可以從她與寶釵相處的文字里邊看得出來,盡管兩人在平日里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後來待寶釵「竟更比他人好十倍」,還把寶釵讓她「每日吃上等燕窩一兩以滋陰補氣」當作是寶釵對她的體貼。再者我們還可以從她教香菱作詩「誨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舉等事可以看出她內心的善良。事實證明,越到後來「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寶釵,而「以誠相待,啥也不瞞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與坦誠也由此可見一斑。
本是天外飛仙,何故凄涼如是?曹翁筆墨之神,亦在於此,一方面讓黛玉「美麗」到極至,一方面又讓她「凄涼」而至身死!於是乎,一個跨越無數時空的、恆久的悲劇性人物--「凄美的林黛玉」至此「雕塑」而成,「活生生」站在你的面前,讓人為她盡情的感痛傷心,耿耿而不能忘懷。人物形象之具體分析
作為榮國府的至親貴戚,林黛玉也不例外地是那一社會統治階級中人。她出生於一個世襲侯爵、支庶不盛的書香門第,這就是為那一時代不少人羨慕不已的所謂「清貴之家」。官僚的父親,因為「聊解膝下荒涼之嘆」,把這個獨生女兒提到男子的待遇來撫養,從小便教她讀書識字,愛之如「掌上明珠」。看來,她有著一段比較嬌慣的、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但是,由於先天的體質纖弱,再加上母親的早喪,使我們又看到,在她的童年生活中,又籠罩著一層不散的憂郁。
這個清貴的官僚家庭,似乎沒有來得及對她進行更多的階級教養;也似乎沒有來得及把那一社會給女人所規定的一切,帶給她以深刻的感受;而是只給她的終身留下了一個空洞而溫暖的回憶,讓她向社會人生邁開了第一步。為了「減輕父親的內顧之憂」,她來到了正是「花柳繁華」的榮國府。
當她一跨進榮國府的大門,立刻就被封建家庭裡面的「脈脈溫情」包裹住了。賈母把她「摟入懷中,心肝兒肉的叫著哭起來」;王夫人吩咐人拿出緞子來為她裁衣裳;鳳姐也攜著她的手說:「要什麼吃的,什麼頑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不好,也只管告訴我」,並且又立即叫人趕緊去為她收拾住房……。這個遠道而來的外孫女兒,不僅一登門檻就受到了這樣盛情的接待,而且此後賈母對她的「萬般憐愛」,既把迎春、探春、惜春三個孫女「倒且靠後」了,而且「飲食起居,一如寶玉」。的確,在榮國府里誰曾受到過這樣的寵遇?憐愛已經達到至高的程度了。榮國府里的人們,誰不對這個「舉止言談不俗」的姑娘,投過來尊敬的、熱絡的目光?
不僅如此,那個使她一見之後便發生異樣感覺的表兄,又與她「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止同息」,其親密處,「亦較別個不同」……
還是啟開了那絕代悲劇的序幕?
復雜的生活現象,首先就是為我們展開了這樣的「人生之謎」。
初到榮國府時,我們看到林黛玉留神地觀看著一切,彬彬有禮地應接著一切。她似乎謹記著母親的遺言:「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因此她「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
這樣謹小慎微地做人,也許自有它的好處吧?
可是,我們又看到,她似乎並沒有認真這樣做。她很快地就給榮國府的人們,留下了「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的印象。
原來,她初來時的那種「留心」、「在意」等等,只不過是從這樣的一個動機出發:「恐被人恥笑了去。」毋怪乎她沒有給人留下多少好感,而只是讓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有著高度自尊心的少女。
但是,命運彷彿惡意地撥弄著她,不久她的父親又死去了。當她回到故鄉去料理過喪事,再回到榮國府中來時,這時她已經不是來此作客的揚州鹽課林老爺的小姐了,而實際上已經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前來投靠賈府的親戚了。處在這樣的情勢下面,自尊心顯然失去了安放的地方,而她的「孤高自許」也顯得更加不合時宜了。
但是,這處境的改變,並沒有使這個少女的生活態度也跟著改變起來,而是似乎更加挑起了她的心高氣傲,更加使她多疑地注視著周圍,唯恐有人對她懷著歧視和輕蔑。周瑞家的送來了兩枝宮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它的「維妙新巧」,而是是否「別人不挑剩下的」。元春歸省時,大家賦詩行樂,她本可以隨聲歌頌一番,但她一心只想「大展奇才,好將眾人壓倒」,後因不能「違諭多做」,便「胡亂做一首五言律應命」。賈母為薛寶釵慶祝生辰,她心裡感到不快,這原是不宜流於言表的,但她偏偏露出「不忿之意」。史湘雲說她像戲台上的小旦,眾人都笑著附和,她本來也是可以一笑付之的,但她卻敏感地覺得,這樣的拿她和「戲子」相比,是一種帶有輕蔑意味的「取笑」,因此大為不滿,不禁怒形於色……
看來,在這個少女的身上,有著太多的敏感和自尊。她的氣量顯得是如此的狹小。但這一切,總是由於在她的內心深處,有一個解不開的隱痛,這就是她的依人為活的命運。她不安於這種命運,但又無法擺脫這種命運。這種矛盾,經常扭曲著她的感情和心理,於是她的心境就永遠得不到平靜,並且招惹著許多看來是不必要的煩惱和痛苦。
有一次,她去敲怡紅院的門,晴雯誤以為是丫頭,便拒絕開門。這個純粹的誤會,想不到竟是這么嚴重地挫傷了她。如果她真的在門外「高聲問她」,事情也就解決了。但寄人籬下的處境,不容她多想,只是立刻在她的心裡喚起了這樣的感覺:「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如今認真慪氣,也覺沒趣。」真的,再沒有甚麼比損害了這個少女的自尊和觸痛了她的依人為活的命運,更能使她傷心的了。那一夜,她「倚著床欄桿,兩手抱著膝,眼睛含著淚,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第二天,她看見落花滿地,便觸景生情地寫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詞》。
落花,把那一時代,只能任人踐踏不能由自己主宰的婦女命運,在她的心裡喚醒了。
但是,這個少女不能認識得更多,她把這種命運的不能解除,都歸因於自己的沒有家。於是,她害上了無可解除的思家的憂鬱症。大觀園里的繁華熱鬧,別人家中的笑語溫情,乃至自然界的落花飛絮、秋風秋雨等等,無一不在她的心裡引起無家的哀痛。整個世界在她的面前,彷彿都變成了製造眼淚與憂愁的原料。
看來,這個外祖母家並沒有對她顯出厚薄,一切都待她以小姐之禮。她彷彿是用太多的猜疑和過量的偏狹折磨著自己。她似乎看不到,用錢如淌水的賈府,那裡會在乎這個外孫女兒的衣食費用?同時又何嘗在她的面前露出過絲毫的「小家」氣派?更何況封建家族太上權威的賈母,是這樣的「萬般憐愛」著她;她的失去父母,不僅沒有因此受到歧視,倒是更加引起了這個老太太的溫情與疼愛。的確,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好親戚的門里,有什麼必要,這樣念念不忘於自己的傷痛呢?要是換上另外的一個人,不是早已感到幸運嗎?
然而,正是在這里,我們發現了林黛玉為人的非常微妙的魅力。
這樣的性格,生活在那樣的時代,就成為一切痛苦的來源。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一個人所能享受和痛苦的,都只能是社會給予他的東西。」因此,林黛玉的痛苦,不是由於她的敏感和多疑,更不是由於自尊,而是由於造成這種敏感和多疑、並壓迫著這種自尊的私有制度。私有制度,這是一切痛苦和罪惡的總根源。
在一切以家為起點的中國封建家族社會里,一個人的價值、尊嚴、地位等等都是以家私來計算的。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家有萬貫,身值萬貫」等等正是說明了這種情形。因此,一個沒有家的人,就等於失去了他的全部身價,整個世界就好像在他的面前豎立起來,沒有一塊是屬於自己立足的地方。失去家的林黛玉,雖然在賈府里找到了一塊棲身之處,但是私有社會制度把人與人之間所造成的種種界線、種種觀念以及其它許多精神上的障礙,並沒有在她的心裡消除。同時,更沒有在周圍的人們心中消除。
而且,私有制度把人與人之間所造成的那許多仇視、傾軋、爭奪、欺詐等等,每天每日在榮國府的圍牆裡面、在林黛玉的身邊發生著。面對著這種情形,連那個還不十分懂事的丫環佳蕙都發出這樣的慨嘆:「這地方本也難站!」難道在那許多勢利的眼光下,一身之外無長物的林黛玉可以安下心來?
不僅如此,即使是這個家庭里的正式成員,又何嘗能夠安下心來呢?小姐探春說得好:「咱們倒是一家子親骨肉呢,一個個都像烏眼雞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這種感受,在林黛玉這個外來人的身上自然就更要加深一層了。實在說來,人們恭敬她,只不過是因為恭敬太上權威的賈母。同時,別人所給她的這種疼愛,既然可以慷慨地施捨,當然更是可以合情合理地收回。後來的事實證明,不是果然如此?是的,要是非等到別人露出臉色,才開始感覺到仰人鼻息的悲哀,這已經幾乎是每一種人都可以達到的「品格」了。
由此可以看出,林黛玉的多疑和敏感並不是她自己找來的毫無根據的痛苦。倒是透過了她的這種多疑和敏感,讓我們看到了,那一社會是具有著一種甚麼樣的魔力!它可以隱秘地、曲折地折磨著一個人,並且把一個人損傷以後,甚至會使你覺得完全是由於他自己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