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愛如茉莉教學反思

愛如茉莉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15 01:29:38

① 如何解釋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素質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其實就是對「有效性」的最好注釋。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避免無效或低效的活動,使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變得有效,使孩子們在課堂上對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盡量避免課後的加班輔導,形成一個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在這里,我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具體談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深入鑽研文本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這『火葯'就是興趣。」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這樣一個描繪性公式: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在潛意識里消除師道尊嚴的傳統思想,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學習的主人,把學生看成平等的、共同探討問題的小夥伴,從而形成相互尊重與信任的支持型氛圍,讓學生真正擁有一個「能學」的環境,才會有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學習中,「說」是學生學習思維外顯性行為。那麼,教師就可以以「說」為突破口,在課堂中創設民主的范圍。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敢說,大聲說,人人說」。提倡「敢說」主要為性格內向的學生、為暫時學習困難的學生打開「放膽」的通道;對學生尚未思考成熟的意見,不刻意追求完善,而鼓勵他們敢於表達。「大聲說」旨在培養學生直言不諱、樂於主動探究的精神;「人人說」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指導思想。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正確地說,流利地說,愉快地說」,促使學生不但樂於闡述自己的見解,並要求趨於正確、完善。為達到通過「說」使學生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在自主探索、研討與創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如我教學《三打白骨精》,上課剛開始,我就忍不住給大家唱了幾句「猴哥,猴哥……」學生們一下子來了勁紛紛講述他所了解的孫悟空故事和他眼中的孫悟空形象。於是准確地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學生也學得自覺、主動。這個引言為這堂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學得輕松自如,學得興趣盎然。開端引趣的方式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三、 抓住切入點,「刪繁就簡三秋樹」。
「真實、朴實、扎實」是新課程所提倡的語文教學精神,崔巒老師提出「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有效的語文課堂追求簡單、快樂和實用。教簡單快樂的語文,抓住教學切入點是關鍵。
1.教學目標簡明具體。教學首先要確定合適的目標。目標要簡明,如果目標過多,面面俱到,反而會心中無目標,一面都不到;目標制訂不能空泛,要具體。
2.教學切入簡約集中。有效課堂由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體現。要達到有效互動,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實際精心選好講課的切入點,設計的問題能使重點突出,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把握課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課文。
抓住好的教學切入點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我們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斷反思,細心揣摩,用慧眼去發掘這個「切入點」,巧妙設置,從而收到「一字窮理,定全課之主腦,片言居要,連通體之經絡」的教學效果。
3.教學環節簡潔自然。真正的好課主要教學環節往往只有幾步,著重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讀寫說悟,實實在在地體會揣摩語言文字。
四、師生對話的有效性
新課程理論指出:語文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交流的過程,師生間、學生間可以進行動態的對話交流。
進行有效的對話交流,首先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對話慾望。在《愛如茉莉》第二課時的教學中,筆者在課堂上營造了一種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多媒體的運用和教師適時的語言渲染讓學生如臨其境,置身於文本所描繪的平淡而又真實的生活場景中,體會如茉莉般淡淡的卻又真真切切的親人之間相如以沫的愛,在本節課的對話中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質疑。問題是理解的開始,學生只有在課堂中提出問題,才能實現真正的交流,構成對話。在《夾竹桃》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筆者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主動對課題產生了質疑:作者為什麼要寫夾竹桃,夾竹桃有什麼特點……圍繞這些問題開展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觀點,認真傾聽他人意見,然後再組織班內交流,真正實現多元互動。對話教學的實質是溝通與合作,可以說沒有溝通與合作,就沒有真正的對話教學,只有溝通與合作才能體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社會交往。
以上實踐證明,只有師生多層次、多通道、多方位、多形式的課堂有效對話,才能讓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五、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與其相適應的語文組織形式——小組學習,被廣泛的引入課堂,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但在課堂上,我們看到的更多是一種形式上的合作。那麼,如何讓合作學習有效呢?
1、合理組建合作小組
組建合理的合作小組,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如何組建?我想首先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性別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同時還要考慮到成績好、中、差的搭配。其次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在一個階段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組織者、記錄員、資料員、發言代表等,並在一定的時間後要進行角色的互換,以便每個成員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
2、選擇恰當的時機、內容
①在體會文本有困難時開展合作學習
蘇較版教材有許多課文蘊含深刻的道理,在理解上對我們山區里的孩子來說具有較大的挑戰性,在獨立探索中出現困難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能由學生自己品讀、發現、總結、提煉,這樣習得的知識才能印象最深,所感所想才能記憶持久。在教學《嫦娥奔月》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鄉親們為什麼非常想念嫦娥呢?淺層次的初讀表現在同學們對文本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誇贊嫦娥如何美麗善良,樂於接濟窮人的品德上。對於嫦娥在遇到險境中透露出的人性美,學生讀不透,理解膚淺。這個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追問:「鄉親們,你們想念嫦娥僅僅因為她美麗善良,常常接濟你們嗎?」再組織學生深入文本進行閱讀,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給足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時間。經過思維的碰撞,學生們深深認識到嫦娥不僅美麗善良,而且在逄蒙搶奪仙葯的險情下她還那麼勇敢、機智,以至於情急之下吞服了仙葯,舍下了和睦美滿的家庭生活。這些情感體驗,都是學生在充分閱讀、思考、合作交流中產生。
②在課堂生成問題時開展合作學習
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整個過程應該是富於思維的靈動的。由於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水平、認識能力和相關經驗的缺乏,對一些教學中的問題個人認識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學生之間認識問題的角度也有所不同。這時可以考慮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組內成員充分發表意見,通過有意義的協商和共享,相互補充,並不斷從別人的發言中受到啟發,形成辯證統一的認識,從而對把握理解新教材更加豐富和全面。我教到《莫高窟》時,有位學生當堂質疑:「『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她坐落在……』為什麼文中用『她』來指莫高窟,而不用『它』呢?」對於學生參與學習生成的疑問,我沒有急著給以正確的解釋,而是將小問題「擴大化」,引導全體學生來探究這個問題。學生們各抒己見,有人說「她」是與「明珠」 這個詞搭配使用的,有人說可能是莫高窟里彩塑多為女性的,有人說這是約定俗成的——因為「祖國」、「柳江河」等都用「她」來指代,還有人說這個詞是書印錯的……在意見的交鋒中,再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論證觀點收集充足的論據。最後,大家達成共識:敦煌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還有重要的藏經洞。她精美、高貴、神聖,如同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又似一位端莊、美麗的女子,用「她」來指代,實在是太恰當不過了。同學們情不自禁地為自己的「偉大」發現而鼓掌。在小組合作交流中,不僅進一步梳理了文章的結構與脈絡,又對課堂中生成的問題作出了完美的解釋,完善了認識結構。
3、教師要進行恰當的引導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在合作學習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講清合作學習的具體要求,每一個步驟該怎樣做,目的是什麼。還應該通過適當的示範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積極採取討論、舉例、引證、實驗、診斷、歸納、演繹等探究形式,有效地開展小組的合作性學習。
開頭段不能太長,控制在30到50個字內最佳;

② 結合具體的探究教學案例,談談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和做好教師的有效領導

提供一個語文的,僅供參考: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切實做好「兩個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幫助我校語文教師規范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特製訂《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基本教學模式》及推進方案。 二、基本模式: 根據我校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我們研究整理了以下4種基本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基本模式,分別為: 1.拼音教學「趣味模式」。 2.識字教學「導練模式」。 3.閱讀教學「活動模式」。 4.作文輔導「說寫模式」。 對這4種有效教學的基本模式,我們還結合具體課文的教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案例(附後)。 三、推進方案: 1.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是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方法。特別是「操作方法」,須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詳細的解讀和說明。培訓分為兩級,先是對鎮級學科教研組長進行培訓,然後由鎮級學科教研組長組織全鎮的培訓,要求培訓到每一位任課教師。 2.活動。通過教研活動的開展來推進有效教學基本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如基本模式專題研討、基本模式課堂教學比賽、基本模式教案設計、基本模式案例評比等。鎮際交流活動的公開教學要成為展示有效教學基本模式的平台。 3.展示。校長室將通過整體教學展示活動推進有效教學基本模式的運用。展示活動將邀請市縣級骨幹教師進行公開教學,請他們介紹自己的教學理念和設計意圖,圍繞基本模式進行業務講座,組織聽課老師開展有效教學基本模式的教學沙龍。 4.提升。我們要求將有效教學基本模式的推進作為一種課題來進行研究,要做好教學日記,把在實踐過程中的收獲、困惑和自己的反思及時記錄下來,並收集整理,最後通過對這些教學日記的分析和研究,總結成功的經驗,發現存在問題,從而不斷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模式。 1.拼音教學「趣味模式」 教學板塊活動安排相關說明 揭題引入設置情境,激發興趣時間1~2分鍾。 趣味導學1.趣味認讀。藉助表音圖領讀,再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比賽讀等形式反復練習。時間10分鍾。 2.趣味記憶。藉助表形圖及拼音兒歌記住讀音和寫法。時間8分鍾。 3.趣味練說。看圖拼讀音節,利用音節練習說話或創編故事。時間10分鍾。 練習反饋1.范寫。指出字母在四線三格中的位置,要求注意書寫姿勢。 2.學生練寫和點評反饋。教者要加強巡視和個別輔導,發現共性的問題,要集體訂正。時間10分鍾。 附:《 j q x 》第一課時教案 一、揭題引入 1.看情境圖圖上畫的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誰和誰正在干什麼? 2.小結圖意,出示相關音節。 3.學語境歌:星期天,洗衣裳,洗衣機,嗡嗡響,媽媽洗衣我幫忙。 4.談話:今天我們要學的三個拼音娃娃就跟星期天的「期」、洗衣機的「洗」和「機」有關。 二、趣味導學 1.趣味認讀。 (1)(出示搭積木圖、氣筒圖和表演圖)我們今天要學的三個拼音娃娃就躲在這三幅圖里,你們能把它們找出來嗎?板書:j q x (2)你知道哪個娃娃的名字?(引導學生聯系情景圖自己嘗試發音,教師相機正音。) (3)教師示範,讓學生注意看口形,仔細聽,然後模仿發音。 (4)開火車讀,正音。
補充:
1.拼音教學「趣味模式」 教學板塊活動安排相關說明 揭題引入設置情境,激發興趣時間1~2分鍾。 趣味導學1.趣味認讀。藉助表音圖領讀,再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比賽讀等形式反復練習。時間10分鍾。 2.趣味記憶。藉助表形圖及拼音兒歌記住讀音和寫法。時間8分鍾。 3.趣味練說。看圖拼讀音節,利用音節練習說話或創編故事。時間10分鍾。 練習反饋1.范寫。指出字母在四線三格中的位置,要求注意書寫姿勢。 2.學生練寫和點評反饋。教者要加強巡視和個別輔導,發現共性的問題,要集體訂正。時間10分鍾。 附:《 j q x 》第一課時教案 一、揭題引入 1.看情境圖圖上畫的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誰和誰正在干什麼? 2.小結圖意,出示相關音節。 3.學語境歌:星期天,洗衣裳,洗衣機,嗡嗡響,媽媽洗衣我幫忙。 4.談話:今天我們要學的三個拼音娃娃就跟星期天的「期」、洗衣機的「洗」和「機」有關。
補充:
二、趣味導學 1.趣味認讀。 (1)(出示搭積木圖、氣筒圖和表演圖)我們今天要學的三個拼音娃娃就躲在這三幅圖里,你們能把它們找出來嗎?板書:j q x (2)你知道哪個娃娃的名字?(引導學生聯系情景圖自己嘗試發音,教師相機正音。) (3)教師示範,讓學生注意看口形,仔細聽,然後模仿發音。 (4)開火車讀,正音。 2.趣味記憶 (1)你有什麼好的方法記住這三個娃娃? (2)引導編順口溜: j:i 字加彎j j j。 q與p比較:q與p正好相反,用順口溜區別:像個9字qqq,反寫p字qqq 。 q與d比較:兩個字母都是左半圓,但位置不同,用順口溜區別:左上半圓qqq,左下半圓ddd。q與ɡ比較:q下面沒有彎,ɡ下面有個彎,用順口溜區別:ɡ下無尾qqq。 x:一個大叉xxx。 3.趣味練說 (1)看圖讀音節 (2)摘「蘋果」,學拼讀 師述:秋天到了,蘋果樹上結滿了蘋果,農民伯伯已經摘下了幾個蘋果(jqx),可他們在樹上交了許多好朋友,你能把他們摘下來擺在一起嗎? A.指名到「樹上」摘「蘋果」。擺好後讓學生說說理由:為什麼這樣擺。 B.指名拼讀,學生正音。 C.小組長組織,用喜歡的方式讀。(提示:可以領讀、輪讀、指名讀、搶讀等等) (3)利用音節創編故事。三、練習反饋 1.指導書寫。(1)復習兒歌:有頭向上升,有尾向下拖,沒頭沒尾中間坐。(2)說說j q x分別住在四線三格的哪幾層。(3)指導: j:它是最高的一個娃娃,一個人住了三層樓。看筆順圖,j有幾筆?先寫什麼?後寫什麼? q:由幾筆構成?先寫什麼? x:注意筆順,先右斜,後左斜。(4)教師范寫 2.學生練寫、點評反饋。
補充:
讀書、實踐、反思 —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 為期六天的教師培訓已經結束了。經過培訓,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我的業務得到了指點。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為能在襟江小學學習、生活感到驕傲,同樣也為自己在這里工作、生活而感到沉重。我知道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襟江人是不容易的,得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和辛勤的勞動,還要具備默默的奉獻精神。六天的時間在豐富而精彩的活動中充實地度過了,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天,但我卻在這短暫的時間里學到了很多在象牙塔中從未接觸過的新知識,更確切地說是一種體會和認識,她讓我找到了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那就是---讀書、實踐、反思。讀書,可以為我們打造厚實的人文底蘊;實踐,是我們專業發展的土壤;反思,是我們專業發展的加速器。將「讀書、實踐、反思」有效地融為一體,定會為我們的專業成長鑄就一條「成長高速路」。 我們要閱讀,要讀專業書,從普通的教育教學雜志讀起,了解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了解教改前沿的八面來風,學習體現課程改革思想的案例與教學方法,了解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力求在每一本雜志的閱讀中,使自己的眼界得以開闊,使自己的實踐能力在閱讀中得到提高。閱讀教育雜志可以使我們的專業素養能到發展,但要想夯實專業發展的理論基礎,還需要加強教育經典的閱讀:要讀蘇霍姆林斯基,要讀陶行知,要讀皮亞傑,要讀孔子。因為,教育的規律,不會因時代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從每一個時代的教育家的經典著作中,我們都可以讀到一個教師所需要的教育智慧。實踐,就是要做好教育的每一天。讓我們以一個研究者的眼光,來看我們自己從事的工作;讓我們以一個教育科學的實踐者的角度,來盡量處理好教育的每一個細節;讓我們的教育生活能在教育研究的狀態中,體驗教育生活的幸福。楊校長為我們構建了理想中的學校,就讓我們帶著教育的理想,用心地經營自己的班級,自己所任教的學科。從孩子的進步中,感受起成長所帶來的魅力;從自己工作實踐的失誤中,尋求教育的真諦。當我們努力從每一個教育實踐的細節用心做起,教育實踐將為我們的專業發展提供一片沃土。
補充:
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自覺,是基於理論與實踐的有助於教師專業成長的加速器。用教育隨筆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心急氣躁,是否違背規律,是否追求立竿見影;反思自己的課堂,是以知識為本還是以學生為本;是為了完成教案,還是立足於生成?為了展示理念還是真正的為了兒童的發展?兒童的發展是虛無縹緲還是真實有效的?能夠記錄自己的教育故事,不僅可以使自己教育的每一天更加精彩,更可以在反思中加速自己的專業成長。為期六天的校本培訓已經結束了,接下來我要面對的是如何努力工作,成為一名優秀的襟江人。現在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作為年輕教師的我們,要不斷閱讀,不斷實踐,不斷反思。就讓我們在這所理想中的學校放飛我們的教育理想吧!
補充:
2008年度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修訂會議發言提綱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老師: 大家好! 在這樣一個積雪重重的天氣里,大家能夠出席會議,我首先表示深深的謝意! 新年在即,先給各位拜個早年,祝大家新年吉祥,萬事如意! 今天邀請到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匯聚一堂,召開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修訂會議,目的就是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把教材建設落實到實處,完善現行教材,給孩子們編寫出一套更加活潑生動的課本,這就是我們為千千萬萬的孩子准備的新年禮物吧! 下面我分別談談現行蘇教版小語教材的編寫理念、創新之處、存在疏漏以及我們此次修訂的重點。 蘇教版小語教材一直秉承開門編書,集思廣益的編書理念,從課文的遴選到教材的逐期修訂,無不是眾志成城的結果。所以,我們的教材就形成了一股清新活躍的內在風格,不落俗,不趨附,自成一家,得到了廣大實驗區師生的好評。成就的取得,歸功於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如今,我們的教材形成了鮮明的特色,那就是:民族化、現代化、簡約化。 (一)民族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凸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從內容上講,蘇教版小語教材選取了歌頌傳統美德(《陳毅探母》)、祖國山河(《九寨溝》)、歷史人物(《木蘭從軍》和傳統文化(《姥姥的剪紙》)等篇章。從形式上講,教材選取了具有我國語言特色的詩詞、寓言、故事、傳說。課後練習安排了成語背誦。 (二)現代化,一是適量編選反映時代風貌的課文(《愛如茉莉》),二是注入現代意識和時代精神(《雲雀的心願》《蘋果里的五角星》),三是傳遞世界文明和多樣文化(《船長》《牛郎織女》)。淘汰了傳統教材的一些篇目,努力構建一個開放式的教材視野。 (三)簡約化,一是體現在課後練習上,嚴格遵循新大綱要求的目標,著重學生的識、寫、讀、背、作、說和習慣的養成,注重基礎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二是在選文上,入選課文與同類教材相比,篇幅短小,即使到高年級也只選千字文。 「便教利學」是教材編寫的重要價值取向。這也是我們這套教材最突出的優點,即,一方面便利老師的教學,同時又有助於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補充:
從「便教利學」的思想出發,我們在課後安排了【按筆順描紅】,讓學生習字時筆順有序可依;按字理識字,同類漢字集中認識,著重漢字基本規律的總結;在拼音教學中,藉助情境、語境學習聲母、韻母,創設了情境圖和語境歌;課外閱讀的實踐活動,歷來是語文教學中最難落實的難點,在蘇教版小語教材中,我們本著「生活中學語文,生活中用語文」的方針,在單元練習中設置了多種練習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引導學生把語文學習落實到實踐生活中去。 為了「便教利學」,教材中融入了許多我們自己的創新。比如,情境圖語境歌、詞串教學、成語歌、古詩故事等。 情境圖和語境歌,就是將一組字母納入一幅「情境圖」中,並配上相應的「語境歌」。比如b、p、m、f一課的情境圖是:大家爬上山坡去看大佛。這時一個小朋友要去摸大佛,爸爸告訴他:「你聽,大喇叭正廣播,大佛是文物,大家要愛護。」與之相配的語境歌是:爸爸帶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廣播(b),愛護大佛不要摸(m)。這樣將字母寓於一個小故事當中進行教學,並輔以琅琅上口的語境歌,就化難為易,寓學於玩,既增加了學習的情趣,又滲透了文化素質的教育。 詞串,是將一組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詞語串聯起來,用以展現某類事物或描繪某個場景。這種教學形式,不僅突出了識字寫字的功能,還能促使兒童認識事物,建立審美意識,增加文化底蘊,潛移默化地培養了他們的閱讀和習作能力。比如一年級的一課是: 太陽 鬧鍾 小鳥 穿衣 下床 起早 刷牙 洗臉 用餐 上學 升旗 做操
補充:
這些詞彙都是孩子日常需要用到的語言,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連綴起來就是一篇小習作了。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習字是種枯燥單純的記憶行為,就會帶著輕松的心情去學了。 成語歌是把一組意思相近、相反或相承的成語放在一組背誦,重在培養學生的詞語積累。我們還自主編寫了「文包詩」的古詩故事,把詩詞的寫作背景、詩境賞析融在一篇文章中,促進他們的古詩的理解。 我們就是在努力地追尋著孩子認知規律的精髓,在課文的編排過程中注重形象化,趣味性,讓師生高效輕松地學習,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我們在教材的編寫中盡心竭力,但也難免存在一些疏漏。在這幾年的修訂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錯誤,這類錯誤還可能多多少少存在於教材中,希望大家批評指出。比如: 一是內容相同或相近。如:神舟號飛船事件,一上《我叫神舟號》和五下《夢圓飛天》,都是介紹神舟號上天。以及課後練習中做賀卡、春遊、讀牌匾等,這些我們准備在今後逐步修訂。 其次是不規范的表述方式。錯字、漏字、多字,表述不當以及標點誤用等。 還有就是繪圖。在五年級下冊《愛如茉莉》中,根據文義應是白色茉莉,而以前的繪圖是粉色,在2007年的修訂中,我們已經做了修改。 在修訂的過程中,我們一直通過網站、郵箱、書信、電話等交流互動的方式,廣泛吸取各方面的意見,認真解答教師和同學們的疑問。教材編寫中的一些盲點,就是經由廣大讀者的慧眼發現的。有的老師反映,低年級識字量過大,中年級課文內容偏深,課本使用沒有考慮地域差異,詩歌題材呈示得過多,有些篇目過於老舊或是太新等等。這些意見有其合理性,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以作為今後教材修訂過程中的參考。
補充:
教材中的不當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我們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尤其是各位專家和老師批評指出,大家的批評和建議,是教材走上新台階的基石,是我們努力工作的精神動力。 現行教材中,有的文章不夠精當,或是華而不實,或是意義膚淺,或是牽涉的時代性、政治性不宜等。我們希望在新一輪的教材修訂中,廣泛爭取讀者的意見,在選文上精益求精。在年底召開這次修訂會,目的也在於,想辛苦各位在新年的喜慶中,抽出寶貴的時間想想教材選文的事情,在來年的修訂中,奉獻給孩子們一份清新美麗的禮物。 在《語文課程標准》中講到: 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這段話科學簡明地說明了閱讀在九年義務教育、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的地位。 新的《課程標准》,強調了閱讀的重要作用。即:閱讀能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系,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拓展視野,幫助人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閱讀能使人與他人溝通,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接受美的陶冶,提高修養和品位。閱讀能發展人感受、欣賞的閱讀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啟蒙教育階段,閱讀的內容會對孩子的價值取向、文化建構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自己的文化,進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依照《標准》中教材課文應「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的要求,我們依然堅持「小語姓小」的原則,編選課文的標準是:題材多樣,內容健康,文風朴實,語言規范,篇幅短小。既要體現時代風尚,也能兼顧傳統美德。形式美,內容也要美,我們就是要在語文教材的學習中,樹立小學生對祖國文化、山河、傳統的熱愛,培養他們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情趣。
補充:
在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上,我們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選入了一篇課文——《金子》。寫的是美國西部開發時期,很多人蜂擁淘金,一個叫彼得的人苦幹了好久卻一無所獲。在他灰心喪氣、准備離開的時候,他偶然間發現這里的土壤很肥沃。彼得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來培育花苗,五年後他實現了夢想。在文章的最後,彼得的一句話發人深省: 「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這塊土地里。」 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當然不是物質上的金子。彼得的故事揭示出,人生最可寶貴的「金子」是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的的精神意志。也可以說,在困頓時刻積極變通,靈活思維也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小小的一篇文章,蘊涵的是人生價值觀的取向。我們就是要在一篇篇的文章中,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勇敢面對挫折,培養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 在六年級下冊我們還編選了一篇《孔子游春》的課文。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當代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榜樣。在課文中,孔子不是在課堂里,而是把學生帶到郊外,從對流水的感悟,教育學生做人的道理;根據學生各自的性格,引導他們對理想的確立。課文結尾說:「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這哪裡是自然界的春天,這是寓教於樂的春天啊! 新時代的教育,我們一直在提倡減輕學生負擔。因材施教,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師生融洽的環境中去學習,必然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孔子游春》這一課,我們就是要宣揚新的教育理念,讓老師、學生走出枯燥刻板的課堂,走進教學的春天。這也是語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補充:
下面再說一說寫作。 《語文課程標准》中說: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言素養的綜合體現。」 具體說來就是,寫作是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生活的一種基本能力。寫作是用書面語言表達和交流,是最嚴格最規范地運用語言的方式。寫作是認識世界和自我的過程,是表達感受和態度的方式。寫作時又具創造性,它也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代表一個人的文化程度。 《標准》還提出:「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從小培養好的文風,不但對於寫作,而且對於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方面,我們要把他們從封閉的課堂中解放出來,引導他們多讀書、多實踐,豐富他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真是地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另一方面,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還要教給他們觀察、研究、實踐的方法,有目的地引導他們進行寫作訓練。 對習作這一小學階段的難點,在教材編寫中,我們提倡小學生寫作讀、寫相結合,所謂厚積薄發,在循序漸進的積累中,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在習作項目的設置上,我們貫穿著大作文與小練筆結合的思路,靈活機動、不失時機地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從說話開始,先行模仿,繼而培養獨立的思維表達意識。中高年級習作設置,提供範例,模仿遷移,選取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話題,作為習作內容,這樣就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為寫而寫的機械式訓練。
補充:
怎樣使閱讀、寫作、口語交際有機聯系起來?這是我們此次修訂要探討研究的一個問題。語言的學習在於應用,這種應用體現在口頭表達和書面寫作兩個方面。怎樣讓學生學有所用,把語文學習真正落實到實踐應用中來,我們在教材編寫上下了一定的功夫。 在單元練習中,我們設置了【學用字詞句】【處處留心】【讀讀背背】【做做說說】【口語交際】【語文與生活】等。把生活引用到課本中來,把課本延伸到生活中去,力求使語文學習生動活潑,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比如在【口語交際】中,設置了「小小展銷會」「學會拒絕」「故事擂台」等,在【習作】中設置了旅遊、小吃、介紹人物、請人原諒等主題。《標准》中寫作的要求,就是要讓學生擺脫寫作時的畏難情緒,樂於寫作,抒發真情。所以就要設置他們喜聞樂見的內容和便捷操作的形式,讓寫作不再「難」。 怎樣把動口、動筆融合起來,使寫作具有切實可行的操作性,這是我們有待思考的課題。這樣「心口如一」的要求,以怎樣的形式體現出來,希望各位老師貢獻智慧,在春節期間多動動腦筋,多提提建議。最後簡單講一講寫字教學。 在《課程標准》中著重提出:要注重學生寫字習慣的養成,書寫規范、端正、整潔。新的《課程標准》很重視寫字教學,在每一個年級段都提出了書寫的要求,特別是在初中階段也提出了書寫的要求,這是以前大綱中里沒有的。 學生書寫的過程,也是鞏固漢字的過程,體會漢字文化的過程,接受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熏陶的過程。尤其是中國書法,對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都有積極的作用。 我們在教材中,設置了鋼筆描紅和毛筆臨摹的練習,並在習作部分有意識地刊登了手寫範文,反復地提醒學生要寫規范端正的漢字。在低年級課本中,我們還展示了筆畫筆順的正確寫法,打好基礎,使「便教利學」落實到實處。 加強習字的訓練,還有哪些更好的形式?我們現行的練習有什麼疏漏和不盡完美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提出更好的方案。 教材的修訂是一項嚴謹而富創新的工作,更離不開集體的智慧。蘇教版小語教材能夠望得更遠,也只能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這「巨人」,就是你們,就是集體的力量和才智。在春節即將來臨的時刻,邀請大家在百忙之中參加這次修訂會,我再次表示感謝,就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們打造出一流
補充:
南京鳳凰母語教育科學研究所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編委會 2008年1月31日
補充:
應該說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意外,學生的理解有時候會產生一些「波動」。這些「波動」不是說明學生認識的膚淺,而是在閱讀經驗進行整合的過程中一種自然現象,也就是說學生發現了事物之間的矛盾,如果這個矛盾不能真正解決,就可能產生對文本的誤解,難以真正體情悟道、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認識上的提升。因而在處理這些「意外」時,我常用方式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拋回到學生中,讓學生在相互對話中,都來經歷這個「意外」,同時又在課文里走了一個來回,並且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產生了屬於自我的體驗和感悟,對課文的理解,人物的把握更加深入到位。

③ 2020內蒙古教師音樂教案-龍船調

一、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通過欣賞並演唱《龍船調》這首歌曲,學生能夠體驗到湖北民歌歌曲的藝術魅力,從而提升對民族音樂的興趣,產生民族自豪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聆聽、學唱、以及創編歌曲,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以及音樂實踐能力。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熟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生能夠熟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難點】

學生能夠體會到歌曲中強烈的湖北土家族民歌的特點,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提升其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培養其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請學生根據歌曲猜測所屬省份:

歌曲一:「藍藍的天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內蒙古);

歌曲二:「大阪城的姑娘」(新疆);

歌曲三:「人人那個都說沂蒙山好」(山東)。

2.請學生回憶湖北有什麼民歌?引入本課《龍船調》。

(二)初步感知

1.播放《龍船調》這首歌曲,在欣賞過程中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這首歌曲的速度有什麼特點?

(2)這首歌曲的情緒又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討論後教師給出結論:這首歌的速度是自由的,情緒是抒情優美的。

2.再次播放歌曲,同時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歌曲講了什麼內容?

歌曲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交流後可以得出:講述了妹妹去過河,請艄公來推她過河的情景;特點是有很多襯詞,生活氣息濃厚等。

教師進行對歌曲進行簡介:《龍船調》是湖北民歌,一首對唱歌曲,由《種瓜調》為基礎,積累了當地勞動人民長期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詞義精煉,旋律流暢、優美動人,活靈活現地展現了土家么妹兒的嬌羞、嫵媚,秀才的酸腐、挑逗,和駝背艄公的幽默、野性。音樂特色在於其旋律起伏較大,音域較寬,節奏較自由,腔調高亢婉轉,有很強的抒情性,感染力強。

(三)探究學習

1.再次播放音樂,請學生們小聲哼唱旋律,熟悉曲調以及歌曲中的節奏規律。

2.教師鋼琴彈奏這首歌的伴奏,讓學生用a音代替歌詞跟唱,發現學生曲調有錯誤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糾正並范唱一遍。

3.再次播放歌曲,讓學生加入歌詞小聲跟唱,在此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襯詞的唱法。

4.教師再次用鋼琴彈奏這首歌的伴奏,讓學生跟唱此曲,並及時糾正演唱中出現的錯誤。確保學生基本可以獨立演唱下來全曲。

5.教師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並請學生模仿這種表達感情的方法。

6.請學生用齊唱、對唱、輪唱等方式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播放維也納金色大廳里,宋祖英演唱《龍船調》的視頻,請學生思考並回答外國人在演唱中國方言歌曲會有什麼樣的心情?

播放《新龍船調》,請學生對比分析有什麼異同(加入流行元素,不失民族風味)。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演唱《龍船調》,了解了歌曲的背景,感受到了湖北民歌的特點,讓學生對民族音樂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提升了學生對於民族音樂的興趣,有助於學生建立民族自信心。

作業:請學生課後收集一些其他的民歌,來進行對比分析,比如《茉莉花》《桔梗謠》等。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④ 大班社會茶葉是怎樣製作出來的教案及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激發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尊老愛幼的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幫助爸爸媽媽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也為了破除孩子們在家不敢動用開水的錯誤看法設計些活動。
活動目標
1、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學會泡茶的基本步驟。
2、學會待人接物,家裡來了客人,你會泡茶嗎?
3、注意安全。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泡茶方法及步驟。
2、小心燙傷。
活動准備
開水一壺、茶葉一小包、茶杯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裡會幫爸爸媽媽沏茶葉嗎?爸爸媽媽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裡吃過飯,多麼希望你能給他們端上一碗熱乎乎的茶水呀!
生:願意!(一個個躍躍欲試)
師:可是,沏茶看似簡單,卻還存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被開水燙傷。
二、基本環節(以沏茶的幾個基本步驟為主,先看一遍視頻,師再演示。)
1、溫茶杯(為茶葉在開水中能夠充分沏開。)
2、放入茶葉(把茶葉袋放入溫好的茶杯中。)
3、加開水(師邊演示,邊強調注意事項。)
4、蓋上蓋子(過三到五分鍾才可以打開蓋子飲用。)
三、結束環節
找幾個平時自理能力強一些的孩子到前面演示。
四、延伸環節
針對學生在倒入開水時的錯誤做法,教師重點提示注意事項,以防學生回到家裡自行操作時發生危險。
教學反思
《學泡茶》活動反思:
泡茶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小朋友在家裡可以看見爺爺奶奶或者是爸爸媽媽喜歡喝茶,泡茶的基本步驟都會,而這節活動重點放在學習中國的茶文化上。
活動開始時,我准備了幾種茶葉,如:茉莉花、普洱茶、鐵觀音,毛尖等等,讓幼兒觀察並且聞聞什麼味道。因為沒有每一桌都准備,所以讓他們觀察的時候,場面有點混亂,有的小朋友只顧自己看,所以這點沒有考慮好。
《學泡茶》活動反思:
泡茶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小朋友在家裡可以看見爺爺奶奶或者是爸爸媽媽喜歡喝茶,泡茶的基本步驟都會,而這節活動重點放在學習中國的茶文化上。
活動開始時,我准備了幾種茶葉,如:茉莉花、普洱茶、鐵觀音,毛尖等等,讓幼兒觀察並且聞聞什麼味道。因為沒有每一桌都准備,所以讓他們觀察的時候,場面有點混亂,有的小朋友只顧自己看,所以這點沒有考慮好。
在向幼兒介紹幾種茶葉的泡法時,我運用了視頻,一是這樣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有聽的慾望,還有視頻講解比較直觀,移動,比我乾巴巴的說好,主要介紹了功夫茶和磚茶的泡法,因為它們有點復雜。運用點新的方式,增加活動的亮點。
活動結束的時候,我現場泡了幾種茶,讓幼兒觀察茶葉的變化,和顏色的變化,讓幼兒有選擇的品嘗,然後說出它們的味道,大多數的幼兒都願意自己嘗味道,把自己的感覺和大家分享。
這節活動,我主要是想讓幼兒了解一些特殊的泡茶方式,傳承我們國家的茶文化,希望幼兒長大後發揚中國的茶文化。
但考慮到學生要動用開水,可能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所以,強調倒水時的注意事項尤為重要。通過活動過程看,學生認識到了倒開水時的危險性,所以做事也很小心翼翼。由此我認為,活動可以達到學生做事小心,能自己動手,勇敢地把茶葉泡好,破除家長不願意讓學生做泡茶一類的含有危險性的工作的錯誤認識。效果非常好。

⑤ 求<羚羊木雕>的教學反思

《羚羊木雕》這篇課文說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現後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向萬芳要回木雕,「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此文講述的是一件有關子女和父母之間的事情,很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和現在社會中孩子如何與父母溝通的熱點話題緊密聯系,學生對它很是感興趣。另外,這篇課文結構精緻,布局巧妙,情節發展曲折,矛盾環環相扣,而且人物的神態、動作,尤其是語言十分地貼近人物身份、個性。文章內容含概量十分大,在教學中必須有所取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特點和本年級的教學目標,我選擇了從人物入手的方式,將朗讀、情節分析和主題的感悟作為此文主要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方式上,將更大的自由給學生,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去體驗人物的思想情感,從而欣賞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學會如何與他人、家人溝通。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1.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2.聯系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並以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為教學重點,以感知課文,聯系生活,說說自己的看法觀點為教學難點。
在上述目標和內容的指導下,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為讓學生很好地將課文與自己的生活緊密聯系,我特別設計並十分注重了這次的課前准備。基於此文講述的是作者成長過程中和學生同齡時所發生的一些事情,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大多也都經歷過類似的事情,於是,我讓學生在日記中談談自己上初中後在家中的變化,並且讓他們寫了一篇周記《我和我的父母》,說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和父母之間的一件事情。這次的課前准備,學生很感興趣,也做得很認真,很多同學通過這次的日記和周記向我說了許多的心裡話。通過這次的課前准備,我更加了解了學生,和他們的距離也拉得更近了,這讓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感悟,對我的教學幫助很大。學生通過這次的課前准備,對此文也更加感興趣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更進一步了.
二.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融入課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更進一步地貼近人物,理解內容。現代的語文教學提倡自主學習,而且語言的學習實際上是個將外部的語言文字不斷內化的過程,而實現這種內化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朗讀。因此,朗讀應該說是現代語文課堂的主旋律。所以,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把朗讀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子上,強調「以讀為本,以讀帶講,以講助讀。」課前,先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角色,然後每六人為一組,進行各組間的朗讀比賽,讓學生自讀、自評、自講,並評選出最佳的一組。通過這種比賽的形式,學生讀得異常的認真,也很快、很准地總結出了各個人物的語氣和性格,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三.情節結構的學習,讓學生將自己的寫法和作者的寫法進行比較,從中學習此文情節結構的巧妙。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安排了一個讓學生評述此文的環節,同學在發言中很機靈地說出了一個看法——課文很精彩,於是我順藤摸瓜,抓住情節這一重要的內容,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時間和相應發生的事情,一一列出後,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來安排情節,將眾多的安排方式進行比較,在比較中體會本文情節結構安排的巧妙。
四.主題思想、作者創作意圖的把握,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對此事的一些看法,談談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示。學生在前面的分析中獲得了很多的感觸,因此,在這個環節上表現得很活躍,提出了很多可以很好地避免這次爭執的方式,也說出了自己很多的真知灼見,很多觀點甚至是很精闢的,我都沒能考慮到。
通過以上的各個環節,這篇課文我感覺上得很靈活,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做到了講課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課前課後都十分活躍,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開發。
但此文的教學也存在很多的缺陷,有些地方感到有些遺憾,最大的不足就在課文的復述的環節上,學生對課文的復述不到位,他們仍舊沒能把握復述的必要環節和正確的方式,復述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有些學生的朗讀能力很不行,無法融入文字,沒能讀出感情,對文字的表現能力也有待提高。

⑥ 音樂集體教學活動中目標制定存在哪些問題

活動目標是根據教學工作的目的和任務,在充分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狀況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某一教學活動所設定的擬最終達成的結果,它是每一次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活動目標是教學目的和任務在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化,是教學活動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依據,也是進行教學評價的依據。
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各領域的內容是相互滲透的,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與態度、能力、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幼兒園教育的三層次目標,即活動目標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然而如何把握好「度」,真正做到三維的有機整合,確實是廣大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在實踐中,教師在制訂教學活動的目標時,存在諸多問題。
1.目標針對性不強新課程打破分科教學的界限,淡化知識技能,關注課程的整合性。一方面,教師困惑於目標中是否需要(可以)提及知識與技能,於是普遍認為活動目標的適切性較難把握。另一方面,課改推進到現在,教師知道了許多新觀念,卻缺乏將觀念具體化的手段,導致了活動目標針對性不強。
2.以長效目標代替具體活動目標好的觀念是否會有好的結果?英國課程學家勞頓認為,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有三個:教學思想的變化、教學內容的變化以及教學技術的變化,而關鍵在於教師教學技術的跟進。新課程強調活動過程和活動的長遠目標,於是很多教師將教育的長期目標作為一次具體活動的目標。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活動的目標如何才能既區別於傳統的教學目標,又能兼顧短期目標與長效目標的平衡,這也是困擾廣大教師的問題之一。
3.目標挑戰性不足新課改強調教師要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於是很多教學活動體現了幼兒的經驗,有了個性,卻少了應有的標准,導致了目標的挑戰性不足,集體活動成了單純的談話和表演。活動目標如何在幼兒經驗的基礎上對幼兒的發展有所挑戰和促進?其中的度如何把握?這些問題也是教學活動目標制訂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擬結合具體案例,就實際中幾種較有代表性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為教師思考和制訂活動目標提供一些啟發。
集體教學活動目標制訂中的常見問題
問題一:目標表述過於寬泛,活動的落腳點不明確
案例:中班活動「我喜歡的書」
活動目標:1.在看看、講講的交流活動中,豐富與閱讀有關的經驗;2.體
驗在閱讀中發現的快樂,激發閱讀的興趣。
分析目標第一條中所提到的「與閱讀有關的經驗」過於寬泛,空洞無物。教師對幼兒在閱讀方面的經驗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本次活動中可以對哪些具體的閱讀經驗進行歸納、梳理和提升,同時又可以豐富哪些新經驗,都應該在目標中予以較清晰的表述。這樣才能幫助教師在設計活動過程時有針對性地圍繞目標層層展開。
建議調整為:1.在看看、猜猜、講講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書的結構和特徵,知道不同的人喜歡看不同的書;2.提高閱讀的興趣,能積極地參與自主閱讀並有初步的理解。
有清晰的目標在心中,可以為教師設計活動的各個環節、組織活動過程、把握生成的問題等提供一個明確的依據和方向。在制訂目標的時候,很多教師因為十白目標定不準,高了達不到,低了沒挑戰,因而將目標含糊表述,籠統概括,使其顯得過於寬泛。由於目標寬泛,落腳點不明確,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時往往會出現環節推進上缺乏遞進性,師幼互動中的提問顯得隨意、漫無目的,對生成的問題常常無法准確判斷和回應等問題。因此,教師在制訂教學活動目標時,必須在分析幼兒經驗和活動價值的基礎上,明確本次活動要實現的目標,並用准確的語言加以表述。
問題二:以「寫過程」代替「寫目標」,目標缺乏價值定位
案例:大班活動「摘橘子」
活動目標:1.通過看照片和錄像回憶、交流各自在摘橘子活動中的經歷;2.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發現橘子成熟的簡單過程,萌發愛護植物的情感。
分析:第一條目標只是教師在預設活動時對其中一個環節的設計和思考,而未揭示設計這一環節背後的價值定位。第二條目標存在同樣的問題,「萌發愛護植物的情感」也過於寬泛,落腳點不明確。教師對目標有模糊的認識和初步的定位,但在表述目標時卻無法准確地分析和表達活動背後的價值,寫出了「怎麼做」,卻沒有揭示為什麼這么做以及這么做的意義。
建議調整為:1.在回憶、交流摘橘子經歷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困難的方法和經驗;2.發現橘子成熟的簡單過程,進一步萌發探索植物生長變化的願望。
盡管價值和意義需要通過活動過程來實現,我們也強調要關注過程,但關注過程並不是關注過程本身的形式和內容,而是關注過程(手段)對於幼兒發展的作用。目標指向的應是一次具體活動對於幼兒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因此,目標的表述只要明確活動的價值定位即可,而沒必要把過程一一羅列在目標中。
問題三:目標陳述混亂,缺乏整體的思考
案例:小班活動「我的名字」
活動目標:1.喜歡自己的名字,鼓勵幼兒大膽地應答教師的呼喚;2.創設情景,引導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說話。
分析:第一條目標的前半句與後半句主語不一致,前半句從幼兒的角度提出,後半句和第二條目標又從教師的角度提出,使目標顯得混亂。而「大膽地應答」與「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說話」兩點間又互相交叉,缺乏整體考慮。
建議調整為:1.喜歡自己的名字,聽到名字能大聲地應答;2.願意在問題情境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目標是教師心中預期的達成方向,可以從教師的角度提出,使用諸如「培養」「促進」「鼓勵」等字眼;也可以從幼兒發展的角度提出,使用「懂得」「了解」「感受」「發現」等字眼。前者反映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手段或教育行為有預想的期望值,後者反映教師心中對活動推動幼兒發展的內容、方向和程度有預想的期望值。相比較而言,後者的表述方式更能夠體現教師對幼兒主體地位的尊重、對幼兒個體經驗及發展的關注,即「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述目標的時候,不論採用教師還是幼兒的視點,前後須統一,以體現對目標的整體思考。
新課程背景下活動目標的價值定位
以往的分科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強調知識點的落實,而二期課改倡導打破學科界限,關注課程整合,允許教師在內容上做多樣化的選擇,並較多地關注幼兒的個體體驗。在」內容」變化,「觀念」轉變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難以准確地把握目標制訂的關鍵點。新課改強調幼兒的能力發展、情感體驗,強調發揮課程的整體效應,這直接導致了傳統教學活動目標與新課程背景下教學活動目標的差異,教師應認真研究新課改的理念,依此來架構目標。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兩點。
1.目標關注能力,淡化知識技能
案例一:小班兒歌《傘》教學活動的目標比較(見表1)
以往的活動目標 現在的活動目標
目標制訂 在感受、理解兒歌的基礎上,幫助幼兒初步學念兒歌,並能大膽表現。 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幫助小動物尋找合適的傘,嘗試用兒歌表現,體驗幫助小動物的快樂。
分析
(1)目標指向兒歌的學習,重在知識的獲得。
(2)關注幼兒表現技能的提升。 1.關注幼兒能否運用在主題中積累的已有經驗。
(3)兒歌表現是一種載體,活動不特別強調學會具體的兒歌。
(4)關注活動中幼兒的情感體驗,關注幼兒的和諧發展。
2.關注過程,淡化結果
案例二:大班音樂活動《泉水丁冬》的目標比較(見表2)
以往的活動目標 現在的活動目標
目標制訂 在感受、理解歌曲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學慣用不同樂器表現音樂節奏。 鼓勵幼兒運用自製的節奏樂器為歌曲伴奏,嘗試合作表現,體驗共同表演的快樂。
分析 目標注重活動結果,是一個結果性的目標。更關注於目標的達成。 目標注重幼兒在過程中的體驗,是一個過程性目標。
音樂活動中的節奏學習一直是幼兒喜歡的內容之一,以往教師會根據幼兒的技能水平設計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不同的形式學習特定的節奏。二期課改後,音樂活動也更加註重與其他學科的綜合,以及與幼兒已有經驗的有效融合,追求的價值也不單純是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表達。
總之,新課改中,教學活動的目標更關注幼兒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養,知識技能相對淡化;更關注如何在必要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來推進幼兒的整體發展。目標是對活動結果的預設,更重要的是其對教師組織教學所起的引領作用。制訂目標時要改變以往以學科需求為主線的做法,要更關注分析幼兒的興趣點、現有經驗與能力以及主題推進的需要。
新課程背景下集體活動目標制訂的幾個要點
1.根據同一內容制訂不同的活動目標
二期課改推進中我們發現,在創造性使用教材這一思想的引領下,教師有了廣闊的創造平台。面對同一個內容,教師能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與需求,從不同的切入點設計活動,然而在活動目標制訂中教師往往會有一些困惑,如怎樣的目標才是合適的,目標怎樣才能體現針對性,等等。
在同課異構的活動交流中我們的體會是:首先,要判斷某一內容更適合用集體活動還是個別活動完成;其次,要思考每個年齡段的幼兒有哪些需求和特點,據此尋找適合的、有挑戰性的目標;第三,要整合幼兒經驗,思考整個主題的大目標,形成次級主題的小目標:第四,要思考如何完善目標,即根據目標選擇內容、設計環節,然後再反過來思考目標的有效性。
2.在同一目標下選擇不同的內容
新課程主要以主題的方式推進,主題活動的整體目標對各項子活動的目標起著引領作用,在此前提下,教師要思考如何根據主題目標選擇有效活動內容,以及如何通過各項子活動達到總目標。如「培養幼兒愛祖國的情感」是主題「我是中國人」的總目標之一。如何達成這一目標?我們認為,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善於從不同維度去分解目標。
(1)分解目標中的主題詞。主題詞往往是較為概括的,通過分解找到幼兒生活中較能代表主題詞的相關內容。如可將目標「培養幼兒愛祖國的情感」中的主題詞「愛祖國」分解為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愛祖國的民族文化等。
(2)分解目標中的定位詞。目標「培養幼兒愛祖國的情感」定位於「情感」,而情感的獲得應建立在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並在拓展和運用中得到升華。因此,為了達到「情感」的目標,教師首先需要安排適量的內容幫助幼兒去體驗,然後在此基礎上帶著初步的積極情感去實踐。
(3)根據幼兒的興趣有效補充與主題有關的其他內容。如在「我是中國人」的主題中,幼兒需要找一些能代表中國人的音樂,最後他們找到了很多,包括《茉莉花》,這一音樂讓教師自然聯想到中國申辦「世博會」張藝謀執導的宣傳片,於是「茉莉花與世博會」這一內容也被補充進來,很好地豐富了主題內容。
3.把握目標挑戰性的「度」
目標要對幼兒形成適度的挑戰,才是有意義的。把握活動目標挑戰性的「度」,關鍵在於找到衡量「度」的依據,而這一依據來源於教師對目標若干維度(知識、能力與情感)的理解與把握。具體來說,教師要把握幾個方面:根據幼兒的經驗有效地融入知識點,以學科的序作為設置挑戰點的依據;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參閱《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幼兒發展的目標,形成適切的教學目標;情感和能力的培養也是有層次的,教師要善於分解這兩個維度的目標,根據活動載體(內容)的特質有效地融入相關的情感與能力發展的目標;根據本班幼兒的需求、興趣與發展水平,確定適合本班幼兒特點的目標,關鍵在於每個活動價值的定位及關鍵經驗的挖掘。下面以二個案例說明。
案例一:中班綜合活動「禮物」(設計者:青浦區佳佳幼兒園徐秀清)
活動目標:1.能根據給出的線索推測、聯想,提高對周圍事物的敏感度,培養細致觀察的態度;2.體驗猜測、尋找、想像的樂趣,為成功而高興。
新課改以來,教師對目標制訂的困惑主要來源於「關注整合」以及「淡化知識技能」帶來的;中擊。分科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科序的要求制訂目標,目標較易把握,新課改強調整合導致教師很難把握目標的層次性。「禮物」的活動目標關注了幼兒能力的發展,在第一條目標中教師對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分層,根據本班幼兒的需求形成清晰的挑戰性目標。
案例二:小班談話活動「黑夜來了」(設計者:寶山區紅星幼兒園 施玲玲)
活動目標:1.感受夜晚的美麗及有趣,激發喜歡夜晚的情感;2.通過分享、交流和實踐體驗,願意獨自睡覺,克服怕黑的情緒。
在本活動目標的制訂中,教師關注了主題中幼兒積累的經驗與出現的問題,有效地將兩者進行了融合,形成了「激發喜歡夜晚的情感」及「克服怕黑的情緒」兩個目標。兩個目標層層遞進,「克服怕黑的情緒」其實是幼兒「不怕困難」情感下的一個次級目標。兩個目標具體、針對性強,挑戰適切。
如果說制訂目標僅僅是活動的開始,那麼學會評價目標有助於進一步完善活動,如教師可從目標陳述看其是否符合課改理念;從環節設計與目標是否匹配看其適切性;從教學活動現場幼兒的反應看目標的挑戰性,等等。制訂好目標後,教師還需對已制訂好的目標進行不斷反思,使其盡可能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⑦ 作文《把我的幸福告訴你》

我把幸福告訴你(提綱)
幸福——關於我自身的,我所聞的事情
告訴——由此事得出我的幸回福感言答,將啟示述說
你—1、述說對象(受難群體),「我」的幸福要對對象有幫助與開解
2、對象令我幸福(例如改革開放,世博、奧運),通過「告訴」表達「我」對它的感激
3、針對大多數的讀者而寫,將自己記憶深刻的幸福寫出啟迪

我覺得寫這篇文章,通過自己的手來寫更有感覺,不需要去抄呀.根據這些提示,我相信你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題材的.

另附素材一份:

幸福是人的目的性的一種主體生存狀態,也可以說,幸福沒有明確嚴格的定義,幸福只是一種心情,那要看你怎麼理解它了。不同的人會對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在街邊討飯的,可能認為有一餐溫飽就是一種幸福;又如一個大老闆,他可能認為多賺些錢就是他的幸福。幸福就像一塊透明的玻璃,平日里你感覺不到他的存在,在有光的情況下,從不同的角度看去,它的確是存在的。幸福是水,沒有定向,恰似有彎溪水,即使沒有方向,也能因感動而快樂流淌。
每個人都有幸福——幸福是一種感覺,快樂的感覺,滿足的感覺。
擁有幸福不像從天上摘下一顆星星,只不過一把尺子的距離,但你不要擔心,幸福就要來臨……

⑧ 愛之戀讀後感

愛之戀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愛之鏈》這篇課文。課文寫了一個嚴寒的冬夜中充滿愛的故事:下崗的喬依無償幫老婦人修好汽車,老婦人在用餐時又得到了喬依的妻子悉心照顧,也受到了愛的感染,留下了一些錢,悄悄地走了。這故事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愛的鏈條,歌頌了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的美好感情。
喬依幫助老婦人修車,老婦人竟然詢問給多少錢,而他從來沒有想到幫助人應該得到錢的回報,況且過去自己有困難時得到過別人的幫助,而且自己也一直幫助有困難的人,老婦人的舉動大概是他第一次遇到,怎麼可能不叫他愣住呢?這反映出喬依一貫的質朴,樂於助人,不計報酬的作風,他有著一顆善良的心,他用這顆善良的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我想到了雷峰。雷峰生平做盡了好事。他為別人做好事,從來不需要別人給他報酬,也不需要別人回報他什麼。你一定聽說過一句話:「做好事不留名。」因為只要你受到別人的幫助時,你總會問他:「請問你叫什麼名字?」有人會告訴你他叫什麼名字,也有些人會說:「能幫助您是我的榮幸,名字重不重要,不要緊。」
喬依就像雷峰一樣,處處為別人著想,連自己的手都蹭出血了,喬依還是繼續幫老婦人修車。寫出了喬依愛幫助人的好品德,有顆善心。像喬依這樣的人世界上還有很多,只是你沒有遇到而已。只要人人有一顆善心,你就可以交到許許多多的好朋友。只要你用真誠的心去對待人別人,別人就會用真誠的心來回報你。
我讀了這篇課文後,我從喬依身上學到了:如果自己有幫助別人的實力,就要盡心盡力的去幫助別人。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不過你可以好好學習,長大了,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你也算獻出了你的愛。而受過你幫助的人,會把這份愛繼續傳遞下去,讓更多的的人感受到這份愛的溫暖。
在生活中,在學習中,我都要學習喬依這種精神。我要學習喬依這種樂於助人,而不計報酬的精神。在學習中,我會主動幫助同學解決問題。在生活中,我只要看到要需要幫助的人,無論是小孩,還是老人,我會主動上前去幫助他。這種精神可以用一個詞來說明,它就是「愛的奉獻。」每個人獻出自己的一點點愛,就會有多一個人感受到這份愛,世界上就會多一條生命,就會多一份快樂!下面我圍繞「愛的奉獻」找了一首詩來描寫「愛的奉獻」對生活的影響有多大。請看下面的詩「愛的奉獻」,希望看到這首詩的人可以獻出自己的一點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受你幫助的人,一定會在你困難的時候幫助你的!
《愛的奉獻》
這是心的呼喚,
這是愛的奉獻,
這是人間的春風,
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沒有心的沙漠,
再沒有愛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卻步,
幸福之花處處開遍。
啊……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讓愛延續……

--------《愛之鏈》讀後感

《愛之鏈》寫的是一個感人的英國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名叫他是一個窮人。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黃昏,去找工作的途中,幫助了一個老婦人,這位老婦人對他感激不盡,想付錢給喬依時,卻被拒絕了,喬依說:「如果你想報答我,就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吧!

老婦人走進了一家店面很破舊的咖啡館,為她服務的是一個身懷六甲的女店主,她行動艱難,還忙來忙去的幫老婦人端茶送飯。老婦人看出她需要幫助,於是,她想起了喬依的話,留下了錢,又留下了一張沒有姓名的條子,內容是:「在我困難的時侯,有人幫助了我,現在讓我來幫幫你。」令我們驚奇的是,那個女店主正是喬依的妻子。

大家都認為好湊巧啊!其實不然,愛是無限的,愛是不會中止的。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需要愛,需要愛心救助。每當大雪紛飛的時候,那些苦苦哀求著的失學兒童,又有幾個人能送他們一份愛呢?每當刮風下雨時,那些孤苦零丁、無依無靠的婦儒,又有幾個人送她們一份愛呢?那些被病魔纏身的大學生,又有幾個人能送他們一份愛呢?每當災難降臨時,那些失去親人和財產的人們,又有多少人給他們送去一份愛呢? 對他們來說,愛就是大雪紛飛時的棉襖;愛就是刮風下雨時的傘;愛就是為受災人民送去的溫暖和關懷。讓我們一起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吧,讓愛心散發光彩,讓愛之鏈永遠延續下去。

有一首歌詞中唱到:「只要每人獻出一份愛,世界將會……」。可許多人只是那麼唱唱而已,大家都找各種理由只說不做,不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讓我們用行動來證明吧,從現在開始,從我們大家做起,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老人、小孩、和殘疾人。使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讓愛心的接力棒,傳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雷鋒精神永遠發揚光大!

今天語文課的教學內容是《愛之鏈》的第一課時,我改變了平常從理解字詞到理清文章脈絡的教法,而是直奔課文內容,通過三次深入的解讀課文,學生獲得了許多真實的體悟。孩子們顯得異常的投入和激動,課堂洋溢著濃濃的愛心與真情。

課一開始,我就將「愛」大大地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看到這個愛字,你會聯想到什麼畫面、故事或者人物?」教室里很多學生躍躍欲試:「由這個愛字,我想到了原先學習的一篇課文《愛如茉莉》。」我鼓勵其將故事簡要地講出來;「由這個字,我想到了一個故事《血奶》,主要講的是一位母親為了救自己的兒子——」還沒有等到我提示,他已經生動地講了起來,班上的孩子聽得特別認真,眼睛直直地盯著講演者,似乎都被故事中的情節深深吸引。緊接著又有幾位學生舉起手來:「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平時為了家不停地忙碌的情景。」「我想到了全社會為災區的孩子獻愛心的舉動。」——孩子們的發言格外踴躍。緊接著我又將「鏈」字板書在黑板上,問道:「由這兩個字,你又會想到什麼?」「我會想到這條鏈子是用愛連接起來的。」教學就在這樣融洽的氣氛中開始了。

第一遍讀課文,我鼓勵孩子們在讀通課文的前提下思考:這條愛之鏈是由哪些人連接起來的?孩子們開始專注地讀起來,不時的在書上圈圈畫畫。讀通對於孩子們來說,其實這並非難事,因為課前孩子們都已經進行了適當的預習。然而孩子們卻很少會在讀書的時候思考一些問題?不大一會兒,孩子們紛紛舉起手來。學生異口同聲地說道:「喬伊、老婦人、女店主。」我乘機將這三個人板書在黑板上,並問道:「那麼又是什麼事讓這些人聯系在了一起呢?你能將這條愛之鏈用示意圖表示出來嗎?」

第二遍讀課文開始了,這一遍讀課文與第一遍有些不同,教室里沒有朗朗的書聲,更多的是孩子們的靜思默想和圈畫批註。等孩子們大多數完了,我鼓勵三位學生上黑板板演,將自己的想法畫出來,並且要向同學們進行解說。(反思)也許是孩子們平時很少有上黑板板書的機會,許多學生爭先恐後,我任意請了三名學生上黑板。三分鍾、五分鍾過去了,幾個上黑板的學生還要精雕細刻,他們用一個個箭頭表示著傳遞愛的方向,畫了大大的心形表示一份份真情,還有許多簡煉的語言來概括課文的主要事件。在後來交流中,他們的表現贏得了全班陣陣掌聲。課文的脈絡就這樣在讀讀、畫畫、說說中,很輕松自然地掌握了。

第三遍讀課文,我提出了新的要求:結合黑板上的愛心示意圖,用自己的話來簡要復述這篇課文。先是同桌兩人互相交流,後來是全班交流,因為第一遍、第二遍孩子們與課文親密的接觸,孩子們不僅對於課文的主要內容早已瞭然於胸,而且對其所要表達式的思想感情也有了深刻的感悟,所以在此時的交流中,更多的同學用的是自己的直白的語言,真切的情感投入將復述環節的教學推向了本課的高潮。這時,為了渲染氣氛,我為孩子們播放了一曲《愛的奉獻》,孩子們說著,聽著,想像著,思考著,他們儼然進入到了課文的情境中,成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抑或來到了某一災區的摹捐現場,正向災區的人民奉獻著自己愛心。愛的潮水在課堂上輕輕的流淌,從課本上,流到了孩子的眼睛中,流進了孩子的心田裡。

⑨ 如何建構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

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課堂教學的優化,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張揚個性、展示自我,徹底剔除「硬塞知識的辦法」。因為只有學生在課堂上能自主學習了,掌握了學習方法,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才會逐步走向高效課堂,才能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那麼,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仍是我們在不斷實踐和摸索的課題。我想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抓綱務本,質疑導學,是建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前提。
隨著我縣高效課堂的強力推進,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順應這一歷史潮流。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做到抓綱務本。抓綱就是要吃透新課標,務本就是要弄清課本的知識要點、重點難點及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編制科學實效的導學案,在編寫導學案時將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要使優秀生從導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其次是質疑導學。在課堂上,要發動學生質疑問難,把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教師把這些問題按學習的層次歸類整理,然後據此組織學生研討。採用「質疑導學」的方法,使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學生踴躍發言,課堂真正活躍起來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體現。如教學《霧凇》(蘇教版第七冊)中這樣一段:清早,寒風吹拂,霧氣繚繞。人們漫步在松花江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便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黃老師在引導學生品讀欣賞、充分感悟後,設計了如下練習:假如你看了霧凇奇景,會怎樣贊嘆?學生語言豐富,思路開闊。
二、科學分組,合作探究,是建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基礎。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具有科學性、序列性的教學活動。開展合作學習,就必須組建學習小組,科學分組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全班學生按照成績、能力傾向、個性特徵等分為若干個小組,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小組間的競爭性。組內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誰組織、誰作記錄、誰承擔小組發言的任務、小組成員發言時其他同學干什麼等等。總之,小組成員必須明白自己應承擔的角色,明白各自該為小組做什麼。但角色可以適當輪換,這樣能讓小組成員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為學生創造多種嘗試的機會,以此來增強合作者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同時,小組各成員應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形成一個有戰鬥力的群體,確保每一次探究學習的質量。教學離不開預設,但如果一味按部就班,連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詞的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設計好了,這不是教學而是演戲;同樣,如果一味強調現場生成教學,可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就到哪裡。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完成預設的目標。有效的教學預設應具備兩項功能。如一位老師教學《草地夜行》最後一段時,有意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提出疑難問題。結果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1.這一段兩次出現「要記住革命」,為什麼前一次加引號,而後一次不加引號呢?2.這一段開頭寫了風大、雨大、天黑,這些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3.這一段的第七句是不是前後矛盾?既然是「無邊的黑暗」,又怎能「看見了一條光明大路」?4.前面寫小戰士飢餓疲勞,走路只能「一步一挨」,後來他既沒休息過,也沒有吃東西,怎麼能「邁開大步」走呢?
三、多彩的課堂形式,是建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保證。
優質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例如教學《翠鳥》時,可在課前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什麼動物,從課本中、電視中、網上查找有關翠鳥的資料,上課時讓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以及課外資料,初步了解翠鳥的有關知識,體會翠鳥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應該給予保護。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翠鳥到底有哪些具體生活習性呢?這時教師為了繼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說:「這個問題值得去研究,你們課後繼續查找資料,等找好資料,我們再交流探討。」這樣的教學,實現了課堂向課外開放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課外轉向課內,再走向課外,培養了學生的研究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改變了以往語文教學自我封閉、與社會隔絕的狀況。
四、課後注重「課堂教學反思」,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推進器。
布魯姆說過:「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並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教學反思是課堂教學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但現實中我們許多教師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課就以為任務完成、萬事大吉。而事實上,大凡優秀的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後反思,這些教師也都非常看重課堂反饋並在教學中長期堅持思考的習慣,不斷地反思教學,即使是教學多年的老教師,因為他們清楚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認識。
總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研究課題,只有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學習大量先進的教學經驗,經過教學不斷砥礪和不斷的探究,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閱讀全文

與愛如茉莉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