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網路環境下開展課堂探究教學的設計簡案

網路環境下開展課堂探究教學的設計簡案

發布時間:2021-01-20 02:54:18

Ⅰ 如何在網路環境下開展小學英語教學

在最新的初中英語教學大綱的前言中提到:「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使外語,特別是英語,日益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與各國交往的重要工具。」為此,國家對中學英語教材作了全新的整合,課本中的信息量和閱讀量大幅度增加,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這一形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其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可見,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要求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相應的教學設計則主要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兩方面進行。建構主義所倡導的學習環境是一種支持學習者進行建構性學習的各種學習資源的組合。近年來,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迅速興起,並逐步進入課堂,它集聲音與動畫於一體,視聽結合,以聲像並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強人們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
那麼在網路環境下如何優化英語教學,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也就是如何利用多媒體和網路技術創建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英語情境,將抽象化為具體,將枯燥變為生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吸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探索式學習?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根據新教材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聽、說、讀、寫並重,更主要的是注重「說」的能力培養,注重英語的應用能力訓練。教材上的課文雖然配有磁帶、掛圖,有聲音有圖像,但畢竟無法動起來,不生動,無法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去,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長時間的注意力,傳統教學中,教師雖在此作了不少工作,想了很多辦法,但從總體來看效果不是很好,最終英語教學仍停留在黑板、小黑板、收錄機、投影機上。教師講解語言點,然後用投影機打出例句或把例子寫在黑板上,學生做筆記。這種教學模式既費時,又沉悶,活躍不了課堂氣氛,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內容局限在教材里的課文,教師只能依綱靠本按部就班,分單元、分課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就很有限,難以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這樣的英語課,學生累,教師也累,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有了計算機輔助手段,教師可以利用網上現有的資源或自己製作的與課文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將課文中的內容放到課件中,運用動畫效果創設情境,有圖有動畫有聲音,並可對課文中的重點內容、難點內容分層顯示,反復強調。例如:在英語課《Call telephone》,用flash製作一個動畫,首先出現提示:你是李雷,家裡電話是83376195,接到朋友王芳的電話,希望下午去火車站接表妹麗麗。而後出現李雷家的全景,桌上有一部電話,電話鈴響,李雷接電話,同時出現王芳在打電話,並隨著嘴動在屏幕下方出現以下對話字幕和聲音:
李雷:Hello, 83376195.
王芳:Hello, May I speak to Li Lei?
李雷:This is Li Lei speaking. Who's that?
王芳:Hello, Li Lei. This is Wang Fang. Would you please come with me to the railway station to meet Lili this afternoon?
李雷:Ok, I would love to. When and where shall we meet?
王芳:Let's meet at school gate at 3:00 pm.
一列火車從遠方緩緩進站,火車站出口處,李雷看到人群中麗麗走出來,走上前打招呼,出現以下對話:
李雷:Good afternoon. Are you Lili?
麗麗:Yes, I am.
李雷:Oh, Good, I'm Li Lei. How do you do?
麗麗:How do you do?
這樣的動畫效果大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了現場,對話過程比老師解說要生動得多,學生也容易接受,學生理解後,可以將李雷的聲音及字幕去掉,讓學生從鍵盤輸入要講的話,與電腦里的人物聲音對話,當學生輸入的字句有錯時,電腦顯示錯誤,並讓學生選擇返回糾正或繼續,直到全部正確,通過這種情景練習,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得以提高,從而使情景學習在學生腦中得以深化、鞏固,為學生自主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利用網路進行合作學習
近十年來,Internet飛速發展,隨著上網人員和組織的增加,Internet所能提供的信息也在迅速增長。如今的Internet,是一個擁有信息最豐富、交流信息最為快捷的媒介。每天,千百萬人正在通過Internet學習、交流,從某種意義上說,Internet可以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學校。學生可以在世界范圍伺服器主頁上瀏覽,可以利用E-mail雙向非同步交流,可以通過聊天室雙向同步通話,可以通過BBS進行雙向同步討論,可以使用同步多媒體環境的虛擬教室。因此,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網上去,讓同學或其他人為他解答問題。他也可以通過閱讀、查資料等方法去解答其他人的一些問題,當他為別人成功地解答好一個問題的時候,心裡就會充滿歡樂和成就感。特別是對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平時見到老師都會臉紅,更談不上向老師提問了,而在網上,他們就可以無所顧忌地提出自己的問題了。學生上網用英語聊天,可以到一些著名的網站去和同學、網友用英語進行交談,這樣學生們既增強了運用英語的能力,還學到了很多書本學不到的知識,在聊天中也使學生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這對於學生們的協作學習很有好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遠方的專家、教師、同學替代計算機有針對性地來幫助、讓學生集體通過交互討論、合作解決復雜問題。同時,學生還可以向網路資料庫、知識資料庫學習,從而形成最合理、最科學的學習途徑。這對於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和製作信息的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都是很有成效的。
三、利用網路進行分層教學,分層評價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於背景知識、學習習慣和能力、認知風格都有很大的差異,必然會產生好的學生吃不飽,學習困難的學生又消化不了的現象。而在傳統的講授式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存在著無暇顧及學生接受能力存在差異的現象,往往按照「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很難「讓胃口小的吃飽,胃口大的吃好」,效果肯定是不盡如人意。校園網路的起用,計算機的交互性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希望,可以在不「分班」的情況下,切實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把主要精力用於優生的點撥與對後進生的個別輔導上。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薄弱的環節學習,有的放矢的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針對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按難易層次設計的練習,通過計算機的交互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則依據自己的實際能力有選擇性地做各種練習,無論是能力高還是低的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速度快的學生在完成練習之後,可以去有關網站,如中小學教育教學網、碧海英文網站等,去閱讀英語短文,自己去獲取知識,基礎弱的學生則可以多次重復練習,也可以回過來復習、鞏固課文中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知識,這樣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發展的機會,有利於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於人才的培養,同時也給基礎薄弱的學生提供了多次嘗試的機會,利於他們在自己選擇的練習中建立自信心。
實踐證明,在英語教學中引入CAI教學,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提高了課堂效率,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能超時空、多方位感受世界,激發學習興趣。在課堂中不僅能學到課本知識,還能學到豐富的課外知識,更能感受到現代科技帶給他們的樂趣。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CAI的深入開展,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將成為一種趨勢,這必將引起一場新的革命,並形成一個新的英語教育前景。

Ⅱ 如何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如何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改革核心是要徹底地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徵的新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筆者就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如何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實現教學行為方式的重大轉變談談幾點體會: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教學是預設和生成、封閉和開放的矛盾統一體。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並因此表現出相對的封閉性。正如蘇聯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指出:"我們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但它給積極情感的糧食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學生的苦惱、恐懼和其他消極感受,阻止他們去全力以赴地學習"。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默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新的課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應該生成一種開放的教學運行環境,在開放中搞活。因此,思想政治課課堂不應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也不應該拘泥於預先設定的不變程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和始料不及的體驗,要鼓勵師生在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預定的目標。把學生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包括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三個過程。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成立起一些學習小組,小組之間開展競爭,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決問題。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主題,在教學中創立一種類似於學術研究的情境,讓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說,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主要目的,培養學生的懷疑意識和批判意識,鼓勵學生結合實際,大膽地對一些問題進行探索,使學生在探索中成長。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的學習方式的三個特徵,而不能簡單的將其對應為三種學習方式,在學生的某個具體的學習活動中,他們可能是自己獨立自主的學習,也可能是與同伴合作進行探究,因此,他們的學習方式可能具備三個特徵中的一個,兩個、甚至是三個特徵的綜合。在政治課程教學實施中,都可以同時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具體情況,採用具體的策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效探究、成功合作。
由於當前相當一部分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已形成定勢,因此,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其根本前提必須打破教師舊的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真正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新教育觀念。
二﹑採用網路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實施,必須從注重傳授電腦學科知識和技術,轉移到將信息技術與常規課程的整合上,運用電腦網路技術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正如原教育部長陳至立所說的那樣:"要從傳統的課件製作,轉移到在各個學科的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和學習信息技術,積極探索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的變革性的推動作用。"由於豐富的網路資源可為思想政治課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同時通過網路教學這種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和靈活的教育手段對學生實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的灌輸模式,達到學生自主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的目的。政治課網路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和"網路學習環境"兩個方面進行,通過各種學習策略激發學生去主動學習、誘發學習的內因;為學生主動創造必要的環境和條件、提供學習的外因。
1﹑設計自主學習策略 :
(1)﹑設計學習任務策略:提出任務,引導自學。將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層次用直觀的圖像、動畫和視頻來表現。
(2)﹑設計導航策略:網路課程由於其信息量龐大、開放性強等特點,使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迷航現象,因此網路課程設計應清晰、明確、符合學生認知心理,應為學習者提供導航方式,如:學習任務﹑正﹑反案例資源﹑相關專題鏈接﹑問題情境鏈接等,既能為學習者提供更大的學習自由度和學習空間又能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有效地學習。
(3)設計時間策略:備課時要計劃新課導入時間、材料閱讀時間、各題討論時間、發言時間、成果上傳時間,以上各環節進行時可明確地告訴學生的時限,使學生可極大限度地減少同學間扯皮、預防分散注意力、快速配合,最終達到培養高效協作學習的目的。
(4)設計教學流程策略:它是一節網路課成功與否的關鍵,要把握好何時全體播放、關閉的收放時間,切換時間是否適度關繫到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積極性。全體播放即指學生各自的電腦屏幕播放由教師統一控制,一般在教師對關鍵問題或活動要求的指導時使用, 使用全體播放的時間以短暫為佳,防止學生在長時間固定不變的屏幕前引起注意力分散﹑疲憊。關閉即把上網控制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操作,這段時間相對可延長,這樣可以達到調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性的效果。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應以學生自由控制為主﹑教師的統一控制為輔,教師在整個網路課堂教學中只是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精神得到充分調動。
2﹑設計網路學習環境:
(1)創設教學情境:在網路課程的設計中要充分利用網路龐大的信息容量和多媒化信息傳播方式為學習者創設豐富的資源情境、案例情境、問題情境和活動情境,以達到調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性的目的。① 創設教學引入情境:找准引導材料進入新課,從震撼人心的材料人手(如視頻、FAISH等)進入新課,以其聲像同步,多維動畫的效果,再現生活場景,喚起興味的有效情境,從而起著教學激活的作用。如本人在設計<<價值規律的作用>>的框題時,採用五糧液的標志塔音樂視頻解說,震撼的畫面瞬間就吸引學生要急著探究五糧液集團的成功秘訣。②創設中肯的資源﹑案例情境:教學資源的呈現方式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好的資源能幫助學習者有效地分配其注意力和時間,使學習者能迅速找到所需內容並能迅速領會。因此,在內容選擇上應做到:選難點,即學生在知識方法應用上有困難的材料。選熱點,即在社會生活中能引起廣泛關注並能產生較大影響或爭議的問題。如本人在設計<<價值規律的作用>>的框題時選用海爾﹑五糧液﹑蒙牛﹑新希望﹑三毛等成功企業來引起學生的極大關注。選盲點,即在正常思維中不易被注意但實際應用中會影響正確思維的問題,可拓展學生探究思維。在形式上要做到:選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反映問題的資源﹑案例,信息的呈現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徵,一次呈現的材料信息量要科學,每段材料能使學生集中其注意力完成一定量的學習,盡量減少與學習無關的注意力和時間的投入。③ 創設問題情境:問題創設即是針對所選定的資源,為學生量身度做題目,程度從易到難,有的放矢,使題目做起來有親切感、新鮮感。問題創設可先從選擇正、反案例資源﹑專題鏈接入手進而來創設問題情境。在又如在<<價值規律的作用>>的框題中本人製作了海爾企業﹑五糧液企業﹑蒙牛企業專題資源及企業網站鏈接,使學生身臨其景贊嘆企業的輝煌業績, 在這種情境下推出問題:請你運用所學經濟知識揭示海爾是如何成為狼的?同時也推出反面案例資源如:首屆廣告"標王""孔府宴"曾風靡一時最終零價轉讓,"標王"的功虧一簣讓學生愕然,急著要探究其失敗的原因,因此在網路虛擬的情景下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習者積極參與,積極探索,達到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目的。
(2)設計協作學習環境:為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協作搭建一個良好的支撐平台,讓不同時空的學習者在該環境中通過協商、會話共同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如搭建學習社區,在該社區中,學生之間可以就某論題進行討論,提供協作工具,採用 BBS、電子討論室等,可以再把學習社區設計成"在線交流"."互動地帶"。在網路教學中,協作學習已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和有效的方式,在協作學習中,教師既要考慮如何傳授知識,又要指導協作小組藉助於網路對學習問題進行合作、探討,甚至竟爭、辯論等,從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創新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教學時要確定協作學習的內容、目標、參加協作學習的人數、所依據的學習理論、協作學習系統的性能等。一般協作學習小組人數一般以4人一組為最佳,小組形式是分工協作:可分別負責問題組織、成果表述、電腦打字、課堂交流整理記錄。教學中還要設立激勵機制:鼓勵學生某一小組組員發言時本組其他成員可作補充、其他小組也可作補充。題目討論時四人小組可同時交叉分工完成正、反兩種類型的題、提高效率。最後按表述情況及上傳成果評價各小組,為了激發學生的發言積極性設立"最具凝聚力"小組評定項目。
總之網路教學可以構建虛擬環境、虛擬現實,創設如同真實一般的情景,利用虛擬情景,使學生得到的體驗感受比傳統教學更接近真實,不僅給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氣氛注入了生機,而且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進一步領會教材的基本知識,而且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並在愉快的氛圍中發表自己的意見、見解,最終在積極的參與中、主動思考中獲取知識。利用網路環境,把個人難題轉換成公眾難題,並通過協作學習解決這個難題。在課堂的網路學習中結合人機交流、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各種交流方式的得到相互補充,最終實現了思想與知識的共享。
三﹑從研究性學習入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學習方式和課程形態。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自主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那麼如何有效地開展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以下幾點經驗:
(1)利用真實資源環境的支撐研究性學習開展
研究性學習強調的是真實性﹑開放性,它無論是學習內容、學習空間、思維方式,還是收集資料都必須以真實環境為依託,學習者只有在現實的生活環境中才可能產生、發現各種需要解決或感興趣的問題,也只有在這樣的現實生活環境中才可能對自己需要解決或感興趣的問題著手進行解決。與其它學科相比,政治學科更具開放性和社會性,也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的最緊密。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關注其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家鄉和自己的生活環境,充分開發和利用校本資源﹑政治學科資源和地方資源,利用校本資源形成的四通八達的網路,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空間,利於學生拓展知識面。校本資源各教學科目之間進行鏈接,使學生能夠在多學科之間自由轉換,有利於從多個角度理解所學知識,提高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研究性學習提供交流﹑成果展示的平台,如本人所教三個班共有29個課題都在政治教學資源網站得到展示,體現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成果的尊重與肯定。另讓學生研究潮汕地區的鄉情民俗﹑生活方式﹑飲食﹑方言等等,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更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2)分層次指導研究性學習開展
①指導型的研究性學習,學科課堂內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是思想政治研究性學習的第一層次,學習過程中,教師提出學習目標,提供學生研究需要的部分數據、素材,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的需要,篩選整理材料,還可加進自己收集的資料,從中概括出幾個新的觀點,應用多媒體展現出來,並通過多種形式交流詰問,構建新知識。如上《商品的價值量》時,為學生提供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個別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率﹑商品價值量﹑商品價值總量概念解釋﹑數據,讓學生從中概括出它們之間各自的關系,最終歸納出以上6個概念10種相互的關系。讓學生親自突破本課難點,通過自我探究達到印象深刻的教學效果。
②自由型的研究性學習,是學科課堂外研究性學習的第二層次,可採取自由型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可以不受書本內容的限制,而是對感興趣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資源環境中自己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除了指導學生選題、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幫助外,基本上是退居幕後,全面把學生推向幕前,要求學生以理論知識為載體,結合社會熱點,進行分析綜合,並利用多媒體製作研究成果。具體的操作過程是:選題 ─ 開展研究 ─ 交流討論 ─ 結題。引導學生選題時注意從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需要自己解決的問題;從身邊的各種社會現象中發現新問題;從課外讀書或其他活動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自我成長的各種生理現象和心理現象中去研究﹑解除困惑問題。自願成立了課題組。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發展自己的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合作學習中有明確的分工,不僅承擔個人的責任,而且實現小組和班級學生的協作與溝通,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社會調查、查閱資料、走訪企業、工廠、機關、市民、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工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獲得情感體驗。

Ⅲ 用教學系統設計分析班級教學環境和多媒體網路教學環境有何區別

網路課程教學評價與傳統的課堂講授型教學評價有何異同

一、兩種教學形式概述

(一)傳統的課堂教學在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也叫課堂教學傳播,是同一時間師生面對面的公共活動。教師依據教學大綱撰寫教案並組織教學活動,課堂就成為了教師和學生的進行信息傳遞與交流的活動場所。因此課堂教學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形成個性統一實現的過程。傳統的教學由四個基本要素組成教師、學生、教學信息、教學媒體。從導入新課到布置作業,從一般內容到重點難點,從教師引導到學生活動,從提出問題到可能出現的答,都包含在教學設計的教案中。傳統課堂中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包括如何編寫目標、如何進行任務分析、如何選擇教學策略與教學媒體、如何編制標准參照測試等,教學設計也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
(二)現代遠程教育遠程教育發展歷史上的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基於現代電子信息通信技術的計算機多媒體和網路教育等都是對遠程教與學模式的探索創新。現代遠程教育是指主要依靠Internet和計算機技術,通過多媒體教學信息的傳輸和共享, 以及師生遠程互動來實現學習目標的現代化教學形式。它的實質是個別化教學,與傳統的課堂集體授課區別明顯。現代網路遠程教學的主要特點: (i)開放性(2)技術先進性(3)自主靈活性(4)資源共享性。

二、現代網路遠程教學和課堂教學的比較

(一)教學環境傳統課堂教學對教學環境的要求比較低,使用紙質教科書、錄音帶等一些簡單的知識載體,以及粉筆、黑板和課桌椅等教學設備。這是傳統課堂教學幾百年來能夠延續、發展的重要原因。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計算機和多媒體網路信息技術在社會中大量普及和應用,使傳統的課堂教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同時也是遠程教學興起的前提。遠程教學可以集圖、文、音、像於一體,能夠生動形象地開展教學活動。
(二)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一般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學內容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其特點是教師口授、板書,學生耳聽、筆記。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及時信息反饋, 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並據此調整教學策略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在這種教學模式下,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媒體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內容,教學大綱是教的大綱,教學計劃是教的計劃,學生的成績是教師教的水平的反映,』課堂作為教學的主要環境則是提供給教師表演的舞台。現代網路遠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的,學生主動學習成為一種必然現象。在符合總體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課程和進度允許因人而異,學生根據個人的情況,可以反復學習、重點學習;學生通過查找、探究和加工這樣一個學習過程,能夠提高認知和思辯能力,有利於實現「個性化教學」,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慧潛力。教師也必然地從教室中的主宰地位轉換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三)教學對象方面傳統教育以校園課堂教學為中心,而遠程教育則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因此,傳統課堂教學對學生人數、年齡或知識程度有比較硬性的要求,不允許出現很懸殊的情況和大幅度的變動。而遠程教學則沒有這方面的限制,學習可以單個也可以集體進行,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對學習對象、學習人數、學習時間的各種限制,所以比較適合進行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四)教學資源方面傳統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與單個教師的素質存在直接關系,教學能力受到教師人數和教室容量的限制,不可能大幅度地改進和提高。遠程教學則完全打破了教師人數、教師素質、教室容量等等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由學科內容專家和教育技術設計人員共同組成創作組設計、開發、發送多種媒體的學習材料和其它教育資源環境,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優質教學資源,讓最好的教師,在大面積范圍內進行授課,教學能力可以持續、穩定、快速提高,在空間距離、受教育人數上實現高速擴張。
社會需要和科技進步為現代網路遠程教學形式的發展奠定了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但是,無論遠程教育是如何的方便、靈活、實用,因現實條件和教學活動的內在規律,以及一些主觀因素的限制,使課堂教學形式還會在今後很長的時間里繼續發揮作用。無論是現代網路遠程教育還是課堂教學,都要在保證其好的教育內容的同時,還要考慮如何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好,這就離不開教育技術學的核心技術一一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橋梁,其目的在於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優化教學效果。既然是兩種不同的教學形式,其教學設計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下面從幾個最主要的方面對這兩種不同教學環境下的教學設計進行對比。

三、兩種不同教學形式的教學設計的比較

(一)目標設計方面在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的區別也是兩種教學設計的區分點。教學目標代表教師期望學習者在學習環境中掌握的知識、技能;學習目標則是學習者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自定的目標。課堂教學設計中主要關心預定的教學目標,而遠程教學的目的是要支持和幫助學習者達到他們的學習目標,所以網路遠程教學中教學設計主要關注的是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制定的依據可以是學校教學課時、學生自學教材大綱、或者VOB點播系統播講、各種在線平台學習資料以及各教學組織活動。這些都決定了它們在進行目標設計的出發點有差別,設計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二)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既要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又與「如何教」有關。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學內容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或培訓機構有計劃安排的,要求學生系統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的總和。它具體體現在人們指定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編寫的教科書、教學軟體里。遠程教育中,教學內容可以有教學設計者根據學習者的學習需要來確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確定不受統一規定的限制,即教學內容確定具有靈活性。
教學設計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因此,要獲得成功的教學設計,對學習者的進行分析相當重要。學習者的分析包括:一般特徵分析、學習風格分析和初始能力分析等。課堂教學中因教學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學習者分析主要是對全班學生一般特徵的分析和總體初始能力的分析,而在現代網路遠程教育環境下的教師本人做為信息源的優勢己不再突出,學習者還可以從多媒體課件中獲取更加豐富的、更加多樣化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本身就對學習者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加之獲取學習資源的手段是一種極其熱門的社會化行為一一上網,能極大的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學習者的獨立性、創造性、自主性會得到極大的促進,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表現方式的多樣化還從客觀上給個別化學習和個性化學習創造了條件,使因材施教成為可能,所以充分分析現代網路遠程教育環境下的學習者,找出他們的個性差異即學習風格分析極為重要。主要是對學習者年齡特徵分析,遠距離教育的學習者的年齡范圍一般在2O一4O歲之間是一支以成人為基本隊伍的學習大軍,他們與成人學習的內涵外延是相同的。
遠程教育的學習者一是神經系統、大腦和智慧的成熟,多種條件反射相對穩定;二是各部分身體器官的成熟,智力水平具有一定的上升。一般情況下,遠程教育的學習者具有更適合於自學的智力及生理基礎,同時記憶將是影響遠程教育學習者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教學策略設計教學策略是指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教學活動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體等因素的總體思考、策劃和謀略。有效的教學策略能較好地發揮教學理論具體化和教學活動概括化的作用。
1.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就是反映特定教學理論的,為保持教學相對穩定,而採用的教學活動結構。課堂教學模式,是面向學生班集體教學的教育模式。在這兩種教學設計中,課堂教學模式改進的地方是在學生部分,為每一個學生配備一台多媒體計算機。教學過程在多媒體網路教室進行,教師與多媒體計算機演示系統進行交互,也可根據需要安排學生自主上網與多媒體計算機之間進行交互,存課掌教學模式中,這種安排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等。改進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組成主要有教師,學生,多媒體演示設備、文字教材,多媒體教材及網上資源等部分。
個別化教學模式,是學生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利用網路調片j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行自學的一種學習方式,其構成比較簡單,主要由學生,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資源三部分組成。這種教學模式是絡遠程教育的主要模式。
小組學習模式(也稱協作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存在一種有關學生群體的組織結構。其一是群體合作的關系;其是群體競爭的關系;其三是個人單乾的關系。比較起來群體協作分組關系,可以起到學生群體間積極相互作用的效用,改善教學的整體效益。小組學習模式,學習小組(學>]小組中小學以4-6人為宜,大學以2人為宜)這種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和網路遠程教學中都是比較提倡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
協同教學模式,這是當前發展的趨勢,也是研究的方向,是實現教育思想,落實全民教育和在職繼續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現代教育技術當前研究的重要領域。網路協同教學系統為遠程教育提供了教學資源獲取、增值的條件,是目前較為理想的遠程教育模型。
遠程教育有別於傳統教育更具學習個別化的特徵,學習由學習者控制,學習過程的設計特別要注重對學習者學習支助的設計。一是要有比較具體的對個別具體進行指導的具體指南。
凸起學習目標,學習的重點的難點,指導如何控制學習過程,有效地分配學習資源的時間。二是要有學習能力的培養。刈學習不同的內容宜採用的不同學習技巧,如何有效地進行自我學習、小組學習和以教師為資源的學習。這要求學習過程有師生之間, 學習者之間多種途徑和形式的交互設計。蘭是要匡助學習者學會自我調節。學習者要學會自我評價,並根據反饋,及時調整目標、內容、方法和進度,以使學習更符合個體的特徵。
2.幾種交互方式設計的比較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現代網路遠程教學中,都存在學生一一媒體、學生一一教師、學生一一學生三種交 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存在面對面的交互,在現代網路環境下,網路能用某種方式的技術把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中的兩個或多個參與者及時連接在一起,使交互者之間同時進行雙維或多維的參與。不過交互者之間形成一個共同的虛擬活動背景。
網路環境下的交互存在以下特點,即交互對象的多樣件、交互內容的多樣性、交互方式的多樣性、使用符號的多樣性、交互的主動性、交互的遲滯性等,在網路環境下,學生成為主體,對課程的選擇和學習時間的安排更加自主、靈活,交互的發生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實現的。它和課堂教學環境下的交互存在很大的差別。
在遠程教育環境下,學生一一媒體這種交互模式可以讓學生在自定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通過指定上課件進行學習,學生通過網上查詢和閱讀在線資料庫的信息:
調用網路課件模擬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學生主動學習,但教學信息的廣泛,較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很容易迷失方向,向學提供導航信息極為重要。教學課件不僅要給出教學重點,還應提出問題,並給出相應的網路信息資源及其參考書目。學生一一教師這種模式可以完成實時授課和答疑等教學活動,有同步和非同步兩種,非同步主要可以利用EMAIL,同步主要採用電子會議、電子黑板等形式。學生一一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通常可以採用同步方式即電子黑板、中繼會話、多用戶目標定向系統等來實現協作化學習。後兩種交互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都是實時、同步的方式下進行的,教學信息的傳遞和反饋都比較及時。
(四)教學評價在任何教學活動中,都存在信息的反饋。課堂教學作為一個動態的系統,要達到即定的教學目標,必須在經常的調控中才能實現。形成性評價則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評價方式,以便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隨時修改教學策略。在網路環境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交的作業或對問題的回答等相關信息對學生進行評價。和課堂教學設計中評價相比,網路遠程教育中的教學評價具有一定的滯後性。
遠程教育教學設計體現在教學要素擴展和重組上的這些特點是與當代教育與心理科學中以認知主體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更為注重在創設的情境中認知主體的意義建構和協作學習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本文從教學設計的幾個主要模塊比較了現代4遠程教育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設計的不同。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教學、學習理論的深入研究,如何設汁在遠程教育環境下的有效教學將會引起更多的學者的關注。

Ⅳ 網路環境下學科整合教研指導能力的提升策略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高速發展,網路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各種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日新月異,基於網路環境下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也逐漸盛行起來。網路環境下的校本教研是指通過對新課程理念的運用,充分利用學校網路資源為平台,輔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發揮網路平台開放的、富有個性化的特點來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深度整合和優化網路上優秀的教學資源,進一步加強教師教學中的研究和實施,提高校本教研的效能。
基於對網路環境校本教研的認識,以及學校硬體、軟體等條件的具備,我們對網路環境下開展校本教研作了大膽的嘗試。
一、開展網路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認知
在開始階段,由於教師的年齡差異,對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掌握參差不齊,對網路教研的認識也各不相同,如觀念上的落後等會使得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不能接受網路教研。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在學期初開展信息技術應用發展評測,掌握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結合評測報告,聘請相關專家,充分利用教師的課余時間開展了幾次現代教育技術的專題培訓。培訓結束後,再以比賽的方式促使老師掌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開展網路環境下校本教研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利用網路資源,開展集體備課
1.以網路為主要載體,打破傳統教研時空的束縛,把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傳遞給每一個教師,讓教師們與專家名師們零距離接觸。每學期開學初,學科組組長帶領本學科教師一起學習相關學段的《新課程標准》精神,結合本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認知發展規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情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數,制訂詳實的教學計劃,還要將備課內容詳細劃分,即把整套教材的備課內容按單元具體落實到人。
2.每個教師專攻自己分配的備課任務,這里的主攻是指利用網路資源,如微課、典型課例等,深入研究各單元教學內容,在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學情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數,寫出自己相關備課內容的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製作微課等。教學設計在格式上有統一的要求,在右測留有一部分的距離,方便教師們在集體研討時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改。
3.利用每周的集體備課活動時間,按照單元教學進度,每單元主要負責人提前一周對自己負責的備課內容以說課或微課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參與者在聽取主講人的展示後,針對相關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學程序設計、重難點問題的解決、練習的設計、課堂評價等方面進行集體研討,最終達成一致,確實有爭議的,可藉助網路進行查詢,達成共識,形成教學設計定案。同時,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有準確的預判,亦可利用網路資源,查找相關資料,上傳到學校交流平台上,實現資源的共享。
三、利用網路錄播手段,以微課方式呈現課堂教學,分析和反思教學
每位上課的教師結合自己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用具有個性化的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授課人可利用網路錄播室,在課堂教學的同時,錄下自己整節課的上課過程,教師後期通過看錄像的方式,可以清晰、直觀地再現出問題的存在,發現自己在講課過程中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寫成分析報告。優秀的課例或成功的地方通過對錄像進行精心剪輯和處理,以微課的形式呈現和保存,充分利用微課的短小精悍,不僅有利於教師之間的交流研討,也可作為其他班教學的有益補充。
網路環境的日趨完善,給我們的校本教研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與以往傳統的相比,網路環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動極大地拓寬了校本教研的空間和距離,有效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效果,也成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Ⅳ 如何在網路環境下進行數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感與認知是人類精神世界中兩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彼此是融為一體的,也是「完整的人」應具備的兩個方面。然而為了培養「完整的人」,教師必須採取有效的方法來促進學生的變化和學習,培養他們適應變化和知道如何學習的能力。現階段開設的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寓教育於游戲活動之中,以實際操作或數學游戲為主要形式,充分發揮個性特長。因此,教師要擺脫重知識傳授、灌輸,輕教法、學法、能力的指導,要還給學生快樂的童年,在當前要強調「樂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樂園式」教學要通過創設愉快的活動情景和新奇有趣的事物,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實踐活動, 能使學生學得主動、活潑、愉快。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靠教師搜尋、製作素材來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活潑、有趣」,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備工作,創設的情境還不一定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現在有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加盟,給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使我們逐漸探索出在網路環境下的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模式。

一、藉助網路環境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先導,是構成學習動機最活潑、最現實的成分。因此我們可以用網頁來製作出一個虛擬的問題情境,這樣會使畫面更加生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做到課開始,興趣生。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自己在電腦中反復看到這個問題情境,方便他們收集相關數學信息。

二、在網路環境中自主收集數學信息

通過電腦游戲(或網頁中的視頻),把單調乏味的活動過程變為富有趣味性、挑戰性的數學游戲。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要把學生推到活動的主體地位上去,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旨在「玩中學,學中玩。」 把知識加以引伸、運用,促使學生學數學、用數學、愛數學,鼓勵學生互相學習。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越來越多的接觸到電腦,對於小學生而言,電腦游戲就好比一塊美味的蛋糕,充滿了誘惑。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就要利用這塊蛋糕的,不僅讓它「美味」,還要讓它有「營養」。在設計游戲(或網路視頻)時,讓學生能夠通過操作游戲找到數學信息。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如果是低年級的學生,就要在游戲中多設計提示信息;如果是高年級學生,就要讓這個游戲設計的富有挑戰性。

三、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開展合作交流

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節實踐活動課的主要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學習活動可以通過在電腦上輸入一些文字或數據來完成。(如果是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把要用的文字或數據事先准備好,讓學生通過滑鼠拖動來完成。)在這樣的過程中,既方便學生進行修改,還可以省去學生寫的時間。學生完成之後可以直接通過網路提交給老師。比較傳統的課堂,這樣更增加了一節課的機動性、靈活性。

四、在網路環境下實現及時的課堂反饋與評價

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不能全面看到學生的反饋情況,但在網路環境下,區域網的支持,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結論上傳到教師機上,使教師能夠及時看到學生的反饋,從而加以正確、有效的指導。 但在此時學生可能會樂而忘返。教師如果在課結束前進一步做到評價激勵,就能把學生的情緒引向遠方、引向未來。教師要採取正面的評價。因為學生通過電腦不僅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還可以欣賞到別人的作品,所以讓學生參與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全班評價,也是很重要的。比較傳統的課堂,這樣的網路環境下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可以顧及到更多的學生,甚至是全班,並且能及時調控學生的上課狀態,有張有弛。

五、在網路環境下對所學知識進行擴展和延續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辛辛苦苦准備的內容,只能在這一節課上發揮它們的作用。這節課結束後便缺乏可操作性,學生不能對所學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而在網路環境下,如果我們設置了BBS這樣的交流版塊,這節課的素材可以隨時再拿出來看,學生可以隨時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教師進行交流。使這節課得到很好的延續。

題目:24時計時法實踐活動課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綜述:

1。學生對於24時計時法的學習是在認識了時間單位時、分、秒的基礎上進行的,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因此通過這樣一節實踐活動課,使學生能夠
分別會用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表示時間。使學生感悟到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通過安排學生感受、體驗時間和空間的學習活動,使學生逐步養成時間觀念。

2、這節課就它的知識性質分類而言,應屬於問題知識,因此在教學策略上就要能夠讓學生設疑思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根據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在情境的設置上,我安排了一個很自由、又充滿人情味的心理環境——讓學生幫助外國小朋友設計在北京一天的行程安排。在這樣一個情境下學生很容易,也很樂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並能很大程度的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同時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也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點。一般情況下,學生在這個年齡很難勝任這樣一項任務, 我在設計這個環節的時候,有意增加了拼圖游戲這個小插曲,並在後面的設計行程安排的學習活動中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

3、在信息媒體方面,綜合運用flash和網頁技術,提供了其它媒體和手段很難代替的豐富資源;給學生的主動學習、自我探究創造了更為理想的操作性平台。用Flash製作一個小動畫,首先滿足學生喜歡卡通動畫的特點;其次在網頁中插入的flash拼圖游戲,又再次滿足學生喜歡電腦游戲的特點;而這些卡通和游戲又恰好是學生在設計行程安排時的一些必要資源,因此不僅學生樂於參與,還把多媒體資源加以很好的發揮和利用。在多媒體網路環境支持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有效的改善了學生舊有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的成為了課堂的主題,教師則起到指導、幫助的作用。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使每位學生的優質潛能得以有效發揮。

教學模式流程圖(方框圖):

教學策略分步闡述(教案模板):

課題 24時計時法實踐活動課 學科 數學 年級 三年級

教學目標 1、分別會用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表示時間。使學生感悟到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

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3、通過安排學生感受、體驗時間和空間的學習活動,使學生逐步養成時間觀念重難點 會用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表示時間。

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使學生逐步養成時間觀念。

信息環境及媒體 網頁(插有flash動畫和小游戲)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Flash 動畫引入:明明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很喜歡數學,平時經常和當數學老師的爸爸一起探討數學問題。這天爸爸邀明明一起玩個電腦拼圖的游戲,你們想一起看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游戲嗎?

拼圖游戲結束後,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北京幾個著名旅遊景點的圖片。

Flash動畫繼續:爸爸的學校要來幾位外國的小客人,爸爸平時總是帶明明去玩;這次爸爸想考驗考驗明明能不能帶著別人去玩?你們願意給明明幫幫忙嗎?

設計完的小組可以通過點擊提交按扭,傳到教師機上,教師可以了解到每個組的情況,並針對個別情況,進行有力的輔導。

設計比較合理的小組向其他小組介紹,並說明理由。說說你回選擇哪一種方案為什麼。 學生獨立完成拼圖游戲。如果從圖形上看不出來,可以通過點擊單塊拼圖查看上面的24時記時法是大圖上的哪個12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這兩塊就對應。前10名拼完的同學可以有獎勵。

學生小組合作:通過拖動景點圖片和輸入時間,來完成行程安排

學生提交設計好的形成安排。

學生介紹設計方案。 通過多媒體技術,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就能進行電腦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找到後面學習活動的資料。

學生玩的同時還能復習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

為學生後面設計行程安排創設了情境。

生生交流 師生交流更好的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增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學會和同學溝通。

Ⅵ 如何看待互聯網+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改革

一、現代教育理論和思想的學習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靈魂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育者、影響者、變革者和促進學生發展的實踐者,是教的活動的主體,同時,教師的教又要以學生為出發點,教師的作用及其發揮的程度,必然地要以學生的原有水平為基礎,在教的活動和學的活動中,都有一系列科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因此,教師隊伍的現代教育理論和思想的認識水平,直接影響著新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應用,有計劃組織教師學習一些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的知識,不僅可以提高教師實施教育工作的理論水平,更有助於教師從「教書匠」向「教育家」的轉化。有了深厚的教育理論基礎,就能夠促使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活動中,站在現代教育理論發展的前沿來看待、評價、設計自己的教的活動,還能夠把自己「教」的工作從科學研究的認識高度開展理性思考,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觀念,從中體現出教育大眾化、終身化、個性化、國際化、信息化的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先進教育思想,比如一堂課上,從表面上只是反映了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在知識的傳遞過程中,教師的思想、方法和他的教育理論水平,會在知識的呈現過程中隨時滲透的,只有具有一定現代教育理論水平的教師才能在他的講、畫、演、做的過程中靈活啟迪學生的思維、保持知識記憶、促進遷移運用,從而使學生真正獲得知識,已達成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要加強硬體基礎建設 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實施教學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由於計算機的不斷普及、網路技術、通訊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的不斷成熟。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室實施建設,在現代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要求,學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建設多媒體教學環境: 1、綜合多媒體電教室。主要設備有:投影機、多媒體計算機、視頻展示台等設備。多媒體電教室一般用於教師以演示、講授為主的教學課,多種媒體供教師使用,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2、多媒體CAI網路教室。這種教學環境建有幾十個學生計算機工作站,並配有耳機等。網路教室功能強大,主要功能有廣播教學、演示教學、分組教學、在線討論等。這種教室可進行語音教學、協作教學、學生個別化教學。 3、多媒體電子閱覽室、備課室、校園網等綜合型電教設備。其功能強大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方向。 4、閉路電視教學系統。有線電視信號網、錄像機、VCD、計算機等設備,主要適應教學中播放音像資料。 其次要開發多媒體教學軟體 當前學校的硬體建設設施建設基本上已達到要求,具備了一定的硬體環境,但要切實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就必須要自主開發多媒體教學軟體,並將課件應用到教學中,這是至關重要的,也是當前學校努力的方向和目標。開發多媒體課件可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合理選擇課程、確定開發對象 根據學校現有條件,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選擇那些課程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奏效的課程作為開發課題,另外對於那些市場上已經有開發成功,並推廣的教學軟體就不要再重復開發的,以免造成人力、物力和教育資源的浪費。 2、研究教材內容、製作設計腳本 教材是教學和課件設計的基本依據,只有把握好教材內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體系,才能實施有效的教學。因此,在選好課題後,應仔細分析和研究教學內容,理解重點、難點問題,確定課件的內容結構、表現形式和教學順序。腳本的設計是製作課件重要環節,需要對教學內容的選擇、結構的布局、視聽形象的表現、人機界面的形式、解說詞的撰寫、音響和配樂的手段等進行周密的考慮和細致的安排。 3、收集媒體素材、製作合成課件 腳本設計完成後,即要開始對課件中所用到的各種視聽材料的收集,包括圖形、圖像、動畫、文本、音樂和配音等。素材的取得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利用掃描儀採集、多媒體素材光碟和取之不盡的網上素材等。多媒體課件最核心的環節是製作合成。其重要任務是根據腳本設計的要求和意圖設計教學過程,將各種多媒體素材編輯起來,製作成交互性強、操作靈活、視聽效果好的多媒體課件。這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需要製作者掌握過硬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 4、修改調試運行、網上發布推廣 課件製作完成後,要經過多次的調試、試用,不斷的修改、完善,最後趨於成熟。這一步是確保整個課件的質量最後一關,應值得注意。製作完善後的課件,鼓勵教師在校園網或Internet上發布,這樣既可豐富網上的教育資源,又可形成新的網路化教學資料庫,使優秀的有限的教育資源被更多的學習者所使用。 多媒體教學軟體的製作是一個艱苦的創作過程,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成立一個多媒體課件開發小組,由專家、教授、一線教師、計算機教師和專職電教工作人員組成。對於一個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開發,可由這個小組共同協作完成,從而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三、現代信息技術及相關技術和方法的掌握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保障 隨著新世紀的來臨,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意識、理論水平、操作技能是教師素質的基本要求。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明顯,教育面臨有史以來最為深刻的變革,做為教師,只有與時俱進的轉變教育觀念,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把給學生創造最有力的信息環境,培養和提高學生獲取加工信息的能力作為教師教學的基本任務,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課堂教學改革的時代內涵,也才能在受教育者(學生)身上塑造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思維方法與行為方式。而我們的教師由於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的局限性,加強教師隊伍駕馭計算機和互聯網等技術培訓,提高教師對數字信息的處理能力,走「惜時增效,輕負高效」之路,是有效開展新時期課堂教學改革,把素質教育思想落實於課堂的最佳途徑。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具有決定性的。教師是現代教育技術實踐、運作的關鍵要素。「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今日的教育技術很需要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熱衷於探索我國教育技術現代化的師資隊伍。因而對教師的培訓是十分緊迫的任務,不但要提高其學歷層次和專業水平,還要使他們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教師的培訓可採取按不同的要求分層次的方式進行。 首先要對學校領導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觀念的培訓。學校領導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水平及重視程度將直接影響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水平。通過培訓,使他們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思想、觀念和教學模式、方法的變革的巨大推動作用和在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其次專職電教工作人員和網路管理人員必須要經過系統嚴格的培訓,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熟練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特別是網路技術等知識,還要能承擔對其他教師的使用培訓工作。 另外其他教師可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學習,最有效的辦法是學校定期舉辦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班或專題培訓,通過學習使他們基本掌握常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技術、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多媒體網路技術等知識。 這樣學校通過培養和訓練,以形成一支具有現代教育意識,能充分掌握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行動研究的教師隊伍,為教育教學改革服務。隨著教育技術和方法的變革,課堂中「教」與「學」的活動,已從傳統的「教師、知識、學生」三維方式轉換為「教師、知識、媒體、學生」的四維乃至多維方式,在課堂上,教師是教的活動的主體,學生是學的活動的主體,教的活動如何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匯其中,改變傳統知識呈現方式,把教學過程從傳統的邏輯分析講授過程,轉變為讓學生通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意義建構過程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媒體從原來的教師演示工具變成學生認知工具;學生從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從而真正實現教師從知識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學生活動的組織者,都需要教師具有靈活駕馭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有了這些技術和方法,現代課堂教學將發生歷史性的革命。 四、新型學習模式的建構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 課堂教學改革應以建構和探索新型的學習模式為核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應對學生的知識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包含四大要素,即「情景」、「協商」、「會話」和「意義建構」,而現代教育技術的特徵與功能最有利於四大要素的充分體現。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學習過程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不僅可以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更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現知識的深層次含義,通過對知識要點的超文本方式組織與管理,為學生提供圖文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不僅有利於引導學生發展聯想思維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而且有利於學生更多、更好地獲取關於客觀事物規律與內在聯系,從而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其他教學環境無法比擬的作用。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課堂,學生可以通過「滑鼠」的點擊,立刻得到相關知識,從而實現其認知結構的有意義增長。從研究型學習的角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明確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一個人(無一例外地)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性潛能。」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與發展,在當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是緊迫,而傳統注入式課堂教學知識的單一呈現方式和知識容量的限制,都不同程度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和發展空間。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創造了廣寬的空間,學生的才能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從而為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條件。響應了我校確立了「以人為本,主動發展」辦學方向和思路。可以說,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模式發生了重大變革,他們的綜合潛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展,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教與學的結合,形成了課堂,科學的課堂設計、組織和管理又依賴於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為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和發展提供了物資、環境和技術保障。在工作實踐中,我們已深切體會到,現代教育技術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的淋漓盡致,人類已邁入一個以智力資源為依託的新世紀,課堂培養出的人要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體系創造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力度,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發展。

Ⅶ 如何在網路多媒體環境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中小學已逐步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有所不同,知識更新快,對課堂教學環境與設施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就要從課堂教學紀律著手。首先,制訂嚴格的課堂規則,獎罰分明;其次,採用適當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再次,利用電子網路教室的廣播、監控、學生演示等手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輕松、自主有趣地完成學習任務。
關鍵詞:提高 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課被許多人誤認為是電腦課、計算機課,沒有嚴格的考核標准,沒有升學等壓力,把它當成娛樂課。課堂上總有出現吱吱喳喳說個不停的;有學生對課本知識不感興趣,希望老師不用講課的;有的只想上網聊天、看電影;有偷玩游戲的;甚至有吃零食的......。再則信息技術課在課程表的安排中比重小,每班每周就一節,中間間隔時間長達7天。由於某些農村小學受條件限制,根本無法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所以在我們學校有一大部分中學生毫無基礎可言。這樣一來,要上好信息技術課更是難上加難了。面對這樣的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教學和管理一直是我們所有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難題,課堂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由此,我總結了最近這段時間的信息技術教學而採用的一些措施,希望對感覺困惑的同行們有幫助。
一、規范與強調課堂紀律,明確學習目的。
1、教學秩序問題。以嚴格的電腦室管理制度為良好的教學秩序作保障,獎罰分明,重在教育。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給初一的新生在電腦室上第一節信息技術課時就向學生闡明電腦室規章制度、課堂規則。並一一地進行規范與強調,讓學生知道怎樣做才是規范的行為。在學生還未充分了解我的時候,總會存在僥幸心理,想了解一下老師的脾氣和試探老師做事的底線,為此,我做到言出必行。發現積極行為的好的學生及時的表揚。如:哇,你的作品真好看!,真不簡單,你的作品一級棒,上傳上來收藏,或是給一個滿意的、贊許的微笑。完成布置的任務後,學生們表現不錯的,可以在下課前幾分鍾的時間獎勵上網瀏覽健康網站或玩益智小游戲。發現有違紀現象的學生,如:不認真聽課、亂講話、亂走動的,視情節輕的,老師可採用沉默、皺眉、走近注視等方法處理;學生偷玩游戲或亂點、亂擊鍵盤的,老師採取暫時鎖機、批評等方法來提示、暗示和制止;如果出現亂丟紙屑、亂畫亂寫、隨地吐痰、吃零食等陋習,要進行批評或清潔電腦室來補救其過錯行為;如果出現破壞設備設施的,要照價賠償。總之,出現了違紀現象的,都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是錯誤的,要改正。有了獎懲制度,也有了威信,學生的自覺性也會加強了,課堂紀律就容易抓了,課堂教學也能順利地開展了。
2、明確學習目的。我給初一新生上的第一節信息技術課是 聊天,主要內容有以下三個:①、告訴學生計算機不光可以用來玩,還可以用來學習,它可以幫助其他學科的成績得到提高。怎樣用它學習呢?利用網路,在互聯網我們可以查到任何一種學習資料。②、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都不可能離開電腦。同時舉一些帖切生活的例子:在學校里學生的檔案怎樣進行管理;在銀行里的工作人員利用什麼進行工作、怎樣操作等。③、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故事。通過這三方面內容讓學生知道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電腦可以玩,可以學習,可以工作,還可以獲得財富,一舉多得。學習不盲目了,學習的目的就更明確。
二、合理使用多媒體電子教室軟體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對多媒體電子教室一般都較熟悉,課堂上合理使用廣播、監控、學生演示、黑屏鎖定、作業提交、重啟與關機等功能,對課堂教學幫助非常大。如:在學習Flash動畫製作時,學生進入電腦室開始上課前。我把從網上下載的Flash動畫使用電子軟體廣播到學生機,讓學生欣賞。學生很快就能安靜下來了,課前紀律好抓多了!還能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聽課效率,一舉多得。
上信息技術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對於簡單的內容,我讓個別會的學生操作演示,其他的學生跟著學。在觀察操作步驟時,看看是否需要補充的,是否還有別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多鼓勵和欣賞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專心致志,不會的學生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吸取知識,會的更在苦思冥想,尋求不同的方法。這樣即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合理安排時間,注重個別輔導、做到因材施教
信息技術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學生動手操作量大,而我們的學生基礎差,接觸機子的時間少,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追求進度,不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一味地要求學生一個操作接一個操作快速地練習,那就導致學生當時好像掌握了而課後全部忘記的結果。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主要知識很難,更不用說根椐教學大綱的進度進行授課了。要讓學生真正的學會東西,數量不重要,關鍵在於質量。因此,學生的課堂練習時間要安排充足,並強調學生珍惜有限的課堂練習,勇於嘗試,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操作及時做出評價,讓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肯定及指導後,興趣更濃,學習的勁頭更足,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更高。
信息技術教學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老師對學生的個別性輔導量大,常常需要老師馬不停蹄地在機房轉上大半節課,以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耐心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糾正錯誤,改進方法,加快進步。如果老師放任學生自己練習而疏於輔導,有不少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及自覺性較差的學生,會越學越沒興趣,越練越覺得沒意思,最後變得疲塌厭學。
四、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精心上好每一節課。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總是採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效果會不錯,但長期下來,學生便會慢慢地失去興趣,在課堂上就算不搞小動作也會死氣沉沉的。為此,設計一些形式新穎,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十分必要。例如採用圖片、動畫、視頻、作品欣賞等形式激趣引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對於較易的知識點可以讓學生自己償試探索學習。適當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討論,然後由小組派代表上台來講解和演示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經驗。另外,布置學習任務時難易適中,要存在一些挑戰性的難易適中的 學習任務。比如在學習運動動畫升國旗這一節時,國旗已經升起來了,要求學生把紅旗搞飄動起來並為升國旗的場地添加一些景物,學生個個都躍躍欲試。讓學生接下挑戰後,該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完成重任呢?學生們很自然會搜腸刮肚,這時,老師讓學生先拿好幾樣法寶(操作技能)就能應付了。加上老師課堂上的巡視、輔導,適時給予點撥些操作技能、技巧,當然也可以派出優秀的小高手幫助學困生解疑答問。這樣即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深厚,還可以全面地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和知識掌握情況。
五、家校結合,共同教育。
每一節課里,認真做好課堂記錄,記錄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課堂紀律、興趣方向、家庭作業等。教師的工作做得細致,做到了實處。有了課堂記錄的第一手資料,與各班班主任聯系和進行家校結合,共同教育就容易得多了。相信每位家長都想知道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現,好的會讓家長喜上眉梢、更注重培養了;對不好的現象可及時了解、教育和糾正。學生知道老師經常與自己的家長聯系的,也就相對好管了。也可以防止學生沉迷網路、游戲,發現苗頭,及時指引和教育。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知識相結合,利用好一切有利的資源如廣播軟體、適當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輕松、自主有趣地完成學習任務。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管理,課堂紀律好了,教學效果相信也會跟著提高了。
轉載

Ⅷ 如何開展網路環境下的初中科學課堂教學

21世紀的今天是信息爆炸的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傳統的以培養學生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為核心的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學習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以全面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為核心的中學信息技術新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新課標」)應運而生。隨著新課標在全國范圍內的相繼實施,傳統的以教師演示、學生模仿完成任務練習的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難以實現新課標所提出的三維學習目標,一種新的符合新課標精神的課堂教學模式正逐漸被廣泛的接受和使用,這就是網路環境下的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網路環境下的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將網路技術與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充分發揮了網路技術和探究式學習的優點,能夠很好的實現新課標提出的三維學習目標,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本文闡述了網路環境下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形成的原因,並對網路環境下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一般過程進行了總結,最後對這一模式的特點和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網路環境下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形成的原因
網路環境下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形成與下面四個因素密切相關:
1新課標三維學習目標
新課標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學習者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現實,或者至少說是在解釋現實,每個人的經驗世界是用學習者自己的頭腦創建的,由於學習者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同,於是學習者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異。所以,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因此新課標不再以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這一結果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唯一標准,而是更加註重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和意義,從而提出了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即三維學習目標。三維學習目標具體體現為: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現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2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
舊的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強調學生對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因而形成了教師講解演示——學生模仿練習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在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講解知識點和演示操作步驟向學生傳輸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則通過觀察和模仿教師的操作,來完成指定的任務和練習。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和技能的簡單模仿者。其弊端表現為:1.教師成為知識和技能的簡單轉述者,很難讓學生對其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2.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缺乏創造性,難以獲得學習的成就感;3.教學的評價方式單一,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難以做到因材施教;4.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課堂氣氛不活躍;5.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缺乏遷移能力,難以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
3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學習(inquiry learning)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立主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教學中創設類似於學術研究的情境,學生通過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發展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它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其特點是自主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探究式學習的一般步驟分為五個階段:(1)問題分析階段:學習者對問題進行獨立認真的分析,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然後圍繞要解決的問題形成一個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或行動計劃;(2)信息收集階段:學習者圍繞要解決的問題搜集有關的信息資料,逐步建構起關於該領域知識的認知結構原形;(3)綜合階段:學習者對信息進行鑒別、加工整理。利用獲得的信息資料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案,找出解決問題的確實可行的方法。並將獲得的知識進行外化,來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讓知識在進一步應用中得到鞏固,產生廣泛的聯結,建構起牢固的知識體系;(4)抽象提煉階段:當問題得到解決後,需要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歸納與總結,通過抽象概括,建立起解決同類問題的一般性原理與方法,以有利於知識的遷移與靈活應用;(5)反思階段:學習者在解決完問題後,反思問題的求解過程,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習者的元認知技能。
4網路環境的作用
利用多媒體網路資源,有助於教師創設情景。由於中小學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感性經驗,多媒體化的網路信息不僅能為他們提供圖文並茂的學習資源,創設出真實的問題情境,加強他們對所探究主題的進一步理解。強大的網路搜索功能能夠幫助學生收集到和探究主題相關的各種信息和資源。交互性的網路環境和通訊平台能更有效的組織師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評價。在網路環境中學生可以採用匿名,這種方式有利於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克服對教師和學習夥伴的畏懼羞澀心理,更能體現學習過程的平等參與和全員參與。通過論壇、bbs、qq群等網路通訊工具,教師可以及時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指導和幫助,學生的探究成果也可以及時地通過網路發布,便於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和評價。
通過對上面四個因素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隨著新課標三維學習目標的提出,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課標的要求。而探究式學習則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精神,網路環境則為探究式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技術支持。因而逐漸形成了網路環境下的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二、網路環境下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一般過程
網路環境下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一般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創設問題情境,明確探究主題
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對問題情境進行討論,根據小組討論的結果,形成問題假設,然後以小組的形式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2搜集信息資料,綜合分析問題,得出解決方法
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相關資源,以及網路搜索獲得的相關信息,以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對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綜合的分析。教師則跟蹤整個活動過程,指導和協助小組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解決問題得到成果。
3成果展示,組織評價、反思
學生將解決問題後的成果上傳到論壇、bbs、或者ftp上,然後由每一組派一名學生對他們所取得的成果進行展示,並簡要介紹他們小組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然後其它組的學生可以向他們組提出問題,進行交流,並對這個小組的成果進行評價,然後教師對該小組所採取的過程和方法以及最後所獲得的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所有小組的成果展示完後,教師組織學生對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進行交流和反思,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三、網路環境下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網路環境下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1重視情景的創設。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不再由教師通過講演來進行簡單的傳授,而是包含在教師創設的對學生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有幫助的情景中。創設一個好的情景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明確探究的主題。
2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交流協作。在意義建構的過程中,學生將自己遇到的問題、獲得的想法通過與教師、其它同學進行交流,每個學生的想法都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小組分工協作的學習形式,不但能夠降低學習的難度,而且有助於幫助學生選擇符合自身興趣特點的內容進行探究,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興趣特長。
3教學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方式主要包括小組內的自評、小組間的互評以及教師的點評。首先每個小組的學生要對探究的成果進行小組內的自評,總結出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然後派出代表對探究成果進行展示,對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進行說明,其它小組則通過對比自己探究的成果以及過程和方法,對別的小組進行評價;最後,教師對每個小組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以及探究的成果進行結評。由此可見評價的內容不再單單是探究的結果,而且還包含對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的評價。
綜上所述,網路環境下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強調了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獲得意義建構來進行,教師成為學生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教學情景的創建者,學生探究過程中的協作者、幫助者,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而是平等的參與到學生學習過程中。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
四、網路環境下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教師創設的情景必須與現實情境相類似,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主題。如果教學簡單得脫離情境,就不應從簡單到復雜。而要呈現整體性的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嘗試進行問題的解決,在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要自己發現解決整個大問題所需要解決的各個小問題,以及解決各個小問題所需的各級知識技能。
其次,學生在小組協作確立探究主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協助學生對探究的內容做好分工,盡量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在各個小組對探究結果進行展示的時候,要求對小組的分工進行簡要的介紹,避免學生在小組協作中偷懶的現象。
然後,教師在組織學生評價探究結果的時候,尤其是教師在總結點評的時候,要以一種平等交流的態度評價學生的成果,即使最終探究的結果不全面,甚至不正確,也不能過分地否定,而應該尋找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努力,對學生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提出有用的建議,鼓勵學生繼續思考。
最後,網路環境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資源,但是網路中除了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外,還有許多其它方面的信息。面對海量的網路資源信息,學生往往會被網上的其它信息所吸引,而迷失了自己的學習主題。如沉溺於網路聊天、玩動感游戲、網路沖浪、在線觀看電影……甚至偶爾還可能會涉足到一些不健康網站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監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使用網路的觀念,自覺抵制網路低俗之風。
結言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人才是社會的核心要素,是社會發展的主要源動力。21世紀社會飛速發展,瞬息萬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將成為21世紀人才的必備素質。網路環境下的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探究主題、解決問題、實現意義的建構為目標,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參與,重視學生探究的方法和過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隨著網路技術的蓬勃發展,開展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條件將更加成熟。網路環境下的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將會成為培養中學高信息素養人才的一種重要教學模式。

閱讀全文

與網路環境下開展課堂探究教學的設計簡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