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反思有哪些作用
人是在不斷認識自我中成長的,作為歷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是時代的必然,也是個人學識成長的必然。
(一)新課程的要求
新課改需要我們成長成什麼樣的教師?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這里就出現了兩個概念:「經驗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新課改需要我們成為後者。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說,「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後重復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復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他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用心」的教師,在「用心」中成長,在「用心」中變教書匠為專家學者。「用心」即「反思」。
(二)實踐性知識獲得的需要
教師的知識體系包括:專業知識、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和一部分實踐性知識。研究揭示,在這個體系中,專業性知識並非越多越好,而心理知識也只有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發揮。就提高教育教學的效能而言,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實踐性知識。
什麼是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就是「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備的課堂情境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這類知識使教師在復雜的教學實踐中,能對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的教學情境做出解釋和決策。這類知識無法通過他人的給予獲得,只有通過教師的親身教學體驗,通過「行動中的反思」和訓練才能獲得。(引自《教育學》)本人曾在本校的教學公開周上聽過一位同事的一節語文課(領導要求必須聽足一定的課時,所以沒事就聽……哈)。整堂課教師旁引博證,「十六屆二中全會」要聞到古代詩詞,從歷史傳聞到電視新聞,從天文到地理,從愛因思坦到比爾蓋茨……其專業知識真可謂廣博,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也非常熟練。但是,但實際的教學效果我感覺卻很不理想。問題出在哪呢?當他把問題一個個提出來而學生沒的什麼反應時,他沒有及時發覺並做出相應的調整,而是自說自話地把問題解決了。
新教材給了我們更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但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的未知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相應的知識,這需要反思。
(三)歷史課改實踐的要求
在實踐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是新課改中歷史老師自我成長的必由之路。新課改實施以來,歷史教師面臨著太多的挑戰和困惑,諸如新的要求和舊的習慣的矛盾;讓學生動起來和課時計劃能不能按時完成的矛盾;在六十人的大班級中怎麼進行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找到實施有效教學方法的載體;在新的要求下如何選擇新的知識以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等等。凡此種種都沒有現成的答案可尋,這也要求我們不斷進行反思,在比較中選擇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和合適的途經,這正應了「教師是新課程的研究者、實施者和創造者」的理念。
② 新課改下如何進行英語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以教學實踐為基礎,以新課標的理念的指導,只有不斷實踐,不斷與同行交流,把各種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綜合出來。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然後進行整合,發揮主觀的能動性,個人的創造力。
③ 如何在新課改教學中開展教學反思
一、為什麼要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人員的學者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
二、「教學反思」思什麼?
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學;別人如何教、如何學;如何在教中學、學中教的問題。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但以下幾方面是反思的重點。
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體會; 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造性的處理。這些可供以後教學時參考,有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的功效。
反思失誤之處。側重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等等。對他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教學時的借鑒,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計」的新方案。
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不僅能啟發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新思維等都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十分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
反思學生的問題和建議。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必然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個別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還有一些是富有創新性的。可能有的問題一時難以解答,教師就應及時記錄下來這些問題,並及時反思,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症下葯。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還關注了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和體現了教學民主意識。還有對於學生的教學建議也應該做必要的記錄和反思。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發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三、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一)選准反思對象
「教學反思」的主要對象有:回顧反思、記錄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理念;觀摩反思同事的教學行為和理念,參與集體交流研討,診斷自己或同事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分析反思公開發表的課堂實錄(課例)意圖、理念,對比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別人成果的可資借鑒之處。
(二)熟悉反思過程
反思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也有人以經驗學習理論為基礎,將教師反思分為以下四個環節: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在此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
(三)明確反思方式
1. 內省式反思,即通過自我反省的方式來進行反思,可通過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方式完成。
2. 學習式反思,即通過理論學習或通過與理論對照進行反思。
3. 交流式反思,即通過與他人交流來進行反思,可用觀察交流、學生反饋、專家會診和微格教學等方法。觀摩交流,即教師之間相互觀摩,根據交流觀摩的實際情景,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反饋,即教師通過從學生那裡了解到的自己教學效果情況,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使之達到學生期望的效果。專家會診,即專業研究人員、學校領導、同行教師定期對教師教學行為會診,從中發現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並通過共同研究來解決問題。微格教學,即以少數學生、教師或專家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並把教學過程製成錄像,課後反復觀看交流,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4. 研究式反思,即通過教學研究來進行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研究的視角反思教學、以反思的成果改進教學。
(四)掌握反思方法
1. 自我提問法
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在計劃時間內回答完問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出現理解分歧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怎樣的策略與措施更有效」,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2.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3. 教學診斷法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法或小組「頭腦風暴」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4. 交流對話法
教師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群體的發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集體備課時,教師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讀、教材處理、教學策略、學生學習等方面遇到的疑點與困惑,請大家幫助分析、診斷、反思,並集思廣益提出解決辦法。這樣合作反思、聯合攻關,可達到相互啟發、資源共享、共同成長的目的。
5. 案例研究法
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後對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可以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也可以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如發表於《中小學管理》2005年第1期上的《一次失敗的集體備課》案例分析,就是一個用案例分析法對一次集體備課行為的失敗原因與啟示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反思解讀的典型案例。
6. 觀摩分析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以後教這一課時,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提高。如前不久我觀摩一位實習教師《我的讀書生活》一課,遇到這樣一個情況:教學完成後,教師請學生談談閱讀的體會,學生們紛紛發言:「我喜歡讀書,因為我覺得讀書有無窮的樂趣。」「我用一句名言概括我的閱讀體會:『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書雖然很苦很累,但為了將來的生存和發展,又必須下苦工夫讀書。」「我覺得讀書苦中有樂。」正在興頭上,班上一位後進生「霍」地站起來大聲說:「讀書苦,讀書累,讀書還要交學費。」引得全班鬨堂大笑,部分同學還點頭表示贊同,教室里一下子炸開了鍋。實習教師慌了神,不知怎樣應對,只好微笑著以一句「這就是你的體會?」草草收兵。可不能小看這個小插曲。因為它可以檢驗出教師是否具有教學機智,又關繫到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還關繫到教師是否對學生成長堅持了正面引導。這就是一個很有反思研討價值的失敗案例。
7. 總結記錄法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呈現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學生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訓練,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敗得失的原因何在?還有什麼困惑?等等。把這些想清楚,然後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五)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的成長過程也就是不斷反思、重構自己對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基本看法的過程。讓教師真正意識到並切身體驗到反思對其專業發展的作用,對於督促教師自覺進行反思、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自身也應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培養持之以恆的精神、創造良好的反思氛圍,養成自覺反思的好習慣。
四、「教學反思」只是課後才做的事情嗎?
其實不然,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教學反思」不單單是教學經驗、教訓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就一節課而言,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而不應只是課後才做的事。課前反思可以明確目標,加強自覺實踐;課中反思可以調控教學,提高教學效益;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促進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一句話,時時是反思之時,處處是反思之地。
五、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一)從文體結構上,我們建議把「教學反思」看成「一事一議」的實用性議論文。其寫作結構可以概括為「教學實例——得失(成敗)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第三部分是重點,應詳寫,盡量寫出深刻的切實可行的方案策略。
一般來說,首先敘述具體的教學活動(應簡略些),接著分析在這一活動中自己的成敗得失之處,最後針對成敗得失,結合新課程、新理念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二)從寫作內容上看,大致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選擇話題來寫「教學反思」:
1.寫成功之處。如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把他們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地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時的參照物。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5.寫「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本節課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何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新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術;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④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教學反思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篇課文選自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單元教學重點是教會學生分清新聞事實與新聞背景、客觀敘述與主觀評價,在此基礎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信息。對於現在的高一學生來說,因為他們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常見的新聞了,所以達到這一要求還是比較容易的。我考慮的是,作為一節新課改研討課,如何在我的這節課上體現出一些新課改的理念,以供同行們研討,哪怕是失敗了,也算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當然,由舊有的觀念向新的理念轉變這一過程還是非常艱難的。(盡管我的教齡尚短,但作為舊有教學觀念下的學生的時間可謂長矣,所以舊觀念的影響還是很深的。)所以原先的教學設計依然沒有多少突破,還是過分注重理性的分析,而忽視了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自主合作,輕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區教研室組織的集體備課會上,許多老師給與了真誠的批評與指點,我校語文組的老師們也為我出謀劃策,就在正式講課前兩天試講時,教研室兩位張老師還給我進行深入點撥,回想起准備這次課的過程,我深深體會到了「新課程促進教師成長」這句話的含義。應該說在大家幫助下,這堂課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還是體現了新課改若干理念的。
一、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之所以能獲得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會意義,二戰已經結束十幾年了,過去的殺人工廠、人間地獄——奧斯維辛卻「陽光明媚、綠樹成蔭」,也許「忘卻的救世主快要降臨了吧」,人們應該永遠牢記那段悲慘的歷史,不要使悲劇重演,這正是本篇新聞的價值所在。如何讓學生深深體會這一點呢?於是我讓他們自己查找相關資料,以自己的體驗感染自己,然後我課上借用多媒體手段,精心節選了影片《辛德勒的名單》中的兩個片段,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去打動學生,我覺得以這種方式來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比空洞的說教省時、有力的多,當然前期的選擇過程時一定要做細的。
二、關注學習的過程
語文學習是一個體驗的過程,「過程和方法」有時可能比偏重於結果的 「知識與能力」更為重要。我反對把課堂淪為學生對「標准達案」的記憶,所以體現在課堂時就是學生的積極參與,參與必然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參與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沒有學習過程,就不會有好的學習結果,正如本班學生在評課時說:「這堂課上,老師不像過去的老師那樣滿堂灌了,而是讓我們學生自己查資料、展示成果、自己讀課文、自己提問、互相解答,老師只在關鍵時候引導點評,我們整堂課既緊張又充實,我喜歡這樣的課。」我想對學生講,我也喜歡這樣的課,這也是老師所追求的。
三、積極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最先提出了轉變學習方式的任務。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以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作為新課改研討課,我必須要在這方面進行嘗試。課前學生去搜集有關奧斯威辛集中營的資料,加深對納粹罪惡的了解,學生搜集的過程本身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搜集整理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產生自己的思考;同學小組內交流材料,並選代表課上展示最讓本組同學震撼的一張圖片,體現了合作交流;課上同學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提出問題,生生互動,互相啟發;探究學習,是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並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問題的答案的學習方式,本課中我也給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教師在這堂課上起到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著的作用。
四、新課改促我成長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觀念,也必然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當然也包括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就本課而言,暴露出了我在諸多方面的不足。由於自己對文本的挖掘不夠深入,所以課上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探究就顯得比較淺,誠如有些老師所言,人文性體現得較突出,工具性就顯得有些薄弱;由於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和學識的淺薄,對於學生的評價還缺少精當的點評;作為一堂課,如何把用多媒體調動起來的學生的情感轉移到文本本身來等問題解決得並不夠理想,這些「缺憾」同「亮點」一樣,也是我作這堂課的收獲,更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其途徑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作為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趕上新課改的大潮是我的榮幸。感謝新課改敦促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⑤ 求小學教師資格證 《教育知識與能力》的復習資料(word)
教師資格證是全國統考的,小學教師資格證考《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由於網路問答無法上傳Word資料,只能文字形式。
想要《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這門考到高分,首先要很清楚這科往年的考情,也就是分多少版塊,每個版塊重點是什麼?佔多少分值,然後再針對性的學習,下面將一起分析這門科目考情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一、考情分析:
2017年下半年全國教師資格統考將在11月份舉行。分析歷年考試真題可知,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試題型和形式基本保持不變,考試時間為120分鍾,滿分150分鍾。報告分數120分,摺合分70分及格(卷面分數要確保達到96分以上考試就沒問題)。考試模塊包括教育基礎、學生指導、班級管理、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6個部分。
現總結分析歷年考題,把握其命題規律、知識點考查形式、考查知識點分布等特點,幫助考生從整體上明確考試方向,促進考生從整體上把握各部分內容。
(一).試卷結構及題型分布
總結:總體來說,2017 年下半年考試保持靈活、開放的特點。具體章節出現了新的變化。具體分析如下:
模塊 1:
1.整體佔比:略微下降,但仍是考點最集中的章節,是備考的重點章節;
2.具體知識點:比較常規,緊密結合教育實踐,並且出現了領導人講話類考題(單選題第7題);考題集中在基礎課程改革,涉及學生觀、課程理論、課程評價、新課程改革;
3.提分知識點:
單選題: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教育與社會的發展、心理學基礎知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
簡答題:教學研究
模塊 2:
1.整體佔比:大幅下降,減少 16 分;
2.具體知識點:知識點較常規,但出題角度新穎,例如德育方法一改從操作方法角度出題,而從作用、功能角度出題。
3.提分知識點:
單選題:德育方法、心理輔導
模塊 3:
1.整體佔比:大幅度上升,增加 20 分;
2.具體知識點:集中在班級管理、突發狀況處理。兩個新情況:1.開始考察少先隊詳細知識點(《中國少年先鋒隊隊章》);2.考題重復(簡答題與 2014 年重復)
3.提分知識點:
單選題:課外活動
簡答題:班主任常規工作
材料分析題:突發事件處理
模塊 4:
1.整體佔比:保持不變;
2.具體知識點:沿用學科知識-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的風格設置題目。統一設置導入環節,統一要求設置「設計意圖」;
3.提分知識點:
教學設計:文本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導入環節、新授環節、設計意圖
模塊 5:
1.整體佔比:略微上升,增加 8 分;
2.具體知識點:延續教育學考點,增加教育心理學考點(學習動機、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
3.提分知識點:
單選題:教學原則、教學組織形式、學習動機理論、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
材料分析題:教學原則
模塊 6:
1.整體佔比:無考題
2.提分知識點:
單選題:教學評價、教學反思
(三).試題難度
1.2017 年下半年教師資格《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察難度居中,基本都是講義內容。出現一些比較靈活的題目,一方面是領導人講話文件,另一方面是教育實踐分析,需要考生根據講義內容進行靈活分析。
2.單選題難度較小;簡答題常規;材料分析題設計知識點教廣,相對難度較大;教學設計題比較常規。
二、真題再現
1.單項選擇
教育研究主體通過對有意義的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的描述與分析,發掘或揭示其背後的教育意義。這種教育研究方法是( )。
A.經驗研究法 B.調查研究法
C.行動研究法 D.敘事研究法
【答案】D。 解析:教育敘事研究是指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開展的教育研究,教師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發掘或揭示內隱於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後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發現教育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
2.解答題
簡述小學教師撰寫操行評語的注意事項。
【參考答案】
(1)操行評語要實事求是,抓住主要問題,有針對性,能反映學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現和發展趨向。
(2)操行評語要充分肯定學生進步,適當指出他們的主要缺點,指明努力方向,不可羅列現象,主次不分。
(3)操行評語的文字要簡明、具體、貼切,使人一看就明白,能夠接受,切忌空洞、抽象、一體化,嚴防用詞不當,傷害學生感情造成家長誤解。
3.劉老師教學《第一場雪》時運用各種方式激勵學生,學生在質疑中提出的問題有價值她就說:「你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學生朗讀表現出色。他就贊賞道說:「讀得真好!老師彷彿置身雪景中,心中無比輕松愉悅。」大家齊讀得好,她便說:「老師也被感染了,想美美的讀一讀。」學生讀得不夠好時,他首先肯定「讀得不錯」,然後提出希望:「若能將「嗬」讀的不僅能表現出驚訝,還能表現出贊嘆的意思來,那就更棒了!」
問題:
(1)評析劉老師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10分)
(2)談談「新課文」倡導的評價理念。(10分)
【參考答案】(1)劉老師的教學過程體現了新課改的相關理念,符合新課改的評價理念,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值得我們學習。
首先,劉老師的做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材料中,劉老師一直在運用各種方式鼓勵和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快樂和成長。
其次,劉老師在評價中體現了新課改中倡導的發展性評價。材料中,面對生的質疑,或者學生在朗讀中的不當之處,李老師採取了發展取向的評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找到自己的問題,不斷改正,不斷發展。
(2)新課倡導的評價理念:
第一,在評價功能上,要由側重甄別和選拔轉向側重發展。
第二,在評價對象上,要從過分關注對結果的評價逐步轉向關注對過程的評價。
第三,在評價主體上,要強調評價主體多元化和評價信息多源化,重視自評、互評的作用。
第四,在評價結果上,不僅要關注評價結果的准確、公正,更要強調評價結果的反饋以及被評價者對評價結果的認同和對原有狀態的改進。
第五,在評價內容上,要強調對評價對象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全面綜合考察。
第六,在評價方法上,要強調評價方式多樣化,尤其注重把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結合起來,以質性評價統整量化評價。
第七,在評價者與評價對象的關繫上,要強調平等、理解、互動,體現以人為本的主體性評價的價值取向。
⑥ 對新課改下如何做教學設計的反思
一、為什麼要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人員的學者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
二、「教學反思」思什麼?
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學;別人如何教、如何學;如何在教中學、學中教的問題。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但以下幾方面是反思的重點。
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體會; 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造性的處理。這些可供以後教學時參考,有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的功效。
反思失誤之處。側重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等等。對他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教學時的借鑒,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計」的新方案。
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不僅能啟發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新思維等都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十分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
反思學生的問題和建議。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必然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個別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還有一些是富有創新性的。可能有的問題一時難以解答,教師就應及時記錄下來這些問題,並及時反思,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症下葯。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還關注了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和體現了教學民主意識。還有對於學生的教學建議也應該做必要的記錄和反思。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發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三、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一)選准反思對象
「教學反思」的主要對象有:回顧反思、記錄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理念;觀摩反思同事的教學行為和理念,參與集體交流研討,診斷自己或同事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分析反思公開發表的課堂實錄(課例)意圖、理念,對比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別人成果的可資借鑒之處。
(二)熟悉反思過程
反思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也有人以經驗學習理論為基礎,將教師反思分為以下四個環節: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在此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
(三)明確反思方式
1. 內省式反思,即通過自我反省的方式來進行反思,可通過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方式完成。
2. 學習式反思,即通過理論學習或通過與理論對照進行反思。
3. 交流式反思,即通過與他人交流來進行反思,可用觀察交流、學生反饋、專家會診和微格教學等方法。觀摩交流,即教師之間相互觀摩,根據交流觀摩的實際情景,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反饋,即教師通過從學生那裡了解到的自己教學效果情況,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使之達到學生期望的效果。專家會診,即專業研究人員、學校領導、同行教師定期對教師教學行為會診,從中發現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並通過共同研究來解決問題。微格教學,即以少數學生、教師或專家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並把教學過程製成錄像,課後反復觀看交流,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4. 研究式反思,即通過教學研究來進行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