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設計好一堂概念教學課
作為新教師的我,個人認為,作為一節好課,它必須是:1、完成了教學任務。我們的每一節課都有應講授的教學內容,如果下課鈴聲響起時,你把你預設的教學內容講完了,那就算是好課。2、學生掌握了老師課上傳遞的知識。老師教了,學生是否掌握了?如果你能讓95%以上的學生當堂消化了你所講授的內容,那當然是好課。3、學生參與度很高,課堂氣氛活躍。教學工作,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作為一節好課,必須是教師、學生雙方積極配合,產生良好的互動,這樣的課,才會對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有所幫助。4、條理清晰。老師課上要講授的內容,必須一環緊扣一環,並且過渡自然。只有你講授的內容自然連貫,條理清晰,學生學起來才輕松,接受起來才容易。5、重點突出。備課時,每課都有它的教學重點,對於重點,我們應該多講、詳講,甚至有時候要從不同角度反復講解,為了讓學生掌握牢固,有時候還針對重點內容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如果聽課老師能聽你講課的過程中自己理出你的教學重點,那就說明你的課做到了重點突出,那就是好課。 教材是教師溝通學生和學生學習的一種載體,教師不僅要做到正確把握教材的基本方向,還要深度領會和挖掘教材的內在意圖。通讀課程標准,把握學段目標和教學方向;分析教材,確定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重點和難點)。 還有就是了解學生。備課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應結合學生現有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和獨有年齡特點,在備課時注重抓住學生現有學習水平,從學生學習的真實起點出發,設計適合學生且有挑戰性的課堂。 最後就是理順教學環節。這就要依據課標要求,結合知識點與學生的實際掌握知識能力,採用學生學習為主體、教師教學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按知識點承上啟下的分步確定一堂課的基本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教師的點播下進行學習、與教師課堂平等交流中獲取、積累知識。 課設計好了,更重要是生成。通過生成來檢驗課設計的合不合理,再反思總結,這樣不斷積累,不斷提高。我們就需要這樣的鍛煉和沉澱,最後提升。
⑵ 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教學設計——答李老師提問
我認為評判一個教學設計的好壞要從教學目標上來看,是否達到教學的目標就是判斷一個教學設計好壞的標准。 簡單地來說,我們的教學目標包括學科目標和心理目標兩個方面。也就是說,教學設計只要達到了教學上的學科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目標都可以稱為好的教學設計。那麼怎麼樣的教學設計才可以有效地達到這兩個目標呢? 首先我想一個好的框架是基礎,就如同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講的,備課要注意的幾個步驟:認識概念、任務分析、選擇方式、准備教學用具、設計教學時間表、備課。而備課又要備教材、備教師、備學生、備環境。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框架至少可以形成一個教學設計,同時也給教學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並且可以使教學進行順利。但是同時,教學設計的框架有時候會禁錮教學上的創新,所以就需要一個好的指導思想。 一個好的指導思想是教學設計的根本,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教學設計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了教案對學生施加的影響的方向,價值取向的正確與否對一個教學設計成功失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如果一個教學設計再精美,價值取向出了問題,對學生的心靈造成的深遠的影響,恐怕很難說這樣的教學設計好了。在傳統的教學設計模式里,基本模式的價值取向有三個:認知取向、行為取向和人格取向。我想這樣的取向不僅應該以教師的教學風格而定,更應該是由教學的內容而定。 但是,就如同教學中很流行的一句話說的:「預案不是教案。」我們在課前准備的都是預案,在實際的課程實施中,預案是要不斷改變的。真正好的教學設計應該還要能夠適應這樣的課堂變化,所以適應性應該是在教學設計中應該要考慮的。 最後就是需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徵了,好的教學設計應該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能促進學生心理發展,滿足學生心理發展需要。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一個好的教學設計需要有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徵、課堂的變化,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一個好的設計框架。(以上內容完全原創,請各位老師多指點)
⑶ 課時教學設計方案的編寫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教學環節的關鍵一環,要真正把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實踐。本人認為首先得從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做起。教學設計直接體現教師的教學理念和這種理念轉化為具體教學實踐的能力。可以說課堂教學設計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課程的理念是否付諸實施。本人認為教學設計應特別注意的以下的幾個問題:
一、要明確教學設計與備課的關系
教學設計屬於廣義的備課范疇,但它與傳統的備課又有所不同。傳統的備課中多數教師依照教材和教參確立教學目標和任務,憑借個人經驗選擇教法,實施教學,整個過程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而當代的教學設計則是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依據,對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以期達成教學目標的系統化的設計。我們過去所寫的教案只是教學設計的表現形式之一,並且是不全面的。與傳統的備課相比,教學設計更注意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更強調教學情境的策劃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更具有靈活性和創造性。
二、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
教學設計要以一定的理論為指導,指導教學設計的理論很多,有關教學一般有三個心理學派:認知主義學派、人本主義學派、行為主義學派。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我們要特別注意學習這一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設計。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所以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構建知識。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目的觀。系統化的方法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可資利用的教學資源如教材、學生、教師、教具等要素當作一個有機的整體來考慮,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當然,每一種教學設計理論都有其優缺點,老師可借鑒各種理論的優點,或者交替使用,使教學方式多樣化。
三、教學設計要富於創新性。
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敢於創新,大膽設計。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對不同的課型進行設計,要勇於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的模式,不斷探索。首先,歷史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型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其次,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學科內和學科間的綜合。在學科內要注意橫向和縱向的聯系,即在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民族史、外交史及前後知識間廣泛聯系。例如:在設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一課時,正確處理歷史課與文化課的矛盾與交織;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矛盾與交織;歷史人物與歷史環境的矛盾與交織這三方面的關系,就會使教學既有新授課的特點,又有文化史部分教學共性特點。⑷另外,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要注意學科間的綜合,如將歷史和語文、地理、政治等學科綜合。此外,歷史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⑸運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可以增強歷史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多方面的能力,教師在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點,根據現有條件合理設計。
四、教學設計要有可操作性。
教學設計最終要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歷史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各種情況。首先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不要定的過高,過空。教師要仔細研究《歷史課程標准》和學生所學教材,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設計。以前的教學大綱只是籠統地要求學生應該掌握什麼,認識什麼,行為主體是教師,缺乏層次性和系統性,可操作性不強。新的課程標准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用「知道、了解、理解、說明、分析、比較等描述性的語言分層次地對教學提出了較為明確的目的和要求,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定教學目標時不能再簡單地陳述教師該做什麼,而應陳述學生學習的結果,這些結果包括語言信息、智慧技能、情感態度等。教師要在學生學習開始時向學生出示目標,並用這些目標指引學生學習。其次,教學實施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師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選擇主要教學行為是,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盡可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世界上不可能有「說話像演說家,寫字像書法家,上課像表演家」那樣的教師,每位教師要按自身的優勢來選擇合適的教學行為,設計自己的個性化教學,創造獨特的教學風格。⑹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對初中生可多用講解、談話、探究、體驗等方法,高中則可多用討論、研究、發現等方法。比如,同樣學習西安事變,初高中的側重點就應有所不同。此外,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要考慮到班級的人數,時間的安排等因素。由於歷史學科內容的多樣性,復雜性,教師在設計教法、組織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詳略得當,統籌規劃,真正將教學設計落到實處。
五、及時反思調整,做好二度設計
歷史新課程下的教學如何實施,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高中歷史教師往往一人教數個班級,因此同一個教學設計在短期內反復實施,這為我們及時反思調整創造條件,教師要對照新課程的理念,在實踐中不斷地和調整,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這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十分有利。下面以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1專題二《太平天國運動》一課為例,談談本人的調整過程。
在建構
「三維」目標後,本人按問題探究法,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一)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要求學生閱讀本子目,解決以下問題:歷史上農民起義的一般原因是什麼?結合P
45學習思考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原因同以往相比有何不同?拜上帝教有什麼特點?列出太平天國運動前期的主要史實。(二)《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要求學生閱讀本子目,解決以下問題:《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是什麼?如何評價?《資政新篇》的內容是什麼?如何評價?比較兩者的主要異同。三)從天京事變到天京陷落。要求學生閱讀本子目,解決以下問題:列出太平天國運動後期的主要史實。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是什麼?舉例說明。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舉例說明。(四)問題探究:自我測評2「農民可能充當一種極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當一種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試結合有關史實評析這一觀點。
上完兩個班級後,雖然在教學中能夠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積極參與,這些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也基本解決,但總覺缺少什麼似的,課上起來很凝重。最重要地是缺少給學生情感體驗,不是很好地貫徹新課程的理念。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本人認為關鍵還是未能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未能喚醒學生全身的投入。若有相關視頻材料效果定會更好,但一時找不到,怎麼辦呢?下面的兩個班級要不要再這樣上?經過一番的思考,本人決定及時地調整,在教學上進行二度設計。課前把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要求各學習小組查找相關的資料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1)第一小組解決太平天國運動的原因部分:假定你們就是參加太平天國運動的一位農民,請你們以《我為什麼參加太平天國——一個農民的自述》為題寫出一段獨白。要求同學們發揮想像力,文章能夠較好地反映這次運動的主要原因。(2)第二小組解決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過程:同樣假定你們就是參加太平天國運動全過程的一位農民,以《我親歷太平天國運動》要求學生運用合理的想像寫出運動的主要過程,文中應該包括過程中重大的標志性事件。(3)第三小組解決太平天國運動的綱領(教材中的第二子目),要求小組成員研讀《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挑選兩位同學扮演洪秀全和洪仁玕開一次新聞發布會,回答全班同學提出的有關《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問題。(4)第四小組解決太平天國運動評價部分。以《我看太平天國運動》為題,要求學生從太平天國運動的一個史實出發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和失敗原因,從而得出農民階級的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在上課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用5-10分鍾進行交流整合,然後各組要求推選代表到講台上進行表演或匯報本組的成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引導,並及時地給與恰當的評價。
二度設計中各組的問題並不難,學生只要有去准備就能不同程度的解決問題。所以上氣氛既輕松又活躍,教學效果明顯較前一種方案好多了。這樣的調整至少有以下的幾點好處:(1)學生真正成為高深的主人,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地被調動起來。(2)每一個學生對該組的問題必須進行較全面、深入的思考,並應考慮如何表達(3)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學會傾聽、表達、說服、接納。同時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精神,(4)「三維」目標較好地體現和滲透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見,同一教師,同樣的教學資源,不同的設計方案,產生的教學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⑷ 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應具備哪些要素
我覺得教學設計沒有統一的格式,主要以科學和實用為主。下面我主要說一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過程即師生雙邊活動的設計。一、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目標的設計一般分為三個方面即知識、能力、情感與價值觀。教師在理論上應重點關注知識目標的分類,在技能上關注目標導向教學設計中怎樣確定和表述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怎樣避免教學目標表述的含糊性及知識、技能教學目標設計要注意的問題。為此,我認為設計好教學目標要把握住這樣幾點:1、全面設計教學目標不能只注重知識領域的目標,而忽略其他領域的目標。2、不能以課程的具體內容標准代替教學目標。3、要正確理解和把握學習水平要求,准確選擇和使用行為動詞。4、正確處理教學目標與實施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二、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一般分為導入、新授和結束三個階段。導入的設計沒有固定模式,它完全因教學對象、目標、教學內容的不同而不同,其作用是很大的。常言道萬事開頭難;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引發學生思考,引起學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慾望,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從課外轉移到課內,使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角色,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心理氛圍。因此教師必須精選材料,尋找政治課的興趣點,充分挖掘教材的激趣因素。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一般常見的導入方法有:開門見山式、復習舊課導入新課式、故設懸念式、故事導入式、實驗導入式等。新授階段是上課的主體部分,師生互動課堂教學環境的形成,離不開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做到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學習中參與。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發揮好主導作用,抓住學生的思維發展,因勢利導。要讓學生更加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注意以下幾點:1、教學設計新穎,引起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2、問題設計要恰當,既不能過難,讓學生無從回答,失去興趣,也不能過易,同樣會削弱學生的進取心,認為不用努力也能學好。問題設計的好,既能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習注意力,又能誘發積極思考,培養思維能力和習慣,啟迪聰明智慧,還能充分訓練口頭表達能力。3、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為學生主動參與創造條件。4、案例、事例等材料的選擇即要有助於教學同時又要注意趣味性,注意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總之,教學過程的設計十分重要,需要教師們潛心研究。要注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和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充分經歷和享受獲取知識與技能的樂趣。
總之,
教學設計是一門藝術,如何設計好一堂課又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斷去探索、改進。只要在設計的過程中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來,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持較高的參與興趣、保證參與時間、提供參與機會,使學生在參與中發展自己,我們的政治課一定會大放光彩,深受學生喜愛
⑸ 淺談如何做好教學設計來提高教學實效
如何改進教學設計提高教學實效教學如同三套馬車: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即備課,是一項復雜的教學技術。成功的教學在於教師出色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效果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優化學校教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是改善教師教學行為的積極策略,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
教學設計能力是眾多技能的組合,如何通過改進教學設計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合理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教學的靈魂,它決定著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因此制定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就語文教學而言,教師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應首先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從激發認知興趣、提高閱讀分析技能、加強情感互動等方面去思考,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與實效性,既重視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也重視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的培養,做到教學形式與學習內容的統一。有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才能在設計教案時有個總體的思考方向。
二、整體把握教學框架由於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一個動態過程,出乎意料的情況時有發生,或者每個環節的進度並不完全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便對教師提出了要求,不僅要認真研讀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思想、方法,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能夠整體把握教學框架,對課堂的教學進程有個清楚的定位,而且要考慮所授班級學生基本情況、學習基礎情況,從而為實現整體的教學目標隨時進行調整。
三、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學習情境是否有效,並不是為有情境而創設情境,是指情境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實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學、合理,有其實在的意義。有效的教學情境應當使學生身心愉悅且為之入迷,在課堂中表現得精神煥發,充滿樂趣。構建生動的問題情境,可以真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發現那些對他們個人來說是真實的挑戰,從而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有助於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自己的思維方式,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從而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在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現代氣息,要將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與學習有關的素材及時引入課堂,要讓學生與課本人物、課本知識產生共鳴,以增強教學的時代性。因此,構建有現實性、趣味性、科學性、時代性的情境,才是符合學生內在發展需要的「真」情境。
想要在教學設計方面更近一步的老師可以了解下繼教網舉辦的教學設計指導師培訓班,網路教學設計指導師,第一頁第一條信息
⑹ 教學案例需要設計哪些問題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專程標准》的要求.(屬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⑺ 如何做好教案設計
搞任何工作都應有高度的計劃性,教學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按照計劃進行,才能克服教學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教學工作中的課時計劃;即教案,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依據,它關繫到一節課的具體安排和教學質量。因此,如何編寫好教案則應是每一位教師都十分重視的問題。
一、教案的作用及寫好教案的意義
1.是教學活動的依據
寫好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徹地理解,並能牢固地記憶和熟練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掌握規定的基礎知識、技能、技巧的基礎上,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礎知識類推到有關問題中,去理解、分析、解決新的問題。要實現這樣的目的,就要在授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物理教學過程的具體特點,設計出合乎客觀規律性的教學方案,遵循教學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如果不認真書寫教案,教學過程中必然目標模糊、心中無數、要求不當、隨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
認真編寫教案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編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研究物理學的知識體系、學生學習物理的狀況(接受水平、心理特點和思維規律),而且要按照大綱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材特點,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和深廣度,特別是要以整體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點,明確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點難點,分析知識的價值功能,醞釀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
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教材的鑽研。只有下功夫,刻苦鑽研、持之以恆,銖積寸累,在教案編寫過程中,教學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3.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
編寫教案是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學研究能力的過程。教學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通過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為主體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如何做到合理地傳授是編寫教案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在編寫教案時,不斷地認真探究物理學本身的知識系統和結構,深入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學業水平及其認知規律,優選與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進行施教。因此,認真編寫好教案,對於教師的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無疑是很有價值的。
(一)編寫教案前的准備工作
1.鑽研大綱、教材,確定教學目的
在鑽研大綱、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廣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目的一般應包括知識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課時教學目的要訂得具體、明確、便於執行和檢查。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制定教學目的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學生素質、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考慮其可能性。
2.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在鑽研整個教材的基礎上,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及重點和難點。所謂重點,是指關鍵性的知識,學生理解了它,其它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說教材重點才重要,其它知識就不重要。所謂難點是相對的,是指學生常常容易誤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難點。寫教案時,主要考慮這樣幾類知識常常是學習的難點:①概念抽象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的知識。②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遷移。③現象復雜、文字概括性強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闡述的知識。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識。⑥數學知識運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難的知識。
3.組織教材,選擇教法
根據教學原則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設備條件來組織教材考慮教法,初步構思整個教學過程。教材的組織是多種多樣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組織結構。但不論是那一種結構都必須圍繞中心內容,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貫穿重點,確定講解的層次和步驟。同時,在選擇教法上,還必須充分重視考慮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4.設計數學程序及時間安排
對於上課時如何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題;新授課的內容如何展開;強調哪些重點內容;如何講解難點;最後的鞏固小結應如何進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時間問題,都應在編寫教案前給予充分的考慮。
5.設計好板書、板畫
板書、板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編寫教案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板書的設計可以從鑽研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入手,也可以從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入手。
(二)教案的一般內容和要求
1.教案的內容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樣,內容詳略也不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要寫詳案。一般說來,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課題(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主要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10)課後分析及教學參考資
料。
2.教案的一般要求
教案的編寫要從教育教學目的、任務著眼,從中學物理教學的特點出發。具體說:
(1)要求編寫教案時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為依據,做到目的明確,要求適當。
如初中物理課的教案,在組織教材、選用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循序漸進,不能任意提高教學要求,要避免由於過分追求敘述的嚴謹而影響學生對基本內容的理解,形成教學難點。如「浮力」的計算,現行教材要求並不高,計算也不復雜。但「浮力」問題的類型較多,解決方法靈活多變,在分析能力的要求上有相當的難度,比前幾章是一次較大的飛躍。因而寫教案時教學要求一定要得當。「在這里最好不要讓學生去做那些人為的難度大、綜合程度高的題」這是編者的意圖。新教師尤其應當注意深廣度問題,否則不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編寫教案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將所學內容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因而編寫教案並不是知識的羅列,而是設計好教法與學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首先,教師要創造良好的物理情境,使師生共同置身於情境之中,從探索中提出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其次,教師要研究如何設計啟發和點撥學生的思維程序及要點。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教師就要首先利用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為什麼錯而激疑,把啟發的要點落在誘導推理、分析比較上:小車在課本35所示的三種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現象有什麼共同點?為什麼小車在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維持運動的距離不同。把點拔的要點落在概括上,引導學生在進行「科學抽象」中自然地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3)要求教書育人相結合
教案不能僅重視傳授教學大綱規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對於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思想教育重視不夠,沒有計劃性,這是不恰當的。在教案編寫過程中,要有計劃的寓思想教育、能力培養於知識傳授之中。
(4)要求注意物理學科的特點,加強實驗教學加強實驗教學,這是由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決定的。設計教案時要充分利用實驗手段,充分發揮表象作用。不能在頭腦中形成物理圖象和重現物理過程,常常是教學難點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視物理實驗,教學時盡量通過物理實驗展現物理過程,充分發揮通過實驗所形成的表象的作用,這對於形成物理概念和理解物理過程有很大益處。演示實驗是在教學中提供感性材料的主要方式,做好演示實驗是教學的一個主要環節。教案中要對實驗的目的是什麼?各儀器有什麼作用?要求學生主要觀察什麼?怎樣觀察?什麼時候提出問題等進行周密設計,這樣才能做到目的明確,程序合理、主次分明地進行實驗。
(5)要求環節完整、結構合理、思路清晰、繁簡得當、時間分配科學,使教案能對課堂教學活動真正起到指導作用。
(三)如何設計教學過程
設計教學過程,關鍵是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使之與教學內容相統一,這是一篇教案的靈魂。為此,應首先了解各種教學方法的職能。
1.常見教學方法的功能
某一種教學方法適用於某種教材、某些學生特別有效,而對另一些內容或學生可能效果不佳。因而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明確教學方法的職能。Ю·К·巴班斯基對各種教學方法合理運用的時機進行了歸納。(
2.如何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就是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的過程。事實上,沒有一堂課自始至終是用一種方法教學的,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表明,教學效果顯著,是由於他們以綜合的、辯證的觀點對待各種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利用,而不是教條主義、生搬硬套。
教學難點有時就是由於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不當而人為造成的。如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是習慣於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即從有代表性的感性事物入手,歸納出它的本質特徵和共性,得出概念和規律。初中物理的絕大部分概念和規律都是這樣得到的,如果不注意這個特點,同樣的內容用演繹推理的方法來講解就會由於教學方法的原因而使學生不好接受,造成難點。
因此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時應考慮如下幾點:
(1)教學目的、任務和教學原則。
(2)物理學科的內容和方法。這里要特別注意對知識進行方法論因素的分析,確定新概念與前概念直接與間接的聯系。
(3)學生的學習可能性。
(4)教師自身及學校的實際情況,要揚長避短。
總之,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做到: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實驗為基礎,以能力和方法為重點。(四)常見課型教案編寫的要點
不同的課型,其教案的編寫雖有上述的共性,但也有各自的特點。下面就幾種常見課型教案的各自要點加以說明。
1.新授課
(l)抓好教學各環節的過渡、銜接
①設計好復習引課的內容。抓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或挖掘學生日常生活中與本節課內容有關的物理現象,以舊知識或生活實際為基礎,設計並提出適宜的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有準備地、自然地過渡到新課的學習。因此在教案中對於引入新課時提出什麼問題、學生回答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及針對各種不同情況追問什麼問題,或用什麼樣的關鍵語言加以引導、如何巧妙順利地過渡到新授課的內容等問題,都應具體明確地反映出來,以利於教學實施。
②寫明新授內容的邏輯層次。新概念的引出、新規律的獲得,都應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層次清晰地引導學生一級級地跨上科學的台階。所以,對於引出新概念所必須的前概念及其引出的思維程序應簡明地寫在教案上。新物理規律的獲得方法,(如是通過實驗總結還是通過演繹推理),及其思路也應在教案上明確寫出,以便實際教學中思路順暢。另外,對於新概念規律的內涵、外延需強調的要點及其在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等,在教案中也要有所反映,以為新知識的運用及鞏固小結鋪路架橋。
③鞏固小結過程應設計好適當的方法和問題,帶領學生作最後的「沖刺」,沖上知識的「頂點」,便於學生居高臨下地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系統地理解物理知識。因此小結中設問的問題,為使學生將所學新知識與舊知識掛上鉤或為後續學習設下伏筆所需點拔的關鍵詞語等,都應在教案中有所體現。
2)寫明有效措施,便於突破難點
教學難點形成的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查明原因,及時對症下葯,都是可以突破的。在教案中對於本課的難點是什麼及其消除的措施和方法應明確寫出,如針對概念抽象,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的知識,需列舉哪些實例、何時做什麼演示實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什麼;針對學生生活經驗與物理知識發生矛盾的內容,需要借用哪些問題的具體分析、如何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認識物理規律、分析物理過程實質等等,都應有書面提綱。
2.習題課
(1)設計好設問的問題和時機
為切實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分析、解答物理習題時,應設置一系列的循序漸進的問題,以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科學思維。因此在編寫教案時,除了寫明例題及其分析、求解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寫清分析、求解本例題的幾個關鍵環節(如物理過程的特點分析、各物理狀態的特徵等)和所需提出的問題及提問的時機,以便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及時地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2)寫好方法性總結
在教案中要詳盡寫出解題後的方法、步驟的總結,有利於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和能力的培養。
(3)明確啟發引導思維的方向
物理習題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擴展性,一節習題課不可能全面地開發一道例題的潛能,但在教案中應明確寫出本例題的多解、多變、多問、多思的思路和方向,這樣有助於總結歸納時有目的地啟發引導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例題的作用。
3.復習課
(1)明確目標,提出問題
復習課應使學生在知識上、方法上、能力上形成完整的結構,實現理性的飛躍。因此教案上除了應寫清楚所復習內容的知識層次,還應寫明在全面概括教材基礎上提出的新問題,寫清在這段學習中學生常出現的錯誤和技能技巧等方面的不足,以便上課時能准確的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缺欠進行復習提高。
(2)對症下葯,實施補救
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如對理論性較強、新概念、新名詞較多的內容,應寫明復習提綱,以幫助學生理順知識系統;對相似概念、規律易混淆的,應在教案上設計好具體的對照比較表格,以利於學生對比記憶。
4.實驗課
(1)寫明要求
在教案中必須寫明並布置課前准備的問題,如實驗目的、原理、方法、步驟及使用儀器的注意事項等,使學生對這些問題有所了解。另外,有些實驗還需寫清實驗數據的處理及實驗結果的分析等方面的要求。
(2)寫清在實驗中易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學生操作儀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各種非系統因素(溫度、濕度、電磁干擾等)對本實驗可能產生的影響等及其相應的處理辦法,都應在教案中清楚寫明,便於學生實驗時出現問題及時處理,以確保實驗成功。
三、編寫、執行教案中
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整個教案編寫應內容全面、環節完整、具體明確、層次清楚,各部分的過渡銜接應自然順暢,以確保教案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否則,若書寫雜亂,不分層次,則在課堂上教師就無法及時准確地按教案的內容安排進行教學,這將造成教學准備的充分程度下降,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2.編寫教案的重點應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避免兩種傾向,一種是教案寫得過於簡單,只寫成提綱形式,這樣不利於教師的課前准備和具體教學過程的實施;另一種是將教案寫成繁瑣的講稿,造成上課時照本宣科,不利於靈活地把握教學進程。
3.編寫的教案是組織教學的依據,但在具體教學實施中,教案也不是絕對不可改變的,可根據課堂上的實際情況,隨遇做些必要的修改和調整,以適應情況的變化,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4.不能忽視教學後記的資料作用。教學後記是教案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要認真填寫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效果如何、有什麼經驗教訓、原因是什麼、應如何改進等等。以便不斷積累和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我認為教師在寫教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
所謂符合科學性,就是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在規律,結合學 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那種遠離課標,脫離教材完整性、系統性,隨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寫教案的做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教案首先要依標合本,具有科學性。
2、創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麼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幹.盡管備課時要去學習大量的參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聽取名家的指點,吸取同行經驗,但課總還要自己親自去上,這就決定了教案要自己來寫。教師備課也應該經歷一個相似的過程。從課本內容變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紙上,形成書面教案,繼而到課堂實際講授,關鍵在於教師要能"學百家,樹一宗"。在自己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廣泛地涉獵多種教學參考資料,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華,取去糟粕,對別人的經驗要經過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獨立思考,然後結合個人教學體會,巧妙構思,精心安排,從而寫出自己的教案。
3、差異性
由於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4、藝術性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
6、考慮變化性
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能力的學生,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因為事實上,一個單元或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教學的一定過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現偏離教學目標或教學計劃的現象也不要緊張,這可以在整個教學進度中去調整。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⑻ 如何使教案設計體現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憑借具體的語言資料,初步了解什麼是石頭書、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以和研究化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一塊小石頭。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揭題。
2、談話。(出示課文插圖)
師: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看著一塊大石頭,這位叔叔還說他在——(生:讀書)他讀的是什麼書呀?(石頭書)為什麼要讀這石頭書呢?請大家來讀讀這一句話。
3、質疑。
(1) 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2) 指名讀句子。
(3) 質疑:讀了這句話,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嗎?(生提問,師歸納)
(4) 過渡: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只要認真地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解決「石頭能做成書嗎」。
(1) 師:這個問題的答案在課文第五自然段,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輕聲讀讀這一段,看誰能自身解決。(學生自由讀第五自然段)
(2) 學生交流。
師聽後邊說邊板書: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成書。(把課題改成「石頭 書」)
(3) 激趣:可是這石頭怎麼能像書呢?你們看我們平時用的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等等,它們都有什麼特點?(生回答,師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師拿起一塊石頭)可是這石頭光禿禿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這個問題你們能協助老師解答嗎?
2、解決「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
(1) 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該怎麼找答案呢?老師教你們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來,一邊輕聲讀課文,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找到了就在這個自然段前作一個「☆」的記號。然後同桌討論討論,說說自身選擇這個自然段的理由。
(2) 學生自讀課文,作上記號後同桌討論。
(3) 交流。(應該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學生說到哪個自然段就學習哪個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 請交流的同學讀讀這一段,並讓他說說石頭哪兒像書。(師板書:一層一層)
② 句子訓練。
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請學生把這句問號的句子改成句號的句子,然後進行比較,說說哪句好,為什麼,最後指導朗讀。
③ 說話訓練。
請學生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麼石頭像書。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 請學生說說選擇這一段的理由。
②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找找這石頭書上有哪些字,並把它們圈出來。
③ 再交流。學生回答,老師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理解「雨痕、波痕、礦物」,並想像省略號省略了什麼,最後欣賞礦物(演示課件)。
④ 說話訓練。還是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麼石頭像書。
⑤ 師生對讀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 請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學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② 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師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③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演示課件,欣賞化石。
④ 練習說話。用上「因為……所以……」再說說石頭為什麼像書。
⑤ 分男女生朗讀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 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並想想石頭書能告訴我們什麼,用直線劃出來。
② 交流,板書:告訴我們……
③ 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__________,後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里又變成了__________。石頭書會告訴我們__________……
④ 探究。
再讀第十一、十三自然段,並聯繫上文,想想勘探隊員是根據什麼來推斷這里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 師生對讀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結。
再次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讓學生說說石頭書里究竟有哪些學問,這里的「讀」是指我們平時的讀書嗎? (「讀」是指探索、研究)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妙,知道石頭里原來有這么多的學問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總結談話
四、課外延伸
你們見過哪些石頭?它們是什麼樣的?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培養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究底,樂於探究的態度。
重點難點:
讀好對話,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麼,「書」里有什麼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教學准備:
投影儀、投影片、石頭、小黑板、掛圖、一堆石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指導書寫生字。
一、我的十分鍾,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 師:書是我們常見的學慣用品,(板書:書)同學們,你們能說說書的好處嗎?
生交流匯報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把書比作是燈塔,書是方向性的。」
「讀書可以讓我們學到豐富的知識,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還可以使人進步。」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師,說得真好,希望大家今後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學知識,長見識,增長才幹。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共同來讀一本書。 (在「書」前板書:石頭)
2.看了課題,你有什麼想法?
3.同學們,你們剛才提出的疑問,書上已有明確的答案,只要我們認真學習課文,就會弄明白的。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 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 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 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勘探 足跡 聚精會神
礦物 地殼 刨根問底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足跡 礦物 一冊 腳印 叔叔 勘探隊員
奇怪 礦石 煤炭 化石 貝殼 刨根問底
(2)指名逐個讀,注意讀准平舌音:冊、足 翹舌音:叔叔
前鼻音:印、勘、炭 後鼻音:礦
(3)找出正確的讀音。
地殼(qiào ké) 好奇 (hǎo hào) 埋藏(cáng zàng)
貝殼(qiào ké) 好看(hǎo hào) 寶藏(cáng zàng)
(4)課文中有很多與地質勘探有關的詞語,通過課前查課外書,你知道了哪些詞語的意思,給大家介紹介紹。
(5)齊讀生字詞。
(6)出示生字黑板。指名讀,你能給他們找朋友嗎?(成語)
這些生字中,你認為哪些特別容易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選擇你認為比較難的字描一描,寫一寫。
(7)試讀課文。
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輕聲試讀課文。
找出自己認為讀得好的段落展示給大家聽。
三、自主練習
1.出示多音字組詞
殼ké ( ) 禁jīn( ) 好hǎo( )
qiào( ) jìn( ) hào( )
2.擴詞。
怪 ( ) ( ) ( ) ( )
礦 ( ) ( ) ( ) ( )
跡 ( ) ( ) ( ) ( )
3.讀句子,再用帶點詞語造句。
(1)川川好奇地問:「叔叔,你在看什麼?」
好奇——
(2)石頭是一本很特別的書。
特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理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麼?「書」里有什麼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一、導入新課
(1)(指著石頭)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
(2)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這些石頭,你們還想不想繼續探索這些石頭的奧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石頭書》。
(3)檢查朗讀:指名分節讀課文。
過渡:課文中有這樣一個詞「刨根問底」,誰知道是什麼意思?
做學問就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這節課,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學能做到「刨根問底」。
(4)我的十分鍾
師:「什麼」這個詞在文中出現了兩次,意思一樣不一樣?
生討論
師總結:同樣的詞,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樣。
想一想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課中「這黑黑的泥巴有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
第一個「有什麼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個「有什麼意思」的意思是意義。
「如果我們光讀書,卻不用心思考,提不出問題,這可是個問題」
「提不出問題」的「問題」是想回答的題目。
「這可是個問題」的「問題」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師:例子舉得不錯,兩個「意思」「問題」的意思的確不一樣,通過剛才的討論,你
明白了什麼?
生:我明白了,有些詞語,用在不同的地方,他們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一樣,我們要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二、質疑激趣,精讀課文。
1.書上有這樣一句話。出示
「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1) 指名讀這句話。
(2) 看到這句話,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根據學生回答相繼出示:石頭怎麼做成書呢?
「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呢?
該怎麼讀這本「石頭書」呢?
2.這三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答案就在課文里,現在請你自己讀讀課文,讀完後再與同座同學交流交流。(給予充分的時間)
3.全班交流。
(1)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第幾小節?誰把這一小節讀一讀,再回答第一個問題。板書:石頭 像 書
a聽同學們這樣說,老師倒有個問題了:石頭怎麼能像書呢?你看我們平常用的書,語文書啦,思品書啦,它們都有什麼特點?(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b 而這石頭光禿禿的,怎麼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你能幫老師解答嗎?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師教你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一邊默讀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用筆在這些自然段前做一個記號。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這一段讀一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石頭哪兒像書?(一頁一頁)
指導朗讀這一段。
練習說話。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麼說石頭像書?
d 按以上步驟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們讀書能獲得知識,那石頭會告訴我們什麼呢?
a 自由讀十一、十三自然段。
指名回答。
C練習說話:(出示)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 )。後來,這里變成了(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 ),這里又變成了( )。石頭書會告訴我們( )···
(3)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話後高興地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這里的「讀」是我們平常讀書的讀嗎?那這個「讀」字該怎麼理解?
(讀:鑽研、探索)
(3) 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
1、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2、理解練習
3、小結:今天,我們跟隨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石頭里竟蘊含了這么多的學問。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似「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研究。我們現在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知識,長大了去揭示那些奧秘。
四、布置作業
練習朗讀課文
自主練習
1、「刨根問底」是什麼意思?它和哪個歇後語的意思相近?
2、川川和磊磊從石頭書中「刨」到了哪些學問?
[蘇教板《石頭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日月水火教案設計模板
2.石頭的小班教案
3.有趣的石頭畫教案
4.石頭路活動教案反思
5.奇怪的大石頭課文教案模板
6.中班社會教案:胖石頭
7.奇怪的大石頭教案
8.奇怪的大石頭的教案
9.《草》教案設計
10.教學教案設計模板初中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