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學活動設計步驟是什麼
教學活動設計分以下幾個步驟。
設計教學目標
主要包括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分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多個方面。
進行學習任務分析
即學生的起點分析,學生主要的認知障礙和可能的認知途徑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分析,達成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分析。
這里有兩個問題十分重要:一個是要關注學生的經驗基礎,學習規律,另一個是要正確認識教材,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
主要考慮具體的教學過程,包括創設的情景、活動的線索、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中小學課堂教學過程通常有兩種基本模式,其中一個是探究發現式,一個是有意義接受式。探究發現式的基本環節是:問題情境[FY]建立模型(得出有關的概念、法則、定理等結論)[FY]求解[FY]解釋與應用[FY]拓寬、反思。有意義接受式的基本環節是:創設有意義接受的情景[FY]採用接受式傳授有關知識[FY]正反例解釋應用[FY]鞏固、強化[FY]小結、結束。
設計教學評價
主要反思的問題是,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沒有達到的話,分析原因,提供改進的方案,有哪些突發的靈感,印象最深的討論,學生獨特的想法,哪些地方與設計的教學過程不一樣,學生提出了哪些沒有想到的問題,為什麼會提出這些問題.
編寫出教案
中小學備課報告編寫的格式,一般有課時教案、表格、流程圖等幾種形式。
B. 如何撰寫園本研修主題計劃與設計教研活動方案
如何撰寫園本研修主題計劃 與設計教研活動預案張惠芳 一、園本研修的背景——教師專業化發展 1、教師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從「教書匠」到「教學藝術家」 職業 訓練 師徒制 專業 訓練 師范制 教學成為一種專業 教師教育 ——從謀求專業地位到追求專業發展 廣大一線教師對專業化要求力不從心(1) 理念向實踐轉化的困難 理念的接受可能性: 「所謂『理念』,指的是理性領域的概念,『純粹理性的概念』也 就是從知性產生的超越經驗可能性的概念。而園長、教師哪有多少閑 工夫進行這種『超越經驗可能性』的思辯呢?」 事實上園長教師只 是從流行的口號中挑選出一些感興趣的口號,作為教條或標簽,那種 教條或標簽往往名不副實,理念與實踐脫節。(陳桂生) 關於理念的話語權:專家的解釋——先進性 教師的理解——實用性 專家與教師的對話——適宜性 信念 自覺的行為 (2)教育行為的盲目性 無用功 不派用處的案例分析 不起作用的教學反思 多此一舉的學具製作 追求表現價值的集體教學 形式主義 主題至上的創設環境區角活動、游戲活動混淆或二分法 被集體教學活動的價值判斷所難存在的問題: 1.止於高低結構活動的外在關聯 2.追求幼兒的表現價值大於發展價值 3.用活動的表現形式去套教學目標 集體教學的價值體現:高低結構活動的內在聯系——解決低結構活動中產生的問題 ——提升低結構活動中表現的經驗 為幼兒建立經驗的連續體——從教學內容中分析幼兒已經知道的, 還不知道的,可能會知道的 為教學進行幼兒發展評價——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 (有目的的談話和觀察) 為主題背景下的環境創設所累存在的問題: ? ? ? ? 一切為主題服務的形式主義表現 活動區成了主題性的美工、建構活動 大量幼兒無法參與的主題牆報 實現同樣目標的學習材料跟著主題變化 如何理解主題活動 ? ? ? ? 有意義的學習(背景中學習;各領域知識經驗聯系) 有與主題相關的特殊經驗,也有不同主題共同涉及的基本經驗 活動區的材料有時與主題相關有時不相關。 如果幼兒游戲時表現出與正在經歷的主題相關的經驗,那就是一 種自然融合,如果表現出的是非主題相關的經驗,那也應該是有 意義的。 為區角活動的功能定位所困 存在的問題:有了活動區反而減少了游戲 活動區給幼兒的是有限的自由 混淆了高、低結構活動的含義 區角功能定位:應該是學習還是游戲——取決於你的全部課程安排 客觀上是學習還是游戲——取決於材料的結構化程度 檢驗你區角活動的游戲性 ? ? ? ? ? ? ? 替代:將該材料想像成其他物品進行裝扮。 特定探索:
C. 幼兒園園本教研活動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指導思想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有來自教材的、有來自教法的、有來自幼兒的,也有來自傳統觀念的阻礙等等。這些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困惑如何解決?由誰來解決?在實踐中我們意識到,幼兒園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靠自身的力量,利用自己的優勢,創立自己的特色。 教師在實施新《綱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必須根據本園的實,際和幼兒的特點自己解決,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得靠教師自己的不斷學習與實踐。而要做到這些目的,必須進行立足於園本的主題教研。 二、園本主題教研製度的涵義及實施理念 以園為本的主題教學研究制度,是以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作為研究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努力把幼兒園建立成為學習型組織。「一切為了孩子,一切依靠教師」,「幼兒園是教研基地,活動室是教研室,教師是研究員」。 三、園本主題教研製度建立的策略及內容 1.以園為本的教師培訓體系——系列培訓主題 (1)重視教師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立足本園及時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及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促進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理論修養、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2)重視本園骨幹教師隊伍的建設,千方百計培養自己的學科帶頭人, (3)要有適合本園實際的師資培養計劃,為教師的培訓、進修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 (4)發揮骨幹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訓、指導和幫助, (5)在改革中,尤其要注重採取各種「園本培訓」的方式,對上崗教師進行《綱要》、教材的崗前培訓。 2.以園為本的教育科研體系——系列科研主題 (1)幼兒園要有計劃地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研究活動,及時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通過教學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要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 (3)大力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千方百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4)要組織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和教改實施,把現代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技術同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5)要建立教學成果和教研成果的獎勵機制,激勵教師不斷地創造新的教學和教研業績; (6)要重視總結、宣傳和推廣本園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研成果,從制度上保障「園本教研」常研常新。 3.以園為本的系列化主題學習,教學研究既要研「教」更要研「學」 (1)要把傳統的學法指導與新時期的「轉變學習方式」密切結合起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現狀; (2)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和勤於思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 (3)幼兒園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學習指導的內容體系和方法體系; (4)建立常規化的制度,促使教師人人承擔學習指導的責任。 四、園本主題教育的實施過程與方法 1.加強教師學習和培訓工作 推薦書目,要求老師自學,並寫讀書筆記; 看專家講座光碟,學習課改理論,使教師改變教研觀念; 提供參加各級培訓的機會。 例如學科帶頭人培訓、骨幹教師培訓、園本教研培訓; 培訓的內容側重新《綱要》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鼓勵教師參加學歷提高培訓和普通話、信息技術的培訓; 定期對教師進行集體培訓,如專題講座、教學研討會、經驗交流會、案例分析等; 引導教師通過對自身現狀的分析,制訂自我發展規劃和學習計劃。 2.有效地圍繞主題進行教研活動 (1)教學教研常規的落實,特別是備課組活動的落實。每個教師都要進行教學反思,每周寫一篇有較高質量、能改進自己教學的反思; (2)每個教師每學年至少要上一次研討課,認真聽取同行的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每學期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30次,做好聽課筆記,並適當進行評論; (3)每學年上交一篇說課稿,一篇公開教學活動設計,一篇公開教學活動案例反思; (4)每次教研活動前開展15分鍾中心發言,通過交流、討論達成共識,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總結:通過對幼兒園園本主題教研活動內容、形式等的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困難和實際問題,運用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理論,構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相關理論,在教師的心理、教師的能力、教師的素質等方面形成具有一定意義的理論觀點,為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貢獻,並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總結、推廣教育教學研究專題的經驗,推進我園幼教改革不斷深入和發展。
D.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的步驟有哪些
活動內容是活動目標的具體化,教育內容的選擇是一項關鍵而復雜的工作,教育者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證活動內容的科學性和趣味性。在這當眾,最重要的當數以下兩點: 1.對應活動目標選擇內容 活動目標要融化在活動內容中,依靠教育內容才得以實現,所以,活動目標是內容選擇的一項重要依據。內容的選擇必須與活動目標相對應,如大班語言活動《野貓的城市》有三項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指導野貓介紹中的正確與錯誤,感受故事語言的滑稽、幽默。 (2)能通過各種途徑認識、了解城市。 (3)能通過繪畫、拼插和語言等方法介紹自己眼中的城市。 教師安排了這樣一些內容:第 一,傾聽理解故事;第 二,通過各種方式進一步了解城市(課外);第 三,准備城市展覽(採用繪畫、照片、搭建等方式);第 四,請野貓參觀;第 五,給森林動物寫信介紹城市,發出邀請。從內容安排來看,活動內容緊扣目標,為目標的完成奠定了基礎。 有時,教師為了追求「場面的熱鬧」「活動的豐富」和「形式的新穎」等去設計一些與目標和內容沒有緊密關系的內容。如中班藝術活動「小青蛙找家」(歌唱活動),活動目標是「學慣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和×——×——的節奏;初步學會創編歌曲」。依據目標,像「講故事《青蛙的成長》」以及結束活動「歌唱表演《春天在哪裡》」這樣的活動內容就有些不著邊際。 2.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內容 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幼兒發展的基石,《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要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這些原則表明,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教師無論是選擇活動主題內容,還是選擇某活動的具體內容,都需要貼近幼兒生活,考慮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否則就會造成活動障礙。 大班主題活動「我愛春天」之「春耕播種」 案例描述 教師出示了一張以田野為背景,上面有農民插秧、耕地、播種情景的圖片。老師問:「你們看農民伯伯在插秧、耕地、播種種子。」 點晴評說 這個幼兒園地處縣城,許多孩子沒見過種田的情景,不了解播種的知識,春耕播種離他們的生活很遠,他們對此也沒有已有經驗。脫離幼兒生活選擇活動內容是本活動的不足之處。它提醒我們,選擇內容不要憑老師的主管考慮,一定要適合幼兒。 當然,很多教師注意了貼近幼兒生活選擇活動,這樣的活動非常受幼兒歡迎,如《珍貴的寶貝》活動內容:「悄悄觀察家裡一個大人,看看他的寶貝」。幼兒和家人、教師朝夕相處,家人、教師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而且,活動是「發現寶貝」,符合幼兒的好奇心,幼兒當然感興趣。 教師還經常從幼兒生活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活動,並以此生成活動主題和內容,獲得了非常好的活動效果。
E. 怎樣設計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
游戲
F.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思路怎麼寫
教學活動《動物園里》設計思路 喜歡動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在最近的自由活動時,我發現孩子們說得最多的便是各種動物。他們喜歡聆聽動物故事,懷抱可愛的動物玩具,翻看各種動物卡片和圖書……動物們不時地出現在他們自編的故事裡、有趣的兒歌里、好玩的游戲里,它們那生動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孩子。大家對動物抱有如此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們順應孩子們的熱點,和可愛的動物們交朋友,開展主題活動「動物大世界」。但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僅僅知道動物的名字,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因此在《動物大世界》主題中,我們主要以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情感為切入點,引導幼兒了解動物的神奇本領,探索發現動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生存狀態,從而感受到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類更是動物的夥伴。 數學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比較抽象、枯燥的活動。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幼兒在游戲中輕輕鬆鬆的學習數學,寓教於樂,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數活動的趣味性,我嘗試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動物園里》。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兩點: 1、在猜想游戲中復習鞏固10的加減,根據動物圖形的不同特徵編題。 2、積極參與數活動,感受數學游戲的趣味性。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因此在活動中會出現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領導和同行提出寶貴意見,以便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改進,謝謝。
G. 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活動設計包含了哪些
為什麼必須要在主題活動前做好適當的設計和充分的准備工作呢?原因是,現行的主題活動既不是以前的單元主題教學,也不是正在被界內借鑒的項目教學或生成課程。「主題活動的特點一方面既要保留原有單元教學活動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要吸收項目教學的特點。」這一論斷涵蓋這樣的內容:在現行主題活動中一方面要學習項目教學追隨幼兒興趣需要而形成的動態設計特點,同時也要適當保留原有單元教學活動的計劃性。既然主題活動中存在著幼兒的動態設計,就意味著活動中更大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所以在做主題活動前作好更充分的准備,才能夠與幼兒的自然學習特點吻合。這一點對年輕教師尤其重要。對於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教師來說,多年的工作經驗可以作為很有利的准備工作的補充,但年輕教師正缺少這一點,准備工作就是積累。
如何做好主題活動前的設計與准備呢?
一、主題活動前的宏觀設計
在開展主題活動前,教師首先要做好主題活動的宏觀設計,關於這一問題基本上要考慮到以下四點:
(一)這個主題怎樣開展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會引起幼兒的興趣。
例如,「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設計的內容偏重於實踐活動,這是因為該班幼兒的年齡層偏大,幼兒能夠從實踐中感受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活動中設計了做幼兒園保潔員、揀垃圾、植樹、社區宣傳的活動等,這些實踐活動提供給幼兒優質的學習內容。例如該班一幼兒吐吐本是個粗枝大葉、做什麼事都不在乎的孩子,在環保教育「做垃圾清潔員」活動後,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垃圾就撿起來扔到垃圾箱里,最後撿了一塊臟臟的冰棒紙,因為馬上就上公共汽車了,沒時間找垃圾箱,所以吐吐就一直用小手緊緊攝著這張冰棒紙,一直下了車到家裡認真地扔到了家裡的垃圾筒。吐吐就是「我做了,我理解了」的典型。
(二)活動所涵蓋的教育價值,有助於達成什麼樣的教育目標。
在「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中,有一個大型環保宣傳活動的設計,這一活動來源於該班幼兒家長對孩子所提出的期望日標。一直有家長和該班教師談:「為什麼孩子見了陌生人那麼不愛講話?」,「我的孩子遇到困難不善於向人求助。」「孩子一遭到拒絕他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鑒於家長的想法,這次活動確立了鍛煉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表達能力、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的活動目標,實踐證明了這一活動的教育價值。在環保宣傳活動中,班上有一最小的幼兒小小,他就是爸爸提出來的遇到問題不善於求助,不願意主動與人交往的那個孩子。當天,其他小朋友都在邀請叔叔阿姨簽名時,他就藏在別人後面。爸爸鼓勵他,他不肯去,但後來他從小夥伴那兒感受到了力量,與爸爸商量他也去當邀請員。爸爸提了要求,請到5個人就回家。小小經過努力,向同伴學習並完成了任務,高高興興回家了。
(三)合理的設計要考慮活動的可行性。
即有沒有相應的材料和機會實現活動設計。因為有時候教師的設想很好,但真正實施起來時卻經常因為某些原因實現不了,這樣一方面增加了年輕教師的挫折感,另一方面也會造成活動的不連續性。該活動設計之初,原本包括一個參觀有用垃圾回收站的活動。教師和該中心聯系了兩次,但實施的可能性不大,就及時把這一活動刪掉,換成了「垃圾分類」活動作連接。否則到時活動斷檔,很容易造成脫節,因此說考慮到資源得失、可利用性是很重要的。
(四)合理的計劃也包括活動之間的關聯性。
教師要把握主題中每一個活動之間的聯系,這樣才不至於導致整個活動象「一日幾游」的旅遊團。在主題「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設計上,每一小主題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例如,水污染,空氣污染與幼兒所感興趣的垃圾,是有一定聯系的,並且都是為後面的大型環保社區宣傳做准備的。
二、主題活動前的微觀設計
在微觀活動設計中,教師要考慮到以下幾點:
(一)隨時抓住教育契機,不拘泥於原有計劃。
「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原來是從「保護母親河,從我做起」的一則新聞開始,但正巧當時一個下午趕上沙塵暴,教師及時地把幼兒帶到戶外,讓幼兒直接體驗了由沙塵暴帶來的不良感受。這樣,環境問題自然引出該環保主題。
這樣修改了原定計劃,更靈活適當地抓住了教育契機,教育效果更好。因此,不拘泥於原定計劃,教師善於抓住契機是在每一活動前的要求。
(二)盡量照顧到不同興趣需要的幼兒,尊重幼兒的個性特徵。
在「大型社區宣傳」活動中,教師在做活動細節設計時考慮到了這一點。分配幼兒工作角色時,教師根據幼兒情況安排了簽名板前的工作人員、邀請員、宣傳畫講解員、剪報講解員等崗位,還有一個小朋友提出要做發筆的服務人員,這些角色由幼兒自由選擇,教師主要協助幼兒完成這一過程。這種由幼兒自主完成、教師參與的形式極大地照顧到了不同需要、不同興趣的幼兒,使活動開展得很順利。在宣傳時,一直有兩個大班年齡段孩子在旁觀,我們不反對,因為他們的旁觀可能是更好的學習體驗。
(三)對幼兒的表現給以及時反饋。
幼兒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教師及時給以反饋,就能生成更豐富而生動的內容,這些內容又是最吸引孩子的。例如在環保活動進行到電池污染這一環節時,幼兒在清潔幼兒園的同時發現了很多被隨手扔掉的舊電池。午後的一個起床時間,教師聽到了這樣的一段對話:
「亂扔電池的人真環!」
「也許他們不知道電池危害有多大呢?」
「那我們去告訴他們吧。」
「我們怎麼去告訴他們呀?」
教師順勢作了思路調整,下午與幼兒繼續討論起電池一事,按照幼兒的思路想出了可以做的幾件事,即生成了以下的幾個活動:設計電池娃娃的家,回收廢舊電池等一系列與電池相關的活動。可見,對幼兒的所思所想作及時的反饋使主題進一步豐富、細致起來。
總之,無論是什麼內容的主題活動,有關活動設計所應考慮到的幾點都是很基本的。
三、主題活動前的充分准備
H. 怎樣設計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
這幾年由於我園教師短缺,招錄了一批代課教師,讓我真正體會到一個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如何設計教學活動。我不斷總結積累,現將活動設計步驟梳理如下: 一、活動目標的定位 1.制定適宜的活動目標。 確定活動目標時,應根據幼兒心理、生理發展的規律和本班幼兒的特點,在客觀判斷幼兒觀有水平的基礎上,確定幼兒下一階段經過努力可能達到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目標定位適度。例如:在幼小班《快樂的筆寶寶》活動中,幼兒對目標中提出的畫點、線都感覺特別簡單。所以老師們將目標定位在畫簡單的幾何圖形上。通過活動可以看出多數孩子是能達到這個目標的,並將原有知識得到提升。 2.明確目標的價值取向活動的靈魂就是其價值所在。活動如果沒有價值,就失去了靈魂,整個活動也就失去了意義。例如:在《綠化小區》活動中,教師定位的目標是 1.運用從上往下的方法表現不斷重疊的關系,在討論布局中感受畫面的平衡性。 2.分享同伴的經驗,積累一些樹的特徵,感受樹與生活的關系。從這兩條目標看不僅僅體現了提升技能方面的價值,而且蘊含了綠化與人類生活有著重要聯系的道理。從活動的結果看孩子們不僅僅學會了畫面重疊的畫法,而且在畫法的過程中懂得了綠化的重要性。 二、活動材料的准備 1.活動材料應具有精緻性。 活動材料准備的合適與否,關鍵不在於准備材料有多麼精美。多麼的豐富而在於准備的材料是否具有含金量。恰到好處的活動材料在活動之中就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在《快樂的小刺蝟》中,老師只是提供了一個半圓形,僅僅一個半圓卻調動了他們的好奇心與思考力。 2.活動材料應具有層次性。 在進行一個活動前,首先要有充分的課前准備,特別是偏於計算和美術方面的活動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根據本班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準備不同層次的材料。例如:我園教師在今年4月份聽課活動時准備幼小班《小畫筆》一活動中考慮到班級內幼兒能力差異較大,針對能力較弱的幼兒直接投放簡筆畫仿照繪畫。而能力強的孩子根據兒歌的詞就會動腦把圖畫畫出來。再如:給《春天》塗色環節,考慮到幼兒手部肌肉發展的水平不同。老師們投放蠟筆和油畫棒。在活動過程中,手部肌肉發展較好的幼兒可以選擇蠟筆塗色,而容易疲勞的幼兒可選擇操作方便省力的油畫棒。 三、活動過程的把握 1.活動導入的趣味性。 活動的開始導入環節,就如同一場戲的開場白,能不能引人入勝要看場白是否精彩而開場白的作用,就是不宜過長,否則就會導致本末倒置。記得我剛教幼兒園時有一次在設計《我們離不開祖國》時,雖然幼兒挺入迷,但用的時間長了,使得後面課程無法講完,這樣一來,導致活動頭重腳輕,所以說導入部分,不但簡單而且要有趣味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活動進展的層次性。 在進行一個活動時,其內容應是分層次進行的。如有易到難,從簡到繁的層次體現。 3.活動結束方式的多樣性。 很多教師在講課環節,都以作品展示並交流的方式開展例如:《桃花朵朵開》活動中,在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時都是老師幫助他們把作品貼好。然後兩個幼兒介紹自己的桃花,其實老師可以讓幼兒自己來粘貼桃樹,如"我要將桃樹種在上面,請小兔子來看我們的桃花"!讓孩子自主選擇喜歡的小動物,然後以桃樹下的舞會結束。我想這樣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