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做好高中政治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二、學生分析
三、設計思想
(一)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生活化,回讓學生覺得答「政治課內容就在我身邊」教學過程活動化,讓學生能在課堂上體驗所學的內容
(二)教學原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自主學習
(三)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
果
四、教學目標
② 高中政治經濟生活教學設計怎麼寫
高中政治經濟生活中常見計算題例析教案
一、關於商品價值量的計算問題
例:如果以前1部手機=2個mp4符合等價交換原則,現在生產手機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增加一倍,生產mp4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那麼,一部手機可以換 mp4。
A、4個 B、6個 C、8個 D、10個
解析: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所以,生產手機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增加一倍,即手機的價值量增加一倍,那麼,在生產mp4所用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情況下,等式應是:1部手機=4個MP4。而實際生產MP4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即MP4的價值量減少一半,那麼,此時的等式應是:1部手機=8個MP4。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C。
領悟:分環節各個擊破。先算出生產手機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增加時會換多少個以前的MP4,再算出生產MP4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時它的價值量怎麼變化,從而與以前進行換算。
練習題一:假定生產一個瓷碗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2小時,生產一匹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10小時。現有甲、乙、丙三家生產該種布的企業,他們生產一匹布的時間分別是5小時、10小時、15小時。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甲、乙、丙三家企業在30小時里生產的布能分別換到 、 、 個瓷碗。 ( )
A、15 15 15 B、10 5 3.3 C、30 15 10 D、5 5 5
二、關於紙幣發行量的計算問題
例:如果某國在一年裡全社會用現金支付的待售商品總量為40億件,平均價格水平為150元/件,在這一年裡每1元貨幣平均流通6次。那麼,該國在這一年裡紙幣發行量應為 億元;如果該國政府當年由於多發行紙幣而使商品價格上漲了25%,那麼當年該國實際發行了 億元紙幣。
A、1000 1250 B、1200 1350 C、1000 1200 D、1400 1300
解析:紙幣發行有自身規律,要以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來確定。根據流通中實際所需貨幣量的計算公式:流通中實際所需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待售商品數量×商品價格水平)/貨幣流通次數,可知,這一年該國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40億×150元)/6=1000(億元)。而這一年實際由於該國政府多發行紙幣使商品價格上漲了25%,那麼,這一年該國實際發行的紙幣應為:1000+1000×25%=1250(億元)。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領悟:紙幣本身不是商品,沒有價值,不能貯藏。所以,無論發行多少紙幣,它的總體購買力都只能與實際所需的金屬貨幣量一致。
練習題二:某國待售商品20億件,平均每件商品價格150元,若當年該國多發行了250億元紙幣,導致商品價格上漲25%,則當年該國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應是 億元,該年每1元貨幣平均流通 次,下列答案正確的是 ( )
A、1000 6 B、1200 3 C、1000 3 D、1200 6
三、關於股票價格的計算問題
例:王某購買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發行的每股面額為10元的股票1000股,預期每年可得5%的股息,而當年的銀行存款利率為4%。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那麼,一年後王某所持股票的總價格為 ( )。
A、10000元 B、12000元 C、12500元 D、15000元
解析:股票價格的高低,一般取決於兩個基本因素:預期股息和銀行利息率。股票價格與預期股息成正比,與同期銀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分式表示,就是: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銀行利息率。按照上述公式,該股票每股的價格為:10×5%/4%=12.5(元),那麼,王某購買的1000股股票總價格應為:12.5×1000=12500(元)。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領悟:既可先算出預期股息(股票面額×預期股息率),再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也可先用預期股息率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再去乘以股票總面額。
練習題三: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預期股息率為3%,當其他條件不變,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從2.5%降為2%時,他的股票會 。 ( )
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貶值25000元 D、貶值20000元
四、關於企業經濟效益的計算問題
例:下列情況說明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是:
①某企業佔用資金100萬元,獲利40萬元;今年擴大資金上升到150萬元,獲利為60萬元②某企業的投資規模縮小1/2,利潤總量減小1/3③某企業佔用的資金比以前減小20%,利潤總量沒有變化④某企業規模擴大了10倍,利潤也增加了10倍。
A、① ②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
解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於把握企業經濟效益與企業利潤之間的關系。企業的經濟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而企業利潤用公式表示則是:利潤=生產總值-生產成本。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生產成本+利潤)/生產成本=1+利潤/生產成本。可見,企業經濟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潤是否增長,而要看利潤與生產成本之間的比值。如果利潤增長的幅度超過生產成本的增長幅度,則說明企業經濟效益提高了;反之,則說明企業經濟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長幅度一致,則說明企業的經濟效益不變。據此分析:①項中利潤與生產成本的增長幅度均為50%,所以經濟效益不變;②項中企業規模和利潤都減少了,但後者的幅度沒有前者大,這說明經濟效益提高了;③項中投入減少,但利潤總量沒有變化,這也是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具體表現;④項中企業的經濟效益不變。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領悟:有時應該把復雜數字抽象為簡明語言,有時應該把抽象難懂的語言具體成直觀的數字。比如選項④,將規模和利潤都乘以10,分式的值並沒有改變,從而說明其經濟效益沒變。
練習題四:某銀行某年共發放貸款5000萬元人民幣,平均年利率是13%,在這一年中,共吸收存款4000萬元,平均年利率9%,在這一年中銀行共支付職工工資、獎金等40萬元,其他開支130萬元。這一年銀行利潤是 萬元。 ( )
A、360 B、120 C、170 D、80
五、關於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的計算問題
例:某國物質生產部門一年內生產過程中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為5000億元,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工資為1000億元,上繳國家的稅金為400億元,企業利潤為150億元,那麼該國在當年創造的社會總產值和國民收入分別是 。
A、 6550億元 1550億元 B、5000億元 1550億元
C、550億元 550億元 D、5550億元 1500億元
解析:社會總產值是社會總產品的貨幣表現。用公式表示為:社會總產值=C+V+M。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V表示支付給工人的工資等,M表示國民收入中支付給職工工資後的利潤余額。由此可知,題中C為5000億元,V為1000億元,M為(400+150)億元。因此,該國在當年創造的社會總產值=C+V+M=5000+1000+(400+150)=6550(億元)。而國民收入則是從社會總產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產資料後,餘下的那部分凈產品,用貨幣表現就是凈產值。用公式表示為:國民收入=(C+V+M)-C=V+M,它表示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因此,該國在當年創造的國民收入=V+M=1000+(400+150)=1550(億元)。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領悟:關鍵是弄清國民收入的外延。社會總產值扣除已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餘下的凈產值都屬於國民收入,包括上繳的利稅。
練習題五:某國某年的社會總產值為3000億美元,當年生產過程中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為1500億美元,發放工資500億美元,全國總人口為500萬人,則該國當年的人均國民收入為 ( )
A、20000美元 B、40000美元 C、30000美元 D、10000美元
六、關於增值稅的計算問題
例:一般增值稅稅率為17%。某廠購進一批蠶絲(假定這些蠶絲的生產者是第一個生產環節),支付貨款850元,增值稅款144.5元。10天後加工成綢緞以1500元賣給某商場。請問,該商場應為此支付_元增值稅款?
A、110.5 B、1610.5 C、255 D、175.5
解析:增值稅的計稅方法是:企業商品銷售額×稅率- 上一環節已納稅金。故該商場為此應納增值稅款為:1500元×17%-144.5=110.5元。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領悟:增值稅要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所以會扣除前面環節已繳納的增值稅款。
練習題六:若某制衣公司以2000元從該商場購得「例六」中的那批綢緞,請問該公司應為此支付多少增值稅款? ( )
A、229.5元 B、85元 C、195.5元 D、340元
七、關於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問題
例:如果某工程師的月工資為5800元,則他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 。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X)
匯率(%)
1
X≤500元
5
2
500元<X≤2000元
10
3
2000元<X≤5000元
15
A、210元 B、505元 C、480元 D、750元
解析:個人所得稅是指國家對個人所得額徵收的一種稅。它對個人工資、薪金的繳納是月收入扣除1600元後的余額。因此,本題的具體計算為:首先確定該工程師的應稅額:5800-1600=4200元;其次明確各段稅率500×5%+1500×10%+2200×15%=505(元)。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領悟:關鍵是弄清分段後每一段的應稅收入額。例如1600元至2100元總收入段的應稅額為500元,而不是2100元。不足部分,以實際數值計算,如總收入只有1900元,則應稅額僅為1900元-1600元=300元。
練習題七:隨著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農民工收入也逐年上升。在成都某大型建築工地當焊工的民工老許2006年11月繳納個人所得稅218.5元,請算出他該月的個人收入是多少元? ( )
A、2290 B、3890 C、4370 D、1818.5
八、關於存款利息的計算問題
例:某居民將3萬元人民幣存入銀行,存期一年,年利率為2.70%,到期扣除利息稅(稅率為20%)後,該居民可得到的利息為 。
A、306元 B、810元 C、360元 D、648元
解析:根據公式:稅後利息=本金×利率×(1-20%)=3000×2.70%×(1-20%)=648(元)。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領悟:一定要明白,利息稅是指利息收入的20%,而不是本金的20%。
練習題八:2005年11月24日,財政部發布公告,決定發行2005年記帳式(十三期)國債。本期國債期限7年,年利率為3.01%,利息按年支付,2012年11月25日償還本金並支付完所有利息。如果某人購買此7年期國債10000元整,利息每年支付一次,那麼2012年11月25日到期,7年間本金與利息合計總額應為 ( )
A、13010元 B、12107元 C、17000元 D、10301元
九、關於外匯匯率的計算問題
例: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經國務院批准,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就升值2%,即1美元=8.11元人民幣。據此可以計算出升值前100元人民幣大約兌換 元美元。
A、 10 B、 8 C、 12 D、 14
解析: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我國通常採用100單位外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升值前1美元能換的人民幣為:8.11元×﹙1+2%﹚=8.2722元。則100元人民幣能換的美元為:100÷8.2722≌12.1美元。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領悟:務必分清是本幣匯率(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多少外國貨幣),還是外幣匯率(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多少本國貨幣)。二者本質一樣,但計算中的數值卻不同,容易因為粗心而弄錯。
練習題九:小張曾在網上看中了標價為5歐元的一件小飾品,那時的匯率為1歐元=10元人民幣。一個月後,歐元升值了5%。此時,用人民幣購買這件飾品,小張要比一個月前 ( )
A、多支付人民幣0.5元 B、少支付人民幣0.5元
C、少支付人民幣2.5元 D、多支付人民幣2.5元
③ 高中政治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怎麼寫
高中政治的指導思來想源:十 八 大修訂的《中 國 共 產 黨章程》總綱是這樣敘述的:「中國 共 產 黨以馬 克 思 列 寧主義、毛 澤 東 思想、鄧 小 平理論、「三 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即黨的知道思想是:馬 克 思 列 寧主義、毛 澤 東思想、鄧 小 平理論、「三 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④ 如何實現高中政治課的高效教學設計
如何實現高中政治課的高效教學設計
所謂的「高效課堂」就是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我們現在提倡的「高效課堂」研討,其目的就是做到兩個減輕,兩個提高。即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最終到達提高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目的。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高效是一門藝術,充滿挑戰,呼喚智慧。如何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策略,設計自己個性化的教學,創造獨特的教學風格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努力追求的!(一)更新思想,高效教學的理念指導,是高效教學的前提。 對政治老師而言,固有的、傳統的教學行為習慣依然存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仍然很有市場,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是背道而馳的。要打造政治「高效課堂」,必須摒棄這些制約因素。因為學生已經預習了,教師要有針對性的講解,做到少講、精講。教學方式要靈活多變,提倡學生討論,多採用互動式教學,甚至可以讓學生去講課,真正做到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另外,還要分層次教學,教師不能光顧著一些學習程度好學生,更應該傾斜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二)精心備課是高中思想政治高效教學的基礎。高效教學的理念,最終要落實到課堂上,課堂上的高效才是最終的有效,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摒棄他們對政治課或隱或顯的情感及精神上的漠然,使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互動的過程。 1、按課程標准,備好教材,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更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的資源,也是師生溝通的橋梁。充分的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基本主張。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教材的價值在於生成性。研究教材要從知識性和人文性兩個方面來考慮。知識性包括原理、觀點內含的知識和課外延伸的知識。人文性是從培養學生信息素養來講的,備教材應領會新課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學的新課標,從整體上了解教材的特點、把握書本的體系結構,分析新課標,通過鑽研新課程標准,掌握教材基本內容和教學要求,統觀全局,抓住主線。研究教材還必須確定教學目標,知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按課程標准,備好時政熱點。 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生活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形式卻是開放的。因此,在備課時要廣泛閱讀有關新聞、報刊雜志、時政熱點,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識點和教學中需要的新素材、新資源。 3、按課程標准,備好學生。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改革的宗旨。高中生正處在青春期,課堂上躍躍欲勢,逆反心強,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課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一天的課堂上來,備課要做到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我們可以根據他們在以往學生知識水平、能力來分析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容易掌握的,這樣的知識點就只需要點到為止,否則需要詳細的介紹和指導練習。通過分析學生的差異來進行分組,在分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增強每個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活躍的課堂狀態是政治課高效教學的關鍵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課堂教學的效果,最終要體現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教師要由「演講者」轉變為「編劇」和「導演」,要像導演給演員說戲那樣,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重視學生的課堂需求,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當然,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雙基的掌握,更要在課堂中以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及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促進三維目標的全面達成。 (四)、優化課堂結構是有效課堂教學的保證。1、探索有效的教法,精講精練。首先,要堅持三講三不講:講重點,講難點,講方法、規律;已經教會的不講,學生自己學會的不講,學生怎麼學也學不會的不講。講的時候要注意語言力求做到精確、精煉、精彩。其次,要堅持五個讓的施教習慣: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要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要讓學生動手;能讓學生推導的結論要讓學生自己推導。再次,課後作業的布置要精、准。所謂精是指在教師充分關注學情之後,有針對性的設置作業,量要適中。所謂準是指作業題目要准確的反應教學重點,同時為突破鞏固難點服務,堅決避免重復性作業。 2、要注重教學環節的有序性和波動性。教學應像河流一樣,有序性和波動性相結合,既百折不撓奔向大海,體現有序;又迂迴曲折,體現波動性。有序使教學結構段落明確,但一種活動如果缺乏起落,給予學生的刺激便會減少。教學應避免平鋪直敘,在教學過程中有矛盾沖突,有思維碰撞,有智慧啟迪。教師講述有行有止,有續有斷,高低起伏,悠揚頓挫,富有感染力;學生學習有聽有講,有學有練,有張有弛,有商有量。整個教學過程猶如一台好戲,師生共同配合,有序與波動相結合,教師與學生共成長。 (五)靈活的課堂問題設計是政治課高效教學的支撐。所謂靈活是指課堂問題的設計形式的多樣化。既可以把課堂教學的問題與熱點問題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設問;也可以循循善誘,步步設疑;還可以設計新穎別致,貼近生活,具有趣味性的問題。例如,講哲學中「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抽象難懂的哲學觀點時,如果教師只空洞地講述理論,學生難以理解,又會覺得枯燥。有人在講這一問題時,引用了一個故事:有一天,天空下起了鵝毛大雪,秀才、官員、財主便望雪興嘆對起詩來。秀才:大雪紛紛落地。官員:此乃皇家瑞氣。財主:下它三年何妨。旁邊破廟里睡的一個乞丐:放屁。身份不同的人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詩句。之後,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①為什麼他們對下雪的認識不一樣?②他們的不同身份,各自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③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誰決定誰?由於設問的問題故事性強,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通過思考、回答很快明白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教師又窮追不舍,緊接著問:「你能不能就中國古代和現實生活各舉一個事例來說明」。這一問是讓學生明白哲學無處不在,我們歷史長河的發展過程中有哲學,我們的身邊有哲學,我們自己本身也在應用哲學。這些哲學原理實實在在存在,並不是虛無飄渺。總之,「問題」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一。只有充分重視問題的設計並不斷優化,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得輕松、高效,課堂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綜上所述,當今的政治課堂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天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細心呵護,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營造輕松、民主、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台,進而構建和諧高效的政治課堂。
⑤ 求一個高中政治課試講20分鍾的教案和PPT,要求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容易講
教案模板:《樹立公平意識》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學設計是試講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個好的試講離不開一篇好的教學設計,然而,在實際備考過程中,許多考生對教學設計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教學設計到底應該包括哪些環節。因此,今天中公教育的老師特意為大家准備了《樹立公平意識》這一框題的教學設計,希望對考生有所啟發,有所收獲。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公平的意義,自覺樹立維護公平的情感。
【能力目標】
在小組討論和情景模擬的過程中樹立公平意識。
【知識目標】
知道公平的意義以及如何樹立公平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知道公平的意義以及如何樹立公平的意識。
【難點】
樹立公平意識。
三、教學方法
案例法,小組討論法,情景模擬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多媒體展示案例:張某和李某合夥偷盜,平分贓款;公交車上的愛心專座;李明的爸爸給學校捐款5萬,學校推選李明為校學生會幹部。思考:你認為上述行為中,那些是公平的?那些是不公平的?為什麼?
學生回答,平分贓款不算是公平,因為贓款的取得是不合法的;李明被選為學生會幹部不公平,是因為他爸爸的捐款;公交車上的愛心專座是公平的,因為老人、婦女、小孩屬於弱勢群體,需要特殊照顧。
老師總結:看來大家在生活中都接觸過關於公平的事件,而且大家對於公平都有自己的理解,公平意識對於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那麼怎樣才能樹立公平意識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維護公平有利於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老師多媒體展示案例:
(1)法律訴訟,法官公平判案;
(2)足球比賽,裁判公平裁決;
(3)社會利益分配,要求公平分配;
(4)收入分配,堅持按勞分配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思考:以上案例說明了什麼現象?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學生回答,以上案例說明了社會各方面都在堅持公平,維護公平有利於社會各方面的正常運行,並能維持社會和諧。
教師總結:社會各方面都在維護公平,沒有公平社會將陷入一片混亂,制度不能實行,秩序被打亂,所以維護公平有利於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二)樹立公平意識,需要我們在競爭與合作過程中遵守相同的行為規則
情景模擬:掰手腕比賽,一個學生可以用兩個手,另一個學生只能用一個手。
學生自願報名參加,上台後,打開自己所佔一邊的規則紙條,看看是用一個手還是可以用兩個手。
比賽結束後讓參賽選手說自己的感受,輸的一方認為規則不公平,因為沒有相同的規則。
老師總結:比賽中如果沒有相同的規則,則會陷入混亂,出現不公平現象,所以樹立公平意識,要在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遵守相同的行為規則。
(三)樹立公平意識,需要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利益,尊重他人的權利
情景模擬:同學演繹情景劇,張同學和李同學評三好學生,考試分數張同學比李同學多一分,但是老師誤判試卷,多給了張同學兩分,張同學明知誤判,沒有指出,最終張同學被評為三好學生,但是張同學並不開心。
小組討論,全班分成五組:張同學為什麼不開心?這樣做有怎樣的後果?如果是你,你該怎麼辦?
學生回答,張同學不開心是因為三好學生本來不是自己的,結果因為老師誤判而被評為三好學生,所以內疚;這樣做侵害了李同學的利益;如果是我,我會向老師反映,指出問題,把三好學生榮譽還給李同學。
老師總結:看來同學們都有公平的意識啊,關鍵是在生活中遇到類似事情之後要把言行變成實踐,說到做到哦,上述案例告訴我們,樹立公平意識要正確看待自己的利益,尊重他人的權利。
環節三:鞏固提高
體驗公平:全班一起玩一個推手比賽,全班分成五個小組,共同制定游戲規則,每個小組按規則先選出本組的代表,再和其他組代表比賽,最終選出最佳選手。
提問:比賽順利進行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歸納:制定共同的規則,並且尊重了他人權利。
環節四:小結作業
課下搜集關於公平的小故事,下節課找人分享。
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