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樸的天凈沙秋意思
[元.白樸來《【越調】天自凈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意思:天邊是落日殘霞,眼前是一個孤寂的村落。炊煙裊裊升向棲息著幾只烏鴉的老樹梢頭,遠處有一隻大雁從天際飛掠而下。放眼四周,滿目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菊花。
② 白樸《天凈沙秋》賞析
天凈沙·秋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①,輕煙老樹寒鴉②,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注釋〕
①殘霞:晚霞。
②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
〔賞析〕
該曲雖和馬致遠的《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情感的轉移。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並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一篇寫秋傑作。
白樸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為寫作的題材,我們從其中的修辭可以看出,他的文學涵養是極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麗的自然圖景構成,而白樸本人,就好像是拿著這些自然拼圖的藝術家,拼出一幅美麗中帶著和諧的人生圖畫。
寫秋景,自然難免要烘托出蕭瑟的氣氛,但是如果全以蕭瑟氣氛為全篇的寫作大旨,又會令讀者感受到沈悶而有壓力。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白樸在選用語辭時,便頗費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共用了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而其中任何一個圖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蕭瑟氣氛。為了要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於是作者接下來選用了「一點飛鴻影下」作為上半段的結語。如此一來,原本蕭瑟的畫面轉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現了另一種鮮活的生氣。最後為了加強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麗而有韻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為曲文的結束語。這兩句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二種顏色之中;「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如此交雜相錯,於是原本是寂寞蕭瑟的秋景,突然變得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見,白樸的散曲寫作技巧有多麼高明了。
③ 天凈沙秋的寫作背景,作者白樸。
寫作背景
白樸《天凈沙》共四首,分詠春夏秋冬四季。這首是作者於宋亡後寓居金陵(今南京)時所作,具體創作年代不詳。
白樸不願在元朝廷做官,卻希望自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自己感到滿意、有生機的樂土,小令表達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轉折。
這是一支散曲。散曲也是一種音樂文學,於宋、金之際在民間逐漸興起。隨著金、元的入主中原,女真族和蒙古族等北方少數民族的音樂也隨之傳入,這些「胡樂」同漢族民間俚謠俗曲相結合,形成一種有別於燕樂(詞所配的音樂)的新聲,這就是「北曲」。
配合這種北曲演唱的歌詞就成為一種新型的詩歌體裁,被稱為「曲」或「曲子」。元代是曲(包括劇曲與散曲,劇曲為戲劇文學,散曲為詩歌)的鼎盛時期,與「唐詩」、「宋詞」並稱為「元曲」。
散曲跟詞一樣,也是一種合樂的長短句型的格律詩歌,又稱清曲、清唱、樂府,這是從其合樂的性質而言的;又稱「詞余」,這是因為曲是在詞之後出現而仿照「詩余」來稱呼的。散曲包括小令、套數和帶過曲。小令指單支小曲。
形式短小,精煉活潑,寫景、言情、詠史、抒懷、諷時都極為自由,所以最為盛行。散曲的每支曲子都屬於某一宮調,都有一個曲牌,有的還另有一個題目。白樸的這首散曲屬於「越調」(宮調名),曲牌是「天凈沙」,曲題是「秋」。書寫時可標點為【越調】《天凈沙·秋》。
這首小令題名為《秋》,但是整首曲子都沒有一個「秋」字,而每一句又都是扣住「秋」字來著筆,寥寥數筆,描繪了清秋日落時分的鄉野景色,寫足了秋天的神韻。
天凈沙·秋
元代: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譯文
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麼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霧淡淡飄起,幾只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
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艷。
鑒賞
白樸這首小令《天凈沙·秋》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無論寫法還是構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此曲題目雖為「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著一個「秋」字。
此曲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再以名詞並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遠及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秋景也由先前的蕭瑟、寂寥變為明朗、清麗了。
④ 關於白樸的《天凈沙·秋》賞析(不少於400字)
一提到「秋」,人們的第一反應便是那首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天凈沙·秋思》(馬致遠作)。殊不知,元曲當中寫到關於「秋」的作品甚多,最為傳神的當屬白樸的《天凈沙·秋》。如果說,馬致遠被稱為「秋思之祖」的話,那麼,白樸應義不容辭地被推為「秋意之聖」。本曲首二句白樸用如椽之筆,在不著一個謂詞的情況下,巧妙地並列六組名詞來描摹了一幅地面與天空的和諧畫面:日頭平西,落霞滿天,小村披拂著斜暉;炊煙裊裊幾如凝止,老樹枝丫不動紋絲,烏鴉樹羽輟立枝頭。
第二句,則是在前兩句描摹的大范圍中的一角特景。
在這一片寧靜的秋景當中,突然掠過一隻大雁,飛下地面。這一動態的驟然出現,打破了靜景的觀感,使人心為之一動。「一點」說明「飛鴻」的距離之遠,「影下」更顯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傳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視角上的遠近結合,遠處是秋山和秋水,並且具有特徵的色彩——青與綠;近處是秋天的植物:草、葉和花,白、紅、黃更是和諧烘托,五彩紛呈,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秋之畫卷」,渲染了秋景,傳達了濃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個「秋」字而處處見「秋意」,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綜觀全曲,其結構新穎別致,即「鋪排靜景——中介飛鴻動景——鋪排靜景」,規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動靜結合,變化而不單調;再次,如果說此曲前兩句秋景不免顯得清寂、清冷,那麼到了第三句,則意境轉換,更顯清疏、清和了。這些足見作者的高超的煉意本領和構思技巧。
⑤ 天凈沙秋白樸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作者通過擷取十二種景物,描繪出一幅景色從蕭瑟、寂寥到明朗、清麗的秋景圖,寫出了詩人由冷寂惆悵之感到開朗希望的情懷。
白樸不願在元朝廷做官,卻希望自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自己感到滿意、有生機的樂土,小令表達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轉折。
原文: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釋義: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麼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霧淡淡飄起,幾只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
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艷。
白樸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出生於金朝,他的父親曾仕金,金滅降南宋,後又北投元朝。歷經了改朝換代的動盪,目睹了蒙古統治者的殘暴掠奪。因此,雖然聰明穎悟,也曾習考試業,但最終他放棄了科舉,以辭賦為業。
元世祖時期,白樸曾被舉薦做官,但他拒絕了。而後南遊,放浪形骸於山水之間。游歷之中,他見到不少繁華都邑因戰爭而創傷,於是寫下了不少感傷悲戚之作,當然也創作了不少經典雜劇。
世上總會有悲觀者與樂觀者。面對同一件事,悲觀者讀出了絕望;樂觀者於絕望中亦能找到微茫的希望。一點點的差別,將會造成兩者的天壤之別。面對同一個人,悲觀者未曾希望便已失望;樂觀者雖有失望但亦能將之轉化為希望。一點點的區別,將會造成朋友圈的兩重天。
很難去徹底改變某種秉性,最好的結局,大概是悲觀者摻一點樂觀,阻止其走向絕望;樂觀者亦需一點悲觀,防止樂觀過頭。所以,「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或為佳選。
⑥ 如何賞析元代白樸的《天凈沙·秋》
元代來白樸的《天凈沙·秋》題目自雖為「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著一個「秋」字。 此曲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再以名詞並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遠及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秋景也由先前的蕭瑟、寂寥變為明朗、清麗了。
小令不僅不俗,還很是典雅。詞、曲有雅、俗之別,一般來說,詞尚嫵媚、含蓄,而曲貴尖新、直率。白樸的這支小令卻有詞的意境。曲中雖無「斷腸人在天涯」之類句子,抒情主人公卻時隱時現,在煙霞朦朧之中,傳達出一種「地老天荒」的寂靜。
⑦ 白樸的《天凈沙*春、夏、秋、冬》賞析(急)
1、這支《天凈沙·春》曲子,運用繪畫技法,從不同空間層次描寫春天的景物,具體來說,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構成整個畫面的背景,是遠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點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鬧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畫面,是中景。
最能夠體現春天特徵的兩個形容詞是暖和啼鶯,而最能庭院中生機的景物是舞燕和飛紅。
2、《天凈沙·夏》作者選取了一個別致的角度:用寫生手法,勾畫出一幅寧靜的夏日圖。前三句是第一個層次:雲收雨霽,流水波添,雨過天晴,樓也顯得比平時高,水散發著涼爽的氣息,雨後的瓜似乎也顯得比平時甜了,綠樹的樹陰一直垂到畫檐。
後兩句是第二層次,畫面上出現了人物:紗帳中的藤席上,一個身著輕絹夏衣,手執羅扇的芳齡女孩,靜靜地消受著宜人的時光。整首小令中沒有人們熟悉的夏天燥熱、喧鬧的特徵,卻描繪了一個靜謐、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產生神清氣爽的感覺。
3、白樸這首小令《天凈沙·秋》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無論寫法還是構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此曲題目雖為「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著一個「秋」字。
此曲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再以名詞並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遠及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秋景也由先前的蕭瑟、寂寥變為明朗、清麗了。
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個字,篇幅雖短,卻以神來之筆捅繪出了一幅絕妙的秋景圖。前三句著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涼之景:黃昏時,如血的殘霞映照著一座孤零零的小村莊,夕陽淡淡的炊煙裊裊,幾只歸巢的寒鴉,靜靜的站立在老樹枝頭,忽然,一隻哀鳴的孤鴻。
在天邊晚霞影里遠遠的飛翔。而後兩句,作者卻將筆鋒一轉,寫到:青山靜靜、綠水悠悠,白草綿綿,紅葉片片,黃花朵朵,在暮色中,這些明麗的色彩,為這蕭殺的氣氛平添了許多生機活力。一掃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4、《天凈沙·冬》此曲選擇一個黃昏的城郊作為描繪冬景的具體環境。開篇首句,就把讀者帶進了一個氣氛蒼涼的環境之中:在暮色中顯出輪廓的譙門,縈繞在譙門內外悠遠而哀婉的角聲,這是畫面的一側。
接著作者將視線轉向四方:隨著黃昏夜幕的降臨,新月冉冉升起,月光斜照著半個庭院;山坡上覆蓋著白雪,山前溪流蜿蜒。水邊有著竹籬茅舍的孤村,升起幾縷輕煙,在衰草暮靄中彌漫著,擴散著。冷月、黃昏、雪山、水濱,已是清寒凜冽;淡煙、衰草、茅舍、孤村,又顯寂寥冷落。
更有譙門一聲寒角,平添一分悲涼,雖然畫角聲打破了這冬季黃昏的寂靜,卻又於凄清中平添了一種肅殺森嚴的氣氛,空氣中彌漫的是孤寂和無助的憂傷。
(7)天凈沙秋白樸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1、《天凈沙·春》
元代: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⑵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譯文:桃紅柳綠的春山,煦暖的陽光照耀,和柔的東風吹拂,樓閣上高捲起簾攏,倚欄干遠望。楊柳垂條,鞦韆輕晃,院長子里靜悄悄。院長外黃鶯啼鳴,春燕飛舞; 小橋之下流水飄滿落紅。
2、《天凈沙·夏》
元代:白樸
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譯文:雲收雨停,雨過天晴,水面增高並增添了波瀾,遠處高樓顯得比平時更高了,水讓人感覺到比平時更涼爽了,雨後的瓜也似乎顯得比平時更甜了,綠樹的樹陰一直遮到畫檐。紗帳中的藤席上,有一個芳齡女孩,身著輕絹夏衣,手執羅扇,靜靜地享受著宜人的夏日時光。
3、《天凈沙·秋》
元代: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譯文:太陽漸漸西下,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了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孤寂的村莊,拖出那長長的影子。
輕煙淡淡飄向空中,幾只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十分鮮艷。
4、《天凈沙·冬》
元代:白樸
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裡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譯文:在一個冬天的黃昏,城門一聲輕響,一輪新月掛在半空,帶著雪的山前水流緩緩。竹子做的籬笆和籬笆內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詳的和諧。
⑧ 把白樸的《天凈沙秋》改寫成一篇現代散文,越多越好!快
《天凈沙秋》改成現代散文,模板如下:
姍姍來遲的夕陽從西邊落回了下來,只有離夕陽鄰近答的一個村子,留下一抹殘存的晚霞,一抹殘存的晚霞似一縷金光,似一座金山,似一朵金黃色的花朵,西邊的雲像穿著一件閃閃發光美麗好看的金裝似的在那兒飲酒似的,又像西邊著了火一樣的顯了出來。
在孤零零的山在上空升起了一縷縷炊煙,炊煙形容枯槁,似乎不願離開媽媽一樣的告別了煙囪媽媽,農民伯伯們紛紛從莊稼地里回來了。
落光了樹葉的樹爺爺上面,住著幾只烏鴉不停的叫著似乎它們已經准備好了夜晚的風清,在哪兒叫著夕陽.天空中掠過一隻歸鳥,似乎隨農民伯伯們一起回家了。
遠處是一片青山綠水.那山是一望無際的,其間有白花.紅葉.黃花.那水是水性楊花的,綠的像一塊青翠的玉.交加在一起,一副色彩絢麗的秋意圖呀!
⑨ 天凈沙秋元白樸這首詩詞表達出怎樣的情感
天凈沙·秋
【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天凈沙·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樸創作的一首寫景散曲,作者通過擷取十二種景物,描繪出一幅景色從蕭瑟、寂寥到明朗、清麗的秋景圖。這是一首描寫當時社會的抒情曲,寫出了詩人由冷寂惆悵之感到開朗希望的情懷。這篇散曲用筆精深,風格獨具,婉約清麗,意境新穎,頗有詞的意境。
白話譯文
太陽漸漸西下,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了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孤寂的村莊,拖出那長長的影子。輕煙淡淡飄向空中,幾只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十分鮮艷。
文學賞析
白樸這首小令《天凈沙·秋》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無論寫法還是構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此曲題目雖為「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著一個「秋」字。此曲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再以名詞並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遠及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秋景也由先前的蕭瑟、寂寥變為明朗、清麗了。
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個字,篇幅雖短,卻以神來之筆捅繪出了一幅絕妙的秋景圖。前三句著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涼之景:黃昏時,如血的殘霞映照著一座孤零零的小村莊,夕陽淡淡的炊煙裊裊,幾只歸巢的寒鴉,靜靜的站立在老樹枝頭,忽然,一隻哀鳴的孤鴻,在天邊晚霞影里遠遠的飛翔。而後兩句,作者卻將筆鋒一轉,寫到:青山靜靜、綠水悠悠,白草綿綿,紅葉片片,黃花朵朵,在暮色中,這些明麗的色彩,為這蕭殺的氣氛平添了許多生機活力。一掃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白樸在寫秋景選詞語辭精煉,其詞並不是單純的突出秋的悲涼。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共用了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而其中任何一個圖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蕭瑟氣氛。為了要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於是作者接下來選用了「一點飛鴻影下」作為上半段的結語。如此一來,原本蕭瑟的畫面轉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現了另一種鮮活的生氣。最後為了加強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麗而有韻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為曲文的結束語。這兩句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二種顏色之中;「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如此交雜相錯,於是原本是寂寞蕭瑟的秋景,突然變得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見,白樸的散曲寫作技巧的高明了。
如果聯系白樸不願在元朝做官的態度,讀者就不難理解同樣的秋景會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畫面中的「一點飛鴻」,與李白的《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其一:「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原」中的「飛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樸不願在朝廷中謀職,卻希望自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到自己感到滿意,有生機的樂土,還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轉折。因此「影下」的這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地,讀者可以理解為是作者的歸隱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調開朗平和,沒有一點消極之感,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之情,應屬於虛寫。在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跡地把「心中之景」與當時真實的環境放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愛恨之情。
描繪秋景,歷來是中國古代文人喜愛的一個題材,為表現它而不惜筆墨的詩人騷客代代有之,留下的作品更是多不勝舉,但許多作品易於流入俗套。白樸卻能根據自己的觀察和體驗,在作品中,層次分明的描寫了秋天的自然景象,雖然,在開始時,有些許的蕭瑟之意,然而後來以繽紛的色彩作結,終究是賞心悅目、的韻味無窮的。他用筆精深,作品風格獨具,婉約清麗,意境新穎,可與被譽為「秋思之祖」的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媲美。這首小令不僅不俗,還很是典雅。詞、曲有雅、俗之別,一般來說,詞尚嫵媚、含蓄,而曲貴尖新、直率。白樸的這支小令卻有詞的意境。曲中雖無「斷腸人在天涯」之類句子,抒情主人公卻時隱時現,在煙霞朦朧之中,傳達出一種「地老天荒」的寂靜。
⑩ 白樸寫的《天凈沙·秋》的意思是什麼啊
1、這首元曲的意思是: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麼的孤寂,多麼的落寞,拖出那長長的影子。炊煙淡淡飄起,幾只全身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時不時還發出幾聲令人心酸的啼叫。在殘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閃閃發亮。忽然,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順著它遠遠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處看,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菊花,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冶。
2、原文:
天凈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3、注釋:
①天凈沙:曲牌名.
②殘霞:晚霞。
③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
④飛鴻影下:雁影掠過。飛鴻:天空中的鴻雁。
4、賞析:
白樸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為寫作的題材,讀者從其中的修辭可以看出,他的文學涵養是極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麗的自然圖景構成,而白樸本人,就好像是拿著這些自然拼圖的藝術家,拼出一幅美麗中帶著和諧的人生圖畫。
寫秋景,自然難免要烘托出蕭瑟的氣氛,但是如果全以蕭瑟氣氛為全篇的寫作大旨,又會令讀者感受到沉悶而有壓力。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白樸在選用語辭時,便頗費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共用了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而其中任何一個圖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蕭瑟氣氛。為了要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於是作者接下來選用了「一點飛鴻影下」作為上半段的結語。如此一來,原本蕭瑟的畫面轉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現了另一種鮮活的生氣。最後為了加強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麗而有韻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為曲文的結束語。這兩句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二種顏色之中;「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如此交雜相錯,於是原本是寂寞蕭瑟的秋景,突然變得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見,白樸的散曲寫作技巧有多麼高明了。
此曲描繪的秋景圖由兩部分構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而後面部分畫面色彩斑斕,鮮艷明麗,充滿著勃勃的生機。前後畫面同樣都是秋天之景,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如果聯系白樸不願在元朝做官的態度,讀者就不難理解同樣的秋景會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畫面中的「一點飛鴻」,與李白的《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原」中的「飛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樸不願在朝廷中謀職,卻希望自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到自己感到滿意,有生機的樂土。因此「影下」的這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地,讀者可以理解為是作者的歸隱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調開朗平和,沒有一點消極之感,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之情,應屬於虛寫。在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跡地把「心中之景」與當時真實的環境放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愛憎之情。
5、作者簡介: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