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蘆花鞋的特點和製作方法
蘆花鞋的特點和製作方法他挺好看的但是製作方法專業的
2. 求視頻:江蘇民歌-拔根柴蘆花
http://www.56.com/u37/v_NDU3NzkyMTA.html
3. 小古文蘆花的譯文
飛鳥走獸這類動物,餓了知道去吃,渴了就會去喝,還能自己建造巢穴作為自己休息的場所,其中更靈異的,還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動,指示因為不知道讀書 ,所以一直不如人,人如果不讀書,那麼和禽類獸類有什麼分別?
4. 鞭打蘆花的故事
鞭打蘆花的故事:
孔子的弟子閔子騫十歲喪母,其父再娶,但繼回母李氏對他虐待,給自己親答生的兩個兒子做的棉衣里裝的是棉花,給閔子騫做的棉衣里裝的是蘆花。
冬天外出駕車時其父發現了這件事,決定休了李氏。但閔子騫盡力勸說,雙膝跪地以情動父:「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團圓。」繼母深受感動,遂對三個兒子一般看待。
(4)視頻教學蘆花擴展閱讀:
閔子騫生於魯昭公六年,卒於魯哀公八年,比孔子小15歲。他出身貧寒,生母又過早去世。為家境所迫,很小就從事體力勞動,經常隨父親駕車外出謀生,過著十分清苦的生活。
後來拜師孔子,成為孔子仁德理想的忠實推行者和積極宣傳者,以孝行名聞天下。終生不願出任官職,直到50歲時去世。
其先祖是魯國的第四代國君魯閔公,其父閔世恭為八世祖。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人之一。
5. 青銅葵花中蘆花鞋講了一件什麼事
曹文軒的小說《青銅葵花》講的是一個城市女孩和一個農村男孩的故事,一個苦難年代裡有一點甜的故事。
那個苦難的年代,現在的孩子理解起來有點難,他們沒見過茅草屋、蘆葦盪、草垛,他們也不能理解什麼是貧困、災害和飢荒,洪水與蝗蟲災更是他們沒有見過也理解不了的,但是他們應該翻開這本書,試著理解祖輩們所經歷的那個苦難年代。
苦難並沒有消磨掉這些美好,正是這些人性的光輝,鼓舞我們從容面對艱辛,快樂勇敢的生活。因為愛,讓苦難的生活,有點甜。
6. 蘆花 德富蘆花 教案
《蘆花》原文
「蘆花沒有什麼看頭。」清少納言這樣寫過,而我獨愛這個沒有什麼看頭的蘆花。
在東京近郊,從洲崎到中川河口江戶河口之間,有一片蘆洲。秋天的時候,從品川新橋之間的汽車窗口遠遠望去,沿洲崎向東海,茫茫的一片,就是蘆花之雪。
一天,由洲崎經過堤上向中川走去時,堤上的狗尾草開始是沒膝高,漸漸地沒了腰,最後混雜著有蘆葦的狗尾草高沒了人頭,近在咫尺,什麼也辨別不清。信步沙沙地走去,忽然撞上了什麼,一下子摔倒了,對方也呀地喊叫了一聲,仔細一瞧原來是扛著魚竿的漁夫。
再往前走,堤上的尾草、蘆葦逐漸稀疏,可是堤外東西兩三里,茫茫一片,幾乎完全是蘆花之洲。往遠處眺望,看見洲外有一條碧綠帶和帆影,才知道是海。一條水路把這蘆花叢分開,彎彎曲曲伸向大海。在退潮的時候,露出滿是小洞孔的干沙灘,帶有泥巴的蘆根處有小螃蟹在爬著。在滿潮的時候,一望無垠的蘆花在水上映出倒影,意外地從四周傳來漁歌和搖櫓聲。
蘆間不僅是鯔魚、虎魚、蝦等願意棲息的地方,就是蒼鷺、鷸鳥等也把這里當作隱身之所。
我站在堤上,剛要休息,聽遠處響起一發槍聲,鷸鳥鳥、百舌鳥頓時大吃一驚,一邊鳴叫,一邊振臂飛起,從我頭上飛馳而過,猛地投入蘆花叢中去了。然後是一片寂靜,只有無邊無際的蘆花在風中簇籟作響。
《蘆花》教案
德富蘆花
教學目標:
1、 訓練學生通過場景的白描抓住描繪的意象。
2、 訓練學生的誦讀能力。
3、 訓練學生在自然景物中提取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 體會詞中所描繪的意象,與作者情感的關聯。
2、 在鑒賞的同時進行理解性的誦讀,體會富有表現力的詞語。
解決辦法:
1、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
2、 通過相關背景的介紹,完成對文章的理解。
課時安排:
1課時
師生活動設計:
1、 教師范讀,並選出閱讀能力較好的學生進行朗讀。(不要齊讀,效果很差)
2、 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討論。
3、 教師向學生介紹相關背景資料
教學步驟:
一、介紹作家的資料
生於熊本縣。少年時受自由民權運動熏陶。1885年皈依基督教,曾嚮往托爾斯泰的創作和生活。1888年在熊本縣任教,翌年入民友社任校對,並開始寫作。1898至1899年發表連載小說《杜宇》,因而聞名。小說通過一個女人的愛情悲劇,批判封建倫理和家族制度。《回憶》(1901)塑造了一個不滿現實、渴望立身揚名的資產階級理想主義者形象。隨筆小品集《自然與人生》(1901),描寫了大自然的景色,隱含著作者對社會現實的譏諷。1903年震動文壇的長篇小說《黑潮》,是一部形象的社會政治史,它揭露明治政府的奢侈昏聵和專橫暴虐。1907年去耶路撒冷朝聖,途經俄國時曾會見托爾斯泰。歸國後作《順禮紀行》,抒發他對托爾斯泰的崇敬之情。《寄生木》(1909)刻畫了一個不滿現實、苦鬥致死的青年形象。在幸德秋水事件中,曾發表《謀叛論》,反對天皇制政府的強權統治。1908年後在東京郊外實踐了托爾斯泰式的晴耕雨讀的生活。1913年寫下的隨筆集《蚯蚓的夢囈》,紀錄了他的田園生活。同年還寫有批判封建主義倫理道德的《黑眼睛與黃眼睛》。他的作品以剖析和鞭笞社會的黑暗在日本近代文學中獨樹一幟。但晚年作品《富士》(1925)和《新春》已失去昔日的批判鋒芒。《黑潮》有中譯本。
二、介紹白描的寫作手法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源於古代摪諄瓟。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數指人物和花卉畫。也泛指文學創作上的一種表現手法,即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
魯迅曾說:「白描卻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作文秘訣》)魯迅不愧為白描聖手,他的作品,也不愧是白描的傑作。他在《我怎麼做起小說來》一文中說:「我力避行文的嘮叨,只要覺得夠將意思傳給別人了,就寧可什麼陪襯拖帶也沒有。中國舊戲上,沒有背景,新年賣給孩子看的花紙上,只有主要的幾個人(但現在的花紙卻多有了背景了),我深信對於我的目的,這方法是適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寫風月,對話也決不說到一大篇。」這是他在小說創作中成功運用白描手法的經驗之談。
白描手法,不僅可以運用於小說的描寫中,還可以運用於散文、詩詞的創作中。使用這種手法刻畫人物時,要求作者緊緊抓住人物所處的特定環境及人物的個性、經歷、言行的突出之點,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描寫,以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徵。
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時,要求作者用簡煉筆觸,對所描寫之物的特徵、狀貌作真實的勾畫。
白描不尚華麗,務求朴實。優秀的文藝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於作者抒發的是真實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讀者的心靈。宋朝的李清照是位以白描著稱的詞人。在其詞作中,她直抒胸臆,感情真率細膩,用語樸素流暢,無造作之態,有自然之美。她的代表作《聲聲慢》,開端咱即連用十四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種疊字是最體現人工的地方,而作者卻用得恰到好處,十四字所設置的愁慘而凄厲的氛圍,與其處於國破家亡夫死的悲慘遭遇中的孤寂愁苦心境極為吻合,因此受到歷代詞論家所贊賞。往下寫風送雁聲,反增添了她思鄉的惆悵,還透露她惜花將謝的情懷,最後寫她獨坐無聊、內心極為苦悶之狀。作者對「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占滴滴」這種難挨時刻的心情刻畫,更是全用白描手法。秉筆直書,情真意切,如見肺腑。
三、整體感知、指導朗讀:
1、 教師朗讀全文
2、 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即所謂「平淡中的欣喜」,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感。
四、相關介紹
1、【東瀛談藝】寫在德富蘆花的邊上
長夏總是寂寥,外面又驕陽似火,人難免為大汗淋漓所苦;如在家中,於空調之人造涼爽的環境里閑翻藏書,或有一種難得的快樂。於是隨手拿起一本書,是日本近代作家德富蘆花的散文集《自然與人生》(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陳德文譯),書已略略發黃,那是歲月的痕跡,觸手有一種時光悠悠的感慨,扉頁上寫著我購書的時間:1985年於白下大廠。那時還是翩翩少年,無憂無慮。而今人到中年,重睹舊物,剩下的只是片斷的記憶與印象。
德富蘆花(1868—1927),日本著名作家。生於熊本,貴族家庭。18歲皈依基督教。一個富於民主思想的人道主義與自由主義者。主要作品:小說《不如歸》,長篇小說《黑潮》,隨筆集《自然與人生》、《蚯蚓的夢囈》。日本文學一向就有對大自然的熱烈歌頌的傳統,在日本文學里,自然比人受到了更大的關注與尊重。《自然與人生》這部日本文學的經典作品,曾被定為近代日本國民實行「情感教育」的通讀書目,可見其影響之大。
《自然與人生》里的文章,基本上寫於1898年,當時斷斷續續發表在日本的《國民新聞》上。1900年由東京民友社結集出版,題名為《自然與人生》。作者德富蘆花在論及自己的寫作意圖時說:「題目定為『自然與人生』,並不是運用科學的方法,論證大地和人類的關系,只不過是將幾頁關於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寫生文字公布於眾罷了。這些文字都是作者經過耳聞目睹。心中有所感,隨即親手直錄下來的。」作者說的很謙虛,但這樣優美的文學作品並不是常常能夠見到的,而那種對待自然的靜觀態度更為現在的人所稀缺也。
德富蘆花對於景觀極富敏感,體察細微,描繪新奇,譬如寫落日的寥寥幾筆:「伊豆山已經銜住落日。太陽落一分,浮在海面上的霞光就後退八里。夕陽從容不迫地一寸又一寸,一分又一分,顧盼著行將離別的世界,悠悠然沉落下去。終於剩下最後一分了。它猛然一沉,變成一彎秀眉,眉又變作線,線又變成點——倏忽化作烏有。」這種極其細微傳神的筆墨看似用力輕巧,其實蘊涵著作者對自然深切的愛,是愛培養了他的美感,所以,語言的使用在他那裡才變得那麽親切,簡單樸素而饒有詩意。
《自然與人生》在以文字點染大自然的山野林木、霜晨月夜、倒影炊煙的同時,並不忘人生的現實一面。德富蘆花之所以成為人們永久記憶的文學家,正在於他又能以清醒的頭腦,冷澈的目光,透過社會的表象,洞察現實生活的底蘊,寫出了不少的憤世嫉俗的作品,諸如《寫生帖》一輯里的文字。完全在世外桃源里的人生看來是不可能的,正如魯迅先生所雲:恬淡如陶潛者,也有金剛怒目的時候。
德富蘆花的散文在文字上非常用心,譯者陳德文先生認為:「《自然與人生》里的散文,篇什短小,構思新巧,筆墨靈秀,行文自然,語言曉暢而富音韻之美,精確描摹了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德富蘆花的散文對日本現代語言的形成和發展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直到今天,這部作品連同島崎藤村的《千曲川風情》、國木田獨步的《武藏野》等一起,依然被當作日本近代散文隨筆文學的典範。」
昔年劉白羽同志在讀到日本大家川端康成的散文名篇《我在美麗的日本》以後,深為那清淡而純真的日本文學之美所傾倒,真正感到川端康成之美,並說:「川端康成這篇名文向世界展示了東方的美。」那麼可以說德富蘆花的《自然與人生》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以日本人的審美方式。「德富蘆花,用文字為自然畫像的作家,他對自然的出色專注,將讓每一個閱讀《自然與人生》的讀者頓悟:我們功利之外的世界多麼親切美好」——葦岸如是說。
2、不朽的德富蘆花
德富蘆花,是散發著泥土芳香的原野,是白雲繾綣的天空,是長滿花草的山崗,是清澈見底的小溪……在日本的大自然里,無論走到哪裡,都有德富蘆花的身影,都能夠感受到德富蘆花用自己的作品創造的藝術境界。
一個人,只有把自己的身心全部融入大自然之中,才能永遠不朽。不朽的德富蘆花,你以熾烈的赤子之情,不停地歌唱著日本四島的自然風光,你讓全世界都陶醉在你的低吟淺唱里。
富士山是日本國的象徵,你把最美麗的散文獻給它。你把我們帶進富士的黎明。你為我們挑選了逗子海濱眺望富士的最佳角度。晨6時過後,你讓我們看到,富士山正潛隱在足柄、箱根、伊豆等群山的藍色山影里。山與海還在沉睡中。唯有一抹薔薇色的光,低低浮在富士峰巔,然後一點一點往下挪,直至山腳。富士山就這樣從熟睡中醒來了。當紅霞把陰暗驅走時,「那佇立於天邊的珊瑚般的富士,那桃紅溢香的雪膚,整座山變得玲瓏剔透了。」你以細膩的情感,一點一點地教我們欣賞富士山,直到群山褪了紅妝,天由鵝黃變成淡藍。真美呀!白雪富士,高倚晴空。
在你的筆下,富士是詩,是畫,是一縷情思……
德富蘆花,你熱戀著日本四島的山水草木,在你的眼裡,大自然的一切無不有靈性。你去看上州的山,你說:自己每到上州,總覺得群山在向我如此低語。
你以孩子般的純真,向世人炫耀日本大自然的一切。你帶我們去看東京西部的雜木林,去看利根秋曉,去看相模灘落日,去看八汐之花,去看碓冰流水……去領略高根風雨、湘海朔風……日本島的早晨、黃昏,春夏秋冬,這一切在你的筆下,無不五彩繽紛,神奇迷人。你熟悉日本如自己的身體,大到富士海濱,小至花草林木,你卻如數家珍地娓娓向我們介紹。榛、栗、櫨、櫻、桔梗、瞿麥、跖草、紅蓼、龍蛋、棘子……我們從你的散文里認識了日本的豐富植物資源。
德富蘆花,你用自己的心靈與大自然對話。因為你對大自然的愛,才使你能感悟大自然的一切。你聽到了花與月的竊竊私語,你聽到了春之海的絮絮細語,你聽到了森林裡如怒濤狂吼的冬的聲音,還有土地在滿足地吟唱,遠處碓冰河流穿過谷地的聲響……天籟之音已經融入你的生命。70多年前,你戀戀不舍地去了,把自己融入大自然,化作泥土,化作山林,化作飄著花香的山溪,仍然不停地奔波與歌唱……
我又記起你的《相模灘落日》。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在風平浪靜的黃昏觀看落日,大有守侍聖哲臨終之感。庄嚴之極,平和之至。縱然一個凡夫俗子,也會感到已將身子裹於靈火之中,肉體消融,只留下靈魂斷然佇立於永恆的海濱之上……
太陽沉沒了。忽然,餘光上射,萬箭齊發,遙望西天,一片金黃。偉人故去皆如是矣。
德富蘆花以這篇絢麗的文字,為自己的辭世留下了一個永恆的寫照。
不朽的德富蘆花!
五、分析文章,解釋重點
1、 整篇文章渾然天成,看似東來西去一筆一筆地描寫,實則是在其中一絲一絲地透出心中淡然的欣喜之情,對自然的熱愛,不言出而寓於其中。
2、 參照作者介紹及評價,進一步把握文章。
3、 不建議學生用這樣的文法寫作,心中沒有成一系統之前,容易寫的形神俱散。
六、誦讀全文:
1、請一個學生讀誦,師生評議。
2、請學生按照討論評議的要求朗讀。
3、背誦全文。
七、作業
回答補充問題:
作者「獨愛這個沒有什麼看頭的蘆花」,其意自然是在反駁清少納言的看法,在作者的眼中,一切自然之物都為美好,這次經過的蘆花叢,便讓作者有了一個寫作的契機,在裡面閑步觀覽,自有其中的韻味。
7. 李明瓊老師舞蹈蘆花有視頻嗎
找度娘搜一搜
8. 蘆花如何上色
蘆花上色有專門的教學視頻的,你可以找來看看。
9. 怎麼下載紫蝶廣場舞蘆花美
1、下載一個優酷播放器並登陸(可以選擇第三方QQ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