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周長是多少 教學反思
我給學生提供了充分進行實踐活動的機會。這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一連串的活動回,自己感悟、獲取周長的概答念。在學生初步感知了「周長」後,引導學生找一找身邊物體表面的周長,如:課桌面的邊線、數學書封面的邊線、黑板、文具盒等多個物體表面的周長。並動手摸一摸、指一指,在小組內說一說。再與學生一起演示,指出物體表面的周長。學生通過小組交流,上台指一指,台下議一議等形式,進一步明確了「一周的邊線」在哪裡?怎麼找?手指從哪裡開始指,一圈後就到哪裡結束?又通過課件練習,讓學生感受到了這「一周的邊線」是連起來的(封閉的)。這樣,學生在描一描、摸一摸中,對周長的概念就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開展操作活動,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拓寬了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㈡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周長是多少教學反思
不詳
㈢ 小學數學優質課《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及課後反思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計算的基礎.本節課在小學數學「空間圖形」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周長」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抽象,這是由於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學生見到、摸到、用到的圖形的形狀、大小比較多,而感受和關注周長的時候比較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這樣的設計很符合學生的接受心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和具體圖形和物體,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並能測量和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
數學思考: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現問題解決方法的多樣性.
情感與態度: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設計:
(一) 看一看,描一描.
1.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樹葉飄落的季節.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些美麗的葉子圖片!多漂亮的葉子呀!可愛的螞蟻看到它,高興極了!它說它會畫樹葉,一筆就能畫成美麗的樹葉!看!(出示課件)仔細觀察兩只小螞蟻是怎麼畫的?誰畫的好?
師:這樣由一點開始,再回到起點的一圈,在數學中叫做一周.這外面的邊叫做邊線.
師: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圈,一個美麗的葉片圖案就出現了.現在誰再來說說,螞蟻是怎麼畫的?
生: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周,最後又回到起點.
師:小螞蟻也能做老師,它教我們畫出漂亮的葉子,你們學會了嗎?
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
2.好!誰願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麼描的?(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又到哪裡結束.)
3.小結:看來,不管從哪裡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請看(動態演示).你們知道樹葉邊線的一周的長度在數學上叫什麼嗎?這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4.再來看(出示圖),你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
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剛才同學們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㈣ 三上數學第五單元什麼是周長教學反思
新課標告訴我們,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這節課上,我創設了多個層次的活動,引導學生不斷豐富對周長的感知,不斷加深對周長的認識,特別重視學生頭腦中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成功之處:
1、對教材的擴展與加深。
課本中僅僅通過描兩片樹葉的邊線就讓學生認識周長,這是不夠的,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尤其在一個新的數學概念的形成階段,需要利用豐富的素材讓學生充分感知其周長,因此,教學中設計了平面的直線圖形、曲線圖形,其中有規則圖形,也有不規則圖形以及樹葉,讓學生通過描邊線認識它們的周長,這是對教材的擴展。
另外,「一周的長度」只是對周長寬泛的解釋,要讓學生理解有周長的圖形必須是一個封閉的圖形;明白而具體到四邊形,即「四條邊的總長度」;三角形,即「三條邊的總長度」。讓學生用具體化的語言解釋周長,是對教材的加深。
2、在悟中學數學
悟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它體現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由表及裡,由形象到抽象。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積累。
新課伊始讓學生動手把樹葉的外形描到白紙上,對周長獲得初步感知,接下讓學生說說周長的含義也只是以學生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進行的猜想,此時學生對周長的理解是淺層的、表面的。
當描周長、說周長、摸(指)周長及量周長環節結束時,學生頭腦中對周長的理解已經越來越深刻了,那積淀在頭腦里的概念不是教師說教式的灌輸進去的,而是在學生豐富的體驗中獲得的。
對概念的理解由淺入深,這就是悟。
3、操作的有效性。
讓小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策略之一,但切忌為了操作而操作,應該為了學習而操作。
課上當全體同學動手描樹葉的外形、摸周圍物體的周長時,我適時強調:只描一周或摸一周;從一處開始,回到原處。並配上學生的演示、學生的講解。這樣就防止了學生錯誤的摸(指)法,做到有效。
量腰圍時,我讓學生解釋出什麼是腰圍,再讓同學估計老師的腰圍是多少厘米?然後讓一同學給老師量腰圍,其他同學當監督員,大家總結出量腰圍的正確方法後,最後同學們根據剛才老師的腰圍估計自己的腰圍是多少厘米?同位再互相量一量腰圍。這樣促使學生鍛煉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把剛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操作的目的性強。
4、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當學生說到用毛線繞腰圍一周,再把用到的這段毛線拉直,在直尺上量出長度時,我適時地表揚:她用到了「轉化」的思想,把曲的線轉化成直的線。
當比較兩個圖形的周長時,我適時小結:平移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數學方法,你們應該很好的掌握。
敗筆之處:
由於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課堂駕馭能力有些差,所以致使時間掌握的不合理,有點前松後緊。
再教設想:
說周長環節可以讓學生隨意挑選圖形來說,喜歡哪個圖形就說哪個圖形。還有時間上要安排的更合理一些。
㈤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什麼是周長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它內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容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後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學好本節課的內容,對今後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於,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課堂上,首先我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呈現一隻螞蟻爬樹葉邊線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讓學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長"這兩個詞語;再讓學生用彩筆描出自己喜歡的樹葉及課本上習題上的圖形,進一步直觀地感知周長,從而使學生得到圖形的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接著讓學生找身邊的例子來說一說什麼是它的周長,並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長,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最後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讓學生運用周長的知識,計算規則圖形的周長及知識的拓展延伸。
這節課雖說重視知識的形成與獲取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受和體驗,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㈥ 小學數學教學《什麼是周長》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設計了大量的實踐活動,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受和體驗,關注孩專子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體屬驗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嘗試,尤其是在測量圓的周長時,引導啟發學生採用先用繩子量圓的周長,再量繩子長度的辦法來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向學生滲透了「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在活動過程中,對於學生操作出現的誤差,沒有應該及時糾正,導致相同的方法測量結果差距較大,影響了學生對新知識和新方法的認識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