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教學評價設計是什麼

教學評價設計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1-21 21:46:25

⑴ 教學評價設計的教學評價設計的目的

這就要求老師設計好自己的教學評價,因為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回目標的重答要保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弄清楚評價的目的。首先,教學評價要起到一種檢測的作用。看一看學生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例如:在講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的區別時,我們就需要讓學生獲得一種理解能力,讓他們知道這兩種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其次,教學評價設計還要起到一種激勵作用。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有趣的活動例如:游戲、競爭、演示、表演等,使學生參與其中,讓他們能夠在一種情境中較好的掌握和理解這兩種語言的差別。然後,老師對學生的這些活動進行評價,這非常有益於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最後,評價還應起到使學生發展的作用。整個評價設計必須要考慮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的評價應該有助於學生的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不斷發展。
總之,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環境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等設計適合自己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評價工具,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標准。

⑵ 教學評價設計原則是什麼

編者按:教學評價設計的原則主要是什麼?1.目標性原則教學評價的設計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在教學之後,學習者在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等方面是否產生了如教學目標所期待的變化,這是要通過教學評價來回答的,離開了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就無法進行教學評價。2.關聯性原則設計教學評價時應關聯教學目標與評價方式,追求不同評價方式的互補,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和工具,促進學習目標的實現。3.過程與結果統一原則教學評價,既要評價教學的結果,也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要改變以往過分重視總結性評價的教學評價方法,強調形成性評價、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興趣、參與程度、任務完成情況以及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進行評估。4.客觀性原則在設計教學評價時,從測量的標准和方法到評價者所持的態度,特別是最終結果的評定,都應符合客觀實際,不能主觀臆斷或摻入個人情感。5.整體性原則在設計教學評價時,要對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而不能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為此,教學評價應該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實現評價的主體、內容、方式、對象和標準的多元化和評價過程動態化。6.指導性原則在設計教學評價時,不能就事論事,而應把評價和指導結合起來,要對可能的評價結果進行認真分析,從不同角度探討因果關系,確認產生的原因,設計具有啟發性的應對方案,以幫助被評價者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

⑶ 教學評價設計指的是什麼

依據一體化系統教學設計應包含著評價設計。評價活動是伴隨著教學活動同步向前推進的。因此,教師應當在提出教學實施方案的同時,也提出過程評價方案。

教學評價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個重要的問題:

一、評價內容

評價設計首先要解決的是「評價什麼?」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形成性評價應該認真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五個方面的教學目標究竟以什麼形式體現在教學活動之中。教師課堂上看到的是「完整人」(the Whole Person)的綜合行動,我們把這些行動統稱為「學生表現」(Students* Performances),我們設定的教學目標應當反映在學生的課堂表現之中。

學生在課堂中的真實表現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學生話語

在語言教學評價中,學生話語是一項重要的指標。教師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收集學生的活動表現證據,其中包括話語量,話語真實水平,話語連貫流暢程度,話語的隨機建構水平等。

2. 學生行動

伴隨著學生話語,還有相應的行動發生。我們需要重點評價學生行動的目的性、互動性、主動性,還應評價學生行動的實際效能。

3. 學生認知水平

教師應當採取有效手段得知學生的思維進程與線索,學生對教學信息的領悟程度,學生對教學資源的感受深度,以及學生接受新語言學習項目的敏銳程度。

4. 臨場機智

課堂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隨機構建教與學的關系的過程。所以,學生在現場所表現出來的臨場靈活性,創造性,以及對學習情景的適應性,也是教師的評價內容。

二、評價主體

評價主體主要指的是「誰來評價?」的問題。形成性評價設計應當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教師、學生以及身居課堂之外的家長都可以是評價的主體。

1. 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可以採取以下幾種形式:

(1) 教師對全班的評價

教師估量全班的整體表現,發現群體的學習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明確群體學習活動的總體趨勢。

(2) 教師對部分學生的評價

教師應當評價不同水平的學生的實際表現,看優秀學生是否有突出的表現,看後進生是否正在進步等,這些均屬對部分學生的評價。

(3) 教師對學生小組的評價

小組活動應當成為教師評價的重點項目。教師應當觀察不同小組的內部互動情況,小組領導力的強弱,小組的信息溝通情況,小組執行任務的過程,小組解決問題的成效等。

(4) 教師對學生個人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個人的評價需要以個案的形式觀察探尋那些可以說明他們學業進展情況的具體表現。面對一個群體的眾多學生,我們要分層次,有重點地進行形成性評價。由於學生個人的表現均有某種代表性,所以,教師在具體進行某些個案的「解剖麻雀」的工作之後,就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第一類學生的學習情況。

2. 學生評價

學生以評價的主體身份參與形成性評價,是評價改革的一個重點課題。學生評價可以採取以下幾種形式:

(1) 學生自評

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培養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師有必要逐步培育和構建學生的有效評價行為,如及時採集個人表現的信息,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學會進行自我監控,學會描述自己的學習行為等。

(2) 兩人互評

兩人互評是一種常見的自主評價形式。兩人互評可能在所有的兩人一組的活動之中和之後都應當發生。

(3) 小組互評

小組內部的合作評價是課堂形成性評價的難點。學生在課堂上是不太善於進行合作評價的,但是,教師應當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評價行為,這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在每節課上引導學生自主管理小組活動,自主實施小組評價任務,自主積累過程評價信息和實證材料,而所有這些「自主」都需要在教師的有計劃的行為中進行訓練。

(4) 群體合作評價

全班參與合作評價,因參與的人員增多變得難度加大,但這樣的評價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則更有意義。教師在進行全班合作評價時應進行周密的規劃,應准備更加完備的評價工具,應提供更為詳細的具體指導,同時,還應做好組織工作。此類評價活動實際上與教學活動是一體的,評價活動本身就包含著教學內容。

3. 家長評價

在教師與學生分別作為評價主體的基礎之上,我們要逐漸引入家長評價。在很多地區的學校已引入了家長評價。如學生在家裡做完作業,家長給予必要的評語;學生在校的一些課業成果拿回家裡做展示匯報,家長對此給予評價。此外,學校舉辦大型活動或教師在班上組織各種學習匯報、文藝表演等活動時,也可以邀請家長參加,並讓他們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作出評價。家長參與評價,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及時指導。要不斷地改變家長的評價態度,改善家長的評價行為,改進家長的評價方法,以更好地發揮家長參與評價的積極作用。

三、評價方法

前面討論了What to assess? Who to assess? 的問題。現在討論How to assess?(怎樣進行評價?)我們的評價方法要實現多樣化的改革目標。改進評價方法的指導理念是:測試型評價和質性評價兼顧。同時大力開展質性評價方法。我們重點講以下幾種評價方法:

1. 測試(Testing)

在提供質性評價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認識到,測試仍然是日常教學的一種常見的評價方法,但是,教師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改革測試內容;

(2) 改造測試題型;

(3) 有效發揮測試的診斷、調整、激勵和甄別的功能;

(4) 審時度勢,准確把握測試時機;

(5) 提高測試設計與實施的專業化水平。

2. 測量(Measurement)

雖然教師重視測試的評價作用,但是,他們往往沒有重視測量的特定作用。實際上,即使在語言教學中,態度測量,情緒測量,一般智商的測量,都對教學改進有明顯的效應。同時,測量方法還能夠使學生更加了解自己。

3. 觀察 (Observation)

課堂教學評估研究者James S. Cangelosi (1991) 提出:A measu-rement for which the primary data source is the viewing of and/or listening to what occurs in a classroom or other type of teaching/learning environment is a classroom observation. 課堂教學觀察可以採取五種方法:調查嚴密組織的系統觀察(Structured Observation System),生態學觀察方法(Ecological Observation),人種學觀察方法(Ethnographic Obser-vation),同步等級界定觀察方法(In-Class Rating Scale),非正式觀察法(Informal Observation)。教師需要在繼續教育課程中接受專業的技能培訓,以便掌握這些方法。一般來講,未經培訓的教師可以採用人種學觀察方法,其要點是詳細記錄所見所聽,而且可以通過錄音和錄像收集原始信息。

4. 調查(Survey)

觀察是在活動過程中同步採集信息,調查則是在活動之後採集信息。行之有效的調查方法有問卷和訪談兩種。問卷和訪談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但教師實施此類調查應當說是很有必要的。

5. 檔案袋(Portfolio)

檔案袋也可以稱為成長記錄袋,鮑爾森和麥耶(Paulson & Meyer,1951)指出,檔案袋的概念是「收集、選擇和反思。」即從收集的所有作業中,學生自己選擇存入檔案中的材料,可以是他們認為特別有價值的東西。然後學生對自己的成品和相關表現進行反思。

6. 軼事記錄(Anecdotal record)

軼事記錄就是對某一時間、地點和環境下發生的行為進行持續的客觀的描述(G.Sax, 2002)。此種方法可以用於學生執行解決問題的任務或項目時的質性評價。這項評價活動當然可以有教師來做,但是,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來進行軼事記錄,長期做這件事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反思能力。

四、評價工具

在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較低的學段教學中使用評價工具能有效地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下面我們介紹一些評價工具:

(1)核查表 (Checklist)

教師將他(她)期待的具體行為以列表方式提供給學生,學生個人,兩人小組和多人小組依據自己的表現細節在檢查表中進行勾畫。

(2)教學評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用數字表示學生課堂行為(已發生的)的等級。如我們可以用5,4,3,2,1來確定期待行為的活躍程度。5. 特別活躍4. 比較活躍 3. 中等活躍 2. 不夠活躍1. 很不活躍。

(3)圖示評定量表(Graphic rating scale)

用一條水平線或垂直線組成量表,表示在一個連續體上對學生行為的客觀等級描述。

(4)實物

就是真實的物品,教師可以根據所教的內容選擇不同的實物,如文具、玩具、動物(玩具動物),交通工具(玩具交通工具)等等。這些都是真實的物品給學生作為評價工具。

(5)圖片

使用圖片也要根據所教的內容選擇,如動物圖片、人體部點陣圖片、顏色圖片、交通工具圖片、飲料、食品和水果等圖片作為評價工具。

(6)貼片

貼片是較低學段教學過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種評價工具,如動物貼片、人體部位貼片、顏色貼片、飲料貼片、食品貼片、水果貼片、玩具貼片、文具貼片、交通工具貼片等等。這些評價工具均需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使用。

(7)標志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們經常使用一些標志,如笑臉、平臉、哭臉、五星、花朵、彩旗、獎章、胸章等作為評價工具。

(8)數字

數字作為評價工具更多的是結合數字教學來使用。

(9)簡筆畫

除以上幾種評價工具外,教師在課堂上經常結合教學內容使用簡筆畫作為評價工具,如畫文具、動物、人體部位、食品、交通工具等。

五、課堂評價語言

課堂評價語言廣泛地用於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起著重要的鼓勵和激勵作用,積極地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但長期以來,大部分的中小學英語教師使用的課堂評價語言普遍存在著「單一、不準確、低效」的問題。如何高效地使用課堂評價語言,真正起到激勵學生,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選用評價語言要准確。

(2)使用評價語言要多樣。

(3)採用評價語言要有效。

⑷ 教學評價設計怎麼寫

http://wenku..com/view/f442edd328ea81c758f578c9.html
你可以看看抄這個網址 裡面應該有你想要的吧 希望能為你提供幫助

⑸ 教學評價的一般方法是什麼

(1)絕對評價法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版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權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准,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2)相對評價法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3)個體內差異評價法
個體內差異評價是以評價對象自身狀況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進行價值判斷的評價方法。在這種方法中,評價對象只與自身狀況進行比較,包括自身現在成績同過去成績的比較,以及自身不同側面的比較(如將學業測驗結果與智能測驗結果相比較,根據二者的相關程度確定學生的努力程度等)。

個體內差異評價法比較充分地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力圖減輕評價對象的壓力。但是,它只是使評價對象與自身狀況進行比較,既不是按照一定客觀標准進行評價,亦無評價對象間的相互衡量,容易導致信度降低,學生自我滿足,因此常與絕對評價、相對評價結合使用。

⑹ 你認為教學評價設計的關鍵是什麼

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回果 , 它規定了學習答者應達到的終點能力水平。教學之後,學習者在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等方面是否產生了如教學目的所期待的變化,這是要通過教學評價來回答的。因此,教學評價依據的標準是教學目標,離開了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就無法進行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需要採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手段。通常通過測量來收集資料,但是測量不等於評價 , 測量是指以各種各樣的測驗或考試對學生在學習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加以數量化,給學生的學習結果賦以數值的過程。評價是對測量結果作價值判斷的過程。

教學評價要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評價教學的結果,更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要改變以往單一評價主體、過分重視總結性評價的教學評價方法,強調多元評價主體、形成性評價、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由學生本人、同伴、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興趣、參與程度、任務完成情況以及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進行評估。

⑺ 教學評價設計的教學評價設計的原則

1.目標性原則
教學評價的設計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在教學之後,學習者在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等方面是否產生了如教學目標所期待的變化,這是要通過教學評價來回答的,離開了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就無法進行教學評價。
2.關聯性原則
設計教學評價時應關聯教學目標與評價方式,追求不同評價方式的互補,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和工具,促進學習目標的實現。
3.過程與結果統一原則
教學評價,既要評價教學的結果,也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要改變以往過分重視總結性評價的教學評價方法,強調形成性評價、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興趣、參與程度、任務完成情況以及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進行評估。
4.客觀性原則
在設計教學評價時,從測量的標准和方法到評價者所持的態度,特別是最終結果的評定,都應符合客觀實際,不能主觀臆斷或摻入個人情感。
5.整體性原則
在設計教學評價時,要對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而不能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為此,教學評價應該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實現評價的主體、內容、方式、對象和標準的多元化和評價過程動態化。
6.指導性原則
在設計教學評價時,不能就事論事,而應把評價和指導結合起來,要對可能的評價結果進行認真分析,從不同角度探討因果關系,確認產生的原因,設計具有啟發性的應對方案,以幫助被評價者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

⑻ 教學評價設計的教學評價設計的方法

1:量規的設計
2:檔案袋評價
3:檔案袋的設計
4:問卷調查法
5:調查問卷的設計
6:訪談法
7:訪談的設計
8:觀察法
9:觀察法的設計
10:作業與測驗法

閱讀全文

與教學評價設計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