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 教學設計 豆丁
【教材分析】
本課文選自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屬於「溝通與應用」板塊。《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打破了客觀報道的傳統,與同類題材的新聞選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講述自己以及周圍參觀者的所見所感,字里行間灌注著自己的情感。
【學生分析】
1、初中已學過新聞作品,平常也經常接觸新聞,對它並不陌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欣賞能力;
2、情感比較豐富,調動他們的情感體驗,融入悲情題材作品的難度不是很大;
3、已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夠抓住看似平靜的敘述語言體會作者的強烈感情和本文的寫作意圖。
2、過程與方法:
⑴課外收集關於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文字介紹和圖片。
⑵揣摩關鍵語句,小組合作學習,探討交流。
3、態度情感與價值觀:了解德國納粹分子的殘酷統治,培養愛國情感。
【重點難點】
抓住關鍵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
【設計思想】
《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於新聞類文章,在以往教學中,往往重視理性的分析,而忽視自主合作的學習,輕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本設計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突出重點而不求面面俱到。努力實踐語文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在教學中著力於情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和培養,又不忽視雙基訓練,注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留下較大的空間,體現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播放影片《南京大屠殺》、《辛得勒的名單》中的簡短剪輯鏡頭,導入新課(多媒體)。
(選用的《南京大屠殺》和《辛得勒的名單》是高中生熟悉的影片。播放的剪輯氛圍與課文相似,易於引導學生入情。通過簡短的影片展示,把學生們帶進一個悲情的森林,給學生心靈上的震撼,從而自然引出課題,讓學生在肅穆悲壯的作品境界中受到情感美的教育,也可以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喚醒民族精神。)二、交流資料和感受
投影展示同學們在課前收集的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文字介紹和圖片,邊看圖片邊介紹邊談感受。教師也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使老師和學生在情感上尋找共鳴點。
三、介紹寫作背景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這篇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二戰後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後采寫的。發表之後,各大報紙爭相轉載,並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
四、質疑解難,探究寫作意圖
一個如此有名的記者為什麼要寫一篇早已眾所周知的新聞呢?發生在奧斯維辛的慘劇早已離我們遠去,為什麼又重新提及?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請學生閱讀課文,將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圈畫出來,指導他們開展小組交流,相互質疑。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用多媒體展示重點研討題:
1、文章開頭寫到陽光明媚,綠樹成蔭,孩子們高興地嬉戲,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景象!可是作者說「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場噩夢」,「某種意義」指什麼?
2、「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屍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怎麼理解這個細節?
3、13段寫到那個照片中的姑娘,臨刑前她在想什麼?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4、怎麼理解第14段「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
5、課文第6段「在奧斯維辛,並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還有末段「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這兩句話的意義和作用分別是什麼?
小結: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靜的敘述中抒發了對德國納粹殘酷暴行的沉重控訴,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平與祥和的嚮往。同時,也是為了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的教訓。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意讓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寫作意圖。)五、精彩語段賞讀
本文有很多地方寫得很精彩,雖然作者沒有正面去控訴德國法西斯的暴行,但文中的敘述卻給人深深的震撼。請各組推薦一段文字並推薦一名同學來朗讀。
教師讀第9、10兩段,引導學生品位文中那令人窒息、震顫的感覺。
六、談收獲
著重引導學生從內容情感和寫法兩方面談談自己學了這則新聞的收獲,進一步把握課文,並訓練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
【教學總結】
多媒體配樂顯示警句:
1、忘記歷史,就會使悲劇重演!
2、前以色列總理拉賓的和平宣言:
「幾萬個示威者的喊叫,還遠不如一個痛哭兒子戰死的母親的眼淚給我的震撼……」
「……我向來相信大多數人是渴求和平而且願意抓住和平機會的。你們今晚聚集在此,證明了這種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傷害民主,我們必須抵制暴力。」
【鏈接課外】
閱讀下面選文,然後回答1~5題:
二戰時期,在一座納粹集中營里,關押著很多猶太人,他們大多是婦女和兒童。他們遭受著納粹無情的折磨和殺害,人數在不斷減少。
有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女孩,和她的母親一起被關押在集中營里。一天,她的母親和另一些婦女被納粹士兵帶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到她的身邊。人們知道,她們肯定是被殺害了。因為每天都有人被殺害,死亡的陰影籠罩著每一個人,人們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第二天。但當小女孩問大人們她的媽媽哪裡去了,為什麼這么久了還不回來時,大人們沉默著流淚了,後來實在不能不回答時,就對小女孩說,你的媽媽去尋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會回來了。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詢問,而是唱起媽媽教給她的許多兒歌,一首接一首地唱著,像輕風一樣在陰沉的集中營中吹拂。她還不時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張望著,希望看到媽媽從遠處走來。
小女孩沒有等到媽媽回來,就在一天清晨,納粹士兵用刺刀驅趕著,將她和數萬名猶太人逼上了刑場。刑場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她們將一起被活活埋葬在這里。人們沉默著,死亡是如此真實地逼近著每一個生命。面對死亡,人們在恐懼中發不出任何聲音。
人們一個接一個地被納粹士兵殘酷地推下深坑。當一個納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將她推進深坑中去的時候,小女孩睜大漂亮的眼睛對納粹士兵說:「劊子手叔叔,請你把我埋得淺一點好嗎?要不,等我媽媽來找我的時候,就找不到了。」納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裡,刑場上頓時響起一片抽泣聲,接著是一陣憤怒的呼喊……
人們最後誰也沒能逃出納粹的魔掌,但小女孩純真無邪的話語卻撞痛了人們的心,讓人們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嚴和力量。
暴力真的能摧毀一切?不,在天真無邪的愛和人性面前,暴力讓暴力者看到了自己的丑惡和渺小。劊子手們在這顆愛的童心面前顫抖著,因為他們也看到了自己的結局。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納粹顫抖
2、選文第二段的畫線句有什麼表達效果?
3、選文第四段中加點詞「殘酷地」可否刪去?為什麼?
4、在第五段「但小女孩純真無邪的話語卻撞痛了人們的心,讓人們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嚴和力量。」這句話中,如何理解「撞痛」這個詞的含義?
5、結合選文及《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談一談你對「戰爭」的看法。
Ⅱ 求文檔: 豆丁網八年級語文蘇教版《變色龍》教案
《變色龍》教案設計 (不是豆丁網的教案)
作者:草魚 文章來源:網路共享 更新時間:2005-12-9 【字體:小 大】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鮮明生動的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說善於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會本質的特點。
2.認識沙皇俄國社會的黑暗和「變色龍」這個典型人物的社會意義。
3.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難點、重點分析
1.本課的結構是怎樣劃分的?
分析:第一部分(1~5段)寫警官奧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場亂子——狗咬傷人這一案子的發生。(開端)
第二部分(6~27段)是全文的重要部分。作者以極其辛辣的諷刺手法對奧楚蔑洛夫處理案子時的聲色變化作了鮮明的對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風使舵的丑態。(發展和高潮)
又可分六個層次:
第一層(6~8段)不知是誰家的狗。做出第一次判定:弄死狗,罰狗的主人。
第二層(9~13段)有人說:「是將軍家的狗」;做出第二次判定:狗是無辜的,「原告」訛詐。
第三層(14~17段)有人說「這不是將軍家的狗」;做出第三次判定:狗是「下賤胚子」「原告」受了害,要教訓狗的主人。
第四層(18~20段)有人說「是將軍家的狗」;做出第四次判定:狗是嬌貴的動物,要以自己拿迮扇稅壓匪偷澆胰ァ!霸妗筆艹庠稹?
第五層(21~23段)將軍家的廚師說:「我們那兒從來沒有這樣的狗」;做出第五次判定:「這是條野狗」,「弄死算了」。
第六層(24~27段)將軍家的廚師說「這是將軍哥哥的狗」;做出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好一條小狗」。
第三部分(28~29段)寫奧楚蔑洛夫審理案子結束,小狗被帶走,赫留金受到訕笑和恐嚇。(結局)
2.綜合時代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徵,分析本文反映了怎樣的社會意義?
分析:像奧楚蔑洛夫這樣的媚上欺下看風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說是當時沙皇腐敗統治的產物。作者以極端憎惡的感情,用尖銳辛辣的筆觸揭露了這些走狗、奴才的丑態和骯臟的靈魂,用以揭示沙皇統治的腐敗黑暗。這是作者塑造「變色龍」——奧楚蔑洛夫這樣一個典型所具有的社會意義。
3.討論「軍大衣」這一細節描寫在作品中的作用。
分析:「新的軍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標志,也是他裝腔作勢、用以嚇人的工具。
「脫」、「穿」軍大衣的細節,既表明了奧楚蔑洛夫藉此為自己的變色爭取時間,進而為再次變色作準備,又揭示了他看風使舵的狡猾的內心。
4.作者怎樣用對話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1)對老百姓的話,表現了奧楚蔑洛夫大耍威風、欺下凌弱的性格特點。如:
「我絕不輕易放過……」「我要好好教訓他一頓」「我要拿點顏色出來」「混蛋」「豬崽子」
(2)對上司說的話,表現他奴顏媚骨、趨炎附勢的性格特點。如:
「這是他老人家的……」「就說這狗是我找著,派人送上的」「嬌貴」「伶俐」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作者簡介和解題。
安東·巴夫洛維奇·契河夫(1860~1904)是19世紀末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寫過七百多篇小說,還寫了很多劇本。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契訶夫的祖先原是農奴,父親曾開過一個小食品雜貨店,最後小店破產。契訶夫的少年時代飽嘗了人生的憂患和窮苦的滋味。他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有深切的感受和認識,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變色龍》是他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
解題:指導學生看注①。變色龍是一種什麼東西?(學生回答)小說的題目《變色龍》是不是寫蜥蠍呢?不是,而是用變色龍來比喻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他是誰?奧楚蔑洛夫。作者把小說主人公奧楚蔑洛夫比作變色龍,並用它作題目,我們學習了課文以後就會明白,這是有深刻意義的。
(二)檢查預習。
(掛小黑板,給加點的字注音;解釋詞語,齊讀一遍)
正音:篩shāi 逮dǎi(復合詞「逮捕」讀dài創) 崽zǎi
盛滿chéng(盛是多音多義詞,還可讀shèng,如旺盛)
醋栗lì(寫「栗」字時要注意字形,下面是木字,不要寫成「粟」sù)
畜生chù(畜還可讀xù,如畜牧)乞丐qí gài
魁梧kuí wú 戳chuō 無賴lài
解釋:無精打采:形容不高興,精神不振作。
無緣無故:沒有原因。
異想天開:指想法很不切實際,非常離奇。荒唐浮誇,不正確,不實在;又指行為放盪沒有節制。文中主要用前一個含義。
荒謬:有荒唐錯誤、非常不近情理之意,但無「荒唐」的第二個含義。
洋溢:情緒、氣氛等充分流露。
伶俐:聰明靈活。
名貴:珍貴,難得。
嬌貴:把某人某物看得十分貴重而使之處於嬌生慣養的地位。
徑自:自管自,任意地。
坎肩:無袖的衣服,即背心。
下賤坯子:意即賤種。
(三)分析文中描寫奧楚蔑洛夫後四次對話的內容。
提問:奧楚蔑洛夫的第三次對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通過這次對話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麼特點?
明確:在巡警說了自己「拿得准」這條狗不是將軍家的這句話之後,奧楚蔑洛夫說了這番話。
通過他的這番話可以看出此人:1.翻手雲覆手雨,恬不知恥。一聽巡警說:「拿得准」狗不是將軍家的,他馬上就搖身一變,舌頭一轉,改變了說法:「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們絕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訓他們一下!是時候了。」2.阿諛奉承,奴顏媚骨。提及將軍家的狗,他的話是「將軍家裡都是些名貴的、純種的狗」,誇贊不已,媚態可掬。
提問:奧楚蔑洛夫的第四次對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通過這次對話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麼特點?
明確:在巡警說了「不過也說不定就是將軍家的狗……前幾天我在將軍家院子里看見過這樣的一條狗」這些話,有人接著也說「沒錯兒,將軍家的」之後,奧楚蔑洛夫說了這番話。
通過他的這番話可以看出此人:1.討好賣乖,巴結逢迎,奴才相十足。當他斷定這條狗是將軍家的無疑以後,他又是搖身一變,態度大改,當即吩咐巡警:「你把這條狗帶到將軍家裡去,……就說這狗是我找著,派人送上的。」一副向主子買好邀功的嘴臉,其態可鄙。2.跋扈凶惡,粗野蠻橫。他隨口謾罵指斥赫留金:「豬思子」,「你這混蛋,把手放下來!不用把你那蠢手指頭伸出來!怪你自己不好!……」
提問:奧楚蔑洛夫的第五次對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通過這次對話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麼特點?
明確:在將軍家的廚師普洛河爾說了「我們那兒從來沒有這樣的狗」之後,奧楚蔑洛夫說了這番話。
通過他的這番話可以看出此人阿諛諂媚、討好逢迎的奴才本性。「既然普洛河爾說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在將軍家的廚師面前,他顯得是多麼的恭順服帖,應和不二。
提問:奧楚蔑洛夫的第六次對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通過這次對話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麼特點?
明確:在將軍家的廚師肯定了「這是將軍的哥哥的狗」之後,奧楚蔑洛夫說了這番話。
通過他的這些話可以看出此人趨炎附勢、奉承逢迎、獻媚取寵的奴才本相。一聽廚師肯定狗乃是將軍的哥哥的,他的表情即刻變成滿臉堆笑,「整個臉上洋溢著含笑的溫情」;他唱開了贊歌,獻上了諛詞,「哎呀,天!他是惦記他的兄弟了……可我還不知道呢!這么說,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興得很……把它帶走吧」;他連連誇獎小狗,「這小狗還不賴,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這傢伙的手指頭!」
提問:普洛河爾帶著小狗走了,警官奧楚蔑洛夫所謂「我絕不輕易放過這件事」的故事到此已是結束,而文章為什麼還寫最後一段?從全文看,奧楚蔑洛夫這個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質特點包含哪兩個方面?
明確:文章最後一段寫奧楚蔑洛夫在離開廣場前對赫留金恐嚇說:「我早晚要收拾你!」這里突出刻畫出這個沙俄警官專橫兇狠的丑惡嘴臉。
奧楚蔑洛夫這個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質特點包含兩個方面:他是沙俄統治的爪牙,在上層權勢面前奴顏婢膝,俯首帖耳;他是沙俄統治的代表,在廣大群眾面前專橫兇狠,作威作福。魯迅先生有兩句話描寫剝削階級的「走狗」:「它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這兩句話可以借用到這個沙俄警官身上。
(四)學習本文巧妙的構思、辛辣的諷刺。
這篇小說構思巧妙,情節曲折跌宕,戲劇性強,故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奧楚蔑洛夫每次剛對他定要依法嚴辦這狗咬傷人一事的表態,馬上就出現新的情況,逼他陷於尷尬之境,而他就立刻搖身一變,調轉舌頭,作出相反的表態;他剛一作出相反的表態,馬上又出現新的情況,又逼他陷於尷尬之境,而他又立刻搖身一變,另是一套腔調。就這樣,他翻來復去的改口,反復無常的變化。小說巧妙的構思,生動的描寫,對這個專橫粗暴、厚顏無恥、見風使舵、奴性十足的沙俄警官的丑惡作了淋漓盡致的揭露和幽默辛辣的嘲諷。
這篇小說通過對奧楚蔑洛夫這個沙俄統治代表人物的描繪,無情的揭露和譏刺了腐朽黑暗的沙俄專制統治。19世紀80年代,沙俄強化警察制度以圖加強腐朽黑暗的專制統治,而造成人民苦難重重,社會蕭條殘敗,這正是作於1884年的《變色龍》這篇小說所要反映和揭露的社會現實。
(五)分析文章第1、2段內容。
提問:文章頭一段寫了哪些內容?反映了什麼?
明確:頭一段寫了兩個內容:一是主人公奧楚蔑洛夫出場,交代了他的身份,「警官」,「穿著新的軍大衣,提著小包」;二是描寫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廣場上」,「一片沉靜」,「一個人也沒有」,「商店和飯館的門無精打采地敞著」,「門口連一個乞丐也沒有」。這些描寫反映了沙俄強化警察制度,加強專制統治,市面蕭條冷落,死氣沉沉的社會現實。
提問:第2段中寫奧楚蔑洛夫忽然聽見叫喊聲:「好哇,你咬人?該死的東西!伙計們,別放走它!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喲……哎喲!」這叫喊聲是誰發出的?何以見得是這個人發出的?
明確:這叫喊聲是赫留金發出的。其根據是:1.從後文看,赫留金被小獵狗咬傷了手指頭,他正怒追這狗,邊追邊喊,他追上抓住這狗以後,才有人出來觀看。已「哎喲……哎喲」,這是赫留金被狗咬傷的疼痛聲。
(六)分析文中描寫奧楚蔑洛夫前兩次對話的內容。
提問:奧楚蔑洛夫的第一次對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為什麼「嚴厲地」說話?通過這次對話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麼特點?
明確:在赫留金向他訴說了自己無端被狗咬傷,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後,他說了這番話。
奧楚蔑洛夫說話「嚴厲」,是要擺出一副他對此事定加「嚴辦」的姿態。此外還另有原因。赫留金的訴說「長官,就連法律上也沒有那麼一條,說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該忍著。要是人人都這么讓畜生亂咬一陣,那在這世界上也沒個活頭了」這里話中有話,「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該忍著」,「讓畜生亂咬一陣」,一語雙關,赫留金在這里不僅是在罵狗,更是指罵如畜生一樣亂咬人的人。奧楚蔑洛夫聽了自然明白其意,他在挨罵,豈能不火冒三丈,但他此時卻不好公開發作。於是,他窩一肚子火,沖著赫留金「嚴厲地」說話了。
通過奧楚蔑洛夫的這次對話可以看出:1.他慣於裝腔作勢,故作姿態,煞有介事地擺出一副一定要依照「法令」辦事的公正姿態。「我絕不輕易放過這件事!」要叫狗的主人受罰,「拿出錢來」。2.他動輒顯示自己的威風,炫耀自己的權力,大擺官架子。「我要拿點顏色出來給那些放出狗來到處亂跑的人看看」,「我要好好地教訓!他一頓!」3.此人專橫跋扈,說話粗野。「等到他,那個混蛋,受了罰……」
提問:奧楚蔑洛夫的第二次對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通過這次對話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麼特點?
明確:在有人說了這條狗「好像是席加洛夫將軍家的狗」這句話之後,奧楚蔑洛夫說了這番話。
通過他的這番話可以看出此人:1.見風使舵,面目可憎。一聽有人說狗「好像是」將軍家的,他立刻搖身一變,改換說法,顯出另一副嘴臉,另一樣態度:剛才罵狗為「野畜生」,現在改口了,「它是那麼小」;剛才說赫留金的訴說、要求「不錯、不錯」,現在轉換了腔調,「它怎麼會咬著你的?」「難道它夠得著你的手指頭?」句句替狗說話,句句指斥赫留金。2.專橫妄斷,面貌可惡。「你那手指頭一定是給小釘子弄破的,後來卻異想天開,想得到一筆什麼賠償費了。你這種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們這些鬼東西是什麼玩意兒!」他信口雌黃,胡言妄斷,硬說赫留金剛才的話是說謊。
(七)引導學生理解這篇課文的主題可分三個步驟:
1.討論:奧楚蔑洛夫為什麼要變來變去的呢?
點撥:(1)變色龍為什麼「變」呢?(自我保護)
(2)奧楚蔑洛夫自我保護的最好辦法是什麼?(欺下媚上,所以他才「變」)
2.討論:在這樣的警察統治下,沙俄社會是什麼樣子?重點指導學生研究第1段,從而對當時的社會有一個形象而具體的理解。(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一些細節)
3.順勢總結本文的主題:作者創作這篇小說,就是為了塑造一個欺下媚上的奴才形象,藉此揭露沙皇俄國社會的黑暗和腐敗。
(八)總結課堂教學的思路。
寫了誰的什麼事?——表現出怎樣的特點?(變)——怎麼變的?——為什麼變?——主要通過什麼手段表現的?(語言描寫)
課堂教學設計Ⅱ
一、教學目標
(同「課堂教學設計Ⅰ」)
二、難點、重點分析
(同「課堂教學設計Ⅰ」)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簡介作者。(引導學生看課文前的「閱讀提示」)
(二)時代背景。
《變色龍》寫於1884年,反映了19世紀80年代俄國社會中的一種應該被詛咒的現實。
當時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工人階級革命運動剛剛興起,革命浪潮沖擊著沙皇的專制統治。為了強化反動統治,他們豢養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風使舵的走狗,為其鎮壓革命運動眼務。本文中的警官奧楚蔑洛夫就是沙皇專制警察統治的化身。
(三)自讀指導。
1.范讀課文(或放錄音帶)
2.自讀課文,提示閱讀要求:(出示小黑板)
(1)本文寫了怎樣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誰?
(2)文章可分幾部分?那幾段最能表現奧楚蔑洛夫「變色龍」的本質?
(3)文章採用什麼方法來刻畫人物性格的?
(4)試從文中找出有關細節描寫的部分,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四)教師范讀課文。
(五)講讀課文。
1.默讀課文第1段(或聽錄音),思考:(1)小說開端是怎樣描寫出場人物的?(2)小說又是怎樣描寫當時的環境的?
學生回答:明確:(1)出場人物有兩個。警官奧楚蔑洛夫,外貌:「穿著新的軍大衣」;行動:「提著小包穿過市場的廣場」。後面跟的是巡警,外貌:「火紅色頭發」,行動:「端著一個篩子,盛滿了沒收來的醋栗」。注意:「盛滿」「沒收」,這意味著沙皇政府的這兩個小爪牙剛剛對人民進行了敲詐勒索。這一筆初步勾畫出這兩個傢伙欺壓人民的形象。(2)「四下里一片沉靜。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有 的,在講讀課文時,可讓學生復述。下同。)本來商店和飯館是很熱鬧的地方。可是這兒的商店和飯館怎樣呢「門無精打采地敞著,(擬人句)……跟許多飢餓的嘴巴一樣(比喻句)」用這樣的詞句描寫環境,反映了當時市面蕭條,(店門開著也跟沒開一個樣,所以說「無精打采」。)在這種情況下連乞丐也不上門。暗示了俄國人民飢餓貧困的生活,所以整個社會死氣沉沉的。作者用寥寥幾筆,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環境。
2.默讀課文2~5段(或聽錄音)。這里寫了一個場面,除了警官巡視外,還寫了哪些人?
學生回答:還寫了首飾匠赫留金和圍觀的群眾。教師講述這些圍觀的群眾,都是俄國社會的小市民,是來看熱鬧的。因為這兒發生了狗咬人的事件——首飾匠赫留金被狗咬了。
教師歸納:作者具體描繪了狗咬人的亂子,對亂子雙方——赫留金及狗的神情都描繪得很生動,很吸引人。小說的開端就把人吸引住了。小說的開端部分交代了事情發生的環境、人物(有警官,巡警,赫留金,圍觀群眾),事情(小獵狗咬人)。狗咬了一個人的手指頭這種小事,本來就不值得大驚小怪,警官卻要把它當作一件亂子來審理,這本身就令人感到滑稽可笑,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那麼警官奧楚蔑洛夫是怎樣來處理狗咬人的亂子的?在處理過程中他的聲色是怎樣變來變去的?這些就是小說情節的發展部分(第6~27段)。
(六)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警官奧楚蔑洛夫是怎樣來處理狗咬人這個亂子的?在處理過程中他的聲色是怎樣變來變去的?
1.分角色朗讀6~8段。
警官奧楚蔑洛夫已經看到了剛才發生的一切,卻「擠進人群里」明知故問:「這兒到底出了什麼事?」「你在這兒干什麼?」擺出了一副警官的架子。
奧楚蔑洛夫聽完赫留金的申訴後是怎樣的神態?怎樣的動作?說了些什麼話?學生齊讀:第8段。他「……嚴厲地說,咳了一聲,擰起眉頭」,嚴然是一個審判官的樣子,說:「不錯……這是誰家的狗?」他不知道誰家的狗,就大擺威風說:「我絕不輕易放過這件事!」「我要拿點顏色出來給那些放出狗來到處亂跑的人看看。」「現在就得管管他們」。他罵狗主人是混蛋,處理是:要狗主人罰款。大罵狗是野畜生,「多半是條瘋狗」。將怎麼處理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馬上去辦,別拖!」這樣鮮明生動的對話,活生生地刻畫出沙皇政府的小爪牙奧楚蔑洛夫在他不知道是誰家的狗時擺出的第一副面孔。這是一副官氣十足,威風凜凜的面孔。這是一種聲色。
2.輕聲讀第009~13段(或者聽錄音)。當他聽到有人說「這好像是席加洛夫將軍家的狗」時,僅僅「好像是」,他的聲色已不對了。學生齊讀:第10段。(注意:這些富有戲劇性的語言,充分表現了人物的心理,朗讀時要注意語調,體會這個人物的感情。)他要脫去大衣。問:是真的因為天熱嗎?明確:不,那是他聽到狗主人是將軍,著急了,急得渾身冒汗,又竭力想掩蓋自己狼狽不堪的窘相,支吾其詞:「天這么熱,看樣子多半要下雨了……」轉移了話題。說變就變,他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馬上為他剛才要弄死的狗辯護起來了。提問:怎麼辯護的?回答:「它怎麼會咬著你的?」「難道它夠得著你的手指頭?」「它是那麼小」。警官反過來說赫留金的手指頭是給小釘子弄破的,說赫留金想得到賠償費是異想天開,罵赫留金是鬼東西。由於狗是將軍家的,警官的聲色變了,現出了為狗辯護,責罵被狗咬的人的第二副面孔。赫留金不管是撒謊,還是捐出當憲兵的兄弟的牌子也全然無用了,只能受到奧楚蔑洛夫的申斥:「少說廢話!」
3.這篇小說是用對話來展開情節的。奧楚蔑洛夫第二副面孔剛變好,又聽到巡警說了什麼?齊答:「不對,這不是將軍家裡的狗……」他不大放心地追問了一句「你拿得准嗎?」得到的回答是「拿得准,長官……」奧楚蔑洛夫又怎麼說?齊讀第17段。提問:當警官聽說「不是將軍家裡的狗」時,他對狗,對赫留金,對狗主人的態度又是怎樣?明確:他罵小狗毛色不好,模樣不中看,「完全是個下賤坯子,」既然不是將軍的狗,那麼又可以神氣活現地連帶狗主人一起罵了:「居然有人養這種狗!這人的腦子上哪兒去啦?」他一面罵狗一面又安慰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們絕不能不管」。對狗主人是:「得好好教訓他們一下!」奧楚蔑洛夫又重新神氣活現地擺出了威嚴的官架子。這是他以為狗不是將軍家時現出的第三副面孔。
奧楚蔑洛夫已經三次變換聲色,不料巡警又把他的想法說出來,巡警怎麼說?奧楚蔑洛夫又怎樣變?
4.分角色朗讀18~20段(警官、巡警、敘述部分各一人)。巡警說:「不過也說不定就是將軍家的狗……」人群里還有人附和。提問:這時奧楚蔑洛夫又怎樣變呢?說說他對狗主人,對狗,對赫留金是怎樣的態度?回答。明確:這時他要穿上大衣了。怎麼突然又覺得冷起來了呢?他想起剛才罵過狗,而且連帶的狗主人也一起罵了。他不覺害怕起來,怕得渾身發冷,借穿大衣來掩蓋自己恐懼的心理。借口「好像起風了,挺冷」,他立即又變了起來:叫巡警把狗送到將軍家裡去,並說:「這狗是我找著,派人送上的」。這是拍馬逢迎。還拚命提高狗的身價,他說:「這是條名貴的狗」,「狗是嬌貴的動物,」好一副阿澳逢迎的面孔!另一面他又訓斥赫留金,罵他是「豬崽子」、「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頭伸出來!怪你自己不好!……」這就因為聽巡警說就是將軍家的狗,他又及時變換的第四副面孔。奧楚蔑洛夫真可謂是多變而善變。他是用他自己的話語來變換聲色的,把他說的話再讀一遍。(注意語調、要表現人物的性格)齊讀第20段。
5.小說的情節繼續發展,到達高潮。
(1)默讀課文第21~23段。這時將軍家的廚師來了,廚師說:「瞎猜,我們那兒從來沒有這樣的狗!」廚師是將軍家的,他的話最可靠,奧楚蔑洛夫一聽這話,就斷定不是將軍家的狗,他又怎麼變?回答,明確:他罵狗是野狗,斷然說:「弄死它算了。」又現出一副一本正經的面孔。這是第五變。方才廚師的話還沒講完,他就急於變色。誰料廚師又說了什麼?奧楚蔑洛夫又怎麼變?
(2)分角色朗讀第24~27段(警官、廚師各一人,其餘齊讀)。
廚師說:「這是將軍的哥哥的狗」,這次奧楚蔑洛夫的表演可說是淋漓盡致了,使出逢迎拍馬的全副本事:「整個臉上洋溢著含笑的溫情。「哎呀,天!……」誇張地表現他驚喜的心情。這還不算,提問:他還說了哪些話來誇狗?「這小狗還不賴,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這傢伙的手指頭!」而且進而還安慰狗,同狗說話拍起狗馬屁來了:「哈哈哈,得了,你干什麼發抖呀?……好一條小狗……」「這壞蛋生氣了」。稱小狗壞蛋可不是罵它,而是疼愛它。堂堂警官大人同小狗親密攀談,這真是一副奴顏婢膝的面孔,這是他的第六變。
警官在處理狗咬人的亂子中,不是根據客觀事實,也不根據法律,而是根據狗的主人是不是將軍來不斷改變顏色。他五次變化,兩種面孔,一百八十度的轉彎,使他媚上欺下的丑態得到了充分表現。最後這兩次變,既是小說情節的繼續發展,又是它的高潮部分,是寫了警官對獵狗咬人事件的最後處理。
小說的結尾又怎樣?
(七)齊讀第28~29段。廚師普洛河爾帶走了那條狗,赫留金被人們嘲笑,被警官恐嚇。警官奧楚蔑洛夫又怎樣?他處理完狗咬人的亂子以後,恐嚇赫留金說:「我早晚要收拾你」!裹緊大衣,穿過廣場徑自走了,如此了局。請注意:對他身上穿的那件大衣,他有三次不同的動作,表現了他不同的心理。提問:哪三次動作?表現怎樣的心理?回答。明確:一次熱,脫大衣,表現他發急:一次冷,穿大衣,表現他害怕;最後裹緊大衣,表示他處理完亂子趾高氣揚地下場了。至此,作者畫完了這條變色龍的最後一筆,他的丑惡形象躍然紙上,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提問:變色龍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點是什麼?回答。明確:多變善變,他為了將軍家的一條狗,竟這樣出爾反爾,反復無常地變來變去,前後共變六次(指板書1、2、3、4、6)但不管他怎麼變,萬變不離其宗。變來變去都是為什麼?為了將軍,為了維護統治者的利益。他對上阿諛奉迎,奴顏婢膝,對人民威風凜凜,蠻橫欺凌,這是一條媚上欺下,善於看風使舵的變色龍。他本人就是沙皇政府的一條還不賴,怪伶俐,挺忠實的看家狗。作者塑造了變色龍這個典型人物,透過這條變色龍,使我們看到了俄國社會中媚上欺下,看風使舵的腐敗風氣,看到了俄國社會的黑暗與腐朽,也看到了作者對這類社會現象的深惡痛絕和辛辣的諷刺。
(九)提問:小說描寫了什麼事件?塑造了什麼典型形象?揭露了什麼?引導學生歸納主題:小說描寫了警官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事件,塑造了媚上欺下,看風使舵的「變色龍」典型形象,揭露了沙皇俄國社會的黑暗、腐朽。
讀完小說,我們很自然地理解了小說以「變色龍」為題在於形象而深刻地揭露沙皇政權的爪牙媚上欺下的丑惡本質。沙俄專制黑暗的制度造就了這樣的「變色龍」,他為了適應這樣的制度而不斷「變色」。我們不但僧惡變色龍式的人物而且憎惡專制黑暗的社會制度。
這篇小說,情節引人入勝,富於變化,諷刺性強,奧楚蔑洛夫前後六次變色,毫無雷同之處,人物形象維妙維肖。
(十)提問:小說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什麼特點?(要求學生舉例說明)回答。明確:用鮮明生動的對話表現人物性格。比如小市民赫留金,他的庸俗,撒謊,想乘機撈一把的性格,都是通過他的對話表現出來的。對於變色龍奧楚蔑洛夫,作者還把他的性格化的對話,反夏進行對照,使他媚上欺下的面目更加鮮明突出,把他的丑態表現得淋漓盡致,表現了作者對這種人物無情的諷刺與嘲笑。
提問:小說在選材方面有什麼特色?回答。明確:善於選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來揭露社會本質,這是以小見大。
Ⅲ 求助:豆丁網文章《函數復習專題定義域與值域教學設計2010-1-28-8-19》
無水印PDF文件
Ⅳ 求豆丁網的XX大酒店室內裝飾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全套範本),沒有收到,急用哦。謝謝
在下載,一會查收吧 XX大酒店室內裝飾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這個你可以去 魯文建築服務網 下載啊,那裡面有很多關於酒店室內裝飾的施工組織設計,可以免費
Ⅳ 請問大家一般到哪些網站去搜索策劃方案模版的資料
網路文庫、豆丁有一些,雜亂了一些,需要篩選,pptstore只限於格式模板,內容不多,極策網geecer在內容上匹配度會比較好,線下活動資料比較豐富。
Ⅵ 三個代表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教學設計豆丁
為什麼黨必須復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制力的發展要求?
正確答案:(1)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體現和根本要求。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始終是與黨的先進性聯系在一起的。我們黨要永遠保持先進性和生命力,就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走在時代前列,首先就要走在生產力發展的前列。
(2)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後生產力的歷史進程。生產力是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無論什麼樣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都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共產黨人的一切活動,都要通過革命或改革的手段擺脫舊的生產關系對於生產力發展的羈絆。
(3)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就是代表先進生產力、不斷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歷史。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目的是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著的生產力。新中國成立以後,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為了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並在這種經濟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上層建築,以繼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進行改革開放,調整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部分,也是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Ⅶ 在哪可以下載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表格格式
網路文庫中
但自己做才會是最好的選擇
Ⅷ 誰有豆丁網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學設計內容
下載不下來,我找了點其他的,可以的話看看吧:
備課第一種:
【原文】: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作者】:劉禹錫 唐
【體裁】:七言律詩
【賞析】:
劉禹錫這首酬答詩,接過白詩的話頭,著重抒寫這特定環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贈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後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嘆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一方面又稱贊了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大意是說:你該當遭到不幸,誰叫你的才名那麼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過分了。這兩句詩,在同情之中又包含著贊美,顯得十分委婉。因為白居易在詩的末尾說到二十三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就接著說:「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算來已經二十三年了。一來一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系。
接著,詩人很自然地發出感慨道:「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 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後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簡單學習網最新講座:
王大績講現代文閱讀 王大績講高考作文 王大績講語段壓縮
王大績講文言文閱讀 王大績講詩歌鑒賞 王大績講句式仿用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並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詩里所寫的: 「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他這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傷感低沉的情調,尾聯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不勝感慨,暫且借酒來振奮精神吧!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懷下,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意志。詩情起伏跌宕,沉鬱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優秀之作。
第二種: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教學目標:
一、學習古人豐富的情感;
二、欣賞詩詞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義。
三、欣賞詩歌的藝術魅力。
教學過程:
一、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
(1)節奏;(2)重音;(3)韻腳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自稱為漢代中山王劉勝的後人。貞元九年進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後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檢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有《劉賓客集》,又稱《劉中山集》《劉夢得集》。
劉禹錫那樣講究書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時又對口頭文學的民間歌謠發生了新鮮事物感。他不但學會了唱民歌,還受了民歌的啟發,寫出了《竹枝詞》《楊柳枝詞》等耐人吟詠的好詩,創造一種新體載。終為一代大師。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於敬宗寶歷二年(826)冬,罷和州刺史後,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後也回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時所作。對「初逢」二字,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未見過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別之後,初次相逢。尚無定論。
當時淮南節度使是王播。王播在揚州設宴招待劉禹錫、白居易兩位詩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擊盤,吟詩一首,題為「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句,為劉禹錫長期被貶的不幸遭遇鳴不平。劉禹錫從憲宗永貞元年(805)被貶,到寶歷二年,只有二十二年。由於作詩時已是歲末,預計次年春初才能到達洛陽,而且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後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乾脆稱為「二十三年」,以求平仄協調,符合格律。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端,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答謝白居易。
詩的首聯,便表現出作者不同凡響的抒情才能。劉禹錫因積極參加順宗朝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鎮的聯合反撲下,順宗讓位給憲宗,王叔文被殺,劉禹錫等被貶。他先貶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貶連州(今廣東連縣),調夔州(今重慶奉節)、和州(今安徽和縣),未離謫籍。朗州在戰國時是楚地,夔州在秦、漢時屬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貶地。劉禹錫沒有直率傾訴自己無罪而長期遭貶的強烈不平,而是通過「凄涼地」和「棄置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讓讀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長期謫居的痛苦經歷中,感覺到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三、讀詩思考:
1、本詩各聯分別寫了什麼?
首聯:表現辛酸,憤懣不平 頷聯:悲悼舊友,感嘆變遷
頸聯:新貴得意,悲嘆身世 尾聯:意志不衰,堅忍不拔
2、對過去詩人是怎麼看的?對現實詩人是怎麼表現的?對未來詩人是怎麼展望的?從中你覺得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3、拓展延伸:
模擬白居易與劉禹錫相逢,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然後表演。
4、賞析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兩句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麼,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5、總結本詩的教學。1、詩歌中表達的憤激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陳代謝的自然哲理,以及現在對名句的新的理解
3、對學生進行詩歌賞析的訓練,學習寫簡單的賞析文章。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訓練體會詩歌表達的意境和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朗讀、賞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情景表演激趣,導入新課。
情景:小剛和小強是一對好朋友。初中畢業後,兩人都沒有考上高中。轉眼已經有三年沒有見面了。今天,在母校門口偶遇了,他們會有怎樣的舉動呢?請兩位同學上來表演一下。
(預設表演:握手、擁抱、互相打招呼;交流別後的生活;回憶當年的學習生活等)。
(設計此環節主要是想讓學生發揮想像,發揮潛力,通過表演來導入新課的學習。)
二、 詩歌背景介紹。
感謝兩位同學的精彩表演。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詩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板書)詩中也有兩位故人,他們是著名的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
敬宗寶歷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後,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也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經歷遭遇,使兩人有了共同的語言。席間,白居易把箸擊盤吟詩一首,為劉禹錫的長期被貶鳴不平。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因此,寫了這首詩,以答謝白居易。
三、 解題。
酬,這里是酬謝的意思。樂天,白居易的字。對「初逢」二字,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未見過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別之後,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種理解,現在尚無定論。我個人採用的是第二種理解。「席上見贈」是對白居易的詩的回贈之說。
四、 聽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師生共同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五、 發揮想像,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一) 分組說話,生生互動。請每個同學在自己的小組里,用優美的語言把頭腦里想像的詩歌畫面描述出來,同學之間互相評價,互相學習,力求全面理解詩歌的意境。
(二) 老師作簡潔的詩歌賞析介紹,目的是幫助同學們深入地理解詩歌。
(這首詩歌的首聯直抒胸臆。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而遭貶。被貶到「巴山蜀水凄涼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載」,其間苦楚可以想見。「凄涼地」和「棄置身」兩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之情表現了出來。頷聯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聞笛賦》,另一個是「爛柯人」。「懷舊」句表達了對受害的戰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鄉」句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頷聯用典貼切,感情深沉。頸聯承頷聯而來。「沉舟」和「病樹」是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而「千帆」和「萬木」則比喻在貶謫之後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貴們。後來的欣賞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樹」自比了,而只採取這一聯所表達的哲理,來表明:沒落的事物就讓它沒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發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暇美好的道理。這種與詩人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並不奇怪,因為時代不同,欣賞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作者不同這是很自然的。,尾聯看似平淡,其實是點睛之筆。「長精神」三字,含義深刻,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忍不拔的氣慨。)
板書:
首聯:直抒胸臆。 「凄涼地」 「棄置身」 憤激之情
頷聯:運用典故。 《聞笛賦》 「爛柯人」 感嘆之情
頸聯:千古名句。 「沉舟」 「病樹」 自比之意
尾聯:點睛之筆。「歌一曲」 「長精神」 堅忍之慨
(三)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遍。
六、 學習詩歌的「藝術特色」,感受詩歌的結構美。
(詩中運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首聯自敘被貶的遭遇,為全詩定下基調,頷聯悼念戰友,自己回故鄉的情景,使憤激之情更進一步深化,頸聯把自己的沉淪和新貴們的得勢進行對比,使自己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尾聯急轉直下,以自勉、自勵來結束全詩。全詩言簡意深,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堪稱劉禹錫的代表作品。)
七、 背誦大比拼。規定5分鍾的時間,看誰背得最快最好。請背得快的同學介紹經驗。
第三種: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772-842),唐代漢族人,冒稱中山劉氏,洛陽人,字夢得 。劉禹錫出生在嘉興,祖墳原在洛陽北邙,後因地峽不可依,所以後來改葬於滎陽(今鄭州滎陽)。劉家世居洛陽,中原戰亂,他父親徙家江南,劉禹錫生於江南,其父死後,他扶棺返里,同時他母親也從江南返回洛陽,此後可能在滎陽住了一段時間。集異記中有劉禹錫「貞元中寓居滎澤」之說。劉禹錫一生坎坷,四處漂泊,直到晚年,才居於洛陽,後逝於洛陽。劉禹錫說自己是「客居江南」,稱自己是「雒客」,稱「洛陽舊有衡茅在」,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可見,他在嘉興、滎陽、洛陽都安過家。若聯繫到他祖籍洛陽,還是認為稱他為洛陽人比較合理。也有一說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因為劉邦是彭城人,彭城乃劉氏郡望所在而已,如韓愈之於昌黎。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具體是什麼身世,我們目前還沒有得到考證。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哲學家、文學家,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
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他沒有自甘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進行創作,積極向民歌學習,創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
一度奉詔還京後,劉禹錫又因詩句「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觸怒新貴被貶為連州刺史。後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在那裡創作了大量的《竹枝詞》。名句很多,廣為傳誦。824年夏,他寫了著名的《西塞山懷古》:「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這首詩為後世的文學評論家所激賞,認為是含蘊無窮的唐詩傑作。
後來,幾經多次調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生水災,飢鴻遍野。他上任以後開倉賑飢,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傑」,建立了三賢堂。唐文宗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
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與朋友交遊賦詩,生活閑適。死後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其詩現存800餘首。其學習民歌,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轉、樸素優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壓永貞革新的權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象。晚年所作,風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詞作亦存四十餘首,具有民歌特色,劉禹錫在洛陽時,與白居易共創《憶江南》詞牌。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劉禹錫便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他。
劉禹錫這首酬答詩,接過白詩的話頭,著重抒寫這特定環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贈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後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嘆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一方面又稱贊了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大意是說:你該當遭到不幸,誰叫你的才名那麼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過分了。這兩句詩,在同情之中又包含著贊美,顯得十分委婉。因為白居易在詩的末尾說到二十三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就接著說:「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算來已經二十三年了。一來一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系。
接著,詩人很自然地發出感慨道:「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後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並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詩里所寫的:「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他這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傷感低沉的情調,尾聯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不勝感慨,暫且借酒來振奮精神吧!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懷下,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意志。詩情起伏跌宕,沉鬱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優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