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談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新課程教學呼喚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教學研究者、教學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時期的教師不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那麼,我們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這里我作些簡單的探討。 一、教學反思的意義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教師的反思能力決定著他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創造性見解,使自己真正成為「研究型教師」。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二、教學反思的內容 根據教學活動順序確定反思內容1、教學前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案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漏補缺、吸收和內化的過程」。 教學設計是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規劃和預設,勾勒出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益取向。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對當前的教學內容及其在《新課程標准》中的地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教學目的、重點與難點,課堂練習、教學效果等都已經有一定的思考和預設。教學設計的反思就是針對這些思考和預設進行「再思考」 ,從而有效地改進教學。2、教學中反思: 也就是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掌握雙基、發展能力的認識活動,也是學生在掌握雙基、發展能力的過程中獲得全面發展的實踐活動。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環境、校園文化等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直接因素。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就是對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過程及其效果的反思。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效果,捕捉教學靈感,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思路和教學方法,努力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3、教學後反思:教學後反思也就是對教學效果的反思。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對整個活動所取得的成效的價值判斷,包括學生所獲得的發展和教師自己的價值感受兩個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學生的雙基的掌握,能力發展,學習方法的掌握,科學、人文價值的認識,以及理性精神的養成等諸方面;後者主要考察教師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了解程度的變化,個人教學經驗的變化,實施有效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思想觀念的變化等。其中,教學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學生行為是否產生了預期的變化,是教學效果反思的重點。 通過教學後反思,教師不僅能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而且能將教學經驗系統化、理論化,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4.對個人經驗的反思 這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的持續不斷的反思過程,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對個人經驗的反思有兩個層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學經歷,使之沉澱成為真正的經驗;二是對經驗進行解釋、歸納和概括,提煉出其中的規律,使之成為有一定普適性的理論。 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1、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體會;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造性的處理。這些可供以後教學時參考,有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的功效。2、反思失誤之處。側重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等等。對他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教學時的借鑒,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計」的新方案。3、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不僅能啟發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新思維等都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十分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 ,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對於教師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下實踐教學智慧。教學的復雜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知識、演練技藝的過程,而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過程。另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教學。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發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Ⅱ 6位教學培訓師告訴你,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新課程教學呼喚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教學研究者、教學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時期的教師不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那麼,我們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這里我作些簡單的探討。 一、教學反思的意義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教師的反思能力決定著他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創造性見解,使自己真正成為「研究型教師」。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二、教學反思的內容 根據教學活動順序確定反思內容1、教學前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案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漏補缺、吸收和內化的過程」。 教學設計是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規劃和預設,勾勒出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益取向。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對當前的教學內容及其在《新課程標准》中的地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教學目的、重點與難點,課堂練習、教學效果等都已經有一定的思考和預設。教學設計的反思就是針對這些思考和預設進行「再思考」 ,從而有效地改進教學。2、教學中反思: 也就是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掌握雙基、發展能力的認識活動,也是學生在掌握雙基、發展能力的過程中獲得全面發展的實踐活動。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環境、校園文化等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直接因素。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就是對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過程及其效果的反思。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效果,捕捉教學靈感,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思路和教學方法,努力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3、教學後反思:教學後反思也就是對教學效果的反思。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對整個活動所取得的成效的價值判斷,包括學生所獲得的發展和教師自己的價值感受兩個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學生的雙基的掌握,能力發展,學習方法的掌握,科學、人文價值的認識,以及理性精神的養成等諸方面;後者主要考察教師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了解程度的變化,個人教學經驗的變化,實施有效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思想觀念的變化等。其中,教學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學生行為是否產生了預期的變化,是教學效果反思的重點。 通過教學後反思,教師不僅能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而且能將教學經驗系統化、理論化,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4.對個人經驗的反思 這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的持續不斷的反思過程,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對個人經驗的反思有兩個層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學經歷,使之沉澱成為真正的經驗;二是對經驗進行解釋、歸納和概括,提煉出其中的規律,使之成為有一定普適性的理論。 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1、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體會;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造性的處理。這些可供以後教學時參考,有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的功效。2、反思失誤之處。側重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等等。對他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教學時的借鑒,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計」的新方案。3、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不僅能啟發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新思維等都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十分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 ,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對於教師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下實踐教學智慧。教學的復雜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知識、演練技藝的過程,而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過程。另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教學。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發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Ⅲ 幼兒園大班科學課教案魚兒的妙錦囊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普遍的熱門話題,美化環境、保護環境、創設環境成為人們共同的責任。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加強對他們的環保教育,意義重大而深遠。作為一名教師,從小培養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是我們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圍繞培養幼兒環保意識。開展了此次活動《奇妙的商店》。旨在讓幼兒從小就養成不隨便扔垃圾的社會公德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活動目標:1、根據廢物的外形特徵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大膽想像,並樂於表達自己的觀點。2、培養小朋友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做個環保小衛士。活動准備:1、將幼兒用書中《奇妙的商店》故事畫面一一繪畫成八幅圖,故事磁帶。2、故事中各種小動物頭飾若干。3、廢舊物品若干。活動過程:1、以「奇妙的商店」導入活動。師:老師不小心把廢物弄了一地,小朋友你們看見地上有了廢物,該怎樣做呢?生:撿起來,仍進垃圾桶里。師:這幾天,森林裡的地面很臟很臟,小動物們把廢物仍的到處都是,可是有一位大象伯伯可能幹了,它決定在森林裡開一家「商店」,宗旨是「奇妙商店真奇妙,能把廢物變成寶」。它把小動物們仍掉的廢物都變成一件件漂亮的禮物送給它們。小朋友們想聽大象伯伯變廢為寶的故事嗎?生:想聽。2、請聽故事《奇妙的商店》。3、邊聽故事邊出示自繪圖畫。4、教師再次有表情地復述故事內容,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理解故事的內容。5、讓幼兒觀察畫面上小動物們出場的順序。提問: 師:小朋友們聽了一個什麼故事?生:「奇妙的商店」。師:為什麼說商店是「奇妙」的呢?生:因為它能把廢物變成寶。師:「奇妙的商店」是誰開的?生:大象伯伯開的。師:故事裡有哪些小動物?生:大象伯伯、小猴、小豬、小貓、狐狸、小雞小馬。師:誰第一個來到大象伯伯的商店的?它對大象伯伯說了什麼?生:活潑頑皮的小猴第一個來到了大象伯伯的商店裡,說大象伯伯我的桃核能變成什麼禮物?師:接著又有誰來到了大象伯伯的商店裡?它又是怎樣和大象伯伯說的?生:胖嘟嘟的小豬又來到了大象伯伯的商店裡,說「大象伯伯我的西瓜皮能變成禮物嗎?」大象伯伯說:「我能給你變成一頂漂亮的西瓜帽」。緊接著小貓把吃剩下的魚骨頭、狐狸拿來了葡萄籽、小雞也拿來了廢紙來到了大象伯伯的商店裡,要大象伯伯幫它們變漂亮的禮物。師: 小馬是怎樣問大象伯伯的?生:它不解的問:「大象伯伯你為什麼開不賺錢的商店?你用漂亮禮物換取一堆廢物值得嗎?」師:大象伯伯的是怎樣對小馬說的?生:大象伯伯說:「我只不過動動手罷了,在說亂扔廢物不但污染環境,影響交通,還會傳播病菌,給大家帶來痛苦,我這樣做,不是做了件大好事嗎?師:你喜歡大象伯伯嗎?為什麼?生:喜歡。因為大象伯伯很能幹,既講清潔,又講衛生,還能把廢物變成漂亮的禮物。師:那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大象伯伯開」商店「的游戲好嗎?生:好呀,太好了。師:老師來扮演大象伯伯,誰來當活潑的小猴、胖嘟嘟的小豬、可愛的小花貓、還有聰明的狐狸誰來演、還有小雞小馬、各請一位小朋友來演。表演完畢老師及時鼓勵。總結:在生活中,我們只要肯動腦筋,都可以把廢物變成有用的東西,還做個環保小衛士。老師展示用廢物做成的物品,請小朋友觀察。老師給小朋友准備了一些廢紙,讓小朋友們自己動手做一做,把他做好的作品送給他最愛的人。活動延伸:1、在語言角提供各種小動物頭飾,讓幼兒盡情表演。2、讓幼兒把自己設計的故事情節添加進去,創編新的「奇妙的商店」。教學: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幼兒對故事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環保意識,培養了孩子們在熟悉故事的基礎上,用完整連貫的語句進行講述,故事創編新內容。通過學習。使小朋友們懂得了,在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就可以把可利用的廢物變成有用的東西,還可以做個環保小衛士。教學反思:幼兒有義務成為美好環境的締造者和維護者。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墨化作用和影響獲得的。因而,從幼兒開始,實施環保教育,使他們具備環保的意識與習慣是十分必要的。活動中幼兒對故事的內容及情節都已掌握的很好,但在自己動手去操作時做的還不夠熟練,以後在教學中要多給孩子留些空間,要讓他們多想、多動惱,尤其是幼兒的「環保」意識還不夠強,還不能在現實生活中注意「環保」。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強化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培養孩子們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情懷,低碳生活。
Ⅳ 大班環保活動《魚兒在我家》教學反思
通過來學習,孩子們都自說了我們要保護環境,要去跟工廠的叔叔阿姨說,叫他們不要污染環境等等。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我不能夠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資源,比如給每組的孩子提供鯽魚,還有提供不同水質的水,這樣可以
讓孩子跟直接地觀察和發現了。
根據兩種不同水質的水,讓孩子們通過感官,感受水的質量和魚生存環境息息相關。並通過記錄,讓孩子們更加具體形象的了解不同環境帶給小魚的變化。給小魚想一想解決辦法,從而引導孩子們思考,從魚身上你發現了什麼,環境和人類的關系。教育孩子們,我們應該愛護好保護好我們的地球媽媽,使孩子們真正意識到擁有清新的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
Ⅳ 中班科學小貓分魚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首先感謝中X班各位家長的參與,感謝X老師和X老師對本次活動協專助。大學畢業以後,一直屬都上課,但是對著一群那麼小的孩子們上課是第一次,有些緊張。不過活動進行的還是比較順利的!下面就說說本次活動的一些反思,用於以後借鑒!
1、小朋友們比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懂得多,要放手讓他們去說、去做。
2、當小朋友遇到困難時,應該多引導,多給時間給他思考,千萬不要否定孩子的任何想法,哪怕你認為是錯誤的。
3、和幼兒園的孩子們上課說話的口氣應該再具有童真一些。
4、活動中,應該引導幼兒多多去觀察和比較,讓幼兒在觀察和比較中發現小魚的不同。
Ⅵ 三年級美術魚兒的啟示教學反思
首先,在繪畫教學中,我們提倡「放手」,也推崇「出手」。「放手」是指給幼兒應有的自主權,為幼兒提供寬松自由的環境和心理氛圍,尊重幼兒個性化的藝術表現天賦和表現方式,放手讓小孩子想像和創造。但放手並不是放棄老師的指導,否則幼兒在自主表現中常常會出現茫然或處於困境。
其次,教師的「出手」要把握好時機。也就是在幼兒認知發生沖突的關鍵時刻,教師就要對小孩子的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宜的指導。給小孩子學習表現動態魚兒提供「支架」,適時適當地使教學處於了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
最後,老師的「出手」並不是簡單告知給小孩子正確的問題解決方法或者直接灌輸某種特定的技能,如給小孩子示範怎樣畫快樂的魚兒,而忽視和抑制幼兒在繪畫活動中自己動手、動腦探究的願望和發現學習的機會,使活動過程演變為幼兒單純練習技能的教學情境;而是盡可能地通過教師捕捉活動中的最佳問題情境、投入相關材料,設置系列問題、提醒幼兒回憶相關經驗、引導幼兒改造已有經驗、將幼兒已經勝任的具體問題概括化等方式,給幼兒的學習「搭架」,讓幼兒學會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習相應能力。這樣的「出手」才能真正有效地支架幼兒的「學」,才能有效地促使幼兒的個性化的發展。
「放手」並不是放棄教師恰當的指導,「出手」也並非是給幼兒一個直接的答案。我們要「放手」的是單純重視技能和追求結果,在必要時,找准介入點,把握好最佳時機,以最適宜的方式,果斷地「出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