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雜詩王維教學設計

雜詩王維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23 01:50:31

① 《雜詩》王維 備課

我花了一天!!!

王維的《雜詩》歷來被認為是一首憂郁的詩歌,認為是因思鄉而憂郁。確實,帶著一種憂傷的心情來讀這首詩,就會有一種濃郁的懷鄉之情。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了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應知」雲雲,跡近嚕 ,卻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

但是這首詩的偉大之處,可能還在於它其實還有另一種情緒在,或者說,詩歌包含了幾種情緒的纏結。「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可以是一種腦筋急轉彎式的游戲性問答。回答者大概會很自信,會說:當然,有什麼問題,你盡管問!但是詩人當然知道,問哪些問題,對方會對答如流。詩人於是反其道而行之,偏不問人事,而問物事。這一問不知對方可能回答得出?如果這是一個很容易的問題,那麼便是相當於自問自答,明知故問。花開不開不因人事,只因氣候季節,是一種自然規律。到了時候就會按期開放,這還用問嗎?可是詩人就這么問了,那麼回答者如何回答?無非兩種答案:開了,或者未開。但直愣愣地回答,會多麼無趣呀。

想必,現實生活中的對方不會傻乎乎地直接回答。而是會愣在那兒,傻半天。如果那樣,就中了詩人的妙計,引發一場大笑。

因為,對於遠離家鄉的遊子來說,倚窗前的寒梅開不開並不是其真正的關心所在。多少詩歌讀者在這里犯了傻乎乎的毛病,說什麼詩人對於梅花的欣賞、關心在此可見一斑。這真是不懂藝術,不懂詩歌,把詩歌讀膚淺了!其實詩人的真正目的,哪裡是梅花之事?難道生活中的人說話,從來都是心口如一?其實生活中有趣的時候,都是心口不一造成的。

遠離家鄉的人,對於家鄉的了解總是停留在離開家鄉的時刻。離開家鄉越久,家鄉人事世事的變動就越大越多,而有的人事世事變動會令遊子高興,但是也肯定有些世事變動會讓人失落或痛苦。這是每一個離鄉背井的人的常識。正因為此,詩人才不敢直接提問那些人事世事,而是首先提問一個毫不危險的話題。無論這個問題的回答如何,詩人都會承受得住。而且由於這個問題太過出乎意外,回答者可能一時摸不著頭腦,甚至可能真的沒有留意到梅花,那樣,詩人還會得到想得到的惡作劇般的快感。

這種快感其實大半是詩人早已預料到的,是詩人計劃中應得的心理享受。但是這種提問的效果是暫時性的,因為遠離家鄉的遊子接下來必然要直面來自家鄉的人事變化、世事變化。只是詩歌要讓我們真正領略的是,我們要從這一問題的設計來體會詩人內心的復雜性。詩人為什麼面對來自家鄉的人首先提出的竟是這樣的問題?是詩人害怕聽到來自家鄉的某種不利的世事變遷,以此採用這樣一種提問,以便推遲片刻,好讓自己的心理准備得更為充分一些?讀者自然可以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經驗作多種猜想。而這正是唐詩最為令人嘆服的地方,那就是,偉大的唐詩所留的空白,總是那種能夠提供給讀者最為豐富的想像空間。

就這樣詩歌讓我們幾乎聆聽到了詩人內心的激烈跳動。體味了到了詩人內心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於是詩歌在有了歡快的顯性結構的同時,下面又隱藏著更為沖突、復雜、深沉的深層結構。只是這個深層結構有多深,都留在無邊無際的空白中,仰仗高水平的讀者自己去建構。

詩歌的空白、深層結構的建構,不是任意的。詩歌雖然到此為止,接下來詩人與對方的交談內容為何,只能依靠讀者自己的經歷去填充。但是無論如何填充,這個歡快的表層結構,都對深層結構的填充想像起著界定性作用。

因為既然詩人會如此誠惶誠恐,拐彎抹角地面對家鄉人,那麼他一定是對來自家鄉的人事、世事的變遷不太樂觀,也由此表明這個人一定有一番不平坦的人生經歷,其家庭、家鄉不是那麼一帆風順。否則,他干嗎不急著把自己最想問、最關心的問題在第一時刻提出來?只有一個心地單純,少不更事的毛頭小子或毛丫頭片子,才會有話直說。一個遠離家鄉的人,如果真的只關心窗前的寒梅,對其他了無興趣,那麼這個人就太絕情絕義了。正因為詩人對家鄉的人事世事深深地關心,才會極度害怕其中發生一些令人意外或者不堪忍受的事情。但他又是極其純凈的人,所以才會在緊張之餘,去試圖超越這種緊張。由此我們欣賞到的正是一個舉重若輕,一個經歷雖豐富但心地卻依然純凈的成熟者的情致。

這是一個非凡的遊子形象。雖然飽經滄桑,卻依然不乏超然塵世,保持自由心態的精神風致。那麼,詩人為什麼要寫這一首詩歌的目的也就躍然紙上:他是歌詠一種雖然飽經滄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態的人生風范。(曾曉淵)

王維《雜詩三首》賞析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1]。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2],寒梅著花未?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愁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3]。

【賞析】

這三首詩寫兩夫婦別後相思。詩從男女兩個方面寫,由於著筆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夠維妙維肖地傳達出雙方由心理、處境的不同決定著的表情方式的差異,所謂一種相思,兩樣別情。這三首詩既獨立成章,又語語相關。詩的風格特點是微婉蘊藉。

夫婦分居異地,自然無法互相吐露別情;但彼此內心的思念就是沒有出口的話語。於是詩人代他們說出各自的心裡話。不難理解,雙方的心理活動自有內在的關聯呼應。因此,詩人採取這種寫法既新穎別致,又深契人情。

第一首從觸發、聯想展開情感活動。女主人公因為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隻射門前經過;於是她就想,其中或許有江南來的船吧!為什麼她要關心江南來的船呢?因為她長久不歸的丈夫就在江南的某地。既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從江南寄回的書信。她可能每天都倚門望幾次。每當看到渡頭有船隻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問,可結果總是失望而歸。詩中說江南船「常有」,就是說書信「總無」。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託於下一趟船來,她想:大概書信已經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詩的結句「寄書家中否」便是這位少婦不斷幻滅又不斷復生的希望。

第二首借某一事象作為特殊情感的符號。男主人公向來自故鄉的客人詢問「故鄉事」,卻只問「寒梅」是否已經開花,表層意思是關心故鄉早春的情況,實則別有心曲。「寒梅著花」藏著深層的情感信息。因為第三首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的思念,也說「已見寒梅發」。聯系起來,似乎寒梅花發是一個暗示某種特殊涵義的時間。這個特殊涵義,只有男女主人公雙方知道,它深埋二人的心底,局外人無從確切探知。你可以解釋為夫婦臨別叮嚀的歸期,你也可以說那是彼此心中共同紀念的緊緊縈系兩顆心的往事。但無論怎樣猜想,也都未必能切中本事。但「綺窗前」又確乎是一個副信息。或者事情就是在「綺窗前」一株梅樹的環境下發生的。時節正是梅花在雪中綻開的早春。這一細節極大地加深了詩的內蘊。這種寫法,在王維之前也有,如南朝樂府《西洲曲》中的「梅」即是很難予以確解的某事的象徵。

第三首以時序的遞進、物候的變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見寒梅發」一句是對上一首詢問寒梅著花的呼應。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踐約,此時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發已由希望之光變為幻滅之色。不僅如此。便是這象徵青春、愛情的春天,欣欣向榮的春天,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梅花開了,早春已過。百鳥叫了,仲春也已飛逝。現在是鶯飛草長的暮春了。隨著節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緒也由百無聊賴到終日惆悵,以至看花落淚、見月傷心了。以前,她覺得,時間過去一天,距離自己美好願望的實現就近一日。現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時間愈是過得快,幻滅就愈徹底,猶如滔滔日下的江河,無可如何。此時,鳥鳴,春草都變作主人公情感的對立物。詩人說女主人公是以一顆充滿憂愁的心「視春草」,她看到愈來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連到階前,禁不住惶恐起來了。
1.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 jié),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崇信佛教,人稱詩佛,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漢族。
2.寫作背景。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了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應知」雲雲,跡近嚕

② 雜詩 王維 賞析

這首詩通過設來問的方式,把自己對故自鄉的懷念,以及自己堅持操守的高潔品行,含蓄而蘊藉地表達出來,令人有悠然不盡的情致。
詩開頭的兩句,在設問中兩次出現「故鄉」的字面,並不嫌其重復,倒反而覺得親切有味。接著進一步問道:「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動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開花了沒有啊?問得這樣真摯,這樣雅緻,又這樣充實。問出了精神,問出了境界,概括了多麼豐厚的生活內容和多麼美好的思想情操。趙殿成評這首詩說:「右丞只為短句,一吟一詠,更有悠揚不盡之致,欲於此下復贅一語不得。」

③ 王維 雜詩 賞析

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應知」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

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

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3)雜詩王維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雜詩(君自故鄉來)》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譯文:您是剛從我們家鄉出來,一定了解家鄉人情事態。請問您來時我家綺窗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

注釋詞語

1、君:對對方的尊稱,您。故鄉:家鄉,這里指作者的故鄉。應知:知道,了解。來日:來的時候。綺窗:雕畫花紋的窗戶。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2、寒梅:冬天綻放的梅花。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於句末,相當於「否」,表疑問。

創作背景:王維住孟津十餘年,久在異鄉,忽然他鄉遇故知,激起了作者強烈的鄉思,因此做此詩表達自己強烈的思鄉之情,最著名的是《雜詩》第三首。

④ l雜詩王維

《雜詩》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雙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王昌是東舍,宋玉次西家。
小小能織綺,時時出浣紗。親勞使君問,南陌駐香車。

《雜詩》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賞析】
這首詩通過設問的方式,把自己對故鄉的懷念,以及自己堅持操守的高潔品行,含蓄而蘊藉地表達出來,令人有悠然不盡的情致。
詩開頭的兩句,在設問中兩次出現「故鄉」的字面,並不嫌其重復,倒反而覺得親切有味。接著進一步問道:「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動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開花了沒有啊?問得這樣真摯,這樣雅緻,又這樣充實。問出了精神,問出了境界,概括了多麼豐厚的生活內容和多麼美好的思想情操。趙殿成評這首詩說:「右丞只為短句,一吟一詠,更有悠揚不盡之致,欲於此下復贅一語不得。」

⑤ 王維《雜詩》的詩意

王維《雜詩》共有三首,原文及譯文具體如下:

雜詩三首 / 雜詠三首

唐代:王維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階前生。

譯文:

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門與孟津渡口相對。每天沿河有來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從江南寄回的書信呢?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看見梅花已經開了,又聽見鳥兒的啼叫聲。一顆充滿憂愁的心看著春草生長,愈來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連到階前,禁不住惶恐起來了。

(5)雜詩王維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王維《雜詩》三首賞析

其一:這首詩從觸發、聯想展開情感活動。女主人公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隻從門前經過;於是她就想,其中也許有從江南來的船。丈夫在江南的某地長久不歸。既然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從江南寄回的書信。

她可能每天都倚門望幾次。每當看到渡頭有船隻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問,可結果總是失望而歸。詩中說江南船「常有」,就是說書信「總無」。

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託於下一趟船來,她想:大概書信已經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詩的結句「寄書家中否」便是這位少婦不斷幻滅又不斷復生的希望。

其二:這首詩表現作者的情趣與傾向。詩人想念故鄉,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歡梅花,則溢於言表。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了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

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應知」雲雲,跡近嚕,卻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

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於「故鄉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從朋舊童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

「羈心只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彷彿故鄉之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絕非故作姿態。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

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

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朴平淡而詩味濃郁的作品。它質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實際上卻包含著最高級的技巧。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這一句看起來是問家鄉的情況,但詩人只是籠統的以「故鄉事」來設問,詩人心裡滿腹的問題一時竟不知從何問起了。這句描寫出詩人的躊躇,對方的詫異。「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一問倒令對方感到困惑,不問人事而問物事,可是正是這樣一問,才是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其實詩人的真正目的,哪裡是梅花啊。詩人想說的話,想問的問題不知從何說起,對家鄉的思念竟在這一個不經意的問題之中。

其三:這首詩以時序的遞進、物候的變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見寒梅發」一句是對上一首詢問寒梅著花的呼應。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踐約,此時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發已由希望之光變為幻滅之色。

不僅如此。便是這象徵青春、愛情的春天,欣欣向榮的春天,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梅花開了,早春已過。百鳥叫了,仲春也已飛逝。現在是鶯飛草長的暮春了。隨著節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緒也由百無聊賴到終日惆悵,以至看花落淚、見月傷心了。

以前,她覺得,時間過去一天,距離自己美好願望的實現就近一日。現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時間愈是過得快,幻滅就愈徹底,猶如滔滔日下的江河,無可如何。

此時,鳥鳴,春草都變作主人公情感的對立物。詩人說女主人公是以一顆充滿憂愁的心「視春草」,她看到愈來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連到階前,禁不住惶恐起來了。

⑥ 王維的《雜詩》的寫作背景

王維的《雜詩》創作背景
王維在孟津住了十餘年,久在異鄉,忽然他鄉遇故專知,激起了屬是作者強烈的鄉思,因此做此表達自己強烈的思鄉之情。

雜詩(君自故鄉來)是盛唐時期詩人王維所作的一首五言詩,是組詩《雜詩三首》的第二首。詩歌前兩句以記言的方式詢問從家鄉來的友人,後兩句則僅問寒梅是否開花一事,出人意外。抒發了詩人對故鄉親人和與風物景色的思念。此詩化復雜為單純,變質實為空靈。全詩平淡質朴,卻詩味濃郁。

雜詩三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譯文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⑦ 王維的雜詩

1、王維詩現存不滿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回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答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與孟浩然並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
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蘇軾曾評價他的作品:「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2、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

3、他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⑧ 雜詩 王維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人、事、物聯結在一回起。所謂「鄉答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朴平淡而詩味濃郁的作品。它質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實際上卻包含著最高級的技巧。象這首詩中的獨問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種通過特殊體現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這種技巧卻是用一種平淡質朴得如敘家常的形式來體現的。這正是所謂寓巧於朴。

閱讀全文

與雜詩王維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