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兩課時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兩課時

發布時間:2021-01-23 12:38:50

1. 怎樣學習高二語文 教案教學設計

d到 http://gaokao.hujiang.com/ge/yuwen/p73357/
和 http://www.xkb1.com/yuwen/gaozhongyuwen/gaoeryuwenjiaoan/ 看一看

【教學目的】

1、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2、體會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所創設的「物」我」之間完美的融合與統一。

3、陶冶學生性情,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根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徵,理清其「形」,並領悟蘊涵於「形」中的「神」,進一步體會散文「形」「神」的辨證關系。

【教學用具】

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全文熟悉,作者和背景,

〖教學步驟和過程〗

一、課前引入

1、題意講解:

「故都」二字表明描寫的地點,作者用「故都」而不用北平或北京,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清、靜、悲涼。

「秋」字確定描寫的內容,文章圍繞「秋」之景來表達作者的內心思想感情──以情馭景,以情顯景。

2、關於作者及其背景:

本文是郁達夫1934年寫的一篇著名的散文。當時,由於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協等原因,作者從上海移居杭州,撤退到隱逸恬適的山水之間,思想苦悶,創作枯淡。即使偶有創作,文章的思想感情亦較為低沉。雖然如此,作者所寫的文章常常能做到疏朗不羈的行文與精到細膩的筆觸相結合。本文就是一篇代表。文章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二、聽朗讀錄音(十分鍾左右)

1、細細品味:文章開頭部分講作者從青島到北平來的理由就是要飽嘗這故都的秋味。「秋味」是什麼?「故都的秋味」可用哪幾個詞說明?
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後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明確:

「清」──清閑恬靜安謐

「靜」──細膩幽遠幽靜深邃

「悲涼」──落寞衰弱蕭條

2、進一步說明:這是北國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它構成文章的基調。「清凈」是北國之秋的客觀實境,「悲涼」是人的主觀情感的寫照,流露出沉靜、寡淡的心緒。從結構上說這種對秋的概括的說法是文章的總起部分,也是文章的線索所在。

3、作者在寫北國之秋時也寫了南國之秋,那麼,作者筆下的南國之秋有何特色?

分小組討論,選取一名發言。

與這三個詞相對應的是在寫江南之秋的感受中使用的另三個詞:「慢」、「潤」、「淡」。這個對比,烘托出故都的秋與眾不同的特色,也表現出作者對北國之秋的嚮往之情。此處可用幾個問題來啟發學生回答。

三、朗讀課文,要求讀出並體會課文的「清、靜、悲涼」的意味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課文分析鑒賞引導。

〖教學步驟和過程〗

一、課前復習引入──散文的有關知識

二、課文分析鑒賞引導

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這種清凈又悲涼的「故都的秋」都集中體現在哪些地方?作者用什麼樣的景物來表現這種沉靜、悲涼的心緒呢?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加以概括。
學生討論並闡述其感受最深的一部分。

討論後分析:

⑴ 3段:作者為什麼對陶然亭的蘆花等這些著名的風景只是點到為止,面著力去描寫家家戶戶到處可見的秋景?

⑵ 第3句中「即使……就是……也……」這樣的句式,表達了什麼意思?

明確:北平的秋意,果真是無處不在,它的色味特別濃烈。

⑶ 作者是如何描寫清晨在院中看到的景象的?

明確:

作者筆下的秋景,「屋」和「壁腰」都是「破」的。

這些都是北平的景色,但並不能都反映「秋」的特色,用反襯的手法「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突出北平秋晨「靜」的特點,牽牛花「以藍色或白色為佳」,「日光」本是暖色調,但在作者筆下卻是「漏」的。

秋晨天空、秋之牽牛花。

4段:槐樹落蕊而知秋。

此處點明「細膩」、「清閑」、「落寞」三詞。體現文章選擇「落蕊」來綜合體現「清」、「靜」、「悲涼」之特點。

5段:秋蟬殘鳴而報秋。

6、7、8、9、10段:秋雨淋人人知秋。

11段:棗樹秋色之奇觀。

2、除以上敘述描寫了秋景外,作者還用議論這種表達方式寫秋。哪裡是集中的議論部分?

明確:第12段。

3、本段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確:「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
末尾兩段從結構上看是總說(總括)部分。

4、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區別在哪個方面?用一個字來概括。

明確:味。

5、為說明上述區別,作者運用了何種修辭方法?

明確:比喻。不是對比或類比。(學生旁註在書上)

6、全文結構圖示看投影。

7、作者分別從不同角度為我們描繪了故都的秋景,那麼作著在敘述和描寫上述秋景時,以時間為序還是以空間為序呢?

明確:不是時間順序,也不是空間順序,是並行排列。體現了散文「形散」的特點。這些景物都具有「清、靜、悲涼」的共同特點,也即「神不散」。

8、引申思考:你認為《故都的秋》取材有何特點?作者為什麼不寫香山紅葉,也不寫遊人如織的頤和園?這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文章取材主要體現「清」、「靜」、「悲涼」的特點,而香山紅葉的暖色調,頤和園的喧鬧,與文章的感情基調不相稱,因此,作者取材時能圍繞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些與作者當時思想苦悶、追求隱逸恬適的生活情趣有關。

三、小結和作業

郁達夫在散文《故都的秋》中為我們描繪了故都秋色,抒發了對北國秋色的無限嚮往和摯愛之情。

從寫作上看,本文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點的表現充分的典型之一。材料方面:選用的材料往往是零散的。文中作者感官所及而刻意描繪的有五種景物,它們之間並沒有明顯的時空聯系,卻都連在了一起;文中作者思路所及而筆觸點到的,有南北不同景點之秋色,以及中外文人和其作品,

它們之間更沒有明顯的時空聯系,卻都能相提並論。材料組織也不講求時間的和空間的順序。表達方面: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多種表達方式交替出現。這一切都是為了突出故都的秋的「清」、「靜」和「悲涼」。他筆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秋的意境和姿態就「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語),籠上了一層濃郁深遠的憂慮和冷落之情。這就是

「緣情寫景」的寫景抒情方法。

課外作業:借鑒課文的寫法,寫一篇《家鄉的 》的散文。

【板書設計】

故都的秋

郁達夫

清 客觀實境秋景的描繪秋味 (五種)故都秋之美



悲涼 主觀情感秋關系議論沉鬱、寡淡心緒

形散而神不散

緣情寫景(以情馭景、以景顯情)

教材分析:

本教材為湖南省首次使用的課改教材,其中必修五主要是文言文和小說,以閱讀鑒賞為主,重點學習名著《陳情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和小說欣賞能力;選修內容要突出寫作及修改技法指導、古詩文賞析訓練,為高考服務。

基本情況:

本期所教兩個班級均為文科班,每班人數都達75人以上,人數多,語文基礎比較薄弱,且參差不齊。特別是學生普遍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字寫得潦草而不規范,卷面不合格者比比皆是;厭學厭寫作者亦不在少數。學生語文積累不夠,涉獵不多,知識面狹窄……總之,所面臨的情況不容樂觀。

教學目標:

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語文基本技能,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語文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熱愛母語,樹立科學的寫作觀、口才觀和可持續發展觀,鍛煉膽量、口才和筆才。

措施和方法:

1、認真鑽研教材和教學大綱,吃透教材內容,領會大綱精神,把握大綱要求,努力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注重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2、積極開展語文課外活動,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和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3、認真組織、開展好課前五分鍾活動和作文競賽活動,以鍛煉學生的膽量,培養學生的口才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4、充分運用梳理探究和名著導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文化道德素質。

5、結合學生實際,注重語文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結合,努力讓語文教學走出課堂,讓社會生活走進語文教學,努力實現大語文教學目標。

6、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努力學習他人的先進教學經驗,認真總結教學經驗,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服務水平。

7、強化訓練和批改,注重技巧和方法的教學與訓練,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水平。

8、深入學生實際,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和探究,及時處理反饋信息,讓自己的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

教學進度安排:

1——2周:必修五第二單元(文言文),梳理探究(文言詞語及句式、古代文化常識)。

3——4周:必修五第一單元(小說),寫作的多樣性與獨特性。

5——6周:必修五第三單元(文藝評論),材料的使用與處理。

7——8周:必修五第四單元(說明文),認識的深化與成篇。

9——10周:復習必修五,選講基訓及有關訓練卷。

11周:期中考試,試卷分析講評。

12——13周:詩歌部分: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14——15周:詩歌部分:因聲求氣,吟詠詩韻;散文部分:創造形象,詩文有別。

16——17周:散文部分:散而不亂,氣脈中貫;文章的修改與完善。

18周:散文部分:文無定格,貴在鮮活。

19——20周:期末考試復習。

21周:期末考試與試卷講評。

相關貼子

公司2014年工作總結及2015年工作計劃

國土局辦公室2014年工作總結及2015年全年工作計劃

街道2014年工作總結及2015年工作計劃

2014年工作總結及2015年工作計劃(經典推薦版)

技術部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銷售部2014年工作總結及2015年工作計劃

2014年技術部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我是一名翻新輪胎公司的業務員,現在要寫一份工作計劃書,那位大蝦可以幫下忙?

汽車4S店銷售經理如何制定工作計劃書

求酒店采購部年度工作總結和2013年采購部工作計劃書範文

2. 求郁達夫《故都的秋》教案的祥稿

教學目標 :理解本文「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一體」的藝術手法,學會從景物描寫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以情選景;在景物的細致描寫中滲透作者的主觀感情。
教學難點 :作者主觀感情與客觀景物的融合(移情作用)。
教學步驟 :
一課時

一、 導入 :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欣賞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在進入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前,讓我們先來看一幅畫,這是我根據大家學過的一篇課文中描寫的景象所畫的:
畫面一
打出《天凈沙 秋思》(一起背誦)
思考:這首詞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麼體會到這種感情的?
明確:大家理解得非常好!天涯淪落,秋日思歸,情與景在這首詞里得到了完美的結合。的確,讀一首詩 看一幅畫,總之,欣賞藝術,常常是通過眼前的有限的形象去捕捉和領會到某種更深遠的東西,而獲得美的享受。這種更深遠的東西 ,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對於寫景抒情散文來說,作家筆下絕沒有單純的風景,往往是情寄寓於景中, 「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閱讀這類散文的時候,要從具體的形象入手,抓住景物的特點,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打出思維模式一
這是大家初中掌握的方法,高中閱讀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深入其中的對景物進行細致的揣摩和體會,從而更好的理解與把握作者的感情。今天,我們就要在學習這篇課文基礎上掌握這種閱讀方法。
二、 了解感知
1. 美學家說: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個心靈的世界。那麼,我們就從《故都的秋》景走入郁達夫的心靈世界,看作者又通過寫什麼樣的景物去抒發自己怎樣的深情?
好。現在先了解本課的學習目標。
打出學習目標:理解本文「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一體」的藝術手法,學會分析借景抒情散文的閱讀方法。

秋是文章景物的主要內容,北平故都,已是歷史上繁華的過眼煙雲。題目中就含有一種深深的「眷戀」。初讀完此篇課文,彷彿看到一個青布長衫的旅人,在凄風苦雨間彷徨嘆息思索。一個舊都的秋景,為何會引起作者如此的眷戀?秋聲秋色中蘊涵了什麼樣的深情?我們先來整體感知故都的秋景。下面,請大家看到課文,聽我對課文主體部分(3-11)的朗誦。一起神往故都,觀其色,聞其聲,品一品故都的秋味。 (播放配樂朗誦。)

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1)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呢?找出文章的文眼。
2)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幾幅故都秋天的畫面?
明確:1)「北國的秋,卻特別的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清」「靜」「悲涼」是故都的秋的特點。這是課文的主線或文眼。對課文文眼或主線的把握有利於我們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如:《荷塘月色》中「這幾天心裡頗有點不寧靜」《綠》中的「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2)描寫了五幅畫面:小院清晨 落蕊 秋蟬嘶叫 閑話秋涼 秋果奇景
三、理解分析:
清靜悲涼不是空穴來風,它來自作者對故都秋景的客觀感受上。作者是怎樣細致入微的刻畫描寫這幾幅秋景的呢?什麼樣的景物,會使我們讀者感到這樣的壓抑,感到這樣的凄清和孤獨。
思考:1)在五幅畫面中,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寫秋的?
明確:作者從秋聲和秋色兩方面(角度)來細致入微的展開描寫。
2)為什麼作者要從聲色的角度來刻畫秋景?
明確:聲色的角度能很好的表現出故都的秋的特點。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如
入其境。
3)描寫了那些秋聲和秋色?特別注意那些間接描寫的地方。(分組找,討論)
①明確:色: 碧空 藍朵 黃中帶白 青布 淡綠微黃
提問:A、秋色的特點是什麼?(顏色的格調)
明確:冷色調。用青藍色 ,暗灰色,灰白色調繪出一幅冷色的畫面 。
B、落槐為何也是秋色呢?
明確:它的花白里透黃,突出了秋天的特點,與文中描寫的其他顏色格調一致。
C、如果你是一個孤獨的旅行者,目之所見都是這樣的色彩與景物,你心裡會產生怎樣的感受?
明確:冷清。凄清如許。觀秋色,故都的秋色好冷清喲!透人肌骨。
②明確:聲:帚聲 衰弱的蟬聲 風雨聲 人聲
A、如果說,秋色的描寫是「清」;那麼,秋聲呢?用一個字概括。
明確:靜。處處透著寂靜與落寞。
B、寫了秋聲,為什麼我們還說它靜呢?
明確:反襯。在秋天的故都,在那無際的碧天下,連小蟲 掃帚這樣的細微的聲音都能聽得清清楚楚,不正反襯出故都的寂靜嗎?「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藝術家們往往用這種以靜襯動的藝術辨證法來取得更強的表達效果。我們在課文《荷塘月色》中已經接觸過這種用法,用蛙鳴來襯托月下荷塘的幽靜。
C、舉一個例來說一說:
如看到掃帚的絲紋,為何也讓我們彷彿聽到了那細微的聲音?精細的絲紋,灰土上一條條的痕跡。我們彷彿看到了掃街的在樹影下清閑的揮動著掃帚,聽到了灰土與落葉發出的沙沙的輕微的聲音。這不正折射出故都秋景的寂寞與衰敗嗎?
D、在看到冷清的色彩後,又聽到這微漠的聲響,作者又會有怎樣的感覺?
明確:更加孤獨,凄冷。息列索落的秋風秋雨之日,伴著衰弱的蟬聲的天籟,和著鴿哨的鳴叫,遠處傳來荒野的鍾聲,作者連細微的掃帚聲也彷彿聽得真真切切。「這次第,怎一個『靜』字了得!」
四、揣摩體味
1、秋聲寂寞,秋色冷清,作者在這樣的清靜的秋聲秋色里會品味到一種什麼樣的秋味呢?我們大家已經抓住秋景的特點對景物進行了分析,現在讓我們大家一起進入作者所創造的意境中去體味,去揣摩,去感悟!
意境是什麼呢?意境是內在的情趣與外在景物的融合。包括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境,即眼前之景;二是意,即心中之情;情景相生。景物本來是沒有感情的,作者帶著某種特定的感情來看景物,那麼景物就染上了作者的感情。感情的不同則對於同一景物的觀感也不相同。這就是我們美學上常說的「移情作用」。
下面,我們就深入作品中的意境,觀景而察情。看到第三段,請全體女同學誦讀,這是故都秋天的清晨,大家隨著他的聲音到街道上遛一遛吧!
大家在聽的時候找一找,看客觀的景(境)中的構成要素有那些? 客觀的景是什麼樣的呢?畫面上——
一椽破屋
天色碧綠,馴鴿飛聲 景物透著破敗(扣故都)
(在)破壁腰中 景物顯得落寞(扣秋)
牽牛化的藍朵
疏疏落落的尖細
且長的秋草(荒草碧連天)
畫面中的人——
早晨起來無事可做 日光能細數嗎?(神態 動作) 清閑
靜對著藍朵幹嘛?(神態) 寂寞

主觀的情是——悲涼
「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筆下渲染的秋是冷清的,又是寂靜的,更是美麗的,美好的事物在秋天裡凋零,作者將自己對美好事物在秋天裡的無情易逝的同情與悲哀深深的藏在這簡淡的文字中。讓我們從悲涼中讀到了眼淚,從眼淚中又讀到了美麗。體會到了一種刻骨銘心的悲涼。(板書「以景顯情」)
我們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由情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林黛玉在悲傷的淚眼中才會看到那紛飛的落蕊。那麼作者為什麼會把秋景看得如此的「清 靜 與悲涼」?
主觀上,作者當時因白色恐怖而抑鬱苦悶 逃避現實。因而,作者用這種感情來看外界時,看到的就只能是冷清的秋色,聽到的也只能是寂寞的秋聲。那麼,大家也就不難理解作者為何不寫香山的紅葉,為何不寫頤和園的遊人如織。(板書:「以情馭景」)
五、講解全篇(非教學重點)
課文的主體部分已經學習完了,學習目標已經達到。最後,問大家兩個問題 。
1)作者既是描寫故都之秋,為何還要寫南國之秋?是否閑筆?
明確:全文既直接描寫故都的秋景,又通過寫南國之秋來間接寫故都之秋。 直接寫從故都的秋景的聲 色著手,抓住特點,突出了故都秋景的「清 靜 悲涼」,間接寫通過二者的對比,也反襯出故都秋景的特點。
2)用三個字來概括南國之秋的特點?
明確:「慢」「潤」「淡」
作者的感覺是「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為什麼呢?
秋景看不飽,秋味嘗不透,秋意賞玩不到十足。在南方的秋景中作者難以沉醉其中,那濕潤的空氣,那熙攘的人群難以觸發作者對秋的人生況味,只能使郁達夫更深深的思念北國之秋。
四、回顧認知過程
怎樣達到的認知過程?
掌握分析這類文章的思維程序:
一、了解文章寫的景物對象,感知景物對象的整體。
二、分析文章怎樣寫的這些景物對象?景物的特點是什麼?
三、透過字面,揣摩體會,情景相連,挖掘作者寓於景物對象中的深情。
五、遷移訓練
情景相生。在對景物的描寫中,有時往往一字著色,一字著情。如我們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紅杏枝頭春意鬧」。
1. 選詞填空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 )葉樹,燈下白頭人。(《喜外弟盧綸見寄 》司空曙)
綠 紅 黃 殘
明確:黃。既抓住了景物的特點,又流露了作者的心境,並且符合對偶。
2. 理解《沁園春 長沙》的上半闕,從景物的描寫中,把握景物的特點,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明確:景物,充滿生機,生氣勃勃。人物,寬闊的心胸,昂揚的精神面貌。

板書設計
以 情 馭 景

畫面 清晨小院 槐樹落蕊 秋蟬嘶叫 閑話秋涼 秋果

秋色 碧空 白中帶黃 藍朵 青布 淡綠微黃 清
秋味 悲涼
秋聲 鴿聲 帚聲 蟬聲衰弱 風雨聲人聲 靜

以 景 顯 情

閱讀全文

與故都的秋教學設計兩課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