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進行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
一、抓好入門教育 物理課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比如象通過演示「三棱鏡分解白光」、「紙盒燒開水」、「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再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同樣是電,通入不同的用電器會產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為今後的奮發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二、注重實驗教學 初中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最具有科學性的學科,每一個概念和規律、公式,都是通過物理實驗得出。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在大量的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質的共同特徵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課實驗中,我真正體驗到,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施展,創造性的解放,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的出現。在物理實驗課上我是從以下幾方向來做的: 1、確保所做的實驗現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課本要求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在課前我都要反復地做幾遍,認真分析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排除干擾。 2、利用課件把一些不易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或是物理過程展現給學生看。 3、充分利用身邊的材料改進實驗。例如「導體和絕緣體」一節中,我先是讓學生思考設計一個電路來檢測哪些物質是導體哪些物質是絕緣體,當檢測到水、人體、鉛筆芯(較長的)時,小燈泡不發光,於是先把它們歸為絕緣體。之後,我指著那堆導體問:這些物體一定都是導體嗎?(是)又指著那堆絕緣體問:這裡面一定都不能導電嗎?馬 上就有學生說:不一定,有可能是電流太小了,小燈泡不會發光而已。此時我就給學生介紹了我自己去買的發光二極體的特點,發光二極體被作為各種用電器的指示燈,學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電流就可以使它發光。於是我又用發光二極體檢測了一遍,學生自己得出了人體、水、石墨是導體。也體會到了導體的導電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實驗現象的可見度。例如:在演示實驗時,升高實驗台,實物投影儀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實驗現象進行放大都是提高實驗現象可見度的好辦法。 三、創設情境,注重讓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導入學習新知識。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創設情境,精彩導入尤為重要。從課堂座位的安排、紀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純正的普通話、優美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情境的准備等,這一切無不影響著探究教學的氣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整堂課不受約束,學生可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舉手發言,無須起立等等。教學《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先播放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發出聲音,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在這樣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們滿懷興趣地通過仔細的觀察、身體的觸摸,去感知發聲體的振動,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深刻領會物體發聲的原理。再者多採用對比教學,歸類教學,使學生即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又能夠復習舊知識,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辨別事物間更加細微的差異的能力。增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實踐表明,新課程的實施中,創設情境,精彩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學生,並快速地將師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地、全身心地參與進科學探究中來。所以在新課的教學中,採用以舊導新,新舊對比,即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更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夠節省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和培養。 四、教師應循序漸進,開展探究教學。教會學生學習和總結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實驗教學之初,我們往往會遇到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教師若指導過度,則學生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師若指導不到位,學生的探究和學習活動又會雜亂無章,盲目無序,從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兩者彷彿形成了一個「解不開」的「結」。如何處理教師指導和開放式教學之間的關系呢?如何在教學過程開放的同時盡量減少探究活動的盲目和無序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展開「課題」研究,在一線不斷的教學嘗試中,集體攻關,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學方法上「循環探究,逐步深入」。先將新課內容劃分為幾個大問題,再將每一個大問題分為若干個環環相扣的小問題。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和探究教學形成一個先散後聚,不斷聚散交替的循環探究過程。同時將探究教學的相關內容延伸至課外。比如:對學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學生先預習新課,「簡閱課文」「查詢資料」「自製自帶實驗器具」等,將課堂上沒有探究完的內容帶至課外,課後布置學生寫「探究報告」和「學習心得」等;對教師而言,課前認真備課,課中用心教學,積極應對隨機出現的課堂情況,課後撰寫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這一切不僅有利於學生探究學習任務的扎實完成,也有利於教師在新課程的實踐中不斷地完善教學,發展自我。其次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動中應該要干什麼事,明確自己的目的,教師也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給學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這些提示應區別於我們傳統實驗課中的「實驗步驟」。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學生隨意玩耍實驗器材、手足無措等現象的發生。教學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再次,在教學理念上「淡化概念的嚴整性」。物理學科概念的嚴整性有時反而是學生探究學習的「障礙」,大多數學生會覺得非常困難,因此而產生為難情緒。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提出在教學中「淡化概念的嚴整性」,降低探究學習的難度。最後教學結束後「開展問卷調查」,及時地溝通師生間的需求,使進一步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指向性。 幫助學生逐步提高思維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並沒有專門的章節介紹物理學科的學習方法。但又可以說整本教科書都在講述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教材在講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時,就是按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步驟在進行。即一般是先提出問題再通過實驗研究、觀察、分析、概括總結等步驟進行的。在教學中通過對知識的學習,指導學生體會學習物理的方法,體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發展過程,體會前人的思維成果,在學習繼承前人思維成果的同時,鍛煉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加強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在總復習中,要時刻注意「信息反饋」。正如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說:「有效行為必須由某種反饋過程來提供信息,看它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最簡單的反饋是檢驗任務的成功或失敗。」通過反饋信息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復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信息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信息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准,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進行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復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六、指導學生記憶的方法 初中物理雖然需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但同時也要重視記憶,不要死記硬背絕對不是不要記,不要背,而是更加強調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的規律,我對學生進行了如下的要求:每節課要認真聽講,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課後留出幾分鍾的時間進行記憶。上午的課,中午要重溫一遍,下午的課傍晚要重溫一遍,作業前要重溫一遍。睡前再一遍,每周要對本周的知識進行一次回顧,再以後是一個月,三個月。這樣學到的知識基本上在大腦里紮下了根,想忘記都很難。記憶時要注意找規律、找特點,要准確記住各種定義,定律的文字表達和各種物理量的單位,這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文字,語言的表達能力。物理計算公式與數學計算公式的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公式的每一項都有物理意義和單位,在記憶物理表達式時,一定要記住各項的物理意義和單位。 以上是我在本學期從事物理教學工作的一點體會,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今後進一步的學習和總結。
『貳』 如何撰寫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是完成每一次教學設計的最後總結。體會一定要圍繞設計,言簡意賅,多用事例來說明,使別人有借鑒的作用。
『叄』 《教師如何做好規范的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內課時要根據所容教知識的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肆』 教學板書設計培訓心得
學習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王舟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重要途徑之一,而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一個先決條件。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課堂的質量、課程的落實。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把握教學設計的重點?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教學過程?這都是我們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通過這次教學設計的探討,我獲益匪淺,在此談談我的眾多創新的一些學習心得。
我認為教學設計空間的重點,不管是確定迅速騰達教學的目標,還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實它都是要教師明確本堂課,我們要教會學生什麼,以及解決學生什麼問題。因此我認為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把握下面三個問題 一、立足學生
《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不同,特別是城鄉學生的差別就更大,教師在教師設計時,就要考慮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設計,而不單單是考慮課程設計的安排和進度。比如在引人各種方程的教學時,我們可能都會創設情境讓學生列出各種方程,然後引入方程概念,但是如果在創設情境時設計的問題過高,就會影響本節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偏移難點,而且會影響教學進度。
『伍』 如何做好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無論哪一種教學設計,都包含有下列五個基本要素:教學任務及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對象、目標、策略、過程和評價五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陸』 《如何做好統編語文教材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如何做好統編語文教材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無論哪一種教學設計,都包含有下列五個基本要素:教學任務及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對象、目標、策略、過程和評價五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現代教學思路的一個基本著眼點。因此,教學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以往教師關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問題,那麼現今教師應關注的首先是教什麼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策略。 教學設計中對於目標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歸宿。 新課程標准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因此,目標的主體顯然應該是教師與學生。 教學目標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它與傳統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要把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考慮到。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 眾所周知,現代教學系統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等四個要素組成,教學系統的運動變化表現為教學活動進程(簡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都將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那麼怎麼樣在新課程理念下,把諸因素很好地組合,是教學設計的一大難題。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功能與傳統教案-有所不同的在於它不僅僅只是上課的依據。教學設計,首先能夠促使教師去理性地思考教學,同時在教學元認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教師與學生雙發展的教育目的。 當然,教學設計與教案是有區別的。我們用表格形式將教案與教學設計進行比較,從中可以看出,從關注具體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轉變為關注以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的教學策略研究是從傳統教案走向現代教學設計的根本轉折點,我想,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區別,才能夠真正理解並掌握現代教學設計的理念和技術,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會將二者混淆。 ①脈絡要準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②目標要明是教學設計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學設計的靈魂;
『柒』 在線學習魏星老師的如何做好統編教材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語文教材實行統編,並不意味著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必須統一步調。內相反,學校更要鼓勵容語文教師開拓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把新課標、新教材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要求落實到具體教學中。
就語文教學來說,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師就要既教文又育人,德智融合,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適應時代要求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訓練語文基本技能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等關鍵能力,具有語言運用、文學審美、文化積累等學科素養,培養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具備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學會學習、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能力,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同時,要涵養學生的才氣,培養創造力,樹立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強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