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使教案設計體現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憑借具體的語言資料,初步了解什麼是石頭書、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以和研究化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一塊小石頭。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揭題。
2、談話。(出示課文插圖)
師: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看著一塊大石頭,這位叔叔還說他在——(生:讀書)他讀的是什麼書呀?(石頭書)為什麼要讀這石頭書呢?請大家來讀讀這一句話。
3、質疑。
(1) 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2) 指名讀句子。
(3) 質疑:讀了這句話,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嗎?(生提問,師歸納)
(4) 過渡: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只要認真地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解決「石頭能做成書嗎」。
(1) 師:這個問題的答案在課文第五自然段,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輕聲讀讀這一段,看誰能自身解決。(學生自由讀第五自然段)
(2) 學生交流。
師聽後邊說邊板書: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成書。(把課題改成「石頭 書」)
(3) 激趣:可是這石頭怎麼能像書呢?你們看我們平時用的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等等,它們都有什麼特點?(生回答,師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師拿起一塊石頭)可是這石頭光禿禿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這個問題你們能協助老師解答嗎?
2、解決「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
(1) 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該怎麼找答案呢?老師教你們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來,一邊輕聲讀課文,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找到了就在這個自然段前作一個「☆」的記號。然後同桌討論討論,說說自身選擇這個自然段的理由。
(2) 學生自讀課文,作上記號後同桌討論。
(3) 交流。(應該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學生說到哪個自然段就學習哪個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 請交流的同學讀讀這一段,並讓他說說石頭哪兒像書。(師板書:一層一層)
② 句子訓練。
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請學生把這句問號的句子改成句號的句子,然後進行比較,說說哪句好,為什麼,最後指導朗讀。
③ 說話訓練。
請學生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麼石頭像書。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 請學生說說選擇這一段的理由。
②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找找這石頭書上有哪些字,並把它們圈出來。
③ 再交流。學生回答,老師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理解「雨痕、波痕、礦物」,並想像省略號省略了什麼,最後欣賞礦物(演示課件)。
④ 說話訓練。還是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麼石頭像書。
⑤ 師生對讀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 請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學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② 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師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③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演示課件,欣賞化石。
④ 練習說話。用上「因為……所以……」再說說石頭為什麼像書。
⑤ 分男女生朗讀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 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並想想石頭書能告訴我們什麼,用直線劃出來。
② 交流,板書:告訴我們……
③ 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__________,後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里又變成了__________。石頭書會告訴我們__________……
④ 探究。
再讀第十一、十三自然段,並聯繫上文,想想勘探隊員是根據什麼來推斷這里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 師生對讀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結。
再次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讓學生說說石頭書里究竟有哪些學問,這里的「讀」是指我們平時的讀書嗎? (「讀」是指探索、研究)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妙,知道石頭里原來有這么多的學問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總結談話
四、課外延伸
你們見過哪些石頭?它們是什麼樣的?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培養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究底,樂於探究的態度。
重點難點:
讀好對話,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麼,「書」里有什麼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教學准備:
投影儀、投影片、石頭、小黑板、掛圖、一堆石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指導書寫生字。
一、我的十分鍾,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 師:書是我們常見的學慣用品,(板書:書)同學們,你們能說說書的好處嗎?
生交流匯報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把書比作是燈塔,書是方向性的。」
「讀書可以讓我們學到豐富的知識,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還可以使人進步。」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師,說得真好,希望大家今後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學知識,長見識,增長才幹。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共同來讀一本書。 (在「書」前板書:石頭)
2.看了課題,你有什麼想法?
3.同學們,你們剛才提出的疑問,書上已有明確的答案,只要我們認真學習課文,就會弄明白的。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 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 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 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勘探 足跡 聚精會神
礦物 地殼 刨根問底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足跡 礦物 一冊 腳印 叔叔 勘探隊員
奇怪 礦石 煤炭 化石 貝殼 刨根問底
(2)指名逐個讀,注意讀准平舌音:冊、足 翹舌音:叔叔
前鼻音:印、勘、炭 後鼻音:礦
(3)找出正確的讀音。
地殼(qiào ké) 好奇 (hǎo hào) 埋藏(cáng zàng)
貝殼(qiào ké) 好看(hǎo hào) 寶藏(cáng zàng)
(4)課文中有很多與地質勘探有關的詞語,通過課前查課外書,你知道了哪些詞語的意思,給大家介紹介紹。
(5)齊讀生字詞。
(6)出示生字黑板。指名讀,你能給他們找朋友嗎?(成語)
這些生字中,你認為哪些特別容易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選擇你認為比較難的字描一描,寫一寫。
(7)試讀課文。
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輕聲試讀課文。
找出自己認為讀得好的段落展示給大家聽。
三、自主練習
1.出示多音字組詞
殼ké ( ) 禁jīn( ) 好hǎo( )
qiào( ) jìn( ) hào( )
2.擴詞。
怪 ( ) ( ) ( ) ( )
礦 ( ) ( ) ( ) ( )
跡 ( ) ( ) ( ) ( )
3.讀句子,再用帶點詞語造句。
(1)川川好奇地問:「叔叔,你在看什麼?」
好奇——
(2)石頭是一本很特別的書。
特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理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麼?「書」里有什麼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一、導入新課
(1)(指著石頭)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
(2)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這些石頭,你們還想不想繼續探索這些石頭的奧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石頭書》。
(3)檢查朗讀:指名分節讀課文。
過渡:課文中有這樣一個詞「刨根問底」,誰知道是什麼意思?
做學問就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這節課,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學能做到「刨根問底」。
(4)我的十分鍾
師:「什麼」這個詞在文中出現了兩次,意思一樣不一樣?
生討論
師總結:同樣的詞,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樣。
想一想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課中「這黑黑的泥巴有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
第一個「有什麼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個「有什麼意思」的意思是意義。
「如果我們光讀書,卻不用心思考,提不出問題,這可是個問題」
「提不出問題」的「問題」是想回答的題目。
「這可是個問題」的「問題」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師:例子舉得不錯,兩個「意思」「問題」的意思的確不一樣,通過剛才的討論,你
明白了什麼?
生:我明白了,有些詞語,用在不同的地方,他們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一樣,我們要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二、質疑激趣,精讀課文。
1.書上有這樣一句話。出示
「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1) 指名讀這句話。
(2) 看到這句話,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根據學生回答相繼出示:石頭怎麼做成書呢?
「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呢?
該怎麼讀這本「石頭書」呢?
2.這三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答案就在課文里,現在請你自己讀讀課文,讀完後再與同座同學交流交流。(給予充分的時間)
3.全班交流。
(1)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第幾小節?誰把這一小節讀一讀,再回答第一個問題。板書:石頭 像 書
a聽同學們這樣說,老師倒有個問題了:石頭怎麼能像書呢?你看我們平常用的書,語文書啦,思品書啦,它們都有什麼特點?(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b 而這石頭光禿禿的,怎麼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你能幫老師解答嗎?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師教你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一邊默讀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用筆在這些自然段前做一個記號。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這一段讀一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石頭哪兒像書?(一頁一頁)
指導朗讀這一段。
練習說話。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麼說石頭像書?
d 按以上步驟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們讀書能獲得知識,那石頭會告訴我們什麼呢?
a 自由讀十一、十三自然段。
指名回答。
C練習說話:(出示)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 )。後來,這里變成了(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 ),這里又變成了( )。石頭書會告訴我們( )···
(3)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話後高興地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這里的「讀」是我們平常讀書的讀嗎?那這個「讀」字該怎麼理解?
(讀:鑽研、探索)
(3) 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
1、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2、理解練習
3、小結:今天,我們跟隨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石頭里竟蘊含了這么多的學問。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似「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研究。我們現在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知識,長大了去揭示那些奧秘。
四、布置作業
練習朗讀課文
自主練習
1、「刨根問底」是什麼意思?它和哪個歇後語的意思相近?
2、川川和磊磊從石頭書中「刨」到了哪些學問?
[蘇教板《石頭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日月水火教案設計模板
2.石頭的小班教案
3.有趣的石頭畫教案
4.石頭路活動教案反思
5.奇怪的大石頭課文教案模板
6.中班社會教案:胖石頭
7.奇怪的大石頭教案
8.奇怪的大石頭的教案
9.《草》教案設計
10.教學教案設計模板初中英語
② 小班故事小路上的石頭教案與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對路邊那些形狀、大小不一的鵝卵石很感興趣。每每走過石堆旁都會撿幾顆來玩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石頭的特徵有規律的進行排序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玩石頭的樂趣
3、發展幼兒的數數和分類、排序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認知目標——數數、分類、排序能力的培養
活動准備
石頭若干,每人一隻小籃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回憶故事,引導幼兒一起去鋪路
(活動一開始通過老師簡短的話,既幫助幼兒復習了有關故事的角色,同時也揭示了本次活動的主題。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和去幫兔姐弟來引起幼兒鋪路的興趣。為整個活動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撿石頭
1、觀察石頭
1)看看這里有多少石頭?
2)這些石頭是怎麼樣的?
3)小結:原來石頭是各種各樣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進一步掌握、了解石頭的特徵,並突出了石頭特徵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為後面的根據石頭的特徵進行排序埋下了伏筆。
同時在這一環節中,既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又使他們的語言得到了發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幼兒不僅說出了石頭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還有的幼兒說出了石頭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樣,這些都說明了幼兒比較細致的觀察能力。如果在教學中老師能及時的抓住幼兒的這一回答引導幼兒再細致的進行觀察、描述,那麼更加體現了多種教育內容的整合。可見我們老師心中應該時時裝有整合的目標。使整合真正落實、體現,而不是單純的為了整合而整合。
③ 《土地的誓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繼續注重朗讀訓練,讀准字音,讀出感情。通過朗讀領會文意。聯系時代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了解呼告的寫作手法。增強學生熱愛祖國家鄉,發奮圖強的美好情操,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語句。
教學難點 :了解呼告的寫作手法,揣摩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 具:小黑板或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啟發談話法
教學流程:
一、導語 :首先請大家聽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同學們聽過歌曲有何感受?(學生可隨意發言,之後教師總結導入 )是的聽過歌曲後,歌聲中那段令人悲痛的歷史再現眼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強行侵略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四個月內東北全境淪陷,我們可愛的家鄉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蹂躪了十四年。在九?一八事變十周年之際,流離失所的東北人作家端木蕻良,懷著難以遏制的情感寫下了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基礎知識檢測
1、注音:熾痛( ) 泛濫( ) 嗥鳴( ) 怪誕( ) 亘古( )讕語( ) 蕻( )
漢字:gǎo頭( ) 默 qì( ) 污 huì( ) 蚱 měng( )斑 lán( ) 田 lǒng( )
解詞:熾痛 泛濫 讕語 怪誕 亘古 默契 污穢
2、作者介紹:學生介紹後教師補充
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人,現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爾格勒河》、《風從草原來》、《花一樣的石頭》、小說《曹雪芹》、《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長江》。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在注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時說說你聽完本文後有何感受?
2、自由朗讀課文,讀准字音,讀出感情。思考:文章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回答後,教師在此點一下文章的結構。
3、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並思考: 課文的標題是「土地的誓言」,是土地自身發出的誓言嗎?如果不是,該如何解釋?
學生小組討論並派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這一標題比較獨特,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著土地發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壯懷激越地發誓:「我要回到她的身邊……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這種擲地有聲的誓言讀者自可強烈地感受到。因此,這一標題應該理解為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本身發出的誓言」。
四、研讀、揣摩
1、朗讀課文,劃出文中最精彩的段落品讀揣摩
此處學生答案可能不一,說得有道理即可,重點揣摩「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
小組間反復品讀討論分析本段的精彩之處,可結合練習一,討論後派代表回答,對答得好的同學要予以表揚。
教師對此作以補充總結(參考答案)
(1)本段在列舉東北景物時選擇了有特徵、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2)本段在形容景物、物產時用了許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詞。(3)本段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使文章感情表達更充沛,使景物描繪更形象、生動。(4)文章從聽覺、視覺、嗅覺等多角度來描繪東北景物、物產,給人以耐人尋味的感覺。
2、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抒發思鄉之情,感情舒緩,境界優美,找出文中最富有感情和最精彩的語句,聯系文章的背景,理解、揣摩這些句子。
讓學生將劃出的語句反復品讀加以揣摩,以加深對作者感情的理解。
參考例子如下: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泛濫」一詞是貶義褒用,這里是無法操縱與控制的意思,表達了作者無法控制的思鄉之情。
(2)她低低地呼喚著我的名字……使我不得不回去。
表達了作者對故鄉深切的愛,渴望回到故鄉去的迫切心情。
(3)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這聲音便是從那裡來的。
表達了作者與故鄉密不可分的親密之情,須臾不可分割。
(4)這時我起來……乃是我的家鄉。
表達了作者對解放故鄉的堅定信念與決心。
(5)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穢和恥辱。
表達了作者解放故鄉的堅定信念,及甘願為故鄉解放而奉獻一切的決心。
(6)在故鄉的土地上……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作者在句中沒有用「飄盪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語句,因為埋藏只用於已經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在田壟間留下的歡笑曾經是晶瑩如露珠般點綴在壟上,散發著迷人的光澤。而今,這一切早已不復存在。昔日的歡笑早已盪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憤!作者的歡笑確實「死了」,它被埋葬在故鄉的田壟間。作者的歡樂只屬於失去的故園。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誰埋藏了我們的歡笑,誰奪去了我們的「田壟」,我們就要埋藏他們!讓埋藏我們歡笑的田壟成為埋藏侵略者的墓地!這正是作者發出錚錚誓言的原因之一。
文中還有很多,學生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五、反思歸納
1、為什麼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後面時,卻又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學生小組討論後回答
教師總結:人稱的變化是情感變化的結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但隨著作者情緒一步步的激動,作者就不滿足於使用向第三者介紹的人稱代詞「她」了,於是直接與自己所敘述的對象進行對話交流,對土地以你相稱,情感顯得更加直接而迫切。這在修辭上叫做「呼告」,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文章正是運用了這種獨特的抒情方式,才在讀者心裡掀起重重波瀾,激起強烈共鳴,這一點值得我們在以後的寫作中借鑒。
2、談談學過本文後你有何感受?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同學們談得都很好,希望同學們在學過這篇文章後真正經受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們沿著前輩們奮斗過的足跡發奮圖強,用生命來熱愛我們的家鄉,用生命來捍衛我們的祖國。
六、知識小結與拓展
1、作者端木蕻良以傾訴式的語言表達了自己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之情,家鄉永遠是一個人靈寄宿之地,那麼請你用一句五言古詩概括家鄉在一個人生命旅途中的無可替代。
生答,答案可能不一,意思對即可
教師小結:月是故鄉明。